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障碍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儿科护理-抽动障碍护理常规
抽动障碍护理常规抽动障碍即多发性抽动,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以多组肌群不自主抽动及不自主发声言语障碍为临床特点。
多在儿童期发病。
男孩明显多于女孩。
本病呈慢性病程,病情波动,时好时坏,有周期性缓解和复发,通常需长期服药治疗。
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有关。
【临床表现】运动性抽动,表现为突然、快速、无目的、不自主、重复地肌肉抽动。
常开始于头颈部肌肉如点头、频频瞬目、皱眉、嗅鼻等,以后发展到肩、臂、下肢与躯干部的肌肉,如耸肩、抬臂、睡眠时可缓解或消失。
发声性抽动,大多数患儿伴喉肌抽动,喉部出现不自主怪声,少数患儿反复发出粗鲁下流的语言或有模仿现象。
其他,部分患儿可出现与本症相关的一些行为问题,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轻者表现为躁动不安,易激惹,重者表现为强迫障碍,注意缺陷、学习困难等。
【护理评估】健康史询问患儿抽动发作的开始时间,发作时有无诱因如过度疲劳,焦虑,感染等,有无伴发症状,家族其他成员有无类似抽动史。
症状、体征评估抽动发作的部位、形式、强度等,注意检查神经系统相关体征。
社会、心理评估患儿和家长的心理状况以及对本病的了解程度。
【护理问题】有外伤的危险与抽动发作有关。
焦虑与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及不被他人理解有关。
知识缺乏与对疾病的不了解有关。
【护理措施】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心理护理对患儿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
了解患儿的生活习惯,个性特点以及心理活动,帮助其正确处理好与同伴的关系、处理好学习问题。
另外,对患儿辅以奖励的正强化方法,以增强患儿的自制力,从而达到疗效。
2、用药的护理保证患儿按时按量,准确无误地服药,防止少服、漏服或多服。
护士要做到发药到口。
注意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尤其是锥体外系副作用,表现为动作减少、减慢和肌张力增高,如伸舌、张口困难、歪颈等。
3、病情观察认真观察患儿抽动发作的部位、形式、强度以及干扰程度等,并详细记录,以作为临床诊断和疗效观察的依据,平时要注意有无发作的先兆或诱因。
儿童抽动障碍PPT精选课件
学校和学习问题 工作和职业问题
12
➢ 诊断标准:依据DSM一V中的诊断标准,简 述如下:
短暂性TD
① 单一或多种运动和/ 或发声抽动
② 自第一次发生起持续 少于1年
③ 于18岁之前发生
④ 这种障碍不能归因于 某种物质的生理效应 或其他躯体疾病
3
二、临床特征
1 、 一 般 特 征 : 起 病 年 龄 2-21 岁 , 以 5-10 岁 最 多 见 。 病 情 通 常 在 10-12岁最严重;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3-5:1。
抽动类型
运动性抽动
发声性抽动
简单抽动
眨眼、皱眉、张口 搓手、点头、耸肩 举臂、抖腿、扭腰等
吸鼻声、哼哼声、清嗓子、 尖叫声、吸吮声、吹口哨等
病程在一年以上,病 情重,发病机制复杂
8
➢ 病情评估(症状/量表)
1
轻度:抽动症状轻,不影响患儿生活、学习及社交
2 中度:抽动症状重但对患儿生活、学习及社交影响较小
3 重度:抽动症状重且严重影响患儿生活、学习及社交
Note:TD伴发共患病越多,病情越严重
9
YGTSS(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 旨在通过一系列量纲 (如数字、频率、强度、复 杂性和干扰)评估抽动症状总的严重程度。 抽动症状评分:每项按照0-5分6级评分 抽动障碍所致的损害评分:按10-50分评分 抽动严重程度判断:<25分属轻度 25-50分属中度 >50分属重度。
15
4.肝豆状核变性(HLD):有肝损害症状,实验 室检查可见肝功能损害。
5.沙眼、咽炎等
16
四、治疗
(一)药物治疗 1.多巴胺受体阻滞剂:是TD治疗的经典药物,常用 药物如下:硫必利、舒必利、阿立哌唑、利培酮、 氟哌啶醇、奥氮平、匹莫齐特等。
儿童抽动障碍
慢性运动性或发声
性抽动障碍
又称为慢性抽动障碍、 持久运动性或发声性 抽动障碍;
仅表现有运动性抽动 或发声性抽动;
病程超过一年,病情 较重;
Tourette综合征
又称为多发性抽动症、 抽动秽语综合征;
必须有一种或多种运 动性抽动,兼有一种 或多种发声性抽动, 但两者不一定同时出 现;
儿童抽动障碍
2016--12--06
概述 临床特征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一、概述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是起病于儿 童期,以抽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 病。其发病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 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中枢神经递质失 衡,纹状体多巴胺活动过度或突触后多巴胺 受体超敏感为其发病机制的关键环节。
二、临床特征
1、一般特征:起病年龄2-21岁,以5-10岁最多见。病情通常在 10-12岁最严重;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3-5:1。
