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缓慢的原因

合集下载

关于发展社会事业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思考与认识_胡祖才

关于发展社会事业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思考与认识_胡祖才
(二)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文化、体育、旅游等社会 服务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 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是当今世界经 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 主要方向之一。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服务业发展缓慢,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 2007 年为 39.1%,对经 济增长的贡献率降至 2008 年上半年的 40.8%。而世界 国内生产总值的 50%左右来自服务业,发达国家平均 达到 70%。我国服务业发展无论是在需求面还是供给 面上都显不足。从需求面看,由于公共服务体系的缺位 和新兴生活服务业发展不足使大量现实需求无法实 现,出现了服务业功能残缺问题。从供给面看,一、二产 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强大,但由于供给能力不强, 出现了服务业部分功能性丧失。⑤
因此,无论是加快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还是 实现管理创新,加大人力资本投入都是先决条件,也是 必由之路。然而,总体而言,我国的人力资本发展还较 为滞后,不能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以教育投
入为例,2006 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 GDP 的比例仅 为 3.01%,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也低于印度等发 展中国家 4%左右的年均水平。尤需关注到,我国人力 资本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苗头性问题早已经出 现,今年以来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影响表现突显, 上述地区大量被迫关闭的中小企业大多属于长期忽视 自身人力资本投入、缺少核心竞争力,而这种情况还有 进一步蔓延的趋势。对此,转变观念,遵循经济发展规 律,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已刻不容缓。
二、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的重要战略选择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互作 用、相辅相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经济更好更快 发展,并为社会事业发展创造物质保障基础。社会事业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积极因素之一,也为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和精神动力。着眼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三大根 本途径,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无疑是当前乃至今后一项 迫切而重要的战略选择。

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方向及影响因素

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方向及影响因素

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方向及影响因素从新中国成立至现阶段,我国经历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从原有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盲目最求生产规模,就决定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的粗放模式,虽然建立了完善的工业体系,但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很大的波动,以低价资源赢取竞争优势,政府主导占据很大的份额,相比其他国家来说,经济发展仍是粗放型。

从21世纪开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我国及各地区重要的任务之一,尤其是“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认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表格,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这就需要从经济结构上调整经济的发展战略,把创新和科技进步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把保证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最终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成环境友好型、发展节约型。

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从经济学理论来说,经济发展包括三个内容:第一,是指经济总量数据的增长,即gdp和人均gdp的增长;第二,是指对经济机构的调整和抓年,改善经济活动,较少外部对经济活动的影响;第三,是对经济、社会制度、政治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并促使文化理念的不断进步。

从现阶段来看,我国虽然逐步转变着经济发展方式,但有些地区仍是片面追求gdp,而要更加深入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正确认清经济发展方式的方向,及其影响发展的因素。

只有认清方向的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的消除阻碍转变的影响因素,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这个转变方向,可以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保持经济发展动力的持续和平稳,经济发展速度的平稳提升,经济效益的稳定收益,经济运行中对风险抵抗能力强且震动幅度小,但这是一种相对理想的状态。

保持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的主要方向,这就要求经济发展需要保持高质量、高效率的状态。

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

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

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引言 (2)一、二元经济结构中的矛盾 (2)二、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缓慢、反复的原因 (3)1.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奠定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基础 (3)2. 城乡分离的制度固化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3)3. 城乡分割的公共品供给制度强化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3)4. 改革开放后以增长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延续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4)三、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的途径 (4)1.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4)2.繁荣农村经济 (4)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建筑业,加强对城市的劳务渗透 (5)4.致力于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 (5)注释 (5)参考文献 (5)文献综述 (6)1、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概述 (6)2、结构转型、人口转换与中国的刘易斯转折点 (6)3、结论 (7)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主要矛盾分析摘要: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和以增长为导向的一系列城市偏向政策,中国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但结构调整缓慢,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固化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本文在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主要矛盾进行了分析总结,指出了关键问题所在,并提出了相关解决途径。

关键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矛盾引言二元经济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经济现象。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指城市现代工业部门与农村传统农业部门并存的经济结构,指城乡生产和组织的各种不对称性。

中国的国民经济结构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中国经济中存在的很多长期性问题无不植根于二元经济这一基本特征。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等。

这种状态既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

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对策(共2篇)

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对策(共2篇)

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对策(共2篇)第一篇一、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1、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恶化。

西北地域辽阔,但绝大部分地区属于荒山、沙漠、戈壁和雪域高原,降雨量少,土地沙化、盐渍化严重。

由于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了风灾、旱灾等自然灾害不断,严重影响对土地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农业经济落后。

2、交通运输落后,影响经济发展。

西北地区恶劣的生存环境和复杂的地质地貌,使交通发展严重滞后,货运能力低,每年有许多物资运不出去,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3、城市化进程缓慢,经济增长乏力。

城市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主要载体,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象征。

西北地广人稀,城市分布稀疏。

城市化进程缓慢,影响地区分工与协作,影响经济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制约着西北区域整个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导致经济增长乏力。

