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动物》全章教案
动物》全章教案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其次单元《其次单元动物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材简析】从《我们知道的动物》这课开头,教材将引领学生走进观看与生疏动物世界的大门。
上学期《植物》单元学习中积存的观看、记录、描述等力量,为《动物》单元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根底。
教材从学生所生疏的“我们知道的动物”这一话题引入学习活动。
通过列举自己知道的、宠爱的动物,引导学生把已有的关于动物的生疏说出来,同时通过对多种动物的列举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动物的多样性。
“分小组观看一种动物,说说这种动物有什么特点,把它画下来”,教材中这段话指向对动物外形特征的生疏,通过语言、图示的描述,使学生对不同动物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生疏,同时培育学生观看、表达、记录的力量。
通过多种动物的比较,引导学生描述出动物都有生命、会运动、需要吃食物、能生殖、会生长、需要空气等共同特征。
最终,通过动物与玩具熊的比较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在培育学生证据意识的同时,指向“动物是生物,是有生命的”这一单元核心概念。
【教学目标】科学学问目标1.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
2.能说出动物的一些共同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能说诞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看一种动物,用语言和图示描述其特征。
3.通过动物与玩具熊的比较观看,学习用证据来支持自己的看法。
科学态度目标通过对动物的观看,产生争论动物的深厚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培育亲近动物、争论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看一种动物,初步用语言和图示描述其特征。
难点:通过观看、比较,能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及玩具熊不是动物的理由。
【教学预备】学生:动物卡片或动物标本、玩具熊、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仓鼠〔活体〕、教学课件、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回忆已经生疏的动物1.同学们,在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你都见过哪些动物呢?2.〔课件出示几种常见动物的图片〕这里还有些动物,你能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吗?二、观看并描述一种动物1.学生共同观看,用语言描述一种动物。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在寻访校园里动物的基础上,本课将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一种小动物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
在对个体动物的观察中,进一步感受动物的生命特征,指向单元的核心概念。
对蜗牛的观察遵循从整体到局部、静态到动态、肉眼到工具、结构到功能的程序,这是学习观察方法和培养良好观察习惯的契机。
引入腹足、触角等科学词汇有利于学生更科学、更准确地描述蜗牛的特征。
在饲养蜗牛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观察它的生活习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也有利于第4课《给动物建个“家”》的学习。
教材还安排了蜗牛与相似的动物比较的环节,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小动物身体特点与生活习性的认知。
二、学生分析学生对动物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一年级学生对蜗牛这种行动缓慢的小动物充满了好奇,同时也有不少学生对它的样子有些害怕,不敢触碰。
一年级学生的观察活动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工具,提供科学词汇,要指导学生先观察蜗牛的形态和反应,再观察蜗牛的运动。
学生通过对蜗牛运动、反应、吃食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动物生命特征的认识,这也是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三、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很多物体表面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二)科学探究目标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信息进行观察和记录。
2.能尝试用科学词汇和图示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三)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2.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学会保护小动物。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蜗牛的反应、蜗牛的运动难点:观察蜗牛的触角、观察蜗牛的运动五、教学准备学生:蜗牛(活体)、棉签、活动手册、活动记录单、树叶、透明塑料杯、线、木棍。
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科版
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科版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帮助一年级学生全面研究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观察实验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涵盖了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主题:1. 物体的特征:介绍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 物体的变化:讲解物体的变化过程,如生长、融化、变形等,培养学生对物体变化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3. 环境与我:介绍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因素,如天气、季节、水、空气等,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4. 动物的特征:讲解不同动物的特征与性,培养学生对动物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5. 植物的特征:介绍不同植物的特征与生长环境,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观察和认知能力。