抽动类型
运动性抽动
发声性抽动
简单抽动
眨眼、皱眉、张口 搓手、点头、耸肩 举臂、抖腿、扭腰等
吸鼻声、哼哼声、清嗓子、 尖叫声、吸吮声、吹口哨等
复杂抽动
挤眉弄眼、摇头晃脑、下颌触胸、 四肢甩动、修饰发髻、走路转圈等
四、治疗
(一)药物治疗
1.多巴胺受体阻滞剂:是TD治疗的经典药物,常用 药物如下:硫必利、舒必利、阿立哌唑、利培酮、 氟哌啶醇、奥氮平、匹莫齐特等。
2.中枢性α受体激动剂:如可乐定(TD+ADHD)、 胍法辛(TD+ADHD)等。
3.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为新型抗抑郁 药,如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等,有抗抽动 作用,与利培酮合用可产生协同作用,还可用于 TD+OCD治疗。
抽动症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是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以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或多个部位的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包括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综合征)。
疾病概述抽动(Tics)是一种不随意的、突然发生的、快速的、反复出现的、无明显目的的、非节律性的运动或发声。
抽动不可克制,但在短时间内可受意志控制。
包括以下几种:①简单运动抽动:突然的、短暂的、没有意义的运动,如:眨眼、耸鼻等;②复杂运动性抽动:稍慢一些的、持续时间稍长一些的、似有目的的动作行为,如:咬唇、刺戳动作、旋转、跳跃、模仿他人动作、猥亵动作等;③简单发声抽动:突然的、无意义的发声,如:吸鼻、清咽、犬吠声等;④复杂发声抽动:突然的、有意义的发声,如:重复特别的词句、重复自己或他人所说的词或句、秽语等。
所有形式的抽动都可因应激、焦虑、疲劳、兴奋、感冒发热而加重,都可因放松、全身心投入某事而减轻,睡眠时消失。
抽动障碍是儿童青少年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
目前报道:约5%-20%的学龄儿童曾有短暂性抽动障碍病史,慢性抽动障碍在儿童少年期的患病率为1%-2%,Tourette综合征的患病率为0.05%-3%。
男孩多见。
疾病病因抽动障碍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
其中,以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的病因研究最多。
该障碍病因复杂,可能是遗传因素、神经生理、神经生化及环境因素等相互作用的结果。
遗传因素目前研究表明该障碍与遗传因素有关,但遗传方式尚不明确,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外显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不全。
此外,研究发现在一些家庭中,Tourette综合征、其他类型的抽动障碍和强迫症之间存在的一定联系,因此,提示Tourette综合征、其他类型的抽动障碍、强迫症可能为共同的遗传易感性的不同表达。
神经生化因素该障碍与神经生化因素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且尚无最后定论。
抽动障碍
平均起病年龄为7岁,典型病例起病2-15岁, 不同文化的病儿的临床特征,家族史、伴发 症状,并发症和治疗结果甚为相似(这可能 是因为该病具有相同的生物学和遗传的基础 的缘故),TS是一种世界广泛性的疾病。在 国内也有不少关于TS病例报道,但流行病学 调查资料较少。高庆云1984年报道该病患病 率为0.242%。林节1963年临床发现3例典型 TS病儿童,均为男性。70年代以后,国内文 献报道的TS病例明显增多。
三、慢性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障碍
慢性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是指临床表 现符合抽动障碍的一般指征,可以有简单 运动抽动障碍和复杂的运动抽动障碍,或 仅仅出现发声抽动,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 不同时存在,而且症状相对不变,可以持 续数年甚至终生。一般以眼、面肌抽动为 多见;慢性发声抽动(如反复清嗓或吸鼻 等)比较常见。这种类型多见于成年人, 但可发声于儿童少年期,其发生率约为 1%~2%。
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基底节和边缘系统的 特殊部位发育异常可能是TS的原因。这些脑 区的发育是在性激素的控制下,并间接地受 兴奋性氨基酸(EAA)神经递质的影响。有 关TS的病理解剖报道极少。有报道尸检发现 明确的病理变化是投射到苍白球的纹状体纤 维内强啡肽减少。导水管周围灰质和中脑顶 盖可能有病变。
(四)社会心理因素
状已持久固定不变,已形成了习惯和成年
人清嗓或眨眼抽动,对日常生活、学习或
工作并无影响者,一般不需要用药治疗。
四、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
这种类型临床沿用的名称较多,包括 抽动-移语综合症、Tourette综合症、多种 抽动症、多发性抽动症、冲动性抽动症等。 该症最早为1825年Itard首先描述,1885年 法国医生Tourette曾报道9例并作了详细叙 述,故将该症命名为Tourette综合症 (TS)。近代医学书刊文献多采用此命名, 国内也有不少采用抽动-移语综合症命名的。
