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
对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指导方针的医学伦理思考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4期对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指导方针的医学伦理思考曹永福 杨 平 郭 凯 董方勇在1996年12月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大会上,党和政府提出了新时期我国卫生工作的指导方针,即“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和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这一指导方针,体现了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对我国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为我国2000年“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有着非常巨大的指导意义。
本文试图从医学伦理学的角度,对我国新时期的这一卫生工作的指导方针进行评价。
一、新时期卫生工作指导方针,表明我国卫生事业对人民健康的极大关注,体现着医学人道主义的医德原则实行医学人道主义,即对病人尊重、同情、关心、救助,是全世界医务人员的职业公德,也是人类卫生保健事业的基本医学伦理准则。
世界医学会的《日内瓦宣言》指出:“在我被吸收为医学事业的一员时,我严肃地保证将我的一生奉献于为人类服务……我将用我的良心和尊严来行使我的职业……我决不将我的医学知识用于违反人道主义规范的事情。
”①第29届世界卫生大会《东京宣言》指出:“实行人道主义而行医、一视同仁地保护和恢复人体和精神的健康,去除他的病人的痛苦是医师的特有权利。
”②世界卫生组织(W HO)和许多国家都把公民的健康视为人类的一项基本权利,把人的身体和精神得到健康发展,视为人道主义道德要求的体现。
第30届世界卫生大会决定:“各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在2000年时使全世界公民获得他们能在社会上、经济上、生活上富有成效的健康水平。
”③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指导方针“为人民健康服务”,即是上述医学人道主义原则的体现,具有极大的医学伦理意义。
我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把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作为我国医务人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医德准则。
早在1941年,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1981年,全国第一次医学伦理学术会议确立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期,我们的医德基本原则为:“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
中国新时代卫生工作方针内容
中国新时代卫生工作方针内容一、背景介绍中国新时代卫生工作方针是根据我国国情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需要,经过深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后制定的。
旨在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实现人民健康全面发展,提高全民健康素质,构建健康中国。
二、健康中国的目标与原则健康中国的目标是建设覆盖城乡、全民参与、社会协同、科技支撑、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公平可及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全民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加强卫生健康法制建设构建健全的卫生健康法制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卫生健康事业的规范发展。
加强卫生健康监督,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四、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五、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高疾病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推动传染病防控、慢性病防治、职业病防控等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预防意识。
六、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发展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创新中医药文化,加强中西医结合,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
推动中医药在卫生健康事业中的应用和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七、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推行医疗纠纷调解制度,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八、推进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养。
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营造健康的社会环境。
九、加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激励和使用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推动卫生健康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卫生健康事业的创新发展。
2021年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模拟试卷与答案(10)
2021年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模拟试卷与答案10一、单选题(共20题)1.组织工作的首要环节是A:总目标分解B:业务工作的划分C:确定组织目标.D:授予职权和职责【答案】:C【解析】: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体是A:政府B:县级经办机构C:乡镇卫生院D:农民【答案】:B【解析】:3.下列不属于卫生管理中常用的方法是A:目标管理法B:预测法C:决策法D:评估法【答案】:D4.以下哪个国家与其他三个国家采用了不同的卫生保健制度A:冰岛B:美国C:瑞典D:英国【答案】:B【解析】:5.1978年9月6~12日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什么地方召开国际初级卫生保健会议,并发表了著名的宣言A:中国的西安B:英国的伦敦C:前苏联的阿拉木图D:德国的慕尼黑【答案】:C【解析】:6.在计划工作中对于合理的计划期限的选择,体现的管理学原理是A:协调原理B:灵活性原理C:改变航道原理D:许诺原理【答案】:D7.县级卫生系统的行政管理机构是指A:县卫生局B:县人民医院C:县中医院D:县妇幼保健所【答案】:A【解析】:8.我国医师执业资格考试制度A:每年两次考试B:每年-一次考试C:每两年一次考试D:每三年一次考试【答案】:B【解析】:9.属于法定丙类传染病的是A:霍乱B:艾滋病C:血吸虫病D:百日咳【答案】:C【解析】:10.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的工资制度是A:职务级别工资制度B:岗位技术等级制度C:岗位工资制度D:职级T资制度【答案】:B【解析】:11.制定区域卫生规划的目的是A:制定卫生法律不能解决的问题B:制定适合中国特色的卫生法规C:解决卫生问题中的突出矛盾D:合理开展地方卫生工作【答案】:D【解析】:12.综合反映国民健康的主要指标不包括A:婴儿死亡率B:孕产妇死亡率C:患病率D:平均期望寿命【答案】:D【解析】:13.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通常人们将制定政策的政策称为A:元政策B:总政策C:基本政策D:具体政策【答案】:A【解析】:14.以下是卫生业务组织的是A:市卫生局B:卫生防疫机构C:中国红十字会D:中华预防医学会【答案】:B【解析】:15.卫生管理人员考评中,评价结果比较客观和准确的方式是A:自我考评B:上级号评C:同级考评D:下级考评【答案】:D【解析】:16.老龄化人口是指A: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超过总人可的10%B: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超过意人可的10%C: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越过总人口的10%D:60岁及以E的老年人超过总人们的7%【答案】:A【解析】:17.领导工作的实质是A:研究处理各部门的关系B:研究处理人际关系C:研究处理部门资源的关系D:研究处理事物之间的关系【答案】:B【解析】:18.以下哪项不属于非医疗过失纠纷A:医疗差错B:医疗意外C:医疗并发症D:疾病自然转归【答案】:A【解析】:19.将计划分为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的分类方法是A:按时间分B:按范围分C:按对执行的约束力分D:按职能分【答案】:C【解析】:20.从18世纪术期英国的产业革命开始,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泰罗制”的出现为止,这一时期的管理活动阶段是A:传统管理阶段IB:管理思想形成阶段C:现代管理阶段D:科学管理阶段【答案】:A【解析】:二、多选题(共10题)21.社区卫生服务的具体内容有A:预防、医疗、保健B:康复、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C:计划生育技术服务D: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E:药品管理【答案】:ABC【解析】:22.构成社区的要素为A:人口B:地域C:生活服务设施D:特有的文化肯景、生活方式E:一定的生活制度和管理机构【答案】:ABCDE【解析】:23.目标管理的基本过程包括A:目标确定阶段B:目标分解阶段C:目标实施阶段D:目标考核阶段E:目标调整阶段【答案】:ABCDE【解析】:24.反映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有A:两周患病率B:慢性病患病率C:两周休工率D:两周卧床率E:两周就诊率【答案】:CD【解析】:25.控制工作的基本过程包括A:确立标准B:衡量绩效C:纠正偏差D:人员配备E:岗位设置【答案】:ABC【解析】:26.我国的卫生组织包括A:卫生行政组织B:卫生监督组织C:卫生业务组织D:群众性卫生组织E:卫生服务组织【答案】:ACD【解析】:27.关于开展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原则正E确的是A:合理布局B:社区参与C:适宜技术D:综合途径E:预防为主【答案】:ABCDE【解析】:28.ISO9000族标准的特点是A:强调系统化管理B:以顾客为主C:以治疗为主ID:强调过程管理E:强调领导的作用【答案】:ABD【解析】:29.卫生机构引人ISO9000族标准的意义是A:提高卫生机构的质量信誉B:促进质量体系的完善C: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利益D:提高人们的卫生意识E:保证卫生环境的稳定【答案】:ABC【解析】:30.卫生计划按时间划分,可分为A:长期计划B:中央计划C:短期计划D:地方计划E:中期计划【答案】:ACE【解析】:三、填空题(共10题)31.卫生人力供给量需要估计损失量,常用的损失量预测方法有().().计算每年的损失率和根据变动率预测。
