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智力理论及教育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绪智力理论及教育应用

情绪智力理论,是90年代初美国耶鲁大学的彼得·萨络维和新

罕布什大学的约翰·梅尔提出,经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博士丹尼·戈尔曼在其《情绪智力》一书中推广而流行起来的一种新理论。这一理论提出后,在美国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近期,这些术语和观点已传入我国,并引发了一场关于情绪智力问题的探讨,诸如什么是情绪智力,情绪智力在教育中起什么作用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情绪智力等,这一系列问题的探讨,从一个新的角度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提出了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介绍这种新的理论,并剖析这种理论对我国教育的启发意义。

一、情绪智力理论的基本内涵

关于情绪智力,戈尔曼在其《情绪智力》一书中提出了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其基本内涵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情绪智力是指那些基于社会阶层、神经系统等经历了漫长人类进化过程的因子,主要表现在对自我情绪的理解、对他人的同情以及旨在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心理调节机能”。

按这种表述,情绪智力因素多为先天的,并且是由种族文化积淀所造成的一种“获得性遗传”,而且情绪智力是在对情绪的自我意识的基础上,通过对情绪的自我控制来实现对个人心理调节的能力综合。

实际上,就其表现来说,就是曾被我们称之为“品质”的性格结构中的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以及部分态度特征所组成的表现。

第二,情绪智力产生于脑内的边缘系统,并在与大脑皮层中枢协同活动下形成的。

欲望产生于边缘系统,而爱则产生于大脑皮层。两者联系的越多,情绪反应的可能性就越大。戈尔曼等人还认为情绪智力依赖于人的成熟,虽然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在他们脑内就有一扇“神经病学意义上通向机遇的窗口”,即脑内的额前通路,它控制我们对情绪的意识。而这一额前通路需要到青春期才能充分发展起来。这也说明了产生于大脑皮层的自我意识实现着对情绪的控制作用。

第三,自我意识是最关键的能力。

该理论认为情绪智力对人成功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人能否通过对自己的情绪有效控制,而这些控制得以实现又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人们能否对情绪有一个清醒的自我意识,也就是说要能够敏锐地领悟到自己的“感觉”。这里的“感觉”也就是我们的情绪反应。戈尔曼等人沿袭了阿德勒和萨特关于意识对情感作用的观点,认为一旦情感反应进入了意识领域,那么,恰当处置情感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因为当人能从消级情绪状态中恢复过来,首先就要对这一消级情绪有充分的自我意识,迸而才能产生妥善处理问题的心理机制。如可

以采取“转换到另一种心态,打破主导情绪的消极循环”的心理机制来改变自己的消极情绪。

第四,情绪智力的突出表现是对情绪的控制。

一个人情绪水平的高低,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消极情绪进行有效控制。因为人们控制自己情绪的水平决定他们发挥自己智力能力的效度。如果一个人能随情境的变化适当地调节自己的情绪而非自我压抑,并且能在有适宜对象的情况下,以合适的方式表达出被人所接受的恰当的情绪反应,那么,这样的表现更易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充满乐观,自信,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无疑成功的机率就大大增加了。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果汁软糖效应,其结果证明,那些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对情感非凡控制力的儿童,长大后往往显得较能适应环境,受大家欢迎,有冒险精神,自信、可靠。相反,缺乏控制能力的孩子,成人后易受挫折,固执、孤僻,受不了压力,逃避挑战,当然也就多半与成功无缘了。

二、情绪智力理论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面临着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的素质教育的转变,如何完善学生的素质结构,提高其综合素质的水平,正是我们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情绪智力理论与我们所要实现的素质教育密切相关,具有许多积极的启示意义。

第一,要树立智商、情商同步开发的新观念。

长期以来,认知心理学一直占统治地位。人们受它的影响,普遍关心学生能不能、懂不懂、会不会的问题,而对学生的情绪智力或者是轻描淡写,或者是熟视无睹,甚至采取雪上加霜的做法,严重地影响了学生潜力的发挥。部分教师对学生缺乏真挚的情感,这无疑也会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影响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根据情绪智力理论,我们在开发智商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学生情商的培养,研究和开发情绪智力训练课程,实施培养学生情绪智力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智商情商得到均衡发展。

第二,确立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在我们当代的教育中,一般说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占据了绝对的中心地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根据情绪智力理论,我们必须普遍地改革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平等,宽容、富有安全感的交往过程中,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观念;同时,要改革单一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设置多层次、多维度、多样化的教育目标和任务,在达到基本的统一标准的前提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愿望、兴趣、爱好和其他条件,自主地选择适合于自身发展的教育,实现自身的个性、自立性的发展,使教育由外在的强制力量转化为学生主体能动追求的东西,把教育过程与学生个性的发展过程统一起来。

第三,改革评价、考试制度。

以传统的智力观为基础的智力测验,过分强调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能力,而且基本上以多重选择为主要形式,在人为的非自然情境下进行,由机器根据标准化答案评分。因而,传统的智力测验有其严重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学生人格的全貌。传统的学科考试过分强调死记硬背的知识,缺乏对学生的抗挫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批评能力的客观考核。根据情绪智力理论,教师应从多方面分析和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和弱点,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和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不同课程、教材和教法,帮助学生扬长避短。测验的目的不应该是对学生分类、排名次或者贴标签,而应该是帮助教师和家长认识和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要,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其潜能。测验是手段,不是目的。

总之,情绪智力理论对于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而又健康发展的人才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我们期待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立足于我国教育实际,在实践中探索出适合我国学生健康发展的新路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