4、规模效益差,制约经济发展。

西北地区的一、二、三产业普遍集中度小,规模效益差。

其中,农业生产是以家庭为经营单位小规模的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不利于农田基本建设和机械化操作;田间作业停留在手工劳动的低层次上,难以产生规模效益。

在工业方面,西部矿产资源丰富,小型企业和“小煤窑”、“小采矿厂”在矿区随处可见,数量多、但规模小,抑制了投资使用的集中化和分工化,还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

5、投资体制落后,资金短缺。

当地的乡镇企业、民营经济占的比例小,国营经济由于缺少非国有经济的支持,自我发展能力脆弱。

西北地方财力薄弱、交通不便、通讯不畅,投资环境比沿海差,吸收外资的魅力有限,农民贫苦、集资也困难,资金短缺是长期困扰西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6、教育发展缓慢,科技发展滞后。

西北地区“老、少、边、山”地区多,经济落后,导致儿童失学率高、文盲多,文化素质低,观念陈旧,缺少市场意识。

而现有的科技人才又不断流向东南沿海一带,科技推广受阻;现代企业管理人才匮乏,使东西部经济差距越来越大。

二、加快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根据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相应采取以下措施:(一)以交通运输业为先导,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西北地面辽阔,地貌复杂,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也成为区域经济产业开发条件欠佳,投资环境不良的重要因素。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基本 要 素
目标 创造 财 冒
主体 资源
经济行动者:经济组织、投资者、劳动者等 生产要素:土地、资本 、劳动力等
垩 垫
史 堑垫 壅 垫
这一说法是 6年前提 出的,在中央党校省部级 干部进修 班,胡锦涛同志发表 了重要讲话,指 出要 “ 实现 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 要在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方面取得重 大新进展”。随后 的十七大报告也 明确指 出 “ 实现 未来经济发展 目标 ,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在此之前,我国的提法一直都是转变经济 “ 增长” 方式,到如今强调 了转变经济 “ 发展”方式,这是 我国发展观念的极大进步和创新 。这表 明,我们党 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又上升 了一个 台阶, 这是极具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的。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就是凭借科技的进步,在优化产业结构 、提高 经济效率和降低能源消耗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集约 型增长,达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 标。 转 变经 济发展 方 式过 程 中的 问题及 其原 因 改革开放 以来,我们党始终把工作重心放在经 济建设 上,不断研 究和解决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面 临的问题 ,取得 了显著的成效,使 我国基本走上 了 总体小康 的道路,并且在应对 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 和为人类文明做 出贡献的方面都有突出的效果 。但 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遇到 了 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经济发展效果评价 G D P指 标至上 、经济高速发展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经济发 展动力过度依赖 外贸进 出口、经济发展方式过度依 赖外资等,下面将一一进行阐述。 ( 一 )过度 依 赖 G D P指 标体 系评 价 经济发 展 , 经济发展 的质量效率不 高

经济增速放缓 经济运行总体疲弱

经济增速放缓 经济运行总体疲弱

经济增速放缓经济运行总体疲弱1. 引言1.1 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增速放缓,是指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减缓,表现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减缓,投资和消费增速下降等方面。

这种现象常常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担忧,因为经济增速放缓可能意味着产出和就业增速减缓,进而影响到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稳定。

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可以是多方面的,包括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金融风险等。

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和经济结构调整也会对经济增速产生影响。

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的挑战,政府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

这些措施可能包括加大投资力度、促进消费增长、推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等。

政府还可以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增速,保持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经济增速放缓不仅会影响到经济领域,还会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应对经济增速放缓的挑战,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2 经济运行总体疲弱经济运行总体疲弱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其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速放缓、投资疲软、消费不振、外贸下滑等方面。

经济运行总体疲弱的原因主要包括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困难、企业投资意愿不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导致我国外贸受阻,出口额下降,进口额增速放缓;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困难表现为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新兴产业增长乏力;企业投资意愿不强主要是由于市场不景气、产能过剩、资金周转困难等因素所致。

为了解决经济运行总体疲弱带来的问题,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扶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市场化改革等。

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应注重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推动市场活力、改善投资环境、促进消费升级。

国家经济政策调整应当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加强宏观调控,优化产业布局,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 正文2.1 影响经济增速的因素影响经济增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内部和外部因素。

