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句式..

合集下载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句式+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句式+课件
年轻时,因为父亲职位的关系而被任用。

省略句
1、省略主语,文言文中的第三人称代词“之”“其”不能做主语,这也是文 言文中主语多省略的原因之一。
(蛇)
(蛇) (草木) (蛇)
(人)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公)
②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梁惠王)
⑥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三)动词“为”“是”表判断 ①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②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四)用“非” 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非我也,兵也。
(五)主谓直接表判断,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无标志判断句),即“……,……”格式。 ①刘备,天下枭雄。
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 一诺’。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 也!”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季布名 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4、省略介词
主要是“于”“以”两词。
(于)
①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于)
②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以)
③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倒装句
倒装句式
主谓倒装句
宾语前置句
定语后置句
介词结构后置句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主谓倒置
宾语前置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1、“……者……也”式。
(2)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也”式。
(3)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者,……”式。
(4)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高考语文考点专题——常见文言固定句式

高考语文考点专题——常见文言固定句式

第二部分专题七考点七备考必记仓储常见文言固定句式1.【……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意思是“说的就是……啊”。

①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诗》中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出来。

”——这说的就是先生您啊。

②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秋水》) 译文:听到过许多道理,便以为没有人比自己知道得多,说的就是我啊。

③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史记·李将军列传》) 译文:太史公说:“《传》说:‘在上位的人本身行为正当,不发命令事情也行得通;如果在上位的人本身行为不正当,即使下命令也没有人听从他。

’这说的正是李将军啊!”2.【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 译文:现在君王您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上了,然后才寻求出谋划策的大臣,恐怕太迟了吧?3.【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①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 译文:沛公大惊,问:“将怎么处理这种局面呢?”②景公问晏子曰:“贤君之治国若何?”(《晏子春秋》) 译文:景公问晏子说:“贤能的君主治理国家是怎么样的?”4.【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分别相当于:①“拿什么”“凭什么”“用什么”“怎么”;②“有什么”;③“为什么”。

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译文:有一天如果您驾崩了,长安君自己凭什么在赵国托身?②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译文:不愿意做的和没有能力做的在形式上有什么区别呢?③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译文:我们的君王差不多没有疾病了吧,(否则)为什么能演奏音乐呢?5.【何其】语气副词,译为“多么”。

高考语文常见文言固定句式详解

高考语文常见文言固定句式详解

高考语文常见文言固定句式详解(附例句)1.无乃……乎?这是一种表示测度语气的固定格式,它表明的是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者对某件事情的认识。

一般可译为“恐怕……吧”或者“只怕……吧”。

例子是很多的。

如: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应译为:使军队疲劳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事。

军队疲劳力量竭尽,远方的君主对这件事有准备,恐怕不行吧?)《崤之战》。

②暮婚而晨别,无乃太匆忙?(应译为:晚上结婚而早上就得离别,只怕太匆忙了吧?)《新婚别》2.……孰与……这是一种用来表比较的固定格式,用来比较两个人的高下、优劣或两件事的得失、好坏。

它又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句中提出了比较内容的,一类是句中没有提出比较内容的。

前者应翻译成:“……与……相比,谁(哪一样)……”,后者应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

这种格式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

如下面的例子: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漂亮?)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项伯)跟你相比,谁的年纪大,谁的年纪小?)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相比,怎么样?)④某业所就,孰与仲多?《原君》(我所完成的功业跟二哥相比,谁更多?)3.……之谓也其……之谓也这是宾语提前的一种固定格式,是一种表示总结性的判断句。

应该强调一下的是在这种格式中的“之”属于结构助词,起到的是提宾的作用。

句首有“其”的也属于这种格式,而“其”属于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测,应译为“大概”。

这种固定格式可译为“说的就是……啊”,或者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啊”。

请看下面例句: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秋水》(听到了一些道理,以为天下没有谁超过自己了,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啊!)②诗曰:“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诗经》上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猜测得到它。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讲解(共四大类)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讲解(共四大类)

高考语文文言特殊句式1.判断句(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

翻译时,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不译,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3)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

翻译时,这种判断句式中的“也”同样不译,只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4)前面不用“者”停顿,谓语后面“者也”连用,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翻译时,这种判断句中的“者也”不用译,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鸿门宴》)(5)“者”“也”都不用。

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需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6)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

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7)用“是”做判断动词。

如: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赤壁之战》)(8)用“乃、即、则、皆、必、本”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a.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c.臣本布衣。

(《出师表》)2.被动句(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施动者,表示被动,即“谓语+……”的形式。

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2)在动词前边用“见”表示被动,构成“见+谓语”的形式。

如: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如果需要把动作行为的施动者介绍出来,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构成“见+谓语+于”的形式。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3)在动词前用“受”字来表示被动,构成“受+谓语”的形式。

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

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专题复习—特殊句式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主谓倒装。

下面我们分别进行梳理:文言文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有判断标志,“者………也”“为”例: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例:和氏璧,天下之共传宝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例:此乃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例:人为鱼肉,我为刀俎。

《鸿门宴》2.直接用“是”表被动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例: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3.没有判断标志词例: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注意:判断句,翻译时,要翻译出判断动词“是”。

