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统计”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初中统计简单问题教案

初中统计简单问题教案

初中统计简单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包括数据、统计表、统计图等。

2. 学会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并能制作简单的统计表。

3. 能够根据统计表进行初步的数据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2. 制作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1. 如何进行有效的数据收集。

2. 如何根据统计表进行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统计分析。

2. 准备一些统计表和统计图的样本,用于学生参考和学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统计的理解和经验。

二、新课(20分钟)1. 教师介绍统计的基本概念,包括数据、统计表、统计图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并尝试制作简单的统计表。

3. 教师通过示例讲解如何根据统计表进行初步的数据分析。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分组进行统计分析。

2. 学生分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制作统计表。

3. 各组学生分享自己的统计结果和分析结论。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技能。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统计比赛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收集、整理数据和制作统计表的技能。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能够分组进行统计分析,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总结与反思,学生能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统计素养。

整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统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数学五年级下册《统计》省级优秀教学设计5篇

数学五年级下册《统计》省级优秀教学设计5篇

数学五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篇5教学内容:统计(一)(教材106、107、108页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学会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填写简单的复式的统计表教学准备:相关统计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创设运动项目情境师:我们浔中中心小学明年要举办学校运动会,想参加吗?主要项目有:①跑步②跳绳③拍皮球。

你将会选什么呢?说说理由?学生口头回答,师做相应的评价。

2、收集信息,填写单式统计表。

师出示表格,二年级男生喜欢项目统计表师:要填写好这份表格应先怎么做?让学生调查,搜集信息,把男生喜欢的体育项目统计表填写完整。

3、试着制作表示二年级女生喜欢项目统计表学生说,师画后让学生调查后填写完整。

4、明确方向,提出问题师:可是这样要用两个表格太麻烦了,能不能在同一个表格内把男生和女生喜欢的项目都完成呢?学生自由发言。

二、探究新知,总结方法1、尝试交流,探索复式统计表制作方法小组讨论后交流,并尝试探索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

学生独立制作完成,教师收集并抽个别学生的板演。

展示,师做适当评价。

2、比较单式统计表与复式统计表。

师:单式统计表与复式统计表有什么异同点?3、完成复式统计表师生根据提供的单式统计表,分别完成本班男生、女生喜欢运动项目复式统计表。

4、解决问题。

5、师小结:什么是复式统计表。

三、练习巩固。

每课一练。

四、总结。

说说今天自己的表现,有什么收获?学会了哪些知识?数学五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篇6(一)教学内容: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68—69页。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里的作用。

2、使学生感受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的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大班数学教案《统计》

大班数学教案《统计》

大班数学教案《统计》教案标题:《统计》教案目标:1.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2.掌握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术语;3.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2.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

教学难点:1.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之间的关系;2.统计学的应用领域和相关案例。

教具准备:1.教材;2.纸笔;3.计算器;4.投影仪。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8分钟)1.与学生们交流一下平时统计学的运用,如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了解学生们对统计学的认识;2.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引导学生们思考统计学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3.设计小调查问题,让学生们到班级或校园内进行数据收集。

Step 2:概念讲解与探讨(20分钟)1.在黑板上讲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领域,如社会调查、市场调研、科学实验等;2.分组让学生分享刚刚的小调查结果,并进行讨论;3.帮助学生总结数据收集的方法,如问卷调查、实地观察、文献搜集等;4.讲解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总体、样本、频数、频率等。

Step 3:统计分析方法讲解(25分钟)1.介绍一些常见的统计分析方法,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2.通过例子演示如何计算这些统计量,并讲解如何进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3.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统计指标的意义,如平均数代表一组数据的中心趋势,中位数代表数据的中间值等;4.强调统计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如数据的偏差、数据的不确定性等。

Step 4:综合应用(17分钟)1.让学生们分组进行一个实际问题的统计分析案例,例如市场调研、运动会报名等;2.让学生分工合作,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分析;3.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进行讨论和评价。

Step 5:反思总结(10分钟)1.帮助学生们总结整个课堂的学习内容和收获;2.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将统计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3.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对统计学的疑问和思考。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简单的统计活动》1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简单的统计活动》1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简单的统计活动》1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统计,能够用图形表示某些信息;2.学生能够用柱形图和折线图统计集合中某些事物的情况;3.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和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实现初步的统计活动;4.学生能够培养基本的统计思维能力,提高实际应用问题的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理解统计的概念,能够认识什么是柱形图和折线图,能够在实践教学中比较自如地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初步的统计活动。

