吸烟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的HRCT诊断

合集下载

肺疾病的HRCT表现

肺疾病的HRCT表现
肺疾病的HRCT表现

了解肺部HRCT 的基本解剖是发现异常征象的先决条件。 肺部HRCT 的解剖学基础是次级肺小叶。HRCT 可清晰 显示次级肺小叶和肺内间质的解剖结构。 肺部HRCT可显示多种异常征象(包括小叶间隔增厚、磨 玻璃影、结节影等),其中某些征象是特征性表现。



1.1 小叶间隔增厚 常见于淋巴管瘤病/淋巴管扩张和特发 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PH)。 表现为网状影,为小叶间结缔组织或小叶内支气管血管 束异常增厚所致。小叶间隔增厚出现于次级肺小叶周围, 并勾勒出肺小叶的形状,可为光滑增厚或结节样增厚, 为间质水肿、出血、纤维化或细胞浸润的表现。
双侧中下肺的外围部磨玻璃样改变,并可见广泛的网状阴影、牵拉 性支气管扩张及蜂窝影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显示双肺中下叶细网格状影

结缔组织病
常累及肺组织,出现肺间质改变。

类风湿性关节炎 胸部HRCT 可见磨玻璃样阴影、胸膜下 微结节、线状阴影或蜂窝肺表现。

干燥综合征 常会累及中下肺的肺叶中心及外 围,但仍以外围部为主,同时伴明显的间质纤 维化及轻度牵拉性支气管扩张。

1. 4 树芽征 当小叶中心结节与毛细支气管周围炎症(包 括毛细支气管内液体、细胞填充或黏膜增厚)并存时, 在HRCT 上形成特征性“树芽征”征象。实际上,该征 象更常见于气腔病变(如感染性毛细支气管炎、毛细支 气管扩张症和细支气管内膜结核播散)。

1. 5 含气囊肿 囊肿可因正常肺组织破坏或浸润灶(结 节)内发生囊性退行性变所致,可见于朗格罕细胞组织 细胞增生症(LCH)、脱屑性间质性肺炎(DIP)、淋巴 细胞性间质性肺炎(LIP)。

1. 8 结构破坏 肺结构破坏可因正常组织消失、 纤维化和组织弹性改变所致,表现为肺野密度 减低、囊变、血管支气管和小叶间隔偏移以及 牵拉性支气管扩张。

肺部超声与高分辨率CT评估间质性肺疾病的对比研究

肺部超声与高分辨率CT评估间质性肺疾病的对比研究

·临床研究·肺部超声与高分辨率CT 评估间质性肺疾病的对比研究张颖连细华黄顺发李丽雅吕国荣摘要目的对比肺部超声(LUS )与高分辨率CT (HRCT )对间质性肺疾病(ILD )的诊断价值。

方法收集我院呼吸内科、免疫内科住院的临床疑似ILD 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LUS 及HRCT 两种方法对肺部进行检查,评估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采用Buda 超声评分法对ILD 进行评分,分析其与HRCT Warrick 评分的一致性和相关性。

结果LUS 与HRCT 诊断ILD 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3%、81.8%、94.7%、75.0%和97.4%、90.9%、97.4%、90.9%;二者诊断效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LUS 与HRCT 对不同程度ILD 的诊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 =0.879(95%可信区间为0.801~0.958)]。

Buda 超声评分与HRCT Warrick 评分呈强正相关(r =0.859,P <0.001)。

结论LUS 可以有效评估ILD ,且与HRCT 诊断效能相当。

关键词超声检查,肺部;高分辨率CT ;间质性肺疾病[中图法分类号]R445.1;R563.13[文献标识码]AA comparative study of lung ultrasound and high resolution CT in the evaluation of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ZHANG Ying ,LIAN Xihua ,HUANG Shunfa ,LI Liya ,LV GuorongDepartment of Ultrasound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ujian 362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and compare the diagnotic value of lung ultrasound (LUS )and high resolutionCT (HRCT )in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LD ).MethodsA total of 50patients who were clinically suspected ILD in therespiratory department and immunolog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were collected.All patients were examined by LUS and HRCT.The diagnostic efficiency of the two methods were evaluated.Buda ultrasound score method was used to score the condition of ILD.The correlation and consistency between the Buda ultrasound score method and HRCT Warrick score method were evaluated.Results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s of LUS in diagnosingILD were 92.3%,81.8%,94.7%,75.0%,respectively ,and the values of HRCT were 97.4%,90.9%,97.4%,90.9%,respectively.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iagnostic efficiency between the two methods.There was good consistency between LUS and HRCT in the diagnosis of different severity of ILD (Kappa =0.879,95%CI 0.801~0.958).There was a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value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Buda ultrasound score method and the HRCT Warrick score method(r =0.859,P <0.001).ConclusionLUS can effectively evaluate ILD ,and its diagnosis efficiency is equivalent to HRCT.KEY WORDSUltrasonography ,lung ;High resolution CT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基金项目: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2017]739);母婴健康服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基金(XJM1802);福建省卫生计生青年科研课题(2018-1-62);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8N012S )作者单位:362000福建省泉州市,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超声科(张颖、连细华、李丽雅、吕国荣),放射科(黄顺发)通讯作者:吕国荣,Email :*****************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LD )是一组以急、慢性弥漫性肺间质受累,肺泡毛细血管功能单位丧失为主要改变的异质性疾病[1],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胸部HRCT基本征象

