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动物
1.我们知道的动物
【教材简析】
本课作为《动物》单元起始课,除了引出单元学习对象外,同时还担负着了解学生前概念的任务。通过让学生列举知道的、喜欢的动物,呈现他们已经知道的动物,在相互交流中使学生感受地球上生存着多种多样的动物,体会动物的多样性。本课指向的学科核心概念是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有助于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系统与模型等跨学科概念。
教材设置的三个板块分别是:聚焦部分“说说我们知道和喜欢的动物”,这部分交流为整个单元服务,通过学生集体交流自己知道和喜欢的动物,充分展示学生对动物的原有认知。探索部分“分小组观察一种动物,说说这种动物有什么特点,把它画下来”,这部分通过任务形式引导学生用语言来描述动物的特点,用画图的方法来描述和记录动物,了解动物的一些特征。研讨部分“动物有哪些相同的特点?玩具熊是动物吗?”,学生通过交流研讨,对观察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一起归纳出动物共同的基本特征,同时学生运用对动物的基本特征的认识,来判断玩具熊是否是动物,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有生命的动物都很感兴趣,在平时的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观察过一些动物,但都是无意识的、零碎的认识。虽然学生在上学期植物单元的学习中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形成了观察、记录、描述等初步能力,为动物单元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这个阶段的学生仍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由于受形象思维的影响,学生多以拟人的方式描述和解释事物,在动物领域这一特征更加明显。学生对于动物的观察和描述的难度要比植物大,这就需要教师更深入、细致地进行观察指导,从而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开展观察活动。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观察动物,知道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点,认识到动物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知道它们是有生命的。
[科学思维]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观察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出动物共同的基本特征。
[探究实践]用语言、图示方式描述观察到的动物特征;通过动物与玩具熊的比较,学会用证据来支持自己的看法。
[态度责任]愿意倾听、乐于表达和分享有关动物的信息,具有认识和研究动物的兴趣,以及珍爱生命、爱护身边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动物,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能说出动物具有某些共同特征。
[难点]能说出动物具有某些共同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1.教学课件;2.“动物的特点”班级记录表
[学生]1.每人提供学习单;2.六种不同种类动物(例如哺乳类、鸟类、鱼类、昆虫等)的图片或标本;3.玩具熊
【教学过程】
一、设计情境,聚焦问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
1.出示情境:小朋友们春游到野生动物园研学,见到了很多动物。课件出示动物图片,如长颈鹿、斑马、熊猫……
提问:你认识这些动物吗?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
2.提问:除了这些动物,说说你还知道和喜欢的动物?
引导: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这种动物的信息吗?可以说说它生活在哪里?这种动物是怎么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3.讲述:在自然界的不同地方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揭示课题:我们知道的动物(板书)。
[设计意图]创设“动物园”情境,激发学生探索动物的兴趣,了解学生关于动物的前概念,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动物的认识,从名称到特点再到生存环境,充分展示他们对动物的原有认知。
二、任务驱动,观察特征(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六种不同种类动物(例如哺乳类、鸟类、鱼类、昆虫等)的图片或标本、学习单
1.任务驱动:给小动物画画像
说明:动物园的工作人员会给每种小动物们制作一张动物简介牌,上面有小动物们的照片、名称、特点等基本信息,方便游客浏览。
出示任务:在学习单上给你观察到的动物画一个画像。
2.教师指导,观察要求:
(1)看一看:动物的身体分哪几部分?各部分有什么?
(2)画一画:画出动物的主要特点。
(3)说一说:向小组成员介绍动物的主要特点。
教师以小蚂蚁为例引导介绍:先整体观察,描述动物的轮廓,再局部看一看,观察动物的特点,并画图记录。
3.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学生选择一种动物观察,边观察边记录。同时教师巡视指导,主要关注以下几点:
(1)抓住主要特点画动物,看看有无凭空想象的成分画上去。
(2)图画上适当加文字(或拼音)标注。
(3)指导观察顺序,描述动物身体分哪几部分,观察每个部分的特点。
(4)讨论:和其他动物比较有哪些相同的特点?
[设计意图]以任务驱动学生观察动物,并用图示描述发现的特征,在观察活动开始前,以“小蚂蚁”为例,指导学生交流观察方法、记录方法及注意事项。安排充足时间让学生作画,培养学生记录能力、记录习惯和观察能力。
三、任务评价,研讨小结(预设13分钟)
材料准备:玩具熊、“动物的特点”班级记录表
1.任务评价:猜一猜我画的是什么动物?
投影展示学生的学习单,请其他组的学生猜一猜画的是什么动物?并汇报说说这样猜测的理由。
若画的特征不明显,作画者可以汇报说说自己画的动物有什么主要特点,再请其他学生猜,以此评价学生的记录是否抓住动物特点,是否画得真实。
2.教师板书记录各小组的汇报内容关键词,引导其他学生对照动物图片倾听同伴介绍,适时引导、点拨、纠错。
3.研讨:动物有哪些相同的特点?
(预设动物具有的共同特征: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需要空气、会生长发育、会排泄、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繁殖后代、都有嘴、都要吃东西……)教师板书汇总于“动物的特点”班级记录表。
4.研讨:玩具熊是动物吗?说说理由。
引导学生参考句式回答:“我认为玩具熊是/不是动物,因为玩具熊不会……,而真的熊会……”
重点说说理由,引导学生用证据支持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在观察活动后,用“猜一猜”的方式对学生画作进行评价,增加评价方式的多样和趣味,同时表述汇报的过程也是对观察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的过程。研讨环节允许学生有多种不同的表述和看法,在现有水平上能表达多少就是多少,学生可能无法概括全面,设计班级记录表将学生的认知保留并在后续的学习中及时补充,便于学生交流和研讨。
四、拓展活动(预设2分钟)
材料准备:橡皮泥动物模型、彩色超轻黏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