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说课稿

合集下载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说课稿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说课稿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说课稿《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知道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依据课程标准的这个内容规定,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21课选择4位人物及其成就,编写了《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两位科学家的典型事迹和两位思想家的典型事迹处于同一层面上,是同等重要的基础知识,而彼此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

但是他们却有共同之处:都有崇高的爱国精神;都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都有强烈的重新意思;都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他们学习的根本目的。

八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水平,已经具有建构知识的一定潜能、动机和可能性,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引导者、协助者、合作者。

基于对教材知识和学生的上述理解,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水平:1、理解并能够说出中国近代科技思想文化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主要成就:詹天佑—京张铁路;侯德榜—“侯氏制碱法”;魏源—《海国图志》:严复—《天演论》。

2、口头语言表达水平、提炼历史有效信息水平、综合分析概括水平有进一步提升。

过程与方法:1、创设“感动中国——中华历史文化名人评选活动”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求教材知识,锻炼口头语言表达水平。

2、分析比较四位名人在各自领域能够做出贡献的主要原因,找出他们成功的共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学习四位名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学赶超世界先进文化、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

2、能够理解“先进文化代表社会发展方向”,谁先进就要向谁学习。

教学重点:“感动中国——中华历史文化名人评选活动”中,分析四位文化名人典型事迹,找出他们的共性:救亡图存,向先进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等情感因素,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历史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让学生亲自体验探究历史的过程和方法,从而获得知识与技能,养成情感态度价值观。

历史知识不是教师传授的,理应是认知的主体——学生主动构建的。

基于这个理解,本课教学过程重点表现为两大环节:一是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傅瑶瑶说课稿方案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傅瑶瑶说课稿方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教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政治、 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 要并服务于社会,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教育。通 过对民国时期文艺作品思想性的分析,培养学生 爱国主义思想,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重点和难点
• 重点:晚清政府的教育改革;民国时
期的进步文学艺术家;
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导作用,较好地完成了教 学任务。 • 2.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重点突出了思想教育,整节课 始终贯穿着“爱国主义、民族复兴和勇于创新”的价 值闪烁 • 有待改进的地方: • 1、学生的基础知识仍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还不够 细致。 • 2、对课堂的生成处理不是特别妥当。课堂时间安排上 有些不够合理
•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众多
的知识点。
二、说学情
调查对象为武宁一中八年级学生
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积累,自我 表现欲强,思维活跃。在教学过程中, 我提供了大量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并利 用巧妙引导,采用个性化提问,对学生 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来增强学生 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的习惯。
(三)交流展示
出示老师的问题,大家分析讨论,群策群力,看谁表现更精彩。 交流展示阶段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呈现,让学生在轻松愉 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一为问答题,清朝晚期为什么要变革教育制度,简述 其大致经过。主要是突出学习重点一,让学生了解晚 清的教育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大致经过 二为辩论题,辩论: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 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激励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 的斗志。现在我们已建立了新中国,人民政权也得到 了巩固,再把它作为国歌是否已经过时了?以辩论的 方式出现,充分发挥学生喜欢辩论的性格特点,让道 理越辩越明,让学生在争论中更加明理。 三为模仿秀:中国近代文学家、艺术家你最佩服谁? 请你选择一种方式(或歌或诵等)向大家介绍他。针 对文学、艺术家较多,不易记忆的难点,让学生在模 仿中更好地记住要点,在模仿中对人物有进一步的了 解。从而较好地处理了本节课的难点。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教案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教案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教案教案标题: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年级:高中学科: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2. 掌握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文化变革的作用。

3. 培养科学思维和文化意识。

教学重点:1. 科学技术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2.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 科学思维与文化意识的培养。

教学难点:1.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相互关系的深入理解。

2. 科学思维与文化意识的培养方法与技巧。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科技与创新教材,相关参考书籍和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幅螺旋桨飞机与传统双翼飞机的图片,提问学生两者的差异。

-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技术的进步如何推动飞机设计的改变,以及这种改变对文化产生的影响。