抽动障碍的症状
抽动障碍的症状抽动障碍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一、症状抽动障碍按临床特征和病程特征可分为三种类型:1.短暂性抽动障碍(transient tic disorder);短暂性抽动障碍,又称暂时性抽动障碍,是儿童期一种最常见的抽动障碍类型。
临床表现为突然的、重复的、刻板的一种或多种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
大多数表现为简单性运动抽动,少数表现为单纯的发声性抽动。
病程持续不超过一年。
2.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chronic motor or vocal tic disor der);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表现为简单或复杂的运动或发声抽动,但运动和发声两种症状不同时存在,一般以运动抽动为多见。
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以病程长,症状往往持久、刻板不变为特点。
病程至少持续1 年以上,有些患者症状甚至可持续终生。
3.发声和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combined vocal and multiple motor tics),即Tourette综合征或称为抽动-秽语综合征。
这种类型临床沿用的名称较多,包括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 综合征、多种抽动症、多发性抽动症、冲动性抽动症等。
二、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和临床检查,细致直接观察抽动症状和一般行为表现,对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抽动障碍患儿在医师面前,可能短暂控制抽动,易被忽视而漏诊。
另因伴发行为症状易被误诊,故须识别主要症状和次要症状明确疾病的性质。
诊断标准:抽动症(短暂性抽动障碍)的诊断标准:①起病于童年;②有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③抽动能受意志克制短暂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④症状的强度或抽动部位可以改变;⑤病期至少持续1个月但不超过1年;⑥排除锥体外系统神经疾病和其他原因所引起肌肉痉挛。
Tourette综合征的诊断标准:①起病于21岁以前,大多数在2~15岁之间;②有复发性、不自主、重复的、快速的、无目的抽动,影响多组肌肉;③多种抽动和一种或多种发声抽动,两者同时出现于某些时候但不一定必须同时存在;④能受意志克制数分钟至数小时;⑤在数周或数月内症状的强度有变化;⑥抽动每天发作多次,几乎天天如此。
耳鼻咽喉科首诊儿童抽动障碍分析
抽 动障碍的诊断 目前仍 以临床 现象学 诊 断为主 。除 了常 规躯体 、 神经系统 和必 要 的辅助 检查 排 除其 他疾 病外 , 细 的 详 精神检查是 必要的 , 可以正确诊断抽动 障碍和伴随 的精神症 这
状 。国际研究有 采用脑部正 电子 扫描 ( E 为辅助 诊断 , P T) 并引
解期 ; l 以前起病 , ③ 8岁 至少 已持 续 1 。以上两种 类 型抽动 年 障碍的排除标准 : 是 由于 T ue e 合征 即发声 或多 种运动 不 ort 综 t
无异常表现 ; 其余 患者 鼻 、 咽部未见异 常 , 有行喉镜 检查者 均 所
无异常表现。行 脑 电图检查 1 8例 , 中轻度 异 常 2例 。行脑 其 C T或 MR 检查 , 内均无器质性病变 2 I 颅 0例。合并耳鼻 咽喉疾 病者在行耳 鼻咽喉专科 治疗 同时 , 所有 患者 转入 儿科 治疗 , 因
均年龄 7岁 ; 病程 4个月 一 4年 , 均 1 平 4个月 。其 中以不 自主 频 繁的皱鼻 、 眨眼 、 皱眉 1 ; 繁清嗓 、 O例 频 干咳 、 咽喉 异响 6例 ;
不 自主嗤鼻声 、 嘴角歪斜 3例 ; 繁的干咳伴不 自主摇头 2例 ; 频 不 自主嗤鼻声 、 鼻 、 皱 眨眼 3例 ; 皱鼻 、 眼 、诊 于耳 鼻咽 喉科 , 为耳鼻 咽喉 科 医 作
师应 当引起重视 。20 0 5年 l O月至 2 0 0 8年 5月有儿 童抽 动障
碍患者 2 8例 首 诊 于 我 科 , 告 如 下 。 报
1 资 料 与 方 法
症 为非痫性发作 , 家长有时不 能准确描 述其 发作特点 , 加之 医师
喉异响患者常规喉镜检查 。结果合并 鼻 甲肿大 、 黏膜 充血 等鼻 炎者 4例 ; 咽部慢性 充血 , 巴滤泡增生 等咽炎表现 3例 、 淋 慢性 扁桃体炎 2例 , 上述 5例均 无声 音嘶 哑 , 直接 或间 接喉镜 检查
105例抽动障碍临床分析
进一步上升 ( 0 O ) 且随着病情加重 而升高 ( 0 0 ) P< . 1 , P< .5 ,
见 表 1 。
表 1 各级血浆 F n含量测定值 ( -) 4s
注: 与非孕组 比较 P< . 1与 晚期妊娠组 比较 一 P< . 1 与 0O ; 0O ,
轻 中 度组 比较 P< .5 0 0
维普资讯
・
8 ・ 0
中 国 现代 药 物应 用 20 0 8年 5月 第 2卷 第 1 0期
C i dDu p lM y20 , 0. , o 1 hnJM0 rgA p 。 a 0 8 V 12 N .0
(7 0 3 1 ) 。 2 .9± .9 岁
1 2 方 法 .
5. O 7 5 %和 9 .7 ,n 0 4g L的阳性 预测值 为 8 .O , 2 2 % F  ̄ . / > 75%
F 04g L的 阴性 预 测 值 为 6 . 7 。 n< . / 66%
3 讨论
1 2 1 实 验方法 ..