转变发展方式艰难的原因及需采取的措施

转变发展方式艰难的原因及需采取的措施

的改革、金融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而在当前,加 大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仍然是重中之重。国有企业必须退 出一般性竞争领域,并大幅提升垄断国企上交给政
府的红利,至少不应低于30%。同时,加大对民营企业的 扶持力度,扩大对民营企业的开放领域、降低准入门槛、 减少对民营企业过高的税收,等等。如果2
015年,中国民营企业前十强能够进入中国企业30强,说 明这方面的改革取得了成效。财税体制改革对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至关重要,要围绕完善中央与
涉及公共产品与服务共九项内容,但最主要的是基本的 社会保障、住房保障、义务教育和公共医疗。遗憾的是, “十二五”所涉及的提高对公共产品与服务的供
给量化指标偏少,今后五年,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能够 有多大的进展并不十分清晰。五是进一步加大政治体制 改革。约束政府行为,从更深层次出发,建设一个
能够有效约束政府行为的政治体制。各级政府必须依法 行政,各级人大必须对政府的预算进行严格的监督审查, 严格控制政府过高的行政支出。政府出台涉及民
改革开放初期,不可能走提高劳动力素质、科技创新和 管理创新的道路。经济发展方式不能超越历史发展阶段, 但可以缩小这一历史阶段。此外,也应看到,目
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了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为中 国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只不过随着中国进一步发展, 这种发展方式带来的问题日渐显著,主要问题是环
境污染、能源利用的绩效低、二氧化碳排放量高、创新 动力不足、劳动者权益保障没有得到很好落实等一系列 问题。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以石化能源为基础
刚刚出台的“十二五”规划,核心的议题是转变发展方 式。温家宝总理在3月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要大力推动经济进入
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从1996年“九五” 时期开始,历经“十五”、“十一五”时期,每次五年 规划,都把转变经济(发展)增长方式作为五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一、引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指各个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明显差距,表现为一些地区经济增长迅速,而另一些地区则相对滞后。

这种不平衡对于全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

二、原因分析1.历史因素历史上,我国各地区受到政治、文化、经济发展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地区发展的差距。

例如,沿海地区由于交通便利、资源丰富以及外资的引入,发展迅速,而内陆地区则受限于交通条件和资源禀赋,经济增长相对较慢。

2.资源因素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禀赋不同,也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地区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更便于发展。

而另一些地区则资源匮乏,发展受到限制。

3.产业结构我国地区间产业结构的差异也是不平衡发展的重要原因。

沿海地区以制造业和出口为主,比较具有竞争优势;而内陆地区的发展则更多依靠农业和基本工业,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4.政策因素不同地方的政策环境和政策优惠亦导致了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情况。

一些地方通过引进外资、减免税收等政策吸引了大量资源和资本,而其他地方则由于政策限制受到了制约。

三、对策建议1.制定差异化的发展战略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条件和特点,制定差异化的发展战略。

对于资源丰富的地区,应加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展相关产业;而对于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则应优化产业结构,采取技术创新等方式提高竞争力。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各地区的基础条件。

完善交通网络、电力供应和通信设施,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3.创新驱动发展通过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发展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提高地区的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增长潜力。

4.加强政策协调与整合建立跨地区间的政策协调机制,加强政策整合和配合,确保各地区享有公平的发展机会和政策支持。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与对策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与对策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与对策
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农业生产技术相对滞后,特别是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不足。

其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导致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难度增加。

第三,农村资源的配置问题也是农业发展缓慢的一个原因,部分农村地区资源闲置导致了生产效率低下,同时城市与农村之间资源和人口流动存在不平衡现象,这造成了农业生产的困难和资金不足。

针对这些原因,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我们需要采取的对策。

首先,科技创新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我们需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加强对种植业、畜牧业等方面的科研,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效率。

其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村道路、交通、供水、排水、电力等方面的建设,从而促进农业生产和发展。

除此之外,农村资源的配置问题也需要得到重视。

我们需要通过土地整治和资源集约利用,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使农业生产更加可持续。

此外,加强城乡资源和人口流动的平衡,促进农村劳动力和资金的流入,促进农业现代化。

总之,农业现代化是加快农业发展的关键。

只有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解决农村资源和人口流动的问题,才能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经济的更加快速发展。

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的特征

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的特征

最近几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过去的粗放型向现在的集约型转变。

这一转变不仅在经济数据中可见,也在各个领域的变革和发展中体现出来。

在本文中,我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这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特征,并就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和原因1. 经济结构变迁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经济从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再到现在的服务业主导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种结构变迁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背景之一。

2. 资源环境压力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这也是促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3. 科技创新驱动科技创新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重要动力。

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推动了经济向集约型转变。

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特征1. 生产方式升级从简单的劳动密集型生产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生产方式转变,加大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竞争力。

2. 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高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在能源资源利用方面更加高效,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3. 技术创新驱动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技术创新,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

4.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的比重不断提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增长点。

5. 绿色可持续发展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更注重可持续发展,推动了绿色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保护。

三、结语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向集约的转变是一种历史必然,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种转变不仅在我国,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认可和支持。

在这一转变中,我们需要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相信在后续的发展中,我国经济将更加高效、更加环保、更加可持续地稳步发展。

在撰写本文的过程中,我对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的特征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这种转变不仅仅是经济数据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引言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惊人的经济发展成果,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模式,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繁荣的崛起。

然而,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就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

一、资源过度依赖和环境压力加大我国长期以来经过快速的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能源和资源,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担。

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与能源效率低下我国经济发展中,传统产业仍占据主导地位,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问题突出。

转变传统产业结构和提高能源效率的任务十分紧迫。

三、人力资源质量不高和创新能力不足我国教育发展相对滞后,高等教育的总体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差距,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亟需提高。

同时,我国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水平需要加强。

四、区域发展不平衡与城乡差距拉大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相对发达,而西部地区相对较弱。

同时,城乡差距也逐渐加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五、金融体系不健全与风险隐患增加我国的金融体系仍存在许多问题,如金融体制改革不彻底、金融监管不到位等。