2.教学难点:学生理解什么是统计,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信封和信纸数量,要求学生对信封和信纸数量进行统计,问他们想到什么办法进行统计,引出本节课的题目。

3.2 初始认识教师给学生出示某篇报纸上的报价列表,让学生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回答以下问题:1.最贵的商品是什么?2.最便宜的商品是什么?3.每件商品的平均价格是多少?4.共有多少件商品?5.购买所有商品需要多少钱?教师通过这个案例向学生介绍统计的概念和意义,并对常见的统计工具进行讲解。

3.3 统计图形1.教师通过举例子的方式来讲解柱形图和折线图的概念,并且告诉学生如何制作柱形图和折线图。

2.学生自主制作柱形图和折线图。

3.4 统计活动1.教师给学生分发统计活动问题,让学生用柱形图和折线图来回答问题。

2.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在旁边帮助解答。

3.5 总结1.教师让学生进行回顾和总结,巩固所学的内容。

2.教师把柱形图和折线图制作的基本技巧再次进行讲解,对学生的制作情况进行评价。

四、教学反思1.统计课程需要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2.统计课程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教学;3.统计课程需要适当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4.统计的教学需要严谨分析、深入思考和理论联系实际。

《统计》教学设计(精选6篇)

《统计》教学设计(精选6篇)

《统计》教学设计(精选6篇)《统计》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设情景问题置疑,引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要做个调查,调查我们班小朋友最喜欢的季节是什么?生答。

师:每个季节都有这么多小朋友喜欢,但是老师想知道喜欢什么季节的人树最多,那我们该怎么办好呢?、生:数出喜欢每个季节的人数来比较(肯定有会有小朋友会说到用统计的方法。

)师:孩子们说得真好,这就要用到我们一年级时所学的统计知识。

板书课题:“统计”二、探究新知(随时注意给表现突出的大组或个人加五星和红旗)1、收集数据的过程。

师:我们要知道喜欢每个季节的人数,第一步就需要我们收集数据。

板书:“收集数据”师:现在就请小朋友分小组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教师行间巡视,对方法收集好的小组和合作愉快的小组加五星)生:小组汇报交流各种方法,并说说本小组认为最简单的记录方法,谈谈为什么?(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说出“正”字记录的简便之处)师: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就按“正”字的书写顺序在那个季节下画一笔画。

(学生按大组顺序上台投票)2、整理数据的过程师:整理喜欢每个季节的人数,再填入统计表中,你们数“正“字笔画的过程,就是我们整理数据的过程。

师:为了能够使喜欢每个季节的人数更直观的表示出来,让我们来共同制作统计图。

生:小组讨论汇报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条形统计图下板书学生们所喜欢的季节的种类。

利用生活素材提升数学教学效率:以小学数学“统计图”教学为例

利用生活素材提升数学教学效率:以小学数学“统计图”教学为例

利用生活素材提升数学教学效率:以小学数学“统计图”教学为例“统计图”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个知识点,该板块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有效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统计表、单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等数据统计图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建立起数据统计的观念。

【学情分析】四年级小学生思维灵敏,乐于提问、善于思考,对教材中提及的概念理解起来尚有难度,但喜欢参与操作性的活动。

教学过程若能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爱好,运用贴近其日常生活的案例,让学生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并根据现有数据制作统计图,可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

【教学过程】一、小试牛刀,体验统计师:同学们,最近你们学习都很用功,老师决定给你们一个小奖励。

现在这里有一些漂亮的纸书签,你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哦!教师面向全班展示所发书签的样式,学生有序领取自己挑选的书签。

师:看到你们开心的样子,老师非常欣慰。

现在大家都领取到了最喜欢的书签,那么有多少人选择了相同的款式呢?如果我想了解大家的选择情况该怎么办呢?学生认真思考后齐声回答:这个简单,只要现场做个统计很快就知道了。

师:刚刚这些同学说得很有道理,那么现在我们以举手统计的方式记录一下今天的书签分发情况吧!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举手示意,教师绘制统计表,现场记录数据。

师:上面的统计表能直观反映数据特征,相比文字描述更有说服力,如通过这张表不难看出我们班喜欢西游记卡通书签的人数最多,喜欢熊出没卡通书签的人数次之,喜欢小猪佩奇卡通书签的人数最少。

师:要了解数据信息的分布情况,只需要做个简单的统计便一目了然了。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真学习“统计图”吧!(设计意图:以分发惊喜小礼物的方式导入,点燃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任务的兴趣。

