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第8单元教案设计 (1)

合集下载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8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8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八、分数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几分之一【教学内容】教材第90~91页【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无论是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还是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

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

分数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物体和图形的一半”却是学生所熟悉的,因此,本节课主要从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经验出发,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分数,让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具有一定的整数知识,在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一些不能用整数来表示的量,虽然他们在生活中能理解“一半”和“一半多”的概念,但只能模糊地来表示某些量。

由于分数这一概念比较抽象,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学生初学分数会感到困难。

可采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和富有个性地学习。

通过分、涂、折、说等手法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达到帮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目的。

【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几分之一。

2.通过自主思考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3.通过具体情境学习几分之一,培养学生建立数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几分之一。

难点:几分之一比较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绳子等。

【教学流程】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探究新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 ↓ 巩固应用→会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情境导入】1.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2.两瓶水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瓶?师:请同学们把计算结果写在本子上,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
目标
- 了解并掌握本单元的识字、识别及朗读能力
-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识字
- 研究新生字:热、鸟、乌、晴、雨、风
- 复已学字:冷、过、地、方、午、走
识别及朗读
- 识别并朗读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短语
阅读理解
- 通过阅读课文《小鸟和道路》和讲解,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
- 利用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
识字
1. 师生共同研究新生字:热、鸟、乌、晴、雨、风,学生跟读
2. 复已学字:冷、过、地、方、午、走,师生一起复并巩固记忆
识别及朗读
1. 同学们带着课文《小鸟和道路》跟读,注意节奏和语调
2. 注重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短语进行识别和朗读,师生一起进行指导和示范
阅读理解
1. 师生共同阅读课文《小鸟和道路》,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生字
2. 分小组进行讨论,回答问题,理解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语言表达
1. 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小组合作演绎课文中的故事情节,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2. 小组讨论,进行故事改编,发挥创造力,尝试编写自己的版本
教学评价
1. 对学生在识字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测试和评价,重点关注新学字的掌握情况
2. 对学生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进行观察和评估,记录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发言情况
参考资料
-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 课文《小鸟和道路》。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单元备课+课时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单元备课+课时教案

第八单元单元备课+课时教案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以“爱”为主题,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篇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司马光》这篇文言文通过讲述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友的故事。

《掌声》这篇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在同学们鼓励的掌声中变得自信的故事。

《灰雀》讲述了列宁、灰雀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的故事。

《手术台就是阵地》讲的是加拿大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战斗中,以手术台为阵地,坚持为伤员做手术的动人故事。

本次口语交际意在让学生学会请教。

习作的主题是“那次玩得真高兴”,引导学生将自己玩得特别开心、印象特别深刻的一次经历写下来。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四个板块。

二、单元教学目标: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背诵文言文。

4.学写一件简单的事。

5.在生活中遇到不好解决的问题时懂得向别人请教。

6.积累名言警句。

三、单元重难点:重点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能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背诵文言文。

难点学写一件简单的事。

四、单元课时安排:《司马光》1课时《掌声》2课时《灰雀》2课时《手术台就是阵地》1课时24司马光一、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背诵课文。

3.感悟司马光对朋友的爱,学习他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4.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古文独具魅力的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感悟司马光对朋友的爱,学习他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难点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古文独具魅力的语言。

三、教学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1.导入:课件出示文中插图。

大家会想起哪个故事呢?学生自由讨论。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8单元 1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8单元 1

1 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 几分之一课时目标导航一、教学内容几分之一。

(教材第90~91页例1、例2、例3) 二、教学目标1.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几分之一,并能正确地对几分之一的分数进行大小比较。

2.为学生提供数学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体会分数的产生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几分之一,理解分数的意义。

难点: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纸片学生准备:学具、长方形纸片一、情境引入中秋节到了,妈妈打算把买来的月饼与邻居张奶奶一家共同分享。

(1)把4块凤梨月饼平均分给2家人,每家分得几块? (2)把2块蛋黄月饼平均分给2家人,每家分得几块? (3)把1块豆沙月饼平均分给2家人,每家分得几块? 二、学习新课1.教学教材第90~91页例1、例2。

(1)认识12。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

师:任意拿出一张纸,折出它的12。

(要求学生把得到的12贴在黑板上)师:折出的形状不同,为什么都是它的12?明确: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整体的12。

(2)认识13、14、15。

把一块月饼(课件出示)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它的四分之一,写作14。

师:利用手中的正方形纸片表示出它的14,在纸上标出,并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得到14的。

师:把手中的圆片,经过圆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写作13。

师: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5份,指出它的五分之一,并涂上颜色。

(3)认识分数。

像12、13、14、15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师:分数中,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做分子,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

⎝⎛⎭⎫板书13,指导学生读写132.教学教材第91页例3。

(1)分一分,比一比。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学具,分一分,先平均分成2份,再拿出同样多的学具平均分成4份,看看两次分得的结果中,哪一次分得的大?(学生实际操作,相互交流,得出结论)(2)比较12和14的大小。

第8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精选全文完整版

第8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八单元温暖的阳光一、目标与内容(一)学习目标1.认识42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30个字,会写28个词语。

2.能借助注释理解简单文言文,初步感受其语言特点。

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句子或课文的意思,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学习人物美好品质,并梳理默读的基本方法。

3.学写一件简单的快乐的事,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能使用正确的表达符号,和同学交流并修改自己的习作。

4.学习有礼貌地向他人请教,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虚心求教,有不清楚的地方及时追问,树立主动交往的意识,提升应对能力。

(二)学习内容与学习重点学习内容学习重点教材内容:●阅读:1.《司马光》2.《掌声》3.《灰雀》4.《手术台就是阵地》●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语文园地一: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补充资源:《铁杵成针》《花瓣飘香》《放飞蜻蜓》《中国国际救援队,很棒!》1.引导学生借助多种识字方法识字,梳理和“目”有关的字,养成归类梳理的习惯。

