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怎样治疗心房颤动

怎样治疗心房颤动

怎样治疗心房颤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由心房肌活动异常引起的一种最为常见的持续性的快速心律失常。

据统计,60岁以上的人群中,此病的发生率为1%。

年龄越大的人群发生此病的几率越高。

在临床上,一般将房颤分为急性房颤和慢性房颤两种类型。

多数病人的房颤是由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甲亢、心肌炎及心肌病等引起,也有30%的患者找不到病因。

通常,房颤患者都有心慌的症状。

部分患者可感到头晕、疲乏,严重的还有气短的症状,尤其在活动后症状更加明显。

此外,少数人还有一过性眼前发黑的现象。

正常人的心脏每分钟跳动60~100次,也就是说人的左右两个心房以及左右两个心室每分钟分别收缩和舒张60~100次。

当发生房颤时,心房会出现每分钟350~600次的激动。

这种激动非常不规律,以至于使心房不能进行有效的收缩,并使心脏的排血量减少25%以上。

这不仅容易使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快速或缓慢性的心律失常及中风等病症,还会大大增加患者的死亡率。

因此,患者一旦发现自己患有房颤,就要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积极的治疗,以终止或减少房颤的发作。

那么,应该怎样治疗房颤呢?◆应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或慢性房颤患者,可使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乙胺碘呋酮、异搏定)进行治疗,以使其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

但这种方法的有效率仅为60%左右,且易受房颤持续的时间、心房的大小、心房内是否有血栓形成等因素的限制。

因此,只要患者没有临时性禁忌症,如洋地黄中毒、低钾血症、急性感染或心力衰竭等,就可以使用体外直流电转复的方法进行治疗。

这是一种很有效的复律方法,成功率为65%~90%。

所谓体外直流电转复是指利用高压直流电经胸壁短暂作用于心脏,使患者恢复窦性心律的一种治疗方法。

只是对患者进行体外直流电转复时,需要患者全身处于麻醉状态,且患者有血栓脱落造成局部栓塞的危险。

所以,患者在做体外直流电转复前要进行三周的抗凝治疗,复律后还要连续进行四周的抗凝治疗。

◆努力减慢心律房颤患者服用洋地黄、异搏定、地尔硫卓和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后,能够减低房颤时经由房室结下传的心室反应。

医学百科房颤

医学百科房颤

1拼音xīn fáng chàn dòng[返回]2英文参考auricular fibrillation[返回]3疾病别名房颤[返回]4疾病代码[返回]5疾病分类[返回]6疾病概述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的房律紊乱。

它几乎见于所有的器质性心脏病,在非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发生。

年龄在16~50 岁的健康男性中房颤发生率为0.02%~0.004%,包括任何年龄、任何性别的成人房颤患病率为0.3%~0.4%。

65 岁以上老人房颤的发生率为3%~5%。

60 岁后每10 年发病率增加一倍,80 岁后发病率可达8%~10%。

[返回]7疾病描述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的房律紊乱。

它几乎见于所有的器质性心脏病,在非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发生。

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和动脉栓塞,严重威胁人民健康。

临床上根据房颤的发作特点,将房颤分为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发生时间小于7h,常小于24h,可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持续性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发生时间大于2 天,多需电转复或药物转复),永久性心房颤动(不可能转为窦性心律)。

[返回]8症状体征(2)心律不规则:第1 心音强弱不均、间隔不一。

未经治疗的心房颤动心室率一般在80~150 次/min,很少超过170 次/min。

心率>100 次/min,称快速性心房颤动;>180 次/min 称极速性心房颤动。

有脉短拙。

(3)可诱发心力衰竭或使原有心力衰竭或基础心脏病加重,特别是当心室率超过150 次/min 时,可加重心肌缺血症状或诱发心绞痛。

(4)血栓形成易感性增强,因而易发生栓塞并发症。

心房颤动持续3 天以上者,心房内即可有血栓形成。

年龄大、有器质性心脏病、左心房内径增大、血浆纤维蛋白增加均是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心房颤动定义名词解释

心房颤动定义名词解释

心房颤动定义名词解释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简称 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表现为心房的过速、杂乱的收缩,可能导致室性期前收缩。

这种心脏病的发作可能会对患者的心脏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据统计,AF发病率在发达国家已经高达 2%,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发病率可能高达 5%。

AF一种全球性的疾病,在世界范围内范围内普遍存在。

AF多种不同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室外颤动(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慢性室外颤动(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PeAF)和稳定性室外颤动(Permanent Atrial Fibrillation,PAF)。

室外颤动(PAF)是一种短暂的,突发的心律失常,它的持续时间一般在 24时以内,有时甚至只持续几分钟。

它有时会自行结束,但也可能需要通过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来控制,以便达到痊愈的效果。