2. 知识讲解(15分钟):- 讲解科学技术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 讲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 分组讨论(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特定的科学技术发明或发现,并探讨该发明或发现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4. 示范案例分析(15分钟):- 展示一个示范案例,如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对信息时代的思想文化产生的影响。

- 分析该案例中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关系,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5. 总结(10分钟):- 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 强调培养科学思维和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科学技术领域的具体案例,并写一篇短文探讨该领域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教学辅助:1. 使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来辅助讲解和案例分析。

2. 提供相关的书籍和资料,供学生深入研究和参考。

评价与反馈:1. 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表现对学生进行评价。

2.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阅并给予反馈。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扩展研究,并邀请他们分享相关成果。

八年级历史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如四大发明等;(2)掌握相关思想文化成就,如儒家、道家、佛教等的主要思想及代表人物;(3)了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特点和发展规律;(2)采用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内涵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2)引导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学会客观、全面地认识历史事物。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科学技术成就1. 四大发明(1)指南针:历史背景、发明过程、影响;(2)火药:历史背景、发明过程、影响;(3)印刷术:历史背景、发明过程、影响;(4)造纸术:历史背景、发明过程、影响。

2. 其他科学技术成就(1)农业技术:耕作工具、农田水利、农书农谚;(2)医学成就:中医理论、草药方剂、外科技术。

第二课时:儒家思想1. 孔子(1)生平事迹;(2)仁爱思想;(3)教育观念。

2. 孟子(1)生平事迹;(2)民本思想;(3)性善论。

3. 儒家思想的影响(1)社会政治:礼治、人治、德治;(2)教育:师德、教育理念、人才培养。

第三课时:道家思想1. 老子(1)生平事迹;(2)道家哲学:道、无为、自然;(3)道德观念。

2. 庄子(1)生平事迹;(2)庄子哲学:逍遥、齐物、内外;(3)道家思想在民间的影响。

第四课时:佛教思想1. 佛教起源与发展(1)佛教的创立:释迦牟尼、佛教基本教义;(2)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汉传佛教、藏传佛教、禅宗。

2. 佛教思想(1)四谛、八正道、因果报应;(2)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慈悲、圆融、禅意。

第五课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对世界的影响1. 科学技术成就的影响(1)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2)其他科学技术成就在国际上的传播与应用。

2. 思想文化成就的影响(1)儒家、道家、佛教思想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2)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对世界文化的启示和影响。

八年级历史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科学技术的辉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2. 掌握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1. 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

2. 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以实用为主,注重实践,善于创新。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背景。

2. 讲解:详细讲解四大发明的起源、发展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3. 分析:探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实验,体验古代科技的魅力。

第二章:近代科技的崛起【教学目标】1. 了解近代科技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掌握牛顿、爱因斯坦等伟大科学家的主要贡献。

3. 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内容】1. 近代科技的发展历程:从蒸汽机到计算机。

2. 伟大科学家:牛顿、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

3. 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交通、通信、医疗等领域的变革。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引出近代科技的崛起。

2. 讲解:介绍近代科技的发展历程,讲解伟大科学家的主要贡献。

3. 分析:探讨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科技的重要性。

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小制作,体验科技的魅力。

第三章:思想文化的繁荣【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繁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掌握儒家、道家、佛家等主要学派的思想内涵。

3.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儒家、道家、佛家等。

2. 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老子、庄子、孟子等。

3. 思想文化对后世的影响:文化传承、道德观念、艺术创作等。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背景及其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儒家、道家、佛家等主要学派的思想内涵。

3. 分析:探讨思想文化对后世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

八年级历史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科学技术的兴起1.1 古代科技成就了解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1.2 近代科技革命掌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如蒸汽机、火车、电灯等。

探讨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和生活的影响。

第二章:科学革命与浪漫主义2.1 科学革命了解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重要成就和贡献。

分析科学革命对人类思想和世界观的影响。

2.2 浪漫主义学习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的特点和代表人物,如雪莱、贝多芬、梵高。

探讨浪漫主义对后世文化和艺术的影响。

第三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3.1 信息技术革命掌握计算机、互联网、智能手机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起源和发展。

