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交换共享整合方案的系统平台建设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技术方案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协同平台设计整合协同平台的主要功能是从其它子系统中提取共享数据,并对多来源渠道的、相互不一致的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处理;基于数据字典对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进行组织,以保证数据间关系的正确性、可理解性并避免数据冗余;以各种形式提供数据服务,采用分层次的方法对各类用户设置权限,使不同用户既能获得各自所需要的数据,又能确保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性及共享数据的互操作性和互用性;维护基础信息、动态业务数据以及系统管理配置参数;支撑系统的网络构架、信息安全、网络管理、流程管理、数据库维护和备份等运维能力。
整合协同平台根据功能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基础数据和共享数据的交换服务和路由流程管理,该部分是交换平台的基础,包括:静态交换数据、动态交换数据、图形数据及表格、统计资料等属性数据。
第二部分,各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实现,根据事先制订好的规范、标准,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传输操作。
在接入中心平台时,应按系统集成要求设计系统结构,各类数据接口遵循系统集成规范。
第一章中心平台设计1.1平台功能结构整合协同平台服务器是公共基础平台的核心部分,XMA整合协同平台提供一整套规范的、高效的、安全的数据交换机制。
XMA整合协同平台由部署在数据中心和各业务部门的数据交换服务器、数据接口系统共同组成,解决数据采集、更新、汇总、分发、一致性等数据交换问题,解决按需查询、公共数据存取控制等问题。
各业务子系统都要统一使用XMA整合协同平台进行数据交换。
数据中心统一管理和制定数据交换标准。
各业务部门通过数据级整合或者应用级整合通过XMA 整合协同平台向数据中心提供数据,也通过XMA整合协同平台访问共享数据。
XMA整合协同平台的基本功能如下:共享数据库的数据采集、更新、维护。
业务资料库、公共服务数据库的数据采集。
提供安全可靠的共享数据服务。
业务部门之间的业务数据交换。
结合工作流的协调数据服务。
管理、控制、配置、传输管理、安全接口数据需方数据库应用数据层接口应用层接口数据转换传输管理接口适配共享交换数据供方数据库应用数据层接口应用层接口数据转换传输管理接口适配传输传输数据压缩加解密故障检测协议管理传输控制连接共享数据解析数据转换数据模板服务管理运行管理部署管理数据路由会话控制会话策略会话模式系统日志共享交换共享交换共享交换功能流程说明:数据供需方的接口数据系统:为了满足应用层交换和数据层交换,交换代理必须有应用层和数据层的连接和接口适配功能,数据代理必须有数据格式的转换功能。
系统集成方案设计:如何设计系统集成方案,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系统集成方案设计:如何设计系统集成方案,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引言现代企业常常依赖于多个系统来支持其日常运营和业务流程。
然而,这些系统通常是独立开发和部署的,它们之间缺乏协同和信息的共享,导致了不同系统之间数据的孤立和业务流程的不连贯。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设计一个系统集成方案,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系统集成的概念,讨论为什么需要系统集成方案,以及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系统集成方案。
什么是系统集成?系统集成是指将多个独立的系统或软件应用整合在一起,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业务流程的协同。
通过系统集成,不同的系统可以相互通信和交换数据,以实现更高效和准确的业务运营。
系统集成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包括数据集成、应用程序接口(API)集成和企业服务总线(ESB)集成等。
为什么需要系统集成方案?数据孤立和业务流程不连贯在一个企业中,多个系统通常负责不同的业务功能。
例如,一个企业可能使用一个系统来处理销售,另一个系统来处理库存,还有一个系统来处理财务。
这些系统之间缺乏协同和数据共享,导致了数据的孤立和业务流程的不连贯。
例如,当一个销售订单生成时,库存系统可能不会立即更新库存数量,这可能导致库存不准确和订单配送延迟。
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系统集成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可以减少重复数据输入和手工处理,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数据的共享和实时更新也可以增加数据的准确性,避免错误和冲突。
支持业务创新和业务拓展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拓展业务。
系统集成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灵活的基础设施来支持新的业务需求和创新。
通过集成不同系统,企业可以更容易地引入新的业务流程和功能,及时响应市场需求。
如何设计系统集成方案?设计一个有效的系统集成方案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和步骤。
下面是一个系统集成方案设计的一般步骤:确定需求和目标首先,需要明确系统集成的需求和目标。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方案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方案一、方案背景和目标: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是为了解决组织内外数据交换、共享和整合的问题,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和决策能力。
本方案旨在建设一个安全、高效、可靠的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实现数据的一体化管理和应用。
