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力衰竭的合理用药

合集下载

心力衰竭用药护理原则

心力衰竭用药护理原则

心力衰竭用药护理原则1.引言1.1 概述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身体各器官缺氧和排除代谢产物的能力下降。

该疾病常常导致疲劳、呼吸急促和水肿等症状的出现。

心力衰竭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方法。

其中药物治疗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通过调整血管阻力、促进心脏收缩和排除心尖部积液等方式来减轻心脏负担和改善心脏功能。

在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中,合理用药和科学护理原则的遵循至关重要。

合理用药包括使用具有良好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的药物,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药物选择。

科学护理原则包括定期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药物疗效,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联合应用其他治疗手段。

同时,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也需要注意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处理。

常见的药物副作用包括低血压、心律失常和电解质紊乱等。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并及时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

总而言之,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是改善患者心功能、减轻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护理过程中,合理用药和科学护理原则的遵循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的结构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下面将对每个部分进行详细介绍。

1. 引言部分引言部分主要介绍心力衰竭用药护理原则的背景和意义。

首先,可以简要介绍心力衰竭的概念和发病情况,指出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病因和症状。

接着,可以说明为什么心力衰竭用药护理原则是重要的,它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病情,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明确本篇文章的目的,即介绍心力衰竭用药的护理原则,以提供给读者对于心力衰竭用药的相关知识和实践指导。

2. 正文部分正文部分主要包含心力衰竭的定义和病因,心力衰竭的分类和症状。

首先,可以详细介绍心力衰竭的定义,即心脏无法满足机体对氧和营养的需要,导致心功能减退的一种病理状态。

【基层常见疾病合理用药指南】急性心力衰竭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1)

【基层常见疾病合理用药指南】急性心力衰竭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1)

【基层常见疾病合理用药指南】急性心力衰竭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1)一、疾病概述急性心力衰竭是指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迅速发生或恶化。

临床是以急性左心衰为常见,急性右心衰较少见。

急性左心衰指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左心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突然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从而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以及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的心原性休克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急性右心衰指某些原因使右心室心肌收缩力急剧下降或右心室的前后负荷突然加重,从而引起右心排血量急剧减低的临床综合征。

急性心力衰竭的主要临床症状是以肺淤血、体循环淤血以及组织器官低灌注为特征的各种症状及体征。

急性心力衰竭属危重急症,需紧急进行抢救与治疗。

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目的是通过降低肺毛细血管楔压和/或增加心排血量,改善症状并稳定血液动力学状态。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需进行严密的临床监测,尽可能去除或避免诱发因素,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或甲状腺疾病等[1, 2, 3]。

二、药物治疗原则为了尽快达到疗效,急性心力衰竭急性期通常采用静脉给药,根据患者的收缩压和肺淤血情况,分别选用利尿药、血管扩张药和/或正性肌力药、血管收缩药[3]。

(一)利尿药适用于急性心力衰竭伴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明显淤血以及容量负荷过重的患者。

襻利尿剂如呋塞米、托拉塞米、布美他尼静脉应用可在短时间内迅速降低容量负荷,应首选,及早应用。

(二)血管扩张药可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早期阶段。

收缩压水平是评估此类药是否适宜的重要指标。

收缩压>110 mmHg(1 mmHg=0.133 kPa)的患者通常可安全使用;收缩压在90~110 mmHg,应谨慎使用;收缩压<90 mmHg,禁忌使用。

有明显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应慎用。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因对容量更加敏感,使用血管扩张药应谨慎。

常用药物包括硝普钠、硝酸酯类、乌拉地尔和重组人脑利钠肽等。

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预防和利尿剂的应用

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预防和利尿剂的应用

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预防和利尿剂的应用近30年的医学发展使心衰成为可预防和可治疗的疾病,然而,我国传统的医疗模式重治轻防、疏于管理,大量的医疗资源被投入到终末期疾病的救治中。

将心衰预防提高到与治疗同等的重视程度,以循证医学和精准医学的理念指导临床实践,是当今心脏病领域的重要方向。

疾病的三级预防策略包括: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亦称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致病因素(或危险因素)采取的措施,也是预防疾病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亦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在发病初期为防止或延缓疾病进展而采取的措施。

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亦称临床预防,是在疾病发生后为防止伤残、提高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而采取的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措施。

依据此防治策略,心衰的三级预防包括预防阶段A进展至阶段B,即防止有心衰危险因素者发生结构性心脏病;预防阶段B进展至阶段C,即防止无心衰症状的心脏病患者进展为症状性心衰,有临床证据显示通过控制危险因素、治疗无症状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等有助于延缓或预防心衰的发生;防止阶段C和阶段D的患者出现心衰加重、恶性心律失常、猝死等恶性心血管事件。

对心衰危险因素的控制与治疗高血压治疗治疗高血压能够帮助预防或延缓心衰的发生并延长患者寿命(Ⅰ类,A级)。

高血压是心衰的首要危险因素,其机制可能是长期增大的压力负荷引起心室肥厚、心肌损害,继而激活神经内分泌系统导致心肌细胞增生、基质纤维化、心肌重构,从而导致心衰的发生。

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而言,最重要的目标是“血压达标”,然而目前国际上对于高血压的降压目标值尚未完全统一,且不断被更正。

宜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制订个体化降压方案,利用诊室血压、动态血压及家庭血压监测等方法及时发现血压升高患者,并根据高血压的分型(勺型、非勺型)、血压晨峰、平滑指数、谷峰比值等指标制订科学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2019年)

