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采收率技术概要
提高采收率技术概况(
(2)我国石油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 原油产量:2000年——1.626亿吨
2001年——1.649亿吨
预测:2005年——1.70亿吨 对2国01家0的年安—全—和1国.7民5亿经济吨 的持20续15发年展—构—成很1.大85的亿威吨胁
解决途径: ①找新储量; ②提高采收率
● 原油缺口预测:2005年——9500万吨(2003年进
驱
良好的水溶性
油
明显的增粘性
用
聚
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合
物
较强的抗剪切性
的 基
良好的抗吸附性
本
良好的多孔介质传输性
要
求
价格低廉、货源充足
二、化学驱技术
1. 我国几种主要的化学驱技术简介
聚合物驱技术
(2)聚合物驱油主要机理及适应性
油藏的几何形状和类型
油
(不适用裂缝、孔洞油藏)
层
条
适应于沙岩、不含或少含泥岩
我国的化学驱不论其规模, 年增产原油量, 技术的系统完善配套上均属国际领先
预计: 2010年化学驱增产油量占全国陆上油田总产量的15%
二、化学驱技术
1. 我国几种主要的化学驱技术简介 2. 化学驱技术应用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3. 化学驱若干新技术简介
二、化学驱技术
1. 我国几种主要的化学驱技术简介
电加热 电磁波加热
物理热法
一、概述
2. 提高采收率方法及分类
微生物采油(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MEOR)
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作用于油层及油层中的原 油,改善原油的流动特性和物理化学特性,提高驱 油剂的波及体积和微观驱油效率。
微生物吞吐
石油行业提高石油采收率关键技术方案
石油行业提高石油采收率关键技术方案第一章石油行业提高石油采收率概述 (2)1.1 提高石油采收率的背景与意义 (2)1.2 石油采收率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1.2.1 现状 (2)1.2.2 发展趋势 (3)第二章储层地质特征研究 (3)2.1 储层岩性特征分析 (3)2.2 储层物性研究 (3)2.3 储层流体性质分析 (4)第三章驱油机理与驱油方式研究 (4)3.1 水驱油机理 (4)3.2 气驱油机理 (5)3.3 混合驱油机理 (5)第四章预测与评估技术 (5)4.1 油藏动态预测 (5)4.2 油藏剩余油饱和度预测 (6)4.3 油藏可采储量评估 (6)第五章增加油井产能技术 (6)5.1 钻井技术优化 (6)5.2 完井技术优化 (7)5.3 采油工艺优化 (7)第六章提高油藏开发效率技术 (7)6.1 油藏调剖技术 (7)6.1.1 技术概述 (7)6.1.2 技术原理 (7)6.1.3 技术方法 (7)6.2 油藏注水技术 (8)6.2.1 技术概述 (8)6.2.2 技术原理 (8)6.2.3 技术方法 (8)6.3 油藏热力技术 (8)6.3.1 技术概述 (8)6.3.2 技术原理 (8)6.3.3 技术方法 (8)第七章石油提高采收率化学添加剂 (8)7.1 驱油剂 (8)7.2 改善油水流度比的添加剂 (9)7.3 油层保护剂 (9)第八章油气藏改造技术 (9)8.1 油气藏压裂技术 (10)8.2 油气藏酸化技术 (10)8.3 油气藏气体吞吐技术 (10)第九章石油采收率监测与评价 (11)9.1 油藏动态监测 (11)9.1.1 监测目的与意义 (11)9.1.2 监测方法与技术 (11)9.2 油藏开发效果评价 (11)9.2.1 评价指标 (11)9.2.2 评价方法 (11)9.3 油藏开发调整策略 (12)9.3.1 调整原则 (12)9.3.2 调整方法 (12)第十章石油行业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集成与推广 (12)10.1 技术集成策略 (12)10.2 技术推广与应用 (12)10.3 技术创新与发展方向 (13)第一章石油行业提高石油采收率概述1.1 提高石油采收率的背景与意义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石油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其供应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提高采收率技术(王从领)
一、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性 10、我国提高采收率现状
20世纪90年代,我国石油消费的年均增长率为7.0%,国内 石油供应年增长率仅为1.7%,这种供求矛盾使我国1993年成 为石油净进口国。
国内各大油田经过一次、二次采油,原油含水率不断上升, 平均含水率已经高达80%以上。而近几十年来发现新油田的难 度加大,后备储量接替不足。
12
一、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性 8、采收率概念
采收率是衡量油田开发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指 在一定的经济极限内,在现代工艺技术条件下,从油藏中能采 出的石油量占石油地质储量的比率数。采收率的高低与许多因 素有关,不但与储层岩性、物性、非均质性、流体性质以及驱 动类型等自然条件有关,而且也与开发油田时所采用的开发系 统(即开发方案)有关。同时,石油的销售价格和地质储量计 算准确程度对采收率也有很大影响。
5
一、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性 3.我国石油资源形式
第12位占4.1%
第41位
世界石油资源分布图
石油资源人均 占有量对比图6
一、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性
4.我国石油资源量构成
资源量(×108t)
低渗及特低渗 常规储量 重油
石油总资源量
210.7 530.6 198.7 940.0
比重(%)
22.41 56.45 21.14
13
一、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性
9、提高采收率的意义
世界上的石油资源是有限的,如果只进行一次、二次采油, 那么我们将损失掉50%以上的原油,这无疑是对资源的极大 浪费;另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原油是用常规方法不能开采或 开采效果很差的稠油和超稠油。这就需要我们采用提高采收 率的方法,尽可能多地采出这部分难于开采的原油。例如, 有1亿吨残余地下的原油,如果能够将采收率提高1%,就可 拿到一百万吨原油,这是非常可观的。
《提高采收率技术》PPT课件
使用HPAM,而不是PAM,(a)为了聚合物驱替溶液增粘性的需要 。(b)由于PAM在矿物表面被强烈吸附,使用HPAM可减少驱油过程 中的吸附损失。
2021/6/10
14
聚合物溶液的粘度
聚合物溶液表观粘度(p)是流体层间内摩 擦力的量度。
p
.