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
卫生工作方针一、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形成1990年,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起草的《中国卫生发展与改革纲要》,提出了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是:贯彻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中西医协调发展,为人民健康服务。
经中央同意列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之中,1991年4月,全国人大七届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将卫生工作基本方针修改为:贯彻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中西医并重,为人民健康服务。
从而确定了我国卫生工作方针的基本框架。
此后,在卫生管理学界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中,对我国卫生工作方针及与之相关的我国卫生事业的性质以及卫生工作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仍在进行着讨论。
特别为准备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所进行的一系座谈讨论,为制定卫生工作方针起到了集思广益的作用。
199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卫生工作会议。
1997年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新时期的卫生工作的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至此,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正式形成。
二、卫生工作方针的基本内容新时期卫生工作指导方针的七句话,可以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卫生工作的战略重点,包括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第二部分是卫生工作的基本策略,包括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第三部分是卫生工作的根本宗旨,包括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卫生工作方针的基本内容如下:(一) 以农村为重点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三大战略重点的第一个重点。
农村卫生工作历来受到了我们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毛泽东同志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近年来,我国政府又提出农村卫生是卫生工作的三大战略重点之一。
第二章 卫生方针政策
规定的行为标准和设定的行为限度具有普遍的
约束力,不是针对个别人和个别事的。 9.稳定性 政策必须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四、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1. 指导功能
指政策能够规范和指导人们的行为,从而
对社会过程和现象的发展方向、速度、规
模产生制约。
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主要体现在:
要加强对现有乡村医生的学历教育,新进
入村卫生室的人员应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
格,力争用10年的时间在大部分农村地区
完成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的转化。
(6)加强药品供应与使用的管理
要加强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方便农
民购药。 加强对农村药品经营的监督管理,严厉 打击非法交易和制售假劣药品的行为, 保障农民用药安全。
(1)坚持预防为主方针所取得的成绩;
(2)坚持预防为主的意义;
(3)预防保健工作的具体要求。
3.中西医并重
中华民族在长期同疾病做斗争的实践中,创造
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药体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
化的瑰宝,在世界医药学发展史上独树一帜。
要在继承中医特色和优势的墓础上,积极利用
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化手段发展中医药。
① 自费医疗筹资
② 政府筹资
③ 健康保险筹资
④ 社区筹资。
(1)自费医疗
是一种传统的卫生筹资方式
是通过向卫生服务需求者提供医疗服 务,并由接受服务者自己支付相应费 用的形式
(2)政府投人 政府将部分财政预算分配到卫生保健领域, 并举办相应的卫生机构提供卫生保健服务。 英国是典型的政府筹资的国家。英国的国家 卫生服务体系(NHS)创立于1948年,直到现 在仍是英国卫生服务的主流,即从供方看,
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
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健康和卫生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新时代下,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也需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卫生与健康工作的方针,以更加科学、全面、有效的方式来推动健康事业的发展。
首先,我们要坚持预防为主,提倡健康生活方式。
预防是比治疗更加经济、有效的方式,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健康教育的宣传,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等。
只有通过预防,才能真正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减轻医疗负担,提高人民群众的整体健康水平。
其次,我们要加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全民健康覆盖。
在新时代,我们要更加注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能力。
通过建立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让每一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全民健康覆盖的目标。
同时,我们要加强卫生监督和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加强对食品安全、环境卫生、职业卫生等方面的监督和管理,严格依法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只有建立健全的卫生监督体系,才能有效地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此外,我们还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健康挑战。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健康问题已经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我们要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研究解决全球性健康问题的方案,共同维护全人类的健康权益。
总而言之,新时代下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需要在预防为主、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卫生监督和管理、国际合作等方面做出更加全面、科学、有效的部署。
只有通过不断地完善和创新,我们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推动健康事业的发展,实现全民健康目标。
希望全社会都能够共同努力,为新时代下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
