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古至今餐具的变化
餐具设计的发展历程
餐具设计的发展历程餐具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观念的变化,餐具的设计也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改变。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餐具设计的发展历程。
在古代,人们使用的餐具主要是陶器或石器制成的,这是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所限。
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金属制成的餐具。
这些金属餐具除了可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外,还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和象征意义。
到了中世纪,餐具的制作工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出现了许多精美的设计。
比如,欧洲的饮食文化影响了整个大陆,餐具的设计趋于细致,出现了许多雕花和镶嵌的餐具,增加了餐具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到了现代,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机器制造和精密加工技术的应用使得餐具的生产更加规模化和标准化,同时也降低了成本。
餐具的材质也从金属扩展到了陶瓷、玻璃、塑料等多种材质,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和审美需求。
在餐具的设计上,现代人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追求简洁、舒适和便于清洗。
比如,人们对餐具的手柄部分进行了改进,使得握持更加舒适稳固;餐具的勺子和叉子的头部也经过设计,以适应不同的食材和口感。
同时,随着环保意识的普及,人们开始注重餐具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许多设计师开始尝试使用可降解材料或回收材料制作餐具,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还有一些设计师将餐具与科技相结合,开发出智能餐具,实现自动感应和调节食物温度的功能。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餐具的设计也将继续向着更加科技化、智能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比如,可能会出现可以自动调节饭菜口味的餐具,或者可以实现语音控制的智能餐具等。
总的来说,餐具设计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从实用性向艺术性、舒适性和环保性的转变过程。
餐具不仅仅是用来进食的工具,更是人们生活品质的体现。
未来的餐具设计将继续向着更加智能、环保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用餐体验。
【中国饮食文化】中国餐具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饮食文化】中国餐具的发展与演变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传承久远,在国际上是非常富有盛名的礼仪之邦,而我国以农立国,民以食为天,那么在餐桌上的礼仪就更是非常讲究了,其中餐具的文化就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餐具文化的发展喝演变你知道多少呢?店铺小编在本期中国饮食文化为你解析。
【中国饮食文化】中国餐具的发展与演变中国以农立国,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已开始懂得使用碗来进食,而中国人所使用的碗,以骨瓷为多,其中红色及蓝白米通花纹瓷碗更是家传户晓、你我皆可能拥有一只的传统款式。
日本人以前把碗称为球,可能与碗的外形像球一般呈圆形有关。
碗的口径,男性用的是10厘米,女性是9.5厘米,这些数字是以姆指及中指构成的圆环平均大小作标准,配合容易使用的程度及手形不同,故日本人会把男性和女性所用的碗,设计成不同大小。
筷子就如手指,一切挑、扒、拨、撕技能,一双筷子均能办到。
竹筷更是中国人一向喜欢使用的,这双黑色红点筷子,让你吃饭吃得更得心应手。
韩国人很喜欢使用不锈钢的筷子,这可能与其国家法律有关,皆因韩国一律严禁餐厅、食品生产工厂及百货公司等供应或使用一次性的即弃餐具,而韩国人一般使用的金属筷子皆为扁形,与中国的方头筷子略有不同。
古人称筷子为(箸),据说是因为以前中国南方的水上人家众多,他们对一切妨碍行船的字眼亦特别显得忌讳,因(箸)音同(住),水上人为免因一日三餐(箸)不离口,又怕船因此而停(住),便把住称为(快),而古代的筷子又多为竹或木制,故(筷子)因此而名。
现今的筷子种类五花八门,除竹筷及木筷,还有象牙筷、胶筷或以金属所做成的金筷、铜筷、银筷,要数中国当今最矜贵兼具历史价值的筷子,便是慈禧太后曾使用过的御箸——翡翠镶金箸、金镶汉玉箸。
现在不少外国人更为品尝中国菜而专门学习用筷子,可见这件具三千年历史、由人手概念伸延出来的餐具,在国际舞台所占的地位。
东方国家的人较常使用筷子进餐,中国人喜欢使用方头圆身的筷子,寓意天圆地方、天长地久;而日本筷子则是尖头方尾,使用时更轻巧灵活,亦方便刺食,日本人更会以(一咫半)作为筷子的长度标准,一咫是指姆指与食指张开时,两指之间的长度,恰巧这个长度正是人体身高的十分之一,计算起来,相当有趣,日本人亦因此把易用筷子的长度定为一咫半。
