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知识点
汉武帝的大一统知识点简单
![汉武帝的大一统知识点简单](https://img.taocdn.com/s3/m/3c3fad12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20.png)
汉武帝的大一统知识点简单汉武帝(前156年-前87年),名刘彻,是中国汉朝的第七位皇帝,也是汉朝历史上最杰出的统治者之一。
他在位期间,通过一系列政策和军事行动,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一统”,统一了疆域广阔的国家。
汉武帝出生于刘备和皇后吕雉之间,小时候聪明好学,具备出众的领导才能。
他自登基之初就致力于巩固国家统一的基础。
首先,他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民为本,增强了百姓的福利。
他推行均田制,规定耕地按照农户家庭的人口数量进行分配,使得土地更加公平合理地流转。
此外,汉武帝还推动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改进税收制度,为国家经济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内政改革,汉武帝还采取了积极的外交政策。
他通过外交手段稳定了西北边境,重建了长城,阻挡了匈奴的侵袭。
此外,他还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扩展了汉朝的疆域,增强了国家的影响力。
这一系列的外交政策使得汉武帝的统一帝国更加稳固和有力。
可是,汉武帝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军事才能和帝国的扩张。
他利用强大的军事力量征服了南方的楚地、南越、西南的巴蜀等地。
他积极开拓新疆土,有效地将更多的人民纳入到统治范围之下。
同时,他对内修复了典章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得他的统治更加稳固。
他还加强了中央军队的巡视,减少了豪强势力。
通过这些措施,汉武帝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基础。
汉武帝还重视文化建设,并且在宫廷中培养了一批文学艺术的人才。
他的宫廷内举办了盛大的文化活动,邀请文人骚客进行吟诗作赋。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皇帝的文化生活,也提升了整个汉朝的文化水平。
同时,汉武帝推行了强调儒家思想的教育改革,将儒学作为国教,使得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加稳定而重要的门径。
然而,汉武帝在追求大一统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他采取的归化政策和侵略性的战争行动,造成了一些地区的人民生活贫困和民不聊生。
此外,他实行的严厉统治和残酷手段也引起了一些人民的不满和反抗。
尽管汉武帝实现了大一统,但其统治并不完美。
总的来说,汉武帝的大一统之举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武帝大一统知识点
![汉武帝大一统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eff4991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8c.png)
汉武帝大一统知识点汉武帝(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即刘彻,是中国西汉王朝的第七位皇帝,也是西汉王朝最著名的皇帝之一。
汉武帝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政治、军事和文化措施,成功实现了对中国大陆的大一统,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汉武帝大一统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征服南方西汉初期,南方地区是割据的局面,各个地方势力林立。
为了实现大一统的目标,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军事行动来征服南方。
他派遣将领赵萌率军攻打南越,最终成功将南越纳入西汉版图。
此后,汉武帝又多次征服南方各族,如南蛮、三辅、朝鲜等,逐渐巩固了西汉的统治。
二、加强中央集权在刘邦和前几位皇帝的统治下,西汉王朝的中央集权并不完善,地方势力较大。
汉武帝上位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
他废除了列侯国和国君制度,将世家势力削弱,并大规模地迁徙豪强,限制地方势力的扩张。
此外,他还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控制,设立了丞相、太尉等官职,强化了中央官僚机构的管理。
三、推行郡县制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汉武帝推行了郡县制。
他以郡为单位,设立太守进行管理,而太守之下则设立县令。
这样一来,中央政府在地方的直接管理能力得到了增强,有效地推动了大一统的进程。
郡县制的推行也为东汉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奠定了基础。
四、推崇儒家思想汉武帝崇尚儒家思想,将其正式确立为国家的官方思想。
他将儒家经典《春秋》列为国教经典,规定学习儒家经典成为官员选拔的标准。
汉武帝还大力提倡儒家道德观念,宣扬“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巩固了统治地位,促进了社会稳定。
五、开展外交活动除了内部统一,汉武帝还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以维护国家的利益。
他与匈奴进行了多次战争,最终通过“和亲”政策和平解决了与匈奴的矛盾,确保了边境的稳定。
此外,他还通过与朝鲜和越南等国家的交往,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拓展了对外交往的范围。
以上就是汉武帝大一统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汉武帝通过军事、政治和文化手段,成功实现了对中国大陆的统一,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知识点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d3a74c7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07.png)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知识点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在位)是汉朝第七位皇帝,也是由汉高祖刘邦所建立的西汉王朝的第七位皇帝。
汉武帝是一位具有杰出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的君主,在其统治期间,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推动国家的繁荣与发展。
以下是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改革官制为了运用人才,提高行政效能,汉武帝改革了官制。
他创立了“三公九卿”制度,设立了尚书、少府、大理、大司农等一系列中央行政机构和部门,统一管理国家事务。
这种改革使得朝廷的决策更高效,同时也减少了地方诸侯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二、加强军队汉武帝十分注重军队的建设和发展。
他增加了帝国的领土,开展了多次大规模的军事征讨,进一步巩固了大一统。
同时,他还通过改革军事制度,提高士兵的待遇,加强军队的纪律和训练,使得军队战斗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三、推行国家政策为了巩固大一统,汉武帝实行了一系列国家政策。
