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能力指标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与运维人员、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管理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物联网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物联网工程项目的规划、测试、管理和服务、物联网系统运行管理和维护、物联网应用软件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核心能力目标

学校、学院、专业培养目标及核心能力内涵分析如下表1至表5所示。

表1专业、学院、学校三级培养目标对应关联表

表2专业、学院、学校三级核心能力对应关联表表

表3专业、学院、学校三级能力指标对应关联表

表4专业培养目标、核心能力、能力指标对应关联表

表5专业核心能力及能力指标与专业认证核心能力(毕业要求)对应关联表

(二)就业岗位职业发展路径

就业岗位职业发展路径如下表6所述。表6就业岗位职业发展路径

(三)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

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如下表8所示。表8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

(四)职业能力与素质总体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素质、知识与能力:

1.素质要求

1.1思想政治素质

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法律意识。

1.2文化科技素质

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一定的知识储备;具有不断更新知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具有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人文和艺术修养;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1.3专业素质

具有从事物联网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物联网工程项目的规划、测试、管理和服务、物联网系统运行管理和维护、物联网应用软件开发等工作的能力。

1.4职业素质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具备较强的责任心与团队合作精神。

1.5身心素质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身体素质;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心理调试能力。

2.知识要求

2.1工具性知识

计算机基础、文字功底、英语等。

2.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沟通与演讲等。

2.3自然科学知识

一定的数理基础知识和工程数学基本思想。

2.4专业技术基础知识

程序设计基础、数电模电、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网络技术基础、WEB前端技术、物联网技术基础等知识。

2.5专业知识

掌握物联网应用思维、数据采集和预处理、传感器应用及工作原理、嵌入式系统、移动应用、物联网应用集成与调测运维等基本知识。

3.能力要求

职业基本能力

(1)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

(2)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操作和组装、维护与维修能力;

(3)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操作与设计能力;

(4)基本的程序设计能力;

(5)WEB前端的设计与制作能力;

(6)常用办公软件、工具软件的使用能力,能利用相关工具软件进行项目开发文档的整理、报告的演示、表格的绘制与数据的处理;

(7)具有运用计算思维描述问题的能力,能阅读并正确理解需求分析报告和项目建设方案的能力。

(8)阅读本专业相关中英文技术文献、资料的能力;

(9)熟练查阅各种资料,并加以整理、分析与处理,进行文档管理的能力;

(10)通过系统帮助、网络搜索、专业书籍等途径获取专业技术帮助的能力。

3.2专业核心能力

(1)具备物联网前端数据采集技术、物联网数据传输及无线通讯技术的实践应用能力;

(2)具有物联网系统项目需求分析、网络规划的基本能力,以及工程施工管理、质量与安全控制的能力。

(3)具有物联网相关设备性能测试、检修能力、售后服务的能力;

(4)具备物联网应用系统前端设计、移动应用程序设计、嵌入式应用程序设计的基本能力。

(5)具备网络操作系统及网络通信设备的配置、调试与管理的能力;

(6)具备物联网应用系统集成、部署调试和维护能力,以及平台运营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3.3其他能力

(1)方法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创新能力;

(2)工程实践能力:人员管理、时间管理、技术管理、流程管理等能力;

(3)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获取新知识和追踪本学科发展动态的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