具体目标包括:1.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整合,消除信息孤岛。
2.提供统一的数据接口和标准,便于数据共享和对接外部系统。
3.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减少重复数据输入和处理,降低人工成本。
4.支持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为组织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洞察。
二、方案步骤:1.系统需求分析和设计:(1)进行组织内外数据流程分析,明确数据交换和整合的需求。
(2)设计系统结构和功能模块,包括数据输入、处理、存储、查询和分析等。
(3)确定数据接口和标准,以及数据安全和权限控制机制。
2.系统平台搭建:(1)选取合适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搭建系统的基础设施。
(2)部署数据库系统,建立数据存储和管理机制。
(3)开发数据交换接口和整合模块,确保系统与外部系统的对接和数据交换。
3.数据清洗和转换:(1)对组织内部的数据进行清洗和转换,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根据需求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和标准化,方便数据整合和共享。
4. 数据安全和权限控制:(1)建立数据访问权限管理机制,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访问和修改数据。
(2)实施数据加密和备份策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数据共享和应用开发:(1)设计和开发数据共享接口和服务,支持外部系统和合作伙伴的数据交换。
(2)提供数据查询和分析功能,为组织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洞察和决策支持。
(3)配置数据报表和可视化工具,方便用户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展示。
6.测试和上线运维:(1)进行系统功能和性能的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配置系统日志和监控工具,及时发现和解决系统运行中的问题。
(3)建立系统运维和维护机制,定期进行系统更新和维护。
三、实施考虑因素:1.需要与组织内部各个部门和外部系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确保数据交换和整合的顺利进行。
公共数据共建共享平台平台解决方案

公共数据共建共享平台平台解决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据的爆炸式增长,公共数据共建共享成为一种趋势和需求。
公共数据是指由政府、企业、学术机构等机构或组织产生的与公共利益相关的数据,如交通数据、气象数据、人口数据等。
在传统的数据管理模式下,这些数据往往被各方片面地看作是自己的私有资源,难以实现有效利用和共享。
因此,建立一套公共数据共建共享平台的解决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为了建立公共数据共建共享平台,需要支持该平台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架构。
这包括数据存储和管理系统、数据传输和交换系统以及数据分析和挖掘系统等。
这些系统需要在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等方面做好设计和实现,确保公共数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其次,建立公共数据共建共享平台还需要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法律法规,保障公共数据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这包括数据共享协议、数据授权机制、数据隐私保护等。
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各方主动参与到公共数据共建共享平台中,并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四,建立公共数据共建共享平台需要推进数据开放和开放数据的文化建设。
政府和机构需要树立数据开放与共享的理念,鼓励和支持各方参与到数据共建共享平台中。
同时,需要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激励和引导各方主动贡献和共享数据。
第五,公共数据共建共享平台还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数据治理机制。
这包括数据的采集、清洗、整合、分析和应用等环节。
政府和机构需要制定相应的数据管理规范和流程,确保公共数据的质量和可信度。
第六,为了更好地推进公共数据共建共享平台的建设,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发布和共享平台。
这个平台可以集中管理和发布公共数据,方便各方获取和使用数据。
同时,还可以提供数据查询、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等功能,提高数据的利用价值。
最后,为了推动公共数据共建共享平台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开展相关的培训和推广活动。
政府和机构可以组织数据的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提高各方对公共数据共建共享平台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还可以设立相关的奖励机制,鼓励和激励各方参与到公共数据共建共享平台中。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设计方案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设计方案一、架构设计1.总体框架数据共享交换体系包括资源目录服务系统、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数据中心、应用支撑平台、标准规范体系和系统管理平台等,并与相关部门的业务系统、基础数据库和业务应用发生关联。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可对分布在不同单位和部门的业务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整合、共享、统计分析,并将其统一展示。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是各行业信息化工程中的基础设施,将现有的业务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有价值的数据交换到信息资源中心,在整合过程中对数据进行抽取、转换、过滤、安全传输,构建完整的企业级数据中心,将来可以在信息资源中心的基础上构建统一的数据查询、统计和分析等综合应用系统。