单位:毫帕·秒(mPa.s)。使用Brookfield粘度计测量, 一般驱油用聚合物溶液粘度需几十mPa.s。例如,大庆油 田要求40 mPa.s ,胜利部分油藏要求19 mPa.s。
2021/6/10
16
第二章 表面活性剂驱
Surfactant Flooding
2021/6/10
17
§1 驱油用表面活性剂
EOR一般使用阴离子型表活剂(稳定性好、 吸附量小、成本低),少量使用非离子型(耐高 矿化度,活性稍差),一般不使用阳离子型 (因为地层中吸附损失大)。
2021/6/10
18
S
A
2021/6/10
W
油不流动区 E
O
25
驱油机理
油被增溶排驱,不能 形成富集油带(低效)
2021/6/10
26
2. 低张力体系(Low IFT)
问题: 活性体系(A)段塞排驱地层油水体系E,分
析第一批孔隙中多次注入段塞(A)后组成变 化及驱油机理。
W
A
E
2021/6/10
27
IFT低时,油不流动区小:
氢氧化铵(NH4OH):水中离解为离子,遇空气易爆 炸。
磷酸钠(Na3PO4):能改善润湿性。 硅酸钠:具有极强的碱性反应,
常用氢氧化钠(NaOH)和碳酸钠(Na2CO3),选用 的依据主要取决于原油的酸值和地层水质。
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技术措施
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技术措施摘要:石油开采行业的发展,需要依靠高水平的油田开采率的支撑,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我国石油储备量,提高我国社会整体的经济水平。
不过,如果想要实现油田采收率的提升,就必须要确保油田采收技术的科学合理性,解决影响油田采收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优化油田采收方案,拓宽油田采收技术的应用手段,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整体油田的采收率。
关键词:油田;采收率;技术措施1石油生产技术现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石油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我国又是世界上能源供应最紧张的国家之一。
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其储量有限且开采难度大。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消费需求,必须加大勘探力度,寻找更多可再生的石油资源。
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使得许多地区难以进行大规模钻井作业。
另外,由于地质条件恶劣,同时由于近年来油价上涨迅速,导致油气生产成本不断攀升。
如何降低能耗,减少成本投入,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因此,加快石油生产技术创新势在必行。
油田开发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等都能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
其中,以提高油藏采收率为目的的采油技术更是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
油田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加强科研创新工作。
通过引进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来提高原油采收率。
现阶段,我国很多油气田已经进行了很多相关的研究,但是采油技术的研究需要长期不断地试验和实践。
我国是世界上石油生产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之一。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在石油开采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石油开采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为保障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地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特别是近几年,国内原油产量逐年递增。
但是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油田开发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其中,采出液处理技术就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难题。
采油技术主要经历了5个不同的阶段:勘探实验阶段、研究开发阶段、应用推广阶段和目前正在进行的系统采油技术研究开发阶段,只有不断提高采油技术,才能满足我国现代化和社会发展对石油资源的需求。
油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推广方案(一)
油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推广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油气田的采收率成为了影响能源供应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然而,由于地质条件、技术水平、开采方式等多种因素的限制,目前许多油气田的采收率仍未达到理想水平。
