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落地

合集下载

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的故事

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的故事

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的故事
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对万有引力的发现,通常被与一个著名的故事相联系:那就是苹果落地的故事。

根据这个故事,牛顿是在他的母亲家中的花园里,坐在一棵苹果树下进行思考的。

突然,一颗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落到了地上。

他看到这个现象后,开始思考苹果为什么会落下来,而不是向上或者向侧面飘去。

这个现象引发了他对万有引力的思考。

他开始推理,如果地球能吸引苹果,那么地球也能吸引月亮,使它围绕地球旋转。

最终,他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也就是任何两个物体都会相互吸引,吸引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然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故事可能并不完全准确。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个故事是牛顿在他老年时为了解释他的科学发现而编造的。

不过,不论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如何,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无疑是一个科学史上的重大发现。

《苹果落地》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

《苹果落地》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

《苹果落地》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苹果落地的原因,探索重力对物体落地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重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2. 地球引力与物体落地的关系。

3. 实验探究苹果落地的原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地球引力与物体落地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苹果落地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苹果落地的原因。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重力作用。

3. 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有趣的苹果落地现象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重力的概念及其作用,让学生理解重力对物体落地的影响。

3. 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苹果在不同条件下的落地情况,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4. 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设计实验,验证重力对物体落地的影响。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实验成果,总结苹果落地的原因,反思学习过程。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其他生活中的落地现象。

7.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评价:1. 采用学生实验报告、小组讨论和课堂问答等方式进行评价。

2. 重点关注学生对重力概念的理解、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实验材料(如苹果、绳子、桌椅等)。

2. 相关科学知识资料、实验指导书。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2课时(90分钟)。

2. 教学环节:导入(10分钟)、讲解(20分钟)、演示实验(15分钟)、小组合作探究(25分钟)、总结与反思(10分钟)、作业布置(5分钟)。

九、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安全,避免学生受伤。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科学思维。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

牛顿苹果落地的故事

牛顿苹果落地的故事

牛顿苹果落地的故事牛顿,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他的名字经久不衰,他的成就让世人敬仰。

而他最著名的故事,莫过于“苹果落地”这一幕了。

据传说,牛顿在17世纪的一个秋日,正坐在家中的果园里,苹果树下思考问题。

突然,一颗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正好砸在了他的头上。

牛顿抬头看了看掉下来的苹果,然后陷入了沉思。

这一幕给了牛顿灵感,他开始思考,为什么苹果会落下来,而不是飘浮在空中?为什么所有物体都会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中,最终,他通过不懈的努力,提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的这一发现,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他的理论不仅解释了为什么苹果会落下,还揭示了宇宙中所有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牛顿的成就,不仅在于他的发现,更在于他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和不懈探索。

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奋,揭开了自然界的奥秘,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牛顿苹果落地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科学探索来说,灵感可能来自于生活中的一点点细微之处,而这些细微之处可能会引领我们发现更大的真理。

正是因为有了牛顿这样的伟大科学家,人类才能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界的规律,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牛顿苹果落地的故事,也告诉我们,科学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东西,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科学家,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思考,并勇于追求真理,就有可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牛顿苹果落地”的奇迹。

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更多像牛顿一样的科学家,需要更多的人投身于科学研究,用智慧和汗水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为人类的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牛顿苹果落地的故事,不仅仅是一则传奇,更是对科学精神的赞颂。

它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思考,就有可能发现新的真理,创造新的奇迹。

愿我们永远怀揣着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为人类的未来添砖加瓦。

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的故事

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的故事

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的故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的故事
1666年,23岁的牛顿还是剑桥大学圣三一
学院三年级的学生.坐在姐姐的果园里,牛顿听到
熟悉的声音,“咚”的一声,一只苹果落到草地上.
他急忙转头观察第二只苹果落地.第二只苹果从
外伸的树枝上落下,在地上反弹了一下,静静地躺
在草地上.这只苹果肯定不是牛顿见到的第一只
落地的苹果,当然第二只和第一只没有什么差别.
苹果会落地,而月球却不会掉落到地球上,苹果和
月亮之间存在什么不同呢第二天早晨,天气晴朗,牛顿看见小外甥正在玩小球.他手上拴着一条皮筋,皮筋的另一端系着小
球.他先慢慢地摇摆小球,然后越来越快,最后小球就径直抛出.牛顿猛地
意识到月球和小球的运动极为相像.两种力量作用于小球,这两种力量是
向外的推动力和皮筋的拉力.同样,也有两种力量作用于月球,即月球运行
的推动力和重力的拉力.正是在重力作用下,苹果才会落地.牛顿首次认为,苹果落地、雨滴降落和行星沿着轨道围绕太阳运行都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人们普遍认为,适用于地球的自然定律与太空中的定律大相径庭.牛顿的
万有引力定律沉重打击了这一观点,它告诉人们,支配自然和宇宙的法则
是很简单的.牛顿推动了引力定律的发展,指出万有引力不仅仅是星体的
特征,也是所有物体的特征.作为所有最重要的科学定律之一,万有引力定
律及其数学公式已成为整个物理学的基石.