他推行农业政策,鼓励人民耕种和开垦荒地,提高了国家的粮食产量和财政收入。
他还实行了开疆拓土的政策,通过赏土地和设立郡县来吸引边境地区的居民,加强了对边疆的控制。
此外,他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发展经济、加强文化和教育,促进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四、推行封建礼制汉武帝重视礼制的作用,大力推行封建礼制。
他规定了各级官员必须按照规定的礼仪来行事,同时也鼓励百姓遵守礼仪,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这种封建礼制的实行,加深了君臣之间的关系,加强了中央集权。
总结起来,汉武帝巩固大一统主要通过改革官制、加强军队、推行国家政策和推行封建礼制等措施来实现。
他的统治期间,国家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社会秩序得到了巩固,对后来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所述只是关于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对于该历史事件的详细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
七年级初中历史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七年级初中历史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https://img.taocdn.com/s3/m/91f1d110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92.png)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01知识管理知识点1“推恩令”的实施原因:西汉初,________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
地方上的________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措施:汉武帝采纳________的“________”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________制定封号。
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其他措施:汉武帝还建立________制度,监视13个州部内的________、________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作用:通过这些措施,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知识点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背景: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________”的政策,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措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________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在长安兴办________,以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影响:从此,________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知识点3盐铁专卖目的: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措施:汉武帝把________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
还在全国各地设________,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________。
作用: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________基础。
知识点4北击匈奴背景:秦末汉初,蒙古高原的匈奴族在首领________的率领下统一了蒙古高原,并不断南下袭扰。
汉初由于国力疲弱,不得不对匈奴实行“________”。
概况:________组建强大的骑兵队伍反击匈奴,在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后地区后,汉军继续北上出击匈奴。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B4排版)第十一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十二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B4排版)第十一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十二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https://img.taocdn.com/s3/m/c8f69e226f1aff00bfd51edb.png)
第十一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第十二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11课西汉的建立时间∶年建立人物∶又称汉高祖都城:汉初首要问题:休养生息政策原因∶人口、经济、田地和汉高祖吸取泰朝灭亡的教训目的:和措施∶①下令" "②并将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③鼓励人民致力;④采取的政策,相应地减免及作用∶休养生息一方面可使农民安居乐业,稳定社会秩序,另一方面有于建立新统治秩序文景之治措施:①汉文帝和汉景帝注重,提倡;进一步减轻和,,把田赋降到了;②重视" ",废除了一些;④提倡,反对奢侈浮华表现: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结果∶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这一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 "12课"推恩令"的实施背景:西汉初的两大势力①②提出者∶内容:作用∶这样诸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刺史制度的作用:监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者∶内容: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使儒家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兴办太学教学内容∶儒家的、、、、作用:培养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盐铁专卖目的∶为加强朝廷对的控制措施:①汉武帝把收归中央,统一铸造;②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③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平抑物价作用∶这些措施,,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北击匈奴背景:秦末汉初匈奴族统一了蒙古草原,西汉建国之初对匈奴采用政策,每年送大量的措施∶经过“”后,西汉强盛起来了,组建强大的骑兵部队,任用、率领下反击匈奴。
公元前的战役后,匈奴遭受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西迁。
