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粪便涂片检查
粪便涂片法检查菌群失调标准操作规程
![粪便涂片法检查菌群失调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1b69a1ec551810a6f524866b.png)
粪便涂片法检查菌群失调标准操作规程一、革兰染色液的配制(科氏改良法)共5种液体,分为结晶紫A液,结晶紫B液,革兰碘液,脱色液,复染液。
二、涂片制作1、取样:粪便标本送检时,观察标本性状,并“多位点”挑取或沾取粪便标本;2、推片与固定:以30~40度角推片,面积1~1.5×2cm,自然干燥后,酒精灯上火焰上能过3次固定(制作涂片2张,其中作为一张备用);3、染色:第一步,先加A液淹没标本,再加“等量”B液混合,染色1分钟;水轻柔冲洗掉;第二步,加革兰碘液,1~2分钟;水轻柔冲洗掉;第三步,加脱色液20秒到30秒,根据情况而定,如涂片稍薄时就适当减少染色时间;水轻柔冲洗掉;第四步,最后复染30秒,冲洗后晾干或吸干。
4、涂片制作注意要点:1、涂片不可太厚,亦不可太薄,太厚则细菌总数增加,且影响观察,太薄则涂片所见细菌总数减少,厚薄如血膜为宜。
2、注意把握染色时间,好的染色是能够清晰准确观察的必要条件。
三、镜下观察1、确定涂片和染色情况:涂片要均匀,菌体不变形,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反差要好。
2、总览细菌总数:观察总数的多少,以及有无优势菌或真菌等。
其评定标准见《肠道粪便检查图谱》。
3、观察G+杆菌、G+球菌、G-杆菌、G-球菌比例:选定有代表性的视野,计数并判定其大概比例(有经验者可根据经验判定)。
计数方法可选用纸片打孔缩小视野计数法来计数;亦可选定有代表性视野,数一定数量的细菌,再计数各种比例。
四、结果判定:请按照下表进行参照填写每个患者的菌群失调化验单(四联活菌肠溶胶囊临床试验专业)五、其它说明:1、尽量用新鲜粪便进行检测,时间半小时之内,如果耽搁时间较长,可以取稍微量多的粪便样本,取样时挑取中心位置的粪便。
2、遇粘液便,胨样便或水样便亦可采用牙签进涂片。
3、镜检时,应将涂片视野全面观览,不可只看几个视野就计数或报告,以防误差。
六、参考文献:张秀荣. 肠道菌群粪便涂片检查图谱[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1-25.制作:杭州龙达新科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研发部日期:2008年4月。
粪便镜检实验报告
![粪便镜检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4c953e7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a4.png)
粪便镜检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粪便镜检,对病人的肠道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寻找异常情况,并据此提供医生诊断参考。
实验背景粪便镜检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通过观察粪便中的形态学、细菌、寄生虫、寄生虫卵等,可以提供对肠道健康状况的评估。
粪便样本的提取简单方便,可以在临床一线广泛应用。
实验步骤1.收集粪便样本:使用无菌容器收集晨起第一次排便的粪便样本。
2.准备显微镜和玻片:确保显微镜和玻片干净无尘。
3.取少量粪便样品:用无菌棉签取少量粪便置于玻片上。
4.涂布粪便样品:使用另一块干净无菌玻片将粪便样品均匀涂布在玻片上。
5.固定样品:待样品涂布干燥后,用火炬轻轻加热玻片固定样品。
6.涂染药液:在固定的粪便样品上滴加适量染色液,如甲苏林酸染色液。
7.镜检观察:将玻片放在显微镜下,分别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样品。
实验结果经过镜检观察,可以得出以下结果:1.形态学:粪便样品中的颜色、形状、质地等方面的特征。
2.细菌:对粪便样品中的细菌进行观察和统计。
3.寄生虫:对粪便样品中的寄生虫进行观察和鉴定。
4.寄生虫卵:对粪便样品中的寄生虫卵进行观察和统计。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形态学异常:观察到粪便样品中出现异常颜色、形状或质地,可能与肠道疾病相关,如胃肠道感染等。
2.异常细菌:如果在粪便样品中观察到异常细菌,可能表示肠道存在感染或菌群失衡情况。
3.寄生虫感染:观察到粪便样品中存在寄生虫,可能意味着肠道寄生虫感染,需要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4.寄生虫卵异常:发现粪便样品中异常寄生虫卵的存在,也是肠道健康问题的指示。
结论通过粪便镜检实验,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粪便样品中的形态学、细菌、寄生虫、寄生虫卵等指标,初步评估肠道的健康状况。
根据实验结果及其分析,可以为医生提供诊断参考,进一步指导疾病的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
参考文献[1] 《医学实验技术与方法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8年。
[2] Smith AC, et al. Fecal Examination in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Journal of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2018, 52(4): 327-333.。
粪便涂片检查怎样应用于肠道菌群失调患者
![粪便涂片检查怎样应用于肠道菌群失调患者](https://img.taocdn.com/s3/m/f42a1fd5f8c75fbfc77db277.png)
龙源期刊网 粪便涂片检查怎样应用于肠道菌群失调患者作者:李勇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10期有研究数据显示,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大约有500余种,菌體重量约为1.0kg至1.5kg,其中厌氧菌占到了90%至99%以上,而需氧菌仅占总量的不超过5%。
在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是保持在一个平衡状态的,这种平衡构成了肠道的生物屏障,它们彼此制约消长。
有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大量使用、长期慢性疾病、手术或创伤、激素、抗肿瘤药物菌群失调引起的肠道疾病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趋势。
应用新鲜粪便涂片染色快速检测细菌的量以及球菌和杆菌的比例,是尽早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的一个非常有效的依据。
