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教材中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医学、天文历法、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状况,认识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的辉煌成就。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科技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一些具体科技成就和人物的认识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加以巩固。
此外,学生对于两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可能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科技和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2.教学难点: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成就的背景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搜集相关资料,准备教学课件和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两汉时期的历史背景,查找相关资料,准备进行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两汉时期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两汉时期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和素材,呈现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医学、天文历法、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史记》和宗教。
2.通过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
3.掌握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繁荣的原因。
【学习重点】1.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2.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繁荣的原因【学习难点】1.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2.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繁荣的原因【课前预习】1.________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东汉时,宦官________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2.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____________》,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辩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和“________”理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
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发明了“_______”,便于实施外科手术;创造出“_______”,帮助人们用来强健身体。
3.西汉伟大的史学家________编写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________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________到________时约3000年的史事。
4. 东汉末年,________创立了太平道,尊奉老子和黄帝,也吸收了流行在社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
当时在汉中、巴蜀地区还有________创立的五斗米道,人们只要出五斗米,就可以入道或治病。
5.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________。
创始人是__________,又称释迦牟尼。
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修行为善,才能得到解脱。
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__________传入中国。
东汉________时,西域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示交流】小组展示,各组互评,教师点拨。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学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学案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通过比较“蔡侯纸”和以前的书写材料,了解造纸术对文化传播的作用。
知道张仲景和华佗的主要成就。
知道司马迁和《史记》。
知道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人。
【过程与方法】整理两汉时期造纸术、医学和史学等科技、文化方面的成就,并制成简单的表格,学会归纳历史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汉时期文化与科技的魅力,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心,树立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及其成就;司马迁和《史记》。
【学习难点】科技与文化的繁荣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的基础上的。
学习过程:自学提纲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3、基础巩固题。
(7')针对基础提纲提问,并适当拓展。
1)、最早在什么时候人们懂得了造纸?2)、东汉时期谁改进了造纸术?3)、医圣是指哪位名医?著作?4)、说出华佗的成就?5)、《史记》的作者、体例以及记述范围?6)、道教的创立者是谁?7)、佛教最早怎样传到中国的?4、师生共同探究(12')(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2')(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10')1.秦汉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和启示。
原因:秦汉时期,封建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这些都促进了秦汉文化的繁荣昌盛,形成了世界领先、多姿多彩的特点。
造纸术的发明、改进与外传促进了全世界、全人类文明的进步;这一时期,我国在史学、文学和艺术等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及非凡的创造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科技和文化教案设计
司马迁面对挫折发愤图强的精神,在逆境和屈辱面前隐忍坚毅
2/5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 15 课两汉科技和文化教案设计
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 我们也要向司马迁一样树立的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努力,面
对挫折、困难不能退缩,只要坚持去做,只要努力,只要持之以恒, 就会取得成功。
展示: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 之《离骚》
西汉时就已经掌握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蔡伦加以改进。造 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2、回忆在纸发明之前人们曾经用过哪些书写材料? 这些书写材料有什么不足?
甲骨、简帛、青铜器;不易刻写;笨重、昂贵;不易保存,不
1/5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 15 课两汉科技和文化教案设计
宜推广和使用;
因此到了西汉就发明了纸,叫麻纸,是世界上最早的纸,这种 纸使用不便,到了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和非凡的创造力。
标 4、通过对文献资料和图片的分析能总结出相关的历史史实。
教学重点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
教学难点 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教法学法 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医学: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医圣 华佗:麻沸散和五禽戏神医
史学:司马迁《史记》 宗教:道教东汉张角--太平道张凌--五斗米道 佛教:东汉传入
史上册第 15 课两汉科技和文化教案设计 5/5
讨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你知 道这句话的含义吗?你要做什么样的人?