记忆导图丨从双手到筷子:中国古代餐具的演变与西方对比
记忆导图丨从双手到筷子:中国古代餐具的演变与西方对比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饮食文化不仅是生活的一部分,更是社会变迁和文明进步的缩影。
古人最初直接用手抓取食物,随着社会发展,各种各样的餐具应运而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勺子、刀叉以及后来成为中华饮食文化标志的筷子。
思维导图勺子:新石器时代的初现中国最早的餐具之一是勺子。
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人们已经开始使用简单的骨质餐勺来进食。
例如,在磁山、裴李岗遗址出土的文物中就发现了距今约8000年的骨质餐勺;而在稍晚一些的河姆渡遗址里,考古学家们也找到了与现代形状几乎无异的骨质餐勺。
进入青铜时代后,随着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餐勺等餐具开始采用更加耐用的青铜材料制作。
这一时期,“匕”作为多功能工具被广泛使用,它既可以当作勺子也可以充当切割食物的小刀。
刀叉:青铜时代的普及伴随着蒸煮食品习惯的形成,为了更方便地处理大块肉类,中国人还发明了餐刀和餐叉。
考古发现表明,在距今4000多年的西北齐家文化遗址中已有骨质餐叉存在。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洛阳中州路东周墓一次就发掘出了51件骨质餐叉,这说明当时刀叉仍是非常普遍的用餐器具。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尤其是秦汉之后,餐叉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筷子。
筷子:商朝时期的兴起关于筷子的确切起源目前尚无定论,但根据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铜筷子及《韩非子》记载中的“纣为象箸”,可以推测筷子至少在商朝时就已经出现了。
对于其来源,有学者认为可能是模仿自然界生物(如鸡爪或鸟喙)夹持物体的行为而来;另一些则倾向于认为筷子起源于烹饪过程中用木棍搅拌食物的习惯。
无论如何,筷子最终成为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常用的进餐工具,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中西餐具文化的差异与中国相比,西方古代大部分时间里人们习惯于直接用手抓食。
即便是罗马帝国这样的强盛国家,贵族阶层最流行的吃法也是躺在卧榻上用手取食。
直到公元10世纪左右拜占庭帝国时期,由于意大利面汁水过多不易直接手握,才促使了餐叉的广泛应用。
餐具的变化
古老的抓食吃法,逐渐被借助餐具将食物送入口中 的进食方式所替代,抓食吃法已越来越限于个别食 肴,因而出现了柶、斗、瓒、刀、削、签、筴等不 同种类的进食餐具。制作材料包括骨、角、木、铜、 玉等。有些餐具的形制也在发生变化,如勺就从最 初的尖叶形餐勺到宽柄尾的舌形餐勺,再演变为窄 柄舌形餐勺,成为中国古代餐勺的主流形态,一直 沿用了2000多年。
觥
觚
盉
觯簋Βιβλιοθήκη 斝等等......
餐具主要有箸、勺、碗、盏、盘、钟、壶、钵、 盆、箪、笥、杯、卮、尊、案等。制作材料有陶、 木、青铜和玉,还出现了盛食物的竹器,圆的叫 做箪,方的叫做笥。汉代的餐具,青瓷碗盘逐渐 普及,在普通百姓中逐渐取代了以前的粗陶和竹 木餐具。
餐具种类有碗、盏、盏托、钟、钵、盘、碟、 簋、五盅盘、耳杯、箸等,并且碗开始出现大 小配套的成套产品。造型风格受当时审美风潮 的影响,由矮胖端庄往清瘦秀丽一路转变,纹 饰也受到西域文化和外来佛教影响。 漆器餐具有漆案、盘、耳杯、槅、盒、壶、樽、 匕、勺、食架、箸等。如1984年6月初,安徽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马鞍山三国东吴名将朱然 墓中发掘出共约80件木器漆,其中有案、盘、 耳杯、盒、壶、樽、匕、勺等。
餐具品种包括:碗、盘、碟、盆、槅、洗、 钵、杯、耳杯、盏托及酒樽、酒壶、酒盏、 酒杯等器具。酒樽,主要是用作盛酒之器。 汉代最为盛行,至唐初未衰。中唐以后,盛 酒器开始出现新的变化,逐步向酒注过渡, 然樽仍相沿而末尽替,即使在宋代,仍继续 使用酒樽。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从六朝兴起 的饮茶之风的盛行,促进了瓷器的生产,出 现了包括茶盏、茶托、汤瓶、茶匙等在内的 茶具。
夏商周三代:餐具在种类上除 沿袭前代外,出现了角、爵、 枓、勺、箸。制作材料除陶土 外,还增加了铜(包括铅)、 玉、骨、象牙,以及髹漆的木 制品餐具。
古今餐具的演变
古今餐具的演变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古今餐具的演变于一餐具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食用具。
由于时代及民族的不同,餐具也形色各异。
现代我们所用的中餐具,包括碗、盘、碟、筷、匙之类,已成为千家万户约定成规的专用器皿,走遍大江南北,几乎千里如一。
然而,就是这些普普通通的日用餐具,在历史的长河中却曾不断更新和反复演变,最终归结成现代的这种规格与模式。
早在原始社会,人们为了进食的需要,发明了许多烹饪和饮食的器物,逐渐改变了用手抓食的习惯。
进入文明社会之后,食用餐具开始成为文明礼仪的象征,人们在饮食过程中更为讲究餐具的不同用途,这样就形成了最古老的食器格局。
上古时期,畜牧业与狩猎在社会经济中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肉类食品的消费量一直居高不下,人们把肉食视为主餐,为适应食肉的需要,我国先民们发明了“鼎”,这便是专门用来猪肉的炊具。
肉煮熟之后,就需要相应的餐具来保证进口入腹了。
最早的餐具乃是刀和俎。
俎是一块长方形的小板,人们把肉从鼎里捞出来,放在俎上,然后用刀割着吃。
