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5篇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5篇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5篇学校科学五班级上册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以培育学校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乐观提倡让同学亲身经受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育他们的奇怪心和探究欲,进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1、整体概述:由“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

教学时要留意以下几点:供应足够的材料让同学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关心同学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同学的熟悉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进展。

本册有很多动手制作的项日,肯定要让同学亲自经受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进展同学的科学探究力量。

2、单元简析:第一单元沉和浮:同学从物体的沉出现象开头,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讨论影响沉浮的变量,最终形成有关沉出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出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出现象。

其次单元时间的测量:同学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进展史,及对“时间”的熟悉进展过程。

熟悉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进展对人类生活和进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第三单元热:同学在三班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连续观看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看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究热量传递的规律,发觉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同学经受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看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熟悉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3、材料清单:第一单元沉和浮: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亮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人教版五年级科技活动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五年级科技活动上册教案(全册)

1、小喷泉第1节教学目标:1、懂得喷泉的种类。

2、懂得喷泉的作用,3、学会制作小喷泉的制作方法。

重点难点:喷泉的制作方法。

教学准备:广口瓶2个;塑料管2根;橡皮泥;锥子等。

教学过程:一、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广口瓶2个;塑料管2根;橡皮泥;锥子等。

二、导入新课。

三、介绍喷泉的种类和作用1、自制(人工制作的)2、自然四、指导学生制作1、在一个瓶盖上钻2个小孔;小孔的大小正好能分别插入2根塑料管;2、在小孔里分别插入2根塑料管;(见教材P2的中图)用橡皮泥密封插孔边缘;3、在2个广口瓶内到入清水,一瓶装满,另一瓶只装四分之一左右,将插有塑料管的瓶盖在装水较少的瓶口上,拧紧;4、把盖好的广口瓶倒过来,将瓶盖上的A管插入满水的广口瓶内,B管留在瓶外。

五、学生欣赏小喷泉六、学生思考讨论:1、上面瓶中的水通过B管流出时,瓶内的气压有上面变化?2、下面瓶中的水管通过A管进入上面的瓶中,又说明什么?3、喷泉的形成与大气压有关系吗?4、在广口瓶中装入三分之二瓶清水,将两根清洁的塑料管并排插入水中,插入的深度相同,用橡皮泥密封插孔边缘。

口含其中一根管子吹气,另一根塑料管会出现喷泉吗?七、教师讲评八、学生自学P4的广角镜九、本课小结。

教学反思:2、测一测你的感觉——针刺反应第2节活动内容:针刺反应活动目标:通过针刺反应知道自己身体最灵敏的部位发布的地方.活动重点:针刺反应活动难点:找出自己敏感部位的发布。

活动准备:回形针教学过程:活动引入:你和小伙伴玩过挠痒痒的游戏吗?你身体上哪儿最怕被人挠痒痒?做一做做实验:针刺反应(同桌互相实验)A.把回形针拉直弯成U形,并且使针尖并在一起。

B.请一个同学闭上眼睛,用针头轻轻的碰触他的手掌,问他感觉到是一个还是两个针尖。

C.将两个针尖分开一点,重复实验,知道对方感觉到有两个针尖。

测量出这时两个针尖的距离。

并且记录下来。

D.换个部位进行以上4个步骤,并且记录实验情况。

F.换角色实验。

找出自己身体中最敏感的部位。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光的传播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点,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 活动准备:(1)透明塑料尺、铅笔、直尺(2)手电筒、蜡烛、光屏(3)教学课件3. 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课件,引导学生思考光是如何传播的。

(2)实验一:光的传播路径①让学生用透明塑料尺和铅笔在直尺上画出光的传播路径。

②讨论光在空气中、水中、玻璃中的传播情况。

(3)实验二:光的反射①让学生用手电筒、蜡烛和光屏进行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②探讨反射定律。