F n抗 血清 由上海生 物制 品研究 所提供 ,
1 临 床 资 料
2 临床 表现
抽动首先单独 出现 的部位及百分率见表 1 。抽动 同时首 发在两处及两处 以上者 4 , 6 8例 占4 %。
表 1 抽动障碍首发部位分布
男8 7例 , 1 , 病年 龄 范 围 2~1 。在 15例 女 8例 发 3岁 0 中, 有先兆流产 1例 , 内窘迫 3例 , 宫 早产 2例 , 新生儿 窒息 1
增高程度与妊高征评分 指数呈正相关 , 随着尿蛋 白增 多而 且 显著增高 , 我们 以晚期妊 娠组 F n均值加 上两 个标准 差作 为 重度 妊 高 征 的 判 别 点 , 别 其 敏 感 性 和 特 异 性 分 别 为 判 5 .0 7 5 %和 9 .7 , 明 F 22% 证 n是一 较敏感 的指 标。临 床上可 以通过测定 F n来辅 助判 断 妊高 征病 情轻 重 和 肾脏受 损程 度 。关于 F 增高机理认为与血管 内皮受损 , 组织型 F 直 n 使 n 接释放入血 , 导致 血浆 F 增高 , n 本研究证明血浆 F 增 高 , n 本 研究血浆 F n增加与妊高 征之 间有密 切关 系 , 支持 了此种 也
TD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病因、诊断与共病及治疗-精神病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TD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病因、诊断与共病及治疗-精神病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是一种儿童期起病,以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为特点的神经精神性障碍,由Georges Gilles de la Tourette (1857~1904 年)首先提出,他第一个出版了有关此类疾病的系列案例。
该病病程中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在数量、频率、强度、复杂性上会出现显着的波动。
流行病学发现,抽动障碍(tic disorder,TD)发病相当普遍,但在临却经常被延误诊断.本文检索了Pubmed、PsycINFO 和EMBASE 等数据库2000年以后发表的以tourette syndrome和tic disorder为关键词的相关文献并且参考了发表于2011 年的研究TS 的欧洲社会指南(ESSTS),综述了TD 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病因、诊断与共病以及治疗,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TD 及其共病症的诊疗意识。
1 临床表现TD 是以某种形式的快速、重复、无节律的运动和(或)无明显目的、突发性发声抽动为特点的一种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
抽动(tics)可按其表现分为运动抽动(motor tic disorder)或发声性抽动(vocal tic disorder),也可按其复杂程度分为简单抽动或复杂抽动。
临床表现可以是其中一种或是几种表现的联合。
学龄期儿童TD 的临床症状常是轻微、短暂且不会造成严重社会功能损害。
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可以避免其受到不正当的治疗,所以早期、正确的诊断非常重要。
但目前的临床工作中,TD 患儿往往在症状出现5~10 年后,才被确诊.1.1 运动性抽动简单运动性抽动指的是短暂的、局部肌群不随意的抽动。
常见于头面部,不自主眨眼是最常见的症状,往往被误诊为眼部疾患如结膜炎、倒睫等。
抽动障碍有哪些症状?
抽动障碍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抽动障碍症状,尤其是抽动障碍的早期症状,抽动障碍有什么表现?得了抽动障碍会怎样?以及抽动障碍有哪些并发病症,抽动障碍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抽动障碍常见症状:喃喃重复自语、易激惹、学习困难、强迫行为、模仿言语、喜讲秽语*一、症状1.基本症状抽动主要表现为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
肌肉抽动发生在一个或多个部位,包括简单运动抽动或复杂运动抽动。
简单运动抽动指眨眼、纵鼻、咧嘴、摇头、耸肩等。
复杂运动抽动是指多组肌群、几个部位同时出现运动抽动,如患儿突然下蹲或跳起、四肢抖动、触摸自己或他人、拍打自己等。
发声抽动分为简单发声和复杂发声:简单发声为清嗓、清鼻腔声,发出"啊、啊"叫声;复杂发声则出现秽语、重复语言、模仿语言、唠叨等。
运动抽动是一种有节律、不自主、迅速、重复的肌肉抽动,可以受意志控制在短时间内不发作。
抽动之前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称为感觉性抽动。
2.临床类型(1)短暂性抽动障碍:又称抽动症(tics)或一过性抽动障碍,常3岁后起病,4~7岁最为常见。
是最为常见且较轻的一型,表现为简单的运动抽动。
运动抽动首发部位常为面部某肌群,首发于面部五官的交替抽动,如挤眼、皱眉、撅嘴、龇牙、咬唇、摆头、引颈、耸肩等。
如以上症状此消彼现,并渐向上肢或下肢发展。
少数表现为简单的发声抽动,如清嗓、咳嗽、吼叫、嗤鼻、发出"啊""呀"的哼哼声,开始时声小而不被注意。
抽动能受意志克制数分钟至数小时,紧张不安、情绪烦躁或不佳,或患躯体症状加重,入睡后症状消失。
部分患儿症状固定于某一部位,持续1~2个月,有些患儿抽动部位变化不定,交替出现。
一天发作多次,至少持续2周,但不超过1年。