文言文特殊句式(二):被动句1.有被动标志词例:而君幸于赵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例: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水》例: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例: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国论》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2.用介词“被”直接表示被动例: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3.意念被动句例: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赤壁之战》文言文特殊句式(三):省略句1.省略主语例: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例: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2.省略谓语例: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鸿门宴》3.省略宾语例: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廉颇蔺相如列传》4.省略介词例: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过秦论》例: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桃花源记》注意:翻译时,补充的成分要加括号。

文言文特殊句式(四):宾语前置1.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要前置。

例:古人之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2.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

例:大王来和何操?《鸿门宴》例:不然,何以至此?《鸿门宴》常见的疑问代词:何谁胡安曷焉奚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例:全石以为底。

《小石潭记》4.用“之”“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强调名词宾语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表示疑问+表示反问)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表示疑问+表示反问)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一、表示疑问1.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

①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译]刘邦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②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译]为什么搜刮人民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象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2.何如【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等。

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译]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②“求,尔何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译]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3.何以……?【可译为】“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

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译]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长安君在赵国凭什么使自己安身立足呢?②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译]为什么要讨伐它呢?4.何所……?【可译为】“所……的是什么?”等。

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译]问女儿在想什么?问女儿在惦记什么?5.奈……何、若……何、如……何【可译为】“对……怎么办”“拿……怎么样”等。

①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译]虞姬啊虞姬拿你怎么办?②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译]他的妻子怀疑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③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译]凭你残余的年岁和力量,就连山的九牛一毛都不能毁掉,又能把山上的泥土、石头怎么样呢?6.孰与……,与……孰。

【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更漂亮呢?7.何故【可译为】“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

①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失街亭》[译] 蒋琬问诸葛丞相:现在幼常(马谡),已经因为有罪而被处死,从而整肃了军纪,您为什么反而哭了呢?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译]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的高洁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二、表示反问1.何……哉(也)?【可译为】“怎么能……呢?”。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句式+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句式+课件
记》) 翻译:被砍下的首级放在城上,脸色没有一 点改变。
方法点拨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经常放在谓语动词之前,或主语之前,做句 中或句前状语;而在文言文中,这种介词却经常放在谓语动词后用作补语, 翻译的时候,习惯上把它当作状语,因此这种语法现象称为状语后置或介 词结构后置。辨析时,要抓住两种情况:一是“于”字结构后置。如:因 击沛公于坐,杀之。(《鸿门宴》)。二是“以”字结构后置。如:王尝语 庄子以好乐。(《庄暴见孟子》) 翻译时,要按照现代汉语的结构把后置的介词结构调至状语的位置。
二、被动句
二、被动句
定义:主语是谓语所表 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
1.用介词“于” 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这地方不正是当年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 方吗?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全面地学习了,不受 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
二、被动句
2.用“见”、“见…于……”表示被动(“于” 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言! 译文: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
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
句式特点:省略句同时又是宾语前置句。“抱恨泉 壤”省略主语“我”和介词“于”,“何言”应为 “言何”,说什么
四、倒装句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的一般排列
(定语)主语 [状语] 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一般句子由主语和谓语构成,并不是
三、省略句
3.省略动词或介词的宾语。 (宾语常见的是代词“之”)
(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
①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 之 斗卮 酒。
②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 之 以 事。
③ 有志者,不随 之 以止也。

高考语文常见的文言文固定句式梳理

高考语文常见的文言文固定句式梳理

高考语文常见的文言文固定句式梳理一、表示疑问1.何所……?表疑问的固定结构。

是“所……者为何”的倒装和压缩。

可译为“所……的(人、事、物)是什么”。

【例】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木兰诗》)译文:问女儿所思的是什么,所忆的是什么。

【例】卖炭得钱何所营?(《卖炭翁》)译文:卖炭得来的钱用来干什么?2.奈何……?可译为“……怎么办”。

【例】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拿了我们的璧,却不给我们城池,怎么办?还可译为“为什么……”。

【例】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译文:为什么夺取它们的时候一丝一毫都不放过,用起来却像抛泥洒沙一般不珍惜?3.何如;何若;奚如;胡如;奚若(1)代词性固定结构。

常用于询问动作行为的方式或事物的性状。

可译为“怎么样”。

【例】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译文:樊哙说:“今天的事怎么样?”(2)表示比较的固定结构。

可译为“比……怎么样”。

【例】王以为何如其父?(《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大王认为跟他的父亲比怎么样?4.如……何?奈……何?可译为“拿……怎么样呢”“对……怎么样”“把……怎么样”。

【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译文:拿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例】且为之奈何?(《鸿门宴》)译文:将对这件事怎么样?5.何(奚)以……为;何(奚、曷)……为其中“何”是疑问代词,可用“安”“奚”“曷”等词来代替;“以”是动词,“用”的意思;“为”是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前者可译为“为什么(要)……呢”“怎么……呢”,后者可译为“哪里用得着……呢”“要……干什么呢”。