思。

苹果落地教案

苹果落地教案

苹果落地教案苹果落地教案课文讲述了牛顿年轻时候的一个故事。

一个普通的苹果落地的现象引发了牛顿的思考,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经过自己的刻苦钻研,成长为世界科学发展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课文紧扣本单元主题,充分说明了“好奇心”是多么的重要,同时,也包含了对科普知识的启蒙教育。

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观察自然界、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目标引领1、孩子们,快看哪!这是什么树?(苹果树)快看哪,树上结满了红红的苹果,地面上也有许多苹果。

瞧,苹果,落下来啦!秋天的苹果园里,每天都会有苹果落到地上,但有一个人却在从这件小事中发现了一个重大秘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苹果落地。

(板书课题)2、随文识字“苹”字先写草字头,在写“落”字也是上下结构,先写草字头,再写三点水,火眼金睛看仔细哦,三点水写在草字头的3、把字宝宝送回课题中,一起再读读,苹果落地。

4、出示教学目标二、自主读识1、出示自读提示(1)用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给自然段标序号。

2、检测自读情况(1)出示文中新词,让学生先齐读,再开火车读。

(2)出示文中生字,让学生齐读,开火车读。

(3)认字小游戏(4)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评议。

三、合作读议(一)同桌互相读课文,并说一说:1、课文讲了谁的故事?2、他发现了什么秘密?3、学生汇报交流(二)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牛X的成功源于好奇,感受牛X从非常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

1、课文第一自然段就讲了牛X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捧书,一起读第一段。

牛X是世界怎样的科学家?再读。

牛X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2、面对苹果落地这样常见的小事,人们和牛X的态度是怎样的?全班读第二段。

3、面对苹果落地,人们和牛X的态度到底是什么?一起读这个句!(人们都习以为常,他却感到好奇)看多了,就习惯了,习惯了,就觉得平常了,根本不会放在心上。

《苹果落地》重点解读

《苹果落地》重点解读

好奇的力量
冯老师:在《苹果落地》中,年轻的牛顿看到苹果落地的现象,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大家知道他是如何发现的吗?
娜娜:牛顿有好奇心。

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人们认为习以为常,可是牛顿却感到好奇。

这好奇心就是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动力。

强强:牛顿爱思考。

当发现了苹果落地这一现象后,牛顿的头脑里产生了许多问号,这说明他在思考。

壮壮:牛顿善研究。

为了弄清楚问题的秘密,他反复地观察,并进行了专心致志地研究,才最终反现了万有引力。

冯老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

只因为牛顿对世界充满好奇,他才去认真观察,专心思考。

他才能发现万有引力,也才有以后许许多多的发明。

这就是好奇的力量。

《苹果落地》优秀教案

《苹果落地》优秀教案

《苹果落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苹果落地》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2.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苹果落地实验的操作方法。

2.教学难点:苹果落地过程中力的分析,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苹果、尺子、天平、弹簧测力计、小球、白纸、彩笔等。

2.教学工具:PPT、视频、实验器材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利用PPT展示苹果落地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苹果会落地?(二)学习牛顿第三定律1.讲解牛顿第三定律的概念: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结合实例讲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如:人走路时,脚对地面的作用力和地面对脚的反作用力。

(三)苹果落地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牛顿第三定律在苹果落地过程中的应用。

2.实验步骤:a.将苹果放在尺子上,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苹果的重力。

b.将小球放在白纸上,用彩笔在白纸上标记小球的位置。

c.将小球放在苹果下方,观察小球受力情况。

d.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小球受力变化。

3.实验结果:苹果落地过程中,小球受到的力与苹果的重力相等,方向相反。

第二课时(一)课堂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牛顿第三定律、苹果落地实验。

2.提问:苹果落地实验中,小球受到的力是如何变化的?(二)深入探讨苹果落地实验1.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苹果落地过程中,小球受到的力与苹果的重力相等,方向相反。