金融风险的隐患逐渐增加,需要加强监管和完善金融体系。

六、国际竞争力不够和产业链的脆弱性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主要处于低端和中低端,高端制造和科技创新方面相对滞后。

国际竞争力相对不足,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提升产业链的脆弱性。

七、社会问题与社会治理的挑战随着经济发展,一些社会问题也开始凸显,如人口老龄化、收入分配不平衡、社会治理难题等。

处理好社会问题和加强社会治理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总结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是复杂而严峻的。

从资源依赖与环境压力、产业结构与能源效率、人力资源与创新能力、区域发展与城乡差距、金融体系与风险隐患、国际竞争力与产业链脆弱性、社会问题与社会治理等方面,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可持续转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困境与对策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困境与对策

经济 发展 方式仍很 滞后 ,存在 着诸 多问题 。要想从 根本析发 展 方式 难 转 的 原 因 ,
格水 平不 能反映 资源 的稀 缺程 度及全 部成 本 ,从 而使生 产
成本 低估 、资源 浪费严 重 ,重 要生产 要素 ,如土地 、石 油 和天 然 气 价 格 的 市 场 化 程 度 较 低 ,导 致 资 源 配 置 严 重
念 ,这是造 成经济 发展方 式难 以转变 的首要 原 因。 ( ) 国 内消 费长期 不 足 ,阻碍 经 济发 展方 式 的转 变 。 2 拉动 内需 的根本在 于扩 大消费需 求 。据相关 数据显 示 ,我 国消 费率长期 明显 偏低 ,不仅 低于发 达 国家 ,也低 于发 展
中国家 ,这导 致 了我 国在 经济 发展 中只能依靠 投资 和 出 口 带动 经济较快 增长 ,形成 内需 与外需 的不平衡 ,使 我 国经 济发展 不稳定 ,易 受外部 经济 的影 响与干预 ;由于消费 不
段树 立新 的发 展理 念 。但 直 到今 天 ,以 G P为 中心 的传 D 统发 展观仍 然存 在 ,并 影 响人 们 的行 动 ,追 求 经 济增 长 ,
只见 物不 见人 ;不 少地 方 还 出现 了对 资 源 的掠 夺 式 开发 ,
出现 低质 量高增 长 ,不重 视节 约 资 源 、保 护 环 境 等 问题 。 这种 发展 观念 的存 在 ,严 重阻 碍 了发 展方式 的转 变 ,即使
2 采取 多种措施 ,加 快转 变经济 发展 方式
根据 《 议》提出的 “ 建 五个 坚 持 ” 的基 本要 求 ,我
们一定 要认 真贯彻 落实 ,切实做 到在 发展 中促 转变 、在转 变 中谋 发 展。结 合 当前 我 国 经 济发 展 的实 际 ,在 “ 十二

浅谈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长期困难的原因

浅谈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长期困难的原因

浅谈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长期困难的原因云雨雾建国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一直都注重在数量和速度上。

从“大跃进”到“洋跃进”,70年代的过度基建投资,人民生活水平和国民收入增长极度不匹配,各地比速度、争资源造成的极度浪费等等,这些问题延续至今,仍未能得到根治。

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提出了好多年,但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几乎是没有动摇。

政府依然片面追求GDP的数值增长,经济效益低,资源利用率低,工业产出的增长主要依靠扩大资本和劳动等生产要素的投入来实现,边际产品值低。

我国经济增长一方面靠对外贸易拉动,经济对外依存度超过70%,商品和劳务出口占GDP40%以上,而美国、日本等只有30%左右,日本即使在高速增长期也只有35%。

而且我国出口产品大部分为处于价值链末端的劳动密集型简单加工产品,缺少高新技术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产品附加值低,单位利润不高。

因此,在如今人民币升值的势头之下,这些出口企业则很容易面临亏损危机。

金融危机后各国需求下降,像日本美国这些贸易大国都有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倾销等的倾向,我国外需受国际经济波动影响很大。

另一方面,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一直在我国延续,国民高储蓄、低消费需求,造成经济发展结构不平衡。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超过40%,远高于多数国家20%左右的水平,即使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在战后靠投资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投资率也远没有达到我国水平。

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期,其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峰值也未超过GDP的34%。

我国的传统思维观念决定我国人民的高储蓄、低消费习惯,况且,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缺乏效益,人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长缓慢,消费能力受到很大制约。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经济规模仅占世界5%,内需长期不足。

现在包括政府和社会舆论都大谈扩大内需,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要向集约型发展。

但我认为,这样的话谈了很久,始终难以得到长足发展,有其历史、思想根源和政治以及体制问题的制约。

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原因

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原因

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原因第一、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更好适应全球需求结构的重大变化,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一度带来严重冲击。

这种冲击表面上是对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发展方式的冲击,对过多依赖外需的增长结构的冲击。

第二、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拥有量少,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低。

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增长仍过多依靠物质资源消耗,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部分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接近极限,粗放式、外延型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