从各相关单位的信息资源库提取出业务信息资源的特征信息,编目形成企业信息资源元数据,注册到信息资源元数据库中,生成企业信息资源目录,并通过企业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对外提供目录查询等服务。
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和系统的管理维护贯穿系统的各个层面,标准规范体系主要包括标准规范的建设和管理制度的建设;系统管理的主要功能有共享管理、授权控制、运维管理、平台管理等。
2.功能架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功能包括六部分:共享管理、授权控制、运维管理、平台管理、目录服务、交换服务。
2.1.目录服务资源目录服务系统包含目录服务和目录管理两部分内容:目录服务提供目录、元数据注册、发布、审核、修改、维护以及编目服务等相关内容。
目录管理通过将现有各类资源(元数据)的合理分类,通过共享资源目录、共享需求目录等多种方式排列、重组资源,并通过ML Tree以资源导航树的方式完成资源目录服务系统的开发建设工作。
2.2.共享管理共享交换平台提供基于工作流的共享需求管理功能。
当共享资源需求方需要共享其他单位的资源时,向系统管理员提交共享申请,申请内容包括:所需信息资源清单、用途、保密条款等要求。
提交完成后,进入共享申请的审批阶段,经过领导审核通过后,平台管理员通过平台赋予申请方相应的权限,实现信息的交换。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设计方案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设计方案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成为各行各业重要的建设项目。
本文将重点介绍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设计方案。
该方案将包括系统架构设计、功能模块设计、数据整合策略、安全保障措施以及实施计划等内容。
二、系统架构设计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的架构设计是整个系统平台建设的基础。
该方案采用三层架构,分为前端用户界面层、中间业务逻辑层和后端数据存储层。
用户界面层提供友好的界面给用户进行操作和查询;业务逻辑层负责数据的业务逻辑处理和整合;数据存储层负责存储各个数据源的数据。
三、功能模块设计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包括数据上传、数据整合、数据查询、数据分析和报告生成等模块。
数据上传模块允许用户将自己的数据上传到系统中;数据整合模块负责将各个数据源的数据进行整合;数据查询模块提供对整合后的数据进行查询和分析;报告生成模块根据用户的要求生成相应的报告。
四、数据整合策略
数据整合是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该方案将采用ETL(抽取、转换、加载)的方式进行数据整合。
通过抽取各个数据源的数据,然后进行转换和加载到数据存储层,实现数据整合的目的。
五、安全保障措施
六、实施计划
七、总结
本文以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为背景,提出了一套系统架构设计、功能模块设计、数据整合策略、安全保障措施和实施计划等方案。
通过合理的系统设计和严格的安全措施,可以保障数据的安全和有效的整合,实现数据交换共享的目标。
智慧城市公共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城市公共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2018年3月目录1.项目概述 (5)1.1.平台建设目标 (5)1.2.总体需求分析 (6)1.3.平台需求分析 (9)2.平台建设思路 (9)2.1.一套架构平台 (9)2.2.两类构建框架 (10)2.2.1.页面构建框架 (10)2.2.2.安全构建框架 (10)2.3.三种工具组件 (10)2.3.1.日志组件 (10)2.3.2.消息组件 (11)2.3.3.单点登陆组件 (11)2.4.四项基础服务 (11)2.4.1.文件分布式存储服务 (11)2.4.2.文档在线阅读服务 (11)2.4.3.流媒体服务 (12)2.4.4.任务调度服务 (12)2.5.五个运行引擎 (12)2.5.1.工作流引擎 (12)2.5.2.数据接口引擎 (12)2.5.3.报表引擎 (13)2.5.4.全文检索引擎 (13)2.5.5.权限分级引擎 (14)3.平台总体设计 (14)3.1.平台建设原则 (14)3.2.平台架构设计 (15)3.3.平台功能设计 (17)3.3.1.数据采集 (19)3.3.2.数据清洗加载 (20)3.3.3.数据共享交换 (21)3.3.4.资源目录管理 (23)3.3.6.数据资源管理 (25)3.3.7.目录管理与服务 (25)3.3.8.资源统一调度 (27)3.3.9.数据质量管理 (28)3.3.10.运行监控管理 (29)3.3.11.接口开发与服务 (29)3.3.12.服务总线 (30)3.3.13.云应用引擎 (30)4.平台详细建设方案 (31)4.1.数据采集 (31)4.1.1.元数据管理 (33)4.1.1.1.采集字段管理 (33)4.1.1.2.采集目录资源库管理 (34)4.1.1.3.数据源管理 (34)4.1.2.数据采集管理 (34)4.1.2.1.采集策略管理 (35)4.1.2.2.采集任务管理 (36)4.1.2.3.调度与监控 (37)4.1.2.4.离线数据采集 (38)4.1.3.日志管理 (38)4.2.数据清洗加载 (39)4.2.1.数据清洗 (39)4.2.1.1.数据转换规则配置 (39)4.2.1.2.数据转换 (40)4.2.1.3.数据去赃 (40)4.2.1.4.数据批量清洗 (41)4.2.2.数据加载 (41)4.2.3.日志管理 (41)4.3.数据共享交换 (41)4.3.1.交换桥接 (45)4.3.2.前置交换 (46)4.3.3.交换传输 (48)4.3.4.交换管理 (48)4.4.资源目录管理 (49)4.4.1.专项资源目录库 (49)4.4.3.资源目录管理 (50)4.4.3.1.