为了提高采收率,保障能源供应的稳定性,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产业结构改革的油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推广方案。
二、工作原理本方案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引入创新的产业结构模式,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油气田采收率的提高。
具体来说,我们将采用“X”型产业结构模式,通过多元化、专业化的方式,将油气田的开采过程划分为多个环节,针对每个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和优化。
同时,我们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对开采过程的实时监控、智能分析和优化决策,从而提高采收率。
三、实施计划步骤1. 调研与方案制定:对目标油气田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和调研,了解地质条件、开采现状和存在问题。
根据调研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推广方案。
2. 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和完善油气田开采的基础设施,包括井场、道路、电力、通讯等,为开采过程提供必要的硬件保障。
3. 引入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对开采过程的实时监控、智能分析和优化决策。
4. 多元化、专业化运营:根据“X”型产业结构模式,将油气田的开采过程划分为多个环节,引入多元化的运营方式,提高各环节的专业化水平。
5. 持续优化与调整:根据实际开采效果和相关反馈信息,对推广方案进行持续优化和调整,以实现采收率的不断提高。
四、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各类陆地和海洋油气田,特别是针对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大的油气田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五、创新要点1. 引入“X”型产业结构模式:将油气田的开采过程划分为多个环节,通过多元化、专业化的方式,实现对各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和优化。
2.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对开采过程的实时监控、智能分析和优化决策,提高采收率。
提高采收率技术
(3)高压干气驱油法(多次接触混相)
对于地层中原油组分含重质轻组分较多时,可向油藏高 压注干气,与原油充分接触,油中的轻质组分C2-6逆行到 气体前缘,并使之富化,富化的气体在推进过程中不断 与新原油接触,进一步被富化,最后达到混相。
高压注干气混相驱油过程
(4)CO2驱油法(一次接触混相)
混相流体驱油过程的相段分布图
(1)液化石油气驱动法(一次接触混相)
向油藏注入以丙烷为主的液化石油气,与原油形成混相 段塞,然后用天然气驱动段塞。液化石油气段塞前缘可 与地层油混相,后面与天然气混溶,形成良好的混相带 (低界面张力和降粘)。
注液化石油气混相驱油过程
(2)富气驱油法(多次接触混相)
对于地层油中轻质组分(C2-6)较少的油藏,可注入适量加 入乙烷、丙烷和丁烷的天然气,富气中的较重组分不断凝析 到原油中,最终使注入气与原油混相的驱油方法。 驱油过程是先注一段富气,再注一段干气,然后用水驱动。
强化采油=提高(原油)采收率。 20世纪80年代提出,前身是三次采油
一、提高采收率方法及原理
人工注水 注气
化学驱 混相驱 热力采油 微生物采油
依靠
一次采油
10-25%
天然能量
立足二次采油15-源自5%物理、机械和力学等 宏观作用
三次采油 应用 (强化采油)
化学、物理、热力、生物或 联合微观驱油作用
四次采油
(2)活性剂驱
类型 微乳状液驱、活性水驱、胶束溶液驱和泡沫驱等。 ⑴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驱 油 ⑵改变亲油岩石表面的润湿性; 机 ⑶使原油乳化,产生迭加的液阻系数(贾敏效应), 理 增加高渗层的流动阻力,减小粘度指进现象。
活性剂驱主要以提高驱油效率为主。
提高采收率方法概述
提高采收率方法概述提高采收率方法概述提高采收率的定义为除了一次采油和保持地层能量开采石油方法之外的其他任何能增加油井产量,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的采油方法。
EOR 方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注入的流体改变了油藏岩石和(或)流体性质,提高了油藏的最终采收率。
EOR 方法可分为四大类,即化学驱、气体混相驱、热力采油和微生物采油。
其中化学驱进一步分为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碱驱和复合驱(聚合物一表面活性剂驱,聚合物一表面活性剂一碱三元复合驱,表面活性剂一气体泡沫驱,聚合物一泡沫驱等)。
气体混相驱可分为二氧化碳驱、氮气驱、烃类气体驱(干气驱和富气驱)以及烟道气驱;热力采油方法可分为蒸汽吞吐、蒸汽驱、火烧油层等;微生物采油方法可分为微生物驱、微生物调堵及微生物降解原油等方法。
一、气体混相驱气体混相驱的目的是利用注入气怵能与原油达到混相的特性,使注入流体与原油之间的界面消失,即界面张力降低至零,从而驱替出油藏的残余油。
气体混相驱按混相机理可分为一次接触混相驱和多次接触混相驱。
按注入气体类型可分为烃类气体混相驱(如LPG 段塞驱、富气驱、贫气驱)和非烃类气体混相驱(如CO2驱和N2驱)。
(一)LPG 段塞混相驱液化石油气(简称LPG)段塞混相驱是指首先注入与地下原油能一次接触达到混相的溶剂段塞,如LPG、丙烷等,然后注入天然气、惰性气体或水。
LPG 段塞混相驱工艺中水段塞是用来控制流度、提高波及效率的)。
