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二级结论集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汇总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汇总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任一力是与其他所有力的合力平衡的力。
三个共点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两个力的合力:2121F F F FF +≤≤- 方向与大力相同3.拉密定理: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平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即γβαsin sin sin 321F FF ==4.两个分力F 1和F 2的合力为F ,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5.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时, μ= tan α 6.“二力杆”(轻质硬杆)平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
7.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8.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F1已知F 2的最mF 2的最F 2的最压)的物体,压力N 不一定等于重力G 。
9.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 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 2。
二、运动学 1匀减速直线运动)时间等分(T ): ① 1T 内、2T 内、3T 内······位移比:S 1:S 2:S 3=12:22:32② 1T 末、2T 末、3T 末······速度比:V 1:V 2:V 3=1:2:3③ 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的位移之比:S Ⅰ:S Ⅱ:S Ⅲ=1:3:5④ΔS=aT 2 S n -S n-k = k aT 2a=ΔS/T 2 a =( S n -S n-k )/k T 2位移等分(S 0): ① 1S 0处、2 S 0处、3 S 0处···速度比:V 1:V 2:V 3:···V n =② 经过1S 0时、2 S 0时、3 S 0时···时间比:③ 经过第一个1S 0、第二个2)1(::)23(:)12(:1::::321----=n nt t t t n ΛΛ)::3:2:1n Λn ::3:2:1ΛFS 0、第三个3 S 0···时间比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中间位置的速度4.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 前一半时间v 1,后一半时间v 2。
高中物理常用二级结论集合
2010物理高考总复习“二级结论”集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2.两个力的合力:F 大+F 小≥F 合≥F 大-F 小。
三个大小相等的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0。
3.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μα=tg 。
4.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貌合神离,弹力为零。
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二、运动学:1.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 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只能以地为参照物。
2.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总是带来方便: TS S V V V Vt 2221212+=+==3.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间等分时, S S aT n n -=-12 , 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VV V S 212222=+, V V S t 22>纸带点痕求速度、加速度:TS S Vt 2212+=,212TS S a -=,()aS S n Tn =--1214.自由落体:V t (m/s ): 10,20,30,40,50H 总(m): 5、20、45、80、125 H 分(m): 5、15、25、35、455.竖直上抛运动:对称性:t 上= t 下,V 上= -V下 6.相对运动:共同的分运动不产生相对位移。
7.“刹车陷阱”:给出的时间大于滑行时间,则不能用公式算。
先求滑行时间,确定了滑行时间小于给出的时间时,用V 2=2aS 求滑行距离。
8.“S=3t+2t 2”:a=4m/s2,V0=3m/s。
9.绳端物体速度分解:对地速度是合速度,分解为沿绳的分速度和垂直绳的分速度。
三、运动定律:1.水平面上滑行:a=-μg 2.系统法:动力-阻力=m总a 3.沿光滑斜面下滑:a=gSin α时间相等: 450时时间最短: 无极值:4.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 F m m m N 212+=,与有无摩擦(μ相同)无关,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
高中物理常用二级结论
高中物理常用二级结论
1.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其中,F=ma,F为作用力,m为物体质量,a为加速度。
2.功与能:物体的功等于物体受到的力与位移的乘积。
能量可以转化,但总能量守恒。
3.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与物体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4.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能量不能被创造或者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5.电流和电势差: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电势差是电荷在电场中移动的能量变化。
6.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磁感应强度是单位面积垂直于磁场方向的磁通量,磁通量是磁场穿过一个平面的总磁通量。
7.光的折射和反射:光线在光学介质之间传播时会发生折射,反射则是光线遇到光滑表面时的反弹现象。
8.波动理论:波是一种能量传递的形式,具有波长和频率的特性,可以是机械波或者电磁波。
- 1 -。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汇总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汇总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汇总如下:
1. 竖直上抛运动:
1. 上升阶段:只受重力,加速度为g,做匀减速运动。
2. 下降阶段:只受重力,做加速运动,加速度仍为g。
3. 整个过程(往返运动):先减速后加速,整个过程时间比为1:1,
位移大小比为1:3。
2. 平抛运动:
1. 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