胸部HRCT基本征象

结节病.
另一例结节病. 除了淋巴周围型结节,还有多个肿大淋巴结,也是结 节病的典型表现. 在结节病的终末阶段,可以见到纤维化,也主要在肺 上叶和肺门周围.
结节病.
小叶中央型分布 小叶中央型分布见于: ☉过敏性肺炎 ☉吸烟者呼吸性细支气管炎 ☉感染性气道疾病(结核或非结核性分枝杆菌的支气管内 播散,支气管肺炎) ☉少见于支气管肺泡细胞癌,肺水肿,血管炎 在很多病例小叶中央性结节呈毛玻璃样高密度,边缘模糊. 它们称作腺泡结节acinair nodules.
粟粒性肺结核随机型分布结节.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是一种不常见病 特点是尼古丁滥用患者的多发囊肿. 在很早期 阶段,患者仅表现结节,随后空洞化形成囊肿. 与所有吸烟相关性疾病一样,病变以上叶为著.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出现典型囊肿前的结节早期.
高密度型 肺野密度增加,肺野迷迷糊糊.能隐约看到其下方的血管时, 肺野密度增加称毛玻璃样高密度影 (GGO) ,否则称为实 变. 毛玻璃样高密度和实变实质都是肺泡内的空气被液体,细 胞或纤维化所替代. 在GGO气管内气体的密度较周围肺泡低(黑). 此称“黑气管征” 'dark bronchus' sign. 在实变时支气管内有未排出的空气. 此称为”支气管气相” air bronchogram.
小叶间隔增厚 由液体,纤维组织,细胞浸润造成的肺间质增厚导致小叶 间隔增厚,表现为网状型高密度影. 尽管小叶间隔增厚相对常见于间质性肺病的患者,但作为 主要影像所见并非常见,鉴别诊断意义有限. 平滑型小叶间隔增厚Smooth septal thickening常见于间 质性肺水肿(胸片上的Kerley B 线); 癌或淋巴瘤的淋巴 道扩散和肺泡蛋白沉着症alveolar proteinosis. 结节型或不规则型小叶间隔增厚发生在癌或淋巴瘤的淋 巴道扩散;结节病和硅肺silicosis.

《间质性肺疾病病理学图谱:病理与高分辨CT对照》笔记

《间质性肺疾病病理学图谱:病理与高分辨CT对照》笔记

《间质性肺疾病病理学图谱:病理与高分辨CT对照》阅读札记目录一、书籍概述 (2)1. 书籍简介与背景 (3)2. 作者介绍及贡献 (4)二、间质性肺疾病病理学基础 (5)1. 疾病定义与分类 (6)(1)间质性肺疾病的定义 (8)(2)间质性肺疾病的分类及特点 (9)2. 病理学原理与机制 (10)(1)病理学原理 (11)(2)疾病发展机制与影响因素 (12)三、高分辨CT在间质性肺疾病中的应用 (13)1. 高分辨CT技术原理 (15)(1)高分辨CT的定义及特点 (16)(2)高分辨CT的技术参数与应用范围 (17)2. 高分辨CT在间质性肺疾病中的表现 (18)(1)间质性肺疾病的高分辨CT表现特征 (19)(2)高分辨CT与病理对照分析 (20)四、间质性肺疾病病理学图谱对照分析 (22)1. 病理学图谱概述与分类 (23)(1)病理学图谱的定义及作用 (24)(2)间质性肺疾病病理学图谱的分类 (25)2. 病理与高分辨CT对照分析实例 (26)(1)病例选择与数据收集 (27)(2)病理与高分辨CT表现对比及解读 (28)(3)病例分析与总结 (29)五、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策略探讨 (30)一、书籍概述于间质性肺疾病(Intersal Lung Disease,简称ILD)病理学的专著。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介绍了各种间质性肺疾病的病理特征和影像学表现,为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本书在内容上力求全面、准确,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第一部分介绍了间质性肺疾病的分类、流行病学和病因;第二部分详细描述了各种常见的间质性肺疾病,包括特发性肺纤维化、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结节病等;第三部分重点阐述了间质性肺疾病的病理学特点,包括肺泡壁破坏、间质纤维化、气腔扩大等;第四部分通过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

罕见病诊疗规范-特发性肺纤维化

罕见病诊疗规范-特发性肺纤维化

特发性肺纤维化一、诊疗规范(一)概述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

病变主要局限于肺部,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其肺组织学病理和(或)胸部高分辨率CT(HRCT)特征性地表现为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sual interstitial pneu monia,UIP)。

(二)病因和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

吸烟、粉尘接触、某些病毒感染(如巨细胞病毒、EB病毒等)、胃食管反流等是IPF的危险因素,端粒酶基因的某些突变可能与家族性IPF有关。

IPF的患病率缺乏大样本流行病学数据。

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2/100000~29/100000,发病年龄在中年以上,大量吸烟(>20包年)的老年男性更多见。

(三)临床表现一般起病隐匿。

主要表现为干咳、劳力性呼吸困难,杵状指(趾)、双下肺分布为主的爆裂音是其典型体征。

终末期可以出现发绀、肺动脉高压、肺心病、右心功能不全的相关临床表现。

IPF也可以是在查体时偶然发现。

IPF是弥漫性肺部疾病的一个代表性疾病。

临床表现也与多种弥漫性肺部疾病具有相似性,需要对疾病的高危因素、病程、合并症状、用药史等详细了解。

(四)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血清标记物来诊断IPF,鉴于某些结缔组织疾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病可出现类似IPF样的临床、胸部影像学表现,建议检查类风湿子(RF)、抗环瓜氨酸(CCP)、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以及抗核抗体谱等来除外结缔组织疾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病的可能。

2.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对于评价IPF的严重程度、预后非常重要。

建议定期检测肺功能指标,包括通气功能、容量测定、弥散功能。

早期的IPF的肺功能可能仅仅表现为弥散功能下降,但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出现典型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功能障碍。

通气功能中的用力肺活量(FVC)大小与IPF患者的预后相关,也是目前公认的IPF治疗相关的临床试验的常用的主要终点指标。

吸烟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的HRCT诊断

吸烟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的HRCT诊断

吸烟相兌性间质性肺疾病(SmoM幣?rel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 SR4I^丿概述■吸烟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是多方面的,可以引起全身多个器官.系统受累,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孕妇吸烟可导致胎儿畸形。

其中对肺脏的损害尤为突出。

■纸烟的烟雾中包含尼古丁,煤焦油.一氧化碳等多种有害物质,吸入肺内后易于沉积在范围广阔,纤毛上皮细胞少气施流速慢的小气道(<2mrn),故细支气管远端尤其在呼吸细支气管,肺泡区域受害较早,损伤较大。

概述■吸烟不仅可以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还可以引发吸烟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SmoHng-relaredinrerstitiai lung disease/ Sit-JL.'))丿包折①呼吸性细文气曾炎相关性间质性肺病(ItB-lLD).②脱屑性间质性肺炎(DIP)③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PLCH丿和④特发性肺■发病机制为烟雾中有害物质激活了肺泡内的巨噬细胞,T 淋巴细胞(尤其CD8+)和中性粒细胞’使这些炎性细胞释放多种介质引起气概述道、,肺实质、,肺血管的病变。