通常情况下,就餐的人是一人一俎,每人要自切自吃。
然而用刀割肉固然便利,但入口之际却隐存危险,所以古人又制作出一种专用餐具——匕。
匕的形状类似后代的勺和匙,但一般为尖形,勺头部位的边刃仍然锋利,这样便于插肉和割切。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常以刀匕并举、刀俎并举,作为餐具的代名词。
俎一般为木板,偶尔也用铜板;匕的用料较为广泛,可以是木制、骨制,也可以用金属制成。
就餐时,人手一俎、一刀、一匕,便可构成最原始的食器组合。
春秋战国食器,刀、匕、俎等餐具还在流行,但由于农业经济的发展,粮食逐渐成为我国居民的主食,食肉者越来越少,所以,这一套食器慢慢成为富裕人家的用具,普通百姓只吃五谷,难尝肉食,自然不再使用刀、俎了。
唯独“匕”,以来可以插割肉食,二来能够舀食米饭和喝汤,因此继续保留在千家万户之中,成为进食的主要餐具。
中国饮食文化器具发展史
中国饮食文化器具发展史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样。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创造了许多独特的饮食器具,这些器具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体现了当时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从史前时期到现代,概述中国饮食文化器具的发展史。
史前时期是中国饮食器具发展的起点。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就开始使用石器制作简单的餐具,如石碗、石盆等。
这些器具主要用于加工食物和盛放食物,帮助人们更好地享受食物的美味。
进入古代,青铜器的出现使得饮食器具有了新的发展。
商代是中国青铜器制作的黄金时代,人们开始制作各种青铜餐具,如鼎、鬲、簋等。
这些餐具既是宴会用具,也是祭祀用具,象征着统治者的权威和尊贵。
在周代,青铜器的制作更加精湛,出现了一些华丽的餐具,如羽觞、尊、卣等。
这些器具不仅表现了社会上层人群的优越身份,也体现了当时独特的礼制文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瓷器的出现改变了饮食器具的面貌。
唐宋时期,中国瓷器制作达到了高峰,人们开始使用瓷器餐具取代青铜餐具。
瓷器餐具造型精美,釉色绚丽,给人带来了独特的美感。
宋代出现了徽窑、钧窑等各种名窑,为瓷器餐具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同时,瓷器餐具的出现也体现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的烹饪和享用变得更加讲究。
明清时期,饮食文化进一步繁荣,餐具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中国科技的发展使得炊具得到了革新。
明代发明的铁锅、铁饭煲等炊具使得烹饪更加方便快捷。
此外,明代还出现了一种特殊的餐具,筷子。
筷子的使用为中国饮食文化增添了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国人用餐时的重要工具之一进入现代,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餐饮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现代餐饮器具更加注重实用和卫生方面的考虑,瓷器、玻璃器皿成为主流。
此外,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加,各种国际餐具也逐渐进入中国市场,丰富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多样性。
总之,中国饮食文化器具的发展史可以看作是中国文化、科技和经济等多个方面的综合体现。
古代的青铜器、瓷器餐具以及现代的炊具和筷子等,都在不同历史时期展现出中国人民丰富的创造力和智慧。
中国古代餐具
宋代形态各异的陶瓷碗
实用文档
明代彩瓷
陆 明清以后
实用文档
明代以后把箸改称筷子。 清代带来了满族的饮食特色,但最终被汉化,基本延
续明朝餐具。 清代末期,西方饮食进入中国,餐具也随之变化。
实用文档
20 世纪 80 年代后,随着中西方 的交流,刀叉为代表的西餐式餐 具也开始出现在人们的饮食生活 中。
从餐具的材料上看,玻璃、 水晶、金属、高分子材料等不断 涌现,餐具形态、色彩也更加多 样化。
实用文档
谢谢观看
实用文档
陶鬶
实用文档
骨匕
叁 商周、春秋战国、
秦汉时期
(青铜器、漆器为主)
实用文档
青铜器
1.饮器:鼎,鬲,簋等。 2. 酒器:爵,觚,觥,尊,觯, 盉,钫,壶,钟,方彝等。 3.食器:簋,敦,豆,瓿,盘 等。
漆器
碗,豆,盘,杯,壶,钫,羽觞, 匕,勺等。 。
实木用文胎档 漆彩餐具
肆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铜,金,银器为主) 实用文档
中国古代餐具 发展简史
实用文档
中国餐具的 演变发展历史
陶器—青铜器—漆器—瓷器—后瓷器时期
实用文档
壹 河姆渡文化时期 (陶器为主) 实用文档
主要食器:
比如陶钵和陶碗、陶鬲(táo lì) 。
陶碗
实用文档
陶鬲(táo lì)
贰 龙山文化时期
(陶器、骨器为主)
实用文档
酒器: 比如陶鬶。
食器:
餐匙(古称匕),以兽骨为材料。 。
代表餐具有:
金盏,金匕,铜樽等。茶具开始兴起,人们 用碗,杯或酒器来饮茶。碗杯为金、锡或陶 瓷材料。
唐代金杯
实用文档
唐代银壶
中国饮食文化以及器具发展
中国饮食文化以及器具发展第一篇:中国饮食文化以及器具发展浅谈中国饮食文化及餐具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
中华各族人民几千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了注重色、香、味、意、形的中国菜特点;在与外域的友好交流中不断丰富着自己的饮食文化,并深深影响着东亚地区的饮食文化。
