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赏析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3 《诗词三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3 《诗词三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3 《诗词三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行路难》(其一)以浪漫的笔法抒写了作者的人生追求。

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参考答案:首先,在结构上,本诗采用跳跃式的结构,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其次,本诗开篇就以夸张的手法领起,极写宴会的丰盛;“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句巧用比兴手法,以“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同时,作者还巧用典故,引用姜尚、伊尹、宗悫等历史人物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悲愤与苦闷,同时又执着理想的情感。

最后,诗人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不懈追求的坚定信念是本诗的主旋律,这是本诗浪漫笔法的重要体现。

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作者多年流放之后回到京城,思怀往事,展望未来,心绪难平中又有刚健昂扬之气。

这种复杂的情绪是通过哪些复杂的意象表现出来的?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示例]首联,用“凄凉地”“弃置身”回顾贬谪生活,流露出作者被流放多年之后回到京城的辛酸和愤懑;颔联,借“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感慨世事变迁,抒发了对故友的怀念和长期被贬终得还乡的无限感慨;颈联,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预示未来发展前景,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尾联,与友乐观共勉,表现出作者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

三、《水调歌头》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但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

有感情地朗读,结合具体词句说说作者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表达了他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参考答案:[示例] 1.上阕,面对一轮孤月,“明月几时有”,作者感到的是疑惑;继而,“把酒问青天”,作者带着自己的疑问对无言的孤月请教:“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沉默的圆月让作者变得惆怅而苦闷,“我欲乘风归去”,作者苦闷惆怅欲求解脱;“又恐琼楼玉宇”,则表现出作者的害怕和畏惧;而“高处不胜寒”,表现出了作者此时又由害怕转向矛盾;“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作者的苦闷惆怅最终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情绪。

部编版九上13课《诗词三首》赏析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上13课《诗词三首》赏析习题及答案

13.诗词三首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13.诗词三首一、行路难(其一)/李白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一、《行路难》李白【原诗】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

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背景】《行路难》作于天宝三年(744年)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

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

【主旨】全诗抒写了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遇了艰难险阻之后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李白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李白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赏析】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13.诗词三首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九上】一、行路难(其一)/李白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一、《行路难》李白【原诗】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主旨】全诗抒写了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遇了艰难险阻之后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李白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李白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习题】理解性默写:1.《行路难》诗中象征了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壮志难酬的诗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2.《行路难》诗中用典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明君重用,成就功名的愿望的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3.《行路难》诗中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及感情的激荡变化的诗句: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4.《行路难》诗中写出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抒发远大志向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行路难》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诗正面写“行路难”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失意与无奈。

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原诗】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赏析习题及答案

《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赏析习题及答案

13.诗词三首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13.诗词三首一、行路难(其一)/李白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一、《行路难》李白【原诗】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

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背景】《行路难》作于天宝三年(744年)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

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

【主旨】全诗抒写了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遇了艰难险阻之后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李白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李白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赏析】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九年级上诗词三首《行路难》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水调歌头》练习及答案

九年级上诗词三首《行路难》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水调歌头》练习及答案

《行路难》(其一)1、“斗十千”的“金樽清酒”,“直万钱”的“玉盘珍馐”,为什么勾不起诗人的食欲?答:因为此时诗人政治上遭受挫折,心中抑郁不平,倍感世事艰难。

2、诗人拔剑四顾看到了什么?答:黄河冰塞川,太行雪满山。

这里指前途一片渺茫。

3、“闲来”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理?答:表达了诗人希望能跟传说中的吕尚、伊尹一样,有朝一日被朝廷重用,成就功名。

4、诗中的“冰塞川”“雪满山”是写实吗?答:不是写实,此处“冰塞川”“雪满山”用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前途渺茫。

5、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答:“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6、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答:意思:有一天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渡过沧海。

即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运用比喻,生动地表现了作者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7、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

答:“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8、“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答: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作用: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9、诗中的“冰塞川”“雪满山”是写实吗?答:不是写实,此处“冰塞川”“雪满山”用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前途渺茫。

10、请你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动词的妙处。

答:停、投、拔、顾一连串的四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内心苦闷、压抑的心情。

11、诗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显然不同于其他的诗句,分析其独特之处及其表达效果。