社会需要有价值的人
四、道教和佛教 自主学习、合作共同完成表格 道教 佛教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
第3页/共7页第4页/共7页【精讲点拨总结归纳】任务六:【动动手】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检测提升巩固新知】1.“伦乃……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这一现发生在()A.西汉B.东汉C.东晋D.南北朝2.下图中的“蔡伦纪念园”位于湖南省耒阳市蔡子池畔,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
该纪念园的主题是()A.纪念蔡伦改进造纸术B.纪念蔡伦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纸C.纪念造纸术的发明过程D.纪念蔡伦被东汉政府封为“蔡侯”3.生活在东汉时期、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被后人尊称为“医圣”的是()A.华佗B.张仲景C.李时珍D.郦道元4.小明想做一个古代名人专辑,在收集某名人的资料时,见到了下面几幅图片,你认为他是在第5页/共7页收集谁的资料()A.蔡伦B.张衡C.华佗D.张仲景5.(2019•厦门中考)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A.《论语》B.《离骚》C.《史记》D.《资治通鉴》6、(2019•连云港)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始于()A.秦朝B.西汉C.东汉D.西晋7、(2019•临沂)人们常常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生。
华佗,字元化,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神医”。
他的医学创造有()①望闻问切四诊法②麻沸散③五禽戏④按摩疗法A.①④B.①②④C.①③D.②③8、(2019•新泰市校级模拟)司马迁写《史记》,下列事件不可能被写进去的是()A.长平之战B.秦始皇建立秦朝C.汉武帝泰山封禅D.班超出使西域9、(2019•云梦县一模)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他创作的史书被认为是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这里的“他”是()A.董仲舒B.司马迁C.曹雪芹D.司马光第7页/共7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主要内容包括两汉时期的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认识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古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科技史和文化史方面的知识较为薄弱,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加强。
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运用网络和多媒体资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认识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文化、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汉时期的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
2.教学难点: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3.案例分析:通过典型实例,深入剖析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特点。
4.互动交流:师生互动,解答学生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源。
3.网络资源:相关的历史文献、论文、新闻报道等。
4.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两汉时期会出现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的局面?2.呈现(10分钟)分别介绍两汉时期的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包括农业、手工业、医药、天文、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设计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标要求】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学习目标】1.复述造纸术发明与改进的基本史实,说出造纸术对人类的文明的贡献2.识记两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及其成就;分析华佗发明“麻沸散”的意义和张仲景被称为“医圣”的原因3.写出《史记》的作者、体例、内容及其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4.分别说出道教兴起的时间和佛教传入的时间及其发展状况,讨论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重难点】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完成练习册预习自测二、合作探究:阅读教材,思考,回答“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向)异也。
……仆窃不逊(不谦逊)……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是什么时期的人?写了一本什么书?(2)这本书的体裁、内容和文字特色是什么?(3)为了完成这部书,他付出了很多努力。
他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三、记忆背诵一、造纸术的发明1、背景(1)书写材料:纸问世前,古人把文字刻画、书写在甲骨和简帛上,或铸刻在青铜器物上(2)弊端:简用竹木铸成,分量很重;帛虽然轻,但价格昂贵。
人们使用受到限制2、发明: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3、改进(1)东汉,宦官蔡伦(元兴元年即公元105年,“蔡侯纸”)(2)原料: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3)优点:纸的质量大大提高;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4、影响(1)大大扩大了造纸原料的范围和提高了纸的质量,降低了造纸的成本,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2)造纸术从中国辗转流传到世界各国,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二、张仲景和华佗1、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中国的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两汉时期已发展到较高的水平,诊断和治疗的手段更加先进,并建立起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三、历史巨著《史记》1、作者和体例:史学家司马迁,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2、记述范围: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约3000年的史事3、主要内容:书中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肯定了他们的功绩,也揭露了他们的腐朽和罪恶。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附学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西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医学成就和文化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司马迁和《史记》,佛教和道教。
2.通过引导学会阅读历史校本教材、观察汉代造纸示意图,了解造纸的工序。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3.通过学习西汉时期的科技文化,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们科技文化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学习难点】历史巨著《史记》的地位及影响。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本、所用的练习本、阅读的各种报刊、杂志等都离不开“纸”。
“纸”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那么大家知道纸是怎样发明的吗?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造纸术的发明自主阅读课本P67~68内容,完成第1~2题。
1.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是什么时期的什么纸?谁在什么时候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有什么特点?造纸术改进的意义是什么?西汉早期的麻纸。
东汉,蔡伦,特点: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
意义: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2.纸发明之前,中国人写字曾经用过哪些书写材料?和纸相比这些书写材料有哪些不足之处?书写材料:龟甲或兽骨、青铜器、竹木简、帛等。
成本高、贵重不方便携带、不易推广等缺点;纸不仅携带方便,而且造价低廉,纸的出现大大便利了人们的书写,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
知识模块二张仲景与华佗自主阅读课本P69内容,完成第3题。
3.华佗和张仲景有哪些主要的医学成就?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编创“五禽戏”。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知识模块三历史巨著《史记》自主阅读课本P70内容,完成第4~5题。
4.简述《史记》的作者、内容、地位。
作者:司马迁。
内容: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地位: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不朽的文学和史学著作。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含反思)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标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知识线索:一、造纸术的发明1.在纸张出现以前,人民用什么作为书写的载体?(甲骨、青铜器、丝帛、竹简)2.用竹木简或帛作为书写材料有什么缺点?(竹木简太笨重,携带不方便;帛的价钱昂贵,不能大量使用。