【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译文:现在别人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正是那鱼和肉,为什么要辞别呢?【例】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本纪》)译文:项王笑着说:“这是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河干什么呢?”【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译文:哪里用得着到九万里高空才向南飞呢?6.孰与;与……孰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谁)……”。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文言文常见句式及翻译(共九大类79个)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文言文常见句式及翻译(共九大类79个)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及翻译一、表疑问1.奈何:怎么办、怎么、为什么2.何如:怎么、怎么样、怎么办3.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4.何所:……的(人、事、物)是什么5.奈(若,如)……何:对……怎么办6.孰与……,与……孰:跟……比较,哪一个……7.何故:什么原因,为什么二、表示反问8.何……哉(也):怎么能……呢9.何……为:为什么要……呢10.何……之有?:有什么……呢、“怎么能……呢?11.如之何……:怎么能……呢12.岂(其)……哉(乎,耶,邪)?:哪里……呢?难道……吗?13.安……哉(乎):哪里……呢、怎么……呢14.不亦……乎:不是……吗15.……非……欤:……不是……吗16.宁……耶:哪里……呢17.顾……哉:难道……吗18.独……耶(乎):难道……吗三、表示感叹19.何其: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怎么那么……啊20.直……耳:只不过……罢了21.惟……耳:只是……罢了22.一何:何等、多么、为什么……23.亦……哉:也……啊24.……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四、表示揣度25.无乃……乎?:恐怕……吧、只怕……吧26.得无......耶,得无……乎:在一般情况下,译为:能不……吗、能没有……吗、大概……吧表示猜想性、推测性的疑问时,译为:该不会(是)27.其……欤?(兼表反问):不是……吗28.……庶几……欤:……或许……吧五、表示选择29.与其……孰若……:与其……不如……30.……欤(耶),……欤(耶):是……还是……呢31.其……其……也?:是……还是……呢六、表设问32.何者、何则:为什么呢七、表陈述语气33.无以、无从: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34.有以:有用来……的办法,有条件,有办法,有机会,能够35.有所:有……的(人、物、事)有什么……;有……的原因36.无所:没有……的(人、物、事)、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地方……,没有什么办法37.比及:等到……的时候八、连词42.诚……则……:如果……那么(就)……43.否则:如果不……就……、不然的话……就……44.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45.向使:假如,如果46.自非:如果不是,除非是47.然而: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48.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九、复音虚词49.得以:能够50.俄而:不久,一会儿51.而况:何况,况且52.何乃:何况是,岂只是;为什么竟53.既而:随后,不久54.既……且……:又……又……55.可得:可以,可能56.可以:可以用来,足以用来;可以,能够57.乃尔:竟然如此,这样58.且夫:再说,而且59.是故:所以,因此60.是以:所以,因此,因而61.所谓:所说的,所认为62.未尝:从来没有,不曾63.谓……曰……:对……说,告诉……说;把……叫做……64.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65.无何:没有多久,不久,一会儿66.毋宁,无宁:宁肯,宁愿;莫不是,不是67.无庸:不用,无须68.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69.相与:互相,相互,彼此;同你;一起,共同;相处,相交70.一切:一律,一概;权宜,暂且71.所以:……的原因;用来……的方法(东西、地方、的人,的事),靠它来……的72.以故:所以73.以……故:因为……的缘故74.以……为……:认为……是……,把……当作……75.以至于:一直到;结果76.因而:据此而,借此而,因此,所以77.于是:对……,然后就,于是78.……之谓:叫做,就是,才算;这就叫做;就是,说的就是79.至于:到了,一直到;竟至于,结果,终究,到……结局,到……时候。

高考语文文言句式归纳总结

高考语文文言句式归纳总结

倒装句:1.状语后置一:介词“于”“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古汉语中一般用在动词谓语的后面,翻译时习惯上应该提到动词的前面,这种情况下,介词于、乎,可解释为:在、把、向、比、同、跟。

1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赤壁赋》2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指南录后序》3 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孔子世家》4 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孔子世家》5 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孔子世家》6 管仲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管仲列传》7 太子欲图国事于先生也。

《刺客列传》8 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

《淮阴侯列传》9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10 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六国论》二、介词“以”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古汉语中也常常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翻译时也应该提到前面。

这时,介词“以”一般可理解为把、用。

11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谏太宗十思书》12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鸿门宴》13 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

《高祖本纪》14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

《高祖本纪》15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16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者送人以言。

《孔子世家》17 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賷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

《滑稽列传》18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

《刺客列传》2.宾语前置1)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

《劝学》“知”“解”为动词谓语。

2 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有”为动词谓语。

3 其李将军之谓也?《李将军列传》“谓”为动词谓语。

4 岂管仲之谓乎?《观众列传》同上5 何功之有哉?《魏公子列传》“有”为动词谓语。

6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过”为动词谓语,意思是“责备、责怪”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7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实为:在安8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实为:羡何9 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实为:知何10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同上实为:适奚11 彼且恶乎待哉?同上实为:待恶12 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滑稽列传》实为:求何13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渔父》实为:令自3)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14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高考语文必须掌握的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

高考语文必须掌握的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熟练地掌握高考语文的文言文固定格式这些句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快速、正确地进行文言文翻译非常有帮助。

现将常见的固定句式汇集如下:1、何所表疑问的固定结构。

是“所……者为何”的移位和压缩。

可译为“……的(人、事、物)是什么”。

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木兰诗》)译文:问姑娘想的是什么,问姑娘思念的是什么。

②卖炭得来钱何所营?(白居易《卖炭翁》)译文:卖炭得来得钱谋求的是什么?2、何如(1)代词性固定结构。

常用于询问动作行为的方式或事物的性状。

可译为“怎么样”。

(2)表示比较的固定结构。

可译为“比……怎么样”。

同义结构还有“何若”、“奚如”、“胡如”、“奚若”等。

①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司马迁《鸿门宴》)译文:樊哙说:“今天的情况怎么样?”②王以为何如其父?(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大王认为(赵括)比他的父亲怎么样?3、然则连词性固定结构。