分析信息技术对人类生活、工作和交流的影响。

3.2 生物技术与环境科学了解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生物制药等生物技术的重要成果。

探讨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第四章:中国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4.1 科技教育的发展学习中国现代科技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发展,重要科技人才的培养。

分析科技教育对国家科技进步和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和发展历程。

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当代中国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第五章:全球科技合作与交流5.1 国际科技合作学习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项目和成果,如国际空间站、人类基因组计划。

分析国际科技合作对全球科技进步和发展的意义。

5.2 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探讨科技创新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的作用和责任。

学习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科技发展中的应用和实践。

第六章:现代科学技术的挑战与机遇6.1 与大数据掌握的发展历程,了解其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趋势。

学习大数据的概念、应用和挑战,探讨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处理和分析。

6.2 科技创新与创业了解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学习创业精神和创业模式。

探讨如何抓住科技创新的机遇,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4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说课稿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4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说课稿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4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4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是本册教材的最后一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

本课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包括科技、教育、卫生、体育、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科技与思想文化领域的具体成就方面了解不多,对于这些成就背后的原因和意义也需要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认知多停留在表面,对于历史事件的内涵和外延需要教师通过教学活动进行深入挖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认识这些成就对于国家、民族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树立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

2.教学难点:对于这些成就背后的原因和意义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历史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成就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学设计-人教版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学设计-人教版

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第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 使中国逐渐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历史的车轮随之把中国推进到近代时期。

在近代, 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些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今天, 我们一起学习:第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掌握: 詹天佑和京张铁路的修建。

侯德榜和“侯氏制碱法”。

魏源及其“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

严复及其译著《天演论》。

引导学生分析中国近代科学家、思想家取得成就的原因和影响,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填充《中国近代科技、思想成就简表》,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 展示我国近代科学家的辉煌成就,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直观、形象的认识, 并加深理解。

指导学生归纳科学家、思想家的成就和思想主张, 以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近代的科技成就, 是在十分落后的条件下取得的。

这些成就的取得, 展现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 同时也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中国近代科学家们的刻苦钻研、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中国近代科技水平与当时欧美先进国家相比是较为落后的, 这种落后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帝国主义的掠夺和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

中国近代思想家的主张, 符合时代的发展和当时的中国国情。

然而, 他们的主张在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环境下, 是不可能真正、完全实现的。

●○重点和难点重点: 詹天佑和京张铁路。

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

魏源和《海国图志》。

严复和《天演论》。

难点: 京张铁路的技术问题。

严复的《天演论》及其作用。

●○教法与学法教法: 讲解法、讲述法和谈话法, 多媒体电教手段。

学法: 讨论法。

●○教学资料①投影仪、电脑②投影片或电脑课件: 《京张铁路示意图》《京张铁路“人”字形路轨设计原理图示》。

③图片: 《詹天佑铜像》《海国图志一百卷》《严复画像》。

④图表: 《中国近代科技、思想成就简表》。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教案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教案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教案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关系,理解科学技术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注重对科学技术的理解、认识和应用;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启发学生对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思考和创新。

二、教学内容1.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关系(1)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相互影响关系(2)科学技术对思想文化的推动作用(3)思想文化对科学技术的影响和引导作用2.科学技术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性(1)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2)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3)科学技术对人类思想观念的影响3.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带来的问题和挑战(1)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可持续性(2)科学技术对人类伦理和道德观念的冲击(3)科学技术的利益分配和社会公平问题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2.讲解结合讨论法:适时进行课堂讲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展开讨论;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幅著名的科学家画像,引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思考。

步骤二:知识讲解(20分钟)讲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关系,重点介绍科学技术对思想文化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步骤三:案例分析(30分钟)选择一个实际的科技创新案例,通过分析该案例的背景、实施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步骤四:讨论(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影响,并就科学技术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展开思考。