卫生工作方针一、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形成1990年,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起草的中国卫生发展与改革纲要,提出了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是:贯彻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中西医协调发展,为人民健康服务;经中央同意列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之中,1991年4月,全国人大七届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将卫生工作基本方针修改为:贯彻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中西医并重,为人民健康服务;从而确定了我国卫生工作方针的基本框架;此后,在卫生管理学界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中,对我国卫生工作方针及与之相关的我国卫生事业的性质以及卫生工作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仍在进行着讨论;特别为准备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所进行的一系座谈讨论,为制定卫生工作方针起到了集思广益的作用;199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卫生工作会议;1997年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新时期的卫生工作的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至此,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正式形成;二、卫生工作方针的基本内容新时期卫生工作指导方针的七句话,可以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卫生工作的战略重点,包括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第二部分是卫生工作的基本策略,包括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第三部分是卫生工作的根本宗旨,包括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卫生工作方针的基本内容如下:一以农村为重点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三大战略重点的第一个重点; 农村卫生工作历来受到了我们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毛泽东同志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近年来,我国政府又提出农村卫生是卫生工作的三大战略重点之一;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农村卫生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乡村医生队伍、合作医疗制度曾是我国农村卫生工作的“三大支柱”;但是,农村卫生工作依然是个薄弱环节,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制约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卫生工作;1.做好农村卫生工作,保护和增进农民健康是各级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农村卫生工作关系到九亿农民健康、振兴农村经济的大局,是卫生工作的战略重点;农村卫生工作对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各级党组织和政府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予以加强;2.初级卫生保健是农村卫生工作的关键,是农村卫生工作的“龙头工程”各地区要把实现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纳人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作为小康县、乡、村的考核指标;要切实加强对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领导,实行目标管理,全面推动农村卫生工作的发展;到2010年,努力使我国农村卫生工作整体水平有较大提高;3.积极、稳妥地发展和完善合作医疗制度合作医疗对于保证农民获得基本医疗服务、落实预防保健任务、防止因病致贫具有重要作用;举办合作医疗,要坚持民办公助和自愿参加的原则,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农民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济意识,动员农民积极参加;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坚持农民个人投入为主,集体经济加以扶持,地方财政适当支持的筹资机制;要因地制宜确定合作方式、筹资标准、报销比例,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要加强科学管理和民主监督,使农民真正受益;力争在我国农村多数地区建立起各种形式的合作医疗制度,并逐步提高社会化程度,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向社会医疗保险过渡;4.加强农村卫生组织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合理确定卫生机构的规模和布局,调整结构和功能;切实办好县医院,提高其综合服务能力;继续加强县级卫生防疫、妇幼保健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的建设,基本实现“一无三配套”无危房、房屋、人员、设备配套的目标;乡镇卫生院要切实做好预防保健工作,努力提高医疗质量,重点加强急救和产科建设;村级卫生组织以集体办为主;乡村卫生组织的经营管理形式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确定;5.巩固与提高农村基层卫生队伍合理解决农村卫生人员待遇,村集体卫生组织的乡村医生的收入不低于当地村干部的收入水平;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专以上毕业生到县、乡卫生机构工作;禁止非卫生技术人员进入卫生机构的业务技术岗位;通过多种形式培训,使绝大多数乡村医生达到中专水平;医药卫生院校要做好定向招生和在职培训工作,为农村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6.高度重视和做好贫困地区的卫生工作各级政府要把卫生扶贫纳入当地扶贫计划,安排必要的扶贫资金,帮助贫困地区重点解决基础卫生设施、改善饮水条件和防治地方病、传染病;鼓励发达地区对口支援贫困地区的卫生工作;二预防为主预防保健是我国卫生工作三大战略重点的第二个重点;预防为主是建国初期所制定的卫生工作四大方针之一;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继续把预防为主确定为主要内容,不仅是我国建国以来卫生工作宝贵经验的总结,也是世界卫生工作发展的潮流;1.预防为主是我国控制疾病形势的需要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以急性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的第一次卫生革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是,由于影响疾病流行的社会环境因素依然存在,特别是新的经济体制带来的人口和物资大量流动,促成部分疾病的播散,原来一些局部性的传染病,发病日趋广泛化;某些已经消灭的传染也死灰复燃,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的防治任务依然十分严峻,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同时,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退行性疾病为主要防治对象的第二次卫生革命也已经来临,任务非常艰巨;但是,目前我国的防治力量尚不能适应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需要,更缺乏群体性防治的系统经验;两次卫生革命的艰巨任务,要求卫生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2.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要全面负责加强预防保健机构的建设,给予必要的投入,对重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要保证必需的资金;预防保健机构要做好社会群体的预防保健工作;医疗机构也要密切结合自身业务积极开展预防保健工作;要宣传动员群众,采取综合措施,集中力量消灭或控制一些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3.认真做好“五大卫生”工作改善生活、生产、工作、学习、娱乐场所的卫生条件,加强环境卫生监测和职业病防治,保护人们的健康权益;4.依法保护妇女儿童健康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婴幼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实现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的目标,积极推行计划免疫保偿制和妇幼保健保偿制;同时,积极开展老年人保健和老年病防治工作;5.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都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要切实做好三级预防工作:一级预防,是病因预防,针对病因及相关因素,采取增进健康和特殊防护措施,使健康人免受感染和发病;二级预防,是发病学预防,针对发病早期,采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措施,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防止疾病复发或转为慢性病患;三级预防,是病残预防,针对发病后期,采取合理的康复治疗措施,做到病而不残,残而不废,恢复劳动能力,延长寿命;6.加强卫生宣传,开展健康教育,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措施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两次卫生革命的需要,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全民健康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普及医药科学知识,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破除迷信,摒弃陋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三中西医并重振兴中医药是我国卫生工作三大战略重点的第三个重点;建国以来,在党的团结中西医方针的指导下,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新时期提出中西并重的方针,是以往团结中西医方针的继承和发展,是振兴中医药和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政策保证;1.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独具的特色与优势中医药与现代医药互相补充,共同承担保护人民健康的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认真贯彻中西医并重的方针,逐步增加对中医药的投入,为中医药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中西医要加强团结,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的途径和方法;2.