2.能借助注释了解《司马光》大意,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能背诵课文,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3.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尝试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

能转换人称复述故事片段。

4.有礼貌地向他人请教自己解决不好的问题能,不清楚的地方及时追问,最终解决问题。

5.能简单地写一次玩的过程,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能和同学相互交流自己的习作,修改别人看不懂的地方。

(三)设计说明本单元安排了《司马光》《掌声》《灰雀》《手术台就是阵地》四篇课文。

《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掌声》《灰雀》是精读课文,《手术台就是阵地》是略读课文。

这四篇课文中的人,有与三年级学生年龄相仿的儿童,也有世界名人伟人;有古代史学家小时候的故事,也有近代革命家生活里的故事。

他们在生活、工作中展示了美好的品质,给人温暖,给人力量。

第八单元单元导读课设计(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单元导读课设计(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单元导读课设计(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熟悉第八单元《好书伴我成长》,了解阅读的重要性;2.了解故事的结构和角色,能够理解并流畅朗读故事;3.意识到书中的道理与人生经验的关系,启发学生积极阅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了解故事的结构和角色,能够理解并流畅朗读故事;2.难点:启发学生积极阅读,意识到书中的道理与人生经验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本单元中,我们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好书伴我成长》这篇文章,其中包含以下重点内容:1.故事的结构和角色;2.故事的意义;3.阅读对成长的重要性。

2. 教学方法1.观看视频介绍,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2.借助课堂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互动,合作探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3.课件呈现、教师问答、齐读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听说能力与交际能力。

四、教学步骤1. 热身•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小时候最喜欢的故事,发表一下自己的体会。

2. 导入•通过观看视频,了解主题《好书伴我成长》,引导学生理解阅读的重要性,启发学生积极阅读。

3. 阅读篇章•教师齐读篇章,让学生熟悉文章的声调和语境;•分组阅读,通过小组讨论了解故事的结构和角色。

4. 课文解析•教师通过课件呈现故事的结构和场景,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针对故事情节和角色进行解析。

5. 课文演练•分别设置教师朗读、生硬朗读、情感朗读、小组朗读等环节,让学生在演练中陶醉于故事情节,感受故事智慧与情感。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主旨,并开展一场汇报展示,同学们可以分享自己的故事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内容的呈现与交流,对学生的阅读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产生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更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同时要求学生积极投入,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学习氛围。

人教部编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人教部编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第八单元(教案)
教材分析
一、单元主题
本单元以“美好品质”为主题,编排了《司马光》《灰雀》《手术台就是阵地》三篇精读课文,及《一个粗瓷大碗》一篇略读课文,展现了人物身上的美好品质。

课文中的人物,既有成年人也有儿童,既有古代史学家也有近现代革命家,既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

他们分别是:冷静机智的司马光,关爱、呵护儿童的列宁和天真诚实的男孩,对工作极其负责、勇于为革命献身的白求恩,不畏艰苦、以身作则、关心战士、舍己为人的赵一曼。

其中,《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

二、语文要素
1.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在默读时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即带着问题默读,一边读一边思考。

《灰雀》要求默读时揣摩人物的心理;《手术台就是阵地》要求默读时思考课题的含义。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默读的基本方法。

2.学写一件简单的事。

本单元的习作话题是“那次玩得真高兴”。

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安排写一件事,要求把玩的过程相对完整地写下来,并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

要素分解
教法建议
1.将“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这一语文要素与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结合起来,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亲身经历。

然后小组内或全班边交流边总结,最后通过“交流平台”进行方法的梳理与总结。

2.在动手写“那次玩得真高兴”之前,先安排学生回忆自己的实际生活,然后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自己玩得真高兴的一件事。

交流的时候,大家边听边互相评议,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动手写下来。

让学生在体会到习作的快乐的同时,坚定信心——习作并不难。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单元《期末复习》(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单元《期末复习》(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单元《期末复习》(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单元《期末复习》(第1课时)主要是对本册书内容的回顾与总结。

本节课的内容涵盖了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几何图形的认识、时间与货币单位的学习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整个学期的数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掌握,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对几何图形、时间与货币单位等也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期末复习阶段,学生可能会出现对知识点的遗忘、对运算方法的混淆等情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对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几何图形的认识、时间与货币单位的学习等内容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掌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对整个学期的数学知识进行回顾与总结。

2.难点:针对不同知识点,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复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

2.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相互解答疑问,共同提高。

3.教师引导: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复习。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复习。

2.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几何图形的认识、时间与货币单位的学习等。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每组选择一个知识点进行操练,如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几何图形的绘制等。

第八单元(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教案:第八单元(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并积累优美的语句,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借助资料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感受祖国的繁荣昌盛,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围绕“传统文化”这一主题,编排了《古诗两首》、《孔子拜师》、《司马光》和《手术台就是阵地》四篇课文。

这些课文旨在让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感受祖国的繁荣昌盛,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并积累优美的语句,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语文书、笔记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掌握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情感体验: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图片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第八单元(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2. 板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过程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积累生字词,背诵优美语句。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8单元 习作(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8单元 习作(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认真体验,激发写作的愿望,培养写作的兴趣;2.能初步按事情发展顺序,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逐步提高记事能力;3.能初步学会描写特定的场面。

【教学重点】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写下来。

【教学难点】把自己玩得过程写下来。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读懂要求,明确目标1.我们的活动可以说是丰富多彩,让人回味无穷,你还记得都参加过哪些活动?(学生自由交流)2.阅读习作要求。