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2019年)

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
经胸超声心动图(Ⅰ类,C级) 经胸超声心动图是评估心脏结 构和功能的首选方法,可提供房室容量、左/右心室收缩和舒张 功能、室壁厚度、瓣膜功能及肺动脉高压的信息。
HFpEF主要的心脏结构异常包括左房扩大(左心房容积指数> 34 ml/m2)、左室肥厚[左心室质量指数≥ 115 g/m2(男性)或95 g/m2(女性)];主要的心脏舒张功能异常指标包括E/e' ≥ 13、e' 平均值( 室间隔和游离壁)< 9 cm/s ;其他间接指标包括纵向 应变或三尖瓣反流速度。
诊断急性心衰时,NT-proBNP水平应根据年龄和肾功能不全进行分层: 50岁以下患者NT-proBNP > 450 pg/ml; 50岁以上患者NT-proBNP >900 pg/ml; 75岁以上患者NT-proBNP > 1800 pg/ml; 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 60 ml/min )时NT-proBNP应> 1200 pg/ml。
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
生物学标志物 (3)其他生物学标志物:反映心肌纤维化、炎症、氧化应激的标
志物,如可溶性ST2(solublesupp ressor of tumorgenicity 2, sST2)、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Gal-3)及生长分化因子15 (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也有助于心衰患者 的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联合检测多种生物标志物可能是未来 的发展方向。
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
生物学标志物 (1)血浆利钠肽[B型利钠肽(BNP)或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测
定: 利钠肽检测是诊断和评估心衰必不可少的部分,推荐用于心衰筛查

心力衰竭用药

心力衰竭用药
更令人感到沮丧的是,联合治疗组不但不能产生协同保护作用, 反会增加不良反应,特别是低血压和肾脏损害。雷米普利和替米 沙坦联合应用组中,虽然一级终点无差别,但低血压、晕厥、肾 功能受损、高钾血症等事件增加。新发糖尿病和肾功能损害亦较 单用雷米普利组有增加趋势,未能印证加用ARB替米沙坦在这方 面的有利作用。鉴于此,该研究不推荐替米沙坦和雷米普利联合 使用,这一研究的结论目前被国际医学界所普遍认同。不过,科 学知识的积累和更新是无止境的,对于ACEI与ARB联合使用还存 在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空间。
2008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CC)公布了全球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 ONTARGET研究,入选25260例心血管病例或高危糖尿病而无心 衰的高危人群,A组接受雷问题米普利10mg,B组接受替米沙坦 80 mg,C组则同时接受雷米普利10mg+替米沙坦80mg联合治疗 。一级终点为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心力衰竭住院。 结果发现,C组和B组的血压下降幅度均高于A组,但三组间的一 级终点观察结果显示,其下降幅度A组为16.5%,B组为16.7%,而 C组也仅为16.3%,三组间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差异。
14
合理应用利尿剂注意事项
①间歇使用排钾利尿剂,以使机体电解质有恢复平衡的过程 ;而保钾利尿剂起效较慢,作用较弱,故宜持续应用; ②排钾与保钾利尿剂作用时,一般可不必补充钾盐; ③根据病情轻重选择利尿剂; ④肾功能不全时应选择袢利尿剂,禁用保钾利尿剂; ⑤根据治疗反应调整剂量; ⑥注意水、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钾、低镁和低钠血症;⑦ 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如卡托普利不能与螺内酯联用; ⑧噻嗪类对脂质代谢、糖代谢均有不良影响,并可引起高尿 酸血症。
排钠利尿使细胞内Ca2+减少。 排钠——降低动脉壁细胞内Na+的含量,并通过Na+-Ca2+ 交换机制,降低细胞内Ca2+——血管平滑肌舒张; 促进Na+、水排泄,减少体液量,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消 除或缓解静脉淤血及其引发的肺水肿和外周水肿。

医院急性心力衰竭抢救应急预案

医院急性心力衰竭抢救应急预案

医院急性心力衰竭抢救应急预案
1.半卧位或坐位,高流量吸氧(6—8L/分)或者加压供氧。

2.镇静剂:吗啡10mg肌肉注射,或杜冷丁50mg肌肉注射。

3.洋地黄药物的应用:对充血性心衰效果好,如心瓣膜病、先心、高血压心脏病;对阵发性室上速和快速性心房颤动或扑动并发心衰时有明显疗效,对肺心病、心肌炎等心衰疗效较差。

4.对低排高阻型心衰,给予强心利尿;多采用快速洋地黄类药物,如西地兰0.2—0.4mg加入25%葡萄糖20ml,缓慢静脉注射,4—6小时后重复给药,总量不超过0.8—1.0mg。

然后改用口服维持,与此同时可给予呋塞米20—40mg,静脉注射,对合并肺水肿者,效果更好。

5.发生急性肺水肿时,可给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注射,解除支气管的痉挛,缓解肺水肿。

6.及时终止妊娠。

7.产后72小时内,应密切观察产妇的心率、呼吸、脉搏、血压、体温,每4小时一次;心功能Ⅲ-Ⅳ级每2小时一次,严防心衰及感染的发生。

8.产后4小时内要绝对卧床休息,其后继续保证充分休息,根据心功能情况,产后至少2周后方可出院。

9.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自临产至产后1周,无感染方可停药,尤其是预防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

主要用药为青霉素等。

10.心功能级Ⅰ-Ⅱ者可以哺乳,但应避免劳累,心功能Ⅲ-Ⅳ者,不宜哺乳,及时退奶。

11.不宜再妊娠者,产后心功能良好且稳定者,可于产后1周行绝育手术,如有心衰,待心衰控制后再手术。

12.产后如果心率超过100次/分,仍需继续应用强心药。

心衰合理用药知多少?