“然”承接上文,“则”表示推断。

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

①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范仲淹《岳阳楼记》)译文:入朝为官要担忧,退处江湖也要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②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译文:既然这样,那么小国本来就不可以抵挡大国,人数少的本来就不可以抵挡人数多的,势力弱的本来就不可以抵挡势力强的。

4、是以(以是)表示结果的固定结构。

可译为“因此”。

同义结构还有“以此”、“是用”、“用是”、“用此”、“是故”、“以故”。

①此皆良实,智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诸葛亮《出师表》)译文:这些都是善良诚实、意志忠贞纯正的人,因此先帝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②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公子前往而我竟没有相送,因此知道公子会因为感到遗憾而再回来的。

5、有所……、无所……这是两个意义相反的固定结构。

“有”、“无”是动词,“所……”是“所”字短语作“有”或“无”的宾语。

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语文高考必备)

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语文高考必备)

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一)(一)表示疑问地习惯说法:、如……何;若……何;奈……何这是三个意义相同地表示疑问地习惯说法,中间可以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以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例: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其如土石何?②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③“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地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地“怎么样(地)”、“为什么”、“怎么”等.例: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在这种习惯说法中,如果插入“之”,就构成“如之何”、“若之何”、“奈之何”,可译为“为什么”或“怎么办”“怎么对付(处置,安顿)……”,有询问怎么处理地意思.例: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庸……乎”相当于现代汉语地“哪里(怎么)……呢?”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独……耶”、“独……哉”相当于现代汉语地“难道……吗”.例:①独不怜公子之姊耶?(《信陵君窃符救赵》)⑵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何也(何……也)“、“何哉(何……哉)“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地“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呢?“例: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苏轼《石钟山记》)、“何(奚)以……为”(“何以”是“以何”地倒装,意思是用什么、拿什么、凭什么)、“何(奚、曷)……”译为“用……做什么呢?”、“要……干什么呢?”、“为什么要……呢?”例: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季氏》)、“何……之有”是“有何……”地倒装,“何“一般作定语.相当于现代汉语地“有什么……呢?”例: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安……乎”、“安……哉”相当于现代汉语地“怎么……呢“、“哪里……呢“.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二)表示比较地习惯说法:“……何如……”;“……何若……”“……孰与(孰若)……”意即“……与……孰……”相当于现代汉语地“……和(同、跟)……相比,谁(哪个、哪样)……”、“……比……怎么样?”孰若,译为“哪里比得上”.例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例②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何如”单用,相当于“怎样”“哪个”.例:①“陛下以降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长者也.”(《史记•张释之列传》)译:“陛下以降侯周勃是个怎样地人?”皇上说:“忠厚长者.”②因问明帝:“长安何如日远?”(《世说新语•夙愿》)(三)表示反问地习惯用法、“不亦……乎?”语气比较委婉,可译为“不也是……吗?”或“难道不……吗?”例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不为……乎”相当于现代汉语地“不算是……吗?”例: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汤问》)、“何(奚)以……为?”“何(焉)……为?”可译为“要……干什么呢?”或“哪里用得着……呢?”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何……哉(也)”地意思是“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能……呢”.例: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苏轼《石钟山记》)、“岂……乎(哉)”相当于现代汉语地“难道……吗?”、“怎么……呢?”例: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非……欤”相当于现代汉语地“不是……吗”.例: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宁……耶”相当于现代汉语地“哪里(怎么)……呢”.例: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独……耶”、“独……哉”相当于现代汉语地“难道……吗”.例: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何所”,表疑问地固定结构.是“所……者为何”地移位和压缩.可译为“……地(人、事、物)是什么”.例: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何……之有”是“有何……”地倒装,相当于现代汉语地“有什么……呢?”例①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②夫晋,何厌之有?“何有”单用,可根据上下文译为“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舍不得”“有什么关系”.例: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其……乎(邪),译为“难道……吗?”例: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韩愈《师说》)、“安……乎”、“安……哉”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地“怎么……呢”、“哪里……呢”.、得无……乎,反问地语气比较委婉,且略带测度性.句末“乎”可用“与(欤)”、“邪”、“耶”等疑问语气词替换.可译为“该不会……吧”、“莫非是……吧”、“能不……吗”. 例: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译文:每天地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同样地结构还有“得非……与”“岂非……与”,相当于“难道不是……吗”?例: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与?(柳宗元《封建论》)、“能无……乎“,译为“怎么不……呢”.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而)况……乎“,译为“何况……呢”或“又何况……呢”.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无乃……与”,相当于“难道不是……吗”.例: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安能、何能、何得,这三种固定结构一般译为“怎么能”.例:①安能摧屑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②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四)表示感叹地习惯说法、“一何”可译为“何等”、“多么”.、何其……译为“多么”,有时也译为“怎么那么……”或“为什么这么……”.例如:①观庆父及叔牙、闵公之际,何其乱也?②赐,汝来何其晚也?、何……之……,可译为“怎么……这么……”或“怎么这么……”,也可译为“怎么那么……”或“为什么这么……”.例如:足下不欲破袁氏也,何言之不实也?、“直……耳”可译为“只不过……罢了”.(五)表示强调地习惯说法、“唯(惟)……为……”,可译为“只”“只有”“惟独”.例: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唯(惟)……所……”,可译为“任凭……”“随便……”.例:臣有三剑,唯王所用.