(4)小结:总结光的传播特点和反射定律。

二、活动主题:制作简易指南针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指南针的原理,学会制作简易指南针。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增强学生对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了解和自豪感。

2. 活动准备:(1)铁丝、磁铁、针、线、支架(2)教学课件3. 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原理。

(2)制作指南针:①让学生用磁铁在铁丝上制作指针。

②讲解指南针的构造和作用。

③讨论如何使指南针指准北方。

(3)实验:让学生尝试用自制的指南针辨别方向。

(4)小结:总结指南针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三、活动主题:的认识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物质的不同状态及其转化原理。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活动准备:(1)水、冰、晶体、液体等物质(2)教学课件3. 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课件,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不同状态。

(2)观察实验:让学生观察水、冰、晶体等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特点。

(3)讨论:探讨物质状态转化的原理和条件。

(4)小结:总结物质不同状态的特点和转化原理。

四、活动主题:简单电路的搭建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学会搭建简单电路。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的教学计划(5篇)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的教学计划(5篇)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的教学计划(5篇)一、指导思想: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1、培育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进展学生解决问题的力量,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受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学问,增长才能,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连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意观看试验中的测量,特殊是掌握变量、采集数据,并对试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进展对四周世界的奇怪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意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5、亲近自然、观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加资源和环境的爱护,关怀现代科技的进展。

三、教材分析:(一)全册内容状况:新编《科学》五年级是在四年级的根底上编写而成的。

作为上一线索的连续,本册的主题确定为对“物质特征和变化的观看”,在这一册中共安排了“生物与环境”、“在阳光下”、“材料”、“安康生活”等单元,(二)各单元内容和课时状况:1、生物与环境单元:着重引导学生通过种子发芽试验,启发学生对试验观看的兴趣;经受设计种子发芽试验的过程,学习用比照试验的方法观看、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了解设计试验、制订试验规划的步骤和内容,能按要求设计出自己的试验规划。

2、在阳光下单元:引导学生通过运用查阅相关资料的方法了解关于太阳的学问;能以自己的方式对搜集的材料进展合理的整理,与同学共享;能依据自己搜集的关于太阳的资料,提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讨论主题;能与同学开心合作开展“讲太阳的故事”的主题活动,通过讲“关于太阳的故事”,意识到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有着亲密的联系;对讨论关于太阳的活动产生较深厚的兴趣;知道许很多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都与太阳有关系;了解一些初步的关于太阳的根本学问。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计划和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计划和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计划和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光的传播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点,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 活动准备:(1)透明塑料尺、铅笔、直尺(2)手电筒、蜡烛、火柴(3)教学课件或黑板3. 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光是如何传播的。

(2)探究:分组讨论,用手电筒和蜡烛进行实验,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3)总结: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讲解光的传播特点。

二、活动主题:制作简易风向标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向标的原理和作用。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气象学的兴趣。

2. 活动准备:(1)纸板、彩笔、剪刀(2)订书机、铅笔、直尺(3)教学课件或黑板3. 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和讲解,让学生了解风向标的作用。

(2)制作:分组讨论,按照图纸制作风向标。

三、活动主题:调查身边的植物1. 活动目标:(1)让学生认识常见的植物,了解其特点和作用。

(2)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能力。

(3)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2. 活动准备:(1)植物标本、图片(2)调查表、笔记本(3)教学课件或黑板3. 活动过程:(1)导入:展示植物标本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植物。

(2)调查:分组讨论,填写调查表,记录不同植物的特点。

(3)总结:学生汇报调查结果,教师讲解植物的特点和作用。

四、活动主题:探索声音的产生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 活动准备:(1)气球、木棒、尺子(2)教学课件或黑板3. 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探究:分组讨论,用气球和木棒进行实验,观察声音的产生。

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章:走进科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定义和特点,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科学的定义和特点2. 科学方法:观察、实验、推理、验证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的含义,让学生举例说明科学的应用。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科学的特点。

