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圈环流
三圈环流形成分布和移动规律
03 三圈环流的分布
低纬度环流圈的分布
添加 标题
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盛行上升气流 形成赤道低气压带
添加 标题
信风带:位于赤道低气压带两侧盛行东北信 风和西南信风
添加 标题
副热带高压带:位于信风带两侧盛行下沉气 流形成副热带高压带
添加 标题
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的高压带:位于 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盛行下沉气流形 成高压带
低纬度环流:赤道低气压带 和信风带影响热带地区的气 候
高纬度环流:极地东风带和 极地高压带影响极地地区的
气候
各环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影 响全球气候的分布和变化
04 三圈环流的移动规律
低纬度环流圈的移动规律
低纬度环流圈位于赤道附近是地球大气环流中最重要的一环 低纬度环流圈的移动规律主要受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和地形等因素影响 低纬度环流圈的移动规律表现为:赤道低气压带、信风带、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等 低纬度环流圈的移动规律对全球气候、海洋环流和生物分布等具有重要影响
三圈环流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赤道低气 压带:形 成热带雨 林气候
副热带高 压带:形 成热带沙 漠气候
西风带: 形成温带 海洋性气 候
极地东风 带:形成 极地气候
季风环流: 影响亚洲、 非洲、北 美洲等地 的气候
洋流对气 候的影响: 影响海洋 温度、盐 度、生物 分布等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不同季节三圈环流的移动规律
春季: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盛行西风 南半球中纬度地区盛行西风
秋季: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盛行西风 南半球中纬度地区盛行西风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夏季: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盛行西风 南半球中纬度地区盛行西风
高中地理书上三圈环流的问题.
高中地理书上三圈环流的问题.?
答:三圈环流是一种假设的状况,为了方便研究,地理学中假设大气均匀地在地表运动,这样才将大气运动分为三圈环流(指一个半球八就是低纬环流、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由于赤道地区气温高,气流膨胀上升,高空气压较高,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
又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运动至北纬30度时便堆积下沉,使该地区地表气压较高,而该地区位于副热带,故形成副热带高压。
赤道地区地表气压较低,于是形成赤道低气压带。
在地表,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形成低纬环流。
三圈环流示意图 ppt课件
1、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的成因: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 而产生的热量差异
大气环流 的意义:
1、调节热量和水汽分布
2、对气候和天气有重要影响
三圈环流示意图
北半引球起大低气纬运环动流的偏因立向素体力是。图:假高设低地纬表间均热匀量。不均,地转
高空北上气流 右偏成西南风
三圈环流示意图
顺着箭头方向找一找:北半球大陆西岸由低纬向 高纬依次出现哪些气候类型?
三圈环流示意图
气压带、风带与部分气候类型
极地高气压带
全年寒冷干燥的极地气候
盛行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低纬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季温湿夏季干热的地中海气候 终年炎热干旱的热带沙漠气候 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
上升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0附近
下沉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0附近
上升
Hale Waihona Puke 极地高气压带 900附近下沉
信风带
低纬
流向较低纬
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
流向较高纬
高纬
流向较低纬
三圈环流示意图
气流性质 湿热 干热 温湿 干冷 干热 温湿 干冷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大气环流---海陆间---热量、水分交换。
2、不同气压带、风带---不同气候。
三圈环流示意图
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北半球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相反。
三圈环流示意图
活动
1.如图2.12a和图2.12b所示,冬季和夏季大陆上各有一个空气柱。根据 热力环流的原理,在空气柱中用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然后回答下列 两个问题。
地理三圈环流和移动课件
三圈环流模型和移动原理在气象学研究中的应用
介绍三圈环流模型和移动原理在气象学研究中的应 用背景和意义。
列举几个具体的应用案例,如天气预报、气候变化 研究等,并详细阐述其中三圈环流模型和移动原理
的具体应用过程和方法。