目录生产 (50)4.4.3.2.目录管理 (50)4.4.3.3.目录查询 (52)4.4.4.编目管理 (53)4.5.元数据管理 (54)4.5.1.元数据定义 (56)4.5.2.元数据存储 (56)4.5.3.元数据查询 (57)4.5.4.元数据维护 (57)4.5.5.元数据检查 (57)4.5.6.元数据分析 (58)4.6.数据资源管理 (58)4.6.1.模型管理 (59)4.6.2.数据查询 (59)4.6.3.同步和迁移 (59)4.6.4.导入导出 (59)4.6.5.计划任务 (60)4.7.目录管理与服务 (60)4.7.1.资源目录服务 (60)4.7.2.目录共享统计分析 (61)4.7.3.数据订阅 (61)4.8.资源统一调度 (62)4.8.1.任务调度配置 (62)4.8.2.智能调度运行 (62)4.8.3.资源控制 (63)4.8.4.优先级管理评估 (63)4.8.5.调度策略管理 (63)4.8.6.调度全面监控 (64)4.8.7.作业告警与错误反馈 (64)4.8.8.调度变更 (64)4.9.数据质量管理 (65)4.9.1.数据质量控制 (65)4.9.2.数据质量评估 (66)4.9.2.1.自动化评估 (66)4.9.3.数据稽核管理 (66)4.10.运行监控管理 (67)4.10.1.运行监控 (67)4.10.2.数据采集过程监控 (68)4.10.3.监控告警 (68)4.10.4.日志管理 (69)4.11.接口开发与服务 (69)4.12.服务总线ESB (69)4.12.1.权限校验 (70)4.12.2.服务治理 (71)4.12.3.协议转换 (71)4.12.4.消息格式转换 (72)4.12.5.服务路由 (74)4.12.6.监控和运维 (75)4.12.7.服务等级 (76)4.12.8.日志管理 (76)4.12.9.异常处理 (76)4.13.云应用引擎 (77)1.项目概述1.1.平台建设目标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阶段演进,是相对数字城市、互联城市而言,城市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方案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方案本文旨在提出一个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的建设方案,该方案旨在建立一个可靠、高效、安全的数据交换系统平台,为公司的业务运营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和分析,提高公司的数据决策能力和信息化水平。
一、建设目的1. 实现数据交换:建立数据交换平台,通过数据交换实现数据的共享和整合。
2. 提高数据质量:对数据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处理,提高数据质量和可信度。
3. 优化数据处理流程: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处理流程,实现数据的快速、准确处理。
4. 提高数据安全性:采用安全措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二、建设方案1. 基础设施建设(1)硬件设施:建设高效、可扩展的硬件设施,包括存储设备、服务器、网络设备等,用于支持数据存储、处理及交换。
(2)软件系统:建立具有可扩展性的大数据管理系统,支持数据的存储、处理、分析等功能。
系统应具有易用性和可维护性,同时遵循标准安全规范和数据交换协议。
(3)网络架构:采用虚拟化技术实现数据交换,通过云计算平台管理数据资源,形成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数据交换,确保数据传输的正常进行和数据的安全性。
2. 数据规范化处理数据规范化是建立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数据清洗、处理、整合等步骤,处理结果应该包含数据的数据质量(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可靠性等)和标准化程度(格式、模型、管理等)。
3. 数据交换平台建设数据交换平台是数据交换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数据集合、数据存储、数据传输、数据分析等。
(1)数据集合:建立数据集合机制,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控制。
数据集合应该包含管理呈现层、数据呈现层、数据计算层、数据支持层等。
(2)数据存储:数据存储应该采用大数据存储技术,建立大数据存储中心,并在其中建立完整的数据管理体系,将数据分类存储、整合、备份和恢复。
(3)数据传输:建立数据传输机制,通过数据的传输达到数据的交换目的,应该保证数据的传输快速、高效、稳定和安全。
中央数据交换平台建设及统一接口规范介绍

目录
• 中央数据交换平台概述 • 平台架构与技术实现 • 统一接口规范制定 • 数据交换平台应用场景与案例分析 • 数据交换平台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 数据交换平台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CATALOGUE
中央数据交换平台概述
定义与功能
定义
中央数据交换平台是一个集成了数据 交换、数据处理、数据存储和数据安 全保护等功能的数据处理系统。
跨企业数据共享
促进企业间的数据交互与合作,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案例:多家电商平台通过统一的接口规范,实现了商品信息、用户数据等的共享,提升了用户体验和 交易量。
政府数据开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台
提升政府透明度,促进公民参与和社 会监督。
案例:某市政府建立数据开放平台, 提供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经济发展 等数据,方便公民查询和使用,提高 了政府公信力。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数据加密与传输安全
采用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 中的安全。
访问控制与权限管理
建立完善的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机制,限制对数据的 访问和操作,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隐私保护与合规性
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隐私政策,对敏感数据进行脱敏 处理,保护用户隐私。