本型症状较轻,治疗效果较好,有部分病例症状自行缓解。
患儿有敏感、羞怯、不合群、易兴奋和激动等特点。
可伴有遗尿、夜惊或口吃。
(2)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是指临床表现符合抽动障碍的一般特征,可以有简单运动性抽动和复杂的运动抽动,或仅仅出现发声抽动,而且症状累及广泛,除面部、颈项、肩部肌群外,常累及上下肢、躯干,症状发生频繁,并且持久,往往超过1年。
儿童抽动障碍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
儿童抽动障碍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以抽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
其临床表现多样,可伴多种共患病,部分患儿表现为难治性。
2013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制定了《儿童抽动障碍的诊断与治疗建议》[1],近年来又有新的认识。
为了提高儿科及相关专业临床医师对TD的规范诊疗水平,避免误诊误治,制定此实用版,并更新了TD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部分用药,增加了难治性TD的治疗、TD教育干预和预后评估等内容。
1 临床表现1.1 一般特征TD的起病年龄为2~21岁,以5~10岁最多见[2],10~12岁最严重[3];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3~5)1。
1.2 抽动分类及特点1.2.1 抽动分类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
其中运动性抽动是指头面部、颈、肩、躯干及四肢肌肉不自主、突发、快速收缩运动;发声性抽动是口鼻、咽喉及呼吸肌群的收缩,通过鼻、口腔和咽喉的气流而发声。
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可再细分为简单性和复杂性2类,有时二者不易分清[4]。
40%~55%的患儿于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之前有身体局部不适感,称为感觉性抽动(sensory tics),被认为是先兆症状(前驱症状),年长儿尤为多见[5],包括压迫感、痒感、痛感、热感、冷感或其他异样感觉。
1.2.2 抽动特点抽动表现为一种不自主、无目的、快速、刻板的肌肉收缩[6]。
(1)抽动通常从面部开始,逐渐发展到头、颈、肩部肌肉,而后波及躯干及上、下肢;(2)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或者出现新的抽动形式;(3)症状时好时坏,可暂时或长期自然缓解,也可因某些诱因而加重或减轻;(4)与其他运动障碍不同,抽动是在运动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发生,非持久性存在,且症状可短暂自我控制。
常见加重抽动的因素包括紧张、焦虑、生气、惊吓、兴奋、疲劳、感染、被人提醒等。
常见减轻抽动的因素包括注意力集中、放松、情绪稳定等[5]。
儿童抽动障碍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7实用版)解读(郭中孟)
DSM-5抽动障碍的诊断标准
短暂性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 ①一种或多种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 ②抽动1 d发作多次,几乎每天发作持续时间至少4
周,但不超过1年; ③既往无慢性TD或Ts病史; ④18岁以前起病; ⑤TD症状不是直接由某些药物(如兴奋剂)或内科 疾病(如亨廷顿舞蹈病或病毒感染后脑炎)所致。
4.2.2 教育干预 在对TD进行积极药物治疗的同时,对患儿的学习
问题、社会适应能力和自尊心等方面予以教育干预。
策略涉及家庭、学校和社会。
鼓励患儿多参加文体活动等放松训练,避免接触不 良刺激,如打电玩游戏、看惊险恐怖片、吃辛辣食 物等。
家长应与学校老师多沟通交流,并通过老师引导同 学不要嘲笑或歧视患儿。
表1.治疗抽动障碍的常用药物
治疗方案
(1)一线药物:可选用硫必利、舒必利、阿立哌唑、 可乐定等。从最低起始剂量开始,逐渐缓慢加量 (1~2周增加1次剂量)至治疗剂量。
(2)强化治疗:病情基本控制后,需继续治疗剂量 至少1~3个月,称为强化治疗。
(3)维持治疗:强化治疗阶段后病情控制良好,仍 需维持治疗6~12个月,维持剂量一般为治疗剂量 的1/2~2/3。强化治疗和维持治疗的目的在于巩 固疗效和减少复发。
(4)停药:经过维持治疗阶段后,若病情完全控制, 可考虑逐渐减停药物,减量期至少1~3个月。用 药总疗程为1~2年。若症状再发或加重,则应恢 复用药或加大剂量。
(5)联合用药:当使用单一药物仅能使部分抽动症 状改善,难治性TD亦需要联合用药。
(6)如共患ADHD、OCD或其他行为障碍时,可转 诊至儿童精神∕心理科进行综合治疗。
抽动障碍
抽动障碍【概述】抽动障碍( tic disorders,TD)是指一种以不自主、无目的、快速、刻板肌肉收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常伴有其他心理行为障碍,如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强迫障碍、学习困难等。
起病年龄在2~21岁,以5—10岁最多见。
病情通常在10~ 12岁最严重,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3:1~5:1。
抽动障碍诊断有时被忽略,有报道从起病至诊断的平均时间超过5年。