那么,粪便涂片检查要怎样应用于肠道菌群失调患者中呢?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何谓菌群失调以及为什么会使肠道菌群失调呢?菌群失调指的是机体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种菌种之间的平衡被打破,菌种间的比例出现大幅度的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
这种状态进一步发展,机体就会出现一系列临床病症和体征,被称为菌群失调症或者菌群交替症。
那么,什么会使菌群失调呢?引起菌群失调的原因有很多,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除抗生素本身毒副作用外)是主要的诱因,抗生素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也杀灭了有益菌,破坏了正常的微生态平衡,引起菌群失调。
部分疾病也可引起菌群失调,如胃酸缺乏、肝硬化、胃肠肿瘤等。
除了抗生素和疾病,手术、激素、同位素、放射线和免疫抑制剂的大量使用,都可以造成菌群失调。
其次,我们要弄清楚粪便的组成以及粪便涂片检查的主要目的?粪便中细菌数量、形态、种类、比例与肠道菌群处于平衡还是失调状态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粪便菌群涂片能快速诊断肠道茵群失调,为早期预防、治疗提供线索。
粪便主要是由3/4的水以及1/4的固体组成,其主要成分为未消化的食物、食物分解产物、细菌、胆汁、消化道分泌物和有形成分。
粪便涂片检查的主要目的为:①了解消化道以及消化器官是否有炎症、出血和寄生虫感染等情况,间接或者是直接判断胃肠道疾病的类型;②0B试验作为消化道肿瘤的过筛试验,可以间接判断消化道溃疡以及恶性肿瘤;③根据粪便的性状和组成,了解消化状况,借以粗略地判断胰腺外分泌功能;④检查粪便中是否有致病菌以防治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粪大肠菌群检测方法
![粪大肠菌群检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1cf2921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23.png)
粪大肠菌群检测方法粪大肠菌群检测是指对人体粪便中的大肠菌群进行检测分析,以了解肠道微生态的状况。
粪大肠菌群的平衡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因此对其进行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有多种方法可用于粪大肠菌群检测,本文将对常见的几种方法进行介绍和比较。
首先,传统的培养法是一种常见的粪大肠菌群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特定培养基上培养粪便样本中的细菌,然后根据形态、生理生化特性进行鉴定和计数。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能够得到各种细菌的数量和种类,但是需要较长的培养周期,且无法培养一些难以培养的菌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局限性。
其次,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粪大肠菌群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16SrRNA基因测序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对粪便样本中的细菌DNA进行测序,可以得到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信息。
这种方法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的特点,能够检测到微生物群落的整体结构,但是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设备支持。
另外,代谢组学方法也被应用于粪大肠菌群检测。
这种方法通过检测粪便样本中的代谢产物,了解肠道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情况,从而推断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
代谢组学方法能够直观地反映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活动,但是受到代谢产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限制,需要较高的分析技术和数据处理能力。
此外,基于人工智能的分析方法也逐渐应用于粪大肠菌群检测。
这种方法通过建立粪便微生物组的数据库和模型,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实现对微生物群落的快速、准确的检测。
人工智能方法具有高效、自动化的特点,但是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和算法优化。
综上所述,粪大肠菌群检测方法多种多样,各有优缺点。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粪大肠菌群检测方法会越来越完善,为人体健康提供更多的帮助。
粪大肠菌群检测标准
![粪大肠菌群检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0f6a25e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ee.png)
粪大肠菌群检测标准
粪大肠菌群检测是评价消化道微生物菌群组成和功能的重要指标,常用于评估肠道健康和消化功能。
以下是一般粪大肠菌群检测的参考标准:
1. 总菌群量:正常情况下,粪便样本中的大肠菌群数量应该在10^7~10^9 CFU/g之间。
2. 菌群多样性指数:通常使用菌群多样性指数(如Shannon指数)评估菌群的多样性程度。
正常情况下,指数应该在较高水平。
3. 优势菌群和病原菌:粪大肠菌群检测还可以确定主要的优势菌群种类和比例,以及是否存在潜在的病原菌。
正常情况下,优势菌群应该是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等),而病原菌应该是少量或不存在。
4. 菌群平衡和稳定性:正常的粪大肠菌群应该具有良好的平衡和稳定性。
如果菌群失调或不稳定,可能会导致肠道问题和消化不良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粪大肠菌群检测的标准可能因不同的实验室和研究领域而有所差异。
因此,具体的标准应根据实验室或临床医生的建议进行参考。
