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赏析讲解
《望岳》的注释和赏析
![《望岳》的注释和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9394fe058fb770bf68a5539.png)
《望岳》的注释和赏析《》是所作的赞美泰山的,诗歌中的一些更是成为了名言、格言。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望岳》的全文注释和赏析。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1、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2、钟:赋予、集中。
3、决:裂开。
4、凌:跃上。
译文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 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作品赏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于是北游齐鲁。
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写泰山的诗很多,只有杜甫能用“齐鲁青未了”五字而囊括数千里,可谓雄阔。
其结句尤其精妙,气势不凡,意境辽远,将诗人的抱负和理想都含蕴其中。
全诗开阔明朗,情调健康。
★这是现存杜诗中最早的一首,写于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北游齐赵时,★此诗被后人刻石为碑立于泰山。
★浦评:杜子心胸气魄,于是可观。
取为压卷,屹然作镇。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
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
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
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
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望岳 翻译、赏析
![望岳 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29187c9b0717fd5360cdcdd.png)
望岳翻译、赏析杜甫《望岳》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全诗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望岳》作者: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解】:1、题解: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
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2、望岳:遥望泰山。
3、岳:高峻的大山,这里指东岳泰山,为五岳之一。
4、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5、夫:语气词。
6、齐鲁:泰山之北为古齐地,之南为古鲁地。
7、青未了:青翠的山色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
8、了:尽。
9、造化神钟神秀:万物的主宰把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都集中在泰山。
10、造化:创造化育,指自然。
11、钟:赋予、集中、萃聚。
12、神秀:秀美而有灵气。
13、阴阳:山为北阴,山南为阳。
14、割:划分。
15、荡胸:使心胸动荡。
16、决眦:眼眶裂开、尽量睁大眼睛去看。
17、决:裂开。
18、眦:眼眶。
19、入:没。
20、入归鸟:极目远望,归林的飞鸟尽入眼底。
21、会当:终究要。
表示将来终要登山。
22、凌:跃上。
23、一览众山小:这句本于《孟子·尽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
”24、一览:一望。
25、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26、另注:“曾云”也作“层云”。
【韵译】: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讲解】:题解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五岁的杜甫赴长安参加贡举考试,结果落榜,于是就在齐赵一带(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四处漫游,《望岳》大约就写于这一年。
杜甫《望岳》解析
![杜甫《望岳》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9986f76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e8.png)
杜甫《望岳》解析《望岳》原文及翻译赏析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望岳》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望岳杜甫〔唐代〕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曾同: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的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苍翠的美好山色没有尽头。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山南山北阴阳分界,晨昏迥然不同。
望着那升腾的层层云气,心胸摇荡;睁大眼睛远望归鸟回旋入山,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
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
注释岳:此指东岳泰山,泰山为五岳之首,其余四岳为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其中,泰山以其雄伟壮观而闻名于世,为五大名山之一。
古时是“天”的象征。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夫:读“fú”。
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
如何:怎么样。
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即山东地区。
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
青: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
未了:不尽,不断。
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造化: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
这里指泰山的南北。
割:分。
夸张的说法。
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昏晓:黄昏和早晨。
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荡胸:心胸摇荡。
曾:同“层”,重叠。
决眦(zì):眦:眼角。
眼角(几乎)要裂开。
《望岳》全诗及注解
![《望岳》全诗及注解](https://img.taocdn.com/s3/m/401e67a5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bc.png)
《望岳》全诗及注解《望岳》全诗及注解《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