慢性室外颤动(PeAF)是一种持久的心律失常,它的持续时间一般在 24时以上,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它一般不会自行结束,必须通过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来控制。

稳定性室外颤动(PAF)是一种持久的心律失常,它的持续时间一般持续超过一年。

它的病情通常稳定,不会变化,因此也被称为“恒定性室外颤动”。

它一般不会自行结束,必须通过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来控制。

除了这三种常见类型以外,还有另外几种较少见的类型,例如,恒定性窦房综合征(CWP)和窦房复搏综合征(CPT)。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

它可能会对患者的心脏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一旦出现这种症状,应立即就医,以确保及早诊断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心房颤动具有多种不同的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有室外颤动、慢性室外颤动和稳定性室外颤动,也有一些较少见的类型,例如恒定性窦房综合征和窦房复搏综合征。

心房颤动名词解释

心房颤动名词解释

心房颤动名词解释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点是心房颤动性心搏。

当颤动发生时,心房的肌肉不会收缩,而是收后无力地抖动。

它可以是心排血量减少时引起的窦性心律失常,也可以是由心肌损伤、先天性心脏病或不明原因引起的非窦性心律失常。

它会带来左心室负荷增加而引起的收缩压升高和/或舒张压降低,从而影响心脏的工作效率和血液在心室中的流动。

它可以反复发作,或发作时间比较长。

心房颤动可以细分为窦性心房颤动和非窦性心房颤动。

窦性心房颤动是由窦性心律不齐引起的,心室的肌肉细胞突然停止收缩而抖动。

而非窦性心房颤动是由非窦性心律不齐引起的,由于心肌损伤、先天性心脏病或不明原因,心房细胞同时收缩,并且收缩时间较长,较短暂停或无暂停。

心房颤动的症状是发生时会有搏动感,可能伴有心悸、乏力、出汗等症状。

长期发作可能会限制心脏血流量,导致心衰、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临床检查中通常可以发现心房律动音改变。

心房颤动的诊断大多局限于实验室检查,其中包括心电图检查、血液检查以及超声心电图。

心电图检查可以显示出心房网络和心室网络的活动情况,可以评估心房颤动的存在及其严重性。

血液检查可以检查血脂水平,超声心电图可以显示心脏形态和功能改变,可能存在的心脏病变以及心肌损伤。

心房颤动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心电治疗、外科治疗及调节治疗等。

其中,应根据不同患者的个体情况,采用最佳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其目的在于控制心房颤动的发作以及减轻症状。

心电治疗通过心律失常和心室颤动的消除来改善心脏功能,减少症状。

外科治疗包括心房结扎、植入心外膜电凝分流装置和心脏起搏器等。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采用调节治疗(如膳食调节、心理调节等)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

总之,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点是心房颤动性心搏。

但它可以通过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多种治疗方法得到有效治疗。

因此,一旦发现心房颤动,应及时就医,接受相应的检查和治疗,以预防心脏病发展,保护心脏健康。

心房颤动【范本模板】

心房颤动【范本模板】

心房颤动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

据统计,我国30岁以上人群,房颤患病率为0。

77%,并随年龄而增加,男性高于女性(0.9%:0.7%)。

【病因】房颤的发作呈阵发性或持续性。

房颤可见于正常人,可在情绪激动、手术后、运动或大量饮酒时发生。

心脏与肺部疾病患者发生急性缺氧、高碳酸血症、代谢或血流动力学紊乱时亦可出现房颤。

房颤常发生于原有心血管疾病者,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缩窄性心包炎、心肌病、感染性心内膜炎以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房颤发生在无心脏病变的中青年,称为孤立性房颤。

老年房颤患者中部分是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的心动过速期表现。

【临床表现】房颤症状的轻重受心室率快慢的影响。

心室率超过150次/分,患者可发生心绞痛与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室率不快时,患者可无症状。

房颤时心房有效收缩消失,心排血量比窦性心律时减少达25%或更多.房颤并发体循环栓塞的危险性甚大。

栓子来自左心房,多在左心耳部,因血流淤滞、心房失去收缩力所致。

据统计,非瓣膜性心脏病者合并房颤,发生脑卒中的机会较无房颤者高出5~7倍。

二尖瓣狭窄或二尖瓣脱垂合并房颤时,脑栓塞的发生率更高。

对于孤立性房颤是否增加脑卒中的发生率,尚无一致见解.心脏听诊第一心音强度变化不定,心律极不规则。

当心室率快时可发生脉短绌,原因是许多心室搏动过弱以致未能开启主动脉瓣,或因动脉血压波太小,未能传导至外周动脉。

颈静脉搏动a波消失。

一旦房颤患者的心室律变得规则,应考虑以下的可能性:①恢复窦性心律;②转变为房性心动过速;③转变为房扑(固定的房室传导比率);④发生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或室性心动过速。