微生物粪便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微生物粪便标本的采集和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8c9493e2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62.png)
微生物粪便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微生物粪便标本的采集和处理粪便标本的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结核菌培养、肠道菌群、真菌涂片、结核菌涂片。
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微生物粪便标本的采集和处理知识,欢迎阅读。
一、检验项目粪便标本的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结核菌培养、肠道菌群、真菌涂片、结核菌涂片。
二、标本采集【标本采集前的注意事项】应在抗生素应用前或停药一周后采集标本,如不能停用抗生素,应于下次抗生素应用前采集。
【标本送检指征】1.急性腹泻:大便次数明显增多,腹痛,里急后重,往往伴有发热,大便性状为粘液便或脓血便。
2.慢性腹泻:大便次数多,多为稀便,伴有全身乏力等症状。
3.无痛性大量水样便或米泔样稀便。
4.先吐后泻: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有集体发病史,多为细菌性食物中毒所致。
5.抗生素治疗后腹泻:常发生于长期抗生素治疗后,糊状便,排便次数增加。
6.高热惊厥:通常为中毒性痢疾,多见于婴幼儿和小儿。
【标本的.采集容器】一次性无菌便盒。
【标本的采集方法】1.自然排便采集法:自然排便后,调取有脓血粘液部位的粪便2~3g,液状粪便取絮状物盛于无菌的容器内或置于保存液或增菌液中送检。
2.直肠拭子法:如不易获得粪便时或排便困难的患者及幼儿,可采用直肠拭子方法采集,取出后置于灭菌容器内送检。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1.采集时间:应在急性期采样,以提高检出率,最好在用药前。
2.送检:应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放入Cary-Blair运送培养基或pH7.0的磷酸盐甘油(0.033mol/L PBS与等体积的甘油混合)中运送和保存。
*标本运送过程中必须保证其安全,防止溢出,避免细菌污染。
粪便苏丹Ⅲ染色检查
![粪便苏丹Ⅲ染色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d2857a25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8c.png)
粪便苏丹Ⅲ染色检查简介粪便检查是医学临床诊断中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对患者的粪便样本进行染色观察,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肠道健康状况。
粪便苏丹Ⅲ染色检查是其中的一种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常用于检测肠道感染和炎症等疾病。
检查原理粪便苏丹Ⅲ染色检查是通过特殊染色方法将粪便样本中的脂质类物质染色,进而观察细胞结构和细胞内脂质沉积情况。
苏丹Ⅲ染色是一种脂类颗粒染色方法,能够使细胞内的脂质颗粒呈现红色或橙色,从而帮助医生判断细胞内脂质含量的丰富程度。
检查步骤1.采集粪便样本:在患者排便后,用无菌容器收集新鲜的粪便样本。
2.制备涂片:取少量粪便样本涂布在载玻片上,待干燥后固定。
3.苏丹Ⅲ染色:将固定的载玻片依次浸入苏丹Ⅲ染色溶液中,定时染色。
4.脱色:将染色后的载玻片在适当的脱色液中脱色。
5.干燥:在通风干燥处晾干载玻片。
6.镜检:在显微镜下观察载玻片,观察粪便细胞的染色情况及脂质颗粒的分布。
检查结果分析1.正常情况下,粪便细胞内脂质颗粒很少,呈现淡红色或橙色。
2.异常情况下,粪便中脂质颗粒增多,呈现较深的红色或橙色。
这可能是由于肠道感染、炎症或其他疾病引起的细胞内脂质变化。
应用领域粪便苏丹Ⅲ染色检查主要应用于以下领域:•检测肠道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肠病等。
•评估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
•判断肠道吸收功能,如脂肪吸收障碍等。
注意事项1.采集样本应避免杂质和尿液等其他物质的污染。
2.染色操作应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避免染色不均匀或过度染色。
3.检查结果需结合临床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不能单凭染色结果做出诊断。
结语粪便苏丹Ⅲ染色检查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肠道检查方法,对于一些肠道疾病的筛查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医务人员在使用该检查方法时应掌握操作技巧,准确解读检查结果,从而提高检查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腹泻患者粪便染色镜检肠道细菌结果分析论文
![腹泻患者粪便染色镜检肠道细菌结果分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fb5b912650e52ea54189804.png)
腹泻患者粪便染色镜检肠道细菌的结果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腹泻患者的粪便染色镜检肠道细菌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自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共250例,进行粪便染色镜检,对患者的肠道细菌进行探究分析。
结果患者的肠道细菌数会随着抗生素应用时间的加长而发生显著的减少,5-10天之后有7.5%左右的患者细菌出现了显著减少,10-15天之后有11.34%的患者细菌发生显著减少,患者的肠道细菌和抗生素应用种类两者有紧密的关系,随着抗生素种类的增多,患者肠道细菌显著减少的发生率也会增加,使用1种抗生素的话细菌不会有显著减少,使用2种抗生素会有10.12%的几率使细菌显著减少,如果使用3种或者以上的抗生素会有42.03%几率使细菌显著减少。
结论抗生素应用时间的增加、应用种类的增多都让肠道菌群紊乱的几率也随之增加,对腹泻患者粪便进行染色镜检对于临床的治疗以及应用有着良好的指导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粪便染色镜检;肠道细菌;结果分析在临床的基础检查项目当中,粪便检查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在应用抗生素之后的腹泻情况之下,运用粪便染色镜检肠道细菌技术是最好的方法之一,这样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肠道菌群的变化[1]。