)3.什么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西汉)4.东汉时,谁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宦官蔡伦)5.造纸术发明的伟大意义: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二、张仲景和华佗1.张仲景:民族:汉族生活时代:东汉末年(今河南人)职业:医学家成就: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辩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和“治未病”理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医圣”。
2.华佗:民族:汉族生活时代:东汉末年职业:医学家成就: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
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他还创制一套医疗体操“五禽戏”,以强健身体。
历史巨著《史记》作者:司马迁民族:汉族生活时代:西汉汉武帝时期家乡: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职业:史学家成就:编写了《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鲁迅先生评价《史记》一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道教和佛教1.道教:东汉末年,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尊奉老子和黄帝,也吸收了流行在社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
当时在汉中、巴蜀地区还有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人们只要出五斗米,就可以入道或治病。
2.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
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
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修行为善,才能得到解脱。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西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医学成就和文化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司马迁和《史记》,佛教和道教。
2.通过引导学会阅读历史校本教材、观察汉代造纸示意图,了解造纸的工序。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3.通过学习西汉时期的科技文化,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们科技文化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教学难点:历史巨著《史记》的地位及影响。
教学过程:问题激趣。
导入新课,解读学习目标。
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仔细阅读教材,做圈点批注。
方法指导二:注重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方法指导三:知识模块可以用百家讲坛、颁奖典礼等形式从科技领域、时期、人物、成就方面列表展示。
方法指导四:歌谣记忆历史:西汉发明造纸术,东汉蔡伦又改进。
质优价廉宜推广,文明传播世界行,东汉末年张仲景,出书《伤寒杂病论》。
外科祖师是华佗,“麻沸散”五禽戏立根基。
司马迁著《史记》,记录黄帝到武帝。
编撰使用纪传体,文笔简洁是范例。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本、所用的练习本、阅读的各种报刊、杂志等都离不开“纸”。
“纸”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那么大家知道纸是怎样发明的吗?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造纸术的发明自主阅读课本P67~68内容,完成第1~2题。
1.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是什么时期的什么纸?谁在什么时候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有什么特点?造纸术改进的意义是什么?西汉早期的麻纸。
东汉,蔡伦,特点: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
意义: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2.纸发明之前,中国人写字曾经用过哪些书写材料?和纸相比这些书写材料有哪些不足之处?书写材料:龟甲或兽骨、青铜器、竹木简、帛等。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主要内容涵盖了东汉时期的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
教材通过举例介绍了东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如地动仪的发明,以及文化发展,如司马迁的《史记》和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等。
此外,还涉及到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以及两汉时期的著名文化人物。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详细介绍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宗教和文化的传入和发展感兴趣,教师可抓住这一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东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如地动仪的发明和造纸术的改进。
2.掌握两汉时期的文化发展,如《史记》的撰写和道教、佛教的传入。
3.通过对两汉科技和文化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的历史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动仪的发明和造纸术的改进。
2.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
3.司马迁的《史记》和两汉时期的著名文化人物。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
2.使用案例分析法,详细介绍地动仪、造纸术等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道教和佛教的传入和发展的异同。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如地动仪、造纸术的图片和介绍。
2.准备《史记》的相关篇章,让学生阅读和了解。
3.准备关于道教和佛教传入的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东汉时期的科技成就,重点介绍地动仪的发明和造纸术的改进。
展示相关图片和资料,让学生了解这些科技成就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阅读《史记》的相关篇章,了解司马迁的史学成就。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15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包括农业、手工业、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教材通过具体的事例和图片,使学生了解两汉时期我国科技和文化的繁荣发展,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古代科技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于两汉时期的具体科技和文化成就认识不够全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加以补充。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认知多依赖于记忆,对于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两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主要成就,认识两汉时期我国科技和文化的繁荣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2.教学难点: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成就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2.案例教学法:以典型的事例为例,分析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特点。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
3.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为课堂授课提供支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两汉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两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繁荣。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
【检测提升稳固新知】
1.〝伦乃……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这一现发作在〔〕
A.西汉 B.东汉 C.东晋 D.南北朝
2.以下图中的〝蔡伦纪念园〞位于湖南省耒阳市蔡子池畔,是国度级重点文物维护单位、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度3A级旅游景色区。
该纪念园的主题是
〔〕
A.纪念蔡伦改良造纸术 B.纪念蔡伦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纸
C.纪念造纸术的发明进程 D.纪念蔡伦被东汉政府封为〝蔡侯〞
3.生活在东汉时期、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被先人尊称为〝医圣〞的是〔〕