如心室律变为慢而规则(30~60次/分),提示可能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检查有助于确立诊断.房颤患者并发房室交界区性与室性心动过速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最常见原因为洋地黄中毒。

心房颤动(中西医结合治疗)

心房颤动(中西医结合治疗)

心房颤动一、概述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国人平均患病率为8%左右,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随之上升。

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了,主要涉及自律性增加和折返两个过程。

西医对房颤的治疗主要有三个策略1、预防性血栓栓塞,2、控制心室率,3、纠正心律失常,同时治疗原发疾病。

祖国医学将此病归于“心悸”范畴。

二、西医诊断一)病史:多数有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甲亢性心脏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也可一时无原发病可查。

病人多有突发或持续性的心悸、胸闷、气急、头晕乏力,症状随心率快慢不致。

听诊特点,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节律绝对不规则,听诊心脏同时计数脉搏,脉率小于心率,称为拙脉。

二)心电图特征:1、P 波消失,代之以形态、间距及振幅绝对不规则的颤动波(f波),频率350—600次/分。

2、QRS波群为室上性,振幅可不等,R—R间期绝对不齐,QRS波常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

未经治疗的病人,心室率大多为100—160次/分,预激综合征并发房颤,心室率较快可达200—300 次/分,易致室颤而猝死。

(三)房颤的分类:无可逆原因的房颤,临床多采用3P分类法: 1、阵发性(Paroxysmal)房颤:持续时间小于2—7天,一般于24小时内自动恢复窦性心律。

2、持续性(Persisten)房颤:持续时间大于2—7天,多需药物或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

3、永久性(Permanen)房颤:不可能恢复窦性心律。

继发性房颤:指发生于急性心梗、心脏手术、心包炎、心肌炎、甲亢、肺栓塞、肺炎或急性肺病等情况下的房颤。

一旦病因或诱因得到控制房颤很少再发。

孤立性房颤:(LoneAF)是指年纪较轻(<60岁)无心肺疾病的临床或超声心动图证据的患者,预后较好,发生血栓栓塞和死亡的危险性较小。

三、辨证分型心房颤动属中医学“ 心悸”范畴。

以脏腑虚损为发病基础, 常因久病或先天禀赋不足、劳欲过度、后天失养致使心气不足、血脉瘀阻, 而为心律失常。

房颤的名词解释医学

房颤的名词解释医学

房颤的名词解释医学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医学技术的进步,房颤成为了一种越来越常见的心脏疾病。

房颤,也被称为心房颤动,是一种心脏节律异常的疾病,其特点是心房收缩无规律,导致心脏搏动不协调。

本文将从房颤的定义、病因、症状、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等方面进行讨论,以加深对房颤的理解。

房颤是一种心律失常的类型,其发生的原因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最常见的病因是心脏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以及风湿性心脏病等。

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肺部疾病以及酗酒也可以引发房颤。

对于一些病因不明的患者,遗传因素也被认为可能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房颤的症状常常是多样化的,有些患者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的不适感,而有些患者则可能出现心悸、胸闷、气促、乏力等症状。

更为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可能出现晕厥、心绞痛甚至是心力衰竭等症状。

对于有房颤症状的患者,及时就医十分重要。

诊断房颤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

常用的方法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以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

通过这些检查,医生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房颤以及房颤的类型和程度等信息。

对于一些复杂的病例,可能还需要进行心导管检查或者细胞电生理学检查等。

治疗房颤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药物治疗通常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控制心房颤动,并保持正常的心律。

某些情况下,抗凝血药物也会被应用,以预防房颤引发的栓塞事件。

手术治疗常见的方法包括电复律和射频消融术等。

电复律通过电击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射频消融术则是利用高频电能摧毁异常的心脏组织,以恢复正常的心律。

除了治疗,预防房颤的措施也十分重要。

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高血压、心脏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基础疾病,避免酗酒和抽烟,保持适当的体重以及定期进行身体活动等。

此外,对于一些已知患有房颤的患者,也需要定期进行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以及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

总之,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治疗和预防都需要综合考虑。

通过理解房颤的定义、病因、症状、诊断以及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

什么是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名词解释

什么是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名词解释

什么是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名词解释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房颤时,心房内激动传导的方向不一致,频率快而且不规则,使心房丧失了有效的收缩功能。

房颤时心房的激动频率高达300~600次/分,虽然由于房室结的保护作用可使这些激动不能全部到达心室,但是心室率(心率)仍然可以达到100~160次/分,这比正常窦性心率快,而且节律绝对不整齐。