2.讨论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如何减小误差,提高实验准确性。

(三)拓展延伸1.讲解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如何产生的,引导学生了解万有引力定律。

2.介绍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课堂小结2.强调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动手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牛顿苹果落地的故事

牛顿苹果落地的故事

牛顿苹果落地的故事牛顿苹果落地的故事是物理学史上一个著名的传说。

相传,17世纪,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正坐在果园里,看着一颗苹果从树上掉落。

这颗苹果的落地,不仅让牛顿产生了对地心引力的思考,也使他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从而开创了经典力学的新纪元。

牛顿的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则关于苹果的传说,更是一种对于科学探索的精神的诠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科学发现往往源自于对日常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而这种精神正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

正是因为这种精神,才有了牛顿这样的伟大科学家,也才有了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丰富的科学知识。

当苹果从树上掉落的那一刻,牛顿的思维也随之发生了转变。

他开始思考为什么苹果会落下来,而不是飘在空中。

他开始思考地球是如何吸引苹果的。

这种思考,最终让他发现了地球的引力,也让他提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科学发现往往源自于对现象的深入思考,而这种深入思考的精神正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

牛顿苹果落地的故事,也向我们展示了科学家的勇气和毅力。

牛顿并不满足于只是看到苹果落下,而是要深入探究其中的原因。

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观察、实验和思考,最终才有了伟大的发现。

这种对于科学的执着精神,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

牛顿苹果落地的故事,告诉我们科学的发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需要有一颗发现真理的心。

只有当我们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思考,才能有可能发现新的真理。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我们才能在各个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科学发现,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因此,牛顿苹果落地的故事,不仅仅是一则关于苹果的传说,更是一种对科学探索精神的诠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勇气去观察、去思考,要有毅力去探究真理,这样才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也才能让我们不断取得新的科学发现。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着对科学的探索精神,也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像牛顿一样,不断追求真理,不断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牛顿苹果落地的故事

牛顿苹果落地的故事

牛顿苹果落地的故事
在物理学史上,牛顿苹果落地的故事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

据说,17世纪,英国科学家牛顿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坐在苹果树下,看着树上的苹果,突然有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正好砸在了他的头上。

这一幕激发了牛顿的思考,最终导致了他对地心引力的研究,从而提出了著名的“苹果定律”。

牛顿苹果落地的故事,不仅是一则有趣的传说,更是物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它揭示了科学家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出发,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对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思考,而这种观察和思考往往可以激发出重大的科学发现。

牛顿苹果落地的故事,也启示我们要保持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思考力。

正是
因为牛顿对苹果落地的现象产生了好奇,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才有了后来的伟大发现。

这告诉我们,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不仅需要扎实的知识基础,更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

另外,牛顿苹果落地的故事还告诉我们,科学研究需要不断地进行实验和验证。

牛顿并不是凭空想象出了地心引力定律,而是通过实验和观察,不断验证和修正自己的理论,最终得出了科学界公认的结论。

这也提醒我们,在进行科学研究时,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更要进行实验和观察,不断验证和修正自己的理论。

总的来说,牛顿苹果落地的故事是一个富有启发意义的故事。

它告诉我们,科
学研究需要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思考力,以及不断进行实验和验证。

同时,也提醒我们,要保持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思考力,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进行科学研究。

这个故事不仅是物理学史上的经典,更是对每个人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启示。

苹果落地 教案

苹果落地 教案

苹果落地教案教案标题:苹果落地教案目标:1. 了解苹果生长的过程和特点。

2. 掌握苹果落地的原因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苹果生长的过程和特点。

2. 苹果落地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难点:1. 学生对苹果落地的原因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苹果模型或实物。

3. 观察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苹果的兴趣。

例如:“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落下来呢?”2. 引导学生思考,分享他们对苹果落地原因的猜想。

Step 2: 苹果生长过程介绍(10分钟)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向学生展示苹果的生长过程和特点,包括从花朵到果实的形成过程。

2. 解释苹果生长的关键因素,如阳光、水分和养分。

Step 3: 苹果落地原因探究(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苹果模型或实物,让他们仔细观察苹果的外观特点。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苹果落地的原因。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解释。

3. 引导学生思考,苹果落地的原因是否与苹果内部的变化有关。

Step 4: 分享和总结(10分钟)1.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思考结果。

2. 整理学生的观点,总结苹果落地的原因和影响。

3. 强调苹果落地是苹果成熟的标志,也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生物循环过程。

Step 5: 拓展活动(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他们对苹果落地原因的假设。

2. 提供实验材料和指导,让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观察结果。

3.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与其他小组分享。

Step 6: 总结和评价(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苹果落地的原因和影响。

2. 对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继续思考和提出问题。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其他水果的生长和落地过程。