同时,我国经济发展对资源进口的依赖程度明显上升。

第三、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在新的国际竞争中创造新的优势、占据有利位置。

历史经验证明,大危机往往引发大调整、大变革、大突破。

调整、变革和突破,既表现在经济和金融制度上,也表现在科技和产业发展上。

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和金融制度正在进行调整,世界科技革命和新兴产业发展也在孕育新的重大突破。

在这样的关键时期,谁能够抓住历史机遇、顺应时代潮流,谁就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反之则可能进一步拉大与先进国家的差距。

当前,各国都在加大科技研发力度,纷纷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绿色经济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抢占世界经济发展新的制高点。

面对新的国际科技和产业发展趋势,我国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在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创新优势、赢得主动权。

第4、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

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空气、享有优美的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总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

为什么说我国既有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

为什么说我国既有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

为什么说我国既有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国既有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一种粗放的外向型发展模式,而如今,此种增长方式将难以为继。

这种增长方式主要通过扩大投资规模、过多依靠各种资源的大量消耗去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

但获得快速增长的同时,还存在着大量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南循环、低效率”的问题。

在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回暖,出现了用工荒,更加突显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与现在的国情不相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刻不容缓。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资源和环境代价。

这种情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

只有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要坚持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立足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发展,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主线,促使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和结构优化升级带动转变。

我国既有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的原因有三个主要方面。

第一,低成本出口战略和以低端产业结构难以继续为继;第二,收入分配不公、国内市场不足所引发的社会问题难以为继;第三,资源环境的约束已经难以为继。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

要把节能减排作为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

坚决抑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正确处理经济增长速度与节能减排的关系,使经济发展建立在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

所以说,我们要从这些方面出发,来考虑国家的有持续的发展。

我过应该从单纯的追求GDP增长转向提高国民社会福利水平。

这不是说忽略GDP增长的必要性,而是在GDP增长的同时,必须要考虑为此所要付出的代价。

我国经济发展的问题与挑战及应对措施-中国经济论文-经济学论文

我国经济发展的问题与挑战及应对措施-中国经济论文-经济学论文

我国经济发展的问题与挑战及应对措施-中国经济论文-经济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 从历史渊源看我国经济发展长河1919 年的五四运动可谓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那个腥风血雨的年代到现在的中国,中国经济发展也已有了九十多年的发展之河.而在这个阶段,中国社会经济大致呈现出三个三十年,也可看为三个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1)1919-1949,在艰难的救国图存中缓慢发展(2)1949-1978,在困难与探索中逐渐被世界所认可赞同,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经济体制时期.(3)1978 年到现在,是中国真正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并在这三十年间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成绩.在1978-2011 年间,中国GDP 实现了从3 5.2 亿到472882 亿元的转变.我们将重点放在第三个阶段.在这三十年间,中国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建立特色.在国内经济制度不断完善的同时,我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也不断提高.立足于国际角度,我国自从加入WTO 后,我国在机遇与危机并存的国际环境中,在经历过几次经济危机后,仍然呈现总体平稳的发展趋势,这也是我国经济政策的优势.而我国在近三十年能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原因:(1)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将计划经济及时向市场经济体制经行转变,同时进行城乡发展规划,进行国有企业及私企改革,促使我国经济发展充满了活力,获得了生命力.(2)大量的劳动力存在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后备基础.强大的劳动力基础是建设经济的必要条件,这也是我国在初级阶段发展的优势.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制定实行了科教兴国及建设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重视基本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一制度的优势也不断体现,越来越多的人才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也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保障.2 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1 我国现今经济发展的发展基本上属于粗放型的经济的发展方式这种粗放型方式主要是依靠劳动力、资本及自然资源的投入来实现产值增长的一种方式.这种大规模的粗放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极有可能因为产品质量不高而导致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不高.俗话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创新是提高产品生产率的必然要求.且粗放型生产对资源的耗费也是巨大的,据科学依据,如果我国依旧按过去30 年劳动投入率及能源投入的增长率计算未来30 年的能源需求,至2039年,我国在第一产业的劳动投入量为 6.32亿,而第二产业的劳动投入量更是要高达13.5 亿,且一年将消耗达165亿吨的标准煤.由此可见,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不能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的.2.2 由需求结构来看,我国经济的增长过于依赖投资需求及出口需求的增长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的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由于我国分配制度的不完善,社会贫富差距大,且社会上流行的买房养老等保守思想致使我国消费需求不能紧跟我国经济增长的脚步.对大部分发达国家来说,国家经济发展的必要因素是消费,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拉动消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我国的消费需求落后必然导致我国经济的增长对投资需求及出口需求过度依赖.(表1)表1 为1980 年我国各个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由上表可知,我国从2000 年以来,投资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平均为百分之五十左右.这种发展方式在长期发展中突显出一下两个问题:(1)经济缺乏稳定性.(2)无法长期持续这种贡献率.2.3 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不协调,中西部与东部贫富差距大我国目前的发达城市大多集中在沿海城市及等几个大城市,,而中部及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及质量等都追不上发达城市的发展.这也造成各地区的发展不协调,国民收入差距大,国内物价水平相差大的问题.若经济发展持续建立几座大城市中,必然是不适应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之路的.由此可见,调整区域经济发展已是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3 我国经济面临的两大挑战3.1刘易斯拐点我国现在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正是刘易斯拐点.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劳动力的知识水平不断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不断严重,我国先前人口红利带来的好处正在慢慢消失.在珠江三角洲或一些发达地区,这些问题表现得尤为显着.因此我国在面临刘易斯拐点的挑战时应积极进行产业调整,建设创新型社会.3.2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发展中国家在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经济出现停滞状态的现象.当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水平达到中等之后,与低水平有差距但又无法与高收入水平国家竞争,使得国际市场有一定程度的萎缩.同时又因为国内收入差距大,使得国内市场陷入一定的停滞时期.4 应对我国经济长期发展应实行的措施4.1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在已经成为时代的末流,不是适应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式.中国在经济改革时,首先要促进中国由粗放型经济向集中型、技术型经济转变.政府在颁布政策时,利用对科学技术方面的财政政策优惠或一些产业基金投资来吸引高技术人才,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及创新.4.2 刺激消费,促进消费增长消费每个公民每天都会做的事,那么政府如何有效的进行宏观调控,刺激公民消费,增加消费需求是解决经济对投资及出口需求依赖重的首要问题.首先政府应不断的完善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建设配套完善科学的社会福利政策,加强医疗保险、失业救济等制度,使得公民敢于消费.从而拉动消费需求;其次,我国政府应不断完善分配制度,出台合理的分配政策,提高人均收入水平.4.3 调整区域发展重心近三十年的沿海城市在中国经济发展中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但随着工业的发展,原材料的消耗越来越严重,沿海城市也逐渐向着科技型城市发展.现在中国区域发展的重心应当进行相应的转移,在促进沿海城市转型的同时促进中西部城市的发展.将制造业等能源消耗型产业向内陆转移,带动中西部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促进整体经济的发展,提高国民收入,促进资源能源的有效合理利用.5 结语我国目前还处于经济发展的初步阶段,中国要实现繁荣富强必须得不断的完善自身缺陷.我国有着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国民素质还有待提高.在漫长的发展之路中,中国经济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困难.中国政府应当在经济发展中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促进我国产业的优化升级,促进中小城市的发展,提高我国的整体经济实力.政府加强法制建设,坚持技术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促进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参考文献】[1] 胡景北. 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一种可能机制.[J].经济研究.1998.[2] 李翀. 关于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分析与预测.[J].理论探讨.2013.[3] 陈雨露.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发展机遇.[J]. 理论视野.2009.。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困境及方式的转变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困境及方式的转变