、“非惟……抑亦”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表递进语气.例: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陈寿《隆中对》)(六)表示假设地习惯说法、有……于此(斯)……翻译时只需在有关句子前加一“假设”“假如”之类地词语即可.例如: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庄子•杂篇•让王第二十八》、“若其”相当于“假如”.例如:今者违命,胜不足多;若其不胜,为罪已甚.(《晋书•周浚传》)(七)表选择语气:、“与其……孰若(无宁) ……”相当于现代汉语地“与其……哪里比得上(不如)……”.例: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童区寄传》)、“不……则“不……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不是(这样),就是(那样)例:①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苏轼《教战守策》)②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孙樵《书何易于》)、……,抑……,译为“是……,还是……”或“……,或者……”.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或者考察其成败地事迹,不都是由于人事所决定地吗?、“非……则……”,“非……而……”,相当于“不是……就是……”,“不是……却”.例:①非死则徙尔.(柳宗元《捕蛇者说》)②非字而画.(《促织》)(八)表示推测、揣度、商榷地习惯说法、“得无……乎”“无乃……乎”意思是“该不会、莫不是、莫非、恐怕、岂不是、只怕是……吧”. 如:无乃尔是过与?.庸……乎,译为“哪……呢?”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我以道理为师,哪管他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译为“说地就是……啊!”“大概说地就是……吧”.例:①闻道百,以为莫已若也,我之谓也.②谚所谓“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民谚中说地“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大概就是说地虞国与虢国地关系吧..“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九)表示指代地习惯说法、有所、无所、何所(安所、奚所)可译为“有什么(没有什么)……地(人、物、事)”“是什么”.例如:①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②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指南录后亭》)、有以、无以,可译为“有什么(可以)用来……”“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例如:①项王未有以应.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无从”可译为“没有办法”或“不能”.(有所以、无所以)、无以……为,可译为“没有必要用(要)……”.例如: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十)表示认定地习惯说法.是故,是以,表示结果地固定结构,同义结构还有“以此”、“是用”、“用是”、“用此”、“以故”.译为“因此,所以”.例: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有,师之所存也.(《师说》).所以,有两个意义,译为“用来……地方法”或“……原因”、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然则”,连词性固定结构.“然”承接上文,“则”表示推断.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例: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范仲淹《岳阳楼记》)、“且……且……”,相当于“一面……一面……”或者“又……又……”.例:见信死,且喜且怜之.(《史记•淮阴侯列传》)、“而已”“焉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例: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国焉耳.(唐顺之《信陵君救赵论》)、“以……为“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地“认为……“、“把……当作“、“凭借(依靠)……作为“等.例: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庄子秋水》)例如: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左传•烛之武退秦师》)、“因遂”,相当于“于是”.例如:欲自杀以激荆卿,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告也.”因遂自刎而死.(《史记•刺客列传》)、“于是”,一是相当于“在这时”,“在这件事上”“从这时起”“在这种情况下”;二是相当于现在汉语“于是”.、“之类”“之属”“之伦”“之徒”,相当于“这一类地……”.、有……者,译为“有个……地人”.例: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唯(惟)……之(是)……表示宾语前置地固定结构.含强调意义.其中“唯(惟)”是限定范围得副词,可译为“只”;“之(是)”是标志宾语前置得结构助词.可译为“只谓语动词前置宾语”. 例:唯余马首是瞻.(《左传•襄公十四年》)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二)古代汉语里,某些词语经常结合在一起使用,形成某种比较固定地句式,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地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地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地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它地分类可按表达语气地种类分为四种:第一种:表陈述语气常用地有: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地)、无所(没有......地)、比及(等到......地时候)、为......所.第二种:表疑问语气常用地有: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何(把......怎么样)、得无......耶(大概......吧、恐怕......吧)等.第三种:表感叹语气常用地有: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之(怎么......这样啊)等.第四种:表反问语气常用地有:无乃......乎(恐怕、只怕)、不亦......乎(不是......吗)、得无......乎(难道......吗)、孰与、孰若(跟......相......)何......为(为什么......呢)固定句式又称“固定词组”或“固定结构”.指在句子中,用法和格式比较固定地词组,他地中间有地可以加入词、词组,使得句子结构完整.固定格式往往前后呼应,互相配合.大致可以分为七类:、表达陈述语气地有:“有所、无所、有以、无以”等;、表达疑问语气地有:“何所、安所、何以、奚以、无以”等;、表达反诘语气地有:“何(奚)为、何(奚)……为、何(奚)……以为、何……之有、有何于……、奚有于……、于……何有、何有、不亦……、何用……、焉用、奚用”等;、表达推测语气地有:“得毋、得无、得微、得非、毋乃、无乃”等;、表达感叹语气地有:“何其、何……之、何等”等;、表达否定语气地有:“独唯、唯独、非独、非徒、非直、岂独”等;、表达比较语气地有:“孰与、与……孰、与其……孰若(不若、不如)、与其……宁(抑、亦)”等.常见文言文中固定句式(三)文言文中地一些词语经常结合起来使用,表达一定地语法意义,由于世代沿用,就成为—种用法和结构都比较固定地习惯句式,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地固定格式.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这些固定格式,表示地意义是固定地,.它地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地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地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不懂得这一点,就不能准确理解句意.《考试大纲》中规定地高考考查内容之一是“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地句式和用法”.该考点地内容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五个方面.固定句式地分类可按表达语气地种类分为六种:一.表陈述语气地固定格式常见地有: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地)、无所(没有......地)、比及(等到......地时候)、为......所..以为,以……为.如:得而腊之以为饵.(《捕蛇者说》)“以为”可以是动词,译为“认为”,更多地时候是像上例一样,“以(之)为”地省略,与“以……为”一样,翻译为“把(用)……当作(做)……”..所以.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所以”表示原因时,译为“……地缘故”,如上例;表示手段和目地时,译为“用来……地(方法)”.. 无以,由动词“无”和介词“以”组成,可译为(“没有用来……”“无法……”.)如:顾不及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高考语文文言文固定句式总结