答:句子简短有力,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尾句是疑问句,写出了诗人面临的巨大困难:遭遇坎坷,凸现了他苦闷、彷徨、茫然的心理。

12、这首诗反映出诗人当时怎样的矛盾心理?答:反映出诗人既苦闷、迷惘、愤慨又积极、乐观、执着的复杂心理。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含答案4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含答案4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含答案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3.对这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交代了诗人被贬谪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愤懑和不平。

B.颔联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C.颈联用沉舟、病树比喻自己,表达了诗人自伤迟暮、报国无门的感伤之情。

D.尾联写诗人与友人相聚,饮酒听歌,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14.本诗的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常被引用,请简要分析其蕴含的人生哲理。

【答案】13.C 14.虽然个体生命有限,会经历挫折和磨难,但生命之河是绵延不绝的,未来充满希望,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世界会不断发展进步。

【解析】13.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辨析。

C.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有惆怅之感,但更主要的是显示了他豁达的襟怀。

这两句诗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并非只是表达“自伤迟暮、报国无门的感伤之情”;故选C。

14.本题考查理解诗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思是: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

本指自然景物的变化,在这里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对自己的遭遇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情感由先前的伤感低沉转变为慷慨激昂,意指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成为千古传诵的哲理句。

诗词三首《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梳理、巩固练习

诗词三首《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梳理、巩固练习

专题04 诗词三首一、知识梳理一、《行路难》1.文学常识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诗风豪放、清新、飘逸,享有“诗仙”之美称,与杜甫并称“李杜”。

杜甫有诗赞曰:“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其诗作大家熟知的有《静夜思》《秋浦歌》《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等。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韩愈语),可见其影响。

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

李白以此为题的诗有三首,大约写于天宝三年(744)。

其时,作者应召入长安已两年,未能受到重用,“济苍生”“安社稷”的愿望无法实现,愤而写了这组诗。

课文所选为第一首,抒写了怀才不遇的悲愤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2.积累词语:茫然:迷惘的样子。

金樽: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清酒:清醇的美酒。

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佳肴,美味的食物。

直:同“值”,价值,价钱。

箸(zhù):筷子。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姜太公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作者借此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歧路:岔路。

《淮南子·说林》里说,战国时杨朱见到歧路便哭起来:路在哪里呢?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会:当。

济:渡过。

沧海:大海。

3.整体理解第一层(前四句):美酒珍馐,无心享用。

第一层(中四句):欲为受阻,心存幻想。

第一层(后四句):行路虽难,壮心不已。

4.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

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溪边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练习及答案

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练习及答案

13.诗词三首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姓名:班级:说明:精心编辑整理,可以下载后删除答案印刷使用。

诗词目录:13.诗词三首一、行路难(其一)/李白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一、《行路难》李白【原诗】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习题】1、以下对诗歌《行路难》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

分析:诗人的心情不是愉悦的,而是郁闷,怀才不遇。

2、选出下列对李白《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 D )A.本诗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以富有表现力的动词,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悲愤、郁闷的心情。

C.“冰塞川”“雪满山”两个比喻不仅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而且因其带有浓厚的夸饰色彩使两句诗颇具豪放的气势。

D.“多歧路,今安在?”表现诗人已从迷惘中清醒过来,以古人的崇高志向自勉。

【答案】D【解析】“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人用语短促,感情激越,这是说前路多艰,未来仍有机遇。

《行路难》《水调歌头》阅读训练附答案

《行路难》《水调歌头》阅读训练附答案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阅读训练】:一: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运用的艺术手法是什么?简要分析。

3、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二:1、①诗中表现诗人内心苦闷抑郁和感情激荡变化的四个动作是?②作者唱出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展望的两句诗是?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3、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

4、.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5、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6、.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谈谈你的看法。

7、.联系全诗,解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并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8、写出与下面典故对应的人物。

9、赏析《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三:1.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

2.这首诗反映出诗人当时怎样的矛盾心理?:3:这首诗的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4:“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4分5: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诗人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请举例说明。

3分6:展开合理想象和联想,描绘“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所展现的画面。

九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三首课后习题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三首课后习题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三首课后习题答案一、《行路难》(其一)以浪漫的笔法抒写了作者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

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参考答案:浪漫的笔法主要表现在词语、诗句、意境的夸张上。