步骤五:总结归纳(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引导学生对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关系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中学生的参与度和发言质量;2.学生对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关系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学生对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相关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说课稿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说课稿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这节课我主要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首先说教材,这部分内容我主要从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几方面进行说课1:教学目的:知识目标:掌握京师大学堂的创办,科举制度的废除,著名的文学、艺术家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郭沫若、赵树理、丁玲及其主要的成就。

能力目标:分析近代文学艺术成就取得的原因和所起的作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中国近代后期的时代特征是宣传科学进步,反对迷信落后;追求人民民主,抨击专制独裁;讴歌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2、教学重、难点因为只有明确了教学重、难点教师才能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学才能有起伏而不至于平淡。

教师才能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因为本课比较特殊,它介绍了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晚清政府的教育改革;另一个是民国时期的进步文学艺术家。

这两方面内容基上没有什么联系,又都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所以它们都是重点。

掌握了这个问题,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

本课知识点多,而且同等重要,学生记忆、掌握不容易,本课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众多的知识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怎样教: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在确定了教学目的和要求以后、恰当的选择教学方法、至关重要。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又因为任何一堂课的教学,不可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而是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应用。

所以这一节课教学方法是:读书指导法、小组协作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教学法。

主要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深化认识,明确教与学的关系,教为学服务,讲练结合,精讲多练。

三说学法教法指导学法,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就有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我本堂课指导学生的方法是:以预习提纲指引学生阅读课文,分学习小组合作解决个别问题。

7.1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学设计教案

7.1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学设计教案

7.1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篇:7.1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我国近代科技、思想文化的特征和主要成就掌握京张铁路、侯氏制碱法、《海国图志》、《天演论》中译本等知识点能力训练过程方法范例教学根据课文和插图中有关的资料,讲解、分析魏源的典型事迹,指导学生“照方抓药”,主动学习有关其他三人的史实挖掘教材比较概括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取得成就的原因是共同的(精神、意识、品质、文化素养等),但具体表现又有所区别(学科领域、时代)讨论探索联系原始遗存的知识举例说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道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等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学赶超世界先进文化,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思想意识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只要谁先进,就要向谁学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得到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概括主题思想兼而习之3.教学用具多媒体工具4.标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 年代]以后,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什么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从西方传入电报、电话以及照相、电影等,新闻报纸、出版事业也在中国出现)2、你能说出以下各时期兴办的刊物名称吗?(组织学生“对号入座”:A、洋务运动时期:《申报》;B、维新变法时期:《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C、辛亥革命时期:《民报》[中国同盟会机关报]、《南风报》(中国同盟会广西支部编辑);D、新文化运动期间:《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每周评论》;E、五四运动期间:《京报》、《晨报》等)承上启下,教师讲授:这些报刊都是向西方学习先进文化的产物,对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

其实,比这些报刊更早研究西方文化的思想家魏源早在鸦片战争期间就已经出现了。

教学设计1: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教学设计1: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第 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学目标:知识:掌握我国近代科技、思想文化的主要成就,京张铁路、侯氏制碱法、《海国图志》、《天演论》中译本等知识点。

能力:挖掘教材比较概括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取得成就的共同原因。

情感:学习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等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文化,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

【教学重点】1、詹天佑、侯德榜主要成就。

2、魏源编纂《海国图志》和严复译著《天演论》。

【教学难点】教师如何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典型事迹,概括主要思想。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展示图片:纪念京张铁路肇建百年邮票。

同学们,这是纪念京张铁路创建百年邮票,2009年是京张铁路一百年纪念。

图片中人物是谁?(詹天佑,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有课文《詹天佑》,学生能知道)。

1909年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修建了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这条铁路在今天来看,不算什么,但在100多年前,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的中国饱受列强的欺凌下,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的开通,这是十分了不起的。

在这里我们最不应忘记的一个人就是当年指挥修建这条铁路的总工程师--詹天佑。

在中国近代史上,许多像詹天佑那样的爱国知识分子不惧困难,不甘失败,积极展开挽救民族危亡的活动。

他们在思想上、科技上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勇敢地进行赶超和创新,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今天我们学习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探究一下近代知识分子为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赶超世界潮流而做出的努力。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通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小组相互讨论完成。