标准化与互操作性问题
该模块采用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防止数据被窃取或 篡改。
数据安全模块还提供身份认证和权限控制功能,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 用户才能访问和操作数据。
数据安全模块还提供日志记录功能,记录数据的访问和操作记录,方 便追溯和审计。
03
CATALOGUE
统一接口规范制定
接口规范的目标与原则
目标
数据交换平台的设计方案

功能介绍
性能
1. 单节点最大配置数据交换流程≥2000个; 2. 单节点并发交换数≥500; 3. 单节点数据吞吐率> 40M/秒; 4. 结构化数据加工速度> 3000行/秒; 5. 系统资源平均消耗不大于50%; 6. 支持对TB级数据进行数据交换。
以上指标在以下测试环境测得: 服务器(CPU 8核2.20GHz;内存 48G;64位Windows),网络(1000Mbps),数据库(oracle 11g)。
纵向数据交换
横向数据交换
SG-UEP
批消同服
数据中心
营销系统
协同办公
ERP
量息步务
横向数据交换
… …
5
平台简介
整体功能架构
6
平台简介
技术特点
分布式高可靠文件传输; 数据库数据抽取、转换、传输、装载; 基于数据库日志的低延迟、低影响同步复制; 高性能分布式企业级消息中间件; 面向服务的企业级服务集成总线。
系统A
系统B
…
子公司
系统A
系统B
…
子公司
…
子公司
3
平台简介
海迅数据交换平台简介
海迅数据交换平台(HSP-EXG)旨在提供复杂环境下、异构系统间企业数据孤岛问题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平 台集合了业内主流的数据交换产品功能,提供ETL、ESB、MQ、文件传输、数据库同步复制等产品的整体功能实现 ,各组件能够按照需求组合或裁剪,从而一次性满足中大型企业各类型数据集成共享需求,并进行统一的数据交换 监测与管理。平台主要包括五大子系统:
统一监测子系统(HSP-EXG-MS )对平台各组件提供统一的可视化状态监测、统计分析、告警、报表导出等 功能。以全局视图方式展示企业数据集成情况以及数据流向。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方案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方案目录一、内容综述 (3)1.1 编写目的 (4)1.2 背景与意义 (4)1.3 文档范围与目标 (5)二、需求分析 (6)2.1 组织架构与角色定义 (7)2.2 数据交换需求 (9)2.3 数据共享需求 (10)2.4 系统平台功能需求 (11)三、技术架构设计 (12)3.1 总体架构 (13)3.2 技术选型 (15)3.2.1 数据库技术 (16)3.2.2 中间件技术 (18)3.2.3 安全技术 (19)3.3 系统平台模块划分 (20)四、功能设计 (21)4.1 数据采集与整合模块 (23)4.2 数据交换模块 (24)4.3 数据共享模块 (26)4.4 管理与监控模块 (28)五、数据库设计 (29)5.1 数据字典 (30)5.2 表结构设计 (31)5.3 关系数据库设计 (33)5.4 非关系数据库设计 (34)六、接口设计 (36)6.1 数据接口设计 (37)6.2 应用接口设计 (39)6.3 API设计规范 (40)七、安全策略 (42)7.1 数据加密与解密 (43)7.2 权限管理 (44)7.3 日志审计 (45)7.4 安全防护措施 (46)八、项目实施计划 (48)8.1 项目阶段划分 (49)8.2 任务分配与时间节点 (49)8.3 项目风险管理 (50)九、预算与成本分析 (52)9.1 软硬件采购成本 (53)9.2 开发与实施成本 (55)9.3 运维与培训成本 (56)9.4 预期效益分析 (58)十、总结与展望 (59)10.1 方案总结 (61)10.2 发展前景 (62)10.3 后续工作建议 (63)一、内容综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交换与共享已成为企业、政府和社会组织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关键手段。
各部门、各行业之间的数据格式不统标准不统一,严重制约了数据的流通与共享。
建设一个高效、稳定、安全的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对于提升数据价值、推动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方案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协同平台设计整合协同平台的主要功能是从其它子系统中提取共享数据,并对多来源渠道的、相互不一致的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处理;基于数据字典对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进行组织,以保证数据间关系的正确性、可理解性并避免数据冗余;以各种形式提供数据服务,采用分层次的方法对各类用户设置权限,使不同用户既能获得各自所需要的数据,又能确保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性及共享数据的互操作性和互用性;维护基础信息、动态业务数据以及系统管理配置参数;支撑系统的网络构架、信息安全、网络管理、流程管理、数据库维护和备份等运维能力。
整合协同平台根据功能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基础数据和共享数据的交换服务和路由流程管理,该部分是交换平台的基础,包括:静态交换数据、动态交换数据、图形数据及表格、统计资料等属性数据。
第二部分,各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实现,根据事先制订好的规范、标准,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传输操作。
在接入中心平台时,应按系统集成要求设计系统结构,各类数据接口遵循系统集成规范。
第一章中心平台设计1.1平台功能结构整合协同平台服务器是公共基础平台的核心部分,XMA整合协同平台提供一整套规范的、高效的、安全的数据交换机制。
XMA整合协同平台由部署在数据中心和各业务部门的数据交换服务器、数据接口系统共同组成,解决数据采集、更新、汇总、分发、一致性等数据交换问题,解决按需查询、公共数据存取控制等问题。
各业务子系统都要统一使用XMA整合协同平台进行数据交换。
数据中心统一管理和制定数据交换标准。
各业务部门通过数据级整合或者应用级整合通过XMA 整合协同平台向数据中心提供数据,也通过XMA整合协同平台访问共享数据。
XMA整合协同平台的基本功能如下:共享数据库的数据采集、更新、维护。