患者常有自觉心跳快且不规律,脉搏不整齐等表现。

阵发性房颤是指能在7天内自己转复为窦性心律者,一般房颤的持续时间<48小时;持续性房颤指持续7天以上,需要药物或电复律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者;永久性房颤指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者,或者医生和患者已经接受房颤持续存在不打算转复为窦性心律的;当房颤持续时间超过1年并考虑转复窦性心律(如拟行射频消融手术)时称为长程持续性房颤。

房颤的分类
初发房颤
首次出现或首次诊断的房颤,不论其持续时间和症状的严重程度。

阵发性房颤
在7天内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者,一般持续时间<48小时。

持续性房颤
持续7天以上,需要药物或电复律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者。

永久性房颤
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或者医生和患者已经接受房颤持续存在不打算转复为窦性心律。

长期持续性房颤
房颤持续时间超过1年并考虑转复窦性心律。

新版中医单病种—心房颤动

新版中医单病种—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定义】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最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

心房无序地颤动,失去了有效的收缩与舒张,心房泵血功能变差或丧失,加之房室结对快速心房激动的递减传导,引起心室极不规则的反应。

心室律紊乱、心功能受损和心房血栓形成是房颤患者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

本病多属于中医学“心悸”“怔忡”范围。

【诊断标准】心房颤动的诊断必须依据心电图,常规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及时限均不规则的颤动波,频率为350~600次/分。

房颤波可粗可细,有时细至必须用右房或食管内电极方能记录到。

心室律大多绝对不规则。

当心电图显示室上性型QRS,律不规则,又无P波时,应怀疑房颤可能。

房室传导正常且未经治疗的患者心室率大多为100~160次/分;预激综合征患者并发房颤时,心室率有时可超过300次/分,可致室颤。

房颤时,众多心房颤动在房室结内隐匿传导或阻滞,心室律因而完全不规则。

参照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及美国心律学会(HRS)联合发布的2014年AHA/ACC/HRS房颤指南,将房颤分为五类:1.首发性房颤首次证实,伴或不伴症状。

2.阵发性房颤指房颤持续时间≤7天,可自行恢复为窦性心律,可反复发作。

3.持续性房颤指房颤持续时间>7天但≤1年。

4.长程持续性房颤指房颤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的持续性房颤。

5.永久性房颤指房颤用药物或电转复后不能恢复为窦性心律,或转复为窦性心律后个能用药物维持,在转复后易复发者,或医生和患者放弃复律治疗的持续性房颤,以改善患者症状为主要目的。

【辨证分型】房颤的辨证应分虚实,虚者系指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实者多指痰饮、瘀血、火邪上扰,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气血阴阳亏虚为本,痰湿瘀阻为标。

房颤的病位在心,心脏病变可以导致其他脏腑功能失调或亏损,“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灵枢·口问》);同样,其他脏腑病变亦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心,故临床应分清心脏与他脏的病变情况,有利于决定治疗的先后缓急。

心房颤动的名词解释

心房颤动的名词解释

心房颤动的名词解释
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又称心房颤动性心律失常或心率失常,指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不协调,或心房肌收缩不完全或收缩频率加快。

在现代医学中,这种病症被认为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病症,这些原因可以概括为心脏使用的电信号有generally生理紊乱。

心房颤动引起的症状可以根据个体差异而不同,典型的症状有心慌、乏力、气喘、头痛、呼吸困难、心动过速等。

此外,还有一些不幸而且严重的并发症,如潮热、晕厥和心力衰竭等。

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因为心脏内部传导系统和电路改变
所致。

心房颤动可以由起搏器内部的过度电击、病毒及慢性病所引起,有时候也可能是遗传性因素导致。

防治心房颤动最重要的就是改善生活方式,如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食物中的脂肪和盐,戒烟限酒,增加锻炼量,改善睡眠质量。

同时也要注意调节心理压力,达到心理调适。

药物治疗也是重要的,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和抗血栓药物等。

最后,针对心房颤动,定期检查和监测也是很重要的,包括鼻咽部内镜检查、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等。

一般来说,电子起搏器的植入也是心房颤动的针对性治疗,目的在于加速心率,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病情和抑制病情反复出现。

总之,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应由多学科医生团队综合治疗,其包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用药,定期检查和监
测,以及其他必要的治疗手段。

只有全面合理地控制心房颤动,才能使患者安全、健康、舒适地度过每一天。

第十八讲 心房颤动、心房扑动

第十八讲 心房颤动、心房扑动

(六)心房颤动、心房扑动1心房颤动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

又称心房纤颤,简称房颤。

属常见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是慢性心律失常中最常见而又具有严重危害的异位心律。