介绍三圈环流模型和移动原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如地球物理学、生态学等,开拓学生的视野和
大气移动的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力
大气移动主要受到气压差、地球自转偏向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压差是导致 大气移动的主要驱动力,高气压地区的大气会流向低气压地区。地球自转偏向力 使得气流向东偏转,地转偏向力则使得气流向北偏转。
大气移动的基本形式
大气移动的基本形式包括气旋和反气旋。气旋是指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的旋 转气流,反气旋是指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的旋转气流。
通过动态演示让学生理解三圈环流模型的基本特征和 移动规律。
总结三圈环流模型在气候预测中的重要性。
大气环流和气候预测的教学实践
介绍大气环流的基本特征和气候预测的基本概念。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气候预测的实践应用。
介绍气候预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气 候预测的实践操作。
对预测结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加深学生对气候预测的 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
三圈环流的成因和 基本规律;
学生互动讨论和巩 固练习。
移动课件的演示和 讲解;
教学目的
让学生掌握地理三圈环流的基 本概念和规律;
理解大气环流对气候和天气的 影响;
提高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 分析能力。
02
三圈环流模型和移动的物理 过程
三圈环流模型
定义
三圈环流模型是一个简化的地球大气环流模型,它将地球大气圈划分为三个垂直层次,即 低纬度、中纬度和高纬度层次,每个层次内的气流在地球自转和重力等物理作用下形成环 流。
三圈环流
--三圈环流
高纬环流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环流
副极地低压带
中纬西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
低纬环流
赤 道 低 压 带
东北信风带
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3)气压带和风带
--近地面六风七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压带
中 东
纬 北 信
西 风
风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东 中
南 纬
信 西
风 风
副热带高压带
( BC )
D、地势的高低起伏
2、副热带高气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C ) A、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温高
B、副热带高压带气温低
C、动力原因形成的高气压带 D、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3、下列地区处于上升气流位置的是:
( AB )
A、赤道地区
B、南北纬60°附近的副极地地区 C、南极大陆地区 D、副热带地区 4、有关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北半球三圈环流方向是相同的 ( D )
(1)前提条件和形成因素
北极
在理想状态下, 地球赤道和两极间 存在的热力环流
赤道
赤道
南极
--单圈环流
请观察分析:
1. 与闭合的环流 相比,三圈环 流的成因新增 了什么因素? 2. 各气压带的成 因是什么? 3. 各气压带之间 形成什么风带?
三圈环流.swf
(2)形成过程(以北半球为例,结合下图)
B、高、中、低纬环流方向是相同的
C、南北半球中纬西风带风向是相同的 D、水平方向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E 90ºN 60ºN
F
A 30ºN
G 0
三圈环流
三圈环流:1.低纬环流(赤道—南北纬30):热力环流。
2.中纬环流(南北纬30—60):以动力环流为主。
3.高纬环流(南北纬60—90):热力环流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分布规律:1.分布上两两相间:气压带与风带相间分布,气压带中高压带与低压带相间分布。
2.南北半球各风带的气压运动相反:北半球沿气压梯度的方向向右偏,南半球沿气压梯度的方向向左偏。
3.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对大气影响不同,不论南北半球都是“西风湿润信风干,上升(低压带)湿润下沉(高压带)干”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季节特点影响因素雨水补给一般以夏秋时间集中降水量的多少两季为主不连续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水量变化大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季节性积春季有时间性气温高低雪融水补给有连续性积雪多少水量稳定地形状况永久性积雪主要在夏季有时间性太阳辐射和冰川融水有明显的季节气温变化补给日的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水量较稳定洋流的地理意义:(1)平衡全球热量和水分:促进高、底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
沿岸气候1暖流:增湿增温2寒流;减湿减温(2)对渔场也有影响(3)航行的影响:顺风顺流,避雾避冰,节能省时,安全高效。
(4)近海污染物质的影响——“双刃剑”既能加快净化速度,又会扩大污染范围。
