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幼儿园大班立方体教案教学5篇
幼儿园大班立方体教案教学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大班教材《立方体与空间》的第三章《立方体的认识》进行设计,主要详细内容包括:立方体的定义、特征、分类以及立方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理解立方体的定义,掌握立方体的基本特征,如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立方体和立体图形的兴趣,培养幼儿在生活中发现立方体及其应用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立方体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立方体的定义、特征以及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立方体模型、立方体图片、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彩泥、立方体折纸材料、画笔、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立方体物品,如魔方、纸箱、冰箱等,引导幼儿观察、讨论,激发他们对立方体的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10分钟)(1)立方体的定义:介绍立方体的概念,让幼儿了解立方体是一种特殊的立体图形。
(2)立方体的特征:讲解立方体的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等特征。
(3)立方体的分类:介绍正立方体和长方体等不同类型的立方体。
3. 例题讲解(5分钟)以立方体模型为例,引导幼儿观察并分析其特征,如面的数量、棱的数量等。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立方体折纸材料,让幼儿动手制作立方体,并引导他们观察、描述其特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立方体的认识2. 板书内容:立方体的定义:一种特殊的立体图形,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立方体的特征:面的数量、棱的数量、顶点的数量。
立方体的分类:正立方体、长方体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立方体2. 答案:幼儿需找到至少3个立方体物品,描述其特征并画出其立体图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幼儿掌握了立方体的定义、特征和分类。
大班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大班认识立体图形教案1教案一:《认识立体图形》活动目标:1、认识简单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知道它们的名称。
2、能在很多的图形中辨认这几个立体图形。
活动准备:课件,不同形状的积木若干活动过程:一、通过观察,发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不同:1、出示小朋友搭好的作品,鼓励幼儿说一说:用到了哪些图形?2、结合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形。
3、引导幼儿观察自己所说的平面图形与搭建作品中的立体图形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不同。
二、简单认识立体图形。
1、认识圆柱体。
(1)教师出示圆柱体的积木,请幼儿找一找和图片中的哪个图形是一样的?它叫什么?在桌上顺着一个方向滚动,对幼儿进行提问,发现了什么?(2)教师小结圆柱体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2、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分别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积木,请幼儿找出和图片上的哪个图形是一样的?它们叫什么?找一找它们都有几个面?(6个平平的面)(2)请幼儿找出它们的不同点。
(长方体:长长方方的,大小不一;正方体:四四方方的大小一样)三、帮助幼儿巩固对图形的认识:1、分别出示不同的立体和平面图形幼儿说说名字。
2、教师描述一种图形的特征,幼儿猜出相应图形的名字。
四、幼儿操作:1、分发幼儿操作用书,请幼儿翻到第14-15页。
2、请幼儿看看14页画面上的积木有哪几种,并进行点数,将玩具卡上的数字取下,贴到方框里。
3、再请幼儿看第15页的画面,引导幼儿从数量和积木种类上判断哪一个是正确的积木造型。
2教案二:《认识立体图形》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幼儿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
2、知道各种立体图形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活动准备:教学课件,积木。
活动过程:一、情景激趣1、出示一组用各种积木搭成的建筑物的图片。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它漂亮吗?你们知道它是用什么搭成的吗?你们想不想也搭一个这么漂亮的宝塔(房子)?下面请小朋友自己动手搭一个漂亮的宝塔(房子)。
大班儿童感性认识立体图形教案分享
大班儿童感性认识立体图形教案分享大班儿童感性认识立体图形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是针对大班儿童开展的立体图形感性认识教学活动。
本次教学以游戏、讲解、互动等多种形式,让儿童对常见的立体图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为日后一步步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的立体图形,如立方体、球体、圆柱体、锥体、棱柱等;2.掌握几何立体图形名称及特征;能够根据给出的名称和特征画出对应的图形;3.培养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4.激发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过程1.前期准备1)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准备教学课件和教辅材料;2)准备五种或以上的立体图形实物或模型,为学生提供感性认知的机会。
2.启发游戏教师让全班学生闭上眼睛,听声音猜立体图形。
教师可以向学生发出声音,如左右旋转、滚动等,让学生猜测对应的立体图形。
经过几轮游戏后,学生能够感受到立体图形的形状和变化,带入教学内容。
3.讲解体验从立方体开始,教师向学生介绍每种立体图形的名称、特征、图形和实物,通过操纵实物和模型感性认知立体图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邀请学生展示他们对各种立体图形的认知和想象,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中的参与和进步。
4.练习互动为巩固学校内容,教师开展练习互动环节。
在白板上呈现不同的立体图形名称和特征,让学生画出对应的图形。
通过学生的自主操作,理解和巩固了立体图形的各种属性和特点。