【病因】TD的发病是遗传、生物、心理和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
1.遗传因素短暂性抽动障碍可有家族聚集性,患儿家庭成员中患抽动障碍者多见,故被认为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2.生物因素中枢神经递质失衡,纹状体多巴胺活动过度或突触后多巴胺受体超敏感为其发病机制的关键环节。
3.感染相关性免疫因素其中研究最多的是A族B一溶血型链球菌,与这类相关的儿童自身免疫性神经精神障碍,统称为链球菌感染相关的儿童自体免疫神经精神障碍( pediatric auto-immune neuropsychiatric disorders associated with streptococcal in-fections,PANDAS)。
有研究提出个体抗链球菌抗体与链球菌抗原的交叉反应作用于基底神经节,是导致抽动障碍的病因。
4.环境因素各种环境因素导致神经系统过高或过低唤醒状态均能增加抽动频率和严重程度。
在年长儿童中,抽动行为可出现于低唤醒状态,如疲劳、乏味、被其他刺激分心状态(例如,读书、看电视等);也可出现于高唤醒状态,如各种原因导致压力、焦虑、集中精神、愤怒、沮丧等状态也会增加抽动频率。
【诊断】目前主要采用临床描述性诊断方法,依据患儿抽动症状及相关伴随精神行为表现进行诊断。
1.临床表现抽动的表现复杂多样,分类见表5-7。
儿童抽动症表现出来的具体情况
儿童抽动症表现出来的具体情况关于儿童抽动症表现出来的具体情况的情况你是否了解一些具体的情况,详细的情形呢?我想了解的也是单面的,片面的吧,我们一起通过对于下面文章的深入学习,了解儿童抽动症表现出来的具体情况.抽动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青岛第九人民医院有多年治疗临床经验的姜志华主任告诉您:孩子出现不停皱眉、挤眼、清嗓子、手足不由自主的抽动情况时,家长们就要引起足够的注意了。
专家姜主任提示说,这些都是抽动症的症状表现,抽动症对患儿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家长要警惕。
抽动—秽语综合征以肌肉抽动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特点多以快速的几组肌肉抽动同时出现。
抽动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面部肌肉抽动。
表现为咧嘴、噘嘴、缩鼻、扮怪相,点头、摇头、挺脖子、耸肩等。
2、上肢下肢抽动。
表现为甩手、举臂、扭臂、搓手指、握拳;抖腿、踢腿、踮脚、旋转、甚至跪姿走路、步态异常等;挺胸、扭腰、身体扭转、腹肌抽动。
3、喉部发声抽动表现为异常发音。
如干咳声、清嗓声、吼叫声,或随地吐唾沫,或口吃、语节、重音不当,或不自主的秽语、骂人、说脏话等.4、其他行为异常。
可有重复、刻板的语言和动作,强迫性行为,刺戳动作、冲动性触摸动作,甚至模仿别人、猬亵举动或控制不住的下流动作;也可能发生自伤或伤人行为,如撞头、反复咬破嘴唇、咬铅笔、吮指头、挖破皮肤、破坏物品、侵犯别人等。
小编上文的详细介绍就是儿童抽动症表现出来的具体情况,我想给了很多读者加深了对于疾病的深层次的了解了吧。
希望大家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专家介绍:儿童抽动症的典型症状表现对于初为人父母的家长来说,小儿抽动症到底都有哪些症状他们并不了解。
看到一些类似于儿童抽动症的行为时,很多家长都很无助,总下不了定论。
专家指出,儿童抽动症是一种儿童不受控制的一种抽动现象,也是目前儿童常患的一种疾病,随着现在儿童抽动症的不断发病,人们也越来越关注抽动症。
那么,具体儿童抽动症是什么表现呢?一起来听听专家是怎么说的吧。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 抽动障碍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抽动障碍1 范围本指南提出了抽动障碍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18周岁以下人群抽动障碍的诊断、治疗和调护。
本指南适合中医科、儿科、精神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抽动障碍 tic disorders抽动障碍,是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的一种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
以不自主、反复、突发、快速的;重复、无节律性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1]。
好发年龄5~10岁[2],男孩多于女孩,男女比例为(3~5):1。
少数患儿至青春期可自行缓解,有的患儿可延续至成人。
属于中医“肝风”“慢惊风”“抽搐”“瘈疭”“筋惕肉瞤”等范畴。
3 诊断3.1 临床表现[3-6]抽动障碍以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为临床核心症状。
运动性抽动表现为不自主的肌肉抽动,可波及面部、颈部、肩部、躯干及四肢,具体表现为挤眉、眨眼、咧嘴、耸鼻、面肌抽动、仰头、甩头、扭肩、甩手、鼓腹、踢腿、跺脚等。
发声性抽动表现为异常的发音,如喉中吭吭、咯咯、吼叫声、呻吟声、秽语等。
抽动反复发作,有迅速、突发、刻板的特点,呈多发性、慢性、波动性,可受意志的暂时控制,也可因感受外邪、压力过大、精神紧张、情志失调、久看电视或久玩电子游戏等因素而加重或反复。
有的还伴有情绪行为症状,如急躁易怒,胆小,任性,自伤或伤人,也可共患一种或多种心理行为障碍,包括儿童多动症、学习困难、强迫障碍、睡眠障碍、品行障碍等。
