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临床意义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023-02
目前,我国的心血管发病率逐年增加,高血压病、脑卒中、冠心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长期的血压升高引起的动脉血管管壁增厚、硬化、顺应性降低及僵硬度增加,从而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并发症。监测动脉硬化程度有助于从尚未患病的“正常人群”中筛出高危人群,从而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早在1914年macwilliam与melvein已阐述过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与血管弹性之间的关系。当大动脉系统硬度增加、顺应性下降、波反射速度加快、反射点近移,故使反射波提前出现在动脉压力波舒张期失去反射波的协同作用,舒张压下降。这说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关系可以反映动脉血管的弹性。2006年初次提出了根据人类24小时血压的昼夜变化,利用常规应用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得到一系列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数值。利用这些数值计算出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的变化关系。li等[1]对348名志愿者行动态血压检查,收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舒张压与收缩压之间的回归关系,然后用1减去此回归系数即为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asi)。动脉硬化程度越严重,aasi越接近1。
1aasi的原理
动脉顺应性取决于动脉容积、管壁弹性及膨胀性[2]。动脉弹性
正常情况下,平均动脉压的波动与收缩压及舒张压的波动是一致的;当动脉顺应性下降时,舒张压的改变较收缩压的改变较小;当动脉顺应性严重受损时,表现为收缩压明显上升,而舒张压不升反降,平均动脉压通常随昼间活动而升高,夜间睡眠时降低,这表明两者间的动态变化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动脉的弹性功能。
aasi在234例血压正常的中国景宁人群受检者中,第95百分位数为0.55;在1617例国际动态血压数据库的血压正常者中,aasi 的第95百分位数为0.57[3]。在都柏林及丹麦动态血压研究中,aasi ≥0.55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蛋白尿的危险较其他患者增加1.37倍;aasi≥0.55较aasi较低者致死性卒中、心血管死亡及心脏事件发生分别增加49%、71%、44%。定义aasi≥0.55为异常增高,但经过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性别、身高及平均动脉压是aasi 的独立影响因素。故此参考值还有待进一步进行前瞻性研究所证实。
2aasi的临床意义
2.1aasi与动脉硬化:目前认为评价动脉硬化程度的金标准是大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li[1]在166名志愿者中,测试aasi与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两者呈显著相关(r=0.51,p2.6aasi 与颈动脉粥样样硬化:颈动脉早期粥样硬化的标志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leocini等[13]研究在单变量分析中显示;aasi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而多无回归分析,则表明,aasi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独立相关。
2.7aasi与左心室肥厚:高血压心脏病的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肥厚,即为心脏后负荷增加的代偿性反应。leocini等[13]也提出左心室质量指数有线性相关趋势,未达到统计学差异,当进一步进行多元性回归分析提示,aasi每增加1个标准差(0.17)。颈动脉斑块或内膜增厚及左心室肥厚的危险性增加2倍。
3aasi前景及局限性
aasi的提出引发了学术界的热烈讨论,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如何对aasi的测量进行质控及是否为反映动脉硬化的指标。而且现研究的aasi值尚无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资料,这可能是由于各研究的人群种类、检测手段不同所致。dunne等[16]研究824例高血压人群aasi反射波增压指数及脉搏波传导速度,发现三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受到年龄和性别的影响。此结果与schillaci 等[4]研究结果类似。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昼夜节律存在相互的联系,目前,对于血压杓形,有两种定义:①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的幅度将正常血压杓形定义为夜间血压下降10%~20%,>20%定义为过度杓形, <10%定义为非杓形,夜间血压无下降或反而升高者定义为反杓形。②根据夜间与昼间平均血压的比值将反杓形定义为夜间与昼间平均血压比≥1 。故提出血压杓形能否反映动脉硬化程度,有研究显示,血压呈反杓形者或呈过度杓形者动脉硬化程度最重,进一步研究认为aasi可能与夜间交感神经紧张有关[17]。
aasi不受心率影响,则与脉搏波传导速度相反,但反射波增压指数、aasi与个人的体质影响较大。aasi还受年龄、性别等的影
响,但目前的研究对此尚无进行明确解释,只有中小样本量的研究,但由于研究方法和人群的不同,故存在的争议也颇多;如何克服aasi的局限性,尚有待于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试验进行深入探讨。
总之,aasi是对动脉感化的综合评估,是一个反映动脉硬化程度的新指数。动脉硬化已成为预测心血管事件的病死率和发病率较有价值的指标。传统反映动脉感化的指标(如反射波增压指数、脉搏波传导速度等)受到外周血压及年龄影响较大,且对技术人员及检测设备要求都较高。aasi通过24h动态血压监测数据进行公式运算测得,其简便易行的检测方法,且能较好的反映压力容量曲线的状态,进而反映动脉管壁的硬化程度,故对靶器官损害及心脑血管事件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aasi研究样本小且随访研究不足,以及aasi对于卒中高发的我国人群的危险性有何预测价值等诸多疑问,值得进一步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mancia g, de backer g,dominiczak a,et al. the task force for t 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of t he 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esh) and of t 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 j hypertens,2007,25:1105-1187
[2]stephane l,john c,luc vb, et al. expert consensus docu2 ment on arterial stiffness: met hodological issu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eur heart j,2006,27:2588-2605
[3]li y,wang j g,dolan e,et al. ambulatory arte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