《苹果落地》教学反思

《苹果落地》教学反思

部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不 够扎实,需要加强对基础知识
的讲解和练习。
在课堂互动环节,学生的参与 度不够高,需要改进教学方式
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未来教学改进的方向与目标
改进方向 加强实验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万有引力定律。
未来教学改进的方向与目标
多媒体课件
课件制作精美,内容丰富,包含了大量的图片、 动画和视频素材,有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重力概 念。
实验器材
实验器材准备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实验需求。通 过实验,学生亲身体验了重力的作用,加深了对 知识的理解。
教学环境与资源优化建议
教室布置
可以进一步增加与重力相关的历史背景和科学家介绍,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感 受到科学的魅力和历史厚重感。
够扎实和灵活运用能力不足。
02
过程与方法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但在数据
分析和归纳总结方面,部分学生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和训练

0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有所增强,但在认识
科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深化。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 究能力和科学创新精神,通过实 验、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
习和思考。
教育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 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 情况,还要关注学生的能力、素
质等方面的培养。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苹果落地》教学 反思
汇报人: 2023-12-31
• 引言 • 教学目标与实现情况 • 教学内容与方法反思 • 学生学习情况反思 • 教师角色与表现反思 • 教学环境与资源反思 • 总结与展望

牛顿苹果落地的故事_《苹果落地》的阅读附答案

牛顿苹果落地的故事_《苹果落地》的阅读附答案

牛顿苹果落地的故事_《苹果落地》
的阅读附答案
苹果落地
牛顿(dùn)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一天傍晚,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乘凉。

忽然一个苹果从树上落下来,掉在他的身边。

他觉得很奇怪,心想:“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呢?”
“一定是因为它熟透了,”他自言自语地说。

“可是,为什么苹果只向地面上落,而不向天上飞去,也不向左,也不向右抛开呢?”
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他又反复地观察,专心研究,终于发现了苹果落地的秘密。

原来,这是因为地球有吸引力。

1.哪些字是你不认识的,写在下面格子里。

用查字典的方式给生字注上音。

()()()()()()
2.牛顿成为著名的科学家,是因为什么?
3.你还知道有哪些科学家,写下来。

参考答案:
1.“略”
2.因为他有好奇心,刻苦钻研。

(答案不唯一)
3.爱迪生伽利略(答案不唯一)
1。

苹果落地(精选13篇)

苹果落地(精选13篇)

苹果落地(精选13篇)苹果落地篇1教学目标1、学会13个生字,读写“自言自语”等11个词语,会用“思索、吸引力”说话。

2、会照样子用“为什么”提问题,会读经过改编的课文句子。

3、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感受牛顿从特别一般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初步养成敢于提问的习惯。

教学重点会用“思索、吸引力”说话;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牛顿从特别一般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感受牛顿从特别一般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初步养成敢于提问的习惯;会照样子用“为什么”提问题。

教学预备课件、生字卡片等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细读课文2-4段,凭借课文内容练习说话。

学会相应的生字。

教学过程一、激发爱好,揭示课题:(5’)1、小伴侣都吃过苹果,苹果红红的,圆圆的。

可是,你发现过苹果长在树上的样子吗?(出示课件:几棵结满红苹果的苹果树)看图说说成熟苹果的样子。

2、我们吃的苹果就是从苹果树上摘下来的,要是不摘苹果熟透了,会怎样呢?(出示课件:苹果落地的画面,并出示课题《苹果落地》。

)3、齐读课题,说说你发现苹果落地有什么想法?有一位小伴侣却从苹果落地这个现象中发觉了问题,并进行讨论,成了一位大科学家。

二、自学课文:(6’)要求: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想想意思。

2、标上节号,想想课文讲了谁,什么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三、检查:(5’)1、指名分段读课文,并正音。

2、争论课文讲了谁,什么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四、学习第2-4段:(20’)1、那么,牛顿发现苹果落地,他是怎么想的呢?课文是哪几节?找出来读一读,想一想。

自由读课文2-4节。

2、沟通学习:1)、师边叙述,边出示课件:一天傍晚,牛顿坐在一棵苹果树下,突然发觉……2)、出示句式说话:一天傍晚,牛顿坐在一棵苹果树下休息,突然发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由预备,指名说,并同桌相互说一说。