■ 1969年Li.bo.等首次提出了一组原因不明的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LD)的概念―ILD 是以肺泡壁病变为主累及肺泡周围组织及其相邻支持结构的一组疾病群,病因近200种。

由于多数ILD病变不仅局限于肺间质,常伴有肺实质受累如肺泡炎、.肺泡腔内蛋白渗出等改变,故也称为弥漫性肺实质痰病(Diffuse Parenchymal Lung Disease, DPLD) > 因此ILD与DPLD所含的概念相同,是所概述有弥漫性间质性肺病的总称。

—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分类・・2002年ATS/ERS呼吸性细支气管炎相关性 间质性肺病(RB-ILD)脱屑型间质性肺炎(DIP)其他类型的ILD :郎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 IIP)是弥漫性间质性肺病中的一组有着多种肺部异常表现的非肿瘤、.非感染性肺病。

间质性肺部疾病诊断体会

间质性肺部疾病诊断体会

间质性肺部疾病诊断体会摘要】目的讨论间质性肺部疾病诊断体会。

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

结论 HRCT能更细致的显示肺组织和间质形态的结构变化和大体分布特点,成为诊断ILD的重要手段。

通过支气管肺活检或外科肺活检获取肺组织是明确ILD的重要诊断手段,有助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病理诊断。

ILD可以是全身疾病的肺部表现,因此,全身系统检查对这类患者的诊断尤为重要。

【关键词】间质性肺部疾病诊断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一组主要累及肺间质、肺泡和(或)细支气管的肺部弥漫性疾病。

这些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有所不同,但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和肺功能损害十分相似,均表现为渐进性劳力性气促、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漫功能降低、低氧血症和影像学的双肺弥漫性病变。

其病程多缓慢进展,因逐渐丧失肺泡-毛细血管功能单位,最终发展为弥漫性肺纤维化和蜂窝肺,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

“肺实质”在解剖学上是指各级支气管和肺泡结构。

“肺间质”则是指肺泡间、终末气道上皮以外的支持组织,包括血管和淋巴组织。

间质性肺疾病也称“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diffuse parenchyma!lung disease,DPLD)”,累及范围几乎包括所有肺部组织,但除外细支气管以上的各级支气管。

下面将间质性肺部疾病的诊断汇报如下。

1 病因职业/环境、药物、感染、某些疾病(如肺水肿、癌性淋巴管炎等)是明确的ILD 诱因;但仍有部分原因尚未明确,值得深入研究,如与结缔组织病相关的ILD等。

2 发病机制虽然不同的ILD的发病机制有显著区别,且导致肺纤维化的挑剔也尚未明确,但其都具有共同的规律,即肺间质、肺泡、肺小血管或终末气道都存在炎症,而肺纤维化在炎症损伤和修复过程中形成。

炎症细胞、免疫细胞、肺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及其分泌的介质和细胞因子,在肺纤维化的发病上起着重要作用。

活化的肺泡巨噬细胞释放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多种蛋白酶、肺泡巨噬细胞源性生长因子、IL-8、IL-1及黏附分子等;中性粒细胞分泌的胶原酶、弹性蛋白酶和氧自由基;损伤的肺泡上皮细胞分泌的TNF-α、 TGF-β和IL-8;活化T淋巴细胞分泌的单核细胞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IL-2等均参与肺组织损伤及随后的修复过程。

hrct的名词解释

hrct的名词解释

hrct的名词解释HRCT,即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医学成像技术,通过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生成高分辨率的体内断层图像,用于诊断和评估肺部疾病。

一、HRCT的原理和技术HRCT借助X射线通过患者的胸部,利用多个X射线探测器记录不同角度的断层影像。

然后,计算机将这些断层影像重建成一系列高分辨率的二维图像,再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可获得呈现三维结构的图像。

该技术的核心在于其高分辨率特性。

HRCT采用较窄的X射线束,使得扫描的精度更高。

此外,HRCT使用了更多的探测器以及更快的扫描时间,进一步提高了图像质量。

通过这些技术手段,HRCT能够呈现出肺部的小结构,如支气管、肺小叶等,从而增加了肺部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二、HRCT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1. 结构性疾病的检测与定量分析HRCT广泛应用于检测和评估肺内结构性疾病,如肺纤维化、结节性病变等。

通过HRCT图像,医生可以观察到肺部病变的形态、分布和大小,并评估其严重性。

此外,HRCT还可以实现对肺部疾病病变体积的定量分析,有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2. 动态观察肺部疾病的演变HRCT不仅可以捕捉静态的肺部图像,还能够通过连续扫描,观察肺部疾病的演变过程,从而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信息。

比如,在肺间质纤维化等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通过HRCT可以监测病灶的进展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HRCT的低剂量技术传统的CT扫描需要较高的剂量,可能会对患者产生辐射损伤。

而HRCT采用低剂量技术,使得肺部疾病的诊断更加安全。

尤其对于儿童、孕妇等辐射敏感的人群,使用HRCT可以减少辐射对于他们的影响。

三、HRCT的局限性尽管HRCT在肺部疾病的诊断和评估方面具有许多优势,但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

1. HRCT无法提供病理学信息HRCT只能提供肺部的影像信息,无法提供病理学信息。

因此,在一些判断和诊断上,还需要结合其他临床信息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解读英国胸科学会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爱尔兰胸科学会联合制定的间质性肺疾病指南

解读英国胸科学会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爱尔兰胸科学会联合制定的间质性肺疾病指南

类型,或者HRCT表现为典型的UIP影像学。除此
之外,如果患者没有进行外科手术活检,则在支气管
肺泡灌洗液中,不应发现淋巴细胞增多或者经支气
管镜活检后仍然没有发现诊断其他疾病的依据。这
一非外科活检的诊断标准仍然需要得到广泛认可
(表1)。


表1 在缺乏外科手术活检的情况下诊断特发性肺纤维化
主要诊断标准
型NSIP由同一时像、同一程度的问质增厚所组成, CT表现。
降低伴有静息时或者运动后TI。CO的降低]
吸困难