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望岳》全诗及注解,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望岳》全诗及注解篇1一、《望岳》全诗及注解望岳作者: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1.岳:此指东岳泰山。
2.岱宗:泰山亦名岱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
3.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
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4.造化:天地,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指山色的奇丽。
5.阴阳:这里指山北山南。
割:划分。
这句是说,泰山横天蔽日,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
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
6.决:张大。
眦:眼眶。
决眦形容极目远视的样子。
入归鸟;目光追随归鸟。
7.会当:一定要。
凌:登上。
译文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二、《望岳》赏析这是杜甫现存作品中最早的一首。
大约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第一次游齐赵时,诗人当时是二十五岁。
这是一首气势宏大的写景诗,展示巍峨秀丽的泰山景观。
诗中洋溢着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和青年时代胸怀大志,积极进取,乐观自信的精神。
前人于此诗评赞颇多,"齐鲁青未了"一句,众口称道,刘辰翁称此"五字雄盖一世";郭濬曰:"他人游泰山记,千言不了,被老杜数语说尽"(上二人语均见《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望岳》原文及翻译赏析6篇
![《望岳》原文及翻译赏析6篇](https://img.taocdn.com/s3/m/dcb6290c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68.png)
《望岳》原文及翻译赏析6篇《望岳》原文及翻译赏析6篇1原文望岳朝代:唐代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曾同: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会聚其中,山南山北阴阳分解,晨昏不同。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盘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显得渺小的群山。
注释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夫:读“fú”。
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
如何:怎么样。
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
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
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青:指苍翠、翠绿的美妙山色。
未了:不尽,不断。
造化: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
这里指泰山的南北。
割:分。
夸大的说法。
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假设早晨和晚上。
昏晓:黄昏和早晨。
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假设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荡胸:心胸摇荡。
曾:同“层”,重叠。
决眦〔zì〕:眦:眼角。
眼角〔几乎〕要裂开。
这是由于竭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
决:裂开。
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会当:终当,定要。
凌:登上。
凌绝顶,即登上最顶峰。
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宏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风光,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望岳》古诗原文及赏析
![《望岳》古诗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ed2ce20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b9.png)
《望岳》古诗原文及赏析【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出处】唐·杜甫《望岳》。
【意思】山上云气层出叠起,令人心胸激荡,我极目远望,目送飞鸟归林。
决眦(zī):极力张大眼眶,形容极目远眺或凝望。
决,裂开。
眦,眼眶。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山上云雾层出叠起,游人心襟开阔,极目远望的情景。
[例]正午的阳光特别绚丽,给俊秀的青峰,蓊郁的绿树披上了金色的轻纱,又把山谷里初升的薄雾染成紫黛,渐远渐淡,终于同山色融成一片。
此时,心中默诵杜甫的“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诗句,不由发出会心的赞叹。
(韦翰《苗岭登高》)【全诗】《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①岳:这里指东岳泰山。
②岱宗:旧说泰山乃四岳所宗,泰山别称岱,故名。
《尚书·舜典》:“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
”③齐鲁:《史记·货殖列传》:“泰山之阳则鲁,其阴则齐。
”都在今山东境内。
④造化:指大自然的创造化育。
《庄子·大宗师》:“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
”钟:聚集。
⑤阴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山之南水之北为阳。
割:分。
⑥“荡胸”句:应为“层云生而荡胸”。
⑦“决眦”句:应为“归鸟入而决眦”。
决眦,裂开眼眶。
汉司马相如《上林赋》:“弓不虚发,中必决眦。
”也指张眼瞪视,多用于表示愤怒。
⑧会当:一定要。
凌:升高、攀登。
【赏析】如果有谁要用“沉郁顿挫”来概括杜甫所有诗作的特点,那么我就要说,你错了! 其实,每个人都曾经年轻过,都有过青年人的朝气与活力,而不是一开始就老成似老杜。
老杜呢,他也曾经和李白一样,二十几岁时曾度过一段“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在那样潇洒的日子里,我们的诗圣杜甫,也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无边的青春活力与朝气。
这不,谁人不知这首《望岳》,谁人不能脱口而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呢!如果您没有去过五岳之首“泰山”,请不要觉得遗憾,请轻轻闭上您的双眼,随着我们诗人的缓缓低吟,挥动您想象的翅膀,去神游一回吧! 那绝对会是令您终生难忘的.经历。
杜甫《望岳》详细古诗鉴赏《望岳》古诗赏析
![杜甫《望岳》详细古诗鉴赏《望岳》古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4586101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73.png)
杜甫《望岳》详细古诗鉴赏《望岳》古诗赏析《望岳》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
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
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