中国古代饮食主食“五谷”:黍、稷、麦、菽(大豆)、麻其它:禾、粟、粱、玉米、花生肉类“六畜”:马、牛、羊、鸡、狗、猪“五牲”、“太牢”、“少牢”野畜、家禽、野禽蔬菜:“五菜”:葵、藿、薤、葱、韭外来蔬菜:甘薯、菠菜、辣椒、胡萝卜调料“五味”:酸、苦、甘、辛、咸炊具:鼎、釜一、先秦时期农耕社会发展使人们定居下来以族群为生产单位,开始从事种植业、养殖业,人们的进食方式常常是席地而坐,取火烤制而食,随着此时制陶业开始诞生,从而衍生对容器和食器的要求,从早期造型简单的陶器,发展到后来对陶罐、陶釜、陶甑等炊具的使用,在这过程中也促进了陶器制作业的发展。
日趋精美的陶制食具更反映了古人对美器的追求与重视,这不但印证了中国的文明进程,更足见饮食与美器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中国饮食的礼器,可以说在新石器时代已基本齐备,后来所有的食具和炊器,除了所用原材料和造型的变化外,其功用方面鲜有超出其用途者。
中国的饮食文化是随着夏、商、周及春秋青铜器工艺达到全盛期中国的饮食器具也得到进一步发展,饮食礼仪亦逐步完善。
春秋战国时期,南北两地各自与当地少数民族融合,差异渐显,北方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地方风味菜鲁菜;南方,占有“鱼米之乡”的楚人利用优越的自然资源,再与南夷特色相结合,形成了苏菜的雏形。
中国人的饮食生活随着农耕生产的不断发展,以谷物为主,辅之以果、肉、菜的饮食基调和格局已初步奠定,更为重要的是饮食礼仪也随之完善,这一时期随着美食日盛,旧有的食器有的已不适应当时的礼制的要求,或改制或隐退,与饮食文化相适应的新食器不断出现。
如三足鼎、鬲、簋、簠、方彝、觥、爵、盉、觚、觯等饮食器已完全消失,而那些造型生动,且有象征的器具一时大为兴盛。
中国餐具的趣史
中国餐具的趣史
中国餐具的趣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
和丰富文化的国家,餐具在中国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古代的中国人使用的餐具主要包括碗、盘、筷子和勺子。
据考古
学家的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已经开始使用陶器作为餐具。
当时的碗和盘形状简单,多为圆形或椭圆形,有时还带有一些简
单的图案。
到了商朝时期,餐具逐渐发展得更加精美。
商代的青铜器通常被
用作餐具,这些青铜器外形庄重,纹饰精美,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
制度和审美标准。
在商代的墓葬中常常能够找到各种餐具,包括青铜
鼎和青铜爵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餐具的制作材料也发生了改变。
在唐朝时期,
瓷器取代了青铜器成为主要的餐具材料。
唐代的瓷器制作工艺先进,
釉色鲜艳,纹饰繁复,成为中国餐具制作的代表。
到了宋朝,瓷器的制作更加精细,餐具的样式也更加多样化。
宋
代的瓷器餐具普遍具有简洁、雅致的特点,成为后世所追求的经典之作。
明清时期,餐具的制作技术进一步提高。
明朝的瓷器常常采用青花、五彩等装饰技法,造型华丽而精美。
清朝的瓷器则更注重造型的
雕刻和装饰的细腻。
如今,中国餐具的制作已经走入现代化的道路。
不仅有瓷器餐具,还有不同材质和风格的餐盘、餐具套装等。
中国餐具的设计和制作技
术得到了不断的创新和发展。
总之,中国餐具的趣史展示了中国人民对美食和餐饮文化的重视。
从古代的陶器到现代的精美瓷器,餐具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工具,更是文化、审美和技艺的结晶。
远古至三代的主要饮食器具
远古至三代的主要饮食器具旧石器时代尚无饮食容器的制作,或借用兽头骨当舀水之瓢使用,更多的时候则是使用“汙尊抔饮”①的办法,汙尊即是挖地成坑、凿地为尊;抔饮,即是手掬、用双手捧。
新石器时代陶器发明同时标志着饮食器制作和应用习俗的发生。
新石器时代的饮食容器种类很多,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阶段都存在着不同的区别,现择其要者介绍如次。
距今7000—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磁山、裴李岗文化发现的陶容器,是中国迄今所知最早的饮食容器之一。
该文化出土的陶容器主要有罐、碗、钵、三足鼎、盂、壶、盘、四足鼎、杯等,其中三足或四足鼎是主要的炊煮器,其它均为盛贮器。
同时代的关中及周围地区的新石器早期陶饮食器则有大量的三足罐、杯、瓮、盆、壶和其它罐、钵等。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陶饮食容器以中原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最为典型。
仰韶文化发现的饮食陶容器主要有盆、钵、罐、瓮、瓶、碗、壶、灶、鼎、豆、盉、缸等等;龙山文化的饮食陶容器则有杯、盆、盘、斝、豆、鼎、罐、盉、甑、澄滤器、鬶、甗、簋、碗、鬲、壶、瓮、扁壶、釜灶等等,其中斝、甑、澄滤器、鬶、甗、簋、鬲、扁壶等是前此时期没有的饮食器。
其它地区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陶制饮食器的器类,基本不超出上述范围,只是在形态特点上自成一体。
个别较特殊的例子也有,如大汶口文化的陶尊、背壶、觚形器,北辛文化的三足釜、釜,大溪文化的筒形瓶,山西陶寺龙山文化遗址还出土有木质的案、俎、几、盘、斗、豆等与饮食有关的器类。
①《礼记?礼运》。
夏代以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相当于夏纪年内的考古学文化遗址中,已出现陶、铜、漆木三种不同质地的饮食容器。
陶器有三足皿、盆、鼎、罐、豆、瓮、缸、澄滤器、觚、爵、盉、甑、鬲、斝、甗、尊、角等等,铜饮食容器仅见爵、斝两种,木漆器则见有觚、钵等。