5.游戏综合为了丰富学生的思维,消除学习压力以及关注形状、颜色、数量和空间位置等方面,教师可以配合各种游戏(如找茬、连线等)让学生更好的、感性的认知立体图形。
四、教学效果立体图形的认知对孩子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有很重要的作用。
大班儿童的认知开展非主流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让他们在参与中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
通过此次教学,孩子们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对立体图形的兴趣,同时掌握了常见的几何立体图形名称及特征,为日后一步步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精选6篇)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精选6篇)《认识立体图形》篇1教学内容:(第32页、第三33页做一做及练习五第2 题)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
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立体图形和物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生活中的物体、立体图形的模型等。
教学过程:一、设疑激情老师:今天有一位好朋友来到了我们教室里,瞧!谁来了(出示蓝猫的图片)学生:是蓝猫老师:对,蓝猫想和我们一起学习数学,它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篮子的礼物,都有些什么呀?赶快打开来看看!老师:你最喜欢哪个礼物,为什么喜欢?老师:蓝猫还想考考我们,你能把“形状相同的”礼物放在一起吗?六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a、分一分1、学生六人小组活动,对物品进行分类,教师巡视。
2、指名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分。
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分得一样样吗?(如果有学生分错,将在后面的教学中通过学习使学生自己改正过来。
)3、揭示概念。
师:每类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引导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图形都住在立体王国里,所以它们都是立体图形(板书课题:认识立体图形)师:蓝猫先生说小朋友真聪明,下面我们要比比哪个小组的小朋友动作最快,把桌上的东西放回篮子里。
b、摸一摸1、拿出学具。
师:请你轻轻地拿出这些图形玩一玩。
可以看一看它和别的物体有什么不一样、摸一摸它们的表面有什么感觉、滚一滚看哪个物体滚得远。
(1)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桌,说说它有什么样的特点。
(2)指名学生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的特点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2、学生依次汇报:长方体:长长的,有6个面,有边,有角,不能滚动。
大班儿童感性认识立体图形教案分享
大班儿童感性认识立体图形教案分享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能够识别和命名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触摸、拼接等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幼儿对立体图形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正方体:了解正方体的特征,如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十二条棱都相等等。
2. 认识长方体:了解长方体的特征,如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等。
3. 认识圆柱体:了解圆柱体的特征,如两个底面都是圆形,侧面是曲面等。
4. 认识球体:了解球体的特征,如形状是完全圆形,表面光滑等。
5. 立体图形的拼接: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立体图形进行拼接,创造新的图形。
三、教学资源1. 实物模型: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等立体图形模型。
2. 图片卡片: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等立体图形的图片卡片。
3. 拼接材料: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拼接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歌曲、游戏等方式引出立体图形的话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认识正方体:展示正方体模型,让幼儿观察其特征,并进行触摸体验。
3. 认识长方体:展示长方体模型,让幼儿观察其特征,并进行触摸体验。
4. 认识圆柱体:展示圆柱体模型,让幼儿观察其特征,并进行触摸体验。
5. 认识球体:展示球体模型,让幼儿观察其特征,并进行触摸体验。
6. 立体图形的拼接: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立体图形进行拼接,创造新的图形。
7. 总结: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让幼儿在家中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并拍照记录。
2. 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幼儿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策略1. 直观演示: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和图片卡片,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
2. 动手操作:让幼儿亲自动手触摸和拼接立体图形,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大班数学《立体图形》教案教学设计(2)
大班数学《立体图形》教案教学设计(2)《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篇四一、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2、知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3、能够灵活运用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认识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知道不同立体图形之间的异同点,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三、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每小组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的实物各一个。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各一个。