请以“那次玩得真高兴”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课件出示)那次玩得真高兴(板书:那次玩得真高兴)二、回顾交流,选择材料1.引导学生回顾活动的情景,试着从活动中选材。

校园生活丰富多彩,课堂上有故事,下课后也有故事。

有些故事与老师有关,有些故事中只有学生,有些故事发生在集体活动之中,有些故事发生在一两个人之间。

2.小组交流。

3.代表发言。

4.教师小结,引导学生学会选材:(课件出示)(1)地点:校园、家里、野外、公园……(2)空间:教室内、操场上、动物园、游戏厅……(3)时间:课堂上、活动课、课间、周末、假期……(4)人物:同学、老师、家长、陌生人……(5)事件:讲故事、猜谜语、书法比赛、歌咏比赛、掰手腕、拔河比赛、踢毽子比赛、运动会、旅游、野炊……(6)感受:开心、悲伤、喜悦、明白了……三、紧扣要求,确定中心1. 教师导言:在习作中表现童年生活给我们的感受或是明白了某种道理,或是陶冶某种情操,或是增长某种知识,或是培养某种能力。

这就是文章的中心。

2. 小组交流,确定中心。

(板书:确定中心)四、欣赏范文,把握技法1. (课件出示)那次玩得真高兴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哥哥还有姐姐一起去西安的公园游玩。

我们走着走着,看见有人在出租单人和双人骑的自行车。

我从来没有骑过双人的自行车,所以我觉得很新奇,便和哥哥租了一辆双人自行车,爸爸和姐姐各租了单人自行车,这可是我们第一次与双人自行车零距离接触啊!刚上车坐好,车子就往右倾斜,还好哥哥比我高,腿长撑住了地面。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8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周长》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8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周长》教案

认识周长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83--84页信息窗1第1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借助各种活动,感知并认识各种物体及封闭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

2.结合实例初步学会测量简单图形周长的方法。

3.在不规则图形周长的计算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4.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初步培养估测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周长的意义,掌握简单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意义。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皮尺、4付乒乓球拍、表格40份、课件。

学生准备:彩笔、线绳、软尺、直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扇形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区又在东湖新建了一所花园式学校,尤其是绿化,非常漂亮,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好吗?请看大屏幕。

(展示情景图)你看到了什么?(花坛的形状真多,有长方形的、正方形的……)要保护这些美丽的花坛,你想给学校提什么好的建议?生:给花坛安上护栏、安警示牌……。

很对,安装护栏是一个防止有人进入踩踏花草的好方法,但在买护栏之前,我们需要先知道花坛什么才能买?引导学生提出:每个花坛各需要多长的护栏呢?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认知“周长”。

(1)描“一周”。

课件出示长方形的花坛。

我们先来看看长方形花坛,要知道长方形的花坛需要多长的护栏,我们只要知道什么就可以了?学生交流,再让一名学生到大屏幕前边指边说。

预设①:花坛边的长度(课件根据学生指的,出现四条边)。

讲解:这些线因描在图形的边上,所以也叫做边线。

我们画的这条边线就是这个图形的一周。

预设②:只要知道花坛一周(或一圈)的长度就可以了。

说的太好了,你知道花坛一周的长度实际上指的就是花坛的什么?(周长)什么是周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一下。

(板书)我们先来研究一周指的是什么?请你们拿出这些花坛形状的纸片,在纸上把每个花坛的一周用彩笔描出。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淄博师专附小马刚第八单元:可能性单元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一定、不可能、可能。

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使学生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教材分析:在现实世界中,严格确定性的现象十分有限,不确定现象却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论正是研究不确定现象的规律性的数学分支。

《标准》将“概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从第一学段起就安排了有关的学习内容。

本单元主要是教学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不确定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第一课时一、设计理念: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设计本节课,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去理解什么是“可能”、“不可能”、“一定”的数学含义。

二、学习目标:1.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是不确定的。

2.能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作出判断,用“一定”(肯定)、“可能”、“不可能”叙述出来,并能简单地说明理由。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学习重点、难点: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做出正确判断。

四、教学准备:学具:(学生6人为小组)每组准备例1中装有八颗红棋子的纸盒1、装有红、蓝、黄、绿三种颜色棋子各两颗的纸盒2。

教具:扑克牌、视频展示台等。

五、教学时间:第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导入新知1、游戏:猜牌教师展示红桃A、黑桃A各一张,洗牌后,任意抽出一张,让学生猜这一张是什么颜色。