《苹果落地》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

《苹果落地》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

《苹果落地》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苹果落地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即重力。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苹果落地背后的科学原理。

2. 教学难点:如何设计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重力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具:苹果、绳子、篮子、实验台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用于记录实验结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提问“苹果为什么总是落在地上”,引导学生思考苹果落地背后的原因。

2. 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苹果落地的现象,并提出假设:苹果落地是因为受到一种力的作用。

3. 实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苹果在不同的条件下落地的情况,如高度、地面材质等。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

4.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苹果落地背后的科学原理。

5. 结论:教师总结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苹果落地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

6. 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抛物线、地球引力等。

五、教学反思:1. 本次公开课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重力的概念,达到了教学目标。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思考问题,动手操作能力得到锻炼。

3.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及时总结实验结果,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原理。

4. 教学反思中发现,部分学生在实验中对于高度和地面材质对苹果落地的影响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对重力概念的理解,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检查学生实验观察结果的记录和分析,评估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内的交流和合作情况,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策略调整:1. 对于学生理解不够深入的问题,可以增加实例讲解和互动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重力概念。

小学科学课件苹果落地

小学科学课件苹果落地
展。
04
CATALOGUE
实验与观察
实验材料准备
苹果
选择新鲜、成熟的苹果,确保其 质量良好,无明显损伤。
实验台
选择一个平稳、干净的桌面或实验 台,确保实验过程中苹果不会滚落 。
记录工具
准备纸笔或电子记录设备,用于记 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实验步骤与操作
2. 观察并记录苹果 的状态,包括颜色 、形状、大小等。
牛顿对科学发展的贡献
力学理论
牛顿提出了三大经典力 学定律,为经典力学的
发展奠定了基础。
微积分学
牛顿独立发展出微积分 学,为数学和物理学的 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
光学研究
牛顿发现了白光是由不 同颜色的光组成,并对 折射定律作出了重要贡
献。
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 律,解释了行星运动规 律,推动了天文学的发
万有引力是指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这种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 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通过苹果落地现象,可以进一步理解万有引力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它对地球上 物体的运动和位置的影响。
万有引力定律是由牛顿发现的,它对于解释和预测物体运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与启发
苹果落地与万有引力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 ,引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 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 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故事意义
这个故事展示了科学发现 的过程,即通过观察、思 考和实验来揭示自然现象 背后的规律。
苹果落地的原因分析
重力作用
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使物体受到向 下的力。
空气阻力
地球自转
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使得地 球上的物体受到向外的力,但在地球 表面附近,这种作用力微乎其微。