《望岳》作者: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注解】1、题解: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
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2、望岳:遥望泰山。
3、岳:高峻的大山,这里指东岳泰山,为五岳之一。
4、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5、夫:语气词。
6、齐鲁:泰山之北为古齐地,之南为古鲁地。
7、青未了:青翠的山色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
8、了:尽。
9、造化神钟神秀:万物的主宰把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都集中在泰山。
10、造化:创造化育,指自然。
11、钟:赋予、集中、萃聚。
12、神秀:秀美而有灵气。
13、阴阳:山为北阴,山南为阳。
14、割:划分。
15、荡胸:使心胸动荡。
16、决眦:眼眶裂开、尽量睁大眼睛去看。
17、决:裂开。
18、眦:眼眶。
19、入:没。
20、入归鸟:极目远望,归林的飞鸟尽入眼底。
21、会当:终究要。
表示将来终要登山。
22、凌:跃上。
23、一览众山小:这句本于《孟子·尽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
”24、一览:一望。
25、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26、另注:“曾云”也作“层云”。
《望岳》【韵译】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望岳》诗意及赏析
![《望岳》诗意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5955df0aaea998fcd220e1e.png)
《望岳》诗意及赏析《》是唐代诗人创作的五言。
我们为大家整理了《望岳》诗意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望岳朝代:唐代作者:杜甫原文: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诗意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望岳》赏析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
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
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
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可谓匠心独具。
接下来“齐鲁青未了”一句,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
它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也不是像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的地理特点,在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
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
一个“钟”宇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
杜甫《望岳》译文及赏析
![杜甫《望岳》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f36eb07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6c.png)
杜甫《望岳》译文及赏析杜甫《望岳》译文及赏析《望岳》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
下面分享了《望岳》译文及赏析。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啊,怎么样?那一脉苍莽的青色横亘在齐鲁无尽无了。
天地间的神奇峻秀啊,都在这一山凝结聚绕,那山北山南一边暗一边明,判若黄昏和晨晓。
看峰峦层云迭起,胸中一阵阵荡涤波涛,睁裂双眼目送那渐入山林的点点归鸟。
啊,将来我一定要登上的峰巅站得高高,俯首一览,啊众山匍伏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望岳》赏析: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
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
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
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
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
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
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
《望岳》原文翻译及赏析
![《望岳》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945baf1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1a.png)
《望岳》原文翻译及赏析《望岳》原文翻译及赏析《望岳》写的是泰山。
开元二十四年至二十八年(736-740)间,杜甫在齐、赵一带漫游,写了这首诗,当时他还没有登过泰山。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望岳》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望岳唐代: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二)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望岳(三)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
歘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
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
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
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
祝融五峯尊,峯峯次低昴。
紫盖独不朝,争长嶫相望。
恭闻魏夫人,羣仙夹翱翔。
有时五峯气,散风如飞霜。
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
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
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
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古诗简介望岳,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名篇,该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杜甫的望岳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
「译文」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望岳一翻译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于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