词语的夸张,如“金樽”“玉盘”“斗十千”“值万钱”;诗句的夸张,如“拔剑四顾心茫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境的夸张,如“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句和意境的夸张,往往还伴随着浪漫而奇特的想象。

用浪漫的笔法写人生追求,一方面表现了作者人生追求的不同寻常,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些追求可能不切实际。

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作者被贬官在外多年,回京路上思怀往事,展望将来,心绪难平中又不乏刚健昂扬之气。

这种复杂的情绪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出来的?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凄凉的巴山楚水、“闻笛赋”和“烂柯人”,“沉舟”和“病树”这些意象表现了作者难以平静的心绪;而“千帆过”“万木春”等意象又表现出诗人刚健昂扬的精神。

诗人选取意象,无论是悲还是喜,无论是扬还抑,“皆着我之色彩”,历历分明。

三、《水调歌头》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

有感情地朗读,结合具体词句,梳理作者情感的变化轨迹,说说其中表达了他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参考答案:词以问月开篇,情感高亢激昂,具有诗性宇宙的意识;接下来写“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字,高处不胜寒”,想象丰富,情感浪漫而又有近乎幽默的别趣;“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抒情热烈,情感也转为通达、豪放;下片开头写月光的流转,引出第二次问月,情感幽深绵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转而为议论,情感变为通透、豁达;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仰天长叹,代替世人发出美好的祝愿,感情热烈而奔放。

词人由对明月的发问,到对仙境的向往,又归回对人间的留恋。

继而将人世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作比照,发出了“此事古难全”的感慨。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请找出诗中运用典故,抒发对友人思念,对时光流逝感慨的诗句。

(2)诗人的情感是从悲愤转到乐观,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2)“凄凉地”和“弃置身”饱含无限的心酸和愤怒;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乐观;“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气概。

【详解】(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诗歌大意: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

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据此可知,运用典故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2)本题考查主旨情感的分析。

首联,诗的第一层,“凄凉地”和“弃置身”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的遭遇,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

颔联,诗的第二层,“闻笛赋”和“烂柯人”通过对受害战友的悼念,以及自己回到故乡竟然恍如隔世的情景,使愤激之情进一步深化。

部编版九上13课《诗词三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上13课《诗词三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

13.诗词三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一、行路难(其一)/李白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一、《行路难》李白【原诗】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主旨】全诗抒写了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遇了艰难险阻之后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李白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李白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行路难》诗中象征了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壮志难酬的诗句:2、《行路难》诗中用典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明君重用,成就功名的愿望的诗句:3、《行路难》诗中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及感情的激荡变化的诗句:4、《行路难》诗中写出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抒发远大志向的诗句:5、《行路难》诗中以””两句诗正面写“行路难”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失意与无奈。

二、简答题:1、“斗十千”的“金樽清酒”,“直万钱”的“玉盘珍馐”,为什么勾不起诗人的食欲?2、诗人拔剑四顾看到了什么?3、“闲来”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理?4、诗中的“冰塞川”“雪满山”是写实吗?5、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6、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含答案5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含答案5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含答案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5.下面诗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蕴最接近的一项是()A.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6.尾联中的“暂”字有什么意味?请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答案】15.B 16.“暂”是暂且、姑且的意思,姑且借朋友的安慰和眼前的美酒来振奋精神,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情谊的感谢。

一个“暂”字表明诗人的旷达是惆怅中的旷达,旷达之中也有隐隐的伤感(悲凉无奈对未来的隐忧)。

【解析】15.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理解。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蕴是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表达一种豁达、积极向上的情感。

A.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的是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强调的是报国的决心和忠诚,与所给诗句意蕴不同;B.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描绘了在残夜将尽未尽之际,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体现了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蕴接近;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主要是描写江面开阔、帆船顺风前行的景象,重点在于景色描写,没有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意蕴;D.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的是友情不受时空限制,与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无关;综上,答案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故选B。

16.本题考查诗歌炼字。

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意为: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暂”字意味深长。