③高分辨率CT显示双侧肺底部网状阴影伴有少④病程>3个月
量的磨玻璃样改变
④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或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查缺
乏其他疾病的诊断依据
4.2 IPF的治疗1PF患者应该给予最好的支持护 理是一项重要的治疗策略。对症治疗包括氧疗、肺 康复、抗反流治疗、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的 撤除、终末期病态的早期识别和姑息治疗。至今没 有明确的治疗方法证明其能改善患者的生存时间或 能显著地改变IPF的临床进程。建议患者参与高质 量的临床治疗研究。 ·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单一治疗(o.5~1 mg/d) 不改善生存和改变疾病的临床进程,而且伴有显著 的死亡率。因而,强烈建议在IPF患者的治疗中不 使用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
诊断特发性NSIP需要外科手术活检。而经过多学 对糖皮质激素治疗都有明显的反应,但在治疗时疾
科评估以及基因遗传指纹分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渐认识到术语 病亦出现进展的情况相对少见。NSIP/OP重叠或
“NSIP”覆盖着I临床上许多单一的疾病,其表现为一 许是oP纤维化形成的一个最好的观察,可能解释
种常见的NSIP组织学类型。因此,如果缺乏多学科 偶有组织学诊断为OP的患者显示临床和影像学肺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新分类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新分类
大部分NSIP患者有某些倾向于CVD的表现,但又不 足以诊断某一明确的CVD;这种情况下,仍应考虑 属于IIP范畴,即诊断为NSIP。
家族性间质性肺炎(FIP)
约2%~20%的IIP病例可同时发生于同一 家族的不同成员。
约20%的FIP的发生与TPC(1%)、SFTPA(1 %)、TERT(15%)和TERC(1%)等端粒酶基 因位点突变相关。
CVD-ILD、药物性肺损伤、HP以及一些家族性肺纤 维化中。 最常见的HRCT异常表现为双肺磨玻璃影;75%的 NSIP患者会出现不规则网格影伴牵拉性支气管扩 张。 NSIP患者的肺组织学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间质炎症 和纤维化,上述病变在肺内分布呈现均一性。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
分为:细胞型、纤维化型及混合型
特征性的HRCT表现是磨玻璃样影和小叶中心性 结节。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有巨噬细胞增多,且没有明 显的淋巴细胞增多就可以临床诊断该病。
RB-ILD的预后呈现多样性,部分患者在戒烟后肺 部病变仍会继续进展。
ground-glass opacities and centrilobular nodules
间质性肺炎的诊断模式(CRP )
呼唤多学科合作
呼吸内科医师 放射科医师
病理科医师
风湿科医师
诊断
内容
新标准中IIP分类的主要修订内容 2002年以来关于IIP的主要研究进展 IIP的主要鉴别诊断 2002年以来各种类型IIP的研究进展 疾病的临床行为分类 生物标志物
过敏性肺炎(HP)
大多数的COP患者经口服糖皮质激素可完全康复 ,但容易复发。
急性间质性肺炎(AIP)
特发性与ARDS相似,通常数天内发病; 病因不明,通常发生在先前健康的人; 病理组织学表现为弥漫性肺泡损伤,间质

临床间质性肺病定义、分类、病理生理、治疗及影像学特征

临床间质性肺病定义、分类、病理生理、治疗及影像学特征

临床间质性肺病定义、分类、病理生理、治疗及影像学特征疾病定义和分类ILD是一种以肺实质炎症和(或)纤维化为特征的肺部疾病,伴有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最终发展为呼吸衰竭。

根据病因分类,最常见的ILD形式是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约占所有ILD病例的三分之一;过敏性肺炎(HP)占ILD病例的15%;结缔组织病(CTD)占ILD病例的25%,其余则包括药物性肺间质病和感染相关肺间质病。

根据组织病理学分类,分别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机化性肺炎(OP)、弥漫性肺泡损伤(DAD)和过敏性肺炎(HP)。

表1 ILD分类及特点表2 ILD组织学分类及特点ILD几乎不可能治愈,只能延缓疾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影像学特征利用高分辨率CT(HRCT)诊断ILD至关重要。

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UIP是肺间质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组织学类型,在HRCT中UIP常呈现出以胸膜下网状、蜂窝状结构为主,伴牵拉性支气管扩张,结构扭曲伴体积缩小。

网状结构呈线状密度影,主要由小叶间隔增厚引起。

蜂窝状表现为胸膜下聚集性囊肿,直径3~10mm不等(有时可达25mm),囊壁厚度1~3mm不等,囊腔间界限分明。

图1 A-C:典型的间质性肺炎,基底区胸膜下网状结构伴牵拉性支气管扩张和蜂窝状结构,基底部结构冠状图显示更明显。

CTD是UIP最常见原因之一,常见三种CT征象:(1)前上叶征:纤维化主要集中在前上叶,同时累及下叶;(2)蜂窝状结构占肺纤维化70%以上;(3)直缘征:肺基底区纤维化界限分明,在头-足位分界明显,外侧边缘无明显延伸。

图2 CTD-UIP影像表现,A.前上叶纤维化;B.蜂窝状结构占肺纤维化70%;C.纤维化局限于肺底部,界限分明。

UIP的其它表现还包括磨玻璃影(GGO)、弥漫性肺骨化(肺外周间质中存在多个点状骨化,不常见但值得注意)和纵隔疾病。

图 3 A.纤维化区域的磨玻璃影;B.多发点状钙化伴弥漫性肺骨化;C&D.严重UIP患者多灶性反应性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肿大,严重蜂窝状和牵张性支气管扩张。

特发性肺纤维化HRCT诊断及鉴别诊断附大量图谱共四个部分

特发性肺纤维化HRCT诊断及鉴别诊断附大量图谱共四个部分
➢ 学者以IPF命名,欧洲学者称之为隐源性致纤维化 性肺泡炎(CFA)。
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 (DPLD)
已明病因:职业性、环境
因素、放射性、药物性肺 疾病、结缔组织病等
特发性 间质性肺炎
(IIP)
肉芽肿: 结节病等
未明病因: PLAM,PLCH, PAP…等
UIP I PF
NonUIP
COP DIP AIP
➢ 肺气肿:是肺内低密度透亮病灶, 常无可见的壁,有时在透亮病灶 可见小血管影。
临床按IPF/CFA处理 支气管壁的弹性组织和肌肉组织破坏-导致的局部的支气管扩张
4 牵拉性支气管扩张与细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壁的弹性组织和肌肉组织破坏-导致的局部的支气管扩张
4 牵拉性支气管扩张与细支气管扩张 间质性肺疾病 胸部CT基本表现 间质性肺疾病 胸部CT基本表现 临床按IPF/CFA处理 4 实变影和磨玻璃样影 病史 体检 实验室 1 网状阴影(小叶间隔增厚,小叶间质增厚) 1 网状阴影 定义:线状影在不同的角度横断,相交,交织在一起,表现类似为网状、蜂窝状影-(小叶间隔增厚和小叶内间质增厚)。 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分类--2002年ATS/ERS 一、HRCT-解剖结构 IPF 特指原因不明, 以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为特征性病理改变,预后不良, 慢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病(IPF /UIP),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IIP) 一种。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 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形。 IPF 特指原因不明, 以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为特征性病理改变,预后不良, 慢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病(IPF /UIP),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IIP) 一种。 囊状气腔 多发囊状改变,在HRCT表现为多发囊状低密度区。 4 牵拉性支气管扩张与细支气管扩张 3 支气管扩张、细支气管扩张 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形。