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意见。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案(一)教学内容:新人民教育出版三年级上册P89—103(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重难点: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难点: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四)课时安排:本单元准备用4个课时进行教学:1、认识几分之一(P90—91的例题1、2、3)2、认识几分之几(P92—93的例题4、5、6)3、分数的简单计算(P96—97的例题1、2、3)4、分数的简单应用(P100—101的例题1、2)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内容:数学教材P90—91的例题1、2、3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通过情境感受和直观操作,使学生感受分数的来由,初步认识几分之一.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分,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多媒体课件出示分苹果的故事:1、把这4个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个人分得几个?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2、把2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3、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板书:一半提问:一半月饼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引出并板书课题:分数.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1、认识1/2(例题1)(1)、教师演示分月饼.指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写二分之一(3)、学生活动:用长方形纸片折出它的1/2,并写上1/2 .(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5)、说出生活中的1/2.2、自主认识1/3.(1)教师演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三分之一.(2)指导学生理解三分之一.3、感知1/4.(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正方形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4.(2)教师演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份之一.(3)小结:像1/2、1/3、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4、教学各部分名称.以1/3为例,认识分子、分数线、分母,并理解分子、分母的含义.5、折一折(例题2)同学们已经认识了1/4,你能用一张正方形纸折出它的1/4吗?(1)想一想如何用正方形纸折出它的1/4 .(2)学生独立折纸,然后在小组里交流.(3)全班集中汇报.学生自愿将小组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或贴在黑板上),说一说各自的折法.(4)折绳比赛:用一根绳子,如何准确快捷地折出它的八分之一.(边讨论边折)同学们能自己得出分数1/4、1/8,真是了不起?6、比较分数的大小(例题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再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在独立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汇报.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1、基本练习完成教科书第91页“做一做”第1、2题.2、提高练习设计小故事:悟空拿来两个同样大小的人参果,拿出第一个人参果的1/6,又拿出第二个人参果的1/8,你会选择哪一块?为什么?3、拓展练习你能用分数表示出下列各图吗?(图略)第二课时几分之几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第92~93页例4、例5、例6 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几分之几,并会比较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的大小.2.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几分之几,能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理解口述分数分意义.问题聚集:1、涂色的部分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分数来表示?2、接着再涂一份,现在还能用1/4表示吗?2份是它的几分之几?3、你涂了几份?3份是它的几分之几?你是怎么想的?你涂了几份?4份是它的几分之几?4、把1分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3份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呢?7份呢?为什么?5、2/5是几个1/5?3/5是几个1/5?2个1/5比3个1/5大还是小?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多媒体出示单元主题图.师:图中的情境你们熟悉吗?谁能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说一说同学们在做什么呢?2.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教师归纳小结.关键抓住“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这两个要素.二、自主探索,构建新知.1.教学例4,初步认识四分之几.(1)师:老师给每个同学准备了1张正方形的纸,请将它平均分成4份,涂出其中的一份.想一想:涂色的部分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分数来表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2)师:接着再涂一份,现在还能用1/4表示吗?2份是它的几分之几?(3)师:如果我们接着再涂出它的3份、4份,又该分别用一个什么样的分数来表示呢?你涂了几份?3份是它的几分之几?你是怎么想的?你涂了几份?4份是它的几分之几?(4)归纳小结:这些正方形都是被平均分成了4份,涂色部分是几,就用四分之几来表示.2.教学例5,认识十分之几.(1)请学生用直尺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并把它平均分成10份.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分的?多媒体出示:把1分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10份.把1分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那么3份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呢?7份呢? (2)同桌相互交流,加深对几分之几分数的理解.请同学们任意数出其中的几份,并用一个分数表示,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你数了其中的几份?是它的十分之几?你是怎么想的?(3)教师小结:像2/4、3/4、3/10、7/10……这样的数也都是分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几分之几.(板书课题:认识几分之几)(4)师:你能任意说一个分数吗?3.教学例6,涂一涂,比一比,加深对几分之几分数的理解.(1)比较2/5和3/5的大小.①同桌两人相互合作,分别在长方形纸上涂色表示出2/5和3/5,再把它们放到一起进行比较.②请几个小组汇报比较的结果.③联系分数的含义提问:2/5是几个1/5?3/5是几个1/5?2个1/5比3个1/5大还是小?④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2)比较6/6和5/6的大小.①比一比:哪个分数大?②说说你的理由.(3)巩固练习:错误!〇错误!错误!〇错误!错误!〇错误!错误!〇错误!(4)引导学生观察每组分数的特点,总结比较几分之几的大小的方法.(每组分数分母相同,分子不同;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三、实践应用.1.完成教材第92页“做一做”的第1题.教师强调: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了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分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分,分母是几,表示这样的几份,分子就是几.2.完成教材第93页“做一做”的第1、2题.(1)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说一说比较方法.教师强调;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2)集体交流、订正.板书设计:几分之几像错误!、错误!、错误!、错误!……这样的数也都是分数错误!<错误!错误!>错误!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第三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内容:三上教材第96—97页例1、例2、例3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初步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通过合作探索、对比观察,初步感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类推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理念,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重难点:学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算理.掌握1减几分之几的分数减法.问题聚集:1、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谁能说说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2、现在出现了两种答案,到底哪个正确,谁能想办法验证一下呢?3、和是多少?为什么?4、1/8+2/8的结果为什么不是3/16?5、蛋糕分的总份数有没有改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题1.出示分吃生日蛋糕的情景:导入:小明今天过生日,全家为他准备了生日蛋糕,妈妈将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小明吃了1块,妈妈吃了2块.师:从上面的图画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小明吃了蛋糕的 1/8,妈妈吃了蛋糕的2/8)2.