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我的心灵,睁大眼睛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山林,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
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俯瞰[kàn]那众山,而众山在我眼中是多么的渺小。
《望岳》两首原文及赏析
![《望岳》两首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343f434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05.png)
《望岳》原文及赏析《望岳》两首原文及赏析导语:《望岳》作者杜甫,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其中只有咏东岳的最为人熟知,下面是小编整理《望岳》其余两首的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原文】第一首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第二首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
歘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
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
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
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
祝融五峯尊,峯峯次低昴。
紫盖独不朝,争长嶫相望。
恭闻魏夫人,羣仙夹翱翔。
有时五峯气,散风如飞霜。
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
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
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
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译文】第一首西岳高耸似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群峰在其周围则像他的儿孙。
怎么才能求得仙人杖,拄着它登上华山去玉女祠呢?可进了车箱谷就难以回归了,而山峰像通天的箭尾直抵天门,难以登爬。
稍稍等待天气转凉后,登上山顶去,看山本貌。
第二首传说南岳有朱雀,从百代以前的帝王开始,就有为岳分上下之礼。
在大半广阔的南方之地祀岳时,迅速吸取天地灵气。
朝廷对衡山施以祭祀之典,但治理国家在于德政而不是烧香点蜡。
巡视地方祭祀南岳,何等寂寥,当年的先人已早离去。
我身受世俗的法礼教德的`阻碍,现在终于越潇湘,来到衡山了。
我终日或游走于山崖峻岭中,或在泛起清光的河上泛舟。
祝融山极为高耸,山顶似乎直触低处的昴星。
但诸峰中唯有紫盖山与华山不相上下,似与华山争高。
又听说以前的魏夫人成仙后与群仙翱翔于华山之空。
有时群峰顶上的气候,刮起的风像飞霜一样。
走长途的时间很紧,没有时间拄着杖爬上高崇的山岭。
登完山后,希望立即下山,到休玉堂去洗澡。
多次和郡守对话,问他这怎会有这样雄伟的衡山?这不得不咏赞我皇了。
祭祀用的玉忍耐世间之俗,而用于祭祀,但神会因此而降福人间的。
《望岳》的全诗及赏析
![《望岳》的全诗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cab0279be23482fb4da4c92.png)
【诗句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出处】唐·杜甫
《望岳
》。
【意思】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山色 都赋予了泰山,背着太阳的一面昏暗, 向阳的一面明亮,两面判若刀割。造 化:指天地或大自然。钟:聚集,专注。 阴阳:指山背阳和向阳的两面。晓:因 日光照射而明亮。
【鉴赏】 自然的造化,天地的灵气,全都聚集在这座泰山上; 山势高耸,把山南山北分割成一面昏暗,一面明亮。造化: 是指天地,自然。钟: 是指聚。望岳: 在这里是指仰望泰山。古人一直认为泰山是天下最高大的山,山南叫“阳”,山北叫 “阴”。“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两句诗描写泰山的巍峨高耸,气势雄浑,气象万千,是自古以来歌诵泰山的名句。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为题的诗: 一写西岳 华山; 一写南岳衡山; 一写东岳泰 山。这里介绍的是写泰山的一首。 开元二十四至二十八年(736—740) 间,杜甫在齐、赵一带漫游,写了 这首诗,当时他还没有登过泰山。 原诗是: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 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 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 顶,一览众山小。”岱 (dài代) , 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所以 尊称为岱宗。齐、鲁,春秋时的两 个国家,在今山东省境内。造化, 大自然。钟,聚集。阴阳,山北面 为阴,山南面为阳。决眦(zì 字) ,张开眼睛。诗中说,泰山 是怎样的?它青葱的山岭,从齐到 鲁,连绵不断。大自然的神奇秀丽 都集中在它那里,山南山北明暗的 不同,好象早晨和黄昏的区别。层 云涌起,荡滌胸怀; 张大眼睛,归 鸟尽收眼底。当你登上顶峰远眺, 群山都会显得渺小。诗写出了泰山 的雄伟高大,意境开阔,格调昂 扬。
杜甫《望岳》全文赏析
![杜甫《望岳》全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b232118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2a.png)
杜甫《望岳》全文赏析望岳,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名篇,该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望岳全文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望岳杜甫望岳(一)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二)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望岳(三)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
歘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
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
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
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
祝融五峯尊,峯峯次低昴。
紫盖独不朝,争长嶫相望。
恭闻魏夫人,羣仙夹翱翔。
有时五峯气,散风如飞霜。
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
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
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
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注释岳:此指东岳泰山,泰山为五岳之首,其余四岳为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其中,泰山以其雄伟壮观而闻名于世,为五大名山之一。
古时是“天”的象征。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夫:读“fú”。
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