HRCT对肺间质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HRCT对肺间质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 关键词 】 间质病 变; ; 肺 体层摄影术 , x线计算机 ; 高分辨
Th i g o i fi t r t a u ie s n h g e o u o o u e o o r p y HU Yu Z e d a n s o e s t llng d s a e i i h r s l t n c mp t d t m g a h Z s n i i i , HOU Yo g mig De at n f n- n. pr me t o
Ra oo y dilg ,Br nc fSh n ha . s ia ,S an h i2 00 ,Ch n a h o a g iNo 1Ho p tl h g a 0 81 ia
【 src】Obet eT td t p erne f i sl inC ( C ) m gs ndans gi est lu gd ess Meb Abtat jc v oSu y h apaa cso g r o t T HR T i ae i oi tria ln i ae. t— i e h h e uo i g n n ti s
2 SagaM d aIai , 0,o1,o 08 7 期 hnhi ei lmg g2 8V17N. c n 0 . 2
HR T 肺 间质 性 病 变 的诊 断价 值 C对
朱 萸 周 永明
【 摘要 】 目的 研 究肺 间质病变的高分辨 C ( R T表现及鉴别诊断。 方法 TH C )
so efa rso t ti n i ae. f ndsl i sf l ' t st m a u dbocu n aclr u dew s h k(7cs hwt t e f ne ia l gd ess o e i a n a l wi e ti r n rnh sadvsua n l a ti 2 a— h eu i r t lu s s t py g o o n r iu o b c e)lt b l n hne , nldn bom l nest l u s ne(5cssit lb l etm ti e i (6cs ̄ tes no s il l ue o l gcagd ic iga nr a it ti bt c 3 ae)ne oua sp c n g3 ae ; h i f ; te o sf u u r ia s a , r r u hk n g f s dgas ( ae) r ehv 4 ae)Itr ia c agn ne epe r ae)teapaa c f n r c,h n f i r t l oe s 3 css o e i css ne ti h nigu dr h l a 03css h pern e t f e tel ei e o 8 b e(1 ; s tl t ul : o ie a i n rr me rn l rl ,h i f rt u ; rn h c i dsae ei 2 ae)C nls n R Ti ue lojd etei e ti n mbaepe ai tes o a cl bo ci tn i sdrg n(8css o c i H C sf g tria l g u s n g g i e e e o . uo s ut u h nst u l

间质性肺疾病的高分辨CT(HRCT)诊断1

间质性肺疾病的高分辨CT(HRCT)诊断1

间质性肺疾病的高分辨!"(#$!")诊断修建军,李轶忻综述,崔允峰审校(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放射科山东济南%&’’(()【摘要】间质性肺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肺间质弥漫性渗出、浸润和纤维化为主要改变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其#$!"基本表现为网格状影、结节状影、肺密度增加或肺密度减低四种形式。

网格状影以线状不透光影为特点,包括小叶间隔增厚、小叶间隔网格状影、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增厚;结节状阴影可分为间质性结节和实质性结节,结节的分布情况对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肺密度增加的#$!"表现包括磨玻璃样密度影和含气腔隙实变;肺密度降低包括蜂窝状影、肺囊状影。

本文同时介绍了几种间质性病变的#$!"表现。

【关键词】间质性肺疾病;体层摄影术,)线计算机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0文章编号:,’’*12’,,(%’’/)’31’&.&1’/!"#$%&’()*%*)+%(,#-*,%,%&../(’$%*#&*#%("%’"-#*)./,%)(0!!"#$%&’()*’,+",%(-%,.#",*’(/0’12304&5670’68/9&:%8;81<,=>0 ?0@8’:A8B4%6&;8/?>&’:8’1#’%C05B%6<,$%’&’%&’’((,.>%’&【12*,-&3,】4567896:6:;<<=5>?:97;97:9;@<:5:@;<9A5?8BC7@;=97?DA97E78;<87;9B59C;:5<A:5@<=?:5>?:FF=9:E7:5F:<68;6:B5,9B;G;>7,F:H D8B9:9+IB=8C;:5@;67>B8:79BF F7;6=879C;A D7?79@8:D7?;6!":876:@=<;8J;66785,5B?=<;8J;667859,:5@87;97?<=5>;6675=;6:B5;5??7H @87;97?<=5>;6675=;6:B5+$76:@=<;8J;66785:9@K;8;@678:L7?DA<:57;8BJ;@:6:796K;6C;A7MJ87996K:@G75:5>BF:568;<BD=<;8:567896:6:=C,;M:;< J78:D8B5@KBE;9@=<;8:567896:6:=C B8:5678<BD=<;897J6;+NB?=<;8J;66785:5@<=?79:567896:6:;<5B?=<;8;5?J;875@KAC;5B?=<;8+"K7?:968:D=6:B5 BF6K75B?=<79:9C=@K CB87K7<JF=<FB86K7?:FF78756:;<?:;>5B9:9+45@87;97?<=5>;6675=;6:B5B5#$!":5@<=?79>8B=5?H><;99;6675=;6:B5 ;5?;:89J;@7@B59B<:?;6:B5+O7@87;97?<=5>;6675=;6:B5:5@<=?79KB57A@BCD:5>,<=5>@A96+P7E78;<:567896:6:;<<=5>?:97;979;87;<9B:568BH ?=@7?:56K:9;86:@<7+【4#56)-$*】4567896:6:;<<=5>?:97;97;"BCB>8;JKA,)H8;A@BCJ=67?间质性肺疾病(:567896:6:;<<=5>?:97;97,4QO)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肺间质弥漫性渗出、浸润和纤维化为主要改变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肺内多发结节的HRCT诊断及鉴别诊断流程