结构升级并优化的目的。 3. 持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统一市场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 此要通过建立国内统一市场体系的方式来不断完善我国的市 场经济体制。首先,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市场法律法规,通 过法律方式将产权制度落实到位,并为其提供坚实的法律保 障基础,从而建立起促进市场发展的核心。另外,随着市场 经济的不断发展, 有关的产权交易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 能够为交易主体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在规范市场秩序的同 时建立起市场的信用体系。另外,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还 应注意在维护公有制为主体经济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的同时, 还应注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4. 转变政府职能 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政府发挥着主导性的 作用,因此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必要从政府方面入手,针 对当前的情况有必要转变政府职能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政府首先应建立权责明确的分 工体系,同时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做到权力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另外,政府还应由“划桨者”变为“掌舵者”, 做“有限型”政府,在该为的地方为,不该为的地方不为, 保证市场发展的自由与活力。
二、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对策
1. 转变观念,注重创新 思想决定行动,因此克服我国经济发展困境的方法首先 应从观念入手,转变经济发展观念与相关的创新制度。具体 来说主要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1)传统的经济观念更多的 是对物质增长的注重,而对人与社会之间的全面发展投入却 明显不足,这不仅是我国传统经济发展的不足,同时在现代 社会经济发展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针对当前的经济发展困 境有必要转变对粗放型经济过于关注的观念,不能唯简单的 GDP 增长为大,还应重视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及人们文化素 质和社会生态环境方面的改变,否则单纯的经济发展必然会 带来各种难以预测的后果。(2)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严重制约 着我国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因此消除城乡差别也是当前我 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消除城乡差别的过 程中要积极创新制度,通过创新制度的安排为城乡经济的协 调发展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2. 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 产业结构的优化主要包括两个过程,调整和升级,进而 实现结构的优化。因此,优化产业结构应该主要从如下几个 方面进行:首先,要改造制造业,通过兼并重组实现提高产 品技术含量和质量的目的,提升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其次, 促进服务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市场经济和人们生活提供基 本保障;再次,从节约和提高利用率入手,打造环保节约型 能源;最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基 础上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最终达到促进和实现产业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与对策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与对策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与对策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缓慢,给国家经济稳定和农民生活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导致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我国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是农业经济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依赖于人工劳动力,缺乏科技创新和高效农业技术的应用。

这导致了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对农产品的需求。

因此,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高效农业技术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是必不可少的对策。

农业投入不足也是导致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相比于其他行业,农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和优先性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导致农业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的投入不足。

此外,农业保险、信贷和市场等方面的不完善也限制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农业经济的发展。