“暂”有暂且、暂时之意。

它表明诗人借酒振作精神只是暂时的行为。

虽然此刻听到白居易的诗歌,暂且借着这杯酒来振奋一下自己的精神,但这并非长久之计,暗示出诗人虽然经历了长期的贬谪磨难,内心有着诸多痛苦和无奈,但并不想长久地沉浸在这种低沉的情绪中,只是暂且借助酒力来调整自己的状态,体现出一种无奈中的自我慰藉和积极心态的萌动。

13 诗词三首《行路难》、《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

13 诗词三首《行路难》、《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①在? ①安: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②济③沧海。
②云帆:高高的
[译文]当年吕尚(姜太公)闲居,曾在碧
船帆。
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
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 ③济: 渡。 如今我的路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能
乘长风破巨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
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弃置身”表露了诗人怎 样的心情? 明确: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 痛苦、寂寞。 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 会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 明确:用典。 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非昔比,恍如隔世。 面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感慨万分)。
3.颈联写的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明确:“沉舟”“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万木 春”比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
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表达诗 人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本文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全篇以月抒情,兼怀念其弟子由,既表现了词人对
当时社会的不满、人生的感叹,也再现了他心胸旷 远、毫不悲观的性格。
谀言顺意而易悦,直言逆耳而触怒。 —— 欧阳修
上阕主要表达政治失意后入世与出世的矛盾心 理。见月而问天,追月而迟疑。下阕从出世与入世 的矛盾中宕出,专写“人间”一路,小序中“兼怀 子由”之意也随之拈出。下阕头三句实写月色照人 之形。“转”“低”“照”三字写足月光移动之神 韵。“无眠”二字始直接涉及中秋人事,“怀”弟 之意隐约而出。接下五句又跳出个人思绪,由个人 之离别联想到普天下人之离别,使词的境界陡然提 升。不唯自慰,实兼慰人,意思愈转愈深。

13诗词三首《行路难》《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理解赏析

13诗词三首《行路难》《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理解赏析

行路难(李白)1.第二句连用了停、投、拔、顾等几个动词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

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运用的艺术手法是什么?简要分析。

用典。

运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遇到明君建功立业的愿望,对前途仍抱有希望。

4、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苦闷茫然,变为对仕途前程的期盼,再到坚信。

5、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

如结尾的两句,表明诗人在仕途遭受重大挫折,心情极为苦闷之时,仍然对前途充满信心。

6.诗中采用“垂钓碧溪”和“乘舟梦日”(限填四字)两个典故表达希望再次得到皇帝的任用。

7.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谈谈你的看法。

不是写实此处“冰塞川”、“雪满山”用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

8.联系全诗,解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并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我相信仍将会有一天,我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也就是说: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突出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远大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实现愿望的坚定信念。

9.写出与下面典故对应的人物。

A 垂钓碧溪——B 乘舟梦日边——C 长风破浪——A 吕尚B 伊尹C 宗悫《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B)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2、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

《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

《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

13.诗词三首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一、行路难(其一)/李白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一、《行路难》李白【原诗】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主旨】全诗抒写了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遇了艰难险阻之后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李白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李白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习题】一、选择题:1、以下对诗歌《行路难》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

【解析】A诗人的心情不是愉悦的,而是郁闷,怀才不遇。

2、选出下列对李白《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 D )A.本诗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以富有表现力的动词,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悲愤、郁闷的心情。

C.“冰塞川”“雪满山”两个比喻不仅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而且因其带有浓厚的夸饰色彩使两句诗颇具豪放的气势。

《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明月几时有》中考考点赏析题 背诵

《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明月几时有》中考考点赏析题 背诵
(2)情感: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终有一天 会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 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信念, 抒发了诗人乐观、豪迈、自信的情感。
6.《行路难》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这首诗既抒写了诗人出仕无路,被迫离开长安时的 苦闷彷徨和抑郁悲愤之情,也体现出其乐观自信的 人生态度和执着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
• 4.赏析“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 • (赏析角度:修辞)运用反复、设间的修辞手法,
表达诗人内心的焦灼、苦闷与迷惘。
李白《行路难》
5.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炼字:“破”“挂”二字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 分表现了诗人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表达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写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沉舟”“病树” 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用“千帆”“万木” 比喻仕途得意的新贵,表达对自己身世的愤懑之 情。
哲理: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 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 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 现在好。也包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事物 新陈代谢的哲理。
情感:由先前的伤感低沉转变为慷慨激昂,表现了 诗人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4.赏析“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内容:直接抒情,回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 勉。
• 赏析:“长精神”即“振作精神”,三个字表现 诗人意志坚定,虽遭遇挫折却不消极气馁,积 极进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 考点赏析题