心衰合理用药知多少?

心衰合理用药知多少?心衰属于常见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腹部疼痛、四肢无力、腿部水肿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活动耐力会逐渐变差,表现为意识模糊,甚至还会出现休克现象,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为此,需合理用药治疗心衰,避免用药不当引起诸多不良反应,进而影响患者痊愈。

基于此,本文为大家讲讲如何合理用药治疗心衰,以供各位读者借鉴。

一、何谓心衰?心衰(heart failure,HF)全称心力衰竭,是因多种因素损伤心脏泵血功能,致使心排血量降低,无法满足全身组织基础代谢,主要表现为液体潴留、活动受限、呼吸困难等症状。

且因主要表现为器官、组织循环淤血,也被称之为充血性心衰。

根据心力衰竭发生急缓可分为2种类型,分别是急性心衰、慢性心衰,其急性心衰多发生在重度或急性心律失常、心肌损害后,而慢性心衰具有病情发展缓慢等特点,常合并有心脏肥厚或心脏扩大。

二、心衰的病因心衰病因较多,基本病因有三方面,分别是:(1)心肌病变:①原发性心肌损害:免疫性反应、心肌缺血、炎症、遗传病等导致的心肌损害会诱发心衰。

②继发性心肌损害:结缔组织病、系统性浸润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心肌毒性药物等会导致心肌损害,而其会导致心衰。

(2)心脏负荷过重:指可增加心脏负荷的疾病,该类疾病会让心肌、心脏等改变自身结构来提升心脏泵血能力,虽然能短暂解决问题,但时间过久,超过限度后,会让心肌功能、心肌结构等丧失代偿能力,进而诱发心衰。

具体内容有:①容量负荷过大:该现象多出现在先天性心血管病、甲亢、慢性贫血、心脏瓣膜关闭不全等疾病中,而其会诱发心衰。

②压力负荷过大:主动脉瓣狭窄、肺巩膜高压、高血压等疾病会增加心脏压力负荷,进而诱发心衰。

(3)心室前负荷不足:该现象多出现在限制性心包病、二尖瓣狭窄、缩窄性心包炎、心脏压塞等疾病中,久而久之,就会诱发心衰。

三、如何合理用药治疗心衰?(1)急性心衰:治疗急性心衰多使用扩张血管药物、利尿剂、正性肌力药等。

详情:①利尿剂:出现水钠潴留的心衰病人可使用利尿剂治疗,初期用药时,要小剂量给药,治疗期间若出现利尿剂抵抗效力,则需适当增加给药剂量,也可联合其他药物共同治疗。

2019心衰合理用药指南解读——急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2019心衰合理用药指南解读——急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根据临床分型确定治疗方案
干暖
干冷
急性心力衰竭 调整体位、吸氧、镇静 维持循环和呼吸功能 评价淤血和外周灌注
湿暖
治疗心力衰竭病因 湿冷
调整口 服药物
扩容、正性 肌力药物
血管型 (血压高为
主)
心脏型 (淤血为主)
低血压
血压正常
血管扩张药 利尿剂
利尿剂 血管扩张药 超 滤(若 利 尿剂抵抗)
正性肌力药物 血管收缩药 利尿剂(低灌注纠正后) 机械循环支持
急性心衰的治疗原则
改善心脏收缩 与舒张功能
积极去除诱因
减轻心脏 前后负荷
治疗原则
治疗原发病因
对疑诊AHF的病人,应尽量缩短确诊及开始治疗的时间,在完善检查 的同时即应开始药物和非药物治疗
急性心衰的治疗目标
➢ 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纠正低氧,维护脏器灌注和功 能;
➢ 纠正急性心衰的病因和诱因,预防血栓栓塞; ➢ 改善急性心衰症状; ➢ 避免急性心衰复发; ➢ 改善生活质量,改善远期预后
Colucci WS, et al. Intravenous nesiritide, a natriuretic peptide, in the treatment of decompensated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N Engl J Med, 2000, 343:246-253
急性心衰的药物治疗
基础治疗:
➢ 阿片类药物如:吗啡( Ⅱb类,B级) (伴明显和持续低血压、休克、意识障碍、COPD等患者禁用)
➢ 洋地黄类( Ⅱa类,C级)
利尿剂
利尿剂(Ⅰ类,B级)
➢ 袢利尿剂:适用于液体潴留证据的急性心衰患者 ➢ 常用呋塞米、托拉塞米、布美他尼,应首选并及早应用 ➢ 推荐静脉给药而非口服,因为静脉给药生物利用度更高,常用呋塞米静脉

心衰病人的药物管理如何正确用药以控制病情

心衰病人的药物管理如何正确用药以控制病情

心衰病人的药物管理如何正确用药以控制病情心衰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特点是心脏无法有效地将血液泵出。

这导致全身组织缺氧,使心脏功能进一步恶化。

为了控制心衰病人的病情,药物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药物管理原则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心衰病人正确用药并控制病情。

1. 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首先,心衰病人应该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