师提出问题:“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可能提出:①小明和妈妈一共吃了蛋糕的几分之几?②小明比妈妈少吃了多少?③蛋糕还剩下多少?揭示课题:这些问题如何解答呢?(板书课题;分数的简单计算)3.选择第一个问题来解答师:谁能说说怎样列式?(要求回答的学生把自己说的算式写在黑板上)(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1.教学分数加法(例1)选择第一个问题来解答(要求回答的学生把自己说的算式写在黑板上) (1)生猜一猜:1/8+2/8等于多少?学生最可能出现两种答案,一种是3/8,一种是3/16,这里要注重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2)证明自己的方法若出现3/16这种答案,教师不忙于下结论,而再询问:有没有不同的答案吗?若出现3/8这种答案,要追问:你是怎样想的?提出要求:现在出现了两种答案,到底哪个正确,谁能想办法验证一下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证明自己说法是正确的,让大家都来接受你的说法,好吗?(比如可以画,可以折、可以写、甚至可以组织语言来说)(若学生找不出方法,教师可建议学生在一张圆形纸上折出8等份,找出1/8和2/8,看看它们的和是多少)(3)集体操作验证①生动手折出1/8和2/8,并涂上颜色.②观察并讨论:和是多少?为什么?③汇报交流,思路可能有:a、把○平均折成8份,先涂了2份,又涂了1份,合起来涂了3份,也就是3/8;b、2/8是2个1/8,2个1/8加1个1/8是3个1/8,也就是3/8(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随时用自己的教具进行示范解说)(注意:如果学生只能想出第一种思路,可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分数知识来表达“涂了2份”、“涂了1份”的意义,引出第二种思路;如果学生想出了两种思路,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对两种想法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到两者是统一.)④引导辨析:1/8+2/8的结果为什么不是3/16?围绕问题:“蛋糕分的总份数有没有改变?”来讨论.(蛋糕分的总份数没有变,只是所占的份数增多,分母不变,分子相加)2.教学分数减法(例2):(1)观察:这个蛋糕现在还剩几分之几?(5/8)(2)思考:爸爸回来后从剩下的这5/8中又吃了2块,最后还剩几分之几?怎样列式?(5/8-2/8)(3)生小组讨论:5/8-2/8等于多少?(4)汇报算法,思路可能有:a、从5份中吃了2份还剩3份,也就是3/8;b、5个1/8减掉2个1/8还剩3个1/8,也就是3/8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用纸片演示吃掉的过程.3.讨论:(妈妈又吃了1/8,剩下的2/8留给爸爸吃.同学们想想,他们一家人共吃了多少蛋糕?可以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表示?(1,8/8)4.教学例3:1减几分之几有了前面的基础,这道题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1)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2)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说出是怎样想的,把1看作多少来减的?(3)巩固练习1-4/5 1-2/6 1-7/9(指名让学生板演)思考,这几道题中的1分别应该看作多少?5.解决课前提出的其他问题(小明比妈妈少吃了多少?可让学生板演,其他做在课堂练习本上)6.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还有问题吗?(三)巩固练习,拓展深化1.做一做的第1题.2.计算(做一做第2题):3.练习第二十三的第四题(一杯果汁,喝了5/6,杯中还有几分之几? )(1)生读题,弄清题意;独立解答;(2)集体订正,让学生说出一杯果汁用什么表示?在这里看作几分之几来计算?板书设计分数的简单计算小明和妈妈一共吃了蛋糕的几分之几?1/8+2/8=3/8 (2个1/8加1个1/8是3个1/8,也就是3/8)蛋糕还剩下多少?5/8-2/8=3/8 (5个1/8减掉2个1/8还剩3个1/8,也就是3/8)1-1/4=4/4-1/4=3/4 (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再与减数相减)第四课时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内容:三上教材第100—101页例1、例2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能用分数表示这个整体里的一份或几份,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重难点:体会、理解分数的意义.问题聚集:1、教材第100页的例1第(1)题,让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2、教材第100页的例1第(2)题,说说这幅图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3、如果把这6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1份是苹果总数的几分之几?2份呢?4、有12名学生,其中1/3是女生,2/3是男生.要求:男女生各有多少人?5、“其中1/3是女生,2/3是男生”是什么意思?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分数的认识.(板书课题:分数的简单应用)二、互动新授1.认识整体的几分之一(1)动手操作:让学生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用自己的方法表示这个正方形1/4.(2)学生展示,并说明方法.方法1:用折纸的方法,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给其中的一份涂上色,涂色部分就是这个正方形的1/4方法2:沿着折出的纸剪开,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4份,得出4个小正方形,给其中的一个小正方形涂上色,涂色的小正方形就是原正方形的1/4,也可以说是这4个小正方形的1/4.(3)用课件展示教材第100页的例1第(1)题,让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后汇报;生1:剪开的4个小正方形拼在一起还是一个大正方形.生2:第一个1/4表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而第二个1/4则表示4个同样大的小正方形中的一个小正方形.生3:第一幅图求这个正方形的1/4,所以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是这个正方形的1/4;第二幅图是求4个小正方形的1/4,就是把这4个小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1份是一个小正方形. (4)教师对说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在这里,我们可以把这个正方形看成一个整体,也可以把剪开的4个小正方形看成一个整体.这里的1/4既能表示1份与整个正方形的关系,也能表示1份的数量是多少.2.认识整体的几分之几(1)课件出示教材第100页的例1第(2)题,说说这幅图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学生观察图后集体交流(一共有6个苹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有2个苹果)(2)提出问题:如果把这6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1份是苹果总数的几分之几?2份呢?①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②小组代表发言.(一份是苹果总数的1/3,2份是苹果总数的2/3)(3)教师用课件演示(动态集合图)强调:把整体平均分成几分,它的每一份都是整体的几分之一,它的几份都是整体的几分之几.小结:分数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还可以表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3.求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例3.(1)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已知:有12名学生,其中1/3是女生,2/3是男生.要求:男女生各有多少人?)(2)抓住重点句子理解题意.同桌互相说说“其中1/3是女生,2/3是男生”是什么意思?(3)抓住分数的意义引导思考.提出问题:怎样求女生的人数呢?①说分数的意义.抓住女生人数给出的确定分数“1/3”,让学生结合实际解释这个分数的意义.交流汇报.(因为1/3是女生,要求女生的人数就是把12平均分成3份,求出1份是多少.)②动手操作.让学生画图分一分,摆小棒的方式摆一摆.学生独立画图、摆小棒,集体展示交流.③列式解答,教师板书;12÷3=4(人)④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解题过程(4)迁移类推,求男生的人数.①小组讨论.说说男生确定分数2/3表示的意义(因为2/3是男生,要求男生人数就要把12平均分成3份,求出2份是多少.)②画图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算法.③列式解答,并说说列式的理由.教材板书12÷3=4(人) 4×2=8(人)三、巩固拓展1.完成教材第100页“做一做”的第1题.先说说分数表示的意义,然后根据分数的意义分一分,并涂色表示分数.最后集体交流、订正.2.完成教材第100页“做一做”的第2题(1)学生独立完成.(2)小组交流、订正.3. 完成教材第100页“做一做”的第3题(1)小组合作学习,动手摆一摆.①让学生拿出10根小棒.②提示:说一说把什么看成一个整体?2/5表示什么?(把“10根小棒”看作一个整体.2/5表示把这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2份.)③学生动手分一份,并说一说想的过程.(把这个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1份是2根,2份就是4根.)(2)集体交流,并说说解答过程板书设计分数的简单应用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1份是苹果总数的1/32份是苹果总数的2/312÷3=4(人) 12÷3=4(人) 4×2=8(人)答:女生有4人,男生有8人.第八单元教学反思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共有以下一些内容: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大小比较,包括分子是1的分数和同分母的大小比较;分数的简单计算和简单应用.其中分数的大小比较和简单应用是难点.这个单元的教学,我特别注重让学生动手实践,折纸、分物等活动,能使学生清楚直观地感受分数.例如,学习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时,我让学生每人准备2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第一张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用分数表示是1/2,第二张平均分成4份,其中一份用分数表示是1/4,学生很直观地就看到1/2比1/4大,于是我再带领学生总结分析: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所以分子是1的份数,分母小的反而大.这样分析总结得非常透彻了,但是学生做题,我还是发现有的学生出错较多,可见这个地方真是个难点.。