行路难、XXX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精品练习题及答案

行路难、XXX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精品练习题及答案

行路难、XXX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精品练习题及答案13.三首精品诗词练题及答案本文介绍了三首经典的诗词,并提供了题目和答案。

其中包括XXX的《行路难》、XXX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和XXX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首先是XXX的《行路难》。

诗中描述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了艰难险阻之后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没有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然盼望着有一天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

这首诗表现了XXX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和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

接下来是XXX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这首诗是对友人XXX的回赠,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才华的赞赏。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优美。

最后是XXX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这首诗以明月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中运用了抒情的手法,使诗歌充满了诗人的感情和情感。

文中提供了三种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和简答题。

通过这些题目,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诗词的主题思想和诗歌结构,提高自己的诗词欣赏能力。

B.颔联中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受害友人的悼念和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表现了诗人的坚定意志和乐观精神,同时也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和共勉之意。

解析】C中的“前人”应该是指历史上的伟人,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颈联中的比喻表达的是诗人对前人的敬仰和对自己的要求,而不是对自己的失败的反思。

答:这两句诗中,“沉舟”“病树”比喻的是诗人自己长期被贬谪的经历和身体的不适。

而“千帆”“万木”则是比喻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世界。

我理解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和自己经历的惆怅和无奈,但又表现出他的豁达和乐观,认为即使自己像病树一样,也要在春天重新焕发生机,在千帆万木中继续前行。

2.XXX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提到“此事古难全”,指的是人生中的悲欢离合和月亮的阴晴圆缺。

行路难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水调歌头赏析

行路难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水调歌头赏析

行路难(其一)1、《行路难》(其一)以浪漫的笔法抒写了作者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

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十千”“直万钱”;诗句的夸张,如“拔剑四顾心茫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境的夸张。

如“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句和意境的夸张,往往还伴随着浪漫二奇特的想象。

用浪漫的笔法写人生追求,一方面表现了作者人生追求的不同寻常,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些追求可能不切实际。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如意时的豁达胸怀。

谈谈你从中得到的人生启示。

【答】人生启示:漫漫人生路难免有艰难和挫折,在重重困难和险阻面前,作者并不沮丧,更不沉沦,反而显示出他坚定的信念和豪迈情怀的气概。

启示我们在遇到人生挫折时也应该有良好的心态和自信,积极地追求、顽强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3、试分析《行路难》(其一)中的情感脉络。

【答】《行路难》(其一)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情感起伏变化,可谓一波三折、荡气回肠。

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表现出极大的郁闷之情;黄河不可渡,太行不能登,隐喻仕途的艰难,表现出无限的惆怅之意;希望垂钓渭水,“乘舟梦日”,又对政治前途保有幻想;接着诗人用三字句反复咏叹“行路难”,又表现出徘徊和低沉的心境;最后两句,言乘风破浪、云帆渡海,又奋发振作,情绪高昂,表现出一往无前的精神。

在一首短诗中,诗人的情感经历了如此复杂的变化,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苦闷、惆怅、徘徊、昂扬等情绪,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作者被贬官在外多年,回京路上怀想往事,展望将来,心绪难平中又不乏刚健昂扬之气。

这种复杂的情绪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出来的?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答】凄凉答巴山楚水、“闻笛赋”和“烂柯人”,“沉舟”和“病树”这些意象表现了作者难以平静的心绪;而“千帆过”“万木春”等意象又表现出诗人刚健昂扬的精神。

诗人选取意象,无论是悲还是喜,无论是扬还是抑,“皆着我之色彩”,历历分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诗词三首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13.诗词三首一、行路难(其一)/李白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一、《行路难》李白【原诗】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

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背景】《行路难》作于天宝三年(744年)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

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

【主旨】全诗抒写了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遇了艰难险阻之后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李白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李白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赏析】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

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

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

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

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行路难》诗中象征了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壮志难酬的诗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2.《行路难》诗中用典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明君重用,成就功名的愿望的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3.《行路难》诗中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及感情的激荡变化的诗句: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4.《行路难》诗中写出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抒发远大志向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行路难》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诗正面写“行路难”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失意与无奈。