商代以郑州二里岗、安阳殷墟文化为代表,饮食容器至少已见五种不同质地。
陶容器发现最多,种类有鬲、甗、斝、罐、簋、豆、尊、瓮、觚、爵、觯、罍、卣、盉、盆、盘、瓿、中柱盆、壶、碗、缸等等;铜(包括铅)容器则有鼎、鬲、斝、罍、尊、盘、卣、盂、觚、爵、盉、瓿、甗、汽柱甑形器、簋、方彝、觥、壶等等;玉质容器有簋、盘;木漆器有豆、罍、盘、盒等等;此外还有骨制和象牙制的鼎、皿、觚、方彝、杯等等。
炊具发展历史和发展方向
(2) 技术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不能只在材质上,工艺上进行改进,而且产品的功能、造型、款式及售后服务等都将成为产品是否受市场关注的焦点,这都离不开“创新”这个主题。
(3) 规模化。以压力锅产品为例,尽管目前的品牌集中度较高,但和国际上同行相比,我们的企业普遍存在着时间短,资本积累的初期阶段,规模较小,最大的销售额也只有10亿左右的人民币。要想做大做强参与国际竞争,必须去争取拥有更多的终端资源,扩大市场份额,增加规模
3、不粘锅是改革开放后引进国外技术开发的新产品,近几年发展很快,它以环保、健康、美观越来越被众多的中国消费者接受,市场前景非常看好,预计近期每年的增长速度在30%左右,但和欧美市场相比差距甚远。发达国家的普及率在90%以上,而我国目前只有5%。近几年美国市场的销售额都在10亿美元以上,而我国只有十几亿的人民币,相差8-9倍。
今后的发展趋势
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有最大的有形市场和潜在市场,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目前中国已成为世贸成员国,借鉴中国的优势,中国完全有可成为全球五金制品的加工基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炊具行业的竞争已不再是国内的市场,面对强手如林的国际市场,中国的企业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 品牌化。随着消费观念的不断变化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意识越来越理性。因此,更为关注的是对品牌的选择。我们的企业应该把树品牌、做品牌、创名牌做为一个长期的带有战略性的任务去完成。因为WTO给我们带来的竞争是全球性的竞争,百年老字号的洋品牌才是我们的竞争对手。
中国历代饮食风格是什么?从古代餐具变化,窥探中国饮食文化变迁
中国历代饮食风格是什么?从古代餐具变化,窥探中国饮食文化变迁从历代餐具变化,窥探古代饮食文化变迁,“钟鸣鼎食”只是一个小高峰“餐具”顾名思义就是日常用餐时的工具,虽然现在依然有很多民族习惯用手抓食,但如果没有盛装食物的各类器皿,想必也无法完成正常用餐流程。
可以说餐具出现,是人类文明史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区分野蛮与文明的一个关键标志。
在遥远的原始社会早期由于生产力较低,而且人类文明尚处于萌芽阶段。
所以原始人一直都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在这种前提下用手抓食就较为普遍。
在当时社会餐具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据考古研究发现,“陶器”大约出现于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晚期洞穴内。
也就是说在长达二三百万年的原始公社时期,食物一直都处于无处安放的尴尬境地。
这其实也比较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因为原始人仅能依靠采集、狩猎、渔猎生存。
虽然他们也产生了储存食物的习惯,但基本上都是随意堆砌于山洞之中。
肚子饿了的时候可以直接吃野果或生食兽肉,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没有餐具的时代,人们的饮食方式只能是现吃现拿,并且每次用餐之时都会用手抓取。
或许很多人认为这种用餐方式特别野蛮,而且经常吃生食对身体健康也有很大影响。
但如果就事论事去分析这种现象,可以发现在生产力极为低下,以及物质资源特别匮乏的时代。
能够找到可以果腹的食物,就应该感谢大自然的馈赠了。
相信大家只要沿着古代餐具发展的趋势,就会发现餐具诞生其实也符合自然规律。
当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陶器之后,虽然并没有改变以手抓食的饮食现象。
但是却为接下来的汤匙、筷子问世埋下了重要伏笔。
古代饮食文化载体“餐具”笔者认为古代饮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其实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演化历程。
但却可以非常肯定的说餐具诞生,绝对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不仅,促进了古代饮食文化发展,同时也让人类从蒙昧向文明迈进了一大步。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古代餐具演变历史,在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与变化之后,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提升以及生产技术逐渐提高,不仅颠覆了以往的饮食结构,同时也改变了古代人的饮食方式,从野蛮到文明有的时候只差一个餐具。
餐具的历史
