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服务质量评定管理制度
景区质量管理制度范本
![景区质量管理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45342be4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73.png)
景区质量管理制度范本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旅游景区质量管理,提高旅游景区服务质量,保障游客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与划分》国家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旅游景区的质量管理活动,包括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环境质量、设施质量、管理质量等方面。
第三条旅游景区质量管理应遵循依法依规、游客至上、创新驱动、持续提升的原则。
第四条旅游景区经营管理者应承担质量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全面负责旅游景区质量管理工作。
二、质量目标第五条旅游景区应制定质量目标,包括服务质量、环境质量、设施质量、管理质量等方面的具体指标。
第六条旅游景区质量目标应具有可测量性,通过定期检查、游客满意度调查等手段,对质量目标进行评估和修订。
三、质量保障措施第七条旅游景区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确保质量管理的有效实施。
第八条旅游景区应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
第九条旅游景区应定期对设施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施设备安全、舒适、便捷。
第十条旅游景区应加强环境保护,落实环保措施,保障景区生态环境质量。
第十一条旅游景区应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质量监督与检查第十二条旅游景区应建立健全质量监督机制,对景区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内部监督。
第十三条旅游景区应定期接受上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质量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四条旅游景区应关注游客反馈,及时处理游客投诉,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五、质量改进第十五条旅游景区应建立质量改进机制,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持续改进。
第十六条旅游景区应鼓励创新,采用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提升景区质量管理水平。
六、法律责任第十七条违反本制度的,由上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查处;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七、附则第十八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十九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主管部门。
景区服务质量评定管理制度(四篇)
![景区服务质量评定管理制度(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2b0c447a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29.png)
景区服务质量评定管理制度14.1总则14.1.1通过内部和外部对景区服务质量的评价,及时发现服务过程中的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随时改进,不断提高景区的服务质量。
14.1.2本制度适用于游客和景区内部对服务质量的评价。
14.1.3服务质量管理评价的分工14.1.3.1景区主要领导负责组织景区服务质量的管理评审工作。
14.1.3.2景区办公室协助景区服务质量的内部审核、定期巡视、专题审核、游客投诉、抱怨的协调处理工作。
14.1.3.3其他各部门组织本部门的日常检查,协助处理游客投诉,及时收集、整理、处理游客抱怨。
14.2服务质量评价分类14.2.1服务质量评价分为内部服务质量评审和外部服务质量评审。
14.2.2内部服务质量评审包括。
管理评审、内部审核、定期巡视、专题检查、各部门的日常检查等。
14.2.3外部服务质量评审包括。
第三方的监督审核、游客满意度分析、游客投诉和抱怨等。
14.3服务质量评审方法和程序14.3.1管理评审由景区主要负责人主持,两年至少评审一次,对景区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进行总体评价。
14.3.2内部审核由景区主要负责人或管理者代表主持,具体内容见《景区内部质量评审管理规定》。
14.3.3定期巡视14.3.3.1景区办公室根据实际情况,每月至少组织两次定期巡视。
14.3.3.2巡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景区的环境卫生、设备设施、园林绿化、员工工作状况等。
14.3.3.3巡视内容每两月覆盖一次。
14.3.3.4巡视中发现的问题由相关责任部门现场整改纠正;不能现场整改纠正的,由景区办公室进行跟踪验证。
14.3.4专题检查14.3.4.1专题检查是指日常管理工作中,景区领导进行的专项检查。
14.3.4.2检查前,景区办公室应提前书面或电话通知有关领导或部门,通知内容包括:检查时间、地点、检查对象、检查重点等。
14.3.4.3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按《不合格及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办法》处理。
14.3.____日常检查14.3.5.1各部门负责人根据工作职责,按要求对本部门、班组的服务工作进行日检、周检或月检。
旅游景区管理与服务质量控制标准
![旅游景区管理与服务质量控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f5cb9e9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d2.png)
旅游景区管理与服务质量控制标准第一章导言 (3)1.1 概述 (3)1.2 目的和意义 (4)1.2.1 提高旅游景区管理水平 (4)1.2.2 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4)1.2.3 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 (4)1.2.4 保障旅游者权益 (4)1.3 适用范围 (4)第二章旅游景区管理基础 (4)2.1 旅游景区概述 (4)2.2 旅游景区管理体系 (4)2.3 旅游景区管理职责 (5)第三章旅游景区服务质量要求 (6)3.1 服务质量标准 (6)3.1.1 服务理念 (6)3.1.2 服务设施 (6)3.1.3 服务流程 (6)3.1.4 服务人员 (6)3.1.5 服务时效 (6)3.2 服务质量评价 (6)3.2.1 评价体系 (6)3.2.2 评价方法 (6)3.2.3 评价周期 (7)3.2.4 评价结果应用 (7)3.3 服务质量改进 (7)3.3.1 问题诊断 (7)3.3.2 改进措施 (7)3.3.3 实施方案 (7)3.3.4 跟踪评估 (7)3.3.5 持续改进 (7)第四章旅游景区环境管理 (7)4.1 环境保护与治理 (7)4.1.1 旅游景区应当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制定并实施环境保护规划,保证景区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