3.2 辅助检查[5,7]可选择进行脑电图、头颅MRI、血铅、抗链球菌溶血素O、铜蓝蛋白测定、神经系统体征检查等以利于鉴别诊断。
可测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多发性抽动综合量表(TSGS)等以了解抽动病情轻重程度;必要时可进行多动症量表、儿童行为量表、学习困难量表、智商测定量表等测量以了解共患病情况。
3.3 诊断标准[8]目前主要采用临床描述性诊断方法,依据患儿抽动症状及相关伴随精神行为表现进行诊断。
抽动症
病程与预后
多数在4岁前起病,大部分小学后就诊 30%青春期后消失 大部分迚入青春期,40%-50%迚入成年 后仍有症状 20%-30%合幵反社会行为、物质依赖等 预后不良因素:品行障碍、阅读困难、 情绪障碍、不良家庭和社会心理因素、
诊断
患者7岁以前开始出现明显的 注意缺陷和活动过多,并且在 学校、家庭和其他场合都有这 些临床表现,持续6个月以上, 对社会功能(如学业成绩、人 际关系等)产生不良影响
以注意力涣散及(或) 多动 冲动为主 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强迫症(OCD) :包括单独或同时出现 的各种强迫观念与行为,持续反复地 出现于思想和行动中,明知不对而欲 罢不能,始终无法摆脱。有时很痛苦 可出现自残行为,对此务必高度警惕 防止意外
抽动障碍可以幵収哪些疾病 品行障碍 及对立违抗性障碍 顾名思义事者都有反社会倾向 不可忽视不少常误认为这些表 现不是病态, 以为只是脾气 倔犟而加以打骂压制结果病情 反而加重
中枢兴奋剂
哌甲酯 苯丙胺 6岁以上、晨起顿服
药物治疗
但有研究人员的研究表明,中枢兴奋 药药物对儿童的行为没有实质性的长 期效益。一旦停止服药,症状就恢复, 药物不仅不能治愈多动症,还有食欲 减退、体重减轻、胃痛、头痛、収育 迟缓等副作用。所以使用药物要谨慎, 滥用药物会给多动症儿童带来更大的 不并。
TS主要表现 或表现为复杂性运动抽动,如 呈冲动性触摸别人或周围的物 品、刺戳动作、跺脚走路、回 旋下蹲、跪地或反复出现一系 列连续无意义的动作。
TS主要表现 大多数病例同时出现或先后出 现収声抽动,表现为简单性収 声如清嗓、咳嗽、鼻吸气声、 哼声或吠叫等等;复収性収声 如重复言语或字句无聊的语调 重复刻板的秽语(coprolalia)
抽动障碍
抽动障碍——————————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是一组主要发病于儿童期,表现为运动肌肉和发声肌肉抽动的疾病,根据发病年龄、病程和是否有发声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Tourette综合症(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或抽动秽语综合症)三种临床类型一、流行病学:常在7岁以前发病,发声抽动障碍常在11岁以后发病,国外报道抽动障碍的患病率12-16%,国内统计8-12岁患病率2.42%,男:女3-4:1二、病因及发病机理:不清。
Tourette综合症以生物因素为主,特别遗传因素为主要原因,短暂抽动可能以生物因素或心理因素之一为之一原因。
1、遗传因素:Tourette综合症病人10-60%有阳性家族史,单卵双胎发病率75-90%,而双卵双胎发病率为20%左右,故与遗传有关,但遗传方式不清2、神经生化因素:研究表明Tourette综合症与多巴胺过度释放或突触后多巴胺释放或突触后多巴胺D2受体超敏、中枢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功能亢进、内源性阿片肽和5-HT有关3、心理因素:在家庭、社会或学校遇到各种心理因素或引起儿童紧张、焦虑、情绪等因素均可引起或加重抽动4、其它:围生期异常,头外伤等三、临床表现:1、基本症状:特点是不随意、快速、重复和非节律性,可受意志短暂控制,但不能长时间控制。
常见有挤眉、眨眼、耸鼻、摇头、耸肩、清嗓子或清嗓子样咳嗽、吭鼻等,也可由肢体大动作等2、临床类型:a、短暂性抽动障碍(又名抽动症),2周<病程<1年b、慢性抽动或发声抽动障碍:病程>1年c、Tourette综合症(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抽动-秽语综合症):30%病人有秽语或猥亵行为,病程持续迁延,对患儿的社会影响大3、其它症状:30-60%病人合并强迫症状或强迫性格,50-60%病人合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还可合并情绪不稳、易激惹哦、破坏行为、睡眠障碍等,使用中枢兴奋剂治疗多动症可加重抽动症状四、实验室检查:50-60%病人脑电图异常,10%Tourette综合症病人头颅影像学检查费特异性异常五、治疗:药物+心理治疗1、药物治疗a、氟派定醇:第一代抗精神病药,最古老、最有效,有效率60-90%,首剂0.5-1mg,qd-bid,3-7天观察,加量要慢,治疗范围1-10mg,缺点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主要副作用镇静及椎体外系反应b、泰必利、有效率76-87%,适用于7岁以上,50-100mg/次,bid-tid,优点椎体外系反应少,主要副作用嗜睡、乏力、头晕、胃肠不适、失眠等c、可乐定(苯氯咪唑啉)、有效率50-60%,合并多动症者首选,0.1mg/片,开始剂量0.05mg/日,分2-3次d、利培酮、用于15岁以上,主要副作用椎体外系反应e、其它六、椎体外系反应及处理:椎体外系反应包块4种形式1、急性肌张力障碍:最常见,发病率最高,出现最早,多在用药数小时或数天,表现为抽动症状加重,且出现大肢体抽动或扭动,不能自主和控制处理:东莨菪碱0.3mg im;口服时+安坦(盐酸苯海索)2、静坐不能:治疗1-2周后常见,表现为坐卧不安,来回走动,不能静坐或原地踏步处理:苯二氮卓类和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有效3、类帕金森症:治疗1-2个月后出现,发病率56%处理:po安坦4、迟发型运动障碍(TD):用药数月至数年后出现,用药时间越长,发病率越高处理:无有效治疗,抗胆碱能药物可加重或促进TD,所以口服此类药物时1-3个月为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抽动障碍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临床表现