高考语文文言文固定句式总结

高考语文文言文固定句式一、表示疑问:1.奈何:怎么办、怎么、为什么例:①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②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2.何如:怎么、怎么样、怎么办例: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3.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例: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②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为什么要讨伐它呢?)4.何所:“所……的是什么例: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5.奈(若,如)……何:对……怎么办例:①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②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6.孰与……,与……孰:跟……比较,哪一个……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7.何故:“什么原因,为什么例: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二.表示反问8.何……哉(也):怎么能……呢例: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9.何……为:为什么要……呢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10.何……之有?:有什么……呢、“怎么能……呢?例: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11.如之何……:怎么能……呢例: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季氏将伐颛臾》12.岂(其)……哉(乎,耶,邪)?:哪里……呢?难道……吗?例:①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报任安书》②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13.安……哉(乎):哪里……呢、怎么……呢例: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②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14.不亦……乎:不是……吗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15. ……非……欤:……不是……吗例: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16.宁……耶:哪里……呢例: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17.顾……哉:难道……吗例:顾不如蜀彼之僧哉?《为学》18.独……耶(乎):难道……吗例:①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乎?《信陵君窃符救赵》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三、表示感叹19.何其: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怎么那么……啊例: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20.直……:只不过……罢了例: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庄暴见孟子》21.惟……耳:只是……罢了例: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谭嗣同》22. 一何:何等、多么、为什么……例:吏呼一何怒!《石壕吏》23.亦……哉:也……啊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高考语文文言句式汇总

高考语文文言句式汇总

高考语文文言句式汇总高考语文中的文言句式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也是每年必考的考点之一。

文言句式主要分为两大类:固定句式和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又进一步细分为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

以下是对这些句式的详细解释:一、固定句式固定句式是文言文中一些常见的、固定的表达方式。

例如,“不亦……乎”连用,表反问,语气比较委婉;“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非……而……”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却”等。

二、特殊句式1. 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常见的形式包括:-使用“者……也”表判断,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句末使用“者也”表判断,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使用“者”表判断,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

-使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使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使用“非”表示否定判断,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 被动句被动句是指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的句子。

常见的类型包括:-使用“见”、“……见……于”、“于”表被动,如“臣诚恐见欺于王”。

-使用“为”、“为……所”表被动,如“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3. 省略句省略句是指在文言文中,由于上下文关系或者习惯用法,某些句子成分被省略的现象。

这种省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和补全。

4. 倒装句倒装句是指文言文中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子。

其中,倒装句又可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这些特殊句式在文言文阅读中较为常见,也是高考语文的重要考点之一。

对于考生来说,熟练掌握这些句式的特点和用法,对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解题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高考语文文言句式的各个方面。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句式)课件(共68张PPT).ppt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句式)课件(共68张PPT).ppt
古代汉语 ——句式
目 录熊

壹 判断句 贰 叙述句 叁 否定句 肆 疑问句
01 判断句
一、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六种形式:古代汉语判断句和现代汉语不同,一般是 不用系词“是”的,而是在谓语后面加语气词“也”帮助判断。①“主 ,谓+也”, 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如:虢,虞之表也。《左传·宫之奇谏假道》② “ 主+者,谓+也”,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表示停顿,谓语后面用语气词表示判断。 如: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③“主+者,谓”,主语后用语气词 “者”,谓语后面不用“也”字。如:陈轸者,游说之士。《史记·张仪列 传》④“主 ,谓”,者字、也字都不用,如:贾生,洛阳之少年。(苏轼 《贾谊论》)⑤“主+副+谓+(也)” 如:“身非木石。”“此乃歌夫'长铗归来’者 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⑥“主&,寡人是问。《左传·齐桓公伐楚》“寡人是 问”就是“寡人问是”
⑸介词“以”的宾语往往可以无条件前置,如: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现代汉语中,“夜以继日”结构同此。
三、表示行为数量的句法
①常规句式: 数词直接放在动词前面,而不用表示动量的量词,如: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左传·晋灵公不君》 现代汉语中的千变万化、百发百中、一劳永逸等也是这种用法 。
2、句中的也字:语气词“也”字有时用在单句或复句中表示 顿宕。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用在单句的主语之后。如: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论语·季 氏》用在一般主语之后。 ②用在时间副词或表示时间的词组之后。 如:当是时也,禹 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许行》;今也则亡。《 论语·雍也》 ③用在复句的第一个分句之后,这个分句往往是表示时表示时 间修饰的分句。 如: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左传·烛之 武退秦师》

高考语文-文言特殊句式

高考语文-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倒装句一.【类型】(1)宾语前置句(2)定语后置句(3)谓语前置句(4)介词结构后置句二.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特定条件下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这样就形成了宾语前置。