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自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共250例。
其中男性患者130例,女性患者120例,患者当中年龄最大的为88岁,年龄最小的为1岁,平均年龄为66.4岁。
在这些患者当中,使用抗生素的时间在5天之内的有15例,应用抗生素5-10天的有30例,应用抗生素10-15天的有80例,应用抗生素超过15天的有125例;而应用1种种类抗生素的有13例,应用2种种类抗生素的有107例,应用抗生素种类超过3种的有130例。
1.2纳入标准患者的原发疾病并不是腹泻但是在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之后出现了腹泻的情况,腹泻的次数每天在3次以上,便质稀薄,大部分患者的粪便为黏液稀便或者是水样便;有部分患者有伴随腹痛或者是呕吐的现象。
粪便常规检查直接涂片法作业指导书
![粪便常规检查直接涂片法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67ad4e74ba0d4a7302763ac0.png)
粪便常规检查(直接涂片法)作业指导书1. 实验原理:本实验是利用肉眼观察粪便的颜色和性状,以及利用粪便生理盐水涂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涂片中是否有虫卵、幼虫、各种细胞、包囊、结晶等。
2. 标本采集2.1 标本采集前病人准备:无须特殊准备。
2.2 标本种类:粪便。
2.3 标本要求:标本应取自粪便的不同部位特别是病理性改变比较明显的部位。
3. 标本储存:粪便应取指头大小存放于干燥、清洁、无吸水性的容器内。
粪便的容器必须有盖且有明显的标记。
4. 标本运输:室温运输。
5. 标本拒收标准:尿液、植物、泥土、污水等污染标本;干结粪便。
6. 操作步骤:6.1 肉眼观察粪的颜色、性状。
6.2 再用竹片搜集少量不同部位的粪便标本,涂抹于滴有一滴生理盐水的洁净玻片上。
6.3 盖上盖玻片,涂片的厚度以能透过印刷物字迹为准。
6.4 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有无包囊、虫卵、幼虫等,再在高倍镜下观察有无红细胞、白细胞、各种结晶,并观察粪便中的菌群分布。
7. 结果判断与分析:7.1 粪便颜色根据观察所见报告,如黄色、褐色、土灰色、绿色、红色、柏油样等。
正常粪便因粪胆素而呈棕黄色,但可因饮食、药物或病理原因影响而改变粪便颜色:灰白色见于钡餐后、服硅酸铝、阻塞性黄疸、胆汁减少或缺乏;绿色见于食用含叶绿素的蔬菜后及含胆绿素时;红色见于下消化道出血、食用西红柿、西瓜等;柏油样便见于上消化道出血等。
酱色常见于阿米巴痢疾、食用大量咖啡、巧克力等;米泔水样见于霍乱。
7.2 性状可报告为软、硬、糊状、泡沫状、稀汁样、血水样、血样、粘液血样、粘液脓样、有不消化食物等。
正常时为有形软便。
7.2.1 球形硬便:便秘时可见。
7.2.2 粘液稀便:见于肠壁受刺激或发炎时,如肠炎、痢疾和急性血吸虫病等。
7.2.3 粘液脓性血便:多见于细菌性痢疾。
7.2.4 酱色粘液(可带脓)便:多见于阿米巴痢疾。
7.2.5 稀汁样便:可见于急性肠胃炎,大量时见于伪膜性肠炎及了隐孢子虫感染。
涂片检查在医学微生物检验中有什么应用意义?唐志鹏
![涂片检查在医学微生物检验中有什么应用意义?唐志鹏](https://img.taocdn.com/s3/m/d3acc5b1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dd.png)
涂片检查在医学微生物检验中有什么应用意义?唐志鹏发布时间:2023-07-10T12:53:07.677Z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7期作者:唐志鹏[导读] 涂片检查是医学微生物检验中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资阳市精神病医院四川资阳 641300涂片检查是医学微生物检验中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包含痰标本涂片检查、无菌体液标本细菌涂片检查、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便标本涂片检查、真菌涂片检查等,不同类型涂片检查的应用意义具有一定的差异,下面分别说说各种类型涂片检查的应用意义。
1.痰标本涂片检查痰标本涂片检查是取痰液标本进行涂片和镜检,观察微生物状况,而痰液是肺泡、气管、支气管的分泌物,因此,痰标本涂片检查可为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肺炎、肺结核、肺吸虫等疾病诊断提供一定的价值。
痰标本涂片检查还能发现少见菌或特殊菌感染,如奴卡菌是一种少见菌,但是,其会引起慢性化脓性、播散性、恶急性疾病,早期检出奴卡菌对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痰标本涂片革兰染色可发现革兰染色阳性、短或长的分枝菌丝,高度提示这类菌丝属于可疑奴卡菌,再采用改良Kinyoun抗酸染色法进行复查,可检出奴卡菌。
另外,痰标本涂片检查还能快速检出多种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类型,并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感染药物,评估疗效和进行疾病预后判断等。
2.无菌体液标本细菌涂片检查无菌体液标本细菌涂片检查指的是取受检者血液、脑脊液、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关节腔积液、鞘膜液等体液作为标本进行涂片镜检,其中,血液涂片检查主要是取受检者末梢血或静脉血进行涂片检查,可检出外周血中的红细胞、白细胞数量、形态等是否异常以及机体是否携带病原体。
脑脊液涂片检查可以检出受检者是否存在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脑水肿等疾病。
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腹腔积液涂片检查可检出淋巴瘤、白血病、腺癌、鳞癌、免疫岛病等。
关节腔积液涂片检查可检出关节腔积液中的中性粒细胞、白细胞数,若中性粒细胞<0.30,白细胞数为(3-5)×109/L,提示机体发生绒毛结节状滑膜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轻度非感染性炎症疾病,若中性粒细胞>0.50,白细胞数为(12-50)×109/L,提示机体发生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重度非感染性炎症疾病。
市第一人民医院细菌室粪便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市第一人民医院细菌室粪便标本的细菌学检验](https://img.taocdn.com/s3/m/ca2f9906376baf1ffd4fad24.png)