A.华佗 B.张仲景 C.李时珍 D.郦道元
4.小明想做一个现代名人专辑,在搜集某名人的资料时,见到了下面几幅图片,你以为他是在搜集谁的资料〔〕
A.蔡伦 B.张衡 C.华佗 D.张仲景
5.〔2021•厦门中考〕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高效备课系列(部编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课标要求】通过了解西汉末到东汉的政治、社会动荡,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的背景;知道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马迁与《史记》、蔡伦与造纸术、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华佗的故事等。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最后一课,主要介绍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包括的内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道教和佛教。
两汉的科技成就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同时这些科技成就运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又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因此,学习本课有助于理解我国统一国家政权建立的历史意义。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课外知识面较广,对历史学习有较大的兴趣,且他们好奇心强,尤其对生动、形象的知识感兴趣,会比较关注课程的趣味性。
但由于他们刚接触历史这一科目不久,历史时空观念、历史思维能力会比较欠缺。
因此,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视频、图文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储备,在讲课过程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思维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敢想、敢说、爱表达的习惯,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教学目标】1.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通过比较“蔡侯纸”和以前的书写材料,了解造纸术对文化传播的作用。
2.知道张仲景和华佗的主要成就。
3.知道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
4.知道司马迁和《史记》。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
教学难点:科技与文化的兴盛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的基础上的。
【教学方法】:五步六学,同桌互助【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学)视频导入播放观看视频《螺丝历史-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片段,教师引导:西汉时有一个叫东方朔的大文学家,此人真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据说有一次,他向汉武帝上一奏本,说起来还真是吓人一跳,这个奏本足足用了三千片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汉武帝足足看了一个多月…“纸”今天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那么大家知道纸是怎样发明的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相信学完后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答案:正直不屈、百折不挠。敢于直言、不畏权贵。
过渡语:同学们看过《西游记》吗?《西游记》里的如来佛、观音菩萨等是佛教人物,元始天尊、太上老君等都是道教尊奉的人物。道教是如何兴起的?它的思想主张有哪些?对我国文化有哪些影响?我们现在来学习这些内容。
2.(1)结合教材知识,说说佛教的地位、创立时间与起源地、创始人和基本教义。
答案:①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②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③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④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断除各种欲望和烦恼,才能得到解脱。主张众生平等。
(2)结合图片(见课件)和教材知识,说说佛教的传入、发展和影响。
答案: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过渡语:西汉时期,我国最早发明造纸术;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在科技发展的同时,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也有了较高的水平,张仲景和华佗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板块二张仲景和华佗
1.观看视频《历史文化名人之张仲景》(见课件),根据图片和教材知识,说说张仲景的生活年代、主要医学成就和地位。
答案:①司马迁(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②西汉汉武帝时期。③从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记录帝王将相历史活动肯定了他们的功绩,也揭露了他们的腐朽和罪恶;为下层人物写传记。④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阅读材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概括《史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答案:①史学价值:司马迁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②文学价值:《史记》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4.价值:史学价值、文学价值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优质教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教学难点:道教和佛教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东方朔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
汉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
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
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
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据说有一次,他向汉武帝上一个奏本,这个奏本就用了三千片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
汉武帝看得那真是累啊!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这一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造纸术的发明(一)纸发明以前的书写材料和缺点1.【材料研读】材料一吾非与之并世同时,亲闻其声,见其色也;以其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遗传后世子孙者知之。
——《墨子·兼爱下》材料二先王寄理于竹帛。
——《韩非子·安危》材料三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范晔《后汉书》2.教师设问: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说说纸发明以前的书写材料有什么特点?提示:(1)书写材料:甲骨、简帛、青铜器等。
(2)竹木简太笨重,携带不方便;帛的价格昂贵,不能大量使用。
(二)造纸术的发明1.图片展示最早的纸此为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纸。
纸面平整、光滑、结构紧密,表面有细纤维渣,可见造纸技术比较原始。
其原料为大麻纸上用墨线绘有山、川、崖,路,是一幅世界最早的纸绘地图。
2.设问:我国造纸术是何时发明的?到东汉,造纸术有何变化?提示:(1)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术的基本方法。
缺点:这种麻纸质地粗糙,使用不便。
由于麻纸不太适合书写;东汉经济繁荣,文化教育发达,对纸张需求强烈。
(三)蔡伦改进造纸术——方法、原料、优点1.材料研读:“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元兴元年,奏上之。
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范晔的《后汉书》2.教师设问:(1)从记载中,蔡伦用什么原料造纸?提示: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导学案: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课题:《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课型:历史
年级:七年级上册
时间: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包括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的发明以及文学、书画等方面的成就。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和文化素养,了解历史对今天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对科技和文化成就的尊重和欣赏。
二、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或PPT。
2. 多媒体设备。
3. 相关图片或实物。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a. 通过回顾上节课学的内容,与学生一起复习汉代的政治制度和农业生产状况。
b. 提问:在两汉时期,除了政治和农业,还有哪些重要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呢?