一般来说,LPG 段塞尺寸约为10%~15%孔隙体积,而后续的天然气或水的段塞尺寸就非常大。
LPG 段塞混相驱非常有效。
注入的LPG 段塞与原油达到混相后,残余的油滴及可动油都可能被采出,因此这种方法的采收率较高。
此外,混相压力低、适应性强等都是LPG 段塞混相驱的优点。
但是,LPG 段塞混相驱的成本高以及波及效率低等因素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
(二)富气混相驱富气是富含丙烷、丁烷和戊烷的烃类气体。
富气混相驱是指往油层中注入富含C2—C6中间组分的烃类气体段塞,然后再注入干气段塞,通过富气与原油多次接触达到混相来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第五章提高采收率基础知识
第五章提高采收率(EOR)基础知识原油采收率是指采出地下原油原始储量的百分数,即采出原油量与地下原油原始储量之比。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追求更高的原油采收率,既是油田开发工作的核心,又是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采油方法回顾大多数油藏在发现以后,一般都经历了所谓的“一次采油”阶段。
在这个期间,主要是利用油藏本身的天然能量来采出一部分原油。
其采油机理是:随着油藏压力的下降,流体的体积膨胀和岩石压缩作用把油藏流体驱入井筒。
当油藏的压力降低到原油的饱和压力以下时,气体释放和膨胀又能采出一部分原油。
有些油藏带有气顶,气顶膨胀和重力排驱也能促使原油注入生产井。
一些油藏与含水层相连,它能提供活跃或部分活跃的水驱。
含水层的水侵既能驱替油藏孔隙中的原油,又能弥补由于原油开采造成的压力下降。
从石油开采的早期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大多数油藏都是利用一次采油机理进行开采的,直到经济极限产量为止,然后废弃这些油藏。
此时,油藏的压力一般衰竭到很低,或者具有活跃天然水驱油藏的产水率变得特别高。
对于不同的油藏,一次采油的采收率相差极大,这取决于开采机理和机理的组合、油藏类型、岩石性质、原油性质。
一次采油的采收率一般为5%~20%。
作为一种提高一次采油采收率和产能的方法,在一口或多口井中注入流体。
为此,曾将水和/或天然气作为注入流体,在低于天然气和原油的混相压力条件下注入地层,气体注入气顶,水注入靠近油水界面的含水层,或者注入油层。
开始,提高采收率只是为了延缓或防止油藏压力下降,这样可以维持较高的产量和较长的生产时间。
我们称这种技术为“保压”开采。
目前,在一次采油后一定时间内注入流体的采油方法通常被称为“二次采油”。
一次采油和注水或非混相注气的二次采油的最终采收率通常为原始地质储量的20%~40%。
在二次采油达经济极限时,向地层中注入流体、能量,将引起物理化学变化的方法通常被称为“三次采油(Tertiary Recovery)”。
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概要
长岩心驱替不同开方式 评价 固相沉积实验
不同注入方式、流体、储层条 件下驱油方式优化 气驱过程中有无固相沉积
长岩心驱替装置 PVT和岩心设备
注气对储层物性影响 多次接触混相实验
研究注入气对储层的影响 多次接触机理
短岩心驱替装置 PVT仪
原油—注入气扩散
油气间扩散系数
PVT和岩心设备
一维层状实验
平面模型评价实验
二、注气提高采收率物理模拟
3.长岩心实验-注氮气长岩心驱替实验
15000 气油比 累积采收率 60 50 40 30 5000 20 10 0 0 0.2 0.4 注入体积(PV) 0.6 0 0.8
平均渗透率( 103 m2 )
深度(m) 温度(℃) 限制
6.不同注入气类型与适用条件
• 6.4 空气 空气来源广泛,是提高采收率的一种新工艺技术,新的应用领 域,它既可用于重油(稠油)油藏,也可用于轻中等密度油藏。
其中适用条件见下表。
原油和油藏主要参数 原油相对密度 原油粘度(mPas) 含油饱和度(%PV) 地层流动系数(mdm/( mPas)) 储层类型 净产层厚度(m)
6.不同注入气类型与适用条件
• 6.3 氮气 氮气驱适用条件见下表。
原油和油藏主要参数 原油相对密度 原油粘度(mPa.s) 原油组成 含油饱和度(%PV) 储层类型 有效厚度 建议值 <0.8498 <0.4 (C1~C7)含量等 >40 带少量裂缝或高渗透 带的砂岩、碳酸盐岩 相对较薄,除非为倾斜油藏 无临界值 >1827 无临界值 发展混相驱只能在轻质油、挥发油油藏和很高压力下达到,因此埋藏 要很深。 3045~5633 50~80 现行值 0.8348~0.7628 0.07~0.3
提高采收率技术与方法
表1美国、加拿大1984年提高采收率项目和原油产量
提高采收率技术与方法
以CO2溶剂为主导,而在加拿大则主要使用烃类溶剂,其主要 原因是:在加拿大,烃类气体来源广泛、方便且便宜,制备烃类 溶剂所需的气体和液态烃可从油田附近的气田或管道中得到;同 时,由其它途径(如发电厂)得到的CO2十分昂贵,由于CO2气田 远离油田,需花费大量的资金去解决开采、处理和注入设备等方 面的问题。
到70年代,由于受CO2气源的限制,注气的研究基本都停止了,只 有胜利油田在室内还进行了一些最低混相压力的测定和混相机理研究。
后来,在苏北黄桥、吉林万金塔、大港等地区相继发现了一些天然 CO2气源,为此,自1985年开始,气体混相驱和非混相驱工作又重新开展 起来。
提高采收率技术与方法
中原、大庆、华北等油田开展了试验,其中:大庆油田与法国合作, 利用大庆炼油厂加氢车间的尾气,在萨南油田进行了CO2非混相驱矿场试 验,并还在北一区断东和北二区东部开展了两个矿场试验,实行水气交 替注入;华北油田与法国合作,在雁翎油田开展注N2非混相驱矿场试验; 中原油田也与加拿大合作,进行了注烃或CO2 混相驱可行性研究。1994 年以后,吉林油田利用万金塔CO2气田的液态CO2 开展了CO2 吞吐和CO2泡 沫压裂等工艺措施,到1998年为止,并对144口井实施了CO2吞吐实验, 平均1吨CO2 产3.3t原油,共对119口井开展了CO2泡沫压裂,平均1吨CO2 增油8.6t。
注气驱始于二十世纪50年代。 蒸发混相驱:始于1950年,美国Texas(德克萨斯州)Block31油田, 被世界公认为世界第一个高压蒸发混相驱,至今仍在进行。 凝析气驱:水平状油藏,始于1953年。
