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放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放手”
素质教育以人为核心,以人的全面主动发展为目的,素质教育强调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学生要大胆地放手,给学生充足的空间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实践,去验证所学的知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里的“放手”并不是没有边际、没有目的,脱离实际地去“放”,而是指教师有组织、有安排、有目的地去“放”,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笔者针对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放手”和“放手”的形式谈如下体会。

一、放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的基础。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在课上的活动是为了配合教师讲的活动,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很少,课下也是在教师讲完之后顺理成章地按模式去做练习题,没有思考的余地。

而“自主学习”恰恰打破了教师讲完例题学生做练习的模式,而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思考、发挥个性才能的余地,有助于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增强了学生求知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学到了知识。

例如,我在讲《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一节课时,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问——教师讲——做练习,而是上课就是在黑板上出示例1和例2,然后问:谁能把这两道题的做法讲给同学们听一听。

本来这一部分知识就很简单,这样一来,学生们的兴趣很高,跃跃欲试,纷纷举手。

我找了一名学生上讲台给大家讲了一遍,同
学们的听课精神都很集中和认真,因为他们都在迫不及待地指出讲课同学的不足之处。

这样不仅纠正了学生的缺点,同时也使自己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老师先“放”然后再“收”回来,就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概括,这样有“放”有“收,“收”“放”结合使课堂“活”而不“乱”,“活”而有“序”。

这样,本来挺平淡、枯燥的一节数学课变得异常活跃了。

在讲《一般分数应用题》这一节时,学生对分数应用题已经有了了解,于是在讲课开始,我出示例题后,让学生自己做,怎么想的就怎么做。

我发现学生做题的方法各种各样,但都没有脱离主题,有用方程解的,有用算术解的,还有一些连我也没有想到的办法,真是五花八门,然后学生讲了他们是如何想的,并且讲得头头是道。

这样的课堂,“自主学习”真正变成了建立在每个个体基础上的自由有自觉的高度个体化的学习,教师则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掌握好“放”“收”的尺度。

二、放手——让学生动手学习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好动,遇到新鲜事物喜欢用手摸一摸,理解力、概括力差,适合动手。

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要多让学生动手,让他们亲自摸一摸、摆一摆、做一做、比一比,引导他们从操作中找到办法,从操作中获取知识。

例如,我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是这样做的:圆的面积是在回忆以前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和梯形面积之后,把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根据已学过的图形的面积推导出圆的面
积。

在回忆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后,问学生“看看哪位同学能根据以上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找出圆的面积的
计算方法”,学生个个都跃跃欲试,拿出学具,急忙操作起来。

经过动手,有的同学将圆(16等份)拼成了近似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梯形和三角形等等,并根据拼出图形与圆的关系,用多种方法求得圆的面积公式,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一次练习中,有一道练习题是这样的: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对于这道题我让学生指一指哪一部分是表面积,哪一部分是体积,使学生加深了对面积和体积的认识。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明白了虽然得数相同,但它们表示的意义不同,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

手是脑的老师,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动手操作是启智明理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放手——让学生自由讨论
随着自主学习的深入,讨论成了课堂常用的形式,它为学生建立了一个多边互助,多向交流的研讨环境,最大限度地活跃了学习气氛,调动了群体参与的积极性。

数学教学中恰当运用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的参与情感,增强其自我表现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在知识的关键处让学生讨论,可以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清障碍。

如在教《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时,难点是利用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推出比的基本性质,那么怎么由商
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推导呢?此时教师要稍点拨一下
上节学过的分数、除法和比的关系,然后让学生讨论比的基本性质,使学生对这样关键知识领会深刻,而且有据可依,这比老师直接讲述“比的基本性质”效果要好一些。

在一些容易记混、模棱两可的地方进行讨论,能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明辨是非,加深理解和印象。

例如,有这样一个习题:甲乙两港相距312千米。

一艘船从甲港开往乙港需12小时,另一艘船从乙港开往甲港需13小时。

这两艘轮船同时相对开出,经过几小时两船相遇?
有三种解答方法:
(1)312÷(312÷12+312÷13)
(2)312÷(+)
(3) 1÷(+)
组织学生讨论,哪一种正确?为什么?学生对于第(1)种和第(3)种方法没有异议,而对于第(2)种方法争论很激烈,最后确认第(2)种方法错在把具体数与“单位1”混合了。

这样弄清错误后,可以避免学生以后在计算时出现类似错误。

讨论教学可以活跃气氛,能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有利于教师搜集信息调控教学。

但我们教师一定要选择适当的、有利的题目让学生讨论,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发挥课堂讨论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放手”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都是为了发挥学
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我们教师也只有把握了这一原则,才能真正让学生学到知识,学会运用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