3. 开展实验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方法的过程。

第二章:探索物质世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培养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物质的组成:元素、化合物、混合物2.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常见物质,让学生分析其组成。

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结论。

第三章:生物与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培养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2. 生态环境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环境保护措施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物和环境,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第四章:简单机械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培养对机械世界的探究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制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简单机械的原理:杠杆、滑轮、斜面2. 简单机械的应用:工具、机械装置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简单机械,让学生了解其原理。

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简单机械的特点。

3. 开展制作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简单的机械装置。

第五章:人体的奥秘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对人体奥秘的探究兴趣。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

/.1.测心跳主备人活动时间第一周累计课时第1 节活动内容会制作简易的听诊器测心跳。

1.乐于参与探究,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目标2.通过操作感知心跳,运动量越大,心跳越快。

3.在实验中体验发现成功的快乐。

活动重点乐于参与探究,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难点听诊器制作的原理。

活动准备小漏斗 1 个, 60 厘米长的橡胶管 1 根。

教学过程活动环节及活动预设个性化批注一、谈话导入:你们看见过听诊器吗?当我们检查身体的时候,医生会用听诊器测我们的心跳。

你想过什么?你是否想过,你也可以制作一个听诊器。

二、独立阅读“ 活动过程”,了解“听诊器”的制作方法。

(一)师利用准备的材料和工具,演示制作一个简易听诊器。

(二)分组制作。

注意事项:提示使用工具时要注意,不要打逗、嬉闹。

三、测心跳/.(1)把简易听诊器的漏斗口罩在自己的心脏部位,再把橡皮管的一端轻塞在耳朵里,能听到心跳的声音吗?(2)测定自己 1 分钟的心跳次数,记录下来。

连续测3次,再算平均值。

心跳记录表(次 / 分钟)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值与其他同学每一分钟的心跳比较,看看跳得最快的是多少次,跳得最慢的是多少次。

全班同学每分钟心跳数是____次到 ____次。

四、拓展与交流跑、跳 3 分钟,再来测量自己的的心跳数,并记录下来。

心跳记录表(次 / 分钟)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值比较运动前后的测量结果,你有什么发现?运动后的心跳比运动前的心跳要_________。

五、阅读了解“知识窗”/.2.测脉搏主备人活动时间第二周累计课时第 2 节活动内容测脉搏活动目标通过测脉搏知道脉搏是于心跳的次数相等的。

活动重点测脉搏活动过程。

活动难点知道脉搏是于心跳的次数相等的活动准备图钉一枚、火柴棒 1 根。

教学过程活动环节及活动预设个性化批注一、活动引入:中医医师看病少不了用手指按在你的的脉搏上,这叫切脉。

我们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看脉搏的跳的。

二、活动过程1.找准脉搏的位置 :A、师演示找脉搏的位置。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计划和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计划和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计划和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光的传播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原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 活动准备:(1)透明塑料管、水、彩纸、剪刀、胶带。

(2)实验报告单。

3. 活动过程:(1)引导学生回顾光的传播基本概念。

(2)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光的传播路径。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光的传播规律。

(4)完成实验报告单。

二、活动主题:制作简易指南针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指南针的原理。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2. 活动准备:(1)针、铁丝、塑料片、磁铁、棉线。

(2)指南针制作指南。

(1)讲解指南针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2)学生分组制作简易指南针。

(3)测试指南针的准确性,引导学生改进制作方法。

(4)学生展示自己的指南针作品,分享制作心得。

三、活动主题:调查身边的科技产品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

(2)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科技发展的认识。

2. 活动准备:(1)调查表。

(2)记录笔和笔记本。

3. 活动过程:(1)布置调查任务,讲解调查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进行调查,记录身边科技产品的信息。