垂直重力稳定驱油藏,始于1965年 。 一次接触混相驱:始于1950年。
06提高采收率技术
三、热力采油法
注蒸汽热力采油的增产原理:
★原油粘度大大降低,增加了原油的流度; ★油层岩石和流体体积膨胀,增加了弹性能量; ★原油中的轻质组分易挥发,进入气相后更易流动; ★油相相对渗透率有增加的趋势,从而增加了原油的流度; ★提高了地层压力,增加了驱油能量; ★清除了井壁污染,降低了井筒附近的流动阻力;
一、相关基本概念:
1、采收率 2、波及系数 3、流度比 4、驱油效率
二、提高采收率方法
1、化学驱油法(分类、驱油机理、存在问题) 2、混相驱油法(分类、驱油机理、存在问题) 3、热力采油法(分类、驱油机理、存在问题) 4、微生物采油法
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
第一增加地质储量。就是发现新油田、老油田扩边、扩层。这 对我国石油工业而言,潜力越来越小。
第二提高原油采收率。注水开发的油田,其原油采收率通常只 有20%~40%;因此,提高原油采收率,对我国各油田潜力非常大。
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
第一节 采收率及其影响因素
一、采收率 采收率可以表示为:
ER
VswSo VswSor VSo
(一)波及系数
1 定义:指工作剂驱到的体积与油藏总体积之比。 EV
Vsw V
2 影响因素: 流度比、岩石的宏观非均质性和注采井网对
非均质性的适应程度等
① 流度比
指注入工作剂的流度与被驱原油在未波及区的流度之比。
流度:流体的渗透率与其粘度之比。
= K
从油田注水开发角度出发,流度比应为:
M
驱动液流度 (水) 被驱动液流度 (油)
一、化学驱油法
2.活性剂驱
⑴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驱 ⑵改变亲油岩石表面的润湿性; 油 机 ⑶增加高渗层的流动阻力,减小指进现象。 理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在开采和利用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采收率作为衡量油田开发效益的重要指标,其提升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微生物技术在采油工程领域逐渐得到重视,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就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进行深入探讨。
二、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概述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通过生物反应过程,改善油藏条件,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
该技术具有环保、经济、高效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油田开发过程中。
三、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进展1. 微生物种类与筛选针对不同油藏条件,筛选出适应性强、代谢活性高的微生物种类是提高采收率的关键。
目前,已发现多种具有潜力的微生物种类,如嗜油菌、产酸菌等。
这些微生物在油藏中能够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生物聚合物等有益物质,改善油藏条件。
2. 生物反应过程研究生物反应过程是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核心。
研究表明,微生物在油藏中通过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善原油的流动性;同时,微生物代谢产物还可以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增强油藏的稳定性。
这些反应过程对于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3. 现场应用与效果评价国内外众多油田已将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应用于现场实践。
通过现场试验,发现该技术能够显著提高采油速度和采收率,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该技术对环境友好,减少了对地下水的污染。
四、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挑战与展望尽管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微生物种类繁多,筛选出适应性强、代谢活性高的微生物种类仍需进一步研究。
其次,生物反应过程复杂,需要深入研究微生物与油藏的相互作用机制。
此外,现场应用过程中还需考虑如何有效控制微生物的繁殖和分布等问题。
展望未来,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一是深入研究微生物种类及其代谢特性,为筛选出更适应特定油藏条件的微生物提供依据;二是加强生物反应过程的研究,揭示微生物与油藏的相互作用机制,为优化技术参数提供理论支持;三是推广应用该技术,扩大应用范围,提高采油工程的整体效益。
石油行业提高采收率方案