第八单元作业设计(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作业设计(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作业设计(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如字、词、句、段落的书写和运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写作的基本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古诗文的阅读与欣赏、写作练习、语文知识讲解等。

具体包括:1. 古诗文:包括《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经典古诗,通过阅读、解析和背诵,理解诗文的意境和文化内涵。

2. 写作练习:以“我的家乡”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 语文知识:包括汉字的构造、词语的搭配、句子的构成等,通过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古诗文的阅读技巧,提高写作能力,熟练运用语文知识。

2. 教学难点: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欣赏,写作中的情感表达,以及对语文知识的深入理解。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教学音频等。

2. 学具:笔记本、文具、课本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讲解:通过PPT、教学视频等方式,详细讲解本节课的内容。

3. 课堂讨论: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4. 实践活动:通过写作练习、朗读比赛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5. 总结与反思: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有条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作业设计1. 必做题:包括对古诗文的阅读理解题,写作练习题,语文知识练习题。

2. 选做题:提供一些拓展性的题目,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和探究。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1课时 文具店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1课时 文具店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1课时文具店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本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8单元第1课时,主题为“文具店”。

教材内容主要介绍了文具店的基本概念、文具店中的常见文具用品名称和价格、购物流程以及简单的加减法口算练习。

2. 教材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文具店的基本概念和常见文具用品名称和价格,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口算练习;•能够模拟真实购物流程,理解购物的基本流程以及相关的数学概念,如货币计算、找零等;•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练习、团队协作能力和计算思维。

二、教学过程设计1. 教学方法•任务型学习法:本课主要采用任务型学习法,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问题,来达成学习目标和提高综合素质。

•模拟教学法:通过模拟实际购物流程,并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来加深学生对概念和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教学步骤与内容阶段1:导入•(1)满谷子来到了一家叫做“智慧文具店”的文具店,商家在做促销活动,满谷子想要买一些文具用品。

请问,学生们知道文具店是什么吗?(引导学生回答)。

•(2)让学生看一下文具店里都有哪些常见文具用品,发现文具用品的名称及价格,并用数学口算简单计算这些文具用品的价格和数量。

(细节请参考教材中的案例)。

阶段2:讲解与练习•将文具用品的名称和价格分成若干组,让学生组成2-3人的队伍,模拟购物流程,让一部分学生担任商家,另一部分学生担任顾客,轮流体验购物流程。

阶段3:总结与检查•回顾整个购物过程,帮助学生总结购物需要注意的事项,例如计算价格、找零等。

并引导学生对购物流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

•帮助学生逐步理解货币计算、加减法口算、数值大小比较等数学知识,并对学生完成的练习进行检查。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1. 任务型学习法任务型学习法是指通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

文具店教学中,学生需要自己搜索文具的名称和价格,以此来了解、熟悉文具店的相关概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学计划和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学计划和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爱”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司马光》《掌声》《灰雀》和《手术台就是阵地》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这些故事,感受人物的仁爱之情,学会理解课文的意思。

本单元口语交际主题是《请教》,在我们有不会的问题是怎么请教别人。

注意使用请教的礼貌用语,小组合作,交流评价。

本次习作主题是《那次玩得真高兴》,引导学生把自己玩时快乐的心情写下来。

重点是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写下来。

本次园地主要内容是交流默读的方法,积累带有目字旁的字,辨析近义词,学会分类,积累名言。

重点是掌握默读的方法,积累字词和名言。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1.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安排了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的练习。

《掌声》中的“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英子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灰雀》安排了练习“默读课文,想一想,列宁和小男孩在对话的时候,他们各自心里想的是什么。

”《手术台就是阵地》的重点要求是“默读课文,说说你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2. 口语交际重点是注意使用请教的礼貌用语,不清楚的地方及时追问。

3.写作练习《那次玩得真高兴》,重点是指导学生运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怎么玩的?心情怎样?然后练习写一写。

4.语文园地板块重点指导学生用合作探究法来学习默读、辨析近义词,学会分类;指导学生诵读名言,背诵名言。

三、单元课时安排24.司马光………………………………………………………2课时25.掌声……………………………………………………………2课时26.灰雀……………………………………………………………2课时27.*手术台就是阵地口语交际:请教……………………………………………………1课时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1课时语文园地…………………………………………………………………1课时24 司马光教学目标:1.把握好词句间的停顿,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部编版三年级社会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社会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社会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职责。

2. 理解家庭在社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3. 研究如何与家人和睦相处并共同生活。