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既要认真继承,又要勇于创新;要努力发挥中医药在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方面的特色和优势,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医理论和实践,拓宽中医药服务领域和服务功能,提高防治疾病水平;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在中医药基础理论、传统技术挖掘、疾病防治手段开发等方面加强研究,力争有新的突破,实现中医药现代化;要坚持双百方针,繁荣中医药学术;3.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建设要改善技术装备条件,拓宽服务领域,加强优势专科和特色科室建设,提高服务效率和效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4.根据中医药发展需要,多种形式培养中医药专业人才,努力造就新一代名中医要认真总结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办学经验,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继续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经验的继承工作;加强重大疾病防治、中药生产关键技术、中医复方以及基础理论的研究,力争有新的突破;积极创造条件,使中医药更广泛地走向世界;5.改革、完善中药材生产组织管理形式实行优惠政策,保护和开发中药资源;积极进行中药生产企业改革,推进中药生产现代化;中药和中药材经营按照少环节、多形式、渠道清晰、行为规范的原则,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流通体制;加快制订中药和中药材的质量标准,促进中药、中药材生产和质量的科学管理四依靠科技与教育依靠科技与教育是卫生工作的基本策略之一,是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具体表现,也是建国以来卫生工作长足发展基本经验的总结;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医学人才是发展卫生事业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必须提高到卫生工作方针的高度予以重视;1.加强医学科学技术研究针对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疾病,在关键性应用研究、高科技研究和医学基础性研究方面,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攻关,力求有所突破,使我国卫生领域的主要学科和关键技术的科技实力逐步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深化卫生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结构,分流人员,增强卫生科研机构的活力;保证重点卫生研究机构和重点学科、实验室的投入和建设,大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广适宜技术,促进卫生科技与防病治病的有机结合;高度重视科技信息的有效利用和传播;3.办好医学教育,培养一支适应社会需求、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卫生专业队伍深化高等医学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完善研究生培养和学位制度以及继续教育制度;加快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高度重视卫生管理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批适应卫生事业发展的职业化管理队伍;重视学术带头人和技术带头人的培养,努力创造条件,使优秀人才尤其是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各级各类卫生专业教育,都要突出职业道德教育,为全面提高卫生队伍素质打好基础;五动员全社会参与动员全社会参与是卫生工作的又一项基本策略,它是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方针的发展和完善;动员全社会参与,包括了各级党政领导重视、社会各部门协作配合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1.各级党政领导重视发展卫生事业,做好卫生工作,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职责;保护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是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卫生工作做好了,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提高了,就能创造较为良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条件;卫生工作是一个涉及面极广的工作,与人的生老病死密切相关.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也体现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怀;各级党政领导要深刻认识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卫生工作的领导;一个地区卫生工作的好坏,人民健康水平提高的程度,要作为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2.社会各部门协作配合发展卫生事业,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单靠卫生部门的力量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必须坚持“大卫生”观点,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动社会各有关部门协作配合,各尽其责,共同做好卫生工作;卫生部是国务院卫生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国卫生工作统一规划,实行全行业管理和监督;各级计划、财税、物价、农业等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积极参与和支持卫生事业,努力为卫生改革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宣传、教育、科普等部门,要广泛宣传卫生事业的重要性,普及医学科学和卫生保健知识,提高全社会的文明卫生意识; ’3.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只有把广大人民群众发动起来了,各项社会卫生活动才能开展起来,各项卫生工作任务才能落到实处,从环境卫生的改善到改水、改厕任务的落实,都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同时,只有把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调动起来,自觉学习卫生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与能力,才能把人民群众由单纯的保健对象,变成一个既是保健对象,又是保健工作的积极参与者,从而使卫生工作具有了更加坚实的群众基础;六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我国卫生工作的根本宗旨,是卫生工作方针的核心,是党和政府对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卫生工作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1.卫生工作的根本宗旨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卫生工作的根本宗旨;卫生事业是造福于人民的事业,卫生事业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大局,保护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是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因此,各项卫生工作都要始终把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服务,作为最终目标和根本宗旨;2.卫生工作方针的核心卫生工作方针三个组成部分中,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卫生工作方针的核心,是卫生工作的根本宗旨;其他两部分是实现这一根本宗旨的战略重点和基本策略;卫生工作千头万绪,要实现既定的宏伟目标,必须抓住农村卫生、预防保健,中医药这三个战略重点;而依靠科技与教育和动员全社会参与,则是实现宏伟目标的基本策略,这些战略策略都是为了实现卫生工作的根本宗旨的;3.卫生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在我国已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进行卫生改革,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遵循卫生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逐步建立起宏观调控有力、微观运行富有生机的新机制,从而调动卫生机构和卫生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4.卫生工作的正确方向我国的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这一基本属性规定卫生事业是使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受益的事业;因此,卫生工作必须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正确方向;要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防止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的倾向;政府要对卫生工作给予必要的投入和各方面的支持;卫生机构和卫生工作者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一切工作要以提高人民健康为中心,切实做好各项卫生工作;。
环境卫生管理方针
环境卫生管理方针1. 目的本方针旨在确立我国环境卫生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向,以促进环境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生活质量。