2. 新课讲解(20分钟)
a. 介绍两汉时期的科技成就
i. 造纸术的发明:介绍造纸术的起源和发展,包括纸的制作
原料和过程。
ii. 火药的发明:介绍火药的发现和应用领域。
iii. 指南针的发明:介绍指南针在航海方面的作用以及对地
理学的发展影响。
b. 介绍两汉时期的文化成就
i. 文学:介绍两汉时期的文学成就,像《诗经》、《楚辞》
等文学作品。
ii. 书画:介绍两汉时期的书画成就,像汉代的简帛书写和画
作等。
3. 学生活动(20分钟)
a.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 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的发明对人类的影响有哪些?
- 两汉时期的文学和书画成就在历史上有怎样的地位和意义?
b. 展示和总结:各小组成员依次汇报自己的讨论结果,主持人进行总结和点评。
4. 拓展延伸(10分钟)
a. 邀请学生发表自己对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成就的看法和评价。
b. 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和文化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
四、课堂小结(5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的发明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文学和书画成就则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五、课后作业
1. 思考并写一篇短文,阐述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成就对我们的意义。
2.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一种古代科技或文化成就,并进行展示或交流。
六、板书设计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科技成就:
- 造纸术
- 火药
- 指南针
文化成就:
- 文学
- 书画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汉代政治和农业的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同时,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和展示,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在拓展延伸环节中,邀请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科技和文化对人类
社会的重要性。
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不仅有着丰富多样的政治生活和农业生产,还有着众多重要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这些成就无疑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科技和文化进步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首先,两汉时期的科技成就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进步。
造纸术的发明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便捷高效的文字传承方式,使书写成为可能。
这在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发展的同时,也为国家政务、经济交流以及学术研究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火药的发明则引领了军事技术的进步,提高了部队作战的效能,同时也为炼铁、药物制备等方面提供了科技支持。
指南针的发明则为航海和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人类的探索和交往变得更加便利。
除了科技,两汉时期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文化成就。
在文学方面,两汉时期涌现出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如《诗经》、《楚辞》等。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感情,同时也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书画方面,两汉时期的简帛书写和画作技艺极为精湛,为中国书法和绘画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至今仍被视为经典。
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不可忽视。
首先,在科技方面,造纸术的发明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使书写成为可能,进一步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火药的发明不仅提高了军事技术,也对后世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制造有着重要的影响。
指南针的发明为人类的航海和地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方向,对世界的探索和交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其次,在文化方面,两汉时期的文学和书画成就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后世文学和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迪。
诗经和楚辞等文学作品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当时,被後代广泛传颂,并且对后世文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两汉时期的简帛书写和画作技艺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后世书法和绘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同时,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参考。
科技的进步推动了经济、军事和文化的发展,使“发明创造”的理念深入人心,激发了人们对创新的愿望和热情。
文化的繁荣和多样性为后世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积累。
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不仅丰富了人类的智慧宝库,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与启示。
总而言之,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是中国历史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宝贵财富。
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的发明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丰富了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文学和书画成就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为后世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正是这一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让中国历史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并为后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借鉴。
我们应该向两汉时期的先人致敬,珍惜和传承这些宝贵的科技和文化成果,为创造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