1.疑问代词当宾语,宾语前置“谁、孰、何、曷、害、奚、安、焉、胡”等疑问代词作宾语时,要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前。

(1)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译文:我欺骗谁?欺骗天吗?(2)王者孰谓?谓文王也。

(《公羊传·隐公元年》)译文:王者是指谁?指文王呢。

(3)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译文:它将要往哪里去呢?(4)何由知吾可也?译文:从哪里知道我可以呢?(5)汝安从知之?(《汉书·黥布传》)译文:你从什么地方了解他呢?(6)胡为至今不朝也?(《战国策·齐策四》)译文:为什么到现在还不让他上朝呢?2.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不、未、毋、无、莫、非、否”等等否定词。

(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译文:不必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要担心不了解别人。

(2)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韩非子·五蠹》)译文:我有年老的父亲,我若死了,没有谁养活他。

(3)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译文: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

(4)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上》)译文:七十岁的老人穿绸吃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做到这样却不能成为王的,没有这种事情呢。

3.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隐公元年》)译文:姜氏有什么满足呢?(3)唯利是图(唯是图利)、唯命是从、唯余马首是瞻(4)语曰:“唇亡则齿寒。

”其斯之谓与?(《谷梁传·僖公二年》)译文:俗语说:“没有嘴唇,牙齿就会寒冷。

高考语文之文言文固定结构(句式)

高考语文之文言文固定结构(句式)
【答案】别人一定无法忍受这种艰 难困苦,(但)颜回却自有他的快 乐,颜回多么有贤德啊。
1、①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 之,对曰: “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 耳。 ”上曰:“②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人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 安可诬一世之人!” ①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 1分), (封德彝)很长时间没有举荐有才能的人。 ②君子使用人才如同(人们)使用器物一样, 各取(他们的)长处(1分) 。古代达到大治 的帝王,难道是从别的朝代借用人才吗? (1 分 )(你)正应该忧虑自己不能了解(人才), 怎么能够诬毁全天下的人呢? ( 1分)
• (12) “何(奚、曷)……为”【 “为什么 (要)……呢”、“怎么……呢”? 】 • “何(奚)以……为”。 【“哪里用得着…… 呢”、“要……干什么呢”】。 • 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 译文:如今人家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 为什么要告辞呢? • 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 • 译:哪里用得着高飞九万里往南去呢? • 例: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 颛臾是我们鲁国的臣国,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2、孟业,字敬业,巨鹿安国人。家本 寒微,少为州吏。性廉谨,同僚诸人 侵盗官绢,分三十匹与之,拒而不受。 魏彭城王元韶拜定州,除典签。长史 刘仁之谓业曰:“①我处其外,君居 其内,同心戮力,庶有济乎!” ①(如今)我在州府外面,你州府里 面,(只要我们)齐心合力,就一定 会有所作为。
3、子曰:“贤哉,(颜)回也!一 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 也!”(《论语》)
(8)……非……欤?(……不是……吗?) 《屈原列传》:子非三闾大夫欤? ⑨宁……耶?(哪里……呢?) 《祭妹文》:宁知此为归骨所耶?(兼有惑叹) 译文:哪里会想到这里是掩埋你骸骨的地方呢? (10)顾……哉?(难道……吗?) 《为学》: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兼有感叹) (11)独……哉?(难道……吗?)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 哉? • 译文:相如我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就怕廉将军 吗? • • • • • • • • •