房颤的危害:1)不论是持续性或是阵发性房颤,由于心房搏动与心室搏动不同步及心室搏动极不规则,给患者带来极大不适,表现为心慌、乏力。

2)房颤时心房丧失泵血作用,可以降低排血量的至少15%以上(一般30%)。

这也是引起乏力的主要原因!3)心房不规则收缩,收缩力降低,排空不彻底,残留血量大,容易生成附壁血栓。

这就有随时血栓脱落危险,产生体循环的血栓栓塞,引起的并发症比无房颤高5-15倍。

而体循环栓塞以脑栓塞为主,造成较高的致残率。

潜在的血栓栓塞,血栓脱落引起脑栓塞为主,还有急性心肌梗死、肺梗塞等!4)极速型房颤(指平均心室率大于180次/分者)有可能诱发室颤。

房颤绝大多数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依次为风心病、冠心病、高心病、肺心病及甲亢等疾病,仅有5%的特发性房颤临床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

心房颤动发生机理:尚未完全明了。

以前有4种学说:①环行运动学说。

②多发性折返学说。

③单源快速激动学说。

④多源快速激动学说。

目前认为多个折返回路(核心折返与随意折返)、快速兴奋灶是主要的机制。

此外最新的肺静脉学说---诱发肌袖性的房性心动过速及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成功得到证实。

房颤的心电图表现:1)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大小不同、形态各异,间隔不均齐的f波,频率为350~600次/分。

在V1导联最为清楚,其次是II、III、aVF导联。

也可以描述成形态、波幅、时距三不等的,波间无等电位线的”f”波2)QRS波群为室上性,但形态可略有变异,心室率多大于80次/分。

形态可略有变异---有的书本描述成电压变异较大!即电压高矮差别较大!3)R-R间期绝对不规则。

但心率过快,R-R差别程度可以不大,f波也可以不清晰。

一些“老房颤”患者,长时间心房颤动,心房缺血,心房肌纤维化,心肌除极是产生的电动力极小,f波很小。

心房颤动名词解释诊断学

心房颤动名词解释诊断学

心房颤动名词解释诊断学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的发生可能会导致症状的出现,甚至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房颤动(简称AF)又称心房扑动,也被称为心房纤颤,是一种不正常的心脏节律,它指的是心房的跳动超过400次/分钟,较正常的70-80次/分钟增多了大约5倍。

AF 发病率正在不断上升,是全球性的问题。

心房颤动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要想起到有效的治疗,必须先找出诊断学的原因,并有效的控制它。

诊断学也是AF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可以检测AF的类型,也可以识别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而提出有效的治疗策略。

鉴别AF的类型,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正确定位病原机制,从而提出合理及有效的治疗方案。

早期诊断学中,临床医生常在心电图上识别AF。

心电图(ECG)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诊断工具,它能够检测心脏节律的类型、异常以及频率,因而可以帮助确定患者是否患有AF。

ECG可以帮助医生诊断急性AF和慢性AF,并识别AF是否伴随其他心脏病变。

随着诊断学的进步,基因学研究和其他分子技术的出现,使得诊断AF的方式更加精准、可靠。

这些技术能够帮助检测AF的早期症状,也能够提高检测的准确率,甚至可以帮助检测出迄今为止未知的影响AF发病的危险因素,从而为更有效地治疗AF提供依据。

心房颤动还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查来分类,以便建立有效的治疗方案。

比如,血液检查可以用来检测血液中的不同物质,从而帮助医生诊断患者是否患有心房颤动。

另外,心电测试可以帮助检查心脏节律的正常性,看看是否存在心房颤动,以及心脏中是否有其他异常现象。

此外,还有一种即刻的心电监护技术,可以在患者有心律不齐的症状时马上检测出来,从而更加及时、准确地诊断患者。

另外,AF诊断学还可以通过超声心动图、实时3维心电图和多普勒超声技术等方式来诊断。

这些技术能够检测心脏的运动和形态,同时也可以检测心律是否异常,还可以用来检测某些病变的发展情况。

总之,心房颤动(AF)的诊断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心房颤动的名词解释

心房颤动的名词解释

心房颤动的名词解释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点是心房的电信号混乱不统一,导致心房无规律地收缩,形成快速而不规则的心跳节律。

心房颤动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具有严重的健康风险和临床挑战。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正常心脏的工作原理。

心脏是我们体内一颗重要的脏器,它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泵送氧和营养物质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节律是有序的,由一个称为“心房结”(SA节点)的起搏器控制。