业务资料库、公共服务数据库的数据采集。
提供安全可靠的共享数据服务。
业务部门之间的业务数据交换。
结合工作流的协调数据服务。
共享交换 /应用0功能流程说明:数据供需方的接口数据系统:为了满足应用层交换和数据层交换,交换代理 必须有应用层和数据层的连接和接口适配功能,数据代理必须有数据格式的转换 功能。
系统整合方案

系统整合方案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中,各类系统的使用已经成为组织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系统数量的增加和使用目的的多样化,系统之间的独立性和互通性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因此,进行系统整合已经迫在眉睫。
下面,我将提出一个系统整合方案,以便更好地实现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和资源共享。
首先,一个关键的步骤是对已有系统进行调研和评估。
通过调研,我们可以了解目前的系统结构、功能和性能,并对系统间的联系和依赖进行排查。
同时,我们还需要评估每个系统在满足当前和未来需求方面的优劣势。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决定哪些系统需要整合,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整合方式。
其次,整合方案的核心是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
这个平台可以是一个数据仓库,通过集成不同系统的数据,可以实现数据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另外,这个平台还可以提供数据转换和传输功能,以确保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能够有效交换和共享。
此外,为了方便数据的查询和使用,我们还可以使用数据分析和报表工具,对数据进行挖掘和展示。
然后,为了解决系统间的功能冲突和协同问题,我们可以考虑引入一个业务流程管理系统。
这个系统可以对组织的业务流程进行建模和管理,并通过自动化和协同功能来提高流程的效率和可控性。
通过将各个系统的功能与业务流程进行结合,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和信息共享。
最后,一个成功的系统整合方案还需要考虑到人员培训和沟通。
由于整合后的系统可能存在一些使用和操作上的变化,我们需要进行培训,使员工熟悉新的系统和流程。
此外,我们还需要设立一个沟通和协调的机制,以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避免信息孤岛和冲突。
综上所述,一个系统整合方案需要包括调研评估、数据交换平台、业务流程管理系统以及人员培训和沟通。
通过这些措施和步骤,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和资源共享,提高组织的管理效率和竞争力。
系统对接方案

系统对接方案系统对接是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旨在实现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和互操作。
下面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对接方案:需求定义阶段:1.确定系统对接的具体需求和目标,明确需要对接的系统和数据对象。
2.分析系统间的数据交换流程和业务逻辑,确定数据交换的方式和频率。
3.确认数据格式和接口要求,包括数据结构、数据类型、数据量等。
技术准备阶段:1.确定系统对接的技术手段和工具,如API接口、Web服务等。
2.对各个系统进行调研和评估,了解系统的技术架构和支持的数据交换方式。
3.确定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需求,考虑使用加密、身份验证等技术手段。
接口设计和开发阶段:1.根据需求定义阶段的结果,设计并定义系统间的数据接口和数据交换协议。
2.开发接口和数据转换模块,实现数据的格式转换和映射。
3.进行接口的测试和验证,确保数据在系统间的正确传递和处理。
数据交换和同步阶段:1.配置系统对接的参数和设置,包括数据传输的频率、时间点和数据量。
2.进行初步的数据交换和同步,确保数据能够在系统间实现正确的传递和同步。
3.监控数据交换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异常处理和优化阶段:1.建立异常处理机制,对接口调用和数据交换过程中的异常情况进行记录和处理。
2.针对性地优化系统对接的性能和稳定性,如优化数据传输速率、增加并发处理能力等。
3.定期对系统对接进行评估和调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优化。
文档编写和培训阶段:1.撰写系统对接的操作手册和技术文档,包括接口使用说明和故障排除指南。
2.为相关人员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使其能够熟练操作和维护系统对接。
通过以上系统对接方案的实施,可以实现系统间数据的高效交换和互操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同时,需要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并进行优化,保证系统对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编写相关文档和进行培训也能提高人员的操作能力和对系统对接的理解。
数据交换共享平台设计与实现

通信网络技术DOI:10.19399/j.cnki.tpt.2023.04.050数据交换共享平台设计与实现池永波,付芳洁(中国电信集团数据中心,北京100032)摘要:随着电信集团业务飞速发展,异构数据库类型越来越多,传统点对点数据同步工具已经不能满足数据交换的需求,多环境之间数据交换已经成为电信内部不可缺少的基础需求。
传统点对点数据同步工具需要在每个源端和目标端间单独部署、单独运维,已经不能适应一对多、多对多的数据交换场景。