高考语文文言句式

高考语文文言句式

被动句
常见例句
例句
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有标志 于、为、见、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见…于、 见 于 …受…于、 受 于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为…所 所 意念上 没有表被 被动 动的介词 出现 戍卒叫,函谷举。 戍卒叫,函谷举。 旬余,杖百余。 旬余、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 15、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 16、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 16、圣人之所以为圣, 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17、虞兮虞兮奈若何? 17、虞兮虞兮奈若何? 18、师劳力竭,远主备之, 18、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 可乎? 可乎?
固定结构 • 1.不亦 乎 1.不亦 不亦…乎 • (不是很 吗) 不是很…吗 • 2.无乃 乎 2.无乃 无乃…乎 • (恐怕 吧) 恐怕…吧 • 3.有以 3.有以 • (有用来 的办法、条件、机会) 有用来…的办法 条件、机会) 的办法、 • 无以 • 没有用来 的办法、条件、机会) 没有用来…的办法 条件、机会) 的办法、
倒 装 句
类别 句型 例句 快哉,此风! 快哉,此风!
谓语在 谓语前置 主语之 主谓倒装) (主谓倒装) 前,强 幸哉今日也! 幸哉今日也! 调谓语
倒装句
类别 句型 疑 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问 (焉、胡、安、 句 何、曷、奚) 否定词+宾语+ 否 否定词+宾语+动词 定 (不、莫、未、 宾语 弗、无) 句 前置 例句 沛公安在? 沛公安在? 大王来何操? 大王来何操? 古之人不余欺 也。
句读之不知, 句读之不知, 以“之、是”为提宾 惑之不解 孔子曰: 孔子曰:“何 标志 陋之有? 陋之有?”
倒装句
类别 介词结 构后置 句型 例句 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谓语动 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词+ 介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词结构 “于…、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以…、 、 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4、“而”“者”后置句。 “中心词+而+定语+者” 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孟子· 梁惠王下》) 有一言而可终身行之者乎? (《论语· 卫灵公》)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三)介宾后置句 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学〈于余〉。 (《师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 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孟子· 寡人之于国也》)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9、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10、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11、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12、觉今是而昨非。 13、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14、安能辨我是雌雄? 15、唯利是图。 1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 出入与非常也。 17、我为赵将。 18、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 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 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4、其它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论语· 为政》)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史记· 项羽本纪》)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二)定语后置句 1、“之”“者”后置句。 “中心词+之+定语+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 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冯婉贞》)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6、唯弈秋之为听。(《孟子· 告子上》) 7、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8、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左传· 宣公十五年》) 9、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隆中对》) 10、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黍一石。 (《马说》)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11、时不我待(成语) 12、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 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13、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 14、以其无理于晋 。 (《烛之武退秦师》) 15、佚之狐言于郑伯。 (《烛之武退秦师》)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16、并以为国人读兹编者勖。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7、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离骚》) 18、项伯……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鸿门宴》) 19、良曰:“长于臣。”(《鸿门宴》) 20、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兰亭集序》)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练习: 把下列句子中的被动句找出来, 并把它们译成现代汉语。 1、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师说》) 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3、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屈原列传》) 4、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5、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3、助词“之”或“是”提宾。 宋何罪之有?(《公输》)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 求!无乃尔是过与? (《论语· 季氏将伐颛臾》)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唯陈言之务去。 (韩愈《樊绍述墓志铭》) 唯余马首是瞻。 (《左传· 襄公十四年》) 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曹操《求贤令》) 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 (《孟子· 尽心上》)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四)主谓倒装句 谁欤,哭者?(《苛政猛于虎》) 贤哉,回也!(《论语· 雍也》)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练习:翻译下列变式句句子,并说明类别。 1、何以知之?(《屈原列传》) 2、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论语· 里仁》) 3、吾谁欺?欺天乎?(《论语· 子罕》) 4、姜氏何厌之有? (《左传· 郑伯克段于焉》) 5、珍异是聚,欢乐是务。 (《左传· 襄公十一年》)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4、“者”“也”在后句。“……,…… 者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子春秋》)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5、“者”“也”全无句 “ ……,……” 刘备,天下枭雄。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二)副词判断句 主要有副词 “乃”“即”“则”“诚”“本”“ 非”等等。 1、“乃”字判断句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史记· 陈涉世家》)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3、为+施动者+动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屈原列传》)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4、为+动 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韩非子· 说难》)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三)被字被动句 1、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屈原列传》)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2、“是”字判断句 此必是豫让也。(《史记· 刺客列传》) (吴)巨是凡人。(《赤壁之战》)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辞》) 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 翩翩两骑来是谁?(《卖炭翁》) 自言本是京城女。(《琵琶行》)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2、见+动。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屈原列传》)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3、动+于+施动者。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孟子· 滕文公上》) 外欺于张仪,内惑于郑袖。 (《屈原》)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2、有“者”无“也”句。“……者, … 至如信者,国仕无双。 (《史记· 淮阴侯列传》) 天下者,高祖天下。 (《史记· 魏其武侯列传》)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3、无“者”有“也”句。 “……,……也。”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此谋攻之法也。(《谋攻》)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我,子瑜友也。(《赤壁之战》)
4、受+动+于+施动者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 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二)“为”“所”被动 句 1、为+施动者+所+动 汝等怯懦,为蛇所食。 (《搜神记· 李寄》) 如姬父为人所杀。 (《信陵君窃符救赵》)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2、为+所+动 官军加讨,屡为所败。 (《旧唐书· 黄巢传》) 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19、汝是大家子,仕宦在台阁。 20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 之阳名之也。 21 、予本非文人画士。 22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2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慎 取之也。 24、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二、被动句 被动句的最大特点是,它的 主语是受事。 (一)“见”“于”被动句。 1、见+动+于+施动者。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水》)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练习: 下列各句是不是判断句?是的在后 面画上对号,并标出表判断的词。 1、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2、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4、一庵翼然,为文殊院。 5、几自疑身外即战场。 6、非死则徙耳。 7、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8、天生汝辈,固需吾辈食也。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一、判断句 用名词或名词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 (一)助词判断句 1、前“者”后“也”句。“……者,……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谋攻》)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文言文的特殊句式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文言文的特殊句式
大部分的文言文句式和现代 汉语的差不多,下面要讲的是和 现代汉语差别较大的一些句式, 如判断句、被动句、变式句、省 略句等等。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1、考纲要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B级)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 语前置、成分省略。 2、设题方式: 1)判断省略成份是否正确 2)选出与题干的句式相同的一项 3)选出句式相同的项 4)通过翻译考查句式
6、府吏见叮咛。(《孔雀东南飞》) 7、冀君实或可见恕也。 (《答司马谏议书》) 8、君既若见录。(《孔雀东南飞》) 9、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陈情表》) 10、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 所溺。(《伶官传序》) 1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六国论》)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5、“本”字判断句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 (《琵琶行》) 臣本布衣。(《出师表》)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6、“非”字判断句 此物固非西产。 (《促织》)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 秋水》)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三)动词判断句 1、“为”字判断句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宴》) 此为何若人?(《公输》)
2、被+动+于+施动者 燕以万乘之势被围于赵。 (《战国策· 齐策》)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四)意合被动句 通过“主语是受事”这一被动 句的特点来判断。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史记· 屈原列传》) 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长子顷襄王立。(《屈原列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