肺内多发结节的HRCT诊断及鉴别诊断流程

专题讲座内容:肺内多发结节的高分辨率CT鉴别诊断流程肺内多发结节的高分辨率CT鉴别诊断流程对肺内多发结节的评估是临床医师面临的重要挑战。

需要考虑的鉴别诊断较多,包括一系列良性和恶性病变,致使临床处理更加困难。

随着高分辨率CT(HRCT)扫描技术的引入,有能力对弥漫性多结节病变的特点进行评估,已成为基本的诊断程序。

本研究旨在采用HRCT扫描识别技术开发一套鉴别多结节肺实质病的诊断流程。

为本文论述需要,对多发结节疾病进行定义。

多发结节疾病是指在常规CT扫描中存在不易计数的肺内结节,这些结节大多数直径<1cm。

虽然转移性疾病是肺内多发结节最常见原因,但是这一定义明显包括一系列良性和恶性肺部疾病。

我们认为结合基于高分辨率(HR)CT特征性扫描征象的详细诊断流程[1]和临床表现,可为大多数弥漫性肺内结节患者提供特异性诊断或明显减少鉴别诊断的数量。

流程概述CT扫描由于能够在横断面上评价肺实质结构并消除密度融合的影响,能详尽提供评价肺结节的独特机会[2]。

首先,其可评价结节的解剖分布;其次,其可评价结节的形态[3~5]。

解剖学分布考虑如下分布特点:弥漫与局灶或成簇分布;中心(支气管血管周围)与外周(胸膜下或裂周)分布;上叶与下叶分布。

最重要的是,亦根据结节与次级小叶的解剖关系特征分为小叶中心结节和主要累及小叶周围包括小叶间隔的结节[3~5](图1)。

例如,结节病等主要位于或邻近淋巴管的疾病多分布于淋巴管密集区域,主要分布在胸膜或叶间胸膜表面、小叶间隔和支气管血管周围的轴心间质(图2)。

而对于血行播散的病变,如粟粒性感染或血行性转移,其结节多随机分布于次级肺小叶,在肺底部最为密集(图3)。

上述结节分布特点明显不同于吸入因素引起的肺结节,如支气管播散的感染或过敏性肺炎(HP),该类疾病的结节主要分布在小叶中心,远离小叶周边部(图4、5)。

形态学特征如下评价结节的形态学特征:大小一致或不一;边缘锐利或模糊[6~8];密度实性或非实性的(所谓磨玻璃样)(图5) [5];或存在所谓的树芽征表现(图4)[9]。

间质性肺炎诊断标准

间质性肺炎诊断标准

间质性肺炎诊断标准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l pneumonia,IP)是一种以间质性肺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性疾病,临床上常见的类型包括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IIP)、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l pneumonia associated with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IP)等。

间质性肺炎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制定准确的诊断标准对于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 临床表现。

间质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进行性呼吸困难、干咳、乏力、发热等。

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关节疼痛、皮疹、口腔溃疡等结缔组织病相关表现。

在临床上,需仔细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及体征,包括吸烟史、职业暴露史等。

2. 影像学检查。

胸部高分辨率CT(HRCT)是间质性肺炎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HRCT可显示肺间质纤维化、炎症浸润等特征性表现。

常见的HRCT表现包括网状阴影、斑片状阴影、肺泡实变等。

HRCT检查结果对于间质性肺炎的诊断和分型具有重要意义。

3. 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是间质性肺炎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包括肺活量、弥散功能、气道阻力等指标。

患者常常表现为进行性肺功能受限,弥散功能减低等异常表现。

4. 组织学检查。

组织学检查是间质性肺炎诊断的“金标准”,包括支气管镜肺活检、开胸肺活检等方法。

组织学检查可显示肺泡壁增厚、间质纤维化、炎症细胞浸润等特征性改变。

5. 实验室检查。

间质性肺炎患者的外周血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等炎症指标异常。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抗核抗体、抗肺泡蛋白抗体等自身抗体阳性。

6.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肺功能检查、组织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间质性肺炎的诊断需要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肺部疾病。

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但根据国际上的相关指南,一般诊断间质性肺炎需要符合以下条件,临床表现符合间质性肺炎特征、影像学检查显示间质性肺炎特征性表现、肺功能检查异常、组织学检查显示间质性肺炎特征性改变、实验室检查提示炎症活动。

肺部间质性病变的影像诊断

肺部间质性病变的影像诊断

肺部间质性病变的影像诊断u基本概念Ø次级肺小叶:又称肺小叶,是由每一个细支气管(或3-5个终末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各级分支及其末端的肺泡所构成的肺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也是肺部的基本影像单位。

Ø形态:在肺周边呈立方形或锥形,尖端指向肺门,基底靠近胸膜;在肺中央更小更不规则。

Ø大小:直径1-2.5cm。

ØHRCT:在肺尖、上叶的前面和外侧面、及靠近纵隔、膈肌处易显示。

Ø肺间质:分布在肺实质之间,起连接、充填、固定、营养等作用,包括结缔组织、淋巴管、神经纤维及血管。

Ø轴心间质:支气管及血管周围(肺门-外周放射状)。

Ø周围间质:胸膜下间质、小叶间隔。

Ø小叶内间质:肺泡间质。

u 基本概念u基本概念小叶间隔HRCT:Ø肺外围1-2cm的线状影,延伸到胸膜面。

Ø在下肺野,几条这样的短线可围成一多边形的小叶结构,中央可见点状的小叶中心动脉影。

Ø正常人有时可见到浅淡、不完整的小叶间隔影,但大量的小叶间隔显示提示有间质性病变。

Ø是以弥漫性肺实质、肺泡炎和间质纤维化为基本病理改变,以劳力性呼吸困难、咳嗽、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为临床表现的不同类型疾病群构成的临床病理实体的总称。

Ø很少有某种疾病单独侵犯间质或实质,任何侵犯肺间质的疾病毫无疑问会影响肺泡腔。

Ø包含200种以上的疾病,大多数病因未明,但它们具有相似的呼吸生理和病理生理学改变。

2002年美国胸科学会和欧洲呼吸学会提出了ILD 简单明了的框架分类,2013年新分类更新了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部分内容,总结如下:Ø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Ø已知病因的ILD :如职业相关性疾病,药物相关性疾病,胶原血管疾病等。