SA节点会发出电脉冲,通过心室传导系统,依次刺激心房和心室的收缩,使心脏有规律地跳动。

然而,在心房颤动患者身上,这一过程发生了异常变化。

心房颤动通常由于心脏组织内的电信号传导紊乱而引起。

当心房颤动发生时,心房的电信号变得混乱无序,导致心房不再以正常的有序方式收缩。

相反,心房肌肉会以一种快速而无规律的方式收缩,这种不规则的心跳节律使心脏泵血的效率降低。

心房颤动患者常常会感受到心跳加快、不规则和有力等症状。

由于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的收缩无规律,血液在心房内积聚,容易形成血栓。

这些血栓有时候会从心脏流向体循环,引起栓塞并导致中风等严重后果。

心房颤动还可能导致心肌肥厚、心力衰竭以及心律失常相关的心脏病变。

了解了心房颤动的基本概念后,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可能的原因。

心房颤动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心脏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结构性心脏病变、饮酒过量、药物副作用等。

人口老龄化也是心房颤动发病率增加的原因之一。

在诊断方面,医生通常会结合心电图、Holter监测、心脏超声以及其他相关检查,来确定是否存在心房颤动。

治疗上,目前主要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电生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旨在控制心率和维持窦性心律;电生理治疗则通过射频消融或冷冻消融技术,摧毁引起心房颤动的异常传导途径;手术治疗通常适用于药物和电生理治疗无效的患者,通过手术修复心脏组织结构以恢复正常的心律。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心律失常,它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

心房颤动心电图

心房颤动心电图

V1
图 1 心房颤 动 心 电图 为 V.导联 心 电图 ,图 中 P波 消失 ,无等 电位 线 ,可见 f波 ,RR间期 绝 对不 等
3.1.1 f波 房颤时 P波消失 ,代之 以频率 、振幅 、形态 均不一 致 的 f波 ,等 电位 线 消 失 ,f波 频 率 在 450~ 600bpm之间 ,f波振 幅不等 ,一般 称 V 导联 f波振 幅 大于 lmV者为粗颤 ,小 于 lmV者 为细颤 。一 般是粗 颤 的频率低 ,而细颤频 率高。房 颤时 f波在心 电图各 导联 的振幅不等 ,部分导联可能无法分辨。 3.1.2 RR间期绝对不等 房颤 时快速 的心房激动并不 能全部下传心室 ,大部分在房 室结发 生隐匿性 传导 , 结果心室率明显慢于心房率而且心室律绝对不齐。 3.1.3 QRS波形态可能有所差异 房 颤 时 QRS波 的形 态 、振幅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变化 ,这主要有两个原 因: f波与 QRS波叠加导致 QRS波振幅改变 ;心室充盈程 度不 同导致 。
心 电 图 解 读 第 8讲 心房 颤 动 心 电 图
1 心房颤动的定义 心房颤动 简称 房 颤 ,是 指心 房 内产 生 每分钟 达
350~600次不规则 的冲动 ,心房 内各部分肌纤维极不 协调地乱颤 ,从 而心房丧失了有效 的收缩。 2 心房颤动的分类 2.1 按发作时间分 ①阵发性 房颤能 自动转复为窦 性心律 ,其发作持续时间一般小于 48小 时 ,也有持续 7天或以上者 ;②持续性房 颤不能 自动转复 为窦性心 律 ,但 可 经 药 物 或其 他 方 法 治 疗 后恢 复 窦 性 心 律 ; ③永久性房颤无法恢 复窦性心律 ,即使偶尔恢复窦性 心律 ,也会很快转 回房颤 。
图 5 心房颤动合并预激综合征心电图 宽 QRs波心动过速 ,RR问期绝对不等 ,心室率极快(约 250bpm),结合该患者窦律时 有预激综合征 ,考虑本心电图为房颤伴预激,应与室速鉴别(后者节律相对整齐)

心房颤动定义名词解释

心房颤动定义名词解释

心房颤动定义名词解释
心房颤动是一种心律失常,也称心房扑动或心房颤鸣,是心房的不规则室性收缩,能够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和节律。

这种病症中,心房会出现不规律的收缩,以及心房收缩和心室收缩期间持续缩短,从而影响心室的功能。

房颤动可能是由于心房肌细胞受到损伤或不均匀刺激,导致心房电生理改变,永久性或临时的心房颤动而发生的。

种心律失常可分为房性心律失常和室性心律失常。

见的房性心律失常类型包括轻度和重度的心房扑动,因为轻度的心房扑动可能有更短的收缩期,因此需要适当的诊断和治疗。

性心律失常通常产生于心室肌细胞,而不是心房肌细胞,这种心律失常经常伴随着心率加快。

心房颤动可能会导致高血压,心力衰竭和心脏瓣膜病变,甚至心脏病死亡。

于心房颤动会导致心脏的功能受损,可能会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以减少心脏的负荷。

心房颤动的诊断和治疗通常是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波和其他检查来确定的。

房颤动的治疗可以采用药物治疗,也可以采取手术治疗,以消除导致心房颤动的原因。

外,还可以采取生活方式调整,如减少压力和减轻过度激动,以减轻心功能的负担。

另外,建议晚上睡眠时间有助于减少心律失常,因此理想的睡眠时间应该在7-8小时,以维持良好的心脏健康和心脏活动。

总之,心房颤动是一种心律失常,可以通过药物、手术或生活方式调整等方法来治疗,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和医生积极沟通,以确
保最合理的治疗措施,以确保心脏的健康。