3.2.1染色检查:将米泔样的标本涂2张片用乙醇固定后染色,目的观察弧菌有无呈鱼群状排列。
3.2.2悬滴检查取患者粪便制成悬滴涂片,霍乱弧菌和EI tor弧菌均呈现极活泼的穿梭状运动。
3.2.3制动检验运动活泼的弧菌涂片加人霍乱弧菌诊断血清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若原运动活泼的现象停止,为制动试验阳性。
市第一人民医院细菌室粪便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1.粪便标本中常见病原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伤寒及其它沙门菌
结核分支杆菌
志贺菌属
难辨梭菌
致病大肠埃希菌
白色念珠菌
弧菌属菌种
气单胞、
邻单胞菌种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弯曲菌
2.标本采集
2.1自然排便采集法自然排便后,挑取脓血、粘膜部分的粪便2~3g,液体粪便取絮状物置于大便培养管或增菌液中送检。
2.2直肠肛管法用大便培养用的肛管直接插入肛门成人4~5cm,幼儿2~3cm,轻轻在直肠内旋转数次,目的是使直肠表面粘液能通过肛管孔进入肛管内。然后拔出放入大便培养管中送检。
3.检验步骤
3.1涂片检查粪便标本因各种正常菌群含量甚多而一般不作直接涂片找致病菌,只有怀疑霍乱弧菌及菌群失调所致腹泻时,才作直接涂片检查。
5.粪便中培养出霍乱弧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时应作为急值报告,并填写几危急值报告单。
3.5霍乱弧菌的培养,直接取患者米泔样粪便0.5ml,接种于碱性蛋白胨水增菌液和4号平板,35℃培养6~8h,再转种一只4号平板。35℃培养18~24h后形成较大、菌落中间为灰黑色、有光泽、隆起、湿润的菌落,如泼水状。挑取可疑菌落5~10个与霍乱多价“O”诊断血清作玻片凝集试验,如为阳性,则立即报告,并将可疑菌送成都市疾病控制中心确认。
粪便常规检查直接涂片法-检验科临检室作业书
![粪便常规检查直接涂片法-检验科临检室作业书](https://img.taocdn.com/s3/m/44aa72d802d276a200292ef7.png)
粪便常规检查直接涂片法1.实验原理:本实验是利用肉眼观察粪便的颜色和性状,以及利用粪便生理盐水涂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涂片中是否有虫卵、幼虫、各种细胞、包囊、结晶等。
2.标本采集2.1标本采集前病人准备:无须特殊准备。
2.2标本种类:粪便2.3标本要求:标本应取自粪便的不同部位特别是病理性改变比较明显的部位。
3.标本储存:粪便应取指头大小存放于干燥、清洁、无吸水性的容器内。
粪便的容器必须有盖且有明显的标记。
4.标本运输:室温运输。
5.标本拒收标准:尿液、植物、泥土、污水等污染标本;干结粪便6.操作步骤6.1肉眼观察粪的颜色、性状。
6.2再用竹片搜集少量不同部位的粪便标本,涂抹于滴有一滴生理盐水的洁净玻片上。
6.3盖上盖玻片,涂片的厚度以能透过印刷物字迹为准。
6.4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有无包囊、虫卵、幼虫等,再在高倍镜下观察有无红细胞、白细胞、各种结晶,并观察粪便中的菌群分布。
7.结果判断与分析7.1粪便颜色根据观察所见报告,如黄色、褐色、土灰色、绿色、红色、柏油样等。
正常粪便因粪胆素而呈棕黄色,但可因饮食、药物或病理原因影响而改变粪便颜色:灰白色见于钡餐后、服硅酸铝、阻塞性黄疸、胆汁减少或缺乏;绿色见于食用含叶绿素的蔬菜后及含胆绿素时;红色见于下消化道出血、食用西红柿、西瓜等;柏油样便见于上消化道出血等。
酱色常见于阿米巴痢疾、食用大量咖啡、巧克力等;米泔水样见于霍乱。
7.2性状可报告为软、硬、糊状、泡沫状、稀汁样、血水样、血样、粘液血样、粘液脓样、有不消化食物等。
正常时为有形软便。
7.2.1球形硬便::便秘时可见。
7.2.2粘液稀便:见于肠壁受刺激或发炎时,如肠炎、痢疾和急性血吸虫病等。
7.2.3粘液脓性血便:多见于细菌性痢疾。
7.2.4酱色粘液(可带脓)便:多见于阿米巴痢疾。
7.2.5稀汁样便:可见于急性肠胃炎,大量时见于伪膜性肠炎及了隐孢子虫感染。
7.2.6米泔样便并有大量肠粘膜脱落,见于霍乱等。
7.2.7扁平带状便:可能因直肠或肛门狭窄所致。
医院粪便标本细菌涂片检查规程
![医院粪便标本细菌涂片检查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88d0abeac5da50e2534d7f7e.png)
XXXX医院粪便标本细菌涂片检查规程一、检验前处理二、镜检与报告方式(一)霍乱弧菌涂片检查(二)艰难梭菌涂片检查(三)葡萄球菌涂片检查(四)弯曲菌涂片检查(五)抗酸杆菌涂片检查(六)酵母样菌涂片检查三、结果解释人类胃肠道内存在着大量正常菌群。
在这些细菌中,大部分为非致病的。
当免疫力低下、使用大量抗生素时,造成肠道菌群失调。
粪便直接涂片,主要观察细菌数量的增减与细菌种类及比例改变。
通过涂片镜检可以协助诊断胃肠道疾病,如霍乱弧菌、艰难梭菌、假丝酵母菌等。
一、检验前处理涂片制作与革兰染色:取新鲜送检粪便的水样、脓血或粘液样部分直接涂片或用无菌生理盐水制成悬液涂片,经自然干燥或烘片机烘干,进行革兰染色。
悬滴法或压滴法检查:取患者粪便,用无菌生理盐水制成悬液标本或压滴标本,直接用高倍镜检查细菌、真菌或寄生虫的形态或运动状况。
球杆菌比例涂片检查:取水样便或粘液便直接滴在洁净载玻片一端,以30~40°角度匀速推片,厚薄适宜,自然干燥后在酒精灯火焰上通过3次固定,进行革兰染色。
二、镜检与报告方式(一)霍乱弧菌涂片检查悬滴法检查:悬滴标本或压滴标本用高倍镜观察细菌,镜下呈穿梭状或鱼群状极活泼地运动,在悬滴涂片中加O1群霍乱弧菌诊断血清后,显微镜下观察,若原运动活泼的现象停止,为制动试验阳性,初步推断疑似“O1群霍乱弧菌”。
涂片染色检查:油镜观察有无革兰阴性杆菌,若见较小呈直杆状、弧形、香蕉状、逗点状或鱼群状等排列,报告为“找到革兰阴性弧形杆菌疑似霍乱弧菌”(二)艰难梭菌涂片检查取疑似抗生素伪膜性肠炎的患者粪便涂片,若发现革兰阳性粗大杆菌、无荚膜、大多形成卵圆形芽胞,位于菌体一端者,可报告“找到革兰阳性芽胞杆菌,疑似艰难梭菌”。
(三)葡萄球菌涂片检查疑似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性的患者,取水样便或肠粘膜样物进行涂片,革兰染色后镜检,见到革兰阳性球菌呈单个、成双、葡萄状排列。
则报告为“疑似葡萄球菌”(四)弯曲菌涂片检查取粪便涂片,火焰固定后作革兰染色,若见革兰阴性弧菌、S形、螺旋形成海鸥状细菌则报告“疑似弯曲菌”;阴性则报告“未查见弯曲菌”。
肠道菌群失调症应该做哪些检查,有什么常见的检查方法?
![肠道菌群失调症应该做哪些检查,有什么常见的检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1debdb4284ac850ad02422b.png)
/
肠道菌群失调症应该做哪些检查,有什么常见的检查方法?肠道菌群失调症常见的检查方法
粪便菌群失调、粪便寄生虫、纤维结肠镜检查、乙状结肠镜检查
肠道菌群失调症一般都有哪些检查方法