(7)4.1.2 旅游景区应加强生态保护,禁止乱砍滥伐、乱挖乱采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保障景区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7)4.1.3 旅游景区应合理布局游览线路,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游客对景区环境的影响。
(7)4.1.4 旅游景区应加强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包括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噪声治理等,保证景区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7)4.1.5 旅游景区应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明确环境保护责任,对违反环境保护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8)4.2 环境卫生与绿化 (8)4.2.1 旅游景区应制定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明确环境卫生责任,保证景区环境卫生状况良好。
旅游行业景区服务质量标准
![旅游行业景区服务质量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b242edb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4e.png)
旅游行业景区服务质量标准在旅游市场逐步成熟的今天,景区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度假、游览的首选之地。
然而,由于旅游行业的不规范、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使得一些景区的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给游客带来了不便和不满。
因此,制定景区服务质量标准,对于提高旅游行业整体形象、增强游客对景区的信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论述旅游行业景区服务质量标准。
一、景区基本管理规范1.1游客服务中心建设规范游客服务中心作为景区的门面和形象展示的窗口,应具备舒适、便捷的环境,为游客提供全天候的服务。
为了确保景区服务质量,景区需要合理规划游客服务中心的位置和布局,并提供市内交通工具和巡游车辆,以方便游客的交通需求。
1.2景区门票管理规范景区门票是游客进入景区的凭证,对于景区来说,景区门票的价格应合理,不得虚高或乱收费。
景区要严格落实门票收入的使用管理制度,确保门票收入专款专用,用于景区的日常运行、环境保护和设施维护。
1.3景区安全管理规范景区要设立健全的安全管理机构,并培训专业的安全人员,确保景区的安全无虞。
景区要提供安全设施和安全指示标志,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保障游客在景区内的人身安全。
二、景区环境整洁规范2.1景区卫生管理规范景区应建立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保持景区内卫生整洁。
景区要配备足够的清洁人员,定期开展清洁工作,并提供充足的垃圾处理设施,保证景区内的垃圾得到及时清理。
2.2景区绿化管理规范景区绿化是景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景区形象和游客的环境体验至关重要。
景区应制定绿化管理规划,提供足够的绿化植物,并进行定期的养护工作,确保景区绿化环境的优美和整洁。
2.3景区卫生间管理规范景区的卫生间是游客休息和洗漱的地方,应保持干净整洁。
景区要设置充足的卫生间,并加强卫生间的日常清洁维护工作,为游客提供舒适和卫生的使用环境。
三、景区服务质量规范3.1游客接待规范景区应设立专业的接待队伍,工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和业务水平。
5A级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管理
![5A级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4773f2bf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e4.png)
5A级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管理旅游业是一个对服务质量要求非常高的行业,而5A级旅游景区更是要求更高。
5A级旅游景区是国家旅游景区质量评定的最高等级,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这样的旅游景区中,服务质量管理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
本文将从服务质量概念、管理方法和实施策略等方面,探讨如何制定并执行5A级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管理。
一、服务质量概念服务质量是指一个企业或组织提供的服务在满足顾客需求的所能达到的一系列标准和指标。
在旅游景区中,服务质量主要表现为对游客的接待和服务,包括门票销售、导览解说、景区环境、餐饮住宿等方面。
服务质量的提升可以提高景区的竞争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从而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服务质量管理是指对服务质量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以确保服务能够长期稳定地保持在一定的水准之上。
在5A级旅游景区中,服务质量管理更是需要经过精心设计和严格执行,以确保游客能够享受到最优质的服务。
二、服务质量管理方法1. 确立服务质量标准:首先需要在景区内部明确制定服务质量标准,包括各项服务的具体要求和指标,并在全体员工中进行宣传和教育,使每位员工都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工作标准和责任。
2. 建立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在景区内部建立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和管理程序,建立服务质量管理部门或岗位,负责服务质量的监督和检查,并不断进行改进和优化。
3. 培训员工:对景区员工进行相关的服务培训,提高其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服务问题和客户需求,并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4. 客户满意度调查:定期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了解客户对景区服务的评价和建议,以便及时调整管理策略和改进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5. 鼓励反馈:鼓励游客对景区服务提出建议和意见,及时回应并改进,增加游客参与感,提高游客体验。