6. 物体与力:讲解物体的运动与力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力的能力。
7. 声音与光:介绍声音和光的特征与产生方式,培养学生对声音和光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教学策略本教案采用简单明了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具体策略包括:1. 观察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和探索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 故事讲解: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提高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图片展示:利用丰富多样的图片展示科学现象和实验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概念。
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促进他们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本教案提供以下评估方式:1. 日常观察: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等,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
2. 实验报告:学生完成观察实验后,撰写实验报告,评估他们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理解能力。
3. 小测验:定期进行小测验,考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评估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结束语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我们将培养一年级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实验能力,帮助他们全面研究科学知识。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科学2.2《校园里的动物》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2.2《校园里的动物》教学设计
【提示】
昆虫的特点:
◆都有六条腿,也就是三对足。
◆都有触角,也叫触须。
四、作业布置
校园中生活着多种动物。
你对这些动物还想知道哪些呢?课后继续探索。
辨别拓宽知识面
培养探究动物兴
趣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校园中生活着不同的
动物,它们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
通过实地观察,
认识校园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能利用简单
的工具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及运动特征;能用图画
来记录动物的外形特征。
通过实地观察,增强探索
动物的兴趣;增强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总结课堂
板书
喜鹊、麻雀、燕子
蚂蚁、蚯蚓、潮虫
校园里的动物蜗牛
蜜蜂、蝴蝶
蜘蛛板书设计
教科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教材解读一年级下册由“我们周围的物体”和“动物”两个单元构成。
“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有7个教学容,分别是《1.发现物体的特征》、《2.谁轻谁重》、《3.认识物体的形状》、《4.给物体分类》、《5.观察一瓶水》、《6.它们去哪里了》、《7.认识一袋空气》。
“动物”单元有6个教学容,分别是《1.我们知道的动物》、《2.校园里的动物》、《3.观察一种动物》、《4.给动物建个家》、《5.观察鱼》、《6.给动物分类》。
两个单元总计13个教学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容。
“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是小学生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指向“组成世界的物体能够依照它们的性质进行测量、分类和描述”这一科学核心概念。
物体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中最为常见,一年级学生对其有直观感受,他们对物体性质的理解又将为他们持续建立材料和物质的概念打下基础。
为此,“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从具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到一瓶水和洗发液再到一袋空气,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们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以加深他们对物体具有质量、形状等特征的理解。
“动物”单元同一年级上册的“植物”单元一样,指向“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生物有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一科学核心概念。
给一年级学生设计的“动物”单元,主要是为他们提供探索动物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动物是有生命的。
像所有的生物一样,动物具有独特的外部结构,能帮助自己实现生命的功能,感知周围的生活环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动物”单元首先从唤醒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开始,经过寻访校园里的动物,对动物形成初步的认识,然后通过对蜗牛和鱼的身体结构、运动方式和生存环境的细致观察,丰富对动物某些共同特征的理解,最后一课给动物分类的活动,则是从研究方法上给学生们以启示。
这两个单元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都强调了在比较中观察,以及对观察对象的描述和记录。
另外,分类和识别在两个单元中也都处在重要的位置。
教科版动物1.我们知道的动物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全)
第二单元动物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学目标1.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2.能说出动物具有的某些共同特征;3.能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4.能观察一种动物,用语言、图示描述观察和发现的特征;5.通过对动物的观察,产生研究动物的浓厚兴趣;6.培养亲近、研究、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1.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2.能说出动物具有的某些共同特征;3.能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能观察一种动物,用语言、图示描述观察和发现的特征。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关于动物的各类视频和图片、玩具熊、学生活动手册。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声音导入,吸引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1.小朋友们,早上好呀!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又好念的儿歌,它的名字叫做《动物宝宝去旅行》。