心房颤动名词解释诊断学

心房颤动名词解释诊断学

心房颤动名词解释诊断学心房颤动是一种心律失常,它有很多需要解释的名词以及诊断学。

心房颤动的名词解释和诊断学的研究是一个系统的学科。

本文将重点介绍心房颤动的名词解释和诊断学,以帮助读者更加了解心房颤动。

首先,要了解心房颤动,就必须先明白它的定义。

心房颤动是一种心脏病,可以由心搏、失速或心搏的不便性来描述。

心脏的结构会发生病变,导致心率的变化,有时会导致心房颤动的发作。

其次,要解释心房颤动的名词,首先要弄清楚各种心房颤动形式,包括房性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和室性心律失常。

房性心动过速是指心房收缩过速,可以分为短暂性心房颤动和室性心房颤动。

短暂性心房颤动是指心脏率会暂时加快,但可以自动恢复正常,而室性心房颤动则需要给予正确的治疗才能恢复正常。

另外,房性期前收缩是指心脏突然发生的“假扩张期”,血液会在心室中暂停运行,并可能导致休克等危险状况。

最后,室性心律失常是指伴有“心室早搏”或“室性期前收缩”的心律失常,可以使心脏搏动过速或不规律,或者血压升高而引起休克。

再者,心房颤动的诊断学也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医生确定心房颤动的类型和原因,从而规划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医生可以利用仪器技术,如电生理记录仪、心电图等记录和研究心脏的电活动、血压等。

他们还可以利用血液检查和影像技术,如超声波检查、磁共振成像等,来确定心房颤动是否存在。

最后,心房颤动治疗也非常重要,由于心房颤动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治疗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治疗心房颤动可以分为不药物疗法和药物疗法。

不药物疗法常见于室性心房颤动,可以使用手术、电穿孔术等手段来缓解心房颤动的发作。

而药物疗法常见于短暂性心房颤动,以及室性心房颤动的急性期和慢性期,可以通过服用降低心率药物、心律失常抑制剂来消除发作的症状。

总之,心房颤动的名词解释和诊断学是一个多方面的学科,通过对心房颤动的解释和诊断,可以帮助医生确定心房颤动的类型和原因,从而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房颤的名词解释

房颤的名词解释

房颤的名词解释房颤,全称为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病症,主要表现为心房的快速而无序的收缩,导致心脏的不正常跳动。

房颤是一种复杂的心电学现象,它通常由心房内的电信号异常引起,使心房不再协调地收缩,从而影响心室的工作和泵血功能。

房颤是一种多发病症,特别常见于年长者和有相关心脏疾病的人群。

根据统计数据,全球范围内有数百万人患有房颤。

这种心律失常病症的发病机制并不完全明确,但通常与心脏结构变化、心肌病变、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有关。

此外,过度的饮酒、饮食不健康、肥胖等生活方式也被认为与房颤的发病风险有关。

房颤的临床表现较为多样化,有些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仅通过心电图或体检才能发现该病情况。

而其他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悸、气短、乏力、胸闷、头晕、失去意识等症状。

由于心房的不正常收缩会导致血液在心房内滞留,形成血栓,而这些血栓有可能脱落并引起危及生命的中风。

因此,房颤患者必须认真对待这种疾病,积极进行预防和治疗。

房颤的诊断通常依赖于心电图检查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

在一些复杂的病例中,可能需要进行其他特殊检查,如心脏超声、心脏磁共振等。

一旦确诊为房颤,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目前,房颤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两种:控制心律和预防血栓形成。

控制心律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电复律和射频消融手术等。

预防血栓形成的方法则是通过抗凝治疗,使用药物减少血栓的形成和减少中风的风险。

总的来说,房颤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心律失常病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都有着较大的影响。

了解房颤的名词解释可以帮助未患病或患病者更好地认识这个疾病,增加对其的预防和治疗的信心。

同时,对医生和研究人员来说,深入了解房颤可以推动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之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手段。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应对这一健康挑战,促进公众的健康和幸福。

心房颤动培训总结

心房颤动培训总结

心房颤动培训总结介绍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会导致心脏收缩不协调,进而影响血液的正常循环。

近年来,心房颤动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且病情复杂多样,给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提高对心房颤动的诊治水平,我参加了一次心房颤动培训,以下是我的总结和体会。

培训内容在心房颤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1. 心房颤动的定义和分类首先,我们了解了心房颤动的定义和分类。