秦汉时期:基本延续春秋战国时期的餐具,但已经有许多变化特别是 融入了胡风。代表餐具有:釜,甑,碗,盘,杯,壶,盒,罐,盆, 勺,箸。许多精品餐具多为贵族王侯使用,或者是祭祀时候使 用。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此时期多为铜,金,银器。代表餐具有:金 盏,金匕,铜樽。鎏金双鸳团花银盆,菱花形银盆,青釉印纹形罐, 越窑海棠式碗,越窑划花酒注(习称执壶,饮酒器)。具开始兴 起:碗,杯,还有用酒器来饮茶。碗杯为金,锡或陶瓷材料。代表 有越州碗,白瓷瓯。 茶壶在西晋时候出现。 此时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因此餐具文化也是 胡汗杂糅,互相影响。尤其是唐朝时期文人力量的兴起,带动了喝茶, 饮酒的习俗。
宋朝-明朝:此时期多为陶瓷餐具,最有名的是景德镇陶瓷。代表餐具 有:越窑划花酒注,永乐青花压手杯,成化斗彩人物杯。次时期茶具 兴盛。茶具与酒具完全分开。茶具:宋代有素漆托盏(小碗),黑盏。 元代有景德镇青花茶具,明代有宜兴紫砂陶。此外还有铜器,银器, 锡器,金器,玉器,水晶,玛瑙等。茶具上绘有白鹤飞翔,游龙戏凤, 翠鸟舒翼,彩蝶恋花,人物美女,花卉,山水画等。宋代陶瓷业发达, 有官窑和民窑。元明清三代:青花瓷,五彩瓷,粉彩瓷,珐琅等彩 瓷。 陶瓷常用的纹理与纹饰: 【和合如意图】【金玉满堂图】【独占鳌头 图】【祝寿图】【莲花纹】【海水纹】【梧桐图】【婴戏纹】【眼前 见喜图】【福禄寿图】【缠枝纹】【饕饕纹】【羲之爱鹅图】【麒麟 送子图】
• 明代以后才把箸改称筷子。 许多精品餐具多为贵族王侯使用,或者是 祭祀时候使用。文人群体成为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并日渐主导或影 响潮流,尤其表现在茶餐具上。 普通百姓和中下地主阶层多使用民窑 烧制的餐具。 • 清朝:带来了满族的一些饮食特色,但最终被汉化,大体上延续明朝 餐具,在陶瓷业上有所发展,但辉煌已不如前。末期,西方饮食进入 中国,餐具也随之变化。
中国饮食文化器具发展史
常见的古代青铜饮食器具
甗(yǎn )
甗,是中国先秦时期的蒸食用具,可 分为两部分,下半部是鬲lì(是锅) ,用于煮水,上半部是甑(就是笼屉 ,甑底部本身就是网眼),用来放置 食物,可通蒸汽。
中国饮食文化器具发展史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饮食器具
这一时期,整个社会处于诸国纷争的时代。但是 随着铁质生产工具的出现,社会生产力有了进一 步的提高,反映在饮食器具方面,虽然质地上与 前代相比没有变化,但社会的需求量更加增多, 而且每一个诸候国的饮食器都有不同的特点。
中下阶层仍然使用陶器,贵族阶层却还是以青铜 器为大宗,漆木器的数量呈现增多的趋势。
中国饮食文化器具发展史
常见的古代饮食器具
敦
敦是中国古代食器,在祭祀和宴会时 放盛黍、稷、稻、梁等作物。出现在 春秋时期,后来逐渐演变出盖。到战 国时多为盖形同体。常为三足,有时 盖也能反过来使用。
中国饮食文化器具发展史
中国饮食文化器具发展史
七、宋辽夏金元时期的饮食器具
宋、辽、西夏、金、元的饮食器以金银器、陶瓷 器为大宗,在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接受中原文化、 西方文化的因素,体现了饮食器的多种文化内涵, 并在社会功能中有明显的反映。特别是元代的瓷 质饮食器在宋代陶瓷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钧 窑、磁州窑、霍窑、龙泉窑、德化窑等主要窑场 仍继续生产传统品种,景德镇窑在制胎原料 、 新品种开发、颜色釉烧成等方面都取得很 大成就,为明清陶瓷饮食器的全面兴盛 奠定了基础。
中国饮食文化器具发展史
一、原始时期的饮食器具
最初饮食器具的雏形——用树枝夹食
开辟人类饮食的新纪元 ——陶器出现并大量使用
中国饮食文化器具发展史
筷箸文化之筷子起源
大禹治水时为节约时间以树枝捞取热 食而发明筷子
餐具发展史[终稿]
新石器时代的烹饪:炊具是陶制的鼎、甑、鬲、釜、罐和地灶、砖灶、石灶;燃料仍系柴草;还有粗制的钵、碗、盘、盆作为食具,烹调方法是火炙、石燔、汽蒸并重,较为粗放。
夏商周三代的烹饪:炊饮器皿革新,轻薄精巧的青铜食具登上了烹饪舞台。
我国现已出土的商周青铜器物有4000余件,其中多为炊餐具。
青铜食器的问世,不仅抻于传热,提高了烹饪工效和菜品质量,还显示礼仪,装饰筵席,展现出奴隶主贵族饮食文化的特殊气质。
春秋战国的烹饪: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铁质锅釜(古炊具,敛口圜底带二耳,置于灶上,上放蒸笼,用于蒸或煮)崭露头角。
它较之青铜炊具更为先进,为油烹法的问世准备了条件。
与此同时,动物性油脂(猪油、牛油、羊油、狗油、鸡油、鱼油等)和调味品,(主要是肉酱和米醋)也日风增多,花椒、生姜、桂皮、小蒜运用普遍,菜肴制法和味型也有新的变化,并且出现了简单的冷饮制品和蜜渍、油炸点心。
秦汉魏六朝时期炊饮器皿的鼎新:炊饮器皿的鼎新突出表现是,锅釜由厚重趋向轻薄。
战国以来,铁的开采和冶炼技术逐步推广,铁制工具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西汉实行盐铁专卖,说明盐与铁同国计民生关系密切。
铁比铜价贱,耐烧,传热快,更便函于制菜,因此,铁制锅釜此时推广开来,如可供煎炒的小釜,多种用途的"五熟釜",大口宽腹的铜,以及"造饭少倾即熟"的"诸葛亮锅"(类似后来的行军灶,相传是诸葛亮发明的),都系锅具中的新秀,深受好评。
与此同时,还广泛使用锋利轻巧的铁质刀具,改进了刀工刀法,使菜形日趋美观。
中国烹饪发展的第三阶段是隋唐五代宋金元:在餐具中,最主要的是风姿特异的瓷质餐具逐步取代了陶质、铜墙铁壁质和漆质餐具。
唐代。
有邢窑白瓷和越窑青瓷。
宋代,北方有定窑刻花印花白瓷,官窑纹片青釉细瓷。
钓窑黑釉白花斑瓷,海棠红瓷,以及独树一帜的汝窑瓷、耀州瓷磁州瓷;南方有越窑和龙泉窑刻花印花青瓷,景德镇窑影青瓷,哥窑水裂纹黑胎青瓷,以及吉州窑和建窑黑釉瓷。
餐具的历史
餐具的历史
餐具的历史
引言:餐具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随着时间的推移,餐具的
形态、材质和使用方式都经历了变革。
本文将详细介绍餐具的历史,并将其分为以下几个章节:原始时期的餐具、古代文明中的餐具、
中世纪的餐具、近代餐具的发展,以及现代餐具的多样性。