研究设计一种新型的数据交换共享平台,能够集中完成多源与多目标数据库间的数据同步,将大幅提高电信集团数据交换服务质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异构数据库;多环境;数据同步;数据交换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Data Exchange Sharing PlatformCHI Yongbo, FU Fangjie(China Telecom Group Data Center, Beijing 100032, China)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elecom group business,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types of heterogeneous databases. The traditional point-to-point data synchronization tools can no longer meet the needs of data exchange.Data exchange between multiple environments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basic requirement within telecom.Traditional point-to-point data synchronization tools need to be deployed and operated separately between each source end and target end, and can no longer adapt to one-to-many and many-to-many data exchange scenarios. Research and design a new data exchange and sharing platform, which can centralize the data synchronization between multi-source and multi-target databases, will grea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data exchange services of telecom groups, and has certain application value.Keywords: heterogeneous database; multi-environment; data synchronization; data exchange0 引 言电信业务中具有大量的数据,随着电信业务的升级和国产数据库的崛起,电信内部新老数据库和新老环境间等数据交换场景越来越多,数据作为电信业务的核心资产,如何保障数据资产的高效稳定传输越来越重要。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数据交换标准
统一数据格式
确保不同来源的数据能够被正确解析和整合,需 要制定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
数据交换协议
为了实现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传输和共享,需要制 定通用的数据交换协议。
数据质量评估
建立数据质量评估标准,以确保共享的数据具有 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交换技术
ETL技术
用于抽取、转换和加载数据,实现不同系统间数据的整合与共享。
平台架构与组成
架构
包括数据存储层、数据处理层、数据 交换层和数据管理层等多个层次,各 层次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实现平台功 能。
组成
主要包括数据存储系统、数据处理系 统、数据交换系统和数据管理系统等 多个组件,各组件之间相互配合,确 保平台的稳定运行和高效处理。
02
CATALOGUE
数据交换标准与技术
API接口技术
通过API接口实现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提高数据交互的 灵活性和效率。
数据虚拟化技术
通过数据虚拟化技术,用户可以像访问单一数据源一样访问多个数 据源的数据,提高数据访问的便捷性。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01
02
03
数据加密技术
对共享的数据进行加密处 理,确保数据传输和存储 的安全性。
企业数据交换
总结词
促进企业间数据流动,提升业务合作效率。
详细描述
企业数据交换是指企业之间通过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业务数据的交换和共享,提升企业间的业务合作效率。 通过数据交换,企业可以快速获取合作伙伴的数据,以便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优化产品设计和提升供应链管理 。
科研数据共享
总结词
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创新。
、教育、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
数据交换平台的设计方案,架构方案,总体建设思路整体解决方案

功能介绍
3、同步复制子系统介绍
业务应用服务器
业务数据库服务器
灾备数据库服务器
应用 程序
oracle 复制节点
复制节点 常见数据库
应用程序A
业务应用服务器
应用程序B
业务 数据 库服 务器
写 oracle
复制节点
读
灾备 数据 库服 务器 复制节点 常见数据库
同步复制子系统(HSP-EXG-Sync)实现了基于oracle数据库日志解析的低延迟、非侵入式 同步复制功能,当源库发生变化时系统将通过解析数据库日志(而不是访问数据库,对源数据库 性能影响小)识别变化并将变化同步到目标库,从而实现oracle数据库的秒级同步复制。系统保 证数据的事务性,支持全量、增量同步方式,主要用于灾难情况下的数据库准实时备份、高压力 情况下数据库的读写分离/负载均衡、以及数据共享数据分析的数据同步。系统源端支持oracle数 据库,目标端支持oracle、mysql、db2等常见数据库。
用程序之间或分布式系统中互发消息,支持高达30000条/秒的高效异步通信。本系统一般用作企业级高性能数
据集成总线,通信应用不需要知道彼此物理位置使得应用集成实现松耦合,不需要知道彼此间怎样建立通信从
而简化应用底层通信复杂度,不需要同时处于运行状态由总线保障消息的可靠到达,不需要在同样的操作系统
或网络环境下运行实现跨平台跨系统通信。系统支持一对一、一对多、请求应答三种通信模式,提供了java、
管理服务器对多个引擎节点进行管理,用户通过管理工具连接到管理服务器进行图形化开发管理,管理服 务器将用户开发的服务/流程下发到涉及的引擎。引擎分布式部署在不同机器上,他们按照服务/流程信息相互 协作对数据在各节点上进行抽取、转换、传输、装载等处理以完成数据交换任务。第三方系统通过平台提供的 API、URL、定时调度等方式调用总线上配置好的服务或流程完成数据交换任务。
行业政务云平台建设与数据共享方案