一、检查
㈠菌群分析:为主要检查方法,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2种。
1、定性分析:与一般微生物学检查相同,如葡萄球菌炎粪便涂片革兰氏染色可发现成堆的阳性葡萄球及中性多形核细胞,粪便培养可有大量葡萄球菌生长。
白色念珠菌性肠炎可采取其病理材料直接涂片,经氢氧化钾溶液处理并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成簇的卵圆形白色念珠菌。
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胞内着色不均匀、细菌培养可形成奶油色表面光滑细菌样落,带有酵母气味。
但除三度比例失调(即菌群交替症)能检出外,其他比例失高则难以分析。
因此,除定性检查外,尚需进一步作定量检查,以判断数值是否正常。
2、定量检查:首先需将粪质均质化,并按一定比例稀释,培养后还须计算各类细胞菌落计数以求出细菌总数值,手续麻烦,一般实验室很少采用。
正常菌群分析所用的培养基,要求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如S培养基对肠道致病菌,伊红美蓝培养基对肠道需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7.5%氯化钠琼脂对葡萄球菌,少鲍氏琼脂对真菌等。
培养方法除需氧培养外,必要时尚需厌氧培养,需氧培养与一般细菌培养相同,厌氧培养则采用生物厌氧法或厌氧缸法。
㈡结肠镜检查:肠粘膜呈弥漫性充血、水肿、血管分支模糊不清或消失。
有散在的糜烂溃疡及出血,有时可见黄色假膜附着。
文章来自:39疾病百科 /cdjqstz/jcjb/。
临床微生物SOP-粪便涂片标准操作规程
![临床微生物SOP-粪便涂片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9558315cc850ad02df80410a.png)
1.目的规范粪便标本涂片标准操作规程。
2.适用范围粪便标本。
3.检验步骤3.1 革兰染色:取新鲜送检粪便的水样、脓血或黏液样部分涂片,经自然干燥或烘片机烘干,进行革兰染色。
3.2 悬滴法或压滴法检查:取患者粪便,用无菌生理盐水制成悬液标本或压滴标本,直接用高倍镜检查细菌、真菌或寄生虫的形态或运动状况。
3.3 粪便球杆菌比例:取水样便或粘液便直接滴在洁净载玻片一端,以30°~40°角匀速推片,厚薄适宜,自然干燥后在酒精灯火焰上通过3次固定,进行革兰染色。
3.4 镜检与结果报告3.4.1 霍乱弧菌悬滴法检查:悬滴标本或压滴标本用高倍镜观察细菌,镜下呈穿梭状或鱼群状极活泼地运动,报告为“找到穿梭状或鱼群状活泼菌,疑似霍乱弧菌”。
3.4.2 霍乱弧菌涂片检查:油镜可见较小呈直杆状、弧状、香蕉状或逗点状呈鱼群状排列的阴性杆菌,报告为“找到革兰阴性弧形杆菌,疑似霍乱弧菌”。
3.4.3 球菌与杆菌的比例:涂片革兰染色后,在油镜下观察100个菌分别计算球菌与杆菌数量以求得其比例,报告“球菌/杆菌=X:X”。
3.5 真菌涂片检查:参见《真菌涂片标准操作规程》、《墨汁染色标准操作规程》。
3.6 抗酸染色:参见《抗酸染色标准操作规程》。
3.7 质控:每张涂片均做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对照。
4.注意事项4.1 涂片不要太厚,以免影响染色效果。
4.2 正常人粪便球杆菌比例范围一般约为1:10,不同年龄其比例不一样。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可发生肠道菌群失调,引起革兰阴性杆菌数量严重减少甚至消失,而葡萄球菌或真菌等明显增多,粪便中球菌/杆菌比值变大。
4.3 直接涂片镜检可见较小的直杆状、弧状、香蕉状或逗点状呈鱼群状排列的阴性杆菌,报告为“找到革兰阴性弧形杆菌,疑似霍乱弧菌”,并立即报告临床及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做好详细记录。
参考文献[1]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GL4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2014.[2] 周庭银编著.临床微生物学诊断与图解,第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 Versalovic J, Carroll KC, Funke G, et al. Manu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10th ed. Washington: ASM Press, 2011.。
医学检验学基础知识:粪便显微镜检查-肠道真菌
![医学检验学基础知识:粪便显微镜检查-肠道真菌](https://img.taocdn.com/s3/m/f971502b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c5.png)
医学检验学基础知识:粪便显微镜检查-肠道真菌粪便直接涂片显微镜检查是临床常规检验项目,也是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经常考察的内容,今天今天整理粪便显微镜检查之肠道真菌。
1.普通酵母菌是一种环境中常见的真菌,可随环境污染而进入肠道,也可见于服用酵母片后,胞体小,常呈椭圆形,两端略尖,微有折光性,不见其核,以出芽生殖来繁殖,常见于夏季已发酵的粪便中。
其形态有时与微小内蜒阿米巴包囊或红细胞相混合但加入稀醋酯后不消失,而红细胞则被溶解。
在菌群失调症患者,尚需与白色假丝酵素养相区别,后者须见到假菌丝与厚膜孢子方可诊断否则只能报告酵素养样菌。
2.人体酵母菌为一种寄生于人体中的真菌,亦称人体酿母菌。
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5-15 m,大小不一。
内含一个大而透明的圆形体,称为液泡。
此菌细稚期液泡很小,分散于胞质之中,成熟时液泡聚合成一个大球体,占细胞的大部分。
在液泡周围的狭小的胞质带,内有数颗反光性强的小点。
此菌有时易与原虫包囊,特别有人芽囊原虫和白细胞相混淆,可用蒸馏水代替生理盐水进行涂片,此时人体酵母菌迅速破坏消失而原虫包囊及白细胞则不被破坏。
亦可用碘染色,液泡部分不着色,胞质内可见1-2核,此菌一般无临床意义。
大量出现时可致轻微腹泻。
3.假丝酵母菌:过去也译作念珠菌。
正常粪便中极少见,如见到首先应排除由容器污染或粪便在室温放置过久引起的污染,病理粪便中出现的假丝酵母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最为多见,常见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放、化疗之后。
粪便中可见卵圆形,薄壁、折光性强,可生芽的酵母样菌,革兰氏染色阳性,可见分支状假菌丝和厚壁孢子。
例题: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粪便中细菌以大肠杆菌和肠球菌为主,各占40%B.过路菌不超过10%C.人体酵母菌在蒸馏水中很快破坏D.人体酵母菌呈椭圆形,微折绿光,有侧芽E.正常粪便中球菌和杆菌的比例大致为1:10答案:D。