2. 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或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只考
虑重力的话)。
3. 合速度方向:抛出点正上方时,与水平方向成45度角;不断下落,角度越来越小,速度分解后,平行水平分量不变。
3. 万有引力:
1. 所有物体间引力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
成反比。
2. 在同一星球上不同高度(或不同纬度)的地方重力加速度不同(向
心加速度与半径成反比)。
3. 物体随倾斜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受到的万有引力可以分为沿轨
道切线方向的分量和径向分量的力(也叫向心力)。
只有径向的力才
能使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
这些只是一部分二级结论,详细的物理二级结论建议您查阅物理教辅
资料或咨询物理老师。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整理)
高三物理——结论性语句及二级结论一、力和牛顿运动定律1.静力学(1)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2)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 不一定等于重力G . (3)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范围:|F 1-F 2|≤F ≤F 1+F 2.(4)三个共点力平衡,则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多个共点力平衡时也有这样的特点.(5)两个分力F 1和F 2的合力为F ,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图1(6)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tan μα=.2.运动和力(1)沿粗糙水平面滑行的物体:a =μg (2)沿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a =g sin α(3)沿粗糙斜面下滑的物体:a =g (sin α-μcos α) (4)沿如图2所示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5)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系,若力是作用于m 1上,则m 1和m 2的相互作用力为N =m 2Fm 1+m 2,与有无摩擦无关,平面、斜面、竖直方向都一样.(6)下面几种物理模型,在临界情况下,a =g tan α.(7)如图5所示物理模型,刚好脱离时,弹力为零,此时速度相等,加速度相等,之前整体分析,之后隔离分析.(8)下列各模型中,速度最大时合力为零,速度为零时,加速度最大.(9)超重:a 方向竖直向上(匀加速上升,匀减速下降). 失重:a 方向竖直向下(匀减速上升,匀加速下降).(10)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 x x x x a m a m a m F 332211++=∑(整体法——求系统外力) y y y ya m a m a m F 332211++=∑二、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一、直线运动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常用比例时间等分(T ):①1T 末、2T 末、3T 末、…、nT 末的速度比:v 1∶v 2∶v 3∶…∶v n =1∶2∶3∶…∶n . ②第1个T 内、第2个T 内、第3个T 内、…、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x 1∶x 2∶x 3∶…∶x n =1∶3∶5∶…∶(2n -1).③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Δx =aT 2,进一步有x m -x n =(m -n )aT 2,此结论常用于求加速度a =Δx T 2=x m -x n m -n T 2. 位移等分(x ):通过第1个x 、第2个x 、第3个x 、…、第n 个x 所用时间比: t 1∶t 2∶t 3∶…∶t n =1∶(2-1)∶(3-2)∶…∶(n -n -1).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①v =v t 2=v 0+v 2=x 1+x 22T.②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 1,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 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v =v 1+v 22.③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 1,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 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v =2v 1v 2v 1+v 2.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中间位置的速度v t2=v =v 0+v 2,v x 2=v 20+v22. 4.如果物体位移的表达式为x =At 2+Bt ,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v 0=B (m/s),加速度a =2A (m/s 2).5.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t =2h g. 6.竖直上抛运动的时间t 上=t 下=v 0g =2Hg ,同一位置的速率v 上=v 下.上升最大高度202m v h g= 7.追及相遇问题匀减速追匀速:恰能追上或追不上的关键:v 匀=v 匀减. v 0=0的匀加速追匀速:v 匀=v 匀加时,两物体的间距最大. 同时同地出发两物体相遇:时间相等,位移相等.A 与B 相距Δs ,A 追上B :s A =s B +Δs ;如果A 、B 相向运动,相遇时:s A +s B =Δs .8.“刹车陷阱”,应先求滑行至速度为零即停止的时间t 0,如果题干中的时间t 大于t 0,用v 20=2ax 或x =v 0t 02求滑行距离;若t 小于t 0时,x =v 0t +12at 2. 9.逐差法:若是连续6段位移,则有: 21234569)()(Tx x x x x x a ++-++=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小船过河(1)当船速大于水速时①船头的方向垂直于水流的方向则小船过河所用时间最短,t =dv 船.②合速度垂直于河岸时,航程s 最短,s =d . (2)当船速小于水速时①船头的方向垂直于水流的方向时,所用时间最短,t =dv 船.②合速度不可能垂直于河岸,最短航程s =d ×v 水v 船.2.绳端物体速度分解: 分解不沿绳那个速度为沿绳和垂直于绳三、圆周运动1.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F =mg tan θ,方向水平,指向圆心.图142.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图15(1)绳,内轨,水流星最高点最小速度为gR ,最低点最小速度为5gR ,上下两点拉压力之差为6mg .(2)离心轨道,小球在圆轨道过最高点v min =gR ,如图16所示,小球要通过最高点,小球最小下滑高度为2.5R .图16(3)竖直轨道圆周运动的两种基本模型绳端系小球,从水平位置无初速度释放下摆到最低点:绳上拉力F T =3mg ,向心加速度a =2g ,与绳长无关.小球在“杆”模型最高点v min =0,v 临=gR ,v >v 临,杆对小球有向下的拉力. v =v 临,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为零. v <v 临,杆对小球有向上的支持力.