橡皮泥一盒。
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老师在网上下载了几张图片,非常漂亮。
同学们想不想看?请欣赏!(点击出示课件。
)师:从画面上,你看到的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是建筑物。
)师:如果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这些建筑物,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我看到的一些建筑物都是由长方体、正方体、……构成的。
)师:对,这些建筑物都是由立体图形构成的,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
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立体图形,进一步认识它们的特征。
(板书课题:立体图形的认识。
)(二)、新授。
(点击,出示例3的四幅图。
)师:首先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把这些立体图形分两类,你打算怎样分?说说理由。
(学学生讨论后汇报,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一类,圆柱、圆锥为一类。
)师:能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吗?(学生回答:因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都是平面分为一类,而圆柱、圆锥都有曲面分为一类。
)(三)、探究一: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
1、摸一摸,体验立体图形的特征,并归纳填表。
师:好!我们就按照第一种分类来整理复习,先研究长方体、正方体,再探讨圆柱、圆锥。
师:(宣布复习要求)摸一摸你准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记一记它们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它们在点、线、面上各有哪些特点?小组展开讨论,交流意见,整理归纳。
合作完成表格《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篇五教学内容:认识立体图形(教科书34页至35页上面“做一做”及练习八第1至3题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大班认识立体图形教案教学5篇
大班认识立体图形教案5篇只有当数学回归了幼儿的生活情境,才给了幼儿将数学思维进行宽广的迁移和应用的机会,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幼儿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体现数学的教育价值。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认识立体图形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大班认识立体图形教案1教学要求: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实物教学过程:一、设疑___1、说学具:1)师: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2)生:对!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
(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3)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A:分―――提示概念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他同学进行补充)3)揭示概念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4)活动教师板书:球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B:摸―――感知长方体a:感知长方体(1)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育教案:认识立体图形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育教案:认识立体图形课程主题: 认识立体图形课程目标:1.让幼儿了解立体图形的形状和特点。
2.让幼儿学会区分不同的立体图形。
3.让幼儿学会建造立体图形。
教学材料:课堂板书、图书、彩色纸张、剪刀、胶水、套装立体图形玩具。
教学过程:一、热身环节(5分钟)1.师生互动:老师向幼儿们展示一些不同的立体图形模型,并让幼儿猜测模型的名称和特征。
2.观察呈现:老师向幼儿展示一些立体图形的图书和图片,并帮助幼儿了解它们的不同特征。
二、认识立体图形(15分钟)1.合作讨论:老师让幼儿们合作讨论一些常见立体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2.手工训练:老师向幼儿展示一些不同的彩色纸片,并让幼儿按照模板剪裁出相应的名称图形。
然后将他们的成品粘贴在白板上,让幼儿们大声地告诉其他同学这些立体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三、区分不同的立体图形(15分钟)1.观察呈现:老师展示不同的立体图形,并帮助幼儿们学会区分它们。
2.游戏练习:老师向幼儿展示一些不同的立体图形,并在一面白板上排成一排。
然后,老师让一个幼儿看一眼这些立体图形,然后让另一个幼儿闭上眼睛,老师教导第一名孩子说出一个图形的名称,其他孩子用手指指出他已经听到的图形。
三、建造立体图形(15分钟)1.讲解演示:老师向幼儿们展示如何使用套装立体图形玩具,在建造不同的立体图形过程中,引导幼儿学会掌握其形状和特征。
2.实践体验:老师让幼儿探索与另一个孩子一起使用套装立体图形玩具建造不同的图形,并在白板上展示他们建造的立体图形。
四、总结回顾(5分钟)1.老师问幼儿他们今天学到了什么,然后可以向他们询问是否对于立体图形友善。
2.老师鼓励幼儿们在家中或学校中观察周围的立体图形,以便加深他们的理解。
教学反思:这节课重在幼儿了解立体图形的形状和特点,让他们通过手工制作和实践操作学会区分不同的立体图形,以便幼儿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它们。
这不仅有益于幼儿的数学素养和发展,而且对幼儿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立体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立体教案【含教学反思】背景所处年级:大班学科:数学章节:认识立体学习时间:1周本次授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来认识不同的立体形状,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图形认知能力。
教学目标1.认识三种基本立体形状:立方体、球体、圆柱体2.能够区分不同立体形状的特征3.能够说出身边常见的立体形状4.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内容老师引导老师进入教室后,向学生展示不同的立体形状,例如立方体、球体、圆柱体等,并询问学生是否看过这些物体。