三、实施策略1. 人性化服务:在5A级旅游景区中,服务质量更应体现人性化和个性化,对游客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服务,关注游客的感受和需求,争取每一位游客的满意。
景区服务质量评定管理制度范文(五篇)
![景区服务质量评定管理制度范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9a44e687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1e.png)
景区服务质量评定管理制度范文☆仪容仪表1、上班要求穿戴工作服,工作服要整洁,并随时保持工作服的干净和熨烫平整,纽扣扣好、齐全,按规定佩戴工号牌,佩戴要在左胸前,工号牌要干净、完好;2、员工不准再佩戴与工作无关的其他任何饰物(吊坠、项链、手链、吊坠耳环等,结婚戒指及民族习惯除外),在当班期间严禁配戴移动电话、寻呼机及钥匙(工作用的除外);3、头发梳理整齐,勤清洗、无头屑、无异味、染发、不留长发(女员工即使是长发在上班时间要求盘卢,全部头发用夹子、网兜、发夹固定),不能梳理怪异的发型,要求前不遮眉后不挨领,侧不盖耳;4、女员工必须化淡妆,但不能化浓妆,不得在公共场所化妆;男员工不能留胡须;5、注意个人卫生,勤剪指甲、勤洗头,并保持牙齿干净,口腔无异味,员工用餐后要漱口;6、接待客人,要求微笑待人,态度和蔼、拿东西时轻取轻放。
☆礼貌礼节1、工作人员在遇到客人时,要主动先停下手中的工作,停立于客人右侧或站立于吧台向客人致以敬语问好,遵守交际礼节;2、遇到上级或同事要主动问好;3、使用文明用语,不得在营业场所讲脏话、大声喧哗、聚众聊天;4、坚持文明行为,不得在营业场所乱扔乱放杂物、垃圾,不得有随地吐痰、做鬼脸等不雅行为;5、商谈问题,接受询问时语气适中,吐词清楚,站、坐姿适度。
6、站姿的要求:①女员工站姿端正标准;a、双手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置于胸前腰部下(右手放在左手上);b、左手掌成开展状,右握住右手掌;c、双脚跟并扰,脚尖分开成“v”型;d、必须抬头挺胸收腹,目光平视,不东张西望。
②男员工站姿端正标准:a、两臂自然下垂,两手背后交叉;b、左手成平展状,右手握住左手掌;c、放至腰后部,脚跟并扰,脚尖分开成“v”字;d、脚尖与肩平行;e、抬头挺胸收腹,目光平视,站立时不得东张西望。
③双手不可插入裤袋或围裙内。
④脚不随音乐打节拍。
⑤站立要自然大方,不呆板,面带微笑。
⑥不交头接耳,相聚交谈。
⑦在服务区域严禁出现摸头、挖鼻孔、挠痒、拉址衣服等不文明动作。
景区服务质量评定管理制度范本(三篇)
![景区服务质量评定管理制度范本(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7ced6b3c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7b.png)
景区服务质量评定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和依据1.1 目的:为了提高景区服务质量,满足游客的需求和期望,建立景区服务质量评定管理制度。
1.2 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景区管委会设立的景区服务质量评定标准。
二、适用范围2.1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景区的服务质量评定工作。
2.2 景区服务质量评定标准将根据景区特点和规模进行调整,制定相应的评定标准。
三、评定机构和评定人员3.1 评定机构:景区管委会设立的景区服务质量评定机构负责景区服务质量评定工作。
3.2 评定人员:评定人员由景区服务质量评定机构组织培训,并经过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评定工作。
四、评定内容和方法4.1 评定内容:景区服务质量评定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景区环境、服务设施、服务人员素质、服务态度、服务流程等方面。
4.2 评定方法:评定人员通过实地走访、随机采访、观察和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进行评定工作。
五、评定标准和等级5.1 评定标准:根据景区的特点和规模,制定相应的评定标准,包括各个评定项目的具体要求和得分标准。
5.2 评定等级:根据评定得分,将景区的服务质量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如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等。
六、评定结果公示和奖惩措施6.1 评定结果公示:景区服务质量评定机构应定期公示评定结果,包括景区的评定等级和评定得分。
6.2 奖惩措施:对评定结果不合格的景区,应制定整改方案,规定整改期限并监督整改;对评定结果优秀的景区,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七、监督和管理7.1 监督:景区服务质量评定机构应定期对评定人员的评定工作进行监督和考核,确保评定工作的公正和准确。
7.2 管理:景区管委会对景区服务质量评定工作进行管理,指导和协调相关工作。
八、制度的解释和修订8.1 制度解释:对于本制度的解释权归景区管委会负责。
8.2 制度修订:对于本制度的修订,应由景区管理委员会提出建议,并经过讨论和决策后执行。
九、附则9.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9.2 本制度相关细则和操作规程由景区管委会制定和公布。
景区等级管理制度
![景区等级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156937a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92.png)
景区等级管理制度第一章绪论一、为规范景区管理,提升景区服务质量,保障游客权益,特制订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类旅游景区的管理和评定工作。
第二章景区等级管理一、景区等级评定分为五级,即五星级景区、四星级景区、三星级景区、二星级景区和一星级景区。
二、景区等级评定由国家旅游局进行统一管理,每年进行一次评定。
三、景区等级评定以综合评分为基础,考核内容包括景区环境、景区设施、景区服务等方面。
四、景区等级评定采取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不得以任何形式收取费用。
第三章景区等级评定标准一、五星级景区评定标准:1. 景区面积超过1000公顷;2. 具有完善的景观设计和风光资源;3. 设施齐全,包括停车场、卫生间、餐饮、住宿等;4. 提供优质的导游和解说服务;5. 拥有完善的安全保障措施。
二、四星级景区评定标准:1. 景区面积在500-1000公顷之间;2. 有独特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3. 提供较为完善的设施和服务;4. 具有一定的文化历史价值;5. 安全管理规范,无重大安全事故。
三、三星级景区评定标准:1. 景区面积在200-500公顷之间;2. 拥有一定的景观资源和设施;3. 提供基本的便利设施和服务;4. 安全管理规范,无严重安全隐患。
四、二星级景区评定标准:1. 景区面积在50-200公顷之间;2. 拥有一定的自然或人文景观;3. 提供基本的游览设施和服务;4. 安全管理规范,无较大安全隐患。
五、一星级景区评定标准:1. 景区面积在20-50公顷之间;2. 拥有一定的景观资源;3. 提供基本的游览设施;4. 安全管理规范,无安全隐患。