水循环类型:1.海陆间循环动力: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下)径流2.海上内循环动力:降水、蒸发3.陆地内循环动力:降水、蒸发、蒸腾意义:1.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全球各地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
2.使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转移和能量的交换。
3.影响全球的地理环境。
4.塑造地表形态。
地表形态:能量来源主要形式内力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外力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其次是重力能风、流水、冰川、生物、海浪等内力影响:形成高山或盆地使地表变的高低不平外力影响: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使地表趋于平坦总影响:地表形态在内外力的共同作用下不断地发展、变化着;内力作用控制地球表面的基本轮廓,外力作用则塑造地貌的细节。
三圈环流
海平面气压图.swf
1、东亚季风是海 陆热力差异造成的; 请思考总结: 2、南亚冬季风是 源于蒙古高原,夏 1、东亚季风的成 季的西南风是来源 因是什么? 于印度洋上北移的 2、南亚季风的成 东南信风; 3、季风的主要成 因与东亚相比 因是海陆热力差异, 有何异同? 气压带风带移动也 3、请总结季风环 是重要原因。
副热带 高压带 副热带大陆内部和西岸,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炎热干旱,是热带沙漠气候。
大气运动
气候特点
中纬西风带 40°-60°大陆西岸地带,终年盛行从海洋上吹来 的西风影响,温和湿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西风和副高 30°-40°大陆西岸地带,交替受西风和副高控制, 形成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 季风环流 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环流显著,形成了三种季风 气候,风向和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66°34N °
23°26N ° 0° ° 23°26S °
66°34S °
1. 全球的气压带 风带随太阳直射点 移动; 请观察分析: 2. 由于气压带风 的移动,使30° 1. 气压带风带的 40°大陆西岸地区 位置随什么而 冬季受西风影响而 移动? 温和湿润,夏季受 2. 气压带风带移 副高控制,炎热干 动对 燥,形成独特的地 30°~40°大 中海气候。
拓展知识
设问1:赤道低气压带、 设问 :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 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副热 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带高气压带的形成原因相同吗? 带高气压带的形成原因相同吗?
北半球的三圈环流
D
G G
90°N °
极地高气压带
D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N °
D
G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N °
G
D
三圈环流示意图 ppt课件
阿留申 低压
太
亚欧大陆
平
洋
冬
60N 30°N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三圈对环流我示意国图 冬季天气影响显著
七月亚欧大陆上的气压中心:
七月
亚洲(印度)低压
大
西
洋
亚速尔 高压
60N
太
亚欧大陆
平
夏
洋
副亚洲热(带印高度)气低压 带
西太平洋 副热带
高压
30°N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三圈对环流我示意国图 夏季天气影响很大
三圈环流示意图
顺着箭头方向找一找:北半球大陆西岸由低纬向 高纬依次出现哪些气候类型?
三圈环流示意图
气压带、风带与部分气候类型
极地高气压带
全年寒冷干燥的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季温湿夏季干热的地中海气候 终年炎热干旱的热带沙漠气候 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的成因: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 而产生的热量差异
大气环流 的意义:
1、调节热量和水汽分布
2、对气候和天气有重要影响
三圈环流示意图
北半引球起大低气纬运环动流的偏因立向素体力是。图:假高设低地纬表间均热匀量。不均,地转
高空北上气流 右偏成西南风
三圈环流示意图
6、温带海洋性气候 ——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
§分布:南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 §特点:终年温和湿润 §成因: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三圈环流示意图
7、地中海气候 ——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
§分布:南北纬30-40度大陆西岸 §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成因:冬季西风带控制,夏季副热带高压控制
三圈环流
四.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一、气压带和风带形成1.成因:高低纬度间获得太阳辐射的不同,产生热量差异。
2.分布:三圈环流三圈环流可用下图来表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性质(如下图)3.季节移动规律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南北移动(如下图)。
就北半球而言,大致夏半年北移,冬半年南移。