此类教学方式自然贴切,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二、谈话导入,抛出主题师:日常生活中我们会见到浩如烟海的数据,同学们在哪些地方见过数据记录呢?生:人们会记录下商店经营、家庭开支等方面的费用数据,这样有利于更好地规划接下来的工作、生活。

统计教学小学数学教案

统计教学小学数学教案

统计教学小学数学教案
主题:统计
年级:小学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
2. 能够收集和整理数据;
3. 能够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

教学重点:
1. 统计的定义及基本概念;
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3. 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1.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2. 统计图表的解读。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统计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图表、实物等;
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尺子等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入统计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解统计的基本概念(10分钟)
1. 通过简单的例子,讲解统计的定义及目的;
2. 引导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3. 介绍统计图表的种类及制作方法。

三、实践操作(15分钟)
1. 让学生收集班级同学的身高数据,并整理成表格;
2. 指导学生制作简单的柱状图或饼状图展示数据。

四、讨论分享(10分钟)
1.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统计图表;
2. 讨论数据的特点和规律;
3. 引导学生分析和解释统计图表的含义。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收集数据,制作统计图表,并写出对数据的分析和解读。

六、结束语(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简单的统计》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简单的统计》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简单的统计》教学目标
1.能够辨认不同颜色的小球,并将同颜色的小球进行分组。

2.能够使用简单的统计方法,对分组的小球进行计数。

3.能够通过观察图形的数量来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判断。

教学准备
1.不同颜色的小球
2.计数表格
3.统计图形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1.教师出示不同颜色的小球,并让学生辨认。

2.教师将小球混合在一起,并让学生将同颜色的小球进行分组。

主要环节
1.组织学生进行统计教师在黑板上绘制统计表格,将不同颜色的小球在表格中进行归类。

同时,教师告诉学生要对每个类别的小球进行计数。

颜色统计结果
红色
黄色
蓝色
绿色
2.学生进行统计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将每个类别的小球进行计数,并且将统计结果填入表格中。

颜色统计结果
红色 5
黄色 3
蓝色 2
绿色 4
3.统计结果的分析学生可以根据统计结果,绘制出不同颜色小球数量的统计图形,比较每个颜色小球的数量。

小结环节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

2.教师检查每个学生对于统计表格和统计图形的理解程度。

3.教师总结并巩固学生对于简单的统计方法的掌握。

总结
该教案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际的统计操作,巩固了学生对于简单的统计方法的掌握,提高了学生的统计能力,增强了他们对于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二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统计的简单知识,看懂并学会分析统计数据,学会绘制简单的统计数据,学会绘制简单的统计表,在教师帮助下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2、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资料,使学生受到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1.统计表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复式统计表(P.34,例1,《作业本》P.19[17])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格式,以及它的用途。

2.使学生初步掌握绘制复式统计表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提问:制作单式统计表要做哪些工作?(数据整理,确定各个项目的分类,标出统计表的名称)出示:从下面这张简单的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投影)育才小学各年级人数统计表二、导入新课出示例1,育才小学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如下:一年级男生78人,女生78人;二年级男生76人,女生79人;三年级男生80人,女生82人;四年级男生84人,女生78人;五年级男生77人,女生81人;六年级男生82人,女生76人。

把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制成统计表。

育才小学各年级男、女生人数统计表1995年5月年级 分别包含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两个项目。

)像这样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项目的统计表,叫做复式统计表。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复式统计表的制作。

三、教学新知1、复式统计表的认识复式统计表分两个部分。

(投影)(1)表外部分:一般包括统计表的名称(总标题)单位说明和制表日期,制表人等。

(2)表内部分:一般包括表头,横栏目,纵栏目,和表中数据等。

2、复式统计表的制作。

(1)确定统计表,的总标题。

总标题语言要准确简练。

(2)写上制表时间。

(必要时还要写上单位和制表人。

) (3)设计统计表的表头。

1、说明横栏项目,例题中填“性别”2、说明竖栏项目,例题中填“年级”3、说明表中数字,例题中填“人数”(4)这张统计表,如果竖行按年级排要几排?加上“纵栏目”,总计共需几排?(8排)横行按男女生分要几排?(4排)(5)填写数据栏,表中的“总计”和“合计”是根据统计表的性质和需要确定的。

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统计》

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统计》

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统计》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技巧;2. 能够应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 能够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4. 能够运用统计学知识进行推断和判断。