2. 指导思想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要求,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以污染防治为重点,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全面提升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3. 基本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强化源头防控,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在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中,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综合治理与分类管理相结合,政府主导与全社会参与相结合。
(2)突出重点,分类施策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和不同污染源,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环境卫生管理措施。
重点解决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环境卫生问题,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监管力度。
(3)创新机制,强化法治创新环境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依法严格环境监管,提高环境违法行为的成本和风险,确保环境卫生法律制度有效实施。
(4)社会参与,共建共享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共同参与的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实现环境卫生事业共建共享。
4. 主要任务(1)完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理法规体系,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政策制定和实施,确保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有序、高效开展。
(2)加强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完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提高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能力,确保环境卫生服务覆盖全体城乡居民。
(3)提高环境卫生服务水平加强环境卫生服务队伍建设,提高环境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
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环境卫生服务水平和能力。
(4)强化环境污染防治加大环境污染防治力度,重点解决城市环境卫生、农村环境卫生和生态环境问题。
加强污染源监测和监管,确保环境安全。
卫生健康三十二字方针
卫生健康三十二字方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俗称38字卫生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
”建国以来的卫生工作方针:1950年,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确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为卫生工作的三大原则。
1952年,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增加了“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这一重要方针。
1991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提出了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贯彻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中西医并重,为人民健康服务”。
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新时期中国卫生工作方针是“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和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此次新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提出,与1997年相比有许多亮点与变化:(1)用“基层”代替“农村”,反映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需求。
随着城镇化推进,“农村”越多城镇化了,农民成了居民,卫生工作重心下移,不仅仅是农村,还有城镇的社区,这也为分级诊疗“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原则作了理论注脚。
当然,对于“基层”的理解,除了地域、行政层级的区别外,更应关注医疗预防关口的前移,疾病发生的最前沿、健康守门人就是基层。
而不是乡镇卫生院是基层,城市医院就不是基层了。
(2)将改革创新作为动力,代替原来“依靠科技与教育”。
进一步表明在未来15年,适应经济新常态,必须改革与完善包括卫生与健康为重点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使之更加适应经济的发展,更加满意群众的需求。
科技与创新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但创新的概念远不止科技所能涵盖,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都与健康息息相关。
(3)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要。
预防为主是全世界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中西医并重体现了中国特色,二者一直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卫生工作的重点,必须一以贯之,长期坚持。
卫生工作方针
卫生工作方针
卫生工作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工作,是社会文明程度和国民素质的重要标志。
卫生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民参与,科学管理,依法监管,保障人民健康。
首先,预防为主是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
预防疾病比治疗疾病更加经济、有效。
因此,卫生工作要注重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提高人民的健康意识和卫生素养,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其次,综合治理是卫生工作的重要手段。
卫生工作需要各个部门的协同配合,
形成多部门参与的综合治理格局。
只有形成合力,才能够全面推进卫生工作,解决卫生问题。
再次,全民参与是卫生工作的重要保障。
人民群众是卫生工作的主体,只有人
民群众积极参与,才能够形成良好的卫生环境。
因此,卫生工作要引导人民群众自觉遵守卫生法规,积极参与卫生健康活动,共同维护自己的健康权益。
此外,科学管理是卫生工作的重要保障。
卫生工作需要依靠科学技术手段,加
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卫生监测和预警能力,实现对卫生工作的科学管理和精细化治理。
最后,依法监管是卫生工作的重要保障。
卫生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严格执法,加强监督检查,依法惩治违法行为,确保卫生工作的有序进行。
总之,卫生工作方针的贯彻落实,需要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坚
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民参与,科学管理,依法监管,才能够不断提升卫生工作的水平,保障人民的健康。
希望全社会都能够认识到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共同为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卫生方针政策
第二节 中国卫生基本政策
即卫生工作方针——国家为维护居民健 康而制定的卫生工作主要目标、任务和 行动准则。
一、卫生工作方针的沿革与发展
1. 新中国的卫生工作方针
1949.9 全国卫生行政会议,初步确定了全国 卫生功能建设的总方针:预防为主,卫生工作 的重点应放在保证生产建设和国防建设方面, 面向全国农村、工矿、依靠群众、开展卫生保 健工作。
(2)、劳保医疗
经费来源:企业收入 享受对象:企业职工、退休人员和直系 亲属 51年发布实施 享受人数:1993年覆盖40%的城市人口 (11.7%总人口)
公费、劳保医疗存在的问题 医疗费用增长过快 医疗制度管理和服务的覆盖面窄 缺乏合理的资金筹措机制,社会化程度低 缺乏有效的费用制约机制
需方:费用意识 供方:过度提供
自费医疗模式(公平性差) 强制公共保险模式
国家税收模式(英国、加拿大、北欧)政府投入
集成式(英):医院国有,医生是雇员,医生和病人在同 一个集体中,在国家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下进行。 合同式(加拿大):卫生机构与政府签订合同,按服务项 目收费、按人头预付
社会保险模式(西欧、南欧)社会健康保险
集成式(意大利、西班牙)、合同式(德法)、赔偿式 (患者先支付后获取补偿,比利时)
基本药物:报销、部分报销和自费药物 基本服务:以某一等级的综合医院普通病房(多床 位、无空调、无电话、公用卫生间等)为标准。 基本技术:诊疗必需、疗效肯定、费用适宜 基本费用:10%-4 倍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特点
一、实现了从福利型保障制度向社会保险制度的 转变 二、国家、企业从完全责任转变为有限责任,相 应地增加了个人责任; 三、从单位保障和自我管理转变为社会共济和社 会化管理。 目前全国已有1.3亿城镇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参 加了基本医疗保险。
新时期妇幼保健工作方针.doc
篇一:《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卫生工作方针一、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形成1990 年,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起草的《中国卫生发展与改革纲要》,提出了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是贯彻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中西医协调发展,为人民健康服务。