2.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动物宝宝是怎样去旅行的吧!哦,有声音,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呢。
二、分段熟悉儿歌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儿歌内容“宝宝上火车,咔嚓咔嚓去旅行”。
1.学习儿歌“大象爷爷开火车,咔嚓咔嚓去旅行”。
师:原来是火车开来的声音,谁在火车上?(大象)大象爷爷在说话呢,我们来听听大象爷爷说了什么。
师:大象爷爷在说着“大象爷爷开火车,咔嚓咔嚓去旅行”,让我们一起念一念,小朋友们那你们知道旅行是什么意思吗?(自由回答)师:小朋友们的答案可真丰富呀!旅行就是我们出远门去游玩的意思,大象爷爷开着长长的火车出去旅行,火车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
2.学习儿歌“青蛙宝宝上火车,咔嚓咔嚓去旅行”。
师:大象爷爷还请了其他小动物一起去旅行,我们来看看他请了谁。
是青蛙宝宝,它是怎么说的?(青蛙宝宝上火车,咔嚓咔嚓去旅行。
) (请个别幼儿练习说)3.学习儿歌“小兔宝宝上火车,咔嚓咔嚓去旅行”。
师:小朋友,接下来要上火车的小客人,你们猜会是谁呢?老师来告诉你们一个关于这个动物宝宝的小谜语,仔细听哦“耳朵长长吃蔬菜,蹦蹦跳跳真可爱”对啦,是小兔,小兔宝宝怎么说的,(小兔宝宝上火车,咔嚓咔嚓去旅行)。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作业设计
小学科学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二、单元分析本单元学习指向“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生物有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一概念。
本单元主要是提供探索动物的机会。
认识到动物是有生命的。
动物具有独特的外部结构,能帮助自己实现生命的功能、感知周围的生活环境。
本单元从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始,通过寻访校园里的动物,对动物形成初步的认识。
然后通过对蜗牛和鱼的身体结构、运动方式和生存环境的观察,丰富对动物某些共同特征的理解。
最后给动物分类的活动则是从研究方法上启发学生。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知道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
知道不同的动物具有共同的特征。
同一种动物也有个体差异。
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
知道动物会运动、呼吸、生长、繁殖和死亡。
知道动物生活需要空气、食物、水、阳光等。
知道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环境。
能说出周围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知道按一定的标准可以给动物分类。
能用多种感官观察动物。
能用语言、图画描述和记录观察内容。
能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能饲养小动物一段时间。
能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表达。
能按自己的标准给动物分类。
知道动物是地球家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知道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1.研读课程标准,理清教学内容,分析教学背景。
2.制订单元学习目标和作业目标。
3.作业设计基本流程:明确作业目标、选取情境素材、设定问题任务、设计评价标准和方式。
4.分层设计作业。
每课时均设计“基础性作业”(面向全体,体现课标,题量2-4大题,要求学生必做)和“发展性作业”(体现个性化,探究性、实践性,题量为2-6大题,要求学生有选择的完成)。
5.具体设计体系如下:五、课时作业我们知道的动物基础性作业以下不是动物共同特征的是()。
A 有生命B 会呼吸C 不会运动蚂蚁的身体分为()。
A 头、胸、腹B 头、腹C 头、胸发展性作业请观察生活中一种常见的动物,说说这种动物有什么特点。
动物有哪些相同的特点?玩具熊是动物吗?说说你的理由。
第3课《观察一种动物》教案计(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3课《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课是动物单元的第三课,前两课学生学会了观察动物的生存环境、观察校园里的动物,在此在基础上,本课引导学生对动物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
引导学生使用一定的观察方法对蜗牛进行观察。
同时也为第四课《给动物建个“家”》的学习做铺垫。
【学生分析】学生对于观察这一科学研究的方法处在启蒙阶段,在学生的了解中观察就是用眼睛看。
没有元认知的经验指导他们去从整体到部分、从静态到动态的去观察小动物。
这些是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拦路虎。
如果不能有效的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科学的观察方法,对于学生教育活动仅仅停留在热闹上面。
如何通过一节一节的观察课,让学生有所沉淀、有所收获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让学生把对动物天然好奇心这一心理基础进行深化。
深化成对于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和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这些情感目标上。
这些离不开学生对动物好奇,而一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对这一阶段,对于会动小动物仍有很大的兴趣,既可以保证学生能保持一定的持续时间,也能保证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蜗牛的身体由两对触角、口、壳、腹足、眼睛等组成。
2、明白蜗牛会运动及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等生物特征。
科学探究:学会运用多种感官及借助工具对蜗牛进行细致的观察。
科学态度:培养对蜗牛等动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通过对蜗牛的观察培养起小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怀。
【教学重点】能运用多种感官及工具对蜗牛进行观察。
【教学难点】对蜗牛进行持久细致的观察。