总结汉武帝的政治措施:思想措施:经济措施:军事措施:。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预习笔记+知识点+习题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预习笔记+知识点+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edb19656bed5b9f3f80f1c04.png)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预习笔记一、“推恩令”的实施原因:西汉初,________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
地方上的________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措施: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________”计谋,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之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汉武帝还建立________制度,监视13个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原因:西汉初,统治者奉行“________”的政策,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措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____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__________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还在长安兴办________,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影响:从此,________为历代王朝所推崇,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
三、盐铁专卖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________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
还在全国各地设________,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________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知识点一、“推恩令”的实施背景:诸侯势力强大,生活骄奢淫逸,政治公开反抗朝廷,甚至企图谋反。
地方豪强地主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推恩令”的实施: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
“推恩令”的内容: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这样候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汉武帝大一统知识点总结
![汉武帝大一统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6fd9855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02.png)
汉武帝大一统知识点总结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一位皇帝。
他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改革,使得汉朝得以实现大一统,统一了中国的领土和民族。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总结汉武帝大一统的知识点。
一、政治措施1. 分封制度的改革:汉武帝废除了前朝的分封制度,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
2. 任用贤能:汉武帝注重选拔和任用贤能的官员,尤其是采取了"以实录用"的政策,即以考试成绩来选拔官员,提高了政府机构的效率。
3. 修建道路和运河:为了加强地方的联系和统一,汉武帝大力修筑道路和运河,提高了交通的便利性。
4. 灭匈奴:为了统一北方,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的对匈奴的军事行动,逐渐削弱了匈奴的势力。
二、经济政策1. 推行均田制:汉武帝实行了均田制,将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使农业生产得到了提高,稳定了社会经济。
2. 扩张农田:汉武帝通过拓宽农田规模,发展农业生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3. 发展冶铁业:汉武帝大力发展冶铁业,提高了钢铁的生产能力,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文化教育1. 修筑学校和图书馆:为了普及教育,汉武帝大量修建学校和图书馆,为人民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2. 赏识文人墨客:汉武帝赏识文人墨客,支持他们的创作和研究,为当时文化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3. 推崇儒学:汉武帝非常重视儒学思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崇儒学,使其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
四、宗教政策1. 信仰道教:汉武帝崇尚道教,将其作为国家官方信仰,并修建了一系列道教寺庙,推动了道教的发展。
2. 宣扬皇帝崇拜: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汉武帝宣扬皇帝崇拜,强调皇帝具有神圣的地位。
3. 宽容异教:汉武帝对其他宗教的存在并不排斥,对佛教、基督教等宗教采取宽容的态度。
综上所述,汉武帝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措施,使得中国实现了大一统。
他的统治为后来的历代王朝树立了榜样,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七年级上册 历史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知识点背诵
![七年级上册 历史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知识点背诵](https://img.taocdn.com/s3/m/892f15c2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0b.png)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1.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2.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实行“推恩令”、削爵夺地除国、刺史制度。
①实施“推恩令”: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②借口削爵、夺地、除国,镇压诸侯的叛乱。
③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
作用:削弱了地方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维护了国家统一。