“苹果落地”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苹果落地”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苹果落地”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经常有这样一种说法认为,牛顿看见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而且这种说法被广为传播.关于“苹果落地”的故事是:有一天,牛顿坐在苹果树下思考问题,一个苹果从树上落下,引起牛顿的思索,苹果在空间,哪个方向都可飞去,为什么偏偏坠向地面,一定是地面和苹果的相互吸引,整个宇宙都会有引力的作用.由此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据说这是牛顿的侄女在1730年告诉法国启蒙哲学家伏尔泰的,伏尔泰借此大作文章来宣传自然科学.威廉·斯塔克雷1752年写的《牛顿传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当时斯塔克雷与牛顿正坐在花园中的苹果树下喝茶.由于苹果的下落引起了牛顿的思考(当时他头脑中正在想着引力的问题):为什么苹果总是竖直落向地面?为什么不斜向运动呢?……(见《天空中的运动》杰拉尔德·霍尔顿等编)英国人很重视这个故事,过去他们常常把那株苹果树指给好奇者赏识,后来树倒了,便砍成若干块存作纪念.也有这样的说法:“公元1666年牛顿住在故乡沃尔斯索普村,当时注意力正集中在引力问题上.因见苹果坠地,引起了引力必能过空间的想法.牛顿以此为线索,考虑到‘地球吸引苹果,无论苹果树之高低如何,必皆如此’”;“我们不能到数哩以上的高度去做实验,但引力必能达到遥远的高度,是毫无疑问的”.设想苹果由百哩高处落下,受地球的引力作用,其速度逐渐增大直至到达地面为止,牛顿认为这是“显见之事”,虽然地球的“引力会因高度之增加而减小”.(见《天文学名人传》)还有这么写的:一天,牛顿在花园里想着月亮为什么会绕地球运行?恐怕是地心引力.因为很普通的事情:绳子一端系一石子,手握另一端,可使石子沿圆周转圈,此时若割断绳子,石子便会飞走.可见月亮绕地球转圈,必定受到地心引力.这引力有多大?多远的地方才不受地心引力的影响?脑中正在思索,忽听一声响,一只成熟的苹果落下来了.牛顿顿时想到:这是地心引力!苹果能从树上落下,一定也能从很高很高的空中落下.由于地心引力,它不会落到别的空间.那么月球也是一个东西,也一定受着地心引力,月球的运动和苹果落地是同样受引力作用的结果.…从上引述可见“苹果落地”的故事在许多书有记载.但是,有人认为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忽然想到了“万有引力”,这显然是错误的.牛顿正在思考“引力”问题,同时由此得到启示,或者牛顿用“苹果落地”这一常见的事实在阐明自己关于引力的想法,则是可能的.这个故事的重点,并不在于苹果落地本身,而是“可能就是使苹果落地的这种力,使月亮维持在自己的轨道上.”牛顿的贡献并不在于“发现引力”,因为伽利略试验落体和投射时,已见到东西被吸引而掉向地面;开普勒在描画行星轨道时已模糊地意识到引力的作用,在他1605年给胡瓦特的信中提到把“天体机器比做时钟装置一样”,“是由单一的十分简单的磁力来实现其各种各样运动的”(受当时出版的威廉·吉尔伯特关于磁的著作的影响,开普勒设想自太阳发出的磁力驱使行星沿轨道前进).牛顿的贡献在于将地面上的原理规律应用于宇宙,使天与地的一些力学规律实现了统一.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问世,牛顿熟知力的效果是产生加速度,如果月球受地球的引力跟苹果受到的地心引力性质相同,且吸引力随1/R2而改变.已知地面上的落体加速度g=9.8米/秒2,地心和月心的距离差不多是地球半径的60倍,那么月球受引力作用指向地球的加速度a=g/602=0.0027米/秒2.牛顿也知道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T=27(1/3)天=2.36×106秒.那么月亮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a=4πR/T2,我们将R=6400公里,T=2.36×106代入,可得a=0.0027米/秒2.两者对照,可见前面所作的“性质相同”和“平方反比”的假设是正确的.据说牛顿在1666年就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由于当时他居住在老家沃尔斯索普村(1665~1667年瘟疫席卷英国,剑桥大学被迫停学),手头缺乏资料,凭记忆将地球上每一纬度相隔的距离算作六十一哩弱,得出地球半径为3.440哩(约5.500公里),计算的结果比预定的要小(1/6),牛顿感到失望,就扔一边了.到1672年,牛顿又想到了引力问题,得知法国人皮伽耳测量计算出来的每纬度间隔是六十九哩强,算得的地球半径约是4000哩(约6340公里),以此值代入计算,结果相符合,他十分高兴.但是牛顿并不想着急于发表结果,而是抓住一个个行星埋头计算,持续了两年,并写成了《原理》第一本.他把底稿放到箱子里,又去研究别的问题了.他所以不愿付印发表,是因为他过去写了一部关于光学的著作,发表后引来了跟别人的争执,他不想再因“引力问题”招惹麻烦.幸亏天文学家、牛顿的好友哈雷1684年和胡克发生了争论,争论的问题是根据开普勒定律必有力作用于行星上,才能使行星做椭圆运动,而且应遵守平方反比定律.可是哈雷证明不了,于是就去向牛顿请教.牛顿答道:“对于这个问题我早已计算好了”,经过一点迟疑,牛顿把《原理》交给了哈雷.哈雷十分惊喜,说服了牛顿,把稿本送到皇家学会审阅.皇家学会想把它出版出来,可是不久又称经济困难不出版《原理》.牛顿告诉哈雷,《原理》计划共三本,可是怕跟胡克发生争执,准备把第三部分压下来,只出两本.哈雷立刻答复牛顿,不要因别人的妒忌而烦恼,压下第三部分的决定是悲观的无价值的.在哈雷的热情鼓励下,牛顿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写成《原理》一书,最后在1687年全部出版了.《原理》的头二本,是专门讨论物体的运动.第三本叫《天文系统》,在这本书中,牛顿把引力定律推广到整个宇宙.1798年,距离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又过了一百多年,卡文迪许在实验室里测定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计算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的值(当时为6.71×10-8达因·厘米2/克2,1979年G的数值为6.6720×10-11牛顿·米2/千克2).。