图17四、万有引力与航天1.重力加速度:某星球表面处(即距球心R ): g =GMR2.距离该星球表面h 处(即距球心R +h 处):g ′=GMr 2=2)(h R GM . 2.人造卫星:G Mm r 2=m v 2r =mω2r =m 4π2T2r =ma =mg ′.速度 GM v r=,周期 32rT GM π=,加速度2GMar =<g 第一宇宙速度v 1=gR =GMR=7.9 km/s ,211.2km/s v =,316.7km/s v = 地表附近的人造卫星:r =R =6.4×106 m ,v 运=v 1,T =2πRg=84.6分钟. 3.同步卫星T =24小时,h =5.6R =36 000 km ,v =3.1 km/s.4.重要变换式:GM =gR 2(R 为地球半径)5.行星密度:ρ=3πGT 2,式中T 为绕行星表面运转的卫星的周期.6. 卫星变轨: 2143v v v v >>>7.恒星质量: 2324r M GT π=或GgR 2=8.引力势能:P GMm E r=-,卫星动能 2k GMm E r =,卫星机械能2GMmE r =-同一卫星在半长轴为a =R 的椭圆轨道上运动的机械能,等于半径为R 圆周轨道上的机械能。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任一力是与其他所有力的合力平衡的力。
三个共点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两个力的合力:2121F F F F F +≤≤- 方向与大力相同3.拉密定理: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平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即γβαsin sin sin 321F FF == 4.两个分力F 1和F 2的合力为F ,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5.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时, μ= tanα 6.“二力杆”(轻质硬杆)平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
7.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8.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 不一定等于重力G 。
9.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 2。
用“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法则 二、运动学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时间等分(T): ① 1T 内、2T 内、3T 内······位移比:S 1:S 2:S 3=12:22:32② 1T 末、2T 末、3T 末······速度比:V 1:V 2:V 3=1:2:3 ③ 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的位移之比:S Ⅰ:S Ⅱ:S Ⅲ=1:3:5④ΔS=aT 2S n -S n-k = k aT 2a=ΔS/T 2a =( S n -S n-k )/k T 2位移等分(S 0): ① 1S 0处、2 S 0处、3 S 0处···速度比:V 1:V 2:V 3:···V n =n::3:2:1ΛFF 2的最小值mgF 2的最小值F 2的最小值F 2② 经过1S 0时、2 S 0时、3 S 0时···时间比:③ 经过第一个1S 0、第二个2 S 0、第三个3 S 0···时间比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中间位置的速度4.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v 1,后一半时间v 2。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任一力是与其他所有力的合力平衡的力。
三个共点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两个力的合力:2121F F F F F +≤≤- 方向与大力相同3.拉密定理: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平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即γβαsin sin sin 321F FF == 4.两个分力F 1和F 2的合力为F ,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5.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时, μ= tanα 6.“二力杆”(轻质硬杆)平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
7.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8.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 不一定等于重力G 。
9.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 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 2。
用“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法则 二、运动学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时间等分(T ): ① 1T 内、2T 内、3T 内······位移比:S 1:S 2:S 3=12:22:32② 1T 末、2T 末、3T 末······速度比:V 1:V 2:V 3=1:2:3 ③ 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的位移之比:S Ⅰ:S Ⅱ:S Ⅲ=1:3:5④ΔS=aT 2S n -S n-k = k aT 2a=ΔS/T 2a =( S n -S n-k )/k T 2位移等分(S 0): ① 1S 0处、2 S 0处、3 S 0处···速度比:V 1:V 2:V 3:···V n =② 经过1S 0时、2 S 0时、3 S 0时···时间比:)::3:2:1n n::3:2:1 F已知方向 F 2的最小值F 2的最小值F 2的最小值F 2③ 经过第一个1S 0、第二个2 S 0、第三个3 S 0···时间比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中间位置的速度4.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v 1,后一半时间v 2。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集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集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2.两个力的合力:F 大+F 小≥F 合≥F 大-F 小。
三个大小相等的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0。
3.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μα=tg 。
4.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貌合神离,弹力为零。
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二、运动学:1.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 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只能以地为参照物。