(3)整理调查成果,进行分享和讨论。

四、活动主题:创新思维训练——设计未来教室1. 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

(2)提高学生对教育科技发展的关注。

(3)激发学生对未来学习的期待。

(1)未来教室设计方案模板。

(2)绘画工具、剪刀、胶带等材料。

3. 活动过程:(1)讲解未来教室的概念和设计要求。

(2)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未来教室方案。

(3)学生动手制作未来教室模型。

(4)展示设计成果,进行评价和交流。

五、活动主题:学习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的基本概念。

(2)培养学生对技术的兴趣。

(3)提高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关注。

小小发明我也行(教案)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通用版

小小发明我也行(教案)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通用版

小小发明我也行年级:五年级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版本:通用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发明创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问题,学会用创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发明创造的概念及意义2. 发明创造的步骤和方法3. 小组合作,完成一个简单的发明创造项目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创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如发明创造的案例、图片等。

2.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些简单的制作材料,如纸张、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发明创造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创造的概念及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发明创造的理解和看法。

二、新课内容1. 教师讲解发明创造的步骤和方法,如问题发现、调查研究、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测试改进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问题,用创新的方法解决。

3. 每组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案,全班进行讨论和评价。

三、实践操作1. 每组根据讨论的方案,进行制作模型。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每组完成制作后,进行展示和介绍。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和体会。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继续完善自己的发明创造项目,参加学校的科技创新比赛。

2.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创新实验室等,拓宽学生的科技视野。

教学反思:本次课程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发明创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问题,学会用创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小组合作的形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五年级科学上册 全部教案 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 全部教案 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一、教案第一章:物质的世界1.1 教学目标了解物质的定义和分类。

掌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1.2 教学内容物质的定义和分类:物质的概念,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举例说明。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变化过程的观察。

1.3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物质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定义。

讲解:讲解物质的分类,性质和变化的定义和特点。

实验:安排实验活动,让学生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

总结:强调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用途。

1.4 教学评价评估学生对物质定义和分类的理解。

评估学生对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掌握程度。

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二、教案第二章:力的作用2.1 教学目标了解力的定义和作用。

掌握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2.2 教学内容力的定义: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的定义和作用。

力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物体受力后的变化。

2.3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力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定义。

讲解:讲解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

实验:安排实验活动,让学生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总结:强调力的作用和力的三要素的重要性。

2.4 教学评价评估学生对力定义的理解。

评估学生对力的三要素的掌握程度。

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三、教案第三章:热现象3.1 教学目标了解热现象的基本概念。

掌握热传递的原理和方式。

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3.2 教学内容热现象的基本概念:温度、热量、热能的定义。

热传递的原理:热传递的条件,热量的传递方式。

热现象的实验观察:热传导、对流、辐射的实验观察。

3.3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热现象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热现象的基本概念。

讲解:讲解热传递的原理和方式,热现象的实验观察。

实验:安排实验活动,让学生观察热现象的实验结果。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1.1地球的结构1.2地球上的资源1.3地球上的气候2.第二单元:奇妙的生命2.1生物的分类2.2生物与环境2.3生物的适应与进化3.第三单元:物质的变化3.1物质的状态3.2物质的变化3.3物质的性质4.第四单元:技术与生活4.1技术的发展4.2技术与生活4.3技术的利与弊5.第五单元:宇宙探索5.1宇宙的奥秘5.2太阳系5.3宇宙探索三、教学安排1.第一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第1课时地球的结构教学过程:1.1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1.2讲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地核。

1.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地球的结构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作业:绘制地球结构示意图。

第2课时地球上的资源教学过程:2.1引导学生了解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如水、土地、矿产等。

2.2讲解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利用。

2.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合理利用和节约自然资源。

作业: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自然资源。

第3课时地球上的气候教学过程:3.1引导学生观察气候变化,了解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2讲解气候的成因和变化规律。

3.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作业: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

2.第二单元:奇妙的生命第4课时生物的分类教学过程:4.1引导学生观察生物,了解生物的分类。

4.2讲解生物的分类方法和特点。

4.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生物分类的意义。

作业:绘制生物分类图。

第5课时生物与环境教学过程:5.1引导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5.2讲解生物适应环境的方法。