第四章景区评定流程一、景区等级评定由国家旅游局统一组织,分为申报、评审、公示和公布四个环节。
二、景区管理者可在每年的评定周期内向国家旅游局提出申报,提供相关材料和资料。
三、经国家旅游局评审组审核符合条件的景区将进入公示阶段,公示期为30天。
四、公示期结束后,国家旅游局将对评定结果进行公布,并颁发相应的景区等级证书。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令第23号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令第23号](https://img.taocdn.com/s3/m/8782ddef551810a6f5248697.png)
国家旅游局令第23号《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2005.8.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令(第23号令)《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业经2005年7月6日国家旅游局局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8月5日起施行。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二○○五年七月六日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全面推行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工作,规范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程序,促进旅游景区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及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有关评定细则进行。
第三条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工作,遵循自愿申报、分级评定、动态管理、分类指导的原则。
第四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正式开业从事旅游经营业务一年以上的旅游景区,包括风景区、文博院馆、寺庙观堂、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主题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游乐园、动物园、植物园及工业、农业、经贸、科教、军事、体育、文化艺术等旅游景区,均可申请参加质量等级评定。
第五条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是指对具有独立管理和服务机构的旅游景区进行评定,对园中园、景中景等内部旅游点,不进行单独评定。
第六条国家旅游局负责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标准、评定细则的制订工作,负责对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第七条国家旅游局组织设立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
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负责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各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组织设立本地区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并报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备案。
根据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的委托,省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进行相应的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第八条 3A级、2A级、1A级旅游景区由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委托各省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负责评定。
省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可以向条件成熟的地市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机构再行委托。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9ff8d07c482fb4daa48d4b04.png)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全面推行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工作,规范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程序,促进旅游景区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及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有关评定细则进行。
第三条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工作,遵循自愿申报、分级评定、动态管理、分类指导的原则。
第四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正式开业从事旅游经营业务一年以上的旅游景区,包括风景区、文博院馆、寺庙观堂、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主题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游乐园、动物园、植物园及工业、农业、经贸、科教、军事、体育、文化艺术等旅游景区,均可申请参加质量等级评定。
第五条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是指对具有独立管理和服务机构的旅游景区进行评定,对园中园、景中景等内部旅游点,不进行单独评定。
第六条国家旅游局负责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标准、评定细则的制订工作,负责对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第七条国家旅游局组织设立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
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负责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各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组织设立本地区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并报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备案。