2.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总是带来方便: TS S V V V V t 2221212+=+==3.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间等分时, S S aT n n -=-12,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V V V S212222=+, V V S t 22>纸带点痕求速度、加速度:TS S V t2212+= ,212TSS a -=,()a S S n Tn =--1214.自由落体:V t (m/s ): 10,20,30,40,50H 总(m): 5、20、45、80、125 H 分(m): 5、15、25、35、45 5.上抛运动:对称性:t 上= t 下,V 上= -V下 6.相对运动:共同的分运动不产生相对位移。
7.“刹车陷阱”:给出的时间大于滑行时间,则不能用公式算。
先求滑行时间,确定了滑行时间小于给出的时间时,用V 2=2aS 求滑行距离。
8.“S=3t+2t 2”:a=4m/s2,V0=3m/s。
9.绳端物体速度分解:对地速度是合速度,分解为沿绳的分速度和垂直绳的分速度。
三、运动定律:1.水平面上滑行:a=-μg2.系统法:动力-阻力=m总a 3.沿光滑斜面下滑:a=gSin α时间相等: 450时时间最短: 无极值:4.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F m m m N 212+=,与有无摩擦(μ相同)无关,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
5.几个临界问题: αgtg a = 注意α角的位置!光滑,相对静止 弹力为零 弹力为零 6.速度最大时合力为零:汽车以额定功率行驶四、圆周运动 万有引力:1.向心力公式:R m R f m R Tm m R mv F ωππω=====222222442.在非匀速圆周运动中使用向心力公式的办法:沿半径方向的合力是向心力。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任一力是与其他所有力的合力平衡的力。
三个共点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两个力的合力:2121F F F F F +≤≤- 方向与大力相同3.拉密定理: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平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即γβαsin sin sin 321F FF == 4.两个分力F 1和F 2的合力为F ,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5.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时, μ= tan α 6.“二力杆”(轻质硬杆)平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
7.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8.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 不一定等于重力G 。
9.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 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 2。
用“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法则 二、运动学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时间等分(T ): ① 1T 内、2T内、3T 内······位移比:S 1:S 2:S 3=12:22:32② 1T 末、2T 末、3T 末······速度比:V 1:V 2:V 3=1:2:3 ③ 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的位移之比:S Ⅰ:S Ⅱ:S Ⅲ=1:3:5④ΔS=aT 2 S n -S n-k = k aT 2 a=ΔS/T 2 a =( S n -S n-k )/k T 2位移等分(S 0): ① 1S 0处、2 S 0处、3 S 0处···速度比:V 1:V 2:V 3:···V n =② 经过1S 0时、2 S 0时、3 S 0时···时间比: ③ 经过第一个1S 0、第二个2 S 0、第三个3 S 0···时间比)1(::)23(:)12(:1::::321----=n n t t t t n ΛΛ)::3:2:1n Λn ::3:2:1ΛF已知方向 2F 2的最小值F 2的最小值F 2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中间位置的速度4.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v 1,后一半时间v 2。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集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集灰太狼 汇编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三力汇交原理: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三个非平行力作用而平衡,那么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定在在同一平面内,而且必为共点力)2.两个力的合力:F 大+F 小≥F 合≥F 大-F 小。
(两个力大小相等时:①当两个力夹角为90°时,F 合=2F 。
②当两个力夹角为60°时,F 合=3 F 。
③当两个力夹角为120°时,F 合=F 。
)三个大小相等的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
3.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μ=tan α。
【在有μ情况下加速下滑,则a=g(sin θ-μcos θ); 在有μ情况下减速下滑,则a=g(μcos θ-sin θ).】4.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貌合神离,弹力为零。
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二、运动学1.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在处理动力学(运动定律、动量、能量)问题时,只能以地面为参照2.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思考匀变速直线远动问题(尤其是在V 0=0m/s 的情况),总是带来方便:V =V 2t =221v v +=TS S 221+. 3.匀变速直线运动:①时间等分时,ΔS=Sn-Sn-1=aT 2=恒量;②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V 2s =22221v v +。
(V 2s >V 2t )③子带点痕求速度、加速度: V2t = V =T S S 221+,a=212TS S -,a=()211T n S Sn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单位时间为1秒):①第n秒末的瞬时速度之比: v1:v2:v3:…:vn=1:2:3:…:n②前n秒内的位移之比: s1:s2:s3:…:sn=12:22:32:…:n2③第n个1秒内的位移之比:Δs1:Δs2:Δs3:…:Δsn=1:3:5:…:(2n-1)5.自由落体运动(V=0m/s,a=g=10m/s2):①n秒末的即时速度Vt(m/s): 10,20,30,40,50…②n秒后下落总高度H总m): 5,20,45,80,125…③第n个1秒内下落的高度H分(m): 5,15,25,35,45…6.竖直上抛运动具对称性t上 =t下,v上=-v下7.“刹车陷阱”:给出的时间大于滑行到停止的时间,则不能用公式计算。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超全)