5.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现象。

作业:调查学校附近的生物与环境。

第6课时生物的适应与进化教学过程:6.1引导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

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精选10篇

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精选10篇

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精选10篇篇一: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通过对潜望镜内部结构的研究,使学生能利用语言、文字、绘图等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通过课前搜集和整理有关潜望镜的资料,使学生学会利用书籍及其他信息源获取信息。

2、通过制作潜望镜的活动,使学生学会欣赏、评价他人的作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愿意合作交流;积极查阅资料,关心新科技、新发明。

3、认识平面镜反光性质的应用;会制作简易潜望镜。

学生准备:1.课前搜集有关潜望镜的文字、图片资料。

2.制作简易潜https:/// 望镜的材料:条形纸盒、粘纸或双面胶、美工刀、镜子或镜片等。

教师准备:1.有关潜望镜的图片、文字资料。

2.自制简易潜望镜。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玩镜子玩出了好多有趣的科学道理,还记得是怎么玩的吗?生(齐):记得!师: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小组内交流)师:哪个小组用两面镜子看到了窗外用眼睛直接看不到的景物?生:我们小组做到了。

师:上来说说你们的做法,演示给大家看一看。

生:(边演示)我们是这样做的:两个镜片,一个斜对着窗外要观察的景物,不断调整另一个镜片的角度,最后就看到了窗外的景物。

现在看到了,大家过来看看吧!(教师指派几个同学观看)师:看到了吗?生:看到了。

师:从刚才这个小组的做法你联想到了什么?生1:我想到了我们做的“传光游戏”,当时我们用了4面镜子。

生2:我想到了潜艇上用的潜望镜。

我从百科全书上看到潜望镜就是利用两个平面镜做成的。

师:你知道的真多!(竖起大拇指)他说得很有道理,潜望镜就是利用镜子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反光)原理制成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潜望镜的秘密。

2.交流资料,整体感知。

师:课前同学们搜集了一些关于潜望镜的资料,结合自己对潜望镜的认识,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资料的情况。

)师:哪个小组先说一说通过交流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生1:我们知道潜望镜开始只是用在潜水艇上,后来又发展到陆地上,主要在军事上用的多,这是我们小组找到的一张潜望镜的图片。

五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

物质变化的应用实例
01
生活中的物理变化
利用物质的热胀冷缩性质制作温度计;利用物质的导电性质制作电线等

02
生活中的化学变化
燃烧提供热量和光照;酸碱中和用于清洁和去污;金属生锈需要防护等

03
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例如,氢气密度小可用于填充气球;铜具有导
电性可用于制作电线;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炼钢和焊接等。
地球自转使得太阳能够照射到的地方不断变化,从而形成昼夜交 替。
四季变化的原因
地球公转使得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来回移动,导致南北半球接受 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从而形成四季变化。
二十四节气与四季变化
介绍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及与四季变化的关系。
宇宙探索的历程和成果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历程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再到现代宇宙观的形成。
04
物质变化与性质
物质的变化过程
物理变化
物质在形状、状态等方面发生变化,但化学组成不变。例如,水 的三态变化、金属热胀冷缩等。
化学变化
物质在化学组成上发生变化,生成新的物质。例如,燃烧、生锈、 酸碱中和等。
变化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物质在变化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能量的转化,如吸热、放热、发光等 。
物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性质与分类
植物长到一定阶段后,开始形成花芽 ,进而开花、结果,完成生殖生长。
营养生长
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和养分,通过茎 和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 断生长壮大。
植物生长的条件
光照
温度
植物需要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不同植物对光照的需求不同,有的需要 强光,有的需要弱光。
温度影响植物的生长速度和酶的活性。不 同植物对温度的要求不同,有的喜温,有 的耐寒。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计划和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计划和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计划和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科学的奥秘1.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 活动内容:(1) 学习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力;(3) 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主题:小小科学家1.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