二、选择题:1、以下对诗歌《行路难》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

【解析】A诗人的心情不是愉悦的,而是郁闷,怀才不遇。

2、选出下列对李白《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 D )A.本诗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以富有表现力的动词,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悲愤、郁闷的心情。

C.“冰塞川”“雪满山”两个比喻不仅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而且因其带有浓厚的夸饰色彩使两句诗颇具豪放的气势。

D.“多歧路,今安在?”表现诗人已从迷惘中清醒过来,以古人的崇高志向自勉。

【解析】D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人用语短促,感情激越,这是说前路多艰,未来仍有机遇。

从这跌宕起伏的感情中,人们可以体会到诗人万般艰难、内心矛盾的心情。

诗人仍处在矛盾之中,前路未明。

最后两句,是说诗人终于振作起来,即使前途多艰,仍不放弃,努力进取,相信终于实现人生理想的机会。

3、选出对《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中“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表现出了诗人在酒宴时,即将离开朋友而产生的无限依恋之情,连平时号称“酒仙”的他难以豪饮而醉。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巧用典故“吕尚垂钓”“伊尹乘舟日边”表明自己虽然有着决意和无奈,但并没有就此消沉,想到政治上也曾尽坎坷的吕尚和伊尹,他们的经历又增强了诗人的信心和信念。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D、李白这首诗跳荡纵横,一波三折,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苦闷彷徨,抑郁不安,但又不甘寂寞,勇往直前的起伏变化的思想历程,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诗人的倔强、自信,执著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解析】A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4、对全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时的矛盾苦闷心情,但对个人前途仍怀着美好的期待。

B.诗歌中交织着希望与失望,苦闷与向往的矛盾。

深感成就功名的艰难,又不甘心处于寂寞下流,但诗中没有直接表述心态的句子。

C.“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的心态,又体现了他的浪漫主义诗风。

D.“欲渡”二句表达途穷时的苦闷,“闲来”二句表明自己成就功名的志向难以忘怀。

【解析】B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是直接表述心态的诗句。

5、下列对《行路难》分析不恰当的是:( C )A.这首古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B.诗歌以叙事开篇,第一二句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三四句急转直下,“停杯投答”“拔剑四顾”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抑郁苦闷。

C.第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仕途的艰难,形象化地语言中蕴含无限的失意;第七八句诗人巧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进一步抒发了政治失意的悲愤之情。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冲开险阻,到达理想的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解析】C.第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第七八句诗人巧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间接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三、简答题:1、“斗十千”的“金樽清酒”,“直万钱”的“玉盘珍馐”,为什么勾不起诗人的食欲?答:因为此时诗人政治上遭受挫折,心中抑郁不平,倍感世事艰难。

2、诗人拔剑四顾看到了什么?答:黄河冰塞川,太行雪满山。

这里指前途一片渺茫。

3、“闲来”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理?答:表达了诗人希望能跟传说中的吕尚、伊尹一样,有朝一日被朝廷重用,成就功名。

4、诗中的“冰塞川”“雪满山”是写实吗?答:不是写实,此处“冰塞川”“雪满山”用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前途渺茫。

5、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答:“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6、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答:意思:有一天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渡过沧海。

即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运用比喻,生动地表现了作者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7、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

答:“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沉舟梦日边”的意思是:像姜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从中看出诗人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从中表现了诗人希望能够得到朝廷的重用。

8、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

答:“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9、“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答: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作用: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10、诗中的“冰塞川”“雪满山”是写实吗?答:不是写实,此处“冰塞川”“雪满山”用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前途渺茫。

11、请你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动词的妙处。

答:停、投、拔、顾一连串的四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内心苦闷、压抑的心情。

12、诗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显然不同于其他的诗句,分析其独特之处及其表达效果。

答:句子简短有力,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尾句是疑问句,写出了诗人面临的巨大困难:遭遇坎坷,凸现了他苦闷、彷徨、茫然的心理。

13、这首诗反映出诗人当时怎样的矛盾心理?答:反映出诗人既苦闷、迷惘、愤慨又积极、乐观、执着的复杂心理。

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原诗】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