学生活动1.立方体探秘:学生分组参与立方体探秘活动。
老师将一些立方体零件放在桌子上,让学生自由组合成一个立方体。
在活动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观察立方体的特征,包括六个面、八个顶点和十二个边。
2.球体感受:学生再次分组参与球体感受活动。
老师发放小球让学生摸一摸、捏一捏,让学生感受球体的特征,包括表面平滑无棱角、半径相同。
3.圆柱体观察:学生分组参与圆柱体观察活动。
老师展示圆柱体的物品,并引导学生观察圆柱体的特征,包括上下两个圆面、中间的圆柱面、轴线、表面积等。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以参与性为主,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认识不同的立体形状,加深学生对数学中立体的理解。
此外,通过自由探究和小组合作,孩子们完成了任务,培养了他们与他人合作的态度,提高了他们的互动能力。
但在活动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活动缺乏热情,可能是由于学生对于学科和活动缺乏理解,因此对学科进行兴趣培养和引导是十分必要的。
总结本次大班数学课程的活动认识立体教案,使用了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参与,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图形认知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课堂反思提醒我注意情感教育和引导、巩固学生对于学科的理解。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活动教学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知识点,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
幼儿园大班数学立方体教案5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立方体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大班数学课程标准,涉及教材第3章《空间与图形》中的立方体内容。
具体包括立方体的定义、特征、分类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立方体的基本概念和特征,能够识别和描述立方体。
2. 培养学生运用立方体进行空间想象力,发展空间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立方体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难点:立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立方体模型、图片、卡片等。
学具:立方体拼图、七巧板、画纸、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立方体物品,如箱子、魔方等,引导学生发现立方体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讲解立方体的定义和特征。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共同完成解答。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小结与巩固(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立方体的概念和特征。
六、板书设计1. 立方体的定义和特征2. 立方体的分类3. 立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生活中的立方体物品。
(2)用立方体拼图拼出一个立方体。
2. 答案:(1)生活中的立方体物品:冰箱、洗衣机、魔方等。
(2)立方体拼图:自行完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立方体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用立方体进行创作,如画出立方体组合的图形。
(2)开展“寻找生活中的立方体”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立方体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立方体特征及分类;2. 教学目标中的空间想象力培养;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4. 板书设计中的立方体定义和特征;5. 作业设计中的立方体拼图和生活中的立方体物品列举。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正方体(精选4篇)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正方体(精选4篇)大班:认识正方体篇1活动目标:1、在活动中认识正方体,能区分正方体与正方形,初步感知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能找出生活中正方体的物品,感知立体图形。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知觉能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1、教具准备:骰子、正方体图形纸、2、学具准备:制作正方体的图样纸、彩笔、胶棒活动过程:一、预备活动。
1.师幼问候2.情景导入"今天我要带小朋友前往神秘的魔术乐园玩,接下来我们要踏上神秘的魔术之旅了,请小朋友和我一起做。
"《积木房》:积木宽,积木长,我用积木盖新房,小朋友们请进去,都夸房子真漂亮!二、集体活动。
(1)观察图形幼儿观看课件师:"图形纸上有什么图形?有几个?它们一样大吗?"师:"这张图形卡纸上有6个一样大的正方形,我们变个魔术,看看它能变成什么?"(2)操作活动教师做示范,将图纸折叠后变成正方体。
师:"今天变成的这个新图形叫正方体。
"小朋友们也来试试吧。
(3)认识形体请幼儿观察正方体师:"正方体由几个面组成?"(请小朋友用彩笔点数)师:"每个面都是什么图形?每个图形一样大吗?"小结:用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正方体。
(4)师幼互动师:请小朋友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
三、游戏活动:1.游戏名称"掷骰子"游戏2.游戏规则请一名幼儿掷骰子,幼儿根据骰子的数字回答问题。
回答正确的小朋友上台掷骰子。
(骰子上标注问题)数字1:正方体有几个面?数字2:正方体的六个面一样大吗?数字3: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的东西?数字4:生活中有哪些正方形的东西?数字5:正方体的六个面是什么图形?数字6:再掷一次骰子。
3.活动小结: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
幼儿园大班数学立方体精品教案5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立方体精品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大班数学课程标准,围绕立方体的认识和应用展开,涉及教材的第三章节《空间与图形》中的第5节《立方体的认识》。