只有拥有丰富经验和相关知识的医生,才能制定最适合每个病人情况的药物管理方案。

2. 多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心衰病人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来减轻病情和改善心脏功能。

常见的药物包括舒张血管、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和洋地黄药物等。

联合使用这些药物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果,减轻心脏负担并提高心脏泵血功能。

3. 定期服药并注意用药时间心衰病人需要按医生指示定期服用药物。

在药物管理过程中,确保按时用药非常重要。

设定一个提醒系统,如使用闹钟或药盒来提醒患者每天按时服用药物。

合理安排用药时间,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效果。

4. 不随意更改药物剂量心衰病人不应随意更改药物剂量。

只有在医生的指导下才能进行剂量调整。

过高或过低的剂量都可能导致药物效果的减弱或严重的副作用。

如果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或病情变化,应及时咨询医生。

5.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心衰病人应该特别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某些药物可能与心衰药物相互冲突,降低药物的疗效或增加副作用。

在使用新药之前,及时告知医生已经正在使用的药物。

在使用非处方药、补充剂或中草药时,同样应咨询医生的意见。

6. 遵守医生安排的随访和检查定期随访和检查是心衰病人药物管理的重要环节。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药物剂量,并监测使用药物的效果。

同时,随访和检查还可以帮助发现和处理可能发生的副作用或并发症。

7.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除了正确的药物管理,心衰病人还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控制病情。

这包括戒烟、限制饮酒、控制体重、低钠饮食和适度的身体运动等。

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解读—急性心衰的药物治疗,最新2020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参考答案及试题31之25

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解读—急性心衰的药物治疗,最新2020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参考答案及试题31之25

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解读—急性心衰的药物治疗最新2020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参考答案及试题31-25适合药学,执业药师,卫生单选题(共10题,每题10分)1.硝普钠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作用机制是A.降低血压,减轻后负荷B.增加心肌收缩力C.降低心脏前后负荷D.减少回心血量参考答案:C2.洋地黄类药物禁用于下列哪种情况下的急性左心衰竭• A.急性心肌炎• B.重度二尖瓣狭窄伴快速心室率的房颤• C.重度二尖瓣狭窄伴窦性心律• D.急性广泛心肌梗死48小时后参考答案:C3.用于改善心衰患者症状的最常用药物是• A.多巴胺• B.ACEI• C.利尿剂• D.β受体阻滞剂参考答案:C4.急性左心衰的抢救措施哪项不妥• A.根据氧饱和度调整吸氧• B.急性心肌梗死所致者,在急性期24小时内宜用洋地黄• C.快速利尿• D.根据血压情况酌情应用血管扩张剂参考答案:B5.急性左心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不包括• A.突然发生的重度呼吸困难,端坐呼吸• B.咳嗽频繁,咯粉红色泡沫样痰,肺部布满哮鸣音及双肺湿哕音• C.皮肤苍白或发绀,严重者出现血压下降或休克• D.下肢水肿参考答案:D6.下列哪项不是急性左心衰竭的病因• A.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B.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危象• C.感染性心内膜炎或急性心肌梗死致瓣膜穿孔或乳头肌功能不全引起急性瓣膜关闭不全者• D.急性肺源性心脏病参考答案:D7.下列哪种药物增强心肌收缩力并选择性扩张肾小动脉• A.硝普钠• B.肾上腺素• C.异丙肾上腺素• D.多巴胺参考答案:D8.左心衰发展至全心衰,下列哪项可减轻• A.肝肿大压痛• B.心率增快• C.胃肠道淤血• D.肺淤血症状参考答案:D9.男,50岁,突起呼吸困难,咯粉红色泡沫痰,血压190/100mmHg。

该患者的最佳治疗药物是• A.多巴酚丁胺• B.硝普钠• C.西地兰• D.氨茶碱参考答案:B10.一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近一月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间断自服氨茶碱,近日呼吸困难较前减轻,但自觉上腹部胀满,出现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下肢水肿,心率124次/分,该患者呼吸困难减轻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氨茶碱治疗有效• B.二尖瓣狭窄的程度减轻• C.在原有左心衰竭的基础上又发生了右心衰竭• D.合并了二尖瓣关闭不全参考答案:C注:此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急性心衰的药物治疗

急性心衰的药物治疗

• 正在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病人不宜应用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
药物的合理使用(3)-正性肌力药物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 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使细胞内环磷酸腺苷浓 度增加,促进Ca2+内流,增加心肌收缩力;
➢ 主要药物米力农,负荷剂量25-75µg/kg静脉注射 (>10min),继以0.375-0.75 µg/kg/min静脉点 滴维持,一般用药时间3-5d;
心率、血流动力学和临床状态变化,当器官灌注恢复和/或循环淤血减轻时应尽快停用。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心衰学组.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10).
药物的合理使用(5)-洋地黄类
• 毛花苷C( 西地兰)是静脉注射洋地黄制剂 • 主要适应证是房颤伴快速心室率(> 110次/min)的急性心衰 • AMI后24 h内、严重心肌缺血、重症心肌炎伴严重心肌损伤的疾病早期应尽量避免使用 • 低钾血症和低镁血症易引起洋地黄中毒,应监测血钾、镁水平
➢ 不良反应:低血压和心律失常
左西孟旦
➢ Ca2+ 增敏剂,与心肌肌钙蛋白C结合产生正性肌力 作用,不影响心室舒张,还具有扩血管的作用。
➢ 负荷量6-12µg/kg静脉注射(>10min),继以 0.05-0.2µg/kg/min静脉滴注24h,低血压时不推 荐给予负荷剂量
➢ 应用时需监测患者血压和心电图,避免血压过低和 心律失常的发生
中国心力衰竭诊治和诊疗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4, 42(2):98-122.
急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LOG
O
血管扩张剂
1
(Ⅱa类,B级) 2
利尿剂 (Ⅰ类,B级)
正性肌力药物 (Ⅱb类,C级)