根据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的委托,省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进行相应的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第八条3A级、2A级、1A级旅游景区由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委托各省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负责评定。
省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可以向条件成熟的地市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机构再行委托。
4A级旅游景区由省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推荐,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组织评定。
5A级旅游景区从4A级旅游景区中产生。
被公告为4A级旅游景区一年以上的方可申报5A 级旅游景区。
5A级旅游景区由省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推荐,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组织评定。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8fff6b03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5b.png)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为了规范旅游景区的等级评定管理工作,维护景区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行业标准》及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行业标准》及其他关于景区评定标准、指标及等级等要求,对旅游景区进行等级评定,并形成等级评定报告,公布初步评定结果。
二、等级评定的基本原则是:公开、公平、公正、准确。
三、旅游景区被评定为景区等级以后,应当按照景区等级要求严格落实景区的服务内容和质量标准,定期检查景区的质量服务,如发现不符合景区等级要求的,应按照等级评定报告的有关要求整改,维持景区等级认定。
四、旅游景区等级评定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下属的评定机构负责组织实施,由省级以上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等级评定报告,并形成等级证书。
五、旅游景区持有有效期内等级证书的,可以发布等级标识进行宣传;拥有多个等级指定的,应当清楚标明景区的等级;未达到等级要求的,不得使用等级标识及表示。
六、旅游景区等级评定的有效期为3年,有效期满后应重新参加等级评定。
七、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以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2024年景区服务质量评定管理制度(二篇)
![2024年景区服务质量评定管理制度(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94c64e43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40.png)
2024年景区服务质量评定管理制度一、背景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景区旅游。
而景区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到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满意度。
因此,建立一个科学、规范、有效的景区服务质量评定管理制度,对于提升景区服务质量和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的和原则1. 目的:建立景区服务质量评定管理制度,旨在评定和监督景区的服务质量,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满足游客的需求,推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2. 原则:公正、公平、透明、客观、科学。
三、评定标准1. 基本服务:包括景区入口接待、停车场管理、公共设施、导览服务等基本服务的评价标准;2. 旅游产品:评价景区的旅游产品的质量,包括景点的品质、展示效果、文化内涵等方面的标准;3. 旅游环境:评价景区的环境质量,包括景区的清洁程度、绿化状况、环境保护措施等标准;4. 安全保障:评价景区的安全管理措施,包括应急救援能力、安全设施完善程度等标准;5. 服务态度:评价景区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及服务水平,包括接待礼貌、指引热情、服务效率等标准。
四、评定程序1. 评定组织:由旅游行政部门牵头组织,各相关部门、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代表等组成评定组织;2. 评定时间:每年进行一次评定,评定结果公布后进行整改和改进;3. 评定方法:采用实地考察、数据分析和口头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定;4. 评定流程:景区申请评定→评定组织初审→实地考察→数据分析→撰写评定报告→公布评定结果→景区整改和改进。
五、评定结果的利用1. 评定结果将作为景区的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作为景区景点开发的参考依据和重要参考;2. 评定结果将向社会公布,供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参考依据;3. 评定结果将作为景区相关部门绩效考核和政府奖励、扶持的重要依据。
六、问责制度对于评定结果不达标的景区,将采取以下问责措施:1. 监督整改:要求景区制定整改措施和工作计划,并进行监督和落实;2. 暂停接待:对于服务质量严重不达标的景区,暂停接待游客,直至整改达标;3. 撤销资质:对于长期服务质量不达标、落实整改不力的景区,撤销其旅游资质。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12e40bec0066f5335a8121fa.png)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全面推行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工作,规范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程序,促进旅游景区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工作,依据国家标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及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有关评定细则进行。
第三条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工作,遵循自愿申报、分级评定、动态管理、分类指导的原则。