因此,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保险、信贷和市场等方面的政策,提高农业发展的投入效益是重要的对策。

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也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频发,不仅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也损害了农产品的声誉和市场竞争力。

主要原因包括农药、化肥过量使用,农产品加工环节不规范,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等。

因此,加强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推动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是重要的对策。

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民收入不稳定也是导致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面临诸多问题,如土地流转难、流转价格低、流转权益保护不到位等,限制了农村土地的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

农民收入不稳定主要是由于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等原因。

因此,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保障农民的土地流转权益,推动农村土地的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以及建立健全的农产品市场体系,提高农民收入稳定性是重要的对策。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也是导致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流通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 讲
一、经济发展方式 A 含义
狭义 义
《现代经济辞典》认为:经济增长方式是 生产要素的分配、投入、组合和使用的方 式。 凡是有助于驱动经济增长的要素组合,均 可以称之为经济增长的一种方式。
一、经济发展方式 B 分类
要素投入
增长主体功 能作用 市场供求内 外因素
•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 资本密集型、 资本密集型 •政府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 政府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 •内需驱动型和外需拉动型 内需驱动型和外需拉动型 •投资拉动型,消费推动型、出口带动型 投资拉动型,消费推动型、 投资拉动型 •外延粗放型和内涵集约型 外延粗放型和内涵集约型
LOGO
宏观分析: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缓慢原因 孙鑫
背景材料
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转变 我国自上世纪 年代初提出转变 发展(增长)方式,至今已经20余年 余年, 发展(增长)方式,至今已经 余年, 喊得一年比一年响, 喊得一年比一年响,政策一年比一年 但为什么至今效果甚微, 多,但为什么至今效果甚微,分析其 中原因。 中原因。
中国的“人口红利” 中国的“人口红利”被看做是推动全 球经济复苏有力的“兴奋剂” 球经济复苏有力的“兴奋剂”。 有研究机构表示,中国经济增长的 有研究机构表示,中国经济增长的27% 来自“人口红利” 来自“人口红利”。
刘易斯拐点
之前: 之前:
之后: 之后:
中小企业不会冒险去探索高新技术产业, 中小企业不会冒险去探索高新技术产业,而放弃 眼前的人口红利,这也不符合企业追 眼前的人口红利,这也不符合企业追求利润最大 风险最小化的要求。 化、风险最小化的要求。 产出效益的降低,企业被迫转变增长方式。 产出效益的降低,企业被迫转变增长方式。 转变增长方式
高等院校科研经费主要来自于政府资金,得到 企业的资金很少。2003年,高等院校来自企业的资 金只占35.92%。 一些院校科研人员长时间呆在学校, 一些院校科研人员长时间呆在学校,只善于形 式上的论文书写 科研成果实际价值小 书写, 式上的论文书写,科研成果实际价值小。
(六)产业链处于底层
批发 零售 产品 设计 物流 管理 郎咸平的“ 郎咸平的“6+1”产业链 产业链 整个产业链的“ 能创造的价值 整个产业链的“6”能创造的价值 是90%。他认为“产业链战争”就是 。他认为“产业链战争” 在整条产业链上, 在整条产业链上,美国把价值最低的 制造业一端放在了中国。 制造业一端放在了中国。价值最低的 制造业浪费资源,破坏环境。 制造业浪费资源,破坏环境。 我国是出口大国,被誉为“ 我国是出口大国,被誉为“世界 工厂” 也就是世界制造厂, 工厂”,也就是世界制造厂,处于产 业链的底层。 业链的底层。“6”是“软”的生产环 是 的生产环节。 节,“1”是“硬”的生产环节。 是 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也就是 从底层的“ 转到高层的 转到高层的“ , 从底层的“1”转到高层的“6”,绝非 易事,这需要资金、技术、 易事,这需要资金、技术、人才长时 间的积淀。 间的积淀。
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幅发展, 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幅发展, 人口红利为工业化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人口红利为工业化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城市化步伐加快,商品房的刚性需求增加, 城市化步伐加快,商品房的刚性需求增加,土地 红利成为政府收入的主要部分。 红利成为政府收入的主要部分。
土地财政
西方经济学的挤出效应: 西方经济学的挤出效应: 实体经济中的大量资金被房地产业挤出
项目名称
房地产 服装 毛线纱线印染 棉纺 物业
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55.81 26.20 9.27 8.36 0.36
据悉,我们的民族品牌世界 强海尔、 据悉,我们的民族品牌世界500强海尔、亚洲最大的客车制 强海尔 造厂宇通集团也都在近年涉水房地产开发。 造厂宇通集团也都在近年涉水房地产开发
1.资源的产出率低 资源的产出率低 2.单位产品的能耗水平高 单位产品的能耗水平高 3.高增长伴随的环境恶化 高增长伴随的环境恶化
五、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的 方向
1 2 3