vv 水v 合(a)(b)图2高中物理二级结论集温馨提示 1、“二级结论”是常见知识和经验的总结,都是可以推导的。
2、先想前提,后记结论,切勿盲目照搬、套用。
3、常用于解选择题,可以提高解题速度。
一般不要用于计算题中。
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2.三个大小相等的共面共点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0。
3.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tan μα=。
4.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貌合神离,弹力为零。
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5.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
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6.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7.轻杆能承受纵向拉力、压力,还能承受横向力。
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8、轻杆一端连绞链,另一端受合力方向:沿杆方向。
9、如图所示,在系于高低不同的两杆之间且长L 大于两杆间隔d 的绳上用光滑钩挂衣物时,衣物离低杆近,且AC 、BC 与杆的夹角相等,sin θ=d/L ,分别以A 、B 为圆心,以绳长为半径画圆且交对面杆上'A 、'B 两点,则'AA 与'BB 的交点C 为平衡悬点。
二、运动学:1.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总是带来方便: T S S V V V V t 2221212+=+==2.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间等分时, S S aT n n -=-12,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V V V S212222=+, V V S t 22>4.匀变速直线运动,v 0 = 0时:时间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1:2:3:4:5 各时刻总位移比:1:4:9:16:25各段时间内位移比:1:3:5:7:9 位移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1∶2∶3∶……到达各分点时间比1∶2∶3∶…… 通过各段时间比1∶()12-∶(2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图象中,图象上各点切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某段图线下的“面积”数值上与该段位移相等。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汇总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汇总1. 质量守恒定律:在任何条件下,一个系统的质量总是保持不变的。
即在任何物理或化学现象中,物体的质量总是保持不变的。
3. 动量守恒定律:在任何条件下,一个系统的总动量总是保持不变的。
当一个物体受到某种力的作用,外力对其施加的动量大小等于物体自身产生的反向动量大小。
4. 弹性碰撞中动量守恒定律:在完全弹性碰撞中,两个物体的总动量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
6. 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的状态不会改变,直到另一个物体对其施加了一个力。
7. 牛顿第二定律:一个物体受到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8. 牛顿第三定律:对于每一个力的作用,总有一个相等并相反的力作用于不同的物体上。
即,每一件物品都会受到相等的反向力。
9. 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当两个物体的质量增加或距离减少时,它们之间的引力会增大。
10. 静电定律:物体之间的静电力与它们之间的电荷大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11. 磁力定律:磁场对物体施加的力与磁场的强度、电荷、速度和物体的方向有关。
当物体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磁场力最大。
12. 焓变定律:焓变是一个系统能量变化的度量,等于系统内部能量与系统周围能量的差异。
13. 周期运动定律:当一个物体在引力或弹性力的作用下运动时,它的周期与其轨道形状和质量有关。
周期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再返回该位置所需的时间。
14. 波速公式:波速等于波长乘以频率。
15. 阻力公式:阻力与物体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16. 物体受力平衡定律:如果一个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那么它所受到的所有合力应该等于零。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超全)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集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2.两个力的合力:F 大+F 小≥F 合≥F 大-F 小。
三个大小相等的共面共点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0。
3.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种等效代换,分力与合力都不是真实的力,求合力和分力是处理力学问题时的一种方法、手段。
4.三力共点且平衡,则312123sin sin sin F F F ααα==(拉密定理)。
5.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tan μα=。
6.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貌合神离,弹力为零。
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7.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
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8.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9.轻杆能承受纵向拉力、压力,还能承受横向力。
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10、轻杆一端连绞链,另一端受合力方向:沿杆方向。
10、若三个非平行的力作用在一个物体并使该物体保持平衡,则这三个力必相交于一点。
它们按比例可平移为一个封闭的矢量三角形。
(如图3所示)11、若F 1、F 2、F 3的合力为零,且夹角分别为θ1、θ2、θ3;则有F 1/sin θ1=F 2/sin θ2=F 3/sin θ3,如图4所示。
12、已知合力F 、分力F 1的大小,分力F 2于F 的夹角θ,则F 1>Fsin θ时,F 2有两个解:θθ22212s in c o s F F F F -±=;F 1=Fsin θ时,有一个解,F 2=Fcos θ;F 1<Fsin θ没有解,如图6所示。