2. 活动内容:(1) 学习科技的基本知识和应用;(2) 进行科技制作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3) 展示科技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活动主题:环保小卫士1.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

2. 活动内容:(1) 学习环保的基本知识和原则;(2) 进行环保调查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3) 宣传环保理念,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活动主题:网络世界探秘1.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 活动内容:(1) 学习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技巧;(2) 进行网络安全实践和模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3) 讨论网络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活动主题:创新思维训练1.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

2. 活动内容:(1) 学习创新思维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 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3) 展示创新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活动主题:数学思维培养1.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活动内容:(1) 学习数学思维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 进行数学问题和难题的探讨与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实践能力;七、活动主题:探索宇宙奥秘1.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对宇宙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简单的机械》教案6篇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简单的机械》教案6篇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简单的机械》教案6篇教学目标:1、能应用已学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解决生活中带见问题的方法。

2、在实验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3、能对生活中简单的工具的作用提出猜想。

教学重点:认识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寻找生活中的其它“好帮手”并猜想它们的作用。

教学准备:木板、羊角锤、拧紧的螺丝钉、未开的汽水、瓶起子……。

电子演示文稿教学过程:1、教学导入出示汽水瓶,如何将它打开?出示钉有螺丝钉的木板,怎样取出这些钉子?2.生活中工具的作用⑴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类似难题,为了解决这些难题,使工作更有效,人们发明了很多工具,这些工具成为了人们的“好帮手”。

你还知道哪些“好帮手”,它们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⑵分组讨论,完成表格。

我找到的好帮手名称可以做哪些事情我猜想它能……⑶全班交流。

(“注意倾听,补充发言”纪律保证效率,教师得加强组织引导)在交流活动中对学生发现的以下一些问题应该给予明确的肯定:①一种工具能干好多事情,不同的用法起到不同的作用。

(比如榔头能拔钉子又能钉钉子,一字螺丝刀能拧螺丝,又能打开奶粉盖)②不同的工具能干同一件事。

(比如老虎钳能夹小东西,镊子也能夹东西,剪刀有时也行)④一种工具做某件事特别专业。

(比如剪刀剪指甲不如指甲钳夹指甲来得容易)3、体验:“好帮手”的作用。

⑴、明确任务:选择不同的工具,在木板上钉上铁钉和螺丝钉,然后再把他们取出来。

⑵、分组活动。

⑶、全班交流。

(小组完成情况,感受:工具的确能提供方便)4、科技史阅读交流P21页指南车信箱,以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感悟科技发展之快,知道现代工具都是在简单机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并且人们还在不断改进身边的工具,以追求更高的工作效率。

(教师也可以下载一些图片,制作成简单的演示文稿,配合图片进行讲述:桔橰的介绍;纯粹人力-简单机械-现代工具的对比)他能撬动地球吗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会做杠杆尺的探索性实验,能够观察记录杠杆尺的状态,学习使用图示法简化问题。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计划和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计划和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计划和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科学的奥秘1.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活动时间:第一学期每周一下午课外活动时间。

3. 活动地点:学校实验室。

二、活动内容:1. 第一周:认识科学实验器材内容:介绍实验室常见器材,学会正确使用。

活动方式:教师讲解演示,学生动手操作。

2. 第二周:简单的物理实验内容:学习力的作用,了解重力、摩擦力等。

活动方式: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 第三周:有趣的化学实验内容:学习酸碱反应,进行酸碱中和实验。

活动方式: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 第四周:植物的生长观察内容: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需求。

活动方式:学生种植植物,定期观察并记录生长情况。

5. 第五周:科学小制作内容:利用废旧物品进行科学小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活动方式:学生动手制作,教师指导。