如何:怎么样。
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即山东地区。
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
青: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
未了:不尽,不断。
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造化: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
《望岳》的全诗及赏析
![《望岳》的全诗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8a06e0a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06.png)
《望岳》的全诗及赏析《望岳》的全诗及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望岳》的全诗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全诗】《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苍翠的美好山色没有尽头。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山南山北阴阳分界,晨昏迥然不同。
升腾的层层云气,使心胸摇荡;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隐入了山林。
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
【注释】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夫:读“fú”。
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
如何:怎么样。
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
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
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青: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
未了:不尽,不断。
造化:造化:创造与化育。
《淮南子·精神》:“伟哉造化者”。
诗中的“造化”就是“造化者”。
指创造、化育一切的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
这里指泰山的南北。
割:分。
夸张的说法。
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昏晓:黄昏和早晨。
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荡胸:心胸摇荡。
曾:同“层”,重叠。
决眦(zì):眦:眼角。
眼角(几乎)要裂开。
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
《望岳》杜甫全文翻译及赏析
![《望岳》杜甫全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d09430e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a0.png)
《望岳》杜甫全文翻译及赏析
导语:《望岳》是杜甫表达的一种对山的仰慕之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望岳》杜甫全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望岳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解】: 1、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2、钟:赋予、集中。
3、决:裂开。
4、凌:跃上。
【韵译】: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 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评析】: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
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
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
??
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
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
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
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
《望岳》注释
![《望岳》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3280132d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a8.png)
《望岳》注释杜甫《望岳》的翻译与详细解析《望岳》是由杜甫所创作的,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杜甫《望岳》的翻译与详细解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望岳》作者: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解:1、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2、钟:赋予、集中。
3、决:裂开。
4、凌:跃上。
翻译: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赏析: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
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
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
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
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
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
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
这首诗大约写公元736—740年间,杜甫漫游齐赵之时。
虽然此前考进士落榜,诗里却依然豪情万丈,表现了希望登上事业顶峰的雄心壮志以及对前程万里的乐观和自信。
泰山是传说自尧舜以来就受到历代帝王祭祀的名山。
杜甫之前咏泰山的名作寥寥无几。
晋宋诗人谢灵运的《泰山吟》本是乐府题,但全诗用大量双声叠韵词着力形容泰山的高峻奇险,强调封禅的肃穆神圣,风格典重生奥,完全失去了乐府的原味。
或许正是因为泰山的宗庙色彩过于浓厚,诗人题咏便不得不考虑它的神圣意义。
所以连善写山水诗的大谢一旦涉笔。
也只能写成板滞的颂体。
李白的《游泰山》六首,以游仙诗的形式抒写了他在泰山顶上与仙人同游、精神飞扬于天地之间的自由与快乐。
杜甫《望岳》诗句及赏析
![杜甫《望岳》诗句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7065ba5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6c.png)
杜甫《望岳》诗句及赏析杜甫《望岳》诗句及赏析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杜甫《望岳》诗句及赏析,欢迎来参考!【作品简介】杜甫的名篇《望岳》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原文】《望岳》作者: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岳:此指东岳泰山,泰山为五岳之首,其余四岳为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夫:读“fú”。