13、在不同的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的两条边互相垂直,则这两个角必相等。
14、如图所示,在系于高低不同的两杆之间且长L 大于两杆间隔d 的绳上用光滑钩挂衣物时,衣物离低杆近,且AC 、BC 与杆的夹角相等,sin θ=d/L ,分别以A 、B 为圆心,以绳长为半径画圆且交对面杆上'A 、'B 两点,则'AA 与'BB 的交点C 为平衡悬点。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
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一、静力学1.几个力均衡,则任一力是与其余全部力的协力均衡的力。
三个共点力均衡,随意两个力的协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两个力的协力:F1F2 F F1F2方向与鼎力同样3.拉密定理: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均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每一个力必和其余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即F1F2F3 sin sin sin4.两个分力F1和 F2的协力为F,若已知协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协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F1已知方向 F F 的最小值1 2F1F FF2的最小值2的最小值mgF5.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时,μ= tanα6.“二力杆”(轻质硬杆)均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
7.绳上的张力必定沿着绳索指向绳索缩短的方向。
8.支持力(压力)必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不必定等于重力G。
9.已知协力不变,此中一分力F1大小不变,剖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2。
用“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法例1F二、运动学2F 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快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FS1: S2: S3=12: 22: 32 时间均分( T):① 1T 内、 2T 内、 3T 内······位移比:② 1T 末、 2T 末、 3T 末······速度比:V : V:V =1:2:31 2 3③第一个 T 内、第二个 T 内、第三个 T 内···的位移之比:SⅠ:SⅡ:SⅢ =1:3:5④Δ S=aT2 S n-S n-k = k aT2 a= S/T 2 a = ( S n-S n-k) /k T 2位移均分( S0):① 1S 0处、 2 S 0处、 3 S0处···速度比: V1 :V2: V3:···V n=3 : : n1: 2:0 0 01 :2 :3 : : n )②经过1S 时、2S 时、3S 时···时间比:③ 经过第一个1S0、第二个 2 S 0、第三个 3 S 0···时间比t1 : t 2 : t3 : : t n1: ( 2 1) : ( 32) : : ( n n1)vv 0 v tS 1 S 2 vt / 22T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均匀速度2v 0 v t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中间时辰的速度v v t / 22v 02 v t 2 vt / 22中间地点的速度4.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均匀速度v 1v 2前一半时间 v ,后一半时间 v 。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任一力是与其他所有力的合力平衡的力。
三个共点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两个力的合力:F1 F F F F 方向与大力相同2 1 23.拉密定理: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平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即F1 F F2 3 sin sin sin4.两个分力F1 和F2 的合力为F,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F1已知方向F1 F2的最小值F1F FF2的最小值mg F2的最小值5.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时,μ= tanα6.“二力杆”(轻质硬杆)平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
7.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8.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不一定等于重力G。
9.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1 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2。
用“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法则F1二、运动学F2 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F 时间等分(T):①1T 内、2T 内、3T 内······位移比:S1:S2:S3=12:22:32②1T 末、2T 末、3T 末······速度比:V 1:V2:V 3=1:2:3③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的位移之比:SⅠ:SⅡ:SⅢ=1:3:5④ΔS=aT2 S n-S n-k= k aT 2 a=ΔS/T2 a =(S n-S n-k)/k T 2位移等分(S0):①1S0 处、2 S0 处、3 S0 处···速度比:V1:V 2:V3:···V n=1: 2 : 3 : : n②经过1S0 时、2 S0 时、3 S0 时···时间比:1: 2 : 3 : : n)③经过第一个1S0、第二个 2 S0、第三个 3 S0···时间比t1 :t2 :t3 : :t n 1: ( 2 1) : ( 3 2) : : ( n n 1)1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vv v S S0 t 1 2vt / 2 2 2T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中间时刻的速度v vt/ 2v2vt中间位置的速度vt/22v 22vt4.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v1,后一半时间v2。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超全)
上海高中物理二级结论集温馨提示1、“二级结论”是常见知识和经验的总结,都是可以推导的。
2、先想前提,后记结论,切勿盲目照搬、套用。
3、常用于解选择题,可以提高解题速度。
一般不要用于计算题中。
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2.两个力的合力:F 大+F 小≥F 合≥F 大-F 小。
三个大小相等的共面共点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0。