石油行业提高采收率方案第一章提高采收率概述 (3)1.1 提高采收率的意义 (3)1.2 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分类 (3)2.1 物理方法 (3)2.2 化学方法 (3)2.3 微生物方法 (3)2.4 混合方法 (4)2.5 智能化方法 (4)第二章储层精细描述 (4)2.1 储层地质特征研究 (4)2.1.1 储层岩性特征 (4)2.1.2 储层物性特征 (4)2.1.3 储层非均质性特征 (4)2.2 储层流体特性分析 (4)2.2.1 储层流体性质 (4)2.2.2 储层流体分布特征 (5)2.2.3 储层流体运动规律 (5)2.3 储层敏感性评价 (5)2.3.1 储层敏感性类型及影响因素 (5)2.3.2 储层敏感性评价方法 (5)2.3.3 储层敏感性评价结果及应用 (5)第三章油藏工程方案设计 (5)3.1 油藏开发模式选择 (5)3.1.1 油藏类型分析 (5)3.1.2 开发模式选择原则 (6)3.1.3 开发模式选择 (6)3.2 开发井网布局优化 (6)3.2.1 井网类型选择 (6)3.2.2 井网布局优化方法 (6)3.3 生产参数优化 (6)3.3.1 生产参数优化内容 (7)3.3.2 生产参数优化方法 (7)第四章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7)4.1 水驱机理研究 (7)4.2 水驱方案设计 (7)4.3 水驱效果评价 (8)第五章气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8)5.1 气驱机理研究 (8)5.1.1 气驱基本原理 (8)5.1.2 气驱过程中的流体流动特性 (8)5.1.3 气驱过程中的压力和饱和度分布变化 (8)5.2 气驱方案设计 (9)5.2.1 气源选择及注入参数优化 (9)5.2.2 注气井布局及开发策略 (9)5.2.3 气驱配套工艺技术 (9)5.3 气驱效果评价 (9)5.3.1 气驱效果评价指标 (9)5.3.2 气驱效果评价方法 (9)5.3.3 气驱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9)第六章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10)6.1 化学驱机理研究 (10)6.1.1 概述 (10)6.1.2 化学驱机理分类 (10)6.1.3 化学驱机理研究方法 (10)6.2 化学驱剂选择与评价 (10)6.2.1 化学驱剂分类 (10)6.2.2 化学驱剂选择原则 (11)6.2.3 化学驱剂评价方法 (11)6.3 化学驱方案设计 (11)6.3.1 概述 (11)6.3.2 设计内容 (11)6.3.3 设计方法 (11)第七章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11)7.1 微生物驱机理研究 (11)7.1.1 微生物生长代谢对油藏的影响 (12)7.1.2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12)7.1.3 生物气体的 (12)7.1.4 生物聚合物的作用 (12)7.2 微生物筛选与培养 (12)7.2.1 微生物筛选 (12)7.2.2 微生物培养 (12)7.3 微生物驱方案设计 (12)7.3.1 微生物注入方式 (12)7.3.2 微生物注入量 (13)7.3.3 微生物注入时机 (13)7.3.4 微生物驱油效果评价 (13)7.3.5 微生物驱后续调整 (13)第八章非常规提高采收率技术 (13)8.1 热力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13)8.2 破乳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13)8.3 混相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14)第九章提高采收率技术集成与应用 (14)9.1 技术集成原则 (14)9.2 技术集成应用案例 (14)9.3 技术应用效果评价 (15)第十章提高采收率项目管理与评价 (15)10.1 项目管理流程 (15)10.1.1 项目立项 (15)10.1.2 项目设计 (15)10.1.3 项目实施 (16)10.1.4 项目验收 (16)10.1.5 项目运行与维护 (16)10.2 项目风险评估与控制 (16)10.2.1 风险识别 (16)10.2.2 风险评估 (16)10.2.3 风险控制 (16)10.3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 (16)10.3.1 投资回收期 (16)10.3.2 投资收益率 (17)10.3.3 财务净现值 (17)10.3.4 内部收益率 (17)第一章提高采收率概述1.1 提高采收率的意义提高采收率是石油行业中的重要研究方向,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石油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具有重大意义。
《提高采收率技术》课程标准-修改5
提高采收率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码:B080114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石油工程技术专业授课单位:石油工程系学时:32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闫方平2011.03学分: 2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1课程性质与作用《提高采收率技术》课程是石油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
提高采收率技术与石油开采及油田开发有密切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水驱剩余油分布特征、提高油气采收率原理和方法有比较深入、系统的了解,以适应油田开发对提高采收率的技术需求。
与本课程相关的前期课程包括油田基础化学、油层物理、采油生产管理等。