2)思想上:“罢黜百家,尊崇儒术”(董仲舒)①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把儒学确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思想成为大一统精神支柱;②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作用:实现了思想上大一统;使儒家忠君守礼思想成为大一统精神支柱;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推崇,对以后巩固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产生了深远影响;3)经济上:①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②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③全国范围内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④注重发展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
作用:(1)中央政府完全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稳定了经济形势(2)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为汉武帝巩固国家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4)军事上:北击匈奴公元前119年的漠北战役,是汉朝对抗匈奴的高潮。
作用:漠北战役后,匈奴无力与西汉对抗。
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境的威胁,巩固了西北边疆,从军事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王朝。
3.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意义:(1)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2)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汉王朝的影响力远达边地少数民族地区,以中原汉文化为核心的汉王朝版图拓展。
4.秦始皇和汉武帝加强大一统的认识(1)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君主,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秦皇汉武成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
总结秦始皇和汉武帝巩固统一措施的知识点,并做比较
![总结秦始皇和汉武帝巩固统一措施的知识点,并做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76d2ef07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51.png)
总结秦始皇和汉武帝巩固统一措施的知识点,并做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在统一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将中国从数十个小国的政治状态转变为一个大一统的大国,拥有一个强大的政权,统一了中国文明和统一了中国的政治,形成中华民族的完整体。
秦始皇和汉武帝在实现统一的过程中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法律、政策和文化措施,其中有一些措施是相似的,而有些措施却不同。
首先,秦始皇和汉武帝都具有集权的政治改革。
秦始皇在实现统一背后有其独特的集权思想,用尽了一切手段取代各小国政权,确定了他的个人统治,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中央集权政府结构,实行准则政治,增添了一些独特的政治制度和政策,例如法令吏部和针对外国的秦限制制度,从而巩固了统一的政策、政治和法律政治。
汉武帝也实施了相似的集权政治,把外国实施统一政治,统一了国家关系,实行自上而下的中央统治,实行官僚制,撤销地方制政,实施如设立朝廷机构,统一区域,统一测量单位等政治改革,使中国形成了新的统一政策,加强了政治的立体性,进一步加强了统一的程度。
其次,秦始皇和汉武帝在称帝建都措施上也可以说是相似的。
秦始皇封立自己的尊号“始皇帝”,确立自己的帝制,采取了统一以打破历史界限为原则的政治策略,实行名称上的统一,通过建都,建造长城等建设,巩固了统一,加强了统一的稳定。
汉武帝也在建都方面有相似的措施,他实行建太庙、设置诸侯和设置道术,采取宗室政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封建社会政治,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加强了封建社会的统一。
此外,统一中国的文化也是重要的方面,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文化措施上也有很多的不同之处。
秦始皇的文化政策以中央集权为核心,以统一的统治、统一的咒语、统一的历法为特征,以强大的政权来消除地区文化的巨大差异,坚持中央集权的统治原则,统一了文字、格式、内容和拼音等。
汉武帝则施行新的文化政策,推行统一的科举制度,使得全国范围内所有的文化都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以汉文化为核心形成一个统一的文化体系。
汉武帝的大一统的知识点
![汉武帝的大一统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6c53f42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7a.png)
汉武帝的大一统的知识点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统治者,他的统治被称为大一统。
大一统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统一整个国家的政策和措施。
汉武帝在位期间,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举措,使得中国社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统一和繁荣。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介绍汉武帝的大一统。
首先,汉武帝在政治上实施了一系列的统一政策。
他继承了西汉高祖刘邦和文帝的统治基础,但并不满足于仅仅保持已有的疆域。
汉武帝主动地对外扩张,将南方的南越和西南的南诏等地纳入版图,进一步巩固了中央政权的地位。
此外,他还实行了郡县制度,将整个国家划分为一百多个郡县,加强了地方行政的管理效率。
其次,经济统一是汉武帝大一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汉武帝的统治下,农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他推行平抑物价政策,保护农民利益,解决了粮食供应问题,确保了人口的稳定增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此外,他还积极开拓交通运输,修筑和维修大量的道路和渠道,便于商品流通,促进了贸易和经济的发展。
这些措施都为统一国家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文化统一也是汉武帝大一统的重要内容之一。
汉武帝采纳儒学为国家的官方思想,推崇孔子的学说,使儒学成为社会上流行的思想潮流。
他还大力发展教育,设立国子监、太学等学府,培养了一批才德兼备的人才。
在文化领域,他还广泛征集皇家藏书,修建图书馆,使得书籍的流通更加便利,促进了文化的蓬勃发展。
除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统一外,汉武帝还注重社会制度的统一。
官僚系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统一了官员的职责和权力。
他还进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废除了分封制,统一了土地所有权,使得社会财富更加公平合理地分配。
然而,汉武帝的大一统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他采取了高压的政治手段,严厉打击异己思想,限制了言论和思想的自由,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压抑感。