行业政务云平台建设与数据共享方案第一章:项目背景与建设目标 (3)1.1 项目背景 (3)1.2 建设目标 (3)第二章:政务云平台架构设计 (4)2.1 总体架构设计 (4)2.2 硬件设施设计 (4)2.3 软件系统设计 (5)第三章:数据资源规划与管理 (5)3.1 数据资源规划 (5)3.1.1 规划目标 (5)3.1.2 规划内容 (5)3.2 数据资源管理 (6)3.2.1 管理原则 (6)3.2.2 管理体系 (6)3.2.3 管理措施 (6)3.3 数据质量管理 (6)3.3.1 质量标准 (6)3.3.2 质量控制 (7)3.3.3 质量评估 (7)第四章:数据共享机制 (7)4.1 数据共享原则 (7)4.1.1 合法性原则 (7)4.1.2 安全性原则 (7)4.1.3 可靠性原则 (7)4.1.4 公平性原则 (8)4.1.5 互惠性原则 (8)4.2 数据共享流程 (8)4.2.1 数据梳理 (8)4.2.2 数据清洗 (8)4.2.3 数据分类 (8)4.2.4 数据共享目录编制 (8)4.2.5 数据共享申请与审核 (8)4.2.6 数据共享实施与监督 (8)4.2.7 数据共享效果评估 (8)4.3 数据共享平台建设 (8)4.3.1 平台架构 (8)4.3.2 平台功能 (9)4.3.3 技术支撑 (9)4.3.4 安全保障 (9)4.3.5 人员培训与运维 (9)第五章:信息安全保障 (9)5.1.1 安全策略制定 (9)5.1.2 安全策略执行 (9)5.1.3 安全策略评估与优化 (10)5.2 信息安全防护 (10)5.2.1 防火墙设置 (10)5.2.2 入侵检测与防护 (10)5.2.3 数据加密 (10)5.2.4 安全漏洞修复 (10)5.3 信息安全审计 (10)5.3.1 审计策略制定 (10)5.3.2 审计实施 (10)5.3.3 审计结果处理 (10)5.3.4 审计报告编制 (10)第六章:政务云平台运维管理 (10)6.1 运维管理体系 (10)6.1.1 组织架构 (11)6.1.2 制度建设 (11)6.1.3 流程管理 (11)6.1.4 质量管理 (11)6.2 运维人员培训 (11)6.2.1 培训计划 (11)6.2.2 培训内容 (11)6.2.3 培训方式 (11)6.2.4 培训考核 (11)6.3 运维工具与平台 (11)6.3.1 运维工具 (11)6.3.2 运维平台 (12)第七章:项目实施与推进 (12)7.1 项目实施计划 (12)7.2 项目推进策略 (13)7.3 项目监督与评估 (13)第八章:政务云平台应用场景 (13)8.1 政务应用场景 (13)8.1.1 电子政务 (14)8.1.2 政务大数据 (14)8.2 社会应用场景 (14)8.2.1 城市管理 (14)8.2.2 公共服务 (14)8.3 创新应用场景 (15)8.3.1 智能制造 (15)8.3.2 人工智能 (15)第九章: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 (15)9.1 政策法规保障 (15)9.1.2 政策法规制定 (15)9.1.3 政策法规实施 (16)9.2 标准规范制定 (16)9.2.1 标准规范概述 (16)9.2.2 标准规范制定原则 (16)9.2.3 标准规范内容 (16)9.3 政策宣传与培训 (17)9.3.1 政策宣传 (17)9.3.2 培训工作 (17)9.3.3 培训内容 (17)第十章:项目效益与展望 (17)10.1 项目经济效益 (17)10.2 项目社会效益 (18)10.3 项目发展展望 (18)第一章:项目背景与建设目标1.1 项目背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云计算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代表,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方案的系统平台建设
背景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据交换和共享变得越来越重要。
不同组
织间的数据交流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推动创新和支持决策制定。
为
了更好地实现数据交换共享,搭建一个系统平台能够提供稳定、高
效的数据处理和整合服务是必要的。
目标
本文档旨在提出一个数据交换共享整合方案的系统平台建设,
以满足以下目标:
1. 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交换:平台应具备强大的安全机制,确
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被篡改或泄露。
2. 支持多种数据格式:平台需要支持常见的数据格式,如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以满足不同组织的需求。
3. 实现快速数据处理和整合:平台应具备高速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快速地将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进行整合和转换,以便后续分析和
利用。
4. 提供实时数据交换:平台应支持实时数据交换,能够及时传
输最新的数据以满足实时决策和应用需求。
5. 提供易于使用的用户界面:平台应具备友好的用户界面,使
用户能够轻松地管理和控制数据交换和共享过程。
方案
基于上述目标,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步骤来实现数据交换共享整
合方案的系统平台建设:
1. 需求分析:首先,与不同组织的利益相关方合作,明确他们
的数据交换和共享需求,包括数据格式、安全性要求以及处理和整
合的时间和容量要求等。
2. 平台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一个系统平台架构,
包括数据传输、存储和处理的流程,以及用户界面的设计。
3. 系统开发:基于平台设计,进行系统开发工作,包括前端和
后端的开发,安全机制的实现,以及数据处理和整合功能的开发。
4. 测试和优化:在系统开发完成后,进行全面的测试,包括功
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安全漏洞测试等,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优化调整,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
5. 部署和培训:在测试通过后,将系统部署到实际环境中,与
不同组织进行协调和联调工作,确保数据交换和共享的顺利进行。
同时,提供相关培训,使用户能够熟练地使用系统平台。
结论
通过建设一个数据交换共享整合方案的系统平台,我们可以提
供一个稳定、高效、安全的数据处理和整合服务,促进不同组织间
的数据交流和共享。
这将为组织的工作效率提升、创新推动以及决
策制定提供有力支持。
有了这个系统平台,我们相信数据交换和共享将变得更加便捷和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