经中央同意列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之中,1991 年4 月,全国人大七届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将卫生工作基本方针修改为贯彻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中西医并重,为人民健康服务。
从而确定了我国卫生工作方针的基本框架。
此后,在卫生管理学界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中,对我国卫生工作方针及与之相关的我国卫生事业的性质以及卫生工作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仍在进行着讨论。
特别为准备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所进行的一系座谈讨论,为制定卫生工作方针起到了集思广益的作用。
1996 年1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卫生工作会议。
1997年1 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新时期的卫生工作的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至此,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正式形成。
二、卫生工作方针的基本内容新时期卫生工作指导方针的七句话,可以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卫生工作的战略重点,包括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第二部分是卫生工作的基本策略,包括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第三部分是卫生工作的根本宗旨,包括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卫生工作方针的基本内容如下(一)以农村为重点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三大战略重点的第一个重点。
农村卫生工作历来受到了我们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毛泽东同志早在20 世纪60 年代就提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
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
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卫生工作方针一、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形成1990年,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起草的《中国卫生发展与改革纲要》,提出了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是:贯彻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中西医协调发展,为人民健康服务。
经中央同意列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之中,1991年4月,全国人大七届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将卫生工作基本方针修改为:贯彻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中西医并重,为人民健康服务。
从而确定了我国卫生工作方针的基本框架。
此后,在卫生管理学界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中,对我国卫生工作方针及与之相关的我国卫生事业的性质以及卫生工作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仍在进行着讨论。
特别为准备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所进行的一系座谈讨论,为制定卫生工作方针起到了集思广益的作用。
199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卫生工作会议。
1997年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新时期的卫生工作的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至此,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正式形成。
二、卫生工作方针的基本内容新时期卫生工作指导方针的七句话,可以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卫生工作的战略重点,包括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第二部分是卫生工作的基本策略,包括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第三部分是卫生工作的根本宗旨,包括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卫生工作方针的基本内容如下:(一) 以农村为重点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三大战略重点的第一个重点。
农村卫生工作历来受到了我们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毛泽东同志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近年来,我国政府又提出农村卫生是卫生工作的三大战略重点之一。
卫生工作方针的基本内容
卫生工作方针的基本内容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卫生工作方针的基本内容新时期卫生工作指导方针的七句话,可以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卫生工作的战略重点,包括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第二部分是卫生工作的基本策略,包括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第三部分是卫生工作的根本宗旨,包括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卫生工作方针的基本内容如下:(一) 以农村为重点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三大战略重点的第一个重点。
(二) 预防为主预防保健是我国卫生工作三大战略重点的第二个重点。
预防为主是建国初期所制定的卫生工作四大方针之一;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继续把预防为主确定为主要内容,不仅是我国建国以来卫生工作宝贵经验的总结,也是世界卫生工作发展的潮流。
(三) 中西医并重振兴中医药是我国卫生工作三大战略重点的第三个重点。
建国以来,在党的团结中西医方针的指导下,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新时期提出中西并重的方针,是以往团结中西医方针的继承和发展,是振兴中医药和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政策保证。
(四)依靠科技与教育依靠科技与教育是卫生工作的基本策略之一,是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具体表现,也是建国以来卫生工作长足发展基本经验的总结。
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医学人才是发展卫生事业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必须提高到卫生工作方针的高度予以重视。
(五) 动员全社会参与动员全社会参与是卫生工作的又一项基本策略,它是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方针的发展和完善。
动员全社会参与,包括了各级党政领导重视、社会各部门协作配合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
(六) 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我国卫生工作的根本宗旨,是卫生工作方针的核心,是党和政府对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卫生工作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
卫生方针政策-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1.结合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谈谈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功能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是政府为实现某一目标而制定的谋略;是引导个人和团 体行为的准则;是管理部门保证社会或某一区域向正确方向发展的 行动计划和方案。
2.健康保障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筹集、分配和使用卫生保健费用,为 居民提供防病治病等卫生服务的一种综合性措施和制度,包括卫生 机构(供方)费用的来源和居民(需方)卫生费用的负担方式。
第二章卫生方针政策
一、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
2.健康保障制度
二、填空题
1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包括、、
、 。
2.公共政策的形式有、、。
3.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主要体现在、。
4.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公共政策进行分类,通常人们将公共政策
分为、
、 、 。
5.新中国的卫生工作方针是、、
。
6.我国卫生工作的战略重点是、、
C稳定性
D普遍性
4.下列哪项不是公共政策的客体包含的内容( )
A社会问题
B政策的作用对象
C行政决策机关
D人们之间的利益
5.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通常人们将制定政策的政策 称为( )
A元政策
B总政策
C基本政策
D具体政策
四、简答题
1.简述公共政策的特点。
2.我国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是什么?