肠道菌群粪便涂片检查
![肠道菌群粪便涂片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e0563f60964bcf84b9d57b91.png)
肠道菌群粪便涂片检查—用于菌群失调的诊断和防治理论和基础一、粪便直接涂片的优缺点:1、优点:①设备简单②操作简单③时间短④形象直观,直接了解粪便菌群的“像”,熟练者对诊断菌群失调有较高的准确性。
2、缺点:①检验者必须有一定的经验,否则易判断错误②主要是定性检查,确定分度较困难。
二、操作技术:1、涂片将新鲜大便直接涂抹在洁净的玻片上,粪便不可稀释以防细菌变形。
标本务求新鲜,涂片厚薄适宜。
2、外观肉眼检查外观颜色、形状(若含有膜状物的大便应补做艰难梭菌培养)。
3、镜检染色技术是诊断准确成功的关键,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要对比鲜明。
镜检时应将涂片视野全面观览,切不可看几个视野就计数或报告。
三、检查方法:1、细菌总数:观察菌群涂片首先要总览细菌总数。
了解涂片上细菌的数量是增多还是减少,有无优势菌或真菌。
细菌总数过多的情况较少见或不易引起重视。
菌群失调时细菌总数多在正常、减少或消失。
细菌总数评定标准每油镜视野细菌数评价<10显著减少11—100明显减少101—500略微减少501—5000正常>5000增多2、观察革兰氏阳性、阴性杆菌及球菌的比率改变革兰氏阳性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球菌(包括球菌/杆菌)比率反映了粪便菌群的质素,它一般不受粪便稀释或浓缩的影响,所以较细菌总数有更大的意义,更能反映菌群的本质和预后。
选定有代表性视野中的部分区域作细菌分类计数,需要数100—200个细菌以求得比例。
不同年龄的人的比例都不一样,一般杆菌与球菌比例约为75:25。
各年龄组细菌比率平均值的正常参考值(%)年龄革兰氏阳性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球菌1d30.7—61.538.5—60.90—2.20—0.012d60.0—71.634.8—36.93.0—3.50—0.013d66.9—82.716.0—31.41.3—1.60—0.054d79.2—86.212.4—19.21.4—1.70—0.15d85.5—87.511.0—12.81.4—1.70.08—0.46d—7d75.4—90.17.2—20.81.3—2.90.1—0.68d—15d72.4—93.35.3—18.90.8—1.90.1—0.81个月76.1—95.23.3—21.80.9—2.60.2—1.13个月80.7—95.93.2—17.00.9—2.80.3—1.5半年82.1—96.42.3—15.80.5—2.60.2—1.11岁78.4—94.53.5—16.61.5—2.60.3—1.72岁68.3—90.67.5—26.61.8—12.20.2—2.15岁51.7—86.310.6—37.72.0—13.21.1—5.410岁56.7—88.57.6—30.72.5—12.22.0—6.718—25岁54.3—78.312.2—35.22.3—10.52.4—9.026—40岁54.3—78.612.2—35.22.2—12.52.4—9.041—55岁39.4—59.337.3—49.62.4—5.93.4—6.756—65岁35.3—56.844.3—49.62.3—5.93.6—6.766岁34.5—55.226.1—49.62.8—10.93.3—7.4检查要点与报告要点为了对菌群失调的诊断有个基本的了解可将直接粪便涂片观察到的细菌分为四类:革兰氏阳性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球菌。
粪便直接涂片检查对肠道菌群失调的临床价值
![粪便直接涂片检查对肠道菌群失调的临床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8efa4bd9b7360b4c2e3f64d3.png)
粪便直接涂片检查对肠道菌群失调的临床价值摘要】目的肠道菌群失调在医院住院病人中经常发生,由于大量广谱抗菌素的应用,使其在冶疗过程中会出现腹泻或大便次数增多等症。
基层卫生院实验室条件差,一般不具备肠道细菌的培养。
因此,粪便直接涂片染色观察肠道菌群比例失调是一种既简便又快捷的方法,帮助临床诊断肠道菌群失调症和紊乱症,更好的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粪便直接涂片肠道菌群失调【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0-0230-01肠道菌群在正常情况下,会保持一个相对平衡相互制约,并构成肠道屏障。
但是,如果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就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进而引起肠道功能的紊乱,致使出现大便次数的增多、腹泻等症状。
而打破这种平衡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大量广谱抗生素的使用,致使菌群失调在医院住院病人中尤为突出,并发生率逐年上升。
粪便直接涂片检查操作方法简单,时间短,一般15分钟即可出结果,因此非常适用基层条件差的实验室。
1、材料和方法1.1 标本来源:来自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住院的39例腹泻或合并腹泻患者。
其中,内科23例、外科16例,它们都有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的情况。
1.2 标本采集:采用无菌容器留取新鲜粪便约5克左右送检。
1.3 方法:将新鲜粪便直接涂抺在洁净的玻片上,用推片将粪便推成厚薄如血膜样为宜,面积约1~1.5cm×2 cm大小的薄膜,自然干燥后再在酒精灯上固定,用革兰氏染液染色镜检。
可将直接粪便涂片观察到的细菌分为四类:即革兰氏阳性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球菌。
通过标本中四类细菌的百分比来评价受检者的菌群状态。
2、标本直接观察2.1 用油镜观察涂片菌群时,首先需总览涂片的细菌总数。
见表1表1 细菌总数评定标准本表主要适用于成年人,杆菌与球菌比例约为75 :25 [区间为百分率之比(73.5~97.5):(2.5~26.5),数量之比(7.5±1.0):(1.0±0.5)]。
涂片法快速诊断肠菌群失调症
![涂片法快速诊断肠菌群失调症](https://img.taocdn.com/s3/m/d49d8865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94.png)
涂片法快速诊断肠菌群失调症
张娟
【期刊名称】《交通医学》
【年(卷),期】2001(015)001
【摘要】@@ 由于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临床上很难与其它类型的腹泻相鉴别,细菌培养可鉴定肠道致病菌,尚不能测定肠道球杆菌比例,本文利用普遍涂片革兰染色法计算球杆菌比例,可快速诊断肠菌群失调.