1.2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课程以实用为主旨,紧扣实用性主线,主要学习在采油生产现场中常用的提高采收率技术方法和原理,课程的主要内容为注水及注空气驱油技术、聚合物溶液驱油技术、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碱水驱油技术、气相混相驱油技术、热力采油技术及微生物采油技术等,使学生具有初步具有提高采收率相关的基础知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生产一线真正用得上的理论知识。
2、课程目标2.1知识目标本课程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注水及注空气驱油技术、聚合物溶液驱油技术、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碱水驱油技术、气相混相驱油技术、热力采油技术及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熟悉各种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条件,了解目前现场常用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及相关研究进展。
2.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将各种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应用到现场的联系实际的能力;具有提高采收率技术专业术语的表达能力;通过对现场实际案例分析和报告撰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工作态度。
3、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目前常用的提高采收率方法原理及应用,了解一些新的提高采收率方法和发展趋势。
试论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技术措施
试论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技术措施摘要:随着工业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对石油资源的需求量在不断的加大。
而要想满足社会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就应做好油田的合理开采和利用工作,以此才能给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石油支持。
但是,就针对当前的油田开采而言,其还存在着较多问题,开采技术落后以及采收率不高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石油资源的浪费,并且还给石油企业带来了加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有关部门就应做好油田的采收工作,确保提高油田的采收率,以此才能实现对油田资源的充分利用。
【关键词】油田;采收率;技术措施引言:较高的油田采收率,不仅可以提升油田企业的经济发展效益,而且还能提高石油资源的利用率,确保满足社会的发展应用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转型升级,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石油企业的竞争压力。
而石油企业要想获得较强的竞争优势,就应做好技术的转型工作,确保引进和采用更先进的采油技术,提升油田的采收率,以此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本文就针对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技术措施展开具体的分析与讨论。
一、油田采收率概述我国虽然是一个油田面积较大的国家,但是难采储量也较大,进而也就给油田工作的展开带来了巨大的难度。
因此,为了满足社会对油田资源的需求量,就应提高油田的采收率,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
其中,油田采收率主要是一个百分数值,是由油田采出的液量与地质储量相比得到的。
故随着油田采收率的不断提高,相应的地层采出程度也就越高,以此就能给油田生产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故采收率成为了衡量油田企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
其中,聚合物和智能液的注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注入剂的波及体积,并且还能增强驱油效果。
因此,在对油田进行具体开采时,就应做好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分析工作,确保通过地质勘察的方式,来确定切实可行的开采方案。
此外,为了有效的提升油田的采收率,在开采环节中,还可采用聚合物驱油、注泡沫驱油和二氧化碳驱油等方式,这样就能有效的提高石油资源的产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生物聚合物
•
生物聚合物在聚合物驱中的应用很少,常用的是黄原胶。美国加利福
尼亚州东科林加油田1978年曾实施过黄原胶驱,水油流度比仅1.5。
•
黄原胶分子链的刚性比聚丙烯酰胺强,能有效地抗机械破坏,耐盐,
但是对细菌很敏感,细菌除了将聚合物降解外,还会堵塞注入井中油层剖
面,必须使用杀菌剂和除氧剂。报道过在黄原胶溶液中加入稳定剂异丙醇
驱油效率。聚合物溶液的驱油机理是通过在注入水中加入一定
量的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丙烯酰胺,增加注入水的粘度,改善
水油流度比。
• 体系粘度越高,通过油层时的残余阻力系数越大,粘弹效
应越强, 聚合物驱扩大宏观波及体积和微观洗油效率的作用就
越大,采收率提高幅度也越大。
聚合物驱油适用条件:
• 聚合物驱适用于温度适中、原油粘度中等 (5~100 mPa·s)、非均质比较严重的油藏。
聚合物驱油矿场应用状况:
•
水溶性聚合物应用于油气开采,其性能应该满足一
定的要求。中国工程院罗平亚院士根据油气开采的工艺
高分子溶液。在盐溶液中,小分子电解质的加入使疏水缔合作用
增强,溶液粘度大幅增加,表现出明显的抗盐性能,使之成为新
一代的聚合物驱油剂。
4.交联聚合物
•
针对油层的非均质性,以降低水通道的渗透率为目标的油层
深部调剖技术得到重视和发展。由低浓度的聚丙烯酰胺和柠檬酸
铝形成交联聚合物溶液(LPS)。
•
该体系具有粘度低、流动性好、具有选择性封堵地层的特点。
种过渡状态的弱凝胶体系,它是HPAM与A1Ci反应形成交联聚
合物线团后,交联聚合物线团间再发生反应形成的,也可以
用于油田堵水调剖。研究表明,交联聚合物溶液具有更好的
深部调剖、提高采收率的作用。
5.粘弹性聚合物
•
众所周知,要想提高岩心的微观驱油效率,依据牛顿
流体岩心驱替实验所完善建立的毛管数与采收率关系,毛
相对分子质量至少在1000万以上,水解度30%左右。它是通过丙
烯酰胺及其衍生物单体自由基聚合而成,目前常用的是干粉状
的聚合物。
•
特点: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水溶液的粘度高,控制水油流
度比的作用明显,吸附损失不大,对细菌的侵害不敏感,但机
械剪切稳定性差;在盐水中粘度损失较大;长时间放置或较高
温度下放置易降解;所带羧基可与二价离子反应,受Ca2+、Mg2+
离子含量影响较大。
为了获得更适合油田应用的聚合物,大量学者在改进 HPAM性能方面展开了探索工作。主要有两种途径:①添加 能够改进HPAM稳定性的添加剂,如甲醛、异丙醇、尿素、 硫脲、醇、氨基酸类、二乙烯三胺、氯酚化合物及表面活 性剂、水杨酸及衍生物、聚六亚甲基胺等。②对HPAM进行 改性。在聚合物链节上引入新的单体,提高HPAM的耐温、 耐盐、耐剪切性能,单体有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 (AMPS)、N-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 铵、磺化苯乙烯、N,X-二甲基丙烯酰胺、3-丙烯酰胺3甲基丁酸钠等。
在注入地层过程中,LPS优先进入渗透率较高的地层,交联聚合
物线团在孔道中吸附滞留,逐步增加流动阻力,使后续驱替液流
向低渗透区。交联聚合物线处,再次吸附滞留。在此过程中
压力会出现波动,并且会逐步产生层内的和层间的液流改向,从
而逐步地调整驱替剖面,提高波及系数和原油采收率。
管数的增加值要在数千倍以上才能实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但聚合物驱与水驱相比,增加幅度通常小于100倍。多数
人由此认为聚合物驱不能提高微观驱油效率。然而在天然
岩心和人造岩心上进行的室内聚合物驱油实验结果表明,
采收率比水驱提高10%~15%OOIP。蚀刻的二维玻璃模型
聚合物驱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聚合物驱的相渗曲线的端点值(含水100%时的含油饱 和度)比水驱低6%~8%,聚合物驱工业开采区块密闭取心 井的残余油饱和度也比水驱低得多。上述实验都证明了 聚合物驱的确可以提高岩心的驱替效率。从微观孔道流 动实验可以观察到,聚合物溶液的前端对其后边及孔道 边界处具有较强的“拉、拽”作用,牛顿流体则无此现 象。因此,针对粘弹性流体的“拉、拽”作用能否提高 岩心的驱替效率,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
•
当交联体系中聚合物浓度较高时,HPAM与A1Ci发生分子
间交联反应,形成的体系是网状结构的整体凝胶(Bulkgel),
主要用于近井地带的调剖;而当聚合物浓度较低时,HPAM与
A1Ci发生分子内交联反应,形成交联聚合物线团在水中的分
散体系,即交联聚合物溶液(LPS),主要用于油田的深部调
剖。
•
在整体凝胶与交联聚合物溶液这两种体系之间还存在一
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发展概况
目前油田上应用的主要提高原油采收率方法: • 化学驱法(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碱驱以
及复合驱); • 混相驱油法; • 热力采油。 • 技术成熟且矿场应用最多的是聚合物驱油法和
热力采油技术。
聚合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发展现状
聚合物驱油机理:
•
聚合物溶液驱油不仅能够提高波及体积,而且还能够提高
和硫脲,与磺甲基化聚丙烯酰胺接技共聚改性,改进发酵过程以改善其性
能等研究。
•
我国玉门的石油沟油田M层裂缝低渗透高含盐油藏,在单井注入黄原
胶的矿场先导试验中,每注入1t聚合物增产原油248t,在矿场试验中驱油
效果良好。
3.疏水缔合聚合物
•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是目前常用的聚合物驱油剂,但
是HPAM在盐水溶液中粘度损失较大,严重影响了它的使用效果。
• 在美国、印度、委内瑞拉及俄罗斯等国家均成功进 行了聚合物驱油。我国的聚合物驱首先在大庆油田取 得了成功,从1987年开始聚合物驱油现场试验,发展 到2006年聚合物增产原油产量占当年原油产量的1/4, 成为油田稳产的重要技术手段。
驱油过程中使用的聚合物:
1.聚丙烯酰胺
•
目前主要采用超高相对分子质量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此外,我国进行聚合物驱的油田普遍面临着配注聚合物清水缺乏
的压力,要求聚合物驱用地层采出的污水进行配注。应用时须提
高HPAM的用量,这将使得采油利润大大降低。
•
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是指在聚合物亲水主链上带有少量疏
水基团的一类水溶性聚合物。在聚合物水溶液中,由于疏水基团
的憎水作用而产生分子内和分子间的缔合,形成具有特殊性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