第四条凡在境内,正式开业从事旅游经营业务一年以上的旅游景区,包括风景区、文博院馆、寺庙观堂、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主题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游乐园、动物园、植物园及工业、农业、经贸、科教、军事、体育、文化艺术等旅游景区,均可申请参加质量等级评定。
第五条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是指对具有独立管理和服务机构的旅游景区进行评定,对园中园、景中景等内部旅游点,不进行单独评定。
第六条国家旅游局负责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标准、评定细则的制订工作,负责对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第七条国家旅游局组织设立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
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负责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各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组织设立本地区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并报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备案。
根据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的委托,省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进行相应的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第八条3A级、2A级、1A级旅游景区由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委托各省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负责评定。
省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可以向条件成熟的地市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机构再行委托。
4A级旅游景区由省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推荐,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组织评定。
5A级旅游景区从4A级旅游景区中产生。
被公告为4A级旅游景区一年以上的方可申报5A级旅游景区。
5A级旅游景区由省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推荐,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组织评定。
旅游开发管理有限公司景区服务质量检查管理制度
![旅游开发管理有限公司景区服务质量检查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118e099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0f.png)
旅游开发管理有限公司景区服务质量检查管理制度一、制度背景与目的景区服务质量是旅游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方面,而景区服务质量检查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能够有效提升景区服务质量水平,满足游客需求,增加游客满意度,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声誉。
本制度旨在规范景区服务质量检查工作的组织、管理和评价,确保服务质量能够符合游客的期望和要求。
二、责任与权限(一)景区负责人1.组织制定景区服务质量检查管理制度;2.组织实施景区服务质量检查工作;3.对景区服务质量检查结果进行定期评估和汇总,并提出改进措施;4.对质量不合格的责任人进行追责或处罚。
(二)景区服务质量检查组1.负责制定年度景区服务质量检查计划;2.组织实施景区服务质量检查工作;3.统计、分析和评估景区服务质量检查结果;4.提出改进意见和举报质量问题。
三、检查内容与方式(一)检查内容1.周边环境:包括景区周边的卫生状况、交通便捷程度等;2.接待服务:包括工作人员的礼貌、态度和服务效率等;3.导览服务:包括导游的专业知识、讲解技巧和服务态度等;4.设施和设备:包括公共厕所、停车场、休息区等的管理和维护状况;5.安全管理:包括景区内安全设施和演示活动的安全管理等。
(二)检查方式1.随机抽查:根据服务质量检查计划,随机抽查对象;2.实地检查:对景区进行实地检查,观察景区的服务状况;3.调查问卷:向游客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游客的意见和建议;4.投诉处理:对收到的投诉进行调查和处理。
四、检查管理与评估(一)检查管理1.检查记录:对每次检查进行记录,包括检查时间、地点、内容和结果等;2.不合格处理:对质量不合格的情况,制定纠正措施,并督促负责人及时整改;3.绩效考核:将服务质量检查结果作为考核指标之一,与员工薪酬和晋升挂钩。
(二)检查评估1.检查汇总:定期汇总各次检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综合评价;2.客户满意度调查:定期向游客发送客户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景区服务质量;3.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并跟踪整改进展。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af567197360cba1aa811da6c.png)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令(第23号令)《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业经2005年7月6日国家旅游局局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8月5日起施行。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二○○五年七月六日第一条为了全面推行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工作,规范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程序,促进旅游景区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及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有关评定细则进行。
第三条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工作,遵循自愿申报、分级评定、动态管理、分类指导的原则。