3.当前我国农村卫生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7.我国居民医疗保健费用负担方式主要有、
、 、 。
三、选择题
1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不包括哪项()
A农村卫生
B预防保健
C康复服务
D发展中医药
2.公共政策的主体不包括以下哪项内容?()
新时期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
新时期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
佚名
【期刊名称】《武警医学》
【年(卷),期】1991(000)002
【摘要】坚持预防为主,中西医协调发展,依靠技术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人健康服务。
【总页数】1页(P15-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2
【相关文献】
1.确立健康促进在爱国卫生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兼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职能转变 [J], 周永叙;余桂群
2.新时期防汛工作的基本方针和思路 [J], 朱来友
3.宣传贯彻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明确九十年代卫生工作的战略重点和目标 [J], 刘全喜
4.新时期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形成与发展 [J], 贺赞
5.新时期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和主要政策研究 [J], 何虎生;马雪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工作方针一、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形成1990年,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起草的《中国卫生发展与改革纲要》,提出了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是:贯彻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中西医协调发展,为人民健康服务。
经中央同意列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之中,1991年4月,全国人大七届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将卫生工作基本方针修改为:贯彻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中西医并重,为人民健康服务。
从而确定了我国卫生工作方针的基本框架。
此后,在卫生管理学界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中,对我国卫生工作方针及与之相关的我国卫生事业的性质以及卫生工作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仍在进行着讨论。
特别为准备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所进行的一系座谈讨论,为制定卫生工作方针起到了集思广益的作用。
199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卫生工作会议。
1997年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新时期的卫生工作的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至此,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正式形成。
二、卫生工作方针的基本内容新时期卫生工作指导方针的七句话,可以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卫生工作的战略重点,包括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第二部分是卫生工作的基本策略,包括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第三部分是卫生工作的根本宗旨,包括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卫生工作方针的基本内容如下:(一) 以农村为重点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三大战略重点的第一个重点。
农村卫生工作历来受到了我们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毛泽东同志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近年来,我国政府又提出农村卫生是卫生工作的三大战略重点之一。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农村卫生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乡村医生队伍、合作医疗制度曾是我国农村卫生工作的“三大支柱”。
但是,农村卫生工作依然是个薄弱环节,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制约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卫生工作。
1.做好农村卫生工作,保护和增进农民健康是各级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农村卫生工作关系到九亿农民健康、振兴农村经济的大局,是卫生工作的战略重点。
农村卫生工作对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各级党组织和政府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予以加强。
2.初级卫生保健是农村卫生工作的关键,是农村卫生工作的“龙头工程”各地区要把实现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纳人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作为小康县、乡、村的考核指标。
要切实加强对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领导,实行目标管理,全面推动农村卫生工作的发展。
到2010年,努力使我国农村卫生工作整体水平有较大提高。
3.积极、稳妥地发展和完善合作医疗制度合作医疗对于保证农民获得基本医疗服务、落实预防保健任务、防止因病致贫具有重要作用。
举办合作医疗,要坚持民办公助和自愿参加的原则,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农民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济意识,动员农民积极参加。
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坚持农民个人投入为主,集体经济加以扶持,地方财政适当支持的筹资机制。
要因地制宜确定合作方式、筹资标准、报销比例,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要加强科学管理和民主监督,使农民真正受益。
力争在我国农村多数地区建立起各种形式的合作医疗制度,并逐步提高社会化程度,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向社会医疗保险过渡。
4.加强农村卫生组织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合理确定卫生机构的规模和布局,调整结构和功能。
切实办好县医院,提高其综合服务能力。
继续加强县级卫生防疫、妇幼保健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的建设,基本实现“一无三配套”(无危房、房屋、人员、设备配套)的目标。
乡镇卫生院要切实做好预防保健工作,努力提高医疗质量,重点加强急救和产科建设。
村级卫生组织以集体办为主。
乡村卫生组织的经营管理形式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确定。
5.巩固与提高农村基层卫生队伍合理解决农村卫生人员待遇,村集体卫生组织的乡村医生的收入不低于当地村干部的收入水平。
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专以上毕业生到县、乡卫生机构工作。
禁止非卫生技术人员进入卫生机构的业务技术岗位。
通过多种形式培训,使绝大多数乡村医生达到中专水平。
医药卫生院校要做好定向招生和在职培训工作,为农村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
6.高度重视和做好贫困地区的卫生工作各级政府要把卫生扶贫纳入当地扶贫计划,安排必要的扶贫资金,帮助贫困地区重点解决基础卫生设施、改善饮水条件和防治地方病、传染病。