1、比较近代的两位科学家2、比较近代两位杰出的思想家3、思考:近代史上四位文化名人他们取得成功的共同原因有哪些?由此你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必须具备哪些条件?三、教师引领合作探究第一篇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燕山铁龙振国威展示:材料一、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21.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说课稿

21.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说课稿

21.《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鞠躬)。

我是03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本课属于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新课程的理念,对于本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是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包括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解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和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三个子目的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国近代以来为了救亡图存,赶超西方,进而无数中国仁人志士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取得的成就。

2.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学情的分析是因材施教的前提。

本课授课对象为八年级学生,他们求知欲强,形象思维活跃,对于直观的事物易于接受,但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认识历史、分析历史还缺乏深度。

因此,我将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并辅之以必要的帮助和引导,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分析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情,我构建了以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詹天佑、侯德榜及其代表性成就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提高读图识图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团结协作、探究学习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西方文明的传入使中国社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这种变化顺应了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4.基于以上分析,我将重点设置为: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侯德榜、魏源、严复的成就5.难点为:理解他们这些成就的意义三、教法设计教法: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八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本堂课中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分组讨论法、多媒体展示法、史料分析法、练习法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和难点,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八年级历史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科学技术的突破1.1 科学革命学习目标:了解科学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重点内容: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的实验、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教学活动:观看相关视频,讨论科学革命的意义。

1.2 工业革命学习目标:掌握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和影响。

重点内容:蒸汽机的发明、纺织业的变革、铁路交通的发展。

教学活动:分组研究工业革命对生活的影响,进行展示。

第二章:思想文化的繁荣2.1 文艺复兴学习目标:了解文艺复兴的背景、主要人物和影响。

重点内容: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人文主义的兴起。

教学活动: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讨论人文主义思想。

2.2 宗教改革学习目标:掌握宗教改革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重点内容: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宗教战争。

教学活动:研究不同宗教改革派别的观点,进行辩论。

第三章:科学技术的革新3.1 第二次工业革命学习目标: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影响。

重点内容: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发明、化学工业的发展。

教学活动:参观科技博物馆,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3.2 信息技术革命学习目标:了解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过程和影响。

重点内容:计算机的发明、互联网的普及、数字化的推进。

教学活动:分组讨论信息技术革命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第四章:思想文化的多元化4.1 启蒙运动学习目标:了解启蒙运动的背景、主要思想和影响。

重点内容:伏尔泰的批判教会、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康德的道德哲学。

教学活动:观看相关电影,讨论启蒙运动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4.2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学习目标: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主要理论和影响。

重点内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的兴起。

教学活动: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家的实践,进行讨论。

第五章: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融合5.1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学习目标: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挑战。

八年级历史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科学技术的发展1.1 农业技术的进步1.2 手工业技术的创新1.3 古代医学的成就1.4 探索宇宙的奥秘第二章:思想文化的繁荣2.1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2.2 道家思想的崛起与影响2.3 佛教文化的传入与融合2.4 文学艺术的繁荣第三章: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互动3.1 科学技术对思想文化的影响3.2 思想文化对科学技术的推动3.3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交融3.4 案例分析:四大发明的影响第四章: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变革4.1 近代科学技术的突破4.2 思想文化的解放与革新4.3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互动4.4 案例分析:西方近代科技与思想文化的变革第五章:现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发展5.1 现代科学技术的创新5.2 思想文化的多元化与交流5.3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融合5.4 案例分析:我国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的发展第六章:科技革命与社会变革6.1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发展6.2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6.3 信息革命与数字化时代6.4 科技革命与社会变革的关系第七章: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变迁7.1 科技创新与生活方式的改变7.2 交通工具的发展与普及7.3 通信技术的进步7.4 科技与人类生活的未来展望第八章:科学技术与全球化的影响8.1 科技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8.2 科技全球化对各国的影响8.3 科技与环境保护的挑战8.4 案例分析:全球科技合作与竞争第九章:科技伦理与思想文化的责任9.1 科技伦理的重要性9.2 科技发展与人文关怀9.3 思想文化在科技时代的责任9.4 案例分析:科技伦理争议事件第十章:展望未来:科技与思想文化的融合10.1 未来科技发展趋势10.2 科技与思想文化的深度融合10.3 科技对人类价值观的挑战10.4 案例分析:未来科技与思想文化的融合实例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第一章“科学技术的发展”中的“农业技术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创新”、“古代医学的成就”以及“探索宇宙的奥秘”。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说课稿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说课稿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成就。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发展特点和伟大成就,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发展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力量,从而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深入理解程度不一,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主要成就,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发展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力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主要成就。