三、活动步骤:1. 准备阶段:教师提前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布置活动场地。

2. 活动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或观察,学生动手操作,记录实验结果。

3. 总结阶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分享实验心得和观察结果。

四、活动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2. 学生表现: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如动手能力、观察力、创新能力等。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活动感悟和意见,不断改进活动方案。

五、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场地安全,避免意外伤害。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指导和关爱。

3. 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意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活动拓展:1. 邀请科学家或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

2. 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或实验室,拓宽学生的科技视野。

3. 开展校园科技节,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科技作品。

七、家长沟通与反馈:1. 定期向家长发送活动通知和进展,让家长了解学生在科技活动中的表现。

五年级科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

五年级科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

五年级科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了解人类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了大量仿生的发明创造。

2.具有认真观察和探究仿生的兴趣。

知识与技能:1.初步具有模仿生物的构造或功能进行发明和创造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运用创造性想象和“原型启示法”提出一些小发明的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2.意识到动物、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人类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了大量仿生的发明创造。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运用创造性想象和“原型启示法”提出一些小发明的思路。

教学准备:1.供课堂观察用的茅草的叶、苍耳的果实(或其他植物),放大镜等工具。

2.鸡蛋与薄壳结构屋顶、鸟与飞机、鱼鳍与船桨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

(1)讲述:鲁班发明锯子的故事。

(2)提问:鲁班为什么能发明锯子?(发现茅草——观察茅草——产生联想——大胆尝试——发明锯子)(3)交流:我们在树林、在野外有过类似鲁班的经历吗?哪些植物容易划破和刺伤我们?哪些植物容易粘在我们的衣服上?(4)我们也像鲁班一样,来认真研究我们身边的这些植物。

2.观察容易划破和刺伤人、容易粘衣的植物的特点。

(1)为每个小组提供一份观察材料和必要的观察工具。

(2)学生分组观察,记录观察发现。

(3)交流。

(4)讨论:我们观察了这些植物的特点,能产生哪些想法呢?3.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完成的发明。

(1)讲述: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发明了许多物品。

你们知道这样的例子吗?(2)用课件或图片展示:鸡蛋与薄壳结构屋顶、鸟与飞机、鱼鳍与船桨。

(3)小组讨论:图中这些新技术分别是在什么生物的启示下研制出来的?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4)根据以上发明的实例,你认为在生物启示下进行发明创造要经过怎样的过程?(5)讲解:在生物启示下的发明创造,通常要经过以下过程:明确需要:在生产或生活中,为了完成某种工作,需要具有什么功能的工具或设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科技世界——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教学目标:
1. 了解科技的定义和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科技活动的基本步骤和实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
1. 科技的定义和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科技活动的基本步骤和实验方法。

3. 科技活动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

教学重点:
1. 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科技活动的基本步骤和实验方法。

教学难点:
1. 科技活动实践的设计和制作过程。

2. 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实验器材、教学素材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尺子、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约5分钟)
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科技产品,引导学生讨论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科技的定义,并与他们分享一些科技的定义。

二、知识讲解(约10分钟)
1. 通过PPT或板书,简单介绍科技的定义和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科技活动的基本步骤和实验方法,包括观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记
录数据和总结等。

三、实践活动(约30分钟)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进行设计和制作。

2. 引导学生按照科技活动的基本步骤进行实践活动,包括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记录数据和总结等。

3. 鼓励学生团队合作,互相协助完成实践活动。

四、展示和讨论(约10分钟)
1. 学生展示他们设计和制作的机械装置,并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并总结科技活动的重
要性和意义。

五、小结与拓展(约5分钟)
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科技活动的
基本步骤。

2.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科技世界,提出更多的问题并进行实践活动。

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实验设计和记录等。

2. 收集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估他们对科技活动基本步骤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比赛或科技展示活动,展示他们的科技作品。

2. 组织学生参观科技相关的展览或实验室,拓宽他们的科技视野。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科技活动实践,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辅导,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