第四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正式开业从事旅游经营业务一年以上的旅游景区,包括风景区、文博院馆、寺庙观堂、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主题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游乐园、动物园、植物园及工业、农业、经贸、科教、军事、体育、文化艺术等旅游景区,均可申请参加质量等级评定。
第五条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是指对具有独立管理和服务机构的旅游景区进行评定,对园中园、景中景等内部旅游点,不进行单独评定。
第六条国家旅游局负责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标准、评定细则的制订工作,负责对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第七条国家旅游局组织设立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
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负责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各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组织设立本地区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并报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备案。
根据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的委托,省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进行相应的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第八条3A级、2A级、1A级旅游景区由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委托各省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负责评定。
省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4A级旅游景区由省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推荐,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组织评定。
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管理制度
![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ba58425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9c.png)
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为了提升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提供优质的旅游体验,制定本服务质量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旅游景区,包括景区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导游和各类服务提供商。
三、管理原则1. 客户至上:以客户满意为核心,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旅游服务。
2. 持续改进:不断完善服务质量管理,提升景区的整体服务水平。
3. 团队协作:各相关部门之间要进行有效沟通和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四、服务标准1. 服务态度:工作人员应友好、热情地对待游客,提供礼貌、周到的服务。
2. 导游服务:导游应具备专业知识,为游客提供准确、详细的解说,并及时解答游客提出的问题。
3. 设施设备:景区要保持设施设备的完好状态,确保游客的安全和便利。
4. 清洁卫生:景区内各个区域应保持清洁卫生,提供一个整洁、舒适的环境。
五、服务流程1. 游客接待:工作人员应热情地迎接游客,协助游客进行登记、购票等手续。
2. 信息咨询:设立咨询台,工作人员提供关于景点、活动、交通等信息的咨询服务。
3. 安全管理:景区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4. 投诉处理:对于游客的投诉,景区应及时受理并处理,确保及时回应和解决问题。
六、培训和考核1. 员工培训:景区应定期组织员工培训,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
2. 考核评估:对员工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和考核,根据表现进行奖惩和晋升。
七、监督和反馈1. 监督机制:建立监督机制,对景区服务质量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2. 游客满意度调查:定期进行游客满意度调查,了解游客对景区服务的评价和建议。
八、违规处理1. 违规行为:对于工作人员的违规行为,如态度恶劣、服务不到位等,景区应进行严肃处理。
2. 惩罚措施:违规行为将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并且记录在个人档案中。
九、奖励机制1. 优秀员工:对于表现优秀的员工,景区应予以表彰和奖励。
2. 奖励措施:奖励可以包括奖金、荣誉证书等形式,以激励员工提供更好的服务。
景区服务质量评定管理制度范例(3篇)
![景区服务质量评定管理制度范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3a6c08c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2b.png)
景区服务质量评定管理制度范例为了树立行业新风,提高企业服务质量,内强素质,外树形象,逐步提高企业经营资质等级,特制定本制度。
1、公司的全体从业人员都必须学习交通法规,增强服务意识,按交通行业职业道德规范来规范自己的服务行为。
2、每月____日定为职业道德德育日,全体从业人员必须准时参加,不参加者,每次罚款____元。
3、参营车辆必须保持门窗、内外行李架、蓬布、绳(网)等各种设施齐全完好,车内座椅、座垫、靠背装置牢固,座位编号清晰,确保车身完好无损,车容车貌美观,车内外清洁干净。
4、为提高服务质量,公司对司乘人员先培训后上岗的办法,并报请运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证后才能上岗。
5、参营车辆必须按公司规定的行驶路线运行,严禁压班、误班、脱班、串线,违者按营运管理制度处理。
6、司乘人员在工作中要佩带上岗证统一着装上岗,管理人员在路检、路查中发现司乘人员不佩带上岗证及不着装者,一次罚款____元。
司乘人员要牢记“旅客至上,服务第一”的经营宗旨,工作中要热情和蔼、礼貌待客。
严禁使用服务忌语,严禁甩客、倒客、宰客,严禁恶性超员以及违反价格规定擅自提价、压价,扰乱运输市场等严重违规经营行为。
7、驾乘人员要做好行包托运工作,发生丢失按责任承担,确保行包商务事故赔偿率控制在____%以下。
8、为加强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公司设立意见箱,在车身喷印服务承诺、投诉电话,同时设立司乘人员公示栏,接受广大旅客的监督管理,由安全生产调度室负责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不定期的开展路检、路查,每年公司对所参营车辆的服务质量进行百分值考核,及格者继续参营,不及格者责令停业整顿。