鼓励发达地区对口支援贫困地区的卫生工作。
(二) 预防为主预防保健是我国卫生工作三大战略重点的第二个重点。
预防为主是建国初期所制定的卫生工作四大方针之一;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继续把预防为主确定为主要内容,不仅是我国建国以来卫生工作宝贵经验的总结,也是世界卫生工作发展的潮流。
1.预防为主是我国控制疾病形势的需要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以急性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的第一次卫生革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
但是,由于影响疾病流行的社会环境因素依然存在,特别是新的经济体制带来的人口和物资大量流动,促成部分疾病的播散,原来一些局部性的传染病,发病日趋广泛化;某些已经消灭的传染也死灰复燃,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的防治任务依然十分严峻,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
同时,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退行性疾病为主要防治对象的第二次卫生革命也已经来临,任务非常艰巨。
但是,目前我国的防治力量尚不能适应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需要,更缺乏群体性防治的系统经验。
两次卫生革命的艰巨任务,要求卫生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
2.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要全面负责加强预防保健机构的建设,给予必要的投入,对重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要保证必需的资金。
预防保健机构要做好社会群体的预防保健工作。
医疗机构也要密切结合自身业务积极开展预防保健工作。
要宣传动员群众,采取综合措施,集中力量消灭或控制一些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3.认真做好“五大卫生”工作改善生活、生产、工作、学习、娱乐场所的卫生条件,加强环境卫生监测和职业病防治,保护人们的健康权益。
4.依法保护妇女儿童健康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婴幼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实现《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的目标,积极推行计划免疫保偿制和妇幼保健保偿制。
同时,积极开展老年人保健和老年病防治工作。
5.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都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要切实做好三级预防工作:一级预防,是病因预防,针对病因及相关因素,采取增进健康和特殊防护措施,使健康人免受感染和发病;二级预防,是发病学预防,针对发病早期,采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措施,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防止疾病复发或转为慢性病患;三级预防,是病残预防,针对发病后期,采取合理的康复治疗措施,做到病而不残,残而不废,恢复劳动能力,延长寿命。
6.加强卫生宣传,开展健康教育,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措施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两次卫生革命的需要,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全民健康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普及医药科学知识,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破除迷信,摒弃陋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三) 中西医并重振兴中医药是我国卫生工作三大战略重点的第三个重点。
建国以来,在党的团结中西医方针的指导下,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新时期提出中西并重的方针,是以往团结中西医方针的继承和发展,是振兴中医药和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政策保证。
1.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独具的特色与优势中医药与现代医药互相补充,共同承担保护人民健康的任务。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认真贯彻中西医并重的方针,逐步增加对中医药的投入,为中医药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中西医要加强团结,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的途径和方法。
2.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既要认真继承,又要勇于创新。
要努力发挥中医药在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方面的特色和优势,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医理论和实践,拓宽中医药服务领域和服务功能,提高防治疾病水平。
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在中医药基础理论、传统技术挖掘、疾病防治手段开发等方面加强研究,力争有新的突破,实现中医药现代化。
要坚持双百方针,繁荣中医药学术。
3.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建设要改善技术装备条件,拓宽服务领域,加强优势专科和特色科室建设,提高服务效率和效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
4.根据中医药发展需要,多种形式培养中医药专业人才,努力造就新一代名中医要认真总结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办学经验,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
继续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经验的继承工作。
加强重大疾病防治、中药生产关键技术、中医复方以及基础理论的研究,力争有新的突破。
积极创造条件,使中医药更广泛地走向世界。
5.改革、完善中药材生产组织管理形式实行优惠政策,保护和开发中药资源。
积极进行中药生产企业改革,推进中药生产现代化。
中药和中药材经营按照少环节、多形式、渠道清晰、行为规范的原则,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流通体制。
加快制订中药和中药材的质量标准,促进中药、中药材生产和质量的科学管理(四)依靠科技与教育依靠科技与教育是卫生工作的基本策略之一,是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具体表现,也是建国以来卫生工作长足发展基本经验的总结。
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医学人才是发展卫生事业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必须提高到卫生工作方针的高度予以重视。
1.加强医学科学技术研究针对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疾病,在关键性应用研究、高科技研究和医学基础性研究方面,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攻关,力求有所突破,使我国卫生领域的主要学科和关键技术的科技实力逐步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深化卫生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结构,分流人员,增强卫生科研机构的活力。
保证重点卫生研究机构和重点学科、实验室的投入和建设,大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广适宜技术,促进卫生科技与防病治病的有机结合。
高度重视科技信息的有效利用和传播。
3.办好医学教育,培养一支适应社会需求、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卫生专业队伍深化高等医学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完善研究生培养和学位制度以及继续教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