具体内容包括:立方体的定义、特征、分类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立方体的概念,掌握立方体的基本特征,如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类的能力,使幼儿能够运用立方体进行简单的组合和拆解。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立方体的分类和组合。
教学重点:立方体的基本特征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立方体模型、图片、卡片、磁性教具。
学具:立方体拼图、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立方体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提问:“这个图形是什么?它有几个面?有几条棱?有几个顶点?”2. 例题讲解(15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立方体的图片,讲解立方体的定义、特征。
(2)教师拿出磁性教具,演示立方体的组合和拆解过程。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观察教具,分组讨论并回答:“这个立方体有几个面?有几条棱?有几个顶点?”(2)发放立方体拼图,让幼儿动手操作,进行分类和组合练习。
4. 互动游戏(10分钟)组织幼儿进行“立方体接力”游戏,每组幼儿用立方体拼图拼出一个指定的图形,最快完成的组获胜。
六、板书设计1. 立方体的定义:一个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图形。
2. 立方体的特征: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3. 立方体的分类:根据面的特征,分为平面立方体和立体立方体。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家长协助,收集生活中的立方体物品,并描述其特征。
(2)用立方体拼图拼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
2. 答案:(1)立方体物品示例:魔方、积木、骰子等。
幼儿园大班立方体教案教学5篇
幼儿园大班立方体教案教学5篇教案一:认识立方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立方体》一章。
通过观察和操作立方体模型,让幼儿认识立方体的形状、大小、颜色和排列方式,培养幼儿的空间认知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立方体的基本特征,如形状、大小、颜色和排列方式。
2. 培养幼儿的空间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
3. 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立方体的基本特征。
难点:培养幼儿的空间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立方体模型、图片、卡片学具:立方体模型、画笔、彩纸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观察教室里的立方体物品,如积木、玩具箱等,引导幼儿关注立方体的形状、大小、颜色和排列方式。
2. 讲解立方体的基本特征:通过展示立方体模型,讲解立方体的形状、大小、颜色和排列方式。
3. 操作活动:让幼儿分组操作立方体模型,观察和描述立方体的特征。
4. 随堂练习:出示一些图片和卡片,让幼儿判断哪些是立方体,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5. 作业布置: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生活中的立方体物品,并用画笔和彩纸制作立方体模型。
六、板书设计立方体的特征:形状、大小、颜色、排列方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立方体模型答案:与家长一起找出生活中的立方体物品,用画笔和彩纸制作立方体模型。
2. 作业题目:观察立方体答案:观察家里的立方体物品,如积木、玩具箱等,描述立方体的形状、大小、颜色和排列方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幼儿对立方体的认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在观察和描述立方体特征方面仍需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更具挑战性的操作活动,如让幼儿自己设计立方体模型,以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空间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也可以将立方体的知识拓展到其他领域,如科学、艺术等,让幼儿在多方面得到发展。
教案二:立方体的排列与组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立方体的排列与组合》一章。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精选9篇)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精选9篇)认识立体图形篇1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图形卡片,计算机软件、投影片教学过程:一、质疑激情: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
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
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1.做一做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
幼儿园大班立方体教案教学5篇
幼儿园大班立方体教案教学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立方体》。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立方体的特征、立方体的展开图以及立方体的制作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立方体的特征,能够识别立方体及其展开图。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立方体的特征、立方体的展开图及制作方法。
难点:立方体展开图的识别及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立方体模型、立方体展开图、制作立方体的材料。
学具:每个学生一份立方体模型、一份立方体展开图、一份制作立方体的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立方体模型,引导他们发现立方体的特征。
2. 讲解立方体的特征:教师通过讲解立方体的定义、性质、展开图等,让学生了解立方体的基本特征。
3. 动手操作: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立方体展开图,尝试制作出立方体模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观察与思考:学生观察自己制作的立方体模型,思考如何将立方体展开成平面图。