此外,由于统治面积的扩大和社会的发展,带来的是粮食等生活物资的供求问题,给国家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
这也激发了一些社会不满和动荡。
总的来说,汉武帝的大一统是中国古代统一的典范之一,他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得中国的社会稳定、繁荣、和谐地发展。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高分突破讲练复习(部编版)专题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解析版)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高分突破讲练复习(部编版)专题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c33a90c2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0c.png)
专题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知识梳理“大一统”,一方面是指国家的大统一,另一方面是指国家的统治权要一统于皇帝。
“大一统”是中央加强对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大一统的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1.政治上:采纳主父偃建议,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设立刺史。
2. 思想上: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3. 经济上:把铸币权、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4. 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影响: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目的:加强思想统治。
影响: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
过程: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随后汉武帝又找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
“推恩令”的巧妙之处在于: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
◆汉武帝在长安设太学(最高学府),地方设立官学,推行儒学教育。
◆汉武帝首创年号纪年。
★如何评价汉武帝?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位期间,西汉国力最为强盛。
他破格任用贤良之人,进行改革,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各方面巩固了大一统,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但是,汉武帝后期连年征战,国库空虚,奢侈浪费,重用酷吏,导致社会动荡,农民暴动。
汉武帝颁布罪已诏,知错就改,避免了一场严重的社会危机。
汉武帝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议一议:人们为什么总把“秦皇汉武”并称?(1)都是我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君主;(2)都采取了创新的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这些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且对封建社会历史起了推动作用;(3)“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091065cf90f76c661371af6.png)
1、汉景帝采纳大臣晁错的建议,削夺诸 侯王的封地。引起吴、楚等七国叛乱, 景帝派大军平叛,最后平定了七国之乱。 借机收回了诸侯王的军政权利。
• 2、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将 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削弱诸 侯王的势力。
• 3、汉武帝还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 13个州部,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 吏。
• (3)统一调配物质,平抑物价。
• 6、汉武帝派遣卫青和霍去病抗击匈奴,公 元前119年的漠北战役,沉重打击了匈奴, 使其再无力对抗西汉。
• 7、材料研读——P59
• 材料中记载的农民不如做工的,做工的不 如经商的,刺绣的不如买东西的,导致很 多农民弃农经商,这与当时的以农业为基 础的社会现实不符,会影响农业生产,从 而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
• 4、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以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 《易经》、《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 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
• 5、汉武帝对社会经济的控制的措施:
• (1)、铸币权收归国有,统一铸造五铢钱;
• (2)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 归国有;
• (2)“经”主要指:《诗经》、《尚书》、 《礼记》、《易经》、《春秋》。
• 11、汉武帝确立“察举制”为选官制度。
• (3)经济上,铸币权收归国有,统一铸造五铢钱;设盐 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统一调配物质, 平抑物价。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
• (4)军事பைடு நூலகம்,组建强大的骑兵队伍,反击匈奴,给与匈 奴沉重打击,使其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 9、课后活动——61--1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https://img.taocdn.com/s3/m/c9c5301a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69.png)
哪家思想才能适应统治者当下的统治需要?
汉武帝即位后,让各地推荐贤良文学之士,董仲舒被推举参加策问。
汉武帝连续对董仲舒进行了三次策问。
学习任务三
尊崇儒术
问题二:汉武帝是如何巩固大一统王朝的? 文化:尊崇儒术
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回答:董仲舒的哪些观点符合汉武帝当下的 统治需要?
课后作业
1.基础型作业:完成课后活动题,并标明 考查的知识点。 2.发展型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削弱地方势力
问题二:汉武帝是如何巩固大一统王朝的?
2.地方豪强问题 政治:将一些郡国豪强迁往京师一带。 “内实京师,外销奸猾。”“不诛而害除。”
——《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
政治:设刺史监视地方。
材料 (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 ——《汉书·武帝纪》
学习任务二
加强经济管控
问题二:汉武帝是如何巩固大一统王朝的?