Ø肉芽肿性ILD :如结节病、Wegener 肉芽肿、过敏性肺泡炎等。

Ø其他形式的ILD :淋巴管肌瘤病、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肺泡蛋白沉着症等。

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的HRCT定量研究

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的HRCT定量研究

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的HRCT定量研究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的HRCT定量研究引言:结缔组织病(CTD)是一组由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中,间质性肺病(ILD)是CTD患者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ILD是一种以肺间质的弥漫性纤维化和炎症为特征的肺部疾病。

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RCT)是ILD诊断和评估疾病进展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探讨HRCT的定量分析在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10年至2020年期间多个医学数据库中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性分析。

研究对象为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患者,并以HRCT作为评估手段。

在HRCT影像中,测量肺实质密度、纤维化程度、斑块分布等参数。

通过对患者HRCT影像的定量分析,可以得出结论。

结果:HRCT定量分析可以提供一种评估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程度的方法。

通过测量肺实质密度,可以了解患者肺部纤维化的程度。

研究表明,肺实质密度的增加与患者疾病活动性的关系密切。

纤维化程度的定量分析有助于预测患者预后,纤维化程度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此外,在HRCT影像中观察到的斑块分布也可以提供有关疾病的重要信息。

讨论:通过HRCT的定量分析,可以更准确地评估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

相比传统的视觉分析,定量分析可以提供更多客观的数据支持。

这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HRCT定量分析的标准化和准确性仍然需要进一步改进。

结论: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的HRCT定量分析是一项有潜力的研究领域。

通过定量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疾病的活动性、纤维化程度和预后。

随着HRCT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望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然而,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在临床实践中应用HRCT定量分析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致谢:在本研究中,我们要对已发表的研究及其作者表示感谢。

尽管本文未涉及综上所述,HRCT定量分析在评估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方面具有潜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病原因
• RBILD主要见于大量吸烟、接触环境和工业污染物的人群。可能为对 吸入刺激物的非特异性细胞反应。
发病机制
• 与典型的DIP相比,RB-ILD有较多的巨噬细胞填充细支气 管和肺泡腔,呈斑片样聚集;RB-ILD的组织纤维化较DIP 轻微且局限于细支气管周围,甚至缺如。无肺组织蜂窝 样改变。由于巨噬细胞的积聚,有时RB-LID易与肺出血综 合征相混淆,铁染色阴性有助于RB-ILD的诊断。
• DIP患者的预后比IPF为佳,60%以上的病人对糖皮质激素
DIP的流行病学表现 • 年龄40-50岁
概述
• 1969年Liebow等首次提出了一组原因不明的弥漫性间质 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的概念, ILD是以肺泡壁病变为主累及肺泡周围组织及其相邻支持 结构的一组疾病群,病因近200种。由于多数ILD病变不 仅局限于肺间质,常伴有肺实质受累如肺泡炎、肺泡腔 内蛋白渗出等改变,故也称为弥漫性肺实质疾病(Diffuse Parenchymal Lung Disease,DPLD),因此ILD与DPLD所含 的概念相同,是所有弥漫性间质性肺病的总称。
脱屑性间质性肺炎(DIP)
脱屑性间质性肺炎(DIP)
2002 年美国胸科学会 (ATS)和欧洲呼吸学会 (ERS) 共同制定的 ATS/ERS分类,按发生率多少排序 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 LIP) 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 LIP
概述 • 在2002年美国胸科学会 (ATS)和欧洲呼吸学会 (ERS) 共同制定的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ILD)四 种分类(包括已知原因的ILD、IIP、肉芽肿所致 ILD及其它类型)中RB-ILD、DIP和IFP归类于 “IIP”;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PLCH )归类于“其它类型”。
DIP病理改变
DIP组织病理及影像学改变
• DIP主要病灶在肺泡腔内。RB及RB-ILD在呼吸性
细支气管。
• 大量的巨噬细胞聚集,
• 伴有小叶间隔增厚,
• 很少有纤维细胞灶和蜂窝费。 • CT表现为对称性,双下肺基底部,胸膜下毛玻璃 影或网格改变,无蜂窝肺,与组织病理相对应。
DIP与UIP的临床病理比较
IIP的病理和临床分类
临床-X线-病理诊断 特发性肺纤维化/隐源性致纤维化性 肺泡炎(IPF/CFA)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 /闭塞性 细支气管炎机化性肺炎(BOOP) 急性间质性肺炎(AIP) 呼吸性细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病 (RB-ILD) 病理组织学类型 寻常性间质性肺炎(UIP)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 ) 机化性肺炎(OP) 弥漫性肺泡损伤(DAD) 呼吸性细支气管炎(RB)
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分类--2002年ATS/ERS
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ILD)的分类
已知原因的ILD :如药物所致, 胶原血管疾病
特发性间质性 肺炎(IIP)
肉芽肿所致ILD: 如结节病,外源性 过敏性肺泡炎
其他类型的ILD:如 淋巴管肌瘤病,郎格 罕组织细胞增生症,肺 泡蛋白质沉积症
除 IPF 以外的特发 性间质性肺炎

2、脱屑性间质性肺炎 (desquamative interstitial pneumonia,DIP)
• 脱屑性间质性肺炎(DIP)又称肺泡巨噬细胞性肺炎,是特 发性间质性肺炎IIP的一种临床类型,以肺泡腔内均匀聚 集一致的大量巨噬细胞异常聚集为特征。 • 本型于1965年由Liebow等首次提出,“脱屑”是指肺泡 上皮脱落聚集在肺泡腔内的现象。原认为肺泡腔充填的 为脱落的肺泡上皮细胞,故定名DIP,现已证明肺泡腔内 聚集的细胞不是肺泡上皮而是巨噬细胞,“脱屑”这个 概念不准确,但一直延用此命名。
DIP 发病平均年龄 42 UIP 55
自发性好转偶有
>60%有效 27% 12年 弥漫