资源节约型、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节约发展、 节约发展、清洁发展 安全发展、 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
高新技术的集约型
六、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缓慢的原因
(二)经济发展进程的角度 B 土地红利的阻碍
亿亩。 人多地少:2002年,我国共有耕地面积 亿亩。为 年 我国共有耕地面积18.5亿亩 务必保住18亿亩的红线 此,温家宝总理叮嘱:务必保住 亿亩的红线。 温家宝总理叮嘱 务必保住 亿亩的红线。 对城市商品房的需求大量增加。 城市化进程:对城市商品房的需求大量增加。 对城市商品房的需求大量增加 土地财政 财政制度 分税制改革后 分税制改革后, 土地财政制度:分税制改革后,卖地收入划归地方财 政,导致房价一路高涨。 导致房价一路高涨。
一五: 一五:优先发展重工业 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中共十六大: 中共十六大:新型工业化路子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改革开放前国民经济的特点
品的相对价格
扭曲的宏观政策
计划取代市场 资源配置
生产 制造
原料 采购 仓储 运输 订单 处理
七、总结过去与观望未来 现状
人口红利 中国制造 招商引资 投资驱动、 投资驱动、出口导向 高能效增长 重视社会硬件建设 重视科技、 重视科技、商业创新 集体社会
未来
人才红利 中国创造 招才引智 内需驱动 低碳增长 重视社会软件建设 社会创新 公民社会
经济 转型
政府职能的错位 金融中介效应难发挥
经济发展进程的阻碍
转变缓慢 的原因
高等院校与实践脱节
企业市场行为的缺失
产业链处于底层的阻碍
(一)政府职能的错位 A 政府职能的内容
政府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宏观主体,起辅助性作用。 政府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宏观主体,起辅助性作用。
政 府 职 能
公共物品和特需物品 保护和界定财产权 促进市场竞争, 促进市场竞争,限制垄断 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调节收入分配, 调节收入分配,保障社会大众
(一)政府职能的错位 B 中国政府职能错位的表现
资产所有权、行政管理权、 资产所有权、行政管理权、宏观调控权 三权合一
政府对资产所有权与行政管理权 的双重职能
Title in here
政府同时拥有所有权和调控权, 政府同时拥有所有权和调控权, 使政府目标多元化
作为所有者,主要追求资产权益 最大化和资产增值。 作为调控者,政府则更关心经济 稳定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等 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
(一)政府职能的错位 C 对经济的影响 要保护环 境、资源
GDP高增 要 GDP 高增 长!!!
(二)经济发展进程的角度
工业化+城市化 市场化 工业化 城市化+市场化 现代化 城市化 市场化=现代化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早期阶段。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早期阶段。
人口 红利 土地 红利
看出什么问题了吗? 看出什么问题了吗?
经济转型的迫切性
一直在转型 从未转过型
主讲内容
1 2 3 1 4 5 6 7
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与分类 回顾新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政策 改革开放前国民经济的特点 90年代以来形成的增长方式的特点 年代以来形成的增长方式的特点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 宏观分析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缓慢的原因 总结过去与观望未来
河南 5900 5700 周口
5500 5500 5100 5000 5000 4600
注:福布斯称,纵观上榜的中国内地富豪前十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富豪就占 去了3席。分别是重庆龙湖地产 重庆龙湖地产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吴亚军 广州恒大 吴亚军、广州恒大 重庆龙湖地产 吴亚军 广州恒大集团 恒大地产董事长许家印 大连万达 许家印和大连万达 王健林。 许家印 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 王健林
(三)企业市场行为的缺失
企业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微观主体,起基础性作用。 企业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微观主体,起基础性作用。 全国性的
国有 企业 民营 企业 企业 家
Hale Waihona Puke 1.有很多优厚的条件和政策。 2.与政府暧昧的关系,无法改变其低效率。 3.关系国计民生命脉的基础行业,改变困难
电荒
主体
1.多是中小型企业,涉及劳动密集型行业。 1. 2.缺少话语权。 3.常常面临资金、技术、政策、税收方面的 困境。
社会创新的重要性
你不需要担心中国, 撒切尔夫人曾说:“你不需要担心中国,因 为他们只能出口电视机和计算机产品, 为他们只能出口电视机和计算机产品,而不是那种可用来 推进自身利益、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思想观念。 推进自身利益、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思想观念。”
年轻时的撒切尔夫人
讲台上的撒切尔夫人
非常感谢 蔡老师 的悉心指导! 的悉心指导!
(二)经济发展进程的角度 A 人口红利的阻碍
刘易斯二元结构转变学说
该理论认为: 该理论认为: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传统部门存在可自由 流动的大量剩余劳动力情况下, 流动的大量剩余劳动力情况下,现代部门只要支付传统 部门的维持生存性工资,便可获得剩余劳动力的无限供 部门的维持生存性工资, 给。而且,在二元结构消失之前,资金投入并不会降低 而且,在二元结构消失之前, 其产出效益。 其产出效益。
三位一体
高度集中的资源 配置制度
实行国有化
没有自主权的微 营体制
国民经济
世纪90年代以来形成的经济增长方式 四、20世纪 年代以来形成的经济增长方式 世纪
宏观上表现
微观上表现
1.粗放型:三高一低 粗放型: 粗放型 高投入、高消耗、 (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 低效益) 低效益) 2.廉价劳动力的出口导 廉价劳动力的出口导 向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