心房颤动是指心房肌的电活动不规律,导致心房收缩无序和不协调。

根据持续时间和病因,心房颤动可分为阵发性心房颤动和持续性心房颤动两种类型。

2. 心房颤动的病因和危险因素我们还学习了心房颤动的病因和危险因素。

心房颤动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变、心脏肌肉病等。

此外,年龄、性别、家族史、肥胖、吸烟、饮酒等因素也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关系。

3. 心房颤动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培训中,我们详细了解了心房颤动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心房颤动的临床表现包括心悸、胸闷、乏力、气促等,还可能伴随心绞痛、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诊断心房颤动通常需要依靠心电图、Holter监测、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手段。

4. 心房颤动的治疗和护理最后,我们系统性地学习了心房颤动的治疗和护理方法。

治疗心房颤动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电复律、心导管介入等方式进行。

护理方面,我们要注意患者的休息、饮食调理、心理护理等。

培训收获通过这次心房颤动培训,我收获了很多知识和技能。

首先,我对心房颤动的定义、病因和分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和诊断患者的心房颤动病情。

其次,我学会了应用心电图、Holter监测、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手段,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全面的支持。

最后,我了解了心房颤动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可以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服务。

总结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

通过参加心房颤动培训,我学到了许多关于心房颤动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诊治和护理服务。

心房颤动的名词解释

心房颤动的名词解释

心房颤动的名词解释心房颤动又称为房颤,是指心脏心房在不规律而快速地收缩。

心房颤动通常会导致心率不规则,心脏泵血能力下降,从而影响身体供氧供血,引发许多心脑血管疾病。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形式,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

下面是对心房颤动的详细解释。

1. 心房:心房是心脏的一个腔室,人体有两个心房,即左心房和右心房。

心房是心脏内血液的接受器官,收到静脉血的输入,经由心房收缩将血液送入心室。

2. 心脏传导系统:心脏传导系统控制着心脏的起搏和传导,包括窦房结、房室结、希氏束和心室传导系统。

这个系统通过电信号调控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3.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起搏或传导系统发生异常,导致心脏搏动过快、过缓或节律不规则。

4. 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是一种心律失常,指心房收缩无序且快速,导致心室无规律地收缩。

5. 心脏电活动: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是由心脏的电活动调控的。

心房颤动是由心房异常电活动引起的,导致心脏的电信号传导紊乱。

6. 心悸:心悸是指心脏搏动增强或不规则,常感觉到心跳加快,产生胸闷、焦虑和不安的感觉。

7. 血栓形成:心房颤动会导致心房内的血液淤滞,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

这些血栓有可能脱落,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其他部位,例如脑部导致中风。

8. 抗凝治疗:针对心房颤动患者的血栓形成风险,抗凝治疗被广泛应用。

常用药物包括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用于防止血栓形成。

9. 心室率控制:心室率是指心室收缩的频率,心房颤动患者的心室率不规则,可能过快,需使用药物进行控制。

10. 心脏复律:心脏复律是指通过药物或电除颤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

对于心房颤动,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电除颤进行复律治疗。

总结: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导致心房的无序和快速收缩,引发异常的心脏电活动,进而影响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心房颤动可能导致心率不规则,血栓形成和中风等严重后果。

治疗包括抗凝治疗、心室率控制和心脏复律,以减少风险并恢复正常心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房颤动名词解释
心房颤动,又称为房颤或心房纤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心脏节律紊乱的疾病,通常由心脏电活动异常导致心房不规则而快速地收缩的状态。

以下是对心房颤动相关名词的解释:
1. 心房:心脏的上腔,布满心房肌,是心脏的两个腔室之一。

2. 心房颤动:心房在不停止的抖动,导致不规律而快速的心脏收缩。

3. 颤动:快速而不规律的震颤运动,对心房颤动来说,指心房的抖动。

4. 心动过速:心脏搏动的速度过快,对心房颤动来说,指心房的快速收缩。

5. 心律:心脏跳动的节律和规律性。

6. 电活动:指心脏中发生的电信号传导和激活的过程。

7. 紊乱:指无规律性、混乱和无序性。

8. 心脏节律:心脏搏动的节奏和规律性。

9. 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10. 心房扑动:一种类似心房颤动的心脏节律失常,更规则但仍然快速。

11. 心房颤动发作:指心房颤动出现和进行的过程。

12. 心房颤动时限:心房颤动的持续时间。

13. 心房电图:检测心脏电活动的方法,用于确诊心房颤动。

14.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通过导管激光和放射频信号,将异常的心脏组织烧灼,以恢复正常心律的手术治疗方法。

15. 抗凝治疗:使用药物抑制血液凝结的过程,减少心房颤动患者发生栓塞的风险。

以上是对心房颤动相关名词的解释,希望能够帮到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