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解读—急性心衰的药物治疗

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解读—急性心衰的药物治疗

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解读—急性心衰的药物治疗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指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全身组织器官供血不足的情况。

急性心力衰竭指病情突然加重或初次发作的心力衰竭,常伴有呼吸困难、肺水肿等严重症状。

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来缓解症状,稳定病情,减轻病人的痛苦和风险。

以下是对心力衰竭急性期的药物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的解读。

1.利尿剂:在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利尿剂是必不可少的药物。

利尿剂可以增加尿液排泄,减少体内液体的潴留,从而减轻心脏负担。

常用的利尿剂有袢利尿剂和噻嗪类利尿剂。

袢利尿剂(如呋塞米)通常在短时间内迅速起效,适用于急性心力衰竭的紧急情况。

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则适用于长期维持治疗,减少液体潴留的复发。

2.补钾剂:由于利尿剂的使用可能导致尿液中钾的丢失,因此在使用利尿剂的同时需要补充钾。

缺钾对心脏的功能有不良影响,甚至有可能导致心律失常。

常用的补钾剂有口服钾盐和静脉注射氯化钾,具体使用剂量和途径应遵循医嘱。

3.血管活性药物:急性心力衰竭时,血管活性药物可以通过扩张血管,降低心脏的前负荷和后负荷,从而减轻心脏负担。

血管活性药物主要包括硝酸酯类药物和ACE抑制剂。

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和周围血管,减少心脏后负荷。

ACE抑制剂(如依那普利)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降低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从而扩张血管,降低心脏前负荷。

4.正性肌力药物:急性心力衰竭时,由于心脏泵血功能的下降,需要使用正性肌力药物来增强心脏肌肉的收缩力。

常用的正性肌力药物有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

多巴胺可以通过刺激多巴胺能受体来增加心肌收缩力,并扩张血管。

多巴酚丁胺具有强大的正性肌力作用,也被用于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5.β受体阻滞剂:在急性心力衰竭的早期,可能需要暂停使用β受体阻滞剂。

然而,随着病情的稳定,合适的剂量的β受体阻滞剂可能对心力衰竭的长期治疗具有益处。

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慢心率,减少心脏耗氧量,并改善心肌功能。

急性心衰用氨茶碱的原理

急性心衰用氨茶碱的原理

急性心衰用氨茶碱的原理急性心衰是指在短时间内,心脏功能急剧下降,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受损,血液循环受到影响,表现出疲乏、气促、下肢水肿等症状。

氨茶碱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衰的药物,其主要原理是通过扩张血管、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率的作用来改善心衰患者的症状。

氨茶碱属于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来提高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的水平,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物学效应。

在心衰患者中,氨茶碱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起到治疗作用:1. 扩张血管:氨茶碱能够松驰平滑肌,特别是在冠状动脉和周围血管中,通过增加细胞内cAMP和cGMP的水平,激活蛋白激酶A和蛋白激酶G,从而导致血管松弛,扩张血管,减少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心脏前负荷,减轻心脏的负担。

2. 增加心肌收缩力:氨茶碱能够增加心肌细胞内cAMP和cGMP的含量,通过蛋白激酶A和蛋白激酶G的作用,激活Ca2+-ATPase酶,促进肌浆网钙的重新摄取,增加肌细胞内游离钙的浓度,从而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的泵血功能。

3. 增加心率:氨茶碱还能够通过抑制迷走神经的作用,增加心脏的起搏和传导功能,提高心率,增加心排出量,改善心衰患者的循环功能。

总的来说,氨茶碱通过上述作用,能够在改善心衰患者的症状,减轻心脏的负担,增加心脏的泵血功能,从而改善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氨茶碱也有一些不良反应,比如可能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心律失常、中枢神经系统刺激等,因此在使用氨茶碱时,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用药剂量,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和生命体征。

此外,在使用氨茶碱治疗心衰时,还需要考虑患者的肝肾功能情况,因为氨茶碱是通过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需要调整用药剂量。

并且需要与其他治疗心衰的药物搭配使用,比如利尿剂、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之,氨茶碱是一种用于治疗急性心衰的药物,其通过扩张血管、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率的作用来改善心衰患者的症状。

心力衰竭的常见治疗方案

心力衰竭的常见治疗方案

心力衰竭的常见治疗方案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一种导致心脏无法有效泵血的疾病。

它会导致疲劳、气短和心脏肿大等严重症状。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疾病,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本文将介绍心力衰竭的常见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等。

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心力衰竭管理的基石,常见的药物包括洋地黄类药物、利尿剂、ACE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等。

1. 洋地黄类药物:洋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可以增强心脏收缩力,减轻心脏负荷,并改善心脏泵血功能。

2. 利尿剂:利尿剂可以增加尿液排出,减少体内液体潴留并减轻负荷。

常用的利尿剂有噻嗪类和袢利尿剂等。

3. ACE抑制剂:AC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液对心脏的负荷,改善心脏排血功能。

4. 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慢心率,降低血压,改善心脏收缩功能。

常见的β受体阻滞剂有美托洛尔和阿替洛尔等。

5. 醛固酮拮抗剂:醛固酮拮抗剂(如螺内酯)可以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脏功能,并防止钠和水潴留。