教学重点1. 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职责。

2. 家庭在社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3. 家庭和睦相处的方式。

教学准备1. 部编版三年级社会上册教材。

2. 家庭成员的照片或图表。

3. 黑板或白板。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图表展示几个不同的家庭成员,让学生猜测他们的角色和职责。

2. 引导学生讨论家庭的重要性和作用。

正文(30分钟)1. 通过教材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不同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职责,如父亲的工作、母亲的照顾孩子和做家务等。

2. 帮助学生理解家庭在社会中的作用,比如提供温暖和关爱、传承文化传统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家庭和睦相处的方式,如互相尊重、交流沟通等。

拓展(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根据教材中的情景,模拟家庭成员之间的对话和互动,展示和睦相处的场景。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家庭的经历,让其他同学研究借鉴。

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研究的内容,强调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职责、家庭在社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以及和睦相处的方式。

2.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与家人共同努力建设和谐的家庭。

教学延伸1. 带领学生做家庭树,记录各个家庭成员的姓名、年龄和职业等信息,加深对家庭成员的认识。

2. 安排学生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的家庭,包括家庭成员和各自的职责,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和睦相处的重要性。

资源- 部编版三年级社会上册教材- 家庭成员的照片或图表- 黑板或白板参考资料无。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八【教学目标】1.能交流总结默读的基本方法。

2.能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认识“眨、瞪”等五个生字,大致理解和“目”有关的词语的意思。

3.能辨析“陆续、连续、继续”三个副词的用法并选择一个写句子。

4.能分类整理购物清单,体会分类列清单的好处。

5. 朗读、背诵关于如何待人的名言,大致了解名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理解和积累四字词语,学会朗读,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感情朗读句子,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教具准备】 课件 (建议使用小学课件)一、学习“交流平台”。

1.读一读,找规律。

(1)课件出示:(2)互相交流:①你读了小朋友的话,你收获了什么?(读了情景对话,我发现大家交流的是默读的方法,运用它们,可以更好地进行阅读。

)②有哪些好的方法呢?(主要方法有:①默读时,不出声,不指读。

②默读时,画出不认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再想办法弄清楚。

③默读时,标记不懂的地方,联系上文思考。

)(板书 交流平台:默读的方法不出声,不指读 画出不认的字,不理解的词语 标记不懂的地方,联系上文思考。

)2.我交流,我积累。

(1)谈话引导:默读,是读的一种重要方式,是语文教学上训练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

(((2)小组学生交流:自己在平时是怎样默读的? (3)小组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小结。

①平时阅读中,我也有一些默读的好方法,比如:默读课文前,我先看看课后问题,记住一两个,默读时,我一边读一边想问题,遇到与问题相关的语句段落我就画上线,反复读几遍。

②默读时,有的语句让我有了一些想法,我就用铅比批注在旁边。

③默读时,我们还要注意做到:眼到、心到、手到。

眼到,就是要认清每一个字,不能一目十行,以免养成不求甚解的不良习惯。

(4)教师小结:我们在默读时,还要注意速度,所以在平时的阅读时要牢固熟练地掌握字词,默读时不能把注意力放在字词上,而要放在对内容的理解上。

这样能更好地提高默读的速度。

第8单元 (大单元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8单元 (大单元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8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本单元的基本知识点,如词语解释、句型运用、朗读技巧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如写作、演讲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学习:本单元共包含四篇课文,分别为《古诗两首》、《爬山虎》、《灰雀》、《小摄影师》。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旨,体会作者情感。

2. 语文园地:本单元语文园地围绕“秋天的故事”主题,安排了词语解释、句子练习、朗读、写作等环节,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口语交际与习作:本单元口语交际主题为“请教别人”,培养学生主动请教、乐于助人的品质;习作主题为“身边的小事”,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主旨;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词,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朗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文插图、教学课件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语文园地:通过词语解释、句子练习、朗读、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 口语交际与习作: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与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提高教学效果。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八单元参考教案
第八单元:献出我们的爱
教材解读
“第八组”教材单元主题是“献出我们的爱”。

分别由《掌声》、《一次成功的实验》、《给予树》、《好汉查理》(略读课文)和《语文园地八》组成。

单元导语是这样写的:爱是什么?爱是给公共汽车上的老奶奶让出自己的座位,爱是给下班的爸爸妈妈送上一杯茶,爱是向遇到困难的小伙伴伸出温暖的双手。

爱,还可以怎么表达?本组课文会告诉我们怎样去爱别人。

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使生活变得更美好。

腿脚残疾的英子在三次掌声中留泪了,此泪化作了她生活的勇气。

一个有趣的实验终于在三个孩子的密切配合下成功了,小女孩之所以得到老教育家的青眯是因为她有着先人后己的品行。

金吉娅在“给予树”上摘下了一个卡片,用二十美元为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买了一只洋娃娃。

爱搞恶作剧的查理在草地上抽刀出鞘,杰西坐在轮椅上,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暑假,信守诺言的他做了真正的好汉。

在连学了两篇充满异域情调的文章后,编者在《语文园地八》中匠心别具的安排了一组《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我们感叹教材编写者的韬光眼界、匠心别具。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世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人间爱的暖意。

3.掌握38个生字和49个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人间爱的暖意。

2.体会爱无处不在,爱包含在生活的细节中。

3.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得到爱是幸福的,献出爱是快乐的。

设计理念
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

每一课的学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

教学中要加强整体意识,注意发挥整体优势,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设计说明
单元学习活动名称:“献出我们的爱”
学习活动贯穿整个学习单元,分四个模块:
1.《掌声》(2课时)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爱,就是鼓励和信任;爱,就在我们的掌声里。