3.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种等效代换,分力与合力都不是真实的力,求合力和分力是处理力学问题时的一种方法、手段。
4.三力共点且平衡,则312123sin sin sin F F F ααα==(拉密定理)。
5.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tan μα=。
6.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貌合神离,弹力为零。
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7.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
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8.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9.轻杆能承受纵向拉力、压力,还能承受横向力。
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10、轻杆一端连绞链,另一端受合力方向:沿杆方向。
10、若三个非平行的力作用在一个物体并使该物体保持平衡,则这三个力必相交于一点。
它们按比例可平移为一个封闭的矢量三角形。
(如图3所示)11、若F 1、F 2、F 3的合力为零,且夹角分别为θ1、θ2、θ3;则有F 1/sin θ1=F 2/sin θ2=F 3/sin θ3,如图4所示。
12、已知合力F 、分力F 1的大小,分力F 2于F 的夹角θ,则F 1>Fsin θ时,F 2有两个解:θθ22212sin cos F F F F -±=;F 1=Fsin θ时,有一个解,F 2=Fcos θ;F 1<Fsin θ没有解,如图6所示。
13、在不同的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的两条边互相垂直,则这两个角必相等。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物理重要二级结论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任一力是与其他所有力的合力平衡的力。
三个共点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两个力的合力:方向与大力相同3.拉密定理: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平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即4.两个分力F1和F2的合力为F,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5.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时,μ= tanα6.“二力杆”(轻质硬杆)平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
7.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8.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不一定等于重力G。
9.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2。
用“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法则二、运动学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时间等分(T):① 1T内、2T内、3T内······位移比:S1:S2:S3=12:22:32② 1T末、2T末、3T末······速度比:V1:V2:V3=1:2:3③ 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的位移之比:SⅠ:SⅡ:SⅢ=1:3:5④ΔS=aT2 Sn-Sn-k= k aT2 a=ΔS/T2 a =( Sn-Sn-k)/k T2位移等分(S0):① 1S0处、2 S0处、3 S0处···速度比:V1:V2:V3:···Vn=② 经过1S0时、2 S0时、3 S0时···时间比:③ 经过第一个1S0、第二个2 S0、第三个3 S0···时间比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中间位置的速度4.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v1,后一半时间v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集物理概念、规律和课本上的知识是“一级物理知识”,此外,有一些在做题时常常用到的物理关系或者做题的经验,叫做“二级结论”。
这是在一些常见的物理情景中,由基本规律和基本公式导出的推论,或者解决某类习题的经验,这些知识在做题时出现率非常高,如果能记住这些二级结论,那么在做填空题或者选择题时就可以直接使用。
在做论述、计算题时,虽然必须一步步列方程,不能直接引用二级结论,但是记得二级结论能预知结果,可以简化计算和提高思维起点,也是有用的。
一般地讲,做的题多了,细心的学生自然会熟悉并记住某些二级结论。
如果刻意加以整理、理解和记忆,那么二级结论就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常说内行人“心中有数”,二级结论就是物理内行心中的“数”。
运用“二级结论”的风险是出现张冠李戴,提出两点建议:1每个“二级结论”都要熟悉它的推导过程,一则可以在做论述、计算题时顺利列出有关方程,二则可以在记不清楚时进行推导。
2 •记忆“二级结论”,要同时记清它的使用条件,避免错用。
一、静力学1. 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几个力平衡,仅其中一个力消失,其它力保持不变,则剩余力的合力是消失力的相反力。
几个力平衡,将这些力的图示按顺序首尾相接,形成闭合多边形。
2 .两个力的合力:F大'F小亠F合亠F大- F小三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0o3 .研究对象的选取「整体法——分析系统外力;典型模型:几物体相对静止1隔离法——分析系统内力必须用隔离法(外力也可用隔离法)4 .重力一一考虑与否①力学:打击、碰撞、爆炸类问题中,可不考虑,但缓冲模型及其他必须考虑;②电磁学:基本粒子不考虑,但宏观带电体(液滴、小球、金属棒等)必须考虑重力。
5 .轻绳、轻杆、轻弹簧弹力(1)轻绳:滑轮模型与结点模型①滑轮模型一一轻绳跨过光滑滑轮(或光滑挂钩)等,则滑轮两侧的绳子是同一段绳子,而同一段绳中张力处处相等;②结点模型一一几段绳子打结于某一点,则这几段绳子中张力一般不相等。
(2)轻杆:铰链模型与杠杆模型①铰链模型一一轻杆,而且只有两端受力,则杆中弹力只沿杆的方向;②杠杆模型一一轻杆中间也受力,或者重杆(重力作用于重心),则杆中弹力一般不沿杆的方向,杆中弹力方向必须用平衡条件或动力学条件分析。
“杠杆模型”有一个变化,即插入墙中的杆或者被“焊接”在小车上的杆。
(3)轻弹簧:①弹簧中弹力处处相等,②若两端均被约束,则弹力不能突变;一旦出现自由端,弹力立即消失。
6. 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J = tan>。
7. 被动力分析1)被动力:弹力、静摩擦力(0乞f乞f max)(2)分析方法:①产生条件法一一先主动力,后被动力②假设法一一假设这个力存在,然后根据平衡或动力学条件计算:若算得为负,即这个力存在, 且方向与假设方向相反;若算得为零,则表示此力不存在。
、运动学1. 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在处理动力学问题(用运动定律求加速度、求功、算动量)时,只能以地为参照物。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总会带来方便:J X=V=V t—V1+V2S1+St P3. 匀变速直线运动:五个参量,知三才能求二。