发音词,无实在意义,强调疑问语气。
夫如何:怎么样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即山东地区。
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故后世以齐鲁大地代称山东地区。
青:指苍翠的山色。
未了:不尽,不断。
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造化:这里指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天地之灵气。
阴阳:阴指山之北,阳指山之南。
割:分。
夸张的说法。
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昏晓:黄昏和早晨。
荡胸:涤荡胸襟。
曾:通“层”(见人教版《语文》八上)决眦(zì):眼角(几乎)要裂开。
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
决:裂开。
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会当:应当,终当,定要。
凌:登上。
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
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以后。
此时,诗人正“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望岳》原文、翻译及赏析
![《望岳》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1249636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02.png)
《望岳》原文、翻译及赏析《望岳》原文、翻译及赏析《望岳》原文、翻译及赏析1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
欻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
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
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
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
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
紫盖独不朝,争长嶪相望。
恭闻魏夫人,群仙夹翱翔。
有时五峰气,散风如飞霜。
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
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
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
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译文传说南岳有朱雀,从百代以前的帝王开始,就有为岳分上下之礼。
在大半广阔的南方之地祀岳时,迅速吸取天地灵气。
朝廷对衡山施以祭祀之典,但治理国家在于德政而不是烧香点蜡。
巡视地方祭祀南岳,何等寂寥,当年的先人已早离去。
我身受世俗的法礼教德的阻碍,现在终于越潇湘,来到衡山了。
我终日或游走于山崖峻岭中,或在泛起清光的河上泛舟。
祝融山极为高耸,山顶似乎直触低处的昴星。
但诸峰中唯有紫盖山与华山不相上下,似与华山争高。
又听说以前的魏夫人成仙后与群仙翱翔于华山之空。
有时群峰顶上的气候,刮起的风像飞霜一样。
走长途的时间很紧,没有时间拄着杖爬上高崇的山岭。
登完山后,希望立即下山,到休玉堂去洗澡。
多次和郡守对话,问他这怎会有这样雄伟的衡山?这不得不咏赞我皇了。
祭祀用的玉忍耐世间之俗,而用于祭祀,但神会因此而降福人间的。
赏析咏衡山的《望岳》写于作者晚暮之年,首尾抒发议论,中间写景叙事。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
欻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几句写历代帝王皆设职官崇礼衡山。
“在德非馨香”句,寓有讽喻之意,以微婉之词道出,劝勉君主要以德治国。
九、十两句,作者叙自己因世乱所驱投奔南国,所以有望岳的机会。
接下来自“渴日绝壁出”至“散风如飞霜”写衡山景色,乃全篇中心所在。
最后以祀岳之意作结,呼应起笔“秩礼”。
而“曷以赞我皇”一句,杜甫爱国之心,强烈地洋溢于字里行间。
这首《望岳》通篇皆流露着作者忠君爱国的情怀,即使飘泊江湖,仍是关心朝政,无日或忘。
《望岳》原文及赏析
![《望岳》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df5e55b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71.png)
《望岳》原文及赏析《望岳》原文及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望岳》原文及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作者: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原文注释】:1、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2、钟:赋予、集中。
3、决:裂开。
4、凌:跃上。
【翻译译文】: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赏析鉴赏】: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
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
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
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
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
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
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
赏析: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
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
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是句句写向岳而望。
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与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
《望岳》的经典赏析
![《望岳》的经典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7bab535d15abe23492f4d22.png)
《望岳》的经典赏析一
《望岳》是现存杜甫诗歌中最早的一篇作品。
全诗以“望”字统摄,形象鲜明,意境开阔,格调高昂,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诗人朝气蓬勃的灵气。
远望:“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诗人乍见泰山,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心中的那种兴奋和惊叹仰慕之情。
只是设问自答,别出心裁地写出自我的真切体验:五岳之首的泰山啊,到底是怎样的呢?那一脉苍莽雄浑的青黛,横亘高耸在齐鲁大地之上,一眼望不到尽头。
既点明了泰山的地理位置,又写出泰山的雄奇和伟大,出语惊人。
近望:“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写泰山的神奇秀丽和高大巍峨。