教学重点:1.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技巧;2.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3. 统计学方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统计学方法的应用;2. 数据的分析和推断。

一、引入(10分钟)1. 通过举例说明统计学的重要性,如:统计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们的消费习惯、了解某些疾病的发病率等。

2. 引导学生思考统计学的定义和作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基本概念(30分钟)1. 介绍统计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 讲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如:数据、样本、总体、频数、频率、平均值等。

3. 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计算频数、频率和平均值,并解释其意义。

三、数据的收集和整理(30分钟)1. 介绍数据的收集方法,如:问卷调查、观察、实验等。

2. 讲解如何进行样本和总体的选择,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3. 引导学生进行一项数据收集活动,如:调查同学们的饮食习惯或娱乐方式,并按照一定的规则整理数据。

四、数据的分析和表达(40分钟)1. 介绍统计学中的图表和图形,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

2. 通过例题演示如何制作和解读各种图表和图形,分析数据的特点和规律。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制作一张统计图表,并对图表进行解读和分析。

五、统计学方法的应用(40分钟)1. 介绍统计学方法的基本步骤,如: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

2. 通过例题演示如何应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某班级同学的身高分布情况等。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项实际问题,并得出结论。

六、归纳总结(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重点强调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鼓励学生对统计学的学习进行思考和总结,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3. 预告下节课的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统计: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说课稿》三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统计: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说课稿》三篇

8 统计: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说课稿一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九义教材第四册P106~P108《统计》。

2、教材简析统计是本册的最后一个单元,编者把统计放在全册的最后,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充分经历一些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处理数据的技能等等;同时又可以使学生运用本学期所学知识来解决统计中所遇到的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巩固前面所学的统计知识和其他数学知识,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都会用到数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3、课时安排本单元教学需要2课时,今天我主要说第一课时二、说教学目标(1)能根据需要,采取恰当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并完成简单的复合式统计表。

(2)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都会用到数学,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是:体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

2、教学难点是:能对数据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新课程要求要让学生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掌握统计的方法。

二年级的学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于数据之间的联系还难于连接起来。

因而,本节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说教法1、谈话导入法。

通过谈话,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并和自身的利益丝丝相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发现法。

让学生亲身参与测量体重的活动中,通过小组交流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为教学增添生动性和趣味性,同时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讲解法。

通过讲解,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复式统计表和学会看复式统计表。

新课表要求,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完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说学法1、自主学习法:自主学习,可以使每位学生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让学生去亲身体验数据产生的过程,使学生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教材内容,紧密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带着数学走入生活,解决和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估计、判断能力为以后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九年级数学上册《统计的简单应用》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数学上册《统计的简单应用》优秀教学案例
3.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合作任务,激发小组成员的合作欲望,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4. 引导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相互交流、讨论,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5. 教师在合作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确保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学生的合作效果。
(四)反思与评价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我将实施以下反思与评价策略:
1. 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提高学习效率;
4. 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策略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 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在能力、性格等方面的互补,促进学生间的优势互补;
2. 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确保每个成员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提高团队协作效率;
1.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具有趣味性、挑战性的统计问题,如学校运动会成绩统计、班级学生身高体重分布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实物等,展示统计案例,使学生身临其境,提高他们对统计学的兴趣;
3. 创设互动环节,如角色扮演、现场调查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统计的魅力,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关于学校运动会成绩的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这组数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类似的数据描述问题吗?”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 通过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统计的简单应用》。
4. 定期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总结和评价,激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统计学素养。

简单的统计说课稿

简单的统计说课稿

简单的统计说课稿我所执教的这节课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七册第七单元《简单的统计》。

统计与概率是课改后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新课程标准一年级的教材中已经初步介绍了这部分知识,而现在读四年级的学生,以前并没有直接学到这部分内容,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又很少经历、留意这类知识,基于学生的认识特点,我主要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经历、了解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的方法。

2、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会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思想。

4、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和作用,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为了达到以上教育教学目标,我对教材进行了适当改动,具体做法是这样的:1、变直接呈现原始数据为收集、记录原始数据使学生经历了数据的收集过程。

在这一步通过学生为教师帮忙,想办法,体现了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最后只所以采取用调查记录的方法是为了让学生从原始数据表中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

2、变教材的“正”字法为学生的多种方法分类整理数据。

分类整理这一部分教材主要介绍了“正”法,此法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数据整理方法,但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展现自我个性的机会,提供创造思维的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找方法、创路子,体现了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并对这些方法进行比较,渗透了灵活选取方法的思想。