二、手术治疗对于一些无法通过药物治疗有效控制的心力衰竭患者,手术治疗可以是一个有效的选择。

1. 冠状动脉搭桥术:对于患有冠心病的心力衰竭患者,可以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以改善心肌供血。

2. 心脏移植:对于极度严重的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移植可能成为最终的治疗选择。

然而,由于供体心脏的稀缺,心脏移植手术的适应症非常严格。

3.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于一些有左心室功能障碍和心室异步收缩的患者,可以进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通过植入心脏起搏器,以提高心脏收缩协调性。

三、生活方式改变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生活方式改变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1. 控制饮食:控制摄入高盐、高脂肪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减轻心脏负荷和管理体重。

2. 限制液体摄入:对于有水肿问题的心力衰竭患者,限制液体摄入可以减轻水肿症状,防止液体潴留。

急性心力衰竭怎样治疗?

急性心力衰竭怎样治疗?

急性心力衰竭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急性心力衰竭应该吃什么药。

*急性心力衰竭怎么治疗?*一、西医*1、西医治疗急性肺水肿是内科急症,必须及时诊断,迅速抢救。

1、镇静:皮下或肌肉注射吗啡5-10mg或杜冷丁50-100mg,使病人安静,扩张外周血管,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呼吸困难。

对老年人,神志不清,已有呼吸抑制,休克或合并肺部感染者禁用。

2、吸氧:加压高流量给氧每分钟6-8升,可流经25-70%酒精后用鼻管吸入,加压可减少肺泡内液体渗出,酒精能降低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从而改善通气,也可使用有机硅消泡剂消除泡沫。

3、减少静脉回流:患者取坐位或卧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必要时,可加止血带于四肢,轮流结扎三个肢体,每5分钟换一肢体,平均每肢体扎15分钟,放松5分钟,以保证肢体循环不受影响。

4、利尿:静脉给予作用快而强的利尿剂如速尿20-40mg或利尿酸钠25-40mg加入葡萄糖内静脉注射,以减少血容量,减轻心脏负荷,应注意防止或纠正大量利尿时所伴发的低血钾症和低血容量。

5、血管扩张剂:静脉滴注硝普钠或酚妥拉明以降低肺循环压力,但应注意勿引起低血压,也可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或二硝酸异山梨醇降低肺循环静脉压。

6、强心药:如近期未用过洋地黄类药物者,可静脉注射快速作用的洋地黄类制剂,如西地兰、毒毛旋花子甙K等,对二尖瓣狭窄所引起的肺水肿,除伴有心室率快的心房颤动外,不用强心药,以免因右心室输出量增加而加重肺充血。

7、氨茶碱:对伴有支气管痉挛者可选用,氨茶碱0.25g加入10%葡萄糖液20ml稀释后静脉缓慢注入,可减轻支气管痉挛,扩张冠状动脉和加强利尿。

副作用: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

故应慎用。

8、皮质激素:氢化考的松100-200mg或地塞米松10mg加入葡萄糖液中静滴亦有助肺水肿的控制。

9、原有疾病和诱发因素治疗:如有发作快速性心律失常,应迅速控制。

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

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

在 70 岁及以上人群中患病率≥ 10%。根据中国 2003 年对 15 518 人随机抽样调查显示,中国心力 衰竭患病率为 0.9%,其中男性为 0.7%,女性为 1.0%, 并随年龄增加而升高。10 714 例心力衰竭住院患者 回顾性调查发现 :各年龄段心力衰竭病死率均高于 同期其他心血管疾病,其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左 心衰竭(59%)、心律失常(13%)和猝死(13%)。 近年来,随着治疗水平的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生存 率有所改善,然而患者短期与长期的病死率仍非常 高,心力衰竭诊断后 5 年内死亡率约为 50%,并 具有较高的再住院率,1 个月内再住院率为 25%。 2 心力衰竭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
注 :* 表示也可能导致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
表 4 急性心力衰竭的诱因和病因
导致心功能迅速恶化的常见原因 导致心功能逐渐恶化的原因
快速性心律失常
感染(包括感染性心内膜炎)
严重的心动过缓 / 传导阻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 支 气管哮喘
ACS ACS 的机械并发症 急性肺栓塞
贫血或出血
肾功能不全
表 2 心力衰竭发生发展各阶段
阶段
定义
患病人群
A(前心力衰 患者为心力衰竭的高发 高 血 压、 冠 心 病、 糖 尿 竭阶段) 危险人群,尚无心脏的 病 患 者 ;肥 胖、 代 谢 综
结构或功能异常,也无 合 征 患 者 ;有 应 用 心 脏
心力衰竭的症状和(或) 毒 性 药 物 的 病 史、 酗 酒
心室重构是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其 过程受机械因素、遗传因素、神经体液因素、炎性 反应、氧化应激等机制的调控。当各种原因导致心 脏损伤、心肌收缩力下降和(或)心脏负荷增加时, 机体内各种代偿机制被激活,如交感神经系统、肾 素 - 血管紧张素系统以及各种细胞因子的参与,使 心脏前负荷增加和心肌收缩力增强。这些机制在最 初可使心功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在相对正常的水 平,患者无症状。然而,代偿机制也伴有负性效应, 随着时间的推移,代偿机制的持续存在将导致心肌 进一步损伤和左心室重构,心功能将不断恶化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心力衰竭的合理用药急性心力衰竭(心衰)是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迅速发生或恶化,以急性左心衰为常见,急性右心衰较少见,主要症状是以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及组织器官低灌注为特征的各种症状及体征。