及时处理各种投诉,并反馈给旅客,确保旅客满意率达到____%以上,意见处理达到____%以上。
9、全体从业人员要爱岗敬业,维护企业形象,确保客运正班率达到____%以上,正点率达到____%以上,争创“文明客运企业”、“文明车辆”、“文明员工”,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2023年景区服务质量评定管理制度
![2023年景区服务质量评定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45835cb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34.png)
2023年景区服务质量评定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随着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景区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主要地点之一。
然而,由于一些景区存在服务质量不稳定、管理混乱等问题,给游客的旅游体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景区服务质量评定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二、制度目标1.保障景区游客的合法权益,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
2.提高景区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打造国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3.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增长。
三、制度内容1.评定标准制定(1)综合评价指标的设立:景区服务质量的评定应包括景区的安全性、环境卫生、服务态度、管理效率等方面。
(2)细化评价指标的设立:根据不同类型的景区特点,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如山区景区可重视环境保护指标,文化景区可以关注文化传承和展示指标等。
(3)评定指标权重的设定:根据景区的特点和重要性,合理设置评定指标的权重,以确保评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2.评定过程管理(1)评定机构设立:建立独立的景区评定机构,负责具体的评定工作。
(2)评定流程规范:明确评定流程,包括申报、审核、评定、结果反馈等环节,确保评定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3)评定周期设定:根据景区的规模和类型,合理设定评定周期,以保证对每个景区进行定期评定。
3.评定结果应用(1)结果公示:评定结果应及时向社会公示,充分保障游客的知情权。
(2)结果奖惩:对评定结果不良的景区,可以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如降低评级、罚款等。
对评定结果优良的景区,给予表彰和奖励,以激励景区提升服务质量。
(3)评定结果改进:根据评定结果,景区应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改善存在的不足,提升服务质量。
四、制度实施1.政府角色(1)监管责任:政府应加强对景区服务质量评定工作的监管和指导,确保制度的有效运行。
(2)资源支持:政府应加大对景区服务质量评定机构的资金和人力支持,提升其评定能力。
(3)保障机制:政府应建立健全景区服务质量评定的保障机制,保证评定工作的公正和透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景区服务质量评定管理制度
1.1 总则
1.1.1 通过内部和外部对景区服务质量的评价,及时发现服务过程中的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随时改进,不断提高景区的服务质量。
1.1.2 本制度适用于游客和景区内部对服务质量的评价。
1.1.3 服务质量管理评价的分工
1.1.3.1 景区主要领导负责组织景区服务质量的管理评审工作。
1.1.3.2 景区办公室协助景区服务质量的内部审核、定期巡视、专题审核、游客投诉、抱怨的协调处理工作。
1.1.3.3 其他各部门组织本部门的日常检查,协助处理游客投诉,及时收集、整理、处理游客抱怨。
1.2 服务质量评价分类
1.2.1 服务质量评价分为内部服务质量评审和外部服务质量评审。
1.2.2 内部服务质量评审包括:管理评审、内部审核、定期巡视、专题检查、各部门的日常检查等。
1.2.3 外部服务质量评审包括:第三方的监督审核、游客满意度分析、游客投诉和抱怨等。
1.3 服务质量评审方法和程序
1.3.1 管理评审
由景区主要负责人主持,两年至少评审一次,对景区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进行总体评价。
1.3.2 内部审核
由景区主要负责人或管理者代表主持,具体内容见《景区内部质量评审管理规定》。
1.3.3 定期巡视
1.3.3.1 景区办公室根据实际情况,每月至少组织两次定期巡视。
1.3.3.2 巡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景区的环境卫生、设备设施、园林绿化、员工工作状况等。
1.3.3.3 巡视内容每两月覆盖一次。
1.3.3.4 巡视中发现的问题由相关责任部门现场整改纠正;不能现场整改纠正的,由景区办公室进行跟踪验证。
1.3.4 专题检查
1.3.4.1 专题检查是指日常管理工作中,景区领导进行的专项检查。
1.3.4.2 检查前,景区办公室应提前书面或电话通知有关领导或部门,通知内容包括:检查时间、地点、检查对象、检查重点等。
1.3.4.3 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按《不合格及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办法》处理。
1.3.5 日常检查
1.3.5.1 各部门负责人根据工作职责,按要求对本部门、班组的服务工作进行日检、周检或月检。
1.3.5.2 检查应填写相应的记录。
1.3.5.3 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按《不合格及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办法》处理。
1.3.6 外部监督审核
1.3.6.1 按有关规定,景区每年接受一次第三方的监督审核。
1.3.6.2 监督审核前,景区主要领导或管理者代表应对第三方制定的审核计划予以确认,然后按计划协助组织实施。
1.3.6.3 监督审核中,有关部门应积极配合,根据需要提供相关记录。
1.3.6.4 监督审核中发现的问题,由景区负责人或管理者代表确认后,按《不合格及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办法》处理。
其中的纠正与预防措施应在一个月内交第三方验证。
1.3.7 游客满意度分析
1.3.7.1 每次评审前,景区办公室负责组织游客满意度分析。
1.3.7.2 游客满意度指标由市场管理部门根据景区的实际情况设计。
游客满意度的分析应综合考虑游客市场调查、游客投诉和抱怨及其他相关信息和数据。
1.3.7.3 分析结果交景区负责人或其代表审核,以此作为管理评审的重要依据。
1.3.7.4 游客市场调查由市场管理部门进行。
1.3.7.5 游客投诉和抱怨详见《游客投诉和抱怨处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