3、变教材的直接呈现统计表,为部分呈现法让学生在分析思考中完成表格,加深学生的印象。

4、变固定型练习为运用型练习。

教学完新课以后,我设计的一道选择景点的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实际地收集整理数据,并填写统计表,让学生经历整个的统计过程,对新知进行巩固。

最后一个问题的设计:还可以统计什么?统计结果可以帮我们了解哪些情况,解决什么问题?让学生产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使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体现了课标中“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这一思想。

小学数学教学优秀案例

小学数学教学优秀案例

小学数学教学优秀案例(一)(一)平均数吴:你们喜欢什么球类运动?生1:我喜欢足球。

生2:篮球。

生3:乒乓球。

吴: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我们只能在这里进行一次拍球比赛,你们看怎么样?生:好。

吴:那我们以这里为界,一分为二,这边算一队,那边算一队。

第一件事,先给自己的队起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然后派一个代表把名字写在黑板上。

第二件事,咱们得商量商量,这么多小朋友参加比赛怎么个比法,你们得出点招儿。

听懂了吗?(学生七嘴八舌商量开了,一分钟后,一个同学在黑板上写了“胜利队”。

另一对也写了“吴正队”)吴:吴正是什么意思?生:因为您的课讲得特别好,我们用您的名字,一定能赢。

吴:行行行。

队名产生了,那咱们怎么比呢?生:选出每个队最厉害的一位参加比赛。

吴:那你们选吧,再挑一个裁判,每队再请一个小朋友纪录。

预备,开始!20秒后,吴老师喊停,然后统计:“吴正队”:30,“胜利队”:29。

下面我宣布,本次比赛胜利者为“吴正队”。

“胜利队”服不服气?“胜利队”:不服气!吴:为什么?生:就一个人能代表我们吗?应该每队再选几个。

吴:我建议每队再选三个人,好吗?(每队三人继续比赛,老师把每个人的拍球数写在黑板上。

)吴:下面用最快的速度算出“胜利队”和“吴正队”的总数各是多少,报数。

生;118,124.吴:现在胜利者是“吴正队”,可以吗?生:不可以。

(这时,吴老师走到胜利队同学面前。

)吴:别急,虽然现在咱们落后,但吴老师决定加入“胜利队”,欢迎吗?胜利队:欢迎!吴:现在把吴老师拍的22个加进来,算一算一共多少个?生;140个。

吴;下面我宣布,今天的胜利者是“胜利队”。

生:不同意!吴:为什么?生;胜利队有5次拍球机会,我们只有4次,不公平。

吴;哦,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我们还用总数这个统计量来比较,显然不公平,那么,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我们能不能比出两个队总体的拍球水平呢?(学生开始思考,相互交流。

)(终于有一个声音出现了: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可以先求平均数。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图形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数据的认识和处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统计学方面的知识还相对薄弱,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来提高他们的统计观念和统计技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及作用。

2.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难点:让学生理解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案例。

2.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数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你们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统计学知识吗?统计学有什么作用呢?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几个实际的统计案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是如何呈现数据的?它们有什么特点?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绘制统计表、条形统计图。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成果展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同时,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如何根据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进行分析?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如何运用统计学知识来做出决策?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知识。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简单的数据统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简单的数据统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简单的数据统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数据和数据统计的概念;2、学生能够了解并应用数据整合、分类、统计处理的基本方法;3、学生能够认识各类图表的意义,并能够进行数据的图表表示。

二、教学内容及学习方法1、教学内容(1)认识数据数据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比如人数、温度、年龄、身高、重量等等都是数据。

通过统计、整合和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数据,为后续的分析和应用打下基础。

(2)学习数据整合的方法假设我们要统计班里学生体重的数据,我们可以先把每个人的体重写在一张表格上,再把数据按照大小排序,这样就可以更好地进行分析和计算。

(3)学习数据分类的方法数据分类是将不同的数据进行分组,然后进行统计处理。

比如,我们可以把班级学生按照性别分成男女两组,然后统计每组的人数,平均分数等等。

(4)学习数据统计的方法数据统计是将整理好的数据进行具体计算和分析,以便我们能更好地了解数据的性质。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平均值、中位数、众数等方法,对一组数据的特点进行分析。

(5)学习数据图表的方法数据图表是一种便于理解和传达数据的方式。

常见的数据图表有柱状图、折线图、饼图、散点图等等。

通过加上一些图表的元素,比如文字、颜色、形状等等,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看到数据的性质。