移动大约5°五、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成因: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
2.表现: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及典型季风1.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3.副热带高压与我国的降水和旱涝(1)副热带高压概况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位于副热带地区的暖性高压系统。
它对中、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之间的水汽、热量、能量的输送和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大气环流的一个重要系统。
(2)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对我国天气、气候有重要影响:(3)雨带异常和降水、旱涝灾害持续偏南:南涝北旱北跳过早:南旱北涝季风对中国降水量和旱涝的影响中国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如图5所示。
(1)中国降水量主要由湿热的夏季风(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
(2)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降水量的时间分布规律:集中在夏秋季节(5—10月),南方地区雨带到达早,退出迟,雨季长;北方地区雨带到达迟,退出早,雨季短。
(4)夏季风的强弱、迟早的不稳定性,决定了我国多旱涝灾害。
夏季风主要源于“副高”(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因此副高的位置与强弱影响着我国降水的多少及分布,正常情况,受“副高”的推动,每年4~5月,雨带位于华南地区;6~7月,雨带到达江淮地区;7~8月,雨带移至东北、华北;9月开始南撤,10月撤出我国大陆。
当夏季“副高”发展较弱,位置持续偏南时,易造成江淮地区的洪涝灾害(如98长江流域的特大洪灾),而北方易发生旱灾;当“副高”发展较强,季节性北跃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时,则北方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易出现旱灾(长江中下游的伏旱时间偏长)。
大气环境三圈环流
03
中纬度环流
中纬度环流的成因
01 02
地球自转偏向力
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运动的大气受到一个向右或向左的力,称为地 球自转偏向力。这个力在中纬度地区最为显著,是形成中纬度环流的主 要因素。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的热量在大气中产生气流上升和下沉运动,进而形成中纬度环 流。
03
地球表面温度变化
地球表面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大气的温度和压力,进而影响大气的运动,
详细描述
地形如山脉、河流和海岸线等可以影响风向和风速,改变大气的运动状态。地表覆盖如 森林、草原和城市等也会对大气环流产生影响,例如城市热岛效应会导致城市地区温度 升高,进而影响周边地区的大气环流。此外,地表覆盖还可以通过吸收和反射太阳辐射
来影响大气的温度和湿度。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大气环流的形成机制
地球表面受热不均是大气环流形成的主要动力。赤道地区受 热较多,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极地地区受热较少,空气 下沉,形成高气压。
气压差异导致空气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形成水平运动 。同时,地球自转产生的科氏力使气流发生偏转,形成各种 环流系统。
大气环流的主要类型
三圈环流
根据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地球上的气流分为低纬度、中纬 度和高纬度三个环流圈。每个环流圈内又存在不同的气流系统
高纬度环流的特征
气流方向
高纬度环流的主要气流方向是围绕地球从西向东流动, 形成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
气流强度
高纬度环流的气流强度相对较弱,因为受到温度和地 形的限制。
季节变化
高纬度环流的季节变化较为明显,冬季气流较强,夏 季气流较弱。
高纬度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温度
高纬度环流有助于调节全球温度,通过将热量从低纬度地区输送到 高纬度地区,维持地球气候的稳定。
三圈环流 气压带
三圈环流编辑为了简化研究,地理学中假设大气均匀的在地表运动,将大气运动分为三圈环流(指一个半球),即三圈环流。
目录1分类低纬环流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2三圈环流理论理论简介理论形成3环流的形成过程单圈环流的形成过程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1分类低纬环流三圈环流由于赤道地区气温高,气流膨胀上升,高空气压较高,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
又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运动至北纬30度时便堆积下沉,使该地区地表气压较高,又该地区位于副热带,故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地区地表气压较低,于是形成赤道低气压带。
在地表,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形成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在地表,副热带高压地区的气压较高,因此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