急性左心衰是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左心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心脏负荷加重,引起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突然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而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及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的心原性休克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急性右心衰是某些原因使右心室心肌收缩力急剧下降或右心室的前后负荷突然加重,而引起右心排血量急剧减低的临床综合征。

急性心力衰竭急性期通常采用静脉给药,根据收缩压和肺淤血情况,分别选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正性肌力药物、血管收缩药物。

一.利尿剂适于急性心力衰竭伴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明显淤血及容量负荷过重者。

袢利尿剂如呋塞米、托拉塞米、布美他尼静脉应用可在短时间内迅速降低容量负荷,应首选,及早应用。

①呋塞米静脉注射,起始治疗剂量20-40mg,必要时每隔2h追加剂量,直至出现满意疗效,维持用药阶段可分次给药。

儿童起始按1mg/kg 静脉注射,必要时每隔2h追加1mg/kg,最大剂量可达每日6mg/kg。

新生儿应延长用药间隔。

注意事项:不良反应有体位性低血压、休克、低钾血症、低氯血症、低氯性碱中毒、低钠血症、低钙血症、高尿酸血症等。

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利尿反应调剂量。

妊娠和哺乳期间的妇女慎用。

无尿、对磺胺药和噻嗪类利尿剂过敏者、妊娠前3个月妇女、低钾血症、肝性脑病者禁用。

与氯贝丁酯合用,两药的作用、不良反应均增强;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非甾体类消炎药物、拟交感神经药物和抗惊厥药物合用时,利尿作用减弱;与多巴胺、含酒精制剂合用,利尿作用加强;降低降血糖药物、抗痛风药物、抗凝药物和抗纤溶药物的疗效;加强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与巴比妥类药物、麻醉剂合用,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与抗组胺药物合用,耳毒性增加;与两性霉素B、头孢菌素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等合用,肾毒性和耳毒性增加;服用水合氯醛后,静脉注射呋塞米可致出汗、面色潮红和血压升高;与锂剂合用,肾毒性明显增加;与碳酸氢钠合用,发生低氯性碱中毒机会增加。

②托拉塞米起始剂量为5mg或10mg,1次/d,缓慢静脉注射,也可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进行静脉输注。

每日最大剂量为40mg,1次/d,疗程不超过1周。

注意事项:失钾程度较呋塞米轻。

肾功能衰竭无尿者、严重排尿困难(如前列腺肥大)者、肝昏迷者、对磺酰脲类过敏者、低血压、低血容量、低钾或低钠血症者禁用。

引起的低血钾可加重强心苷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增加盐皮质和糖皮质类固醇和轻泻剂的钾消耗作用;增加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丙磺舒可降低托拉塞米的利尿和降压作用;降低抗糖尿病药物的作用;可加强箭毒样肌松药物和茶碱类药物的作用;大剂量使用可能会加重氨基糖苷类药物、顺铂类制剂和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耳肾毒性;降低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作用;增加水杨酸盐类药物大剂量应用时的毒性。

③布美他尼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成人起始每次0.5-1mg,必要时每隔2-3h 重复,每日最大剂量为10mg。

急性肺水肿静脉注射起始1-2mg,必要时隔20分钟重复,也可2-5mg稀释后缓慢滴注。

儿童肌内或静脉注射剂量为每次0.01-0.02mg/kg,必要时隔4-6 h重复。

注意事项:偶见肝功能损害、粒细胞减少,肝炎者易产生肝性脑病,可加重特发性水肿、未婚男性遗精和阴茎勃起困难。

对磺胺类药物、噻嗪类利尿剂过敏者禁用;妊娠3个月以内的孕妇禁用。

二.血管扩张剂可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早期阶段,常用药物包括硝普钠、硝酸酯类药物、乌拉地尔和重组人脑利钠肽等。

收缩压水平是评估此类药是否适宜的重要指标。

收缩压>110mmHg者通常可安全使用;收缩压在90-110mmHg,应谨慎使用;收缩压<90 mmHg,禁忌使用。

有明显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狭窄者应慎用。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者因对容量更加敏感,使用血管扩张剂应谨慎。

①硝普钠将50 mg硝普钠粉末溶解于5ml 5%葡萄糖溶液中,再稀释于250-1000 ml 5%葡萄糖液中,在避光输液瓶中静脉滴注。

起始剂量为0.5μg·kg-1·min-1。

根据治疗反应以0.5μg·kg-1·min-1递增,逐渐调剂量,常用量为3μg·kg-1·min-1,极量为10μg·kg-1·min-1。

总量为3.5mg·kg-1·min-1。

儿童静脉滴注,剂量为1.4μg·kg-1·min-1,根据效应逐渐调剂量。

注意事项:不良反应有血压降低过快过剧,出现眩晕、大汗、头痛、肌肉颤搐、神经紧张或焦虑,烦躁、胃痛、反射性心动过速或心律不齐;硫氰酸盐中毒或超量时,可出现运动失调、视力模糊、谵妄、眩晕、头痛、意识丧失、恶心、呕吐、耳鸣、气短;氰化物中毒或超量时,可出现反射消失、昏迷、心音遥远、低血压、脉搏消失、皮肤粉红色、呼吸浅、瞳孔散大;皮肤对光敏感和出现皮肤石板蓝样色素沉着、过敏性皮疹。