X2、X3…,注意计数周期T与打点周期T0的关系②依据x m∙n- X m = n aT2,若是连续6段位移,则有:X5 - X2= 3aT2, X6 - X3= 3aT2(X6 X5 X4)-(X3 X2 X1)a —4 .匀变速直线运动,V0 = 0时:时间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各时刻总位移比:各段时间内位移比:到达各分点时间比25 .自由落体:g取10m∕sn秒末速度(m∕s):n 秒末下落高度(m): 5、20、45、80、125 第n秒内下落高度(m): 5、15、25、35、456 .上抛运动:对称性:t上=t下,V上=V下,h22T纸带法求速度、加速度:S1 S2 _2TS^-SlX1、逐差法:①在纸带上标出X^X I= 3aT2,三式联立,得:9T24:3:4: 516: 251: 3: 5: 7: 9位移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 1 : 2 :、3 :通过各段时间比1 : 、2 -1 :( • 3—2 ):10, 20, 30, 40, 502vm _2g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Vt"2V S V t"2 "27•“刹车陷阱”,应先求滑行至速度为零即停止的时间t o ,确定了滑行时间t大于t o时,用V:=2as1 2或S=V o t/2 ,求滑行距离;若t小于t o时S=V o t at28追赶、相遇问题匀减速追匀速:恰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V匀=V匀减V o=O的匀加速追匀速:V匀=V匀加时,两物体的间距最大S maX同时同地出发两物体相遇:位移相等,时间相等。
A与B相距△ s,A追上B:S A=S B+ △ s,相向运动相遇时:S A=S B+ △ S O9 •物体刚好滑到小车(木板)一端的临界条件是:物体滑到小车(木板)一端时与小车速度相等。
10 •绳(杆)连接:沿绳方向分速度相等一一将两个物体的实际速度沿绳、垂直绳方向分解。
11 •小船过河:⑴ 当船速大于水速时①船头的方向垂直于水流的方向时,所用时间最短,t=d∕v船沿角平分线滑下最快小球下落时间相等4 • 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系,若力是作用于m1上,则⑵当船速小于水速时②合速度垂直于河岸时,航程S最短S= d d为河宽①船头的方向垂直于水流的方向时,所用时间最短,t = d /V船②合速度不可能垂直于河岸,最短航程s = d V水V船三、牛顿运动定律1 •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厂工F X= m∣1a1χ + m2a2χ + m3a3χ(整体法——求系统外力)ΞF^m1a1y m2a2y m3a3y2 •沿粗糙水平面滑行的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沿粗糙斜面下滑的物体3 •沿如图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a= μa= gsinα小球下落时间相等m1和m2的相互作用力为N= m2F与有无摩擦无关,平面,斜面,竖直方向都一样aam2 m1相对静止6 •下面几种物理模型,在临界情况下,a=gtan光滑,相对静止m1m2HF弹力为零7 •如图示物理模型,离分析刚好脱离时。
弹力为零,此时速度相等,加速度相等,最高点分离F在力F作用下匀加速运动&下列各模型中,速度最大时合力为零,速度为零时,I F、、>、之刖整体分析,之后[隔F在力F29.超重:a 方向竖直向上;(匀加速上升,匀减速下降)恒星密度可用贴地卫星的周期求出9.由贴地飞行的行星能求出恒星的密度GT失重:a 方向竖直向下;(匀减速上升,匀加速下降)四、圆周运动万有引力21.向心力公式:F =m-Rm 2 R = m^^^ R =m4二 2 f 2R = m vT 22 .在非匀速圆周运动中使用向心力公式的办法:沿半径方向的合力是向心力。
3 .竖直平面内的圆运动“绳”类:最高点最小速度gR ,最低点最小速度 5gR ,10.卫星因受阻力损失机械能:高度下降、速度反而增加、周期减小。
11. “黄金代换”:地面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引力, GM = gR 212. 在卫星里与重力有关的实验不能做。
13. 双星:弓I 力是双方的向心力,两星角速度相同,星与旋转中心的距离、星的线速度都跟星的质 量成反比。
14.第一宇宙速度(贴地飞行的速度,恒星的最小发射速度)要通过顶点,最小下滑高度 最高点与最低点的拉力差 绳端系小球,从水平位置无初速下摆到最低点:2.5R. 6mg.弹力3mg ,向心加速度2g"杆”:最高点最小速度O ,最低点最小速度4gR.=7.9km∕s,第二宇宙速度(脱离地球所需之起飞速度):v 2=11∙2km∕s 。
第三宇宙速度(飞离太阳系所需之起飞速度):v 3=16.7km∕s(V临='.gR )杆对小球为拉力 V > V临,V = V临, 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为零 V V V临,杆对小球为支持力15.开普勒三定律(1) 行星绕恒星沿椭圆轨道运动,恒星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连接行星与恒星的矢径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相同的面积。
所以,近地点速度大而远地点速度小。
两处的速度与到地心的距离成反比。
(3)行星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与运动周期的二次方成正比。
4 .地面重力加速g =GMr, g 与高度的关系:RGM 2(R + h )R 22g(R + h)5.解决万有引力问题的基本模式: 6 .人造卫星:"引力=向心力”,只选向心力公式。
ZGMm ,GMm ZGMm 16.弓I 力势能:E P,卫星动能 E k,卫星机械能E =-r2r2r同一卫星在半长轴为 a=R 的椭圆轨道上运动的机械能,等于半径为R 圆周轨道上的机械能。
五、功和能 速度V =J GM,周期T =2二「3,加速度a = GMGM r1.判断某力是否作功,做正功还是负功① F 与I 的夹角(恒力)② F 与V 的夹角(曲线运动的情况)③ 能量变化(两个相联系的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情况)高度大则速度小、周期大、加速度小。
同一轨道上各卫星速度、周期、 对于相同质量的卫星,高度越大动能越小、重力势能越大、机械能越大。
速率与半径的平方根成反比,周期与半径的平方根的三次方成正比。
由卫星的运动学参量永远求不出恒星的质量和所受的引力。
同步卫星轨道在赤道上空,h =5.6R , v=3.1km∕s 。
加速度相同。
7 .卫星变轨:V 2 V 1 V 4 V 3&恒星质量可用绕它做圆运动的行星或者卫星求出: MGT 2V 22 .求功的六种方法① W = F lcos α (恒力) 定义式② W = P t (变力,恒力) ③ W= △ EK (变力,恒力)④ W = △ E (除重力做功的变力,恒力)⑤图象法(变力,恒力) ⑥气体做功:W = P △ V ( P3 .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克服摩擦力做功 4.功能关系功能原理气体的压强;W= μmgs(1) 合外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一一动能定理(2) 重力、弹簧弹力、电场力(保守力)做功与相关势能变化的关系一一势能定理(3) 除重力以外的其他外力做功与机械能变化的关系一一功能原理(4) 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之和与生热的关系—— Q = f S相(5) 安培力做功与电能变化的关系。
电路•在非纯电阻电路中,电路消耗的电能W= UIt分为两部分,一大部分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另一部分转化为内能Q= I2Rt.此时有W= UIt = E其它+Q,故Ult> I2Rt.此时电功只能用W= UIt计算,电热只能用Q= I2Rt计算.注:W= UIt算电功,Q = I2Rt算电热,适合任何电路,但W= Q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