一、原始时期的餐具
1:使用自然物品:原始人类使用大块岩石或贝壳作为简单
的切割工具和食物容器。
2:动物骨头和角:随着狩猎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兽
骨或兽角做成刀、叉来加工和食用食物。
二、古代文明中的餐具
1:古埃及:古埃及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金、银、铜等金属
制作餐具,如刀、叉和勺子。
2:古希腊:古希腊人喜欢使用陶瓷制的餐具,如陶瓷制的
酒杯、碟子和餐盘等。
三、中世纪的餐具
1:君王和贵族餐具:中世纪的贵族餐具常使用银制品,如
银制的刀叉、勺子和盘子等。
2:普通人餐具:普通人则多使用木质或陶瓷的餐具,如木
制的酒杯、碗和陶瓷的碟子等。
四、近代餐具的发展
1: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餐具的生产开始
机械化,金属制餐具大量生产,普及到了更多的人群。
2:不锈钢时代:不锈钢的发明使餐具更加耐用,成为近代
最常见的餐具材料。
五、现代餐具的多样性
1:多材质选择:现代人对餐具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不仅
有金属制餐具,还有陶瓷、玻璃、塑料等多种材质的餐具可供选择。
2:创意设计:现代餐具设计概念不再局限于实用,还注重
创意和艺术性,如有趣的造型、独特的纹理等。
结尾:
本文档涉及附件:无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无法律名词及注释。
中国饮食文化的历代餐具doc
中国饮食文化的历代餐具.doc 中国饮食文化的历代餐具一、引言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餐具作为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对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历代餐具进行梳理和探讨。
二、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兴起新石器时代是中国餐具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的餐具主要以陶器为主。
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只能用手抓食,因此最早的餐具只是一些简单的石器或骨器。
随着制陶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制作各种形状的陶器,如碗、盘、杯、壶等,这些餐具不仅方便了进食,也使饮食文化得到了发展。
三、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盛行商周时期是中国餐具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餐具主要以青铜器为主。
随着青铜器制作技术的提高,人们开始制作各种精美的青铜器皿,如鼎、鬲、簋、豆等。
这些餐具不仅具有实用功能,也成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此外,商周时期还出现了筷子这一重要的餐具,使人们的进食方式更加文明和卫生。
四、秦汉时期:漆器的发展秦汉时期是中国餐具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的餐具主要以漆器为主。
由于漆器具有美观、耐用、轻便等特点,因此成为当时人们喜爱的餐具。
此外,秦汉时期还出现了瓷器这一重要的餐具材料,为后世餐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唐宋时期:瓷器的兴盛唐宋时期是中国餐具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餐具主要以瓷器为主。
随着制瓷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制作各种精美的瓷器餐具,如碗、盘、杯、壶等。
这些餐具不仅具有实用功能,也成为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
此外,唐宋时期还出现了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餐具,如江西景德镇的瓷器、福建德化的白瓷等。
六、元明清时期:多种材料的综合应用元明清时期是中国餐具的多元化时期,这一时期的餐具综合应用了多种材料,如瓷器、铜器、银器、玉器等。
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西方的玻璃器皿和刀叉等餐具也逐渐传入中国,使中国的餐具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此外,元明清时期的餐具还具有浓厚的宫廷气息和地方特色,如景泰蓝的瓷器、镂空银器等。
七、现代时期:餐具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现代时期是中国餐具的创新和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餐具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古今餐具的演变
古今餐具的演变于一餐具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食用具。
由于时代及民族的不同,餐具也形色各异。
现代我们所用的中餐具,包括碗、盘、碟、筷、匙之类,已成为千家万户约定成规的专用器皿,走遍大江南北,几乎千里如一。
然而,就是这些普普通通的日用餐具,在历史的长河中却曾不断更新和反复演变,最终归结成现代的这种规格与模式。
早在原始社会,人们为了进食的需要,发明了许多烹饪和饮食的器物,逐渐改变了用手抓食的习惯。