2.《一次成功的实验》、《给予树》(5课时)使孩子们感受到得到爱是幸福的,献出爱是快乐的。

其中《一次成功的实验》在原有爱理解的基础上,让孩子们明白谦让是爱,服从指挥也是爱;《给予树》意在使学生从课文容的理解中体会献出爱有时也需要我们牺牲一些东西。

3.《好汉查理》(1课时)让孩子们明白生活中还有另一种爱——当你献出爱给别人时,你也得到很多很多:成长、快乐、幸福------。

4.“口语交际”(1课时)这次活动围绕夸夸我的同学这一主题进行。

活动目的不仅是练习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把生活中和同学一起的日子里的得到的各种爱一一进行盘点,明白生活在爱中是多么幸福。

教学建议:
阅读教学永远是语文教学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

新教材的阅读教学因为其所选文章文质兼美、涵丰富、汉语表达纯正、文体多样,而使她分外美丽。

送你32字口诀:切入重点,贯通全文;精当提问,开放大气;引导质疑,深入探究;感悟体验,注重朗读。

一、情感融会凸显主题
爱是什么?爱是给公共汽车上的老奶奶让出自己的座位,爱是给下班的爸爸妈妈送上一杯茶,爱是向遇到困难的小伙伴伸出温暖的双手------ “爱还是什么?”教学时可以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整组课文,如学好第29课《掌声》,让学生体会“爱是给朋友真诚的鼓励”、“爱,是别人有困难时的一个掌声,一个微笑”;学好第30课《一次成功的实验》,也让学生说说“爱,就是有了困难让别人先出去”,“爱在关心他人里”;学第31课《给予树》前,就可以让谈谈自己对爱的新认识“爱,就藏在那个穿裙子的洋娃娃里”,“爱还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适时引出《语文园地八》中的《三字经》的读读背背,最后把单元导语和孩子们每课的部分感悟合起来,分分行,就是编辑叔叔、同学、老师一起创作的一首诗歌《献出我们的爱》。

二、切入重点贯穿全文
第29课《掌声》中有这样三个句子: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这三处对同学的掌声的描写,作者的切入点各不相同:第一处落在“骤然”、“热烈”、“持久”;第二处落在“又”;第三处更高明,用写英子的动作来反衬掌声的热烈“一摇一晃”,这些重点句子很有嚼头,教学时千万不要视而不见。

同样,三篇课文中这样三句话也是课文的重点“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

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女孩不假思索的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应该在教学中重点加以朗读、品读、悟读。

三、巧用练笔文道结合
1、课文间的整合。

第31课《给予树》一文后面有一个小练笔:我要替那个小女孩写几句感的话。

这个小练笔比较单一,可以改一改:圣诞节快来临了,圣诞老人有很多小礼物要送给小朋友,有英子、英子的同学、做实验的小女孩、
金吉娅、得到洋娃娃的小女孩、查理、杰西,你觉得圣诞老人第一个礼物会送给谁?他会在圣诞贺卡上写上什么呢?请小朋友写一写,相互交流。

2、与口语交际的整合。

“圣诞老人还会把圣诞贺卡送给我们班的哪些小朋友呢?请你站起来说说理由。


四、适度拓展情感化
爱的奉献
爱是love,爱是amour
爱是rak,爱是爱心,爱是love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
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
我们都在爱心中孕育生长
再把爱的芬芳洒播到了四方
我们要在爱心声地歌唱
再把爱的幸福带进每个人的身上
爱会带给你无限温暖
也会带给你快乐和健康
爱是love,爱是amour
爱是rak,爱是爱心,爱是love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
爱是love,爱是amour
爱是rak,爱是爱心,爱是love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
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
……
我们都在爱心中孕育生长
再把爱的芬芳洒播到了四方
我们要在爱心声地歌唱
再把爱的幸福带进每个人的身上
爱会带给你无限温暖
也会带给你快乐和健康
爱是love,爱是amour
爱是rak,爱是爱心,爱是love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
爱是love,爱是amour
爱是rak,爱是爱心,爱是love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
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
心的存折
数年前的一个夏天,金小姐作为一名公司职员从去美国芝加哥参加一个展览会.午餐就在快餐厅自行解决.当时人很多,金小姐刚坐下,就有人用日语问:“我可以坐在这里吗?”抬头一看,是一位白发长者正端着饭站在面前。

她忙指着对面的位置说:“请坐。

”去拿刀、叉、纸巾之类东西时,她担心老人家找不到,便帮他拿了一份。

饭后,老人递给她一名片:“如果以后有需要,请与我联系。

”金小姐一看,哟,原来是日本一家公司的社长呢。

一年后,金小姐自己注册了一个公司,但生意才做一年多,就因为一个大客户的流失,公司面临破产。

这时,金小姐忽然想起那位日本老人来,就抱着一丝希望给他寄了一封信。

不出十天,老人竟启程来,还带来了六七个公司职员。

他们拿出样品让她试加工,在肯定了产品和质量之后,当场下了足够金小姐做一年的大订单。

金小姐惊喜地问:“你在有很多大客户,信锝过我这个小公司吗?”老人说:“当初你在芝加哥给我小小的帮助时,并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回报吧。

你要知道,人心就象一本存折,用一点一滴的善去积累,日后一定回有回报的。


将一点一滴的善储存在心的存折里,今后心的存折一定会有一笔不菲的财物!
拐弯处的回头
一天,弟弟在郊游时脚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

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

于是他一边跷起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与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几句,便自己走了。

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

他觉得爸爸“一点也不关心”他。

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道:“别生气,大部分老爹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

不信你看,等会儿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

”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

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停了脚步,站在那注视着爸爸远去的背影。

爸爸依然坚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他侧身拐弯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的后面。

虽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但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弟弟的眼睛里还闪着泪花。

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种能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

这个动作写尽了父爱的要义。

设计者:程媛媛
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三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