小学《苹果落地》语文教案

小学《苹果落地》语文教案

小学《苹果落地》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苹果的生长过程和落地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难点:掌握苹果的生长过程和落地原因。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 苹果实物或图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苹果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苹果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苹果的了解。

(3)引入课文《苹果落地》,宣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朗读。

(3)教师引导学生跟读课文,加强语音语调的把握。

3.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简要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讲解苹果的生长过程和落地原因。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看法。

4. 巩固练习(1)学生进行生字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设计相关题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2. 拓展作业: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并结合课文所学知识,思考它们与苹果生长的相似之处。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感受课文内容。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牛顿苹果落地的故事精选

牛顿苹果落地的故事精选

苹果与牛顿,不但有故事,而且还异常丰富,其中脍炙人口的“苹果落地〞启发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故事就有假设干个版本:少年时代的牛顿发现苹果落地。

牛顿,1642年12月25日生于英国林肯郡伍尔索普村的一个农民家庭。

12岁他在格兰撒姆的公立学校读书时,就表现了对实验和机械创造的浓厚兴趣,自己动手制作了水钟、风磨和日晷等。

苹果落地引起他的注意是偶然的。

一个炎热的中午,小牛顿在他母亲的农场里休息,正在这时,一个熟透了的苹果落下来,这个苹果不偏不倚,正好打在牛顿头上。

牛顿想:苹果为什么不向上跑而向下落呢?他问他的妈妈,他妈妈也不能解释。

大凡科学家都保存一颗童心,牛顿更不例外,当他长大成了物理学家后,他联想到了少年的“苹果落地〞故事,可能是地球某种力量吸引了苹果掉下来。

于是,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青年时期的牛顿发现苹果落地。

中世纪的1347-1345年间,欧洲爆发的“黑死病〞夺取了近四分之一的欧洲人口,300年后,黑死病卷土重来,欧洲紧急疏散城市人口。

正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读书的牛顿回到了他出生的家乡林肯郡的小村庄。

为了排遣心中的苦闷,他经常到他父亲的庄园里读书和散步,有一天,一颗苹果从他经常散步的苹果树上落下来,引起了他的思考,苹果为什么会落地呢?他怎么不朝天上去呢?很定是有什么力在牵引着它。

在苹果落地的启发下,他发现了万有引力。

这大约是1666年的事情。

老年时期的牛顿发现苹果落地。

目前流传较广的是经过大名鼎鼎的格林和伏尔泰之口说过的苹果落地故事,在读者心目中产生很大的影响,并广为流传。

格林是在牛顿去世那一年在?哲学原理?一书中谈到苹果落地的故事的,他说:“有一天,牛顿在花园中思考问题,突然有一个苹果从树上落下,使得牛顿想到万有引力定律。

〞可是格林却是从福克斯那儿听到牛顿苹果落地的故事。

法国的伏尔泰也是从牛顿的外甥女凯瑟琳·巴沃那儿听来的。

在伏尔泰所著的?哲学通信?中,对苹果落地的故事这样写道:“牛顿回到剑桥大学附近的故居。

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的故事

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的故事

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的故事
1666年,23岁的牛顿还是剑桥大学圣三一学
院三年级的学生.坐在姐姐的果园里,牛顿听到熟悉
的声音,“咚”的一声—只苹果落到草地上.他急忙转
头观察第二只苹果落地.第二只苹果从外伸的树枝上
落下,在地上反弹了一下,静静地躺在草地上.这只
苹果肯定不是牛顿见到的第一只落地的苹果,当然
第二只和第一只没有什么差别.苹果会落地,而月球却
不会掉落到地球上,苹果和月
亮之间存在什么不同呢?第二天早晨,天气晴朗,

顿看见小外甥正在玩小球.他手上拴着一条皮筋,皮筋的另一端系着小球.他先慢慢地摇摆小球,然后越来越快,最后小球就径直抛出.牛顿猛地意识到月球和小球的运动极为相像.两种力量作用于小球,这两种力量是向外的推动
力和皮筋的拉力.同样,也有两种力量作用于月球,即月球运行的推动力和重力的拉力.正是在重力作用下,苹果才会落地.牛顿首次认为,苹果落地、雨滴降
落和行星沿着轨道围绕太阳运行都是重力作用的结果.人们普遍认为,适
用于地球的自然定律与太空中的定律大相径庭.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沉重
打击了这一观点,它告诉人们,支配自然和宇宙的法则是很简单的.牛顿推动了引力定律的发展,指出万有引力不仅仅是星体的特征,也是所有物体的特征.
作为所有最重要的科学定律之一,万有引力定律及其数学公式已成为整个物理
学的基石.