抽动障碍主要包括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和伴随的心理行为症状三个方面,少数患儿出现感觉性抽动。
运动性抽动:可分为简单性抽动和复杂性抽动。
①简单性抽动:在头面部常表现为点头、摇头、皱眉、眨眼、挤眼、翻眼、嗅鼻、张口、噘嘴等,在肩、四肢与躯干部则表现为伸颈、耸肩、甩手、踢腿、躯干部扭转、膈肌抽动等。
②复杂性抽动:表现为缓慢的、似有目的的行为动作,如强迫行为、模仿行为、猥亵行为等。
发声性抽动:常出现在运动性抽动后数月或1年后,表现咽喉部不自主地发出异常声音,如清喉声、哼声、咳嗽声、动物吼叫声等简单发声抽动,约30%的患儿出现控制不住的秽语或重复语言,即复杂发声抽动。
心理行为症状:多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学习困难、个性改变和情绪障碍,并可出现猥亵行为、自伤或社会适应困难。
少部分患儿还可出现感觉性抽动障碍,即自觉躯体局部有不适感。
诊断及分类
根据抽动障碍的临床特征和病程分类:1994年美国精神障碍诊断(DSM)-Ⅳ分类法将抽动障碍分为四类。
第一类为短暂性抽动症,第二类为慢性抽动症,第三类为Tourette综合征(抽动-秽语综合征,TS),第四类为其他尚未界定的抽动障碍。
与此同时,国际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ICD)-10也对抽动障碍进行分类,其分类法与美国精神障碍诊断(DSM)-Ⅳ的分类相似,但此两种分类法随着对抽动障碍研究、认识的不断深入,已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因此有学者提出将抽动障碍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抽动障碍、发声和多种联合运动障碍(即抽动-秽语综合征)、感觉性抽动障碍和未定型抽动障碍五类。
目前最常见的是短暂性抽动障碍和抽动-秽语综合征。
短暂性抽动障碍:又称习惯性痉挛或抽动症,是最常见的一种抽动类型。
发病以男童为多,起病年龄多见于4~7岁。
以单纯性或一过性肌肉抽动为特征,一般以眼肌、面肌和颈部肌肉抽动最为多见。
其诊断标准如下:起病于童年;有运动性抽动(单一部位或多个部位),或发声抽动;抽动能受意志克制短暂时间(数分钟或数小时);抽动症状的严重程度、发生的频率及部位可以改变;抽动症状1日内出现多次,每天如此,病期至少持续2周,但不超过1年;排除锥体外系疾病和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痉挛。
慢性运动或(和)发声抽动障碍:表现为运动抽动(某些肌群的抽动)或发声抽
动,但运动和发声抽动两种症状不同时存在,一般以运动抽动多见。
症状往往持久、刻板不变,病程至少持续1年以上,有些患者的症状甚至可持续终生。
抽动-秽语综合征:其特点是在运动抽动的同时伴有发音肌群的抽动,发出有意义或无意义的声音,如清嗓、哼声、咳嗽、吐痰声及动物吼叫声等,约30%的患儿出现控制不住地秽语或重复语言。
常伴发行为症状有模仿动作、强迫动作或猥亵行为等。
感觉性抽动障碍:是指抽动障碍的患儿自觉躯体局部有不适感,包括压迫感、痒感、热感、冷感或其他感觉,也可以是一种不固定的冲动、焦虑或其他不适感,这种不适感具有局限性和易复发性特点。
患儿常表现咽部不适感,故经常用发声性抽动来缓解不适感。
根据病理分类:抽动障碍又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即遗传性抽动障碍,包括Tourette综合征、Huntington综合征、原发性肌紧张不全等。
继发性包括感染性如脑炎、链球菌感染,药源性如中枢神经兴奋剂、左旋多巴、卡马西平、苯妥英钠、抗精神病药等,发育性如染色体异常、先天性代谢缺陷等,以及其他疾病等。
此分类方法比DSM-Ⅳ和ICD-10分类法更进一步,由单纯的病程、临床分类,发展为结合发病原因进行分类。
根据临床分类:1998年Robertson等提出抽动障碍的临床分类:①单纯性抽动障碍:主要表现为运动性或发声抽动。
全面发展的抽动障碍即运动性抽动伴有发声性抽动。
②抽动障碍附加症:除抽动障碍外,还伴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冲动行为或自残自伤行为、抑郁症、焦虑、性格改变、社会和学校生活适应困难,甚至有反社会行为。
此分类法实用、简捷。
需要特别指出,难治性抽动障碍是近年来临床逐渐形成的新概念,用于描述那些经过常规药物如泰必利、氟哌啶醇及安定类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病程迁延不愈的病人。
研究发现难治性抽动障碍具有以下临床特征:发病年龄较小;有社会心理学诱因者;病程较长;合并秽语者;母孕期异常、围产期异常、非母乳喂养、有脑外伤及昏迷史者;诊断和治疗易延误。
因此,抽动障碍患儿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预后
大部分患儿在青春期症状可明显好转,部分患儿较为难治,症状可迁延至成人期。
有学者对65例患者进行6~12年随访,结果显示抽动症状好转率达91%,并提出病程长短、是否伴随其他精神疾病、是否有神经精神病家族史和既往史,可能影响疾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