在极地地区,由于气温低,气流收缩下沉,气压高,气流向赤道方向流动。
来自极地的气流和来自副热带的气流在60度附近相遇,形成了锋面,称作极锋。
此地区气流被迫抬升,因此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气流抬升后,在高空分流,向副热带以及极地流动,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2三圈环流理论理论简介三圈环流理论tricellular theory,在气象学中指逐渐被废弃的有关地环风系的模式,它表示在南北半球各有3个平行的风圈或风带。
理论形成三圈环流理论由......三圈环流可能是类似于下面的文字——三圈环流理论tricellular theory在气象学中指逐渐被废弃的有关地环风系的模式,它表示在南北半球各有三个平行的风圈或风带。
三圈环流理论自T.伯杰龙最先提出(1928),后由C. G.罗斯贝作进一步发挥,用它代替乔治·哈得来在1735年所提出的哈得来环流模式。
哈得来模式表示在南北半球各有一个单一环流,在低空空气向西并向赤道流动,在高空空气向东并向极地流动。
三圈环流理论假定在每个半球上各有两个哈得来环流,一个出现在近赤道地区,一个出现在近极地区域。
在两个环流之间是费雷尔环流,在费雷尔环流圈中,地面空气向东并向极地流动,高空则向西并向赤道流动。
三圈环流低纬环流
1. 概念: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通常称为大气环流。
2. 意义:输送和交换热量和水汽,调整全球 的水热分布。
3. 分类: 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二、单圈环流
和在 两理 极想 间状 存态 在下 的。 热地 力球 环赤 流道
三 、 单 圈 环 流
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
因原分 形因析 成形: 的成气 ?的压
同的气流相遇的地带,它出现在
(C )
A. 赤道附近
B. 南北纬30度附近
C. 南北纬60度附近
D. 极附近
2、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有(双选) A.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的不均匀 B.地球自转偏向力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3、我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是
A.向东飘扬
B.向西北飘扬
C.向南飘扬
D.向东南飘扬
( AB ) (B )
4、有关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 BC )
A.热的地方形成低压,冷的地方形成高压 B.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在于太阳直射点的
回归运动 C.低气压带气流上升,多云雨;高气压带气流下沉,
多晴天 D.气压带、风带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带 哪中 些哪 是些 动是 力热 原力
四 、 气 压 带 和 风 带
气 压 带 和 风 带 移
动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板书小结:
一、大气环流
二、单圈环流
三、三圈环流 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
四、气压带、风带 全球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北半球)
课后练习
1、在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中,有两股冷暖性质不
5、能正确反应南半球副热带高压两侧大气的运动的是( C )
三圈环流形成分布和移动规律
VS
季风的形成
季风的形成也与三圈环流有关,由于海陆 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导致不同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不同风向 的风。
05
CATALOGUE
三圈环流的季节变化
季节变化的原因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的季节性变化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和气压的差异,进而影响 三圈环流的形成和分布。
地球自转轴倾角
地球自转轴的倾角导致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来回移动,形成四季 交替,影响三圈环流的季节变化。
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的季节性变化,如季风、洋流等,也会影响三圈环流的分布 和强度。
季节变化的规律
夏季
三圈环流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低纬度地区 温度较高,气压较低,气流上升,形成低气 压中心;高纬度地区温度较低,气压较高, 气流下沉,形成高气压中心。
冬季
太阳辐射减弱,低纬度地区温度降低,气压 升高,气流下沉,形成高气压中心;高纬度 地区温度升高,气压降低,气流上升,形成 低气压中心。
中纬环流移动规律
西风带
中纬度地区主要受西风带控制,包括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和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这些风带在副热带高气压带附近形 成低气压带,并向极地移动,形成中纬度环流。
急流形成
在中纬度地区,由于地形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会形成急流,如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和南半球的东南信风急流。
高纬环流移动规律
极地东风带