2.教学难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发展特点和伟大成就的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工具,生动形象地展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成就。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主要成就。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发展特点和伟大成就的意义。

4.教师引导: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价值。

5.课堂拓展: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说课稿
李伟江
一、教材分析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主要介绍的是中国近代以来为了救亡图存,赶超西方进而无数中国仁人志士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取得的成就。

本课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主要介绍的是在詹天佑的带领下修建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并施工建设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的过程,其中主要讲到在施工时遇到的困难,及取得的成就,设计了人字形路轨减缓了坡速,从而保证了行车的安全。

第二部分解开碱奥秘的侯德榜,主要介绍的是中国人在与现代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碱这一化工原理方面的成就。

第三个部分是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主要介绍的是鸦片战争时期的属于洋务派的魏源和维新派的严复。

二、学前分析
近代的科技成就及思想文化的发展对学生来说还是有较高的学习兴趣,他们比较希望看到在当时国弱民困的情况下中国人自强不息,取得的世界性的成就以满足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及民族自信心。

因此学习本课要注意学生民族自信心及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及运用,使民族民族自豪感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

同时在学习近代中国仁人志士取得这些成就的过程也可以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及艰苦奋斗的学习态度,可以说这些对学生的一生都是影响比较深远的。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詹天佑、侯德榜及其代表性成就,魏源和严复的主要思想。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思想目标: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等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赶超界先进文化,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只要谁先进,就要向谁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侯德榜、魏源、严复的成就。

理解他们这些成就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讲述:随着鸦片战争我们中国的历史进入到近代社会。

在中国近代虽然即受到西方列强的压迫又受到封建主义的影响,但是中近代的科学在前人的不断努力之下却得到了一定发展。

那么这一时期取得了哪些成就呢?启发学生思考,近代中取得的成就,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二)、课文的传授
首先利用好学案,让学生自主完成,从而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及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然后教师讲述;
讲述第一部分,进行归纳总结:
①、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②、中国第一条投入运营的铁路:淞沪铁路。

③、从昆明到海防的铁路:滇越铁路。

2、讲述第二部分时,重点突出:侯德榜,创造出自己的制碱方法“侯
氏制碱法”,其研制的“红三角”牌纯碱在万国博览会中获得金质奖章。

3、讲述第三部分:
①、魏源(洋务派):《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严复(维新派):译《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自强保重”救亡图存。

名称及设计者京张铁路、张天佑
(三)、合作与探究:
小组内讨论:我们应该学习中国近代的这些科学家、思想家哪方面的精神?
学生讨论的主要思路: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等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文化,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只要谁先进,就要向谁学。

教师讲述:一个国家能够复兴,主要靠的是全体国民的不断努力,我们应该把国家的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出现在开始就为自己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为中国的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板书设计
①、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遇到问题资金不足、机器短缺、技术力量薄弱
创新设计出色的完成了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的艰难的隧道
工程。

为确保安全设计了“人”字形路轨,以减
缓岥速。

意义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②、侯德榜,创造出自己的制碱方法“侯氏制碱法”,其研制的“红三角”牌纯碱在万国博览会中获得金质奖章。

③、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1、背景: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国家危难,一些爱国思想家认识到要改变形状,必须学习西方的长处。

2、魏源,代表作《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计以制夷”。

3、严复,代表作《天演论》,主张“物尽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激励人们“自强保种”救亡图存,反对外来侵略。

六、总结
今天主要学的是近代的科学成就,学习本课要掌握: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侯德榜、魏源、严复的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