学习任务四
北击匈奴
对比秦朝的疆域与汉武帝统治后期的疆域,有什么变化。
汉武帝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进 入鼎盛时期。
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
当堂训练
作业一: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作业二: 简单评价汉武帝。
汉武帝
格式要求: ①观点:简洁明确。 ②叙述:做到史论结合,有理有据。
(至少从三个方面论述汉武帝的相关史实) ③结论:结合自身叙述作出评价。
兴修水利,治理黄河 改进农具
经济
经济问题
汉武帝的政策
私人铸币
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富人控制盐铁经营权 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
富豪唯利是图
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意义:使中央对经济的掌控大大加强,国家财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为 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https://img.taocdn.com/s3/m/483caf419b6648d7c0c74617.png)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⑴政治上,①实施推恩令,②削夺诸侯爵位,③建立刺史制度;
⑵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⑶经济上:盐铁专卖,将铸币权统一收归中央。
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加强思想控制,掌握国家经济,巩固统治。
意义: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2.推恩令实施的原因: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一是诸侯王势力,二是地方地主豪强势力。
因而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实施推恩令
3.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一是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二是诸子百家的学说影响中央统治。
内容: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称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措施:在长安兴办太学,将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
目的: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
影响:从此以后,儒家学说称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盐铁专卖的原因:一是私人铸币权没有完全禁绝,二是富商控制了国家重要的经济命脉。
措施: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意义: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我国封建社会出现第一个鼎盛局面。
初一(上)历史第12课知识点
![初一(上)历史第12课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78b315a43323968011c92ec.png)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政治上:“推恩令”的实施
1、背景(西汉初年): 诸侯王势力强大,独霸一方
豪强地主兼并土地、对抗朝廷
威胁中央集权。
★★汉武帝“推恩令”中分封诸侯跟西周分封制的区别:
(1)推恩令是削弱诸侯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2)分封制是加强诸侯实力,分散中央权力。
四、军事上:北击匈奴
1、汉初,匈奴族在首领冒顿单于的率领下,统一了蒙古草原,并不断南下袭扰。
2、汉初,国力疲弱,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
3、汉武帝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队伍,开始大举反击匈奴。
4、公元前119年的漠北战役,是对抗匈奴的高潮。
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率精骑出击匈奴,大胜而归。
结果:匈奴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五、汉武帝采取措施的影响:汉武帝时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或大一统的表现或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吏、豪强.(2)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长安兴办太学。
(3)经济上: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4)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打大败匈奴(公元前119年漠北战役)
(4)对外关系:派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评价:汉武帝是我国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比较汉武帝和秦始皇对儒学的态度:态度不同,目的相同(见书本笔记)。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12-15课知识点总结归纳(1)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12-15课知识点总结归纳(1)](https://img.taocdn.com/s3/m/0cdf0e083169a4517723a3a6.png)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12-15课知识点归纳总结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政治措施:“推恩令”的实施:1、背景: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地方上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与官府分庭抗礼。
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1)一个是减少诸侯国的土地,削弱诸侯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2)一个是给诸侯分封土地,加强诸侯实力,分散中央权力。
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课堂小结: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或大一统的表现或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吏、豪强.(2)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在长安兴办太学。
(3)经济上:中央统一铸造五株钱,实行盐铁官营和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4)对外关系:派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5)北击匈奴: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解除了匈奴的威胁,有利于北方边境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匈奴的兴起:时间:秦汉之际;地点:蒙古草原;首领:冒顿(mo du)单于(chanyu)①汉初与匈奴的关系:西汉建立之初,国力疲弱,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每年还要送给匈奴大量粮食和布匹②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强盛起来,汉武帝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队伍,开始大举反击匈奴,在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后,汉军继续北上出击匈奴”。
③西汉中期(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史称“漠北大战”。