高纬度地区主要受极地东风带控制,包括北半球的东北风和南半球的东南风。 这些风带在极地附近形成高气压带,并向低纬度地区移动,形成高纬度环流。
季节性变化
高纬度环流的季节性变化较大,受到季节性气候变化的影响,如极地涡旋的形 成和移动。
04
CATALOGUE
三圈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高三地理三圈环流知识点
高三地理三圈环流知识点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而地理的三圈环流则是其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三圈环流包括大气圈环流、水圈环流和岩石圈环流。
本文将为读者详细介绍这三个环流系统。
一、大气圈环流大气圈环流指的是地球大气层内的气候现象以及气流的运动。
主要有垂直环流和经纬度环流两种形式。
垂直环流是指大气层垂直方向上的气流运动。
在垂直方向上,主要有两种气流形式,即垂直上升气流和垂直下沉气流。
垂直上升规律是:赤道附近的热带汇聚带上升,形成高空环流层;相对干燥的下沉气流区由于地表上空气下降,导致地表高压形成。
这一垂直环流形式影响着天气变化和季风气候的形成。
经纬度环流则是指根据地球表面的纬度和经度分布情况,产生的大气环流形式。
纬度环流一般可分为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
这些环流带的形成是由于不同纬度地区的能量收入和辐射规律不同,导致气压的差异。
纬度环流影响着地球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天气现象。
二、水圈环流水圈环流指的是地球上水在各自圈层之间的循环流动。
主要有海洋环流和陆地水循环两种形式。
海洋环流是指海洋表层水体在全球范围内的循环流动。
它受到地球的自转、地球表面的地形以及太阳辐射的影响。
大洋环流可分为暖流和寒流。
暖流来自赤道附近的海洋热带汇聚带,带来温暖的水流;寒流则来自极地和高纬度地区,带来冷水。
陆地水循环指的是地球上降水(如雨、雪等形式的水)在陆地上的循环过程。
降水之后,一部分将直接蒸发为大气中的水蒸气,一部分渗入土壤形成地下水,一部分则流入河流、湖泊等地表水,并最终回归大洋。
陆地水循环是维持陆地生态平衡和水资源循环的重要过程。
三、岩石圈环流岩石圈环流指的是地球上地壳和地幔之间的热量和物质的循环流动。
地壳和地幔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岩石圈环流,这对于地球内部和地表地质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地壳内部的岩浆运动和地震活动是岩石圈环流的主要表现,这是由于地球的内部热量分布不均匀所导致的。
热对流和岩石圈的运动形成了地震活动的地震带。
三圈环流示意图
干冷
信风带
低纬
流向较低纬
干热
西风带
中纬
流向较高纬
温湿
极地东风带
高纬
流向较低纬
干冷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大气环流---海陆间---热量、水分交换。
2、不同气压带、风带---不同气候。
3、气压带、风带—气候形成—重要因素。
4、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 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温度越高,空气中能容纳的水汽越多。 降温是形成降水的重要条件。
小知识
上升湿润下沉干,西风湿润东风干
气压带风带名称 分布 气流运动 气流性质
赤道低气压带
00附近
上升
湿热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0附近
下沉
干热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0附近
上升
温湿
极地高气压带
900附近
亚洲(印度)低压
亚速尔 高压
西太平洋 副热带 高压
亚洲(印度)低压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我国夏季天气影响很大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
类型
源地
风向
性质
成因
东亚季风
冬季风
夏季风
南亚季风
冬季风
夏季风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0°
1月
7月
பைடு நூலகம்
回归荒漠带上的“绿洲”
撒哈拉沙漠 阿拉伯沙漠 维多利亚沙漠 亚利桑那沙漠 阿塔卡玛沙漠
活动 P39
图2.16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5、热带雨林气候 ——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
分布: 特点: 成因:
赤道及其南北两侧 全年高温多雨 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压带与风带》(第一课时)教案
A.从赤道高空北上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会怎么偏转,最后会在30°N偏转成为什么风?
B.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在该纬度不断堆积后会如何运动?
C.北纬30°附近近地面的气压会有什么变化?
D.北纬30°附近近地面的气流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会怎样运动?
(学生思考,PPT立体图演示、视频演示)
(引导思路:来自赤道地区的气流源源不断在南北纬30°上空集聚迫使气流下沉,导致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北纬30°地区气流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偏转成东北风。
)
形成0°—30°N低纬环流圈。
探究讨论2:
A.从30°N地区下沉的气流和极地地区下沉的气流会怎么流动?两股气流的性质一样吗?
B.两股气流在60°N相遇后会气流如何运动?
C.最后在60°N高空气压有什么变化?又会如何运动?
(引导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