一个“钟”字,将大自然拟人化,写得格外有情:大自然将灵秀之气全集中于这座山。
一个“割”字,平凡之中见出奇险,显出山峻峭如刚锋,将山南山北判若晨昏,由此能够想见山色的变幻无穷。
神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人由望岳而产生了登山的意愿,诗句极富想象色彩。
诗人在有意无意之间抒发出他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用心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给人以无限的启示和激励。
――这就是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向被人们传诵、并能引起人们强烈共鸣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岳》赏析讲解
(蓝色字体为教参内容)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关于作者】
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
杜甫出生在公元712年,当时整个唐王朝处于上升时期,建功立业,封侯万里,是当时人们普遍的人生目标。
杜甫有一个显赫的祖先:其13世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他的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期最为重要的宫廷诗人,杜甫写作《望岳》时,他的父亲杜闲当时正担任山东兖州司马。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
代表作:”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写作背景】
《望岳》是杜甫诗歌中年代最早的一首。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
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
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
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译文】
五岳之首的泰山到底怎么样呢?在古代齐、鲁两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苍翠的青色。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极力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故感到眼角几乎要裂开。
我一定要登临泰山极顶,俯瞰群山,它们都将变得那么渺小。
【诗歌赏析】
古人认为五岳中泰山最高大。
这首诗扣住“高大”二字进行描写,前六句写望中所见,直接描写泰山的景物,表现了泰山高大雄奇之美,后两句用众山的“低小”进一步反衬出泰山之“高大”。
诗的题目是《望岳》,“望”贯穿全篇。
一二两句仰望泰山整体,中间四句仰望泰山周围,后二句把“望岳”转向“岳望”。
表现出青年诗人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
开头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设问统领下文。
第二句的“齐鲁青未了”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绵延、高大。
开篇以问答的形式,表明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表现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从空间看,泰山横跨齐鲁;从时间说,泰山郁郁葱葱,千古常青。
这是从远望的角度写泰山的高大与历史悠久。
中间四句写仰望泰山所见。
“造化钟神秀”,大自然特别钟爱泰山,一切神奇秀美的景色都集中在这里。
“阴阳制昏晓”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明暗不同,山南是晴朗的,山北仍是黑沉沉的。
“昏”和“晓”两个天地是泰山“割”开的!“割”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
下面两句由静景转为动景。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泰山上面层层白云涌现,变化多端,诗人望之,感到自己的胸中云气回荡,无比开阔。
诗人还目不转睛地欣赏泰山上空归鸟回旋,飞还山林。
鸟的翱翔,勾勒出泰山“天高任鸟飞”的广阔背景,“决眦”将诗人极目仰望时的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
写望时的这种全神贯注,浮想联翩,衬托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令人震撼的力量。
最后两句是想象中景象。
诗人仰望泰山极顶,层云变幻,归鸟翱翔,不禁产生了一种登山的渴望。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青年杜甫决心有朝一日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而小天下。
“会当”“凌”表现出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贴切传神。
这是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精神的形象体现。
【问题探究】
1.《望岳》一诗从哪几个角度描写了泰山巍峨雄伟的气势?
答:作者围绕诗题“望岳”中的“望”字着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两句,写远望中泰山的山势;“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与巍峨高大的形象。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写凝望之景,山中层出不穷的运气使诗人的心胸为之荡漾。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的是想象之景,用“一览众山小”衬托出泰山的高大雄伟。
2.第二联中的“钟”“割”二字,美在何处?
【思路点拨】”钟”是钟爱,聚集;”割”有”切割”之意,运用拟人、夸张的修辞。
答:“钟”有钟情之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大自然似乎钟情于这里,把神奇与秀美集中在这里,表现了泰山的壮美;”割”有分割之意,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高高的山峰,把泰山南北分割成阴阳两面(或”傍晚与早晨”也可),表现了泰山的险峻(巍峨高大)。
3.《望岳》的最后一联是述志之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思路点拨】“会当”,应当,一定要。
“凌”,登临,登上。
“绝顶”,最高峰。
“览”,俯视的意思。
答:这两句化用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既写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抒发了诗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博大胸怀。
4.结合诗歌说说《望岳》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望岳》前六句从多个角度描写泰山之高大、壮美。
正是这壮丽美景引发了诗人的攀登欲望,诗人触景生情,以展望的姿态,想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其中蕴含着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直到今天仍值得我们借鉴。
【理解默写】
1.《望岳》中会当凌绝顶_,__一览众山小__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望岳》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