结果: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再物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评价汉武帝:(1)汉武帝统治时期,采取一系列措施:①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加强中央集权;②经济上:中央统一铸造五株钱,实行盐铁官营和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③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中央集权空前加强;○4对外关系:派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加强西域和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知识点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d705a1e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62.png)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知识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那点事儿》嘿,大家好呀!今天咱们来聊聊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那些知识点。
这可真是一段超级精彩的历史呢!汉武帝,那可是个厉害的角色!就像一个霸气的老大,把整个王朝治理得服服帖帖。
咱先说说政治上的事儿。
汉武帝这哥们可精明了,搞了个推恩令。
这招可太妙了,直接把那些诸侯王的势力给削弱了。
以前那些诸侯王可牛气了,说不定哪天就想闹点动静。
现在好了,通过推恩令,他们的地盘一块块被分割,力量也就分散啦。
就像是把一个大蛋糕切成了好多小块,每个人都有份,也都没那么厉害了。
汉武帝心里肯定偷着乐:“嘿嘿,看你们还怎么蹦跶!”文化方面呢,汉武帝搞了个“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这就像是给大家统一了思想,都往一个方向走。
儒家学说成了主流,大家的想法都差不多了,也就更好管理啦。
就好像全校都规定穿校服,整齐又统一。
以前各种学说闹哄哄的,现在有了个主心骨,王朝也就更稳定啦。
经济上也不含糊。
汉武帝把盐铁这些重要的东西都收到国家手里来管,就像是把家里的宝贝都锁进了保险柜。
这样一来,国家的钱袋子就更鼓啦,想干啥都有底气。
军事上那更是没得说。
汉武帝派出卫青、霍去病这两位超级猛将,把匈奴打得屁滚尿流。
那场面,简直酷毙了!就像两个大侠在草原上纵横驰骋,把坏人打得落花流水。
估计匈奴人心里都在想:“这个汉武帝怎么这么猛啊!惹不起惹不起!”汉武帝这么一通操作下来,大一统王朝那可是稳稳当当的。
大家都在他的带领下,过着相对安定的生活。
虽然中间也有一些小波折,但是总的来说,汉武帝的功绩那是杠杠的!咱们了解这段历史,也是很有好处的。
可以让我们知道,一个国家要想强大,就得有个有魄力、有智慧的领导。
还得在政治、文化、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下功夫。
而且,我们也能从汉武帝身上学到那种霸气和果断,做事不拖泥带水。
好啦,今天就聊到这儿啦。
希望大家听了我讲的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知识点,能对这段历史更感兴趣,也能从里面学到点东西。
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知识点总结
![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7bc7e86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4d.png)
3.商业:(1)背景: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也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富商大贾。
(2)目的: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3)措施:①铸币权改革: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②盐铁官营“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卖酒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③调配物资: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④税收:下令对商人征收车船税(4)影响:使中央对经济的掌控大大加强,国家财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考点三、尊崇儒术(思想文化方面)1.背景:西汉初年,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朝廷对地方的控制相对松弛,社会上各种学说流行,人们的思想不统一。
2.目的:为稳固统治。
3.建议者:董仲舒4.措施:①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②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治国安邦的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府机构。
5.影响:儒学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考点四、北击匈奴(军事方面)1.背景(1)秦末汉初,游牧于漠北草原的匈奴,在首领冒顿单于的率领下,统一漠北地区,不断南下袭扰。
(2)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强盛起来。
汉武帝改变汉初推行的和亲政策,大举反击匈奴。
2.经过:公元前119年,漠北战役。
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取得胜利。
3.影响(1)匈奴:无力与西汉对抗,一部分归附西汉,另一部分西迁。
(2)西汉:控制了阴山以南、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在河西走廊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考点五、大一统王朝的巩固作用:汉武帝时从政治、思想、经济、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知识点
汉武帝(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在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
伟大的皇帝,也是汉朝的第七位皇帝。
他不仅在政治、军事和文
化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继续巩固了汉朝的大一统地位。
本
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知识点。
一、扩大疆域
汉武帝通过大规模的战争与外敌进行斗争,扩大了汉朝的疆域,进一步加强了统治力。
他实行了一系列的西征政策,征服了西南
地区的南越国,并将其置于汉朝的管辖之下。
此外,他还将北方
的匈奴进行了多次战争,并采用了“策马飞矛”的战略,有效削弱
了匈奴的实力,巩固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二、推行中央集权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他废除
了九卿制度,建立了三公九卿制,使得中央政权更加集中在皇帝
手中。
他还设立了内史、郎中等新的职位,来监督地方官员的行
政工作。
这些改革措施进一步巩固了汉朝的统治地位,增强了央
地关系的稳定性。
三、加强农业生产
汉武帝非常注重农业生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粮食产量。
他推行了“封禅之法”,让富豪地主进行封禅祭祀,以祈求丰收。
他还鼓励垦荒,开展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丰富的水源,对农业生
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些举措促使了农业的繁荣发展,增
加了国家的收入,并确保了大规模的人口供养。
四、推行文化政策
除了在政治和农业方面的改革,汉武帝还非常重视文化的发展。
他追求道德教育,提倡礼仪之邦,致力于儒家思想的推广。
他任
用了一批儒家学者,加强了儒家教育,在社会中弘扬了儒家思想。
此外,他还加强了对史书的整理修订,编纂了《汉书》和《史记》,使得历史文献得以保存和传承。
五、加强对各族人民的治理
为了巩固大一统的地位,汉武帝采取了多种手段来加强对各族
人民的治理。
他实行了“武帝法”,即对各族人民实行统一的法律
制度,保证了统治的公正性和稳定性。
他还派遣官员到各族地区,了解民情,察访政务,并加强了与各族人民之间的交流和信任。
如上所述,汉武帝通过扩大疆域、推行中央集权、加强农业生产、推行文化政策以及加强对各族人民的治理等多项举措,巩固
了汉朝的大一统地位。
他的政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后世的统一帝制奠定了基础,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的重
要历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