进入文明社会之后,食用餐具开始成为文明礼仪的象征,人们在饮食过程中更为讲究餐具的不同用途,这样就形成了最古老的食器格局。
上古时期,畜牧业与狩猎在社会经济中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肉类食品的消费量一直居高不下,人们把肉食视为主餐,为适应食肉的需要,我国先民们发明了“鼎”,这便是专门用来猪肉的炊具。
肉煮熟之后,就需要相应的餐具来保证进口入腹了。
最早的餐具乃是刀和俎。
俎是一块长方形的小板,人们把肉从鼎里捞出来,放在俎上,然后用刀割着吃。
通常情况下,就餐的人是一人一俎,每人要自切自吃。
然而用刀割肉固然便利,但入口之际却隐存危险,所以古人又制作出一种专用餐具——匕。
匕的形状类似后代的勺和匙,但一般为尖形,勺头部位的边刃仍然锋利,这样便于插肉和割切。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常以刀匕并举、刀俎并举,作为餐具的代名词。
俎一般为木板,偶尔也用铜板;匕的用料较为广泛,可以是木制、骨制,也可以用金属制成。
就餐时,人手一俎、一刀、一匕,便可构成最原始的食器组合。
春秋战国食器,刀、匕、俎等餐具还在流行,但由于农业经济的发展,粮食逐渐成为我国居民的主食,食肉者越来越少,所以,这一套食器慢慢成为富裕人家的用具,普通百姓只吃五谷,难尝肉食,自然不再使用刀、俎了。
唯独“匕”,以来可以插割肉食,二来能够舀食米饭和喝汤,因此继续保留在千家万户之中,成为进食的主要餐具。
自从农业发展之后,为了食用谷物,人们开始制作相应的餐具,这便是古书上常说的“”和“”。
中国炊具(厨具)的发展史
中国炊具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炊具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新时期时代及以前的炊具,夏商周,春秋战国到秦,汉到隋唐,隋唐宋元,明清,近现代。
新石器时代及以前的炊具:陶器。
大约一万年前,我国最早的容器——陶器的鼎就被人们作为锅使用。
古代的炊具比较多,这些炊具大多都是用陶制作的。
夏商周时期:青铜。
青铜轻薄精巧并且抻于传热,提高了烹饪的功效和菜品质量。
多数为贵族使用。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
汉到隋唐:青铜斧,铁斧(类似砂锅)、陶瓷斧。
隋唐宋元时期:这一时期炊具有了很大进步,有六格大蒸笼;精致铜火锅,以及与吸纳带锅近似的金代双耳铁锅。
明清时期:瓷器逐渐成为最普遍的餐具。
也是这一时期食具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
瓷器不仅实现了大量生产,而且远销海内外。
质量工艺也日趋精美。
近现代:随着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炊具也日趋多样化。
平底锅、煎锅、炒锅、高压锅、陶瓷锅、锗陶瓷电压力锅。
锗陶瓷电压力锅又名重汤锅:利用隔水蒸炖的原理,通过水蒸气加热锗内胆,锗内胆释放远红外线烹饪食物的方式,可以很好的保留食物的营养、味道,做到保留食材“本味”,深受追捧。
-可编辑修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从古至今餐具的变化
餐具是人类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餐具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从
古代至今,经历了多次变革和演化。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餐具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
古代中国的餐具主要以陶器为主,如古陶罐、陶盆等。
在这个时期,餐具多数
以实用性为主,形制简单,大多数人采用手持或放置在地上用手取食的方式进餐。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的餐具逐渐产生了变化。
随着青铜器的出现,青铜餐具逐渐成为上层社会的象征。
在商代和西周时期,
青铜餐具以其华丽的造型和精湛的制作工艺成为贵族阶级的专属祭祀餐具。
这些餐具不仅用于祭祀活动,还用于宴会和礼仪场合,展示了社会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瓷器逐渐取代了陶器成为主要的餐具材料。
隋唐时期,瓷器
的制作工艺达到了顶峰,成为当时社会地位高贵人士常用的餐具。
瓷器的出现使得餐具不仅仅是实用工具,更成为一种艺术品,装饰着华丽的花纹和图案。
到了宋代,“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宋代瓷器的烧制工艺不断创新,餐
具开始多样化,如盘、碟、碗、筷等,形状和样式更加丰富多样。
此后明清时期,瓷器餐具依然是上层社会的首选,民间则以粗陶和瓷器为主流。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餐具的材质和设计迎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不锈钢、
玻璃、塑料等新型材料广泛应用于餐具制作中,这不仅提高了餐具的耐用性和便携性,也丰富了餐具的样式和用途。
总之,中国餐具从古至今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陶器到青铜器,再到瓷器
和现代餐具,不仅反映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演变,也彰显了中国人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创新意识的提升。
餐具的变化既是技术进步的体现,也是社会文明发展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