5. 交流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立方体展开图,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立方体的特征:1. 六个面都是正方形2. 十二条棱长度相等3. 八个顶点立方体的展开图:1. 六个正方形排列成grid状2. 展开图中的线条表示立方体的棱七、作业设计[[图片]]答案:略2. 题目:请你找出身边的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观察它们的特征,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动手操作、思考、交流分享等方式,使他们对立方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有趣的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动手操作环节1. 学生是否能够正确理解立方体的展开图与立方体模型的关系。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大班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大班教案主题:认识立体图形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认识并区分不同的立体图形,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形状。
教学内容:1. 导入活动:教师出示一个立方体和一个圆柱体,请学生观察,并让学生用手摸摸这两个立体图形的表面。
随后问学生他们对这两个图形有什么了解。
2. 引入新知:教师告诉学生,这两个图形分别为立方体和圆柱体。
并与学生一起观察和讨论这两个图形的特点和形状。
3. 立体图形认知游戏:教师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如:球体、长方体、金字塔等,并让学生闭上眼睛,教师选择其中一个图形并让学生摸摸,然后学生猜猜是哪种立体图形。
4. 学生讨论和展示: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立体图形进行描述和展示,其他小组猜猜看是哪种立体图形。
5. 课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立体图形的图片,并提问学生如下问题:这个图形是什么?有多少个面?有多少个棱?有多少个顶点?6. 拓展活动: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形状分类活动,将已学的立体图形进行分类。
7. 总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学生进行回答和总结。
教学资源:1. 立方体和圆柱体的实物模型2. 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的图片3. 布置小组讨论和展示的素材教学方法:1. 观察比较法:通过观察实物模型和图片,帮助学生比较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方式,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问答互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价学生是否对不同立体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认识立体》及教学反思[优秀范文5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认识立体》及教学反思[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认识立体》及教学反思《大班数学优秀教案《认识立体》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活动目标:1.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搜集生活中多种长方体和圆柱体。
2.能熟悉长方体何圆柱体的形状特点。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1.搜集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玩具及物品2.同等大的长方体,圆柱体若干3.一张圆柱体和一张长方体的图片4.问卷表格两张5.音乐难点:知道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特点活动过程:一、幼儿在玩中探索发现玩具的特征,并组织幼儿分类二、用游戏“谁的眼睛最雪亮的游戏”方法导入活动师:小朋友们第一场比赛开始了,现在我们来看看谁的眼睛最雪亮请你们看屏幕上有什么东西?三、教师提问1.请小朋友们比较一下这些东西有什么不一样?2.他们能滚动吗?3.你们可以把它们进行分类吗?。
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可以分几种呢?哪两种呢?四、让幼儿观察物体特征1.游戏“谁的脑袋转的快”让幼儿思考并欣赏能滚动的玩具的什么样子,不能滚动的玩具是什么样,并能找到能滚动与不能滚动的区别。
2.让幼儿自己选择一个玩具并说一说自己的见解和玩具的特征3.完成表格4.让幼儿观察教室里有什么东西是长方体有什么东西是圆柱体五、用游戏“搭房子”让幼儿更加深入的了解长方体与圆柱体的特征师:现在请小朋友们用自己手上的玩具搭一个房子并说出你们房子都是用什么形状搭出来的。
六、活动延伸1.巩固练习:小朋友们今天都很厉害哦!那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圆柱体有什么不一样的啊?那长方形呢?2.布置家庭作业课堂作业圆柱体长方体两边一样不一样一样不一样高矮粗细家庭作业小朋友找一找自己家里有几个圆柱体的物品,有几个长方体的物品请把数字写在后面。
教学反思: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大班其他教案:感知立体图形
大班其他教案:感知立体图形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球体、圆柱体等。
2.能够观察和感知立体图形的各个面,理解其特点和属性。
3.能够用手碰触立体图形,了解其表面的特点和质感。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引入新知识1.在黑板上画出3D图形,如正方体。
2.向学生展示不同的立体图形模型。
3.导入新的词汇,如“正方体”、“球体”、“圆柱体”等,并让学生认识这些词汇。
2. 观察立体图形1.让学生观察不同的立体图形,让他们发现图形的不同。
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立体图形。
3.让学生思考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和属性。
4.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通过对立体图形的观察和思考来回答问题,如:“正方体有几个面?”、“圆柱体的底面是什么形状?”等。
3. 触碰立体图形1.让学生用手触碰不同的立体图形,了解它们的表面特点和质感。
2.引导学生描述立体图形表面的特点和质感,如“这个球体感觉很光滑”、“这个圆柱体的表面有凸起和凹陷”等。
4. 综合应用1.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如果要制作一个用正方体搭建的盒子,需要多少个正方体?”。
2.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立体图形,如纸板制作正方体、纸制球体等。