2、学习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启发性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引导学生思考的教学策略,即通过问题解决、自我探究等方式,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应用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据统计的练习中去。

(2)案例比较法案例比较法是一种基于对比分析的教学方式。

通过给学生提供不同数据处理案例,分析各自的优缺点,帮助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进行数据统计。

例如,给孩子提供两份数据表格,对其差异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数据。

三、教学内容1、启发性教学实现过程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数据统计的学习中去。

例如,“校园大督查”问题:如果我们想了解校园内同学们最喜欢的五种食品,应该如何统计?这个问题会引导学生思考数据处理的方法。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制作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直观、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他们能够理解并运用简单的统计方法。

但学生在制作统计图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制作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制作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制作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独立制作并分析统计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好相应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准备好笔记本、彩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统计图,如商店的商品价格表、学校的课程表等,引导学生关注统计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向学生介绍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同时,教师通过实例演示制作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家庭成员身高、图书种类等,根据所给数据制作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组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上台展示并讲解自己的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其他学生认真听讲,对比自己的作品,找出差距和改进方法。

《统计》教学设计(二次教案

《统计》教学设计(二次教案

《统计》教学设计(二次教案《统计》教学设计(二次教案)一、教材分析:《数学课程标准》不仅把“统计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

新课标中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学习统计知识的要求是: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和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在统计实践过程中形成认知矛盾,探索、解决“以1当2”即1格表示2个单位的问题。

因此,本课知识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由每格代表1个单位扩大到每格表示2个单位。

为今后第二学段1格表示多个单位及高段相关统计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95页例1,“做一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难点把收集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调查表,统计图教学过程一、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今天,是大象咪咪的生日,它想邀请你们一起去参加它的生日宴会,你们高兴吗?不过,咪咪遇到了一个问题:它妈妈告诉它,待会儿会有很多小猫、小狗、小兔和小乌龟来为它庆祝生日,它想知道每种动物各来了几只?你们愿意帮它吗?(贴图片)二、收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1、课件显示动物们陆陆续续走来,学生心里默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单统计”教学案例
一、案例
[案例1]
片断1:
师:写出你自己喜欢的游戏项目?
学生:乒乓球,羽毛球,夹弹子,钓鱼等。

师:怎样了解我班同学中喜欢哪种游戏的最多。

生1:可以举手看一看,然后来数一数。

师:可以的。

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呢?
生:统计、记数等。

师:好,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统计。

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来统计。

全班交流。

生2:我是用打勾的方法数数。

生3:我是用画“△”来记录。

生4:我是用画“正”来记录。

师:用什么方法记录,才能看得简单,数得简单,记得简单。

小组讨论。

生:可以画正字。

然后全班一起填写统计表。

片断2:
(投影演示)统计各自小组的游戏项目。

由于学生上报的游戏类型由于没有做限制,类型五花八门,在统计中导致操
作不便。

雷同的教材,也曾听过另外一位老师的课。

[案例2]
片断1:
放映一段学校旁边的书店的录像:老板正为书店的生意发愁。

师:请你帮助老板想想办法。

生1:调查一下书价,是否书价太贵?
生2:调查一下什么书畅销。

生3:调查学校里的学生喜欢看什么书。

师:同学们都买了哪些书?
学生买的书有:《十万个为什么》,动画片,《学生学习指导用书》。

师:我们把这些书归归类:科普书、故事书、学习辅导用书。

师:怎样知道同学中喜欢哪种书的人最多呢?
生4:可以用举手的办法问一问,数一数。

然后由一学生上前组织,用举手的办法来调查,然后填写统计表。

片断2:
师:到书店里去买书的只有学生吗?
生:还要调查大人,比如家长,老师。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调查听课的家长、老师。

(本课有听课老师二三十人) 师:现在用举手的方法,好吗?
生:不好,人太多了,容易弄错。

可以走下去,询问做记录。

师:各小组分好工,选择一部分听课的老师去调查。

各小组反馈,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做记录的,是怎样记录的。

学生们有的用打“○”,有的用“正”字法(当学生介绍“正”字法时,老师做重点指导),还有的写数,然后学生将统计情况填写成统计表。

师: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法?……然后看书上的例题。

再向学生介绍生活中的各种统计的例子,如学校的三项竞赛成绩统计,学校班级的考试优秀率、合格率等统计等。

教学案例为大家在教学中更好的工作提供了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