代偿性高血压(如动静脉分流或主动脉缩窄)、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与多巴酚丁胺同用,可使心排血量增多而肺毛细血管楔压降低;与其他降压药物合用,可使血压剧降;拟交感胺类药物可降低硝普钠的效果;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会增强硝普钠降压作用,避免同用。

②硝酸甘油起始剂量5-10μg/min,每5-10分钟增加5-10μg/min,最大剂量200μg/min。

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可见头痛、眩晕、虚弱、心悸、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低血压反应、晕厥、面部潮红、药疹和剥脱性皮炎。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对硝酸盐过敏者、心肌梗死急性期(严重低血压及心动过速时)、严重贫血、青光眼、颅内压增高者禁用。

禁止与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西地那非)合用。

中度或过量饮酒时,使用硝酸甘油可致低血压;与降压药物或血管扩张剂合用,可增强硝酸盐的致体位性低血压作用;阿司匹林可减少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的清除。

③硝酸异山梨酯静脉滴注起始剂量1-2mg/h,根据反应调剂量,最大剂量为8-10mg/h。

注意事项:用药期间需密切观察心率及血压。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谨慎使用。

与其他血管扩张剂、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降压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及乙醇合用,可增强硝酸异山梨酯的降血压效应。

三.正性肌力药物适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如伴症状性低血压(收缩压<90mmHg)和/或组织器官低灌注者,可缓解组织低灌注所致的症状,保证重要脏器血液供应,包括β受体兴奋剂(小到中等剂量的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米力农)、钙增敏剂(左西孟旦)和洋地黄类药物(去乙酰毛花苷)等。

①多巴胺用于心力衰竭引起的休克综合征;补充血容量后休克仍不能纠正者,尤其有少尿及周围血管阻力正常或较低的休克;也用于洋地黄和利尿剂无效的心功能不全。

静脉滴注,起始剂量为1-5μg·kg-1·min-1,10 min内以1-4μg·kg-1·min-1速度递增,以达到最大疗效。

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起始剂量为0.5-2 g·kg-1·min-1静脉滴注,逐渐递增,多数按1-3μg·kg-1·min-1给予即可生效。

危重病例起始剂量为5μg·kg-1·min-1静脉滴注,后以5-10μg·kg-1·min-1递增至20-50μg·kg-1·min-1,以达到满意效应;或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300ml中静脉滴注,开始时按75-100μg/min滴入,后根据血压情况,可加快速度和加大浓度,但最大剂量不超过500μg/min。

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可见胸痛、呼吸困难、心悸、心律失常。

外周血管长时期收缩可致局部坏死或坏疽。

过量时可出现血压升高,应停药,必要时给予α受体阻滞剂。

嗜铬细胞瘤、快速性心律失常、对其他拟交感胺类药物高度敏感者禁用。

大剂量多巴胺与α受体阻滞剂如酚苄明、酚妥拉明、妥拉唑林等同用,后者的扩血管效应减弱;与硝普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合用,注意心排血量的改变;与硝酸酯类药物同用,可互相减弱彼此的作用;与利尿药同用,可增加利尿作用;与β受体阻滞剂同用,可拮抗多巴胺对心脏的β1受体作用;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全麻药物、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可增强多巴胺的作用;与胍乙啶同用时,可减弱后者的降压作用;与苯妥英钠同时静脉注射,可产生低血压与心动过缓。

②多巴酚丁胺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

加于5%葡萄糖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中稀释后,以滴速2.5-10 μg·kg-1·min-1给予。

剂量<15μg·kg-1·min-1时,心率和外周血管阻力基本无变化;偶用>15μg·kg-1·min-1,但需注意过大剂量仍然有可能加速心率并产生心律失常。

注意事项:不良反应有心悸、恶心、头痛、胸痛、气短等。

如出现收缩压增加、心率增快,多与剂量有关,应减量或暂停用药。

对其他拟交感药物过敏者禁用。

与硝普钠同用,可致心排血量微增,肺楔压略降;与全麻药物尤其环丙烷、氟烷等同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可能性增加;与β受体阻滞剂同用,可拮抗多巴酚丁胺对β1受体的作用,致α受体作用占优势,外周血管的总阻力加大;不得与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混合使用。

③米力农用于对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治疗无效或欠佳的急、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首剂负荷剂量为25-75μg/kg,静脉注射,在10min内注入;继以0.375-0.750 μg·kg-1·min-1静脉滴注维持。

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少见头痛、室性心律失常、无力、血小板计数减少,过量时可有低血压、心动过速。

如血压过度降低,应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

呋塞米不能与米力农在同一静脉通路中输注,会迅速发生化学反应而出现沉淀;与丙吡胺同用,可致血压过低。

④左西孟旦传统治疗(利尿剂、血管转换酶抑制剂和洋地黄类药物)疗效不佳,需增加心肌收缩力的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的短期治疗。

给药前需稀释,仅用于静脉输注,可通过外周或中央静脉输注给药,初始负荷剂量为6-12µg/kg,时间应>10min,后应持续输注0.1µg·kg-1·min-1。

在负荷剂量给药时及持续给药开始30-60min内,应观察患者的反应,根据患者反应调剂量。

治疗过程中需对心电图、血压、心率进行监测,同时测定尿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