【总页数】1页(P115)
【作者】张娟
【作者单位】海门市眼科医院,226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粪便涂片检查在诊断肠道菌群失调中的临床意义 [J], 王晓明;赵瑞芹;辛素霞;宋红娥;郭映晖;白革兰
2.粪便涂片检查在诊断肠道菌群失调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J], 干丹;韩昌鹏
3.快速诊断肠道菌群失调症粪便图谱 [J], 张秀荣;徐智民;周殿元;潘令嘉;宋姗;黄镇华
4.菌群检测值的模式识别分析法判断肠道菌群失调的研究 [J], 卓越;田桦;王大江;杨景云
5.用核酸酶阳性菌培养率试验快速诊断肠菌群失调的研究 [J], 张宗诚;杨青山;王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道菌群粪便涂片检查—用于菌群失调的诊断和防治理论和基础
一、粪便直接涂片的优缺点:
1、优点:①设备简单②操作简单③时间短④形象直观,直接了解粪便菌群的“像”,熟练者对诊断菌群失调有较高的准确性。
2、缺点:①检验者必须有一定的经验,否则易判断错误②主要是定性检查,确定分度较困难。
二、操作技术:
1、涂片将新鲜大便直接涂抹在洁净的玻片上,粪便不可稀释以防细菌变形。
标本务求新鲜,涂片厚薄适宜。
2、外观肉眼检查外观颜色、形状(若含有膜状物的大便应补做艰难梭菌培养)。
3、镜检染色技术是诊断准确成功的关键,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要对比鲜明。
镜检时应将涂片视野全面观览,切不可看几个视野就计数或报告。
三、检查方法:
1、细菌总数:观察菌群涂片首先要总览细菌总数。
了解涂片上细菌的数量是增多还是减少,有无优势菌或真菌。
细菌总数过多的情况较少见或不易引起重视。
菌群失调时细菌总数多在正常、减少或消失。
细菌总数评定标准
每油镜视野细菌数评价
<10显著减少
11—100明显减少
101—500略微减少
501—5000正常
>5000增多
2、观察革兰氏阳性、阴性杆菌及球菌的比率改变
革兰氏阳性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球菌(包括球菌/杆菌)比率反映了粪便菌群的质素,它一般不受粪便稀释或浓缩的影响,所以较细菌总数有更大的意义,更能反映菌群的本质和预后。
选定有代表性视野中的部分区域作细菌分类计数,需要数100—200个细菌以求得比例。
不同年龄的人的比例都不一样,一般杆菌与球菌比例约为75:25。
各年龄组细菌比率平均值的正常参考值(%)
年龄革兰氏阳性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球菌
1d30.7—61.538.5—60.90—2.20—0.01
2d60.0—71.634.8—36.93.0—3.50—0.01
3d66.9—82.716.0—31.41.3—1.60—0.05
4d79.2—86.212.4—19.21.4—1.70—0.1
5d85.5—87.511.0—12.81.4—1.70.08—0.4
6d—7d75.4—90.17.2—20.81.3—2.90.1—0.6
8d—15d72.4—93.35.3—18.90.8—1.90.1—0.8
1个月76.1—95.23.3—21.80.9—2.60.2—1.1
3个月80.7—95.93.2—17.00.9—2.80.3—1.5
半年82.1—96.42.3—15.80.5—2.60.2—1.1
1岁78.4—94.53.5—16.61.5—2.60.3—1.7
2岁68.3—90.67.5—26.61.8—12.20.2—2.1
5岁51.7—86.310.6—37.72.0—13.21.1—5.4
10岁56.7—88.57.6—30.72.5—12.22.0—6.7
18—25岁54.3—78.312.2—35.22.3—10.52.4—9.0
26—40岁54.3—78.612.2—35.22.2—12.52.4—9.0
41—55岁39.4—59.337.3—49.62.4—5.93.4—6.7
56—65岁35.3—56.844.3—49.62.3—5.93.6—6.7
66岁34.5—55.226.1—49.62.8—10.93.3—7.4
检查要点与报告要点
为了对菌群失调的诊断有个基本的了解可将直接粪便涂片观察到的细菌分为四类:革兰氏阳性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球菌。
通过标本中四类细菌的百分比、有无比例倒置与正常菌群平衡状态的正常百分比的比较,来评定受检者的菌群状态。
一、肠道菌群的种类:
正常健康人的粪便,其细菌总数约为1010个/g左右,分类可达几百种,绝大多数是专性厌氧菌,约占总数的99.9%,占少数的是兼性厌氧菌、专性需氧菌及微需氧菌。
常见的有:
⑴、双歧杆菌属革兰氏阳性无芽胞杆菌。
⑵、优杆菌属(真杆菌属)革兰氏阳性无芽胞杆菌。
⑶、乳杆菌属革兰氏阳性无芽胞杆菌。
⑷、拟杆菌属(类杆菌属)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⑸、肠杆菌属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⑹、消化链球菌属革兰氏阳性球菌。
⑺、消化球菌属革兰氏阳性球菌。
⑻、肠球菌属革兰氏阳性球菌。
⑼、葡萄球菌属革兰氏阳性球菌。
⑽、梭杆菌属革兰氏阴性杆菌。
⑾、梭状芽胞杆菌属革兰氏阳性有芽胞的粗大杆菌。
⑿、酵母菌革兰氏染色阳性,着色不均匀。
二、报告方式:
1、文字描述法:
具体描述细菌总数,革兰氏阳性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球菌变化,有无优势菌,可能的特征性细菌,并考虑该年龄段菌群特点,提出肠道菌群的初步印象诊断。
如:
涂片所见:细菌总数:明显减少
革兰氏阳性杆菌:较正常明显减少
革兰氏阴性杆菌:较正常略减少
革兰氏阳性球菌:较正常增加
革兰氏阴性球菌:未见改变
酵母菌:较正常略有增加
其它:可见少量脓细胞
镜下印象:呈Ⅱ度菌群失调改变
还可在报告中增加描述,如球菌是链球菌,有梭状芽胞杆菌等等,另正常的或未见到的可以不报告,如革兰氏阴性球菌、酵母菌等。
Ⅰ、Ⅱ度菌群失调是数量改变,Ⅲ度菌群失调是质量的改变。
2、菌群失调分度诊断的标准:
分度ⅠⅡⅢ
临床表现为潜伏型,临床症状不明显,是可逆的,即只要去除病因,不经治疗也能恢复。
为局限型,通常是不可逆的,即不经治疗难以自然恢复。
临床有慢性病的表现。
为弥漫型,又称二重感染或菌交替症。
主要表现急性腹泻,排便次数多,常见性状多呈粘液性和稀水样、脓血便。
病情重或凶险。
粪便外观可以是正常成形软便,或不成形软便或稀便。
多为程度不等的稀便,也可为粘液便、水样便、脓血便或柏油样便。
多为程度不等的稀便、也可为粘液便,常呈黄绿色或黑色。
涂片可见细菌总数在正常范围,正常低值或略有减少;革兰阳性杆菌在正常低值;革兰阴性杆菌多有增加;革兰阳性球菌在正常高值或增加;类酵母样菌、梭菌常有增加;总之,仅是数量和比例轻度改变。
细菌总数明显减少或无明显改变,偶见部分病例细菌显著减少;革兰阳性杆菌明显减少;革兰阴性杆菌明显增多,有时达90%以上;有的病例革兰阳性球菌增多(常见有葡萄球菌链球菌)、杆菌和球菌比例倒置(正常值约为75:25左右)。
类酵母菌或梭菌呈明显增多,总之,粪便菌群已有明确改变,Ⅱ度菌群失调应补做粪便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
细菌总数呈显著减少,粪便中原来的菌群大部分成员被抑制,只有一种细菌或真菌占绝对优势,最常见有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致病性大肠杆菌、艰难梭菌、绿脓杆菌(即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
总之,原菌群中的某一种少数菌成为菌群的绝对优势是Ⅲ度菌群失调症的主要特点,应同时做粪便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各度之间并没有一个明显的,指标性的分界线,要严格的区分是有困难的。
检验者应根据病人年龄、粪便性状、病情表现、用药治疗等情况,综合进行判断菌群失调。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