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苹果落地》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苹果落地》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苹果落地》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苹果落地》原文牛顿是世界的科学家。

一天傍晚,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乘凉。

忽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落在他的身边。

这件事人们习以为常,他却感到好奇。

心想:“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呢?”“一定是因为它熟透了,”他自言自语,“可是,为什么苹果只向地面落,而不向天上飞,也不向左、向右跑呢?”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他又反复地观察,专心地研究,终于发现了苹果落地的秘密。

原来,这是因为地球有吸引力。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苹果落地》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新偏旁“田”,读写并理解“自言自语、思考、吸引、现象、世界、、科学家”等新词语的意思。

2、学会用“为什么”提问。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了解牛顿从苹果落地这一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进行研究、发现地球有吸引力的事。

学习善于观察、爱动脑筋、专心研究的科学精神。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13个生字和相关词语。

3、正确朗读课文,学第一自然段,学会用“为什么”提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们,你们看到过东西落地的情境吗?(交流)是呀,都是往下落的。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小朋友看到苹果落地后就从中有了重大发现,这是怎么回事呢?(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确自学要求: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划出带生字的词;给课文段落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

(1)看卡片认读生字、正音。

(2)完成课后习题2,第一读,连一连。

(注意平翘舌)(3)新词教学a、学生自提问题。

b、交流讨论:“而”这个词的运用(读文理解,仿照说句)三、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1、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2、回答:主要讲谁?发生了什么事?四、学习课文第一段1、自读课文第一段。

(1)读懂句子,理解“动脑筋、遇到”得词义。

A、总的告诉我们什么?B、说说动脑筋的具体表现。

换词法理解“遇到”的词义。

(2)用“总要、为什么”说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苹果落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生字,读写"自言自语"等11个词语,会用"思考""吸引力"说话。

2.会照样子用"为什么"提问题,会读经过改编的课文句子。

3.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感受牛顿从非常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初步养成敢于提问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学。

1.小朋友们都爱吃苹果,可是,你们看见过苹果长在树上的样子吗?(出示投影:一棵结满红苹果的苹果树。

)树上的苹果要是不摘,等熟透了会怎么样呢?(生:苹果会从树上掉下来。

) 2.出示课题:苹果落地。

二、展示。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写的是谁的故事?
2.出示牛顿图像,师简介牛顿。

3.学生自学课文。

要求:
(1)轻声朗读,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

(2)读正确,读通句子。

(3)思考: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4.检查自学情况。

(光盘)
(1)指名回答以上思考题(写大科学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

(2)指名认读生词。

5.指名逐节朗读课文。

三、精讲
(一)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朗读,思考:为什么说"牛顿从小爱动脑筋"?(因为他遇到问题总要问个为什么)
2.牛顿遇到问题总要问个为什么,说明了什么?(爱动脑筋) 牛顿怎样爱动脑筋呢?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个故事?
(二)学习2-5自然段。

1.自读课文。

思考:(划出牛顿心里想的和自言自语的话,再连起来读读。

(2)牛顿从什么现象中发现了什么?
(3)你觉得牛顿是怎样一个人?
2.检查自学情况。

检查思考题(1):
(1)先检查学生是否划对,再指名读牛顿心里想的和自言自语的话。

(2)出示课后习题3,照样子练习用"为什么"提问。

①指名读题。

②生独立完成,师巡回指导:
检查思考题(2):①指名回答思考题(2)。

(牛顿从苹果落地这一现象中发现了地球有吸引力)
②用"吸引力"练习说一句话。

检查思考题(3):
①指名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活回答思考题(3)。

②同桌相互练习说话,说说牛顿是一个怎样的人?
3.用幻灯或小黑板出示第4自然段
齐读后提问:[(1)"这个问题"指的是什么问题?
(2)"思考"的意思是什么?用"思考"练习说话。

(3)牛顿发现地球有吸引力,是因为什么?(认真思考专心研究)
4.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1)根据"牛顿成了世界著名的科学家"这个内容练习提问(牛顿为什么会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以上问题,并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

(3)什么叫"普通现象"?日常生活中哪些是普通现象?
(4)牛顿能从非常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说明什么?
5.读读下面的句子。

⑴熟透了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落到地上是很普通的现象。

⑵牛顿能从非常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进行研究,有所发现,真了不起。

6.小结。

牛顿这种爱动脑筋,善于思考的习惯很值得我们学习。

老师希望你们不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也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