<10%有效 >60% 2.5-3.5年 散在斑片状
部位
病变一致性 纤维化/纤维母细胞灶 肺泡腔内巨噬细胞
间质、肺泡腔
一致
仅少量纤维母细胞/不存 在
间质
新老病灶并存 胶原斑痕/存在 少量/局部
临床表现
• 见于40-50岁吸烟者,男女比2:1;症状轻,少数有呼吸困难 和低氧血症,咳嗽咳痰,无杵状指;戒烟后病情好转;肺 功能混合性通气功能减退,RV可增高;BALF中大量含棕黄 、黑色素颗粒的肺泡巨噬细胞,Neu可轻度增高。 • 呼吸性细支气管炎常见于无症状的吸烟者,即吸烟者虽无 症状,但其肺脏通常已经存在细支气管炎。显微镜可见呼 吸性细支气管腔内大量吞噬了烟尘颗粒的肺泡巨噬细胞即 “尘细胞” 聚集。
病因
• 外源性致病因子:
长期大量吸入有害刺激性物质(如SO2、NH3等),引起 体内免疫应答,导致肺泡巨噬细胞大量聚集于肺泡内;
• 吸烟: 现代研究认为DIP的发生与长期吸烟有着密切关系,可 能是烟草中的抗原引起了免疫应答。
病理学
• 病理学特点:肺泡腔内均匀散布大量的巨噬细胞,但常以 细支气管周围更显著。肺泡间隔的炎症或纤维化相对较轻 ; • 肺泡结构通常无明显破坏,蜂窝样改变或成纤维细胞灶极 少见;很少形成纤维化瘢痕和蜂窝; • 肺泡腔内的巨噬细胞过去被误认为是从肺泡壁脱落的上皮 细胞,故称之为脱屑性; ★若肺泡腔内巨噬细胞聚集现象仅限于细支气管周围,而较 远的肺泡未被累及时,则称为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间质性
吸烟相关性间质性肺疾 病(Smoking-rel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R-ILD)
概述
• 吸烟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是多方面的,可以引起全身多个 器官、系统受累,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孕妇吸烟可 导致胎儿畸形。其中对肺脏的损害尤为突出。 • 纸烟的烟雾中包含尼古丁、煤焦油、一氧化碳等多种有 害物质,吸入肺内后易于沉积在范围广阔、纤毛上皮细 胞少、气流流速慢的小气道(<2mm),故细支气管远端尤 其在呼吸细支气管、肺泡区域受害较早、损伤较大。
影像学
• HRCT上显示病变分布广泛,但以上叶较明显,主要特点 是有小叶中心小结节合并毛玻璃样高密度影及支气管壁 增厚。亦可见肺不张、小叶内或小叶间肺间质增厚、肺 气肿和外周性肺大泡。
• 毛玻璃样致密是与肺泡管及肺泡腔内有巨噬细胞堆积有 关,而小叶中心结节可能是由于呼吸性细支气管慢性炎 症及巨噬细胞堵塞,常并存中度小叶中心性肺气肿。
大量弥漫分布
临床表现
• 主要见于30~50岁的吸烟者,以次级肺小叶受累,弥漫 性肺泡腔内巨噬细胞聚集以及轻到中度的肺间质纤维化 为特征。有渐进性呼吸困难及干咳,呈亚急性发病,数 周至数月内加重,半数有杵状指,肺功能及支气管肺泡 灌洗液(BALF)所见同RB-ILD,预后较好,10年生率70% 。 • 脱屑性间质性肺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会 导致双肺纤维化,患者的肺脏将逐渐丧失通气和气体交 换的能力。
RB-ILD病理改变
病理 • 与典型的DIP相比,RB-ILD有较多的巨噬细胞填充 细支气管和肺泡腔,呈斑片样聚集;RB-ILD的组 织纤维化较DIP轻微且局限于细支气管周围,甚 至缺如;无肺组织蜂窝样改变。 • 现在认为RB-ILD与DIP是吸烟对小气道和肺实质 不同程度损伤的表现,为同一种疾病不同的发展 阶段,即RB-ILD为DIP早期阶段。与DIP相比, RB-ILD 的临床预后较好。
• RB-ILD属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中的一种类型,在 2002年ATS/ERS发布的IIP分类的共识中, RB-ILD 的发病率 位列IIP的第5 位。并分别用呼吸性细支气管炎(RB)和 呼吸性细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病(RB-ILD)来描述其病理和 临床特征。
病理 • RB的病理特点包括:在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 和细支气管周围的肺泡腔中存在内含棕黄色色素 沉着的巨噬细胞,即肺内呈广泛DIP表现。 • 支气管粘膜下和细支气管旁淋巴细胞、组织细胞 浸润,轻度纤维化并向肺泡隔延伸,Ⅱ型肺泡上 皮及细支气管立方上皮增生,小叶中心性肺气肿 。
• 临床表现
• HRCT:小叶中央型,及小叶间隔增厚,可有气肿 、萎陷。 • BAL:显示有烟尘巨噬细胞。 • 以上可以诊断,但是确诊,仍需要外科肺活检。
治疗
• 1.停止吸烟对RBILD患者至关重要,戒烟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 将得到改善。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应尽量避免使用不必要的细胞 毒药物。约22%患者未经任何治疗可部分或完全缓解。 2.免疫介入疗法治疗。
RB-ILD的CT:小叶中心性结节
RB-ILD的CT表现:小叶中心性结节
RB-ILD的CT表现:小叶间隔增厚
肺功能
• 常为限制性或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量轻度降低。偶有肺功能 正常者。肺容积增加提示在阻塞的细支气管内有气体陷闭。静息或 活动时可存在轻度低氧血症。
RB-ILD的诊断 • 吸烟史
1、呼吸性细支气管炎相关性间质性肺

• RB-ILD在20世纪80年代初始被认识。患者均为吸烟者或曾 RB-ILD) 经吸烟者,故曾被称为“吸烟者细支气管炎”。这种疾 病与 “慢性支气管炎”不同,损伤的部位在极其细小的 终末细支气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
(respiratory bronchiolitis-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 CT鉴别诊断包括急性过敏性肺炎、DIP及NSIP。
RB-ILD 影像学
广泛小叶中心性微结节和斑片状磨玻璃影,有或无纤维化,常伴有支 气管管壁增厚和轻度小叶中心型肺气肿。
RB-ILD 影像学
RB-LID
女,41岁。A:手术肺活检前3天HRCT示双肺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右侧为 著;B:7周后复查,示双肺浸润影明显吸收(右肺中叶为术后改变)。该患 者使用了泼尼松治疗,起始计量为40mg/d,逐渐减量至5mg/d,同时戒烟。
概述
• 在IIP的分类中IPF发病率位居首位,用寻常性间质性肺 炎(UIP)表明其组织病理学类型 ;RB-ILD和DIP分别居 第5、第6位,并分别用呼吸性细支气管炎(RB)和DIP来 表明其组织病理学类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