三、教学方法1.示例法: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的不同形状和特点。
2.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感知,来理解立体图形的各个面和特点。
3.探究法: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主发现和探索立体图形的属性和特点。
四、教学评估1.通过观察学生的回答问题和描述立体图形的特点和属性,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2.考核学生制作立体图形的能力。
五、教学注意事项1.保证学生的安全,避免学生在观察和制作过程中受伤。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教学效果。
4.为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给予差异化的教学方案和支持。
大班数学《立体图形》教案教学设计
大班数学《立体图形》教案教学设计《立体图形》这堂课可以让孩子感知立体图形的空间存在形式,体验数形关系,有一定的空间概念。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立体图形》的教学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篇一活动目标:1、感知立体图形的空间存在形式,正确点数立方体砖块的数量。
2、体验数形关系,有一定的空间概念。
3、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1、各种形状的砖块若干。
2、遮挡关系复杂的图片四张(见活动材料)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1、复习学习过的立体图形。
教师出示大小和颜色各不相同的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让幼儿从中找出所有的正方体和长方体,并能说出它们共同的特征(六个面、六条边、六个顶点、立体图形)。
告诉幼儿这些图形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立方体”。
2、动手操作:搭积木。
教师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等16页,观察页面上的四个造型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将幼儿分成四组,每组搭建页面上的一个造型。
第一组:搭建页面左上角的造型。
第二组:搭建页面右上角的造型。
第三组:搭建页面左下角的造型。
第四组:搭建页面右下角的造型。
请幼儿在桌面上搭建,四组的桌子依次并排,以便后面的观察和计数。
)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实施指导。
教师重点观察第三组和第四组幼儿是怎么搭建的,鼓励幼儿想办法解决问题(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搭建方式)。
3、请幼儿依次从各个角度观察,并计数每个造型分别用了几个立方体。
幼儿集团回答每个造型用的砖块数量。
待幼儿回答完第三组和第四组造型使用砖块的数量后,教师提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启发幼儿从各个角度观察找出造型看中被遮挡的部分。
)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答案呢?(启发幼儿思考验证答案的方法:把造型拆散,数一数它用了几个砖块。
)请第一组幼儿分工合作拆除第三组搭建的造型,并恢复原型。
第一组幼儿商量谁负责拆除并计数砖块数量,谁负责恢复原型并计数砖块数量。
请第二组幼儿分工合作拆除第四组搭建的造型,并恢复原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立体图形,并能够辨别常见的立体图形。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教学用具:立体图形的模型、图片、识图卡片等。
2.教学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室,保持整洁。
3.教学方法:情景教学、合作学习、示范教学等。
三、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新知(约15分钟)
1.利用图片或实物等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的立体图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醒学生观察事物的细节。
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立体图形,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并描述常见的立体图形。
第二步:学习立体图形(约20分钟)
1.通过展示立体图形的模型或图片,依次介绍球体、立方体、圆柱体、锥体和棱柱等常见的立体图形。
2.鼓励学生触摸实物,并让学生手把手地拆解和组合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第三步:认识立体图形(约20分钟)
1.准备一些识图卡片,上面绘制了不同的立体图形。
2.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一张卡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个立体图形的特点。
3.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不同的立体图形。
第四步:综合活动(约25分钟)
1.给学生分发一张纸和一支铅笔,让学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立体图形形状进行绘制。
2.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可以绘制多种不同的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学生互相交流和展示自己的作品,借鉴和学习其他同学的绘制方法和
技巧。
第五步:总结反思(约10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立体图形的特
点和分类。
2.提问学生,问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还能看到哪些立体图形,鼓励学生积
极参与回答。
3.对学生的观察力、合作意识和创造力进行评价和鼓励。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了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观察和认识,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立体图形。
通过小组合作和综合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但可能存在的问题是,部分学生可能有困难识别和描述立体图形,需要教师在引导时更加具体和细致地指导。
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可以在后续的教学中引入一些与立体图形相关的游戏和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