【教学准备】小组:蜗牛1只(饿)、蔬菜叶(胡萝卜、黄瓜、白萝卜、紫甘蓝、莴笋叶、苋菜叶“做成片状”)、食物盘1个、大蒜颗粒、放大镜1个、记录单、铁圈1个。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呈现前认知: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特殊的朋友,想知道它是谁吗?他呀有点害羞,还很胆小,不愿意轻易和大家见面。
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科版
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一年级下册科学的全部内容。
2. 掌握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和技能。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 学习如何观察动物。
2. 第二单元: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了解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方式。
- 学习如何种植和照料植物。
3. 第三单元:物体的性质- 认识物体的不同性质。
- 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的实验。
4. 第四单元:天气和季节- 了解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天气变化。
- 学习如何观察天气和预测天气变化。
5. 第五单元:身体健康和卫生- 学习如何保持身体健康和个人卫生。
- 了解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三、教学重点1. 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加深对科学的理解。
3.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不同的现象和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实验法:通过开展简单的实验,帮助学生探索科学知识。
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
4. 游戏法:通过科学游戏和活动,增加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参与度。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验和观察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2. 通过小测验和口头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项目,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资源1.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科书。
2. 实验器材和材料。
3. 图片和视频资料。
4. 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设备。
七、教学安排1. 每周安排2节科学课,每节课45分钟。
2. 每单元安排5-6节课,包括知识讲解、实验和活动。
八、教学反思1.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调整。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及时进行解答和反馈。
3. 定期与其他科学教师交流,分享经验和教学资源。
以上是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的简要内容。
小学科学2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
小学科学2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引言】在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课程中,我们将学习有关动物的知识。
了解动物的特征、分类以及它们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物保护意识非常重要。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我们知道的动物》。
一、教学目标1. 学习认识常见的动物,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能够初步分类常见的动物,并掌握相应的分类依据。
3.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观察、思考和保护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PPT、教材、图片、小动物模型。
2. 学生:教材、绘画纸、颜色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动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动物的种类,并引导他们讨论动物的特征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
2. 新知讲解(15分钟)a. 按照教材的内容,逐个介绍一些常见的动物,包括猫、狗、鱼、鸟、兔子等。
在介绍动物的特征时,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的种类、大小、外形、动作等方面的特点。
b. 通过示范和实物模型,让学生触摸、感受不同动物的毛、羽、鳞等外表特征,并了解它们的不同用途和保护意义。
3. 分组探究(15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动物进行深入研究。
每个小组需要了解所选动物的习性、栖息地以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并将研究成果进行展示。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例如引导学生在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查找相关信息,或者根据自身的观察和感受进行总结。
4. 分类概念引入(10分钟)a. 在小组展示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每个小组所研究的动物的共同特点,并引入分类的概念。
b. 教师通过示意图或幻灯片,向学生介绍动物的基本分类方法,例如按照是否有脊椎、是否能飞行等方面进行分类。
5. 动物分类游戏(10分钟)将学生分成两队,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分类依据回答问题,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此环节可增加互动性,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6. 动物课堂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对所研究的动物进行简要的展示,包括动物的习性、栖息地、保护现状等。
教科版动物-科学阅读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课件PPT
第二单元·动物
科学阅读
一、动物,我们的朋友
蚯蚓可以疏松土壤
蜜蜂可以传粉
导盲犬可以帮助盲人
蜣螂是大自然的“清洁工”
一、动物,我们的朋友
此图片为视频缩略图,如需使用此资源,请插入视频:【科学博览】观察蚯蚓在腐殖质形成 过程中的作用。
一、动物,我们的朋友
此图片为视频缩略图,如需使用此资源,请插入视频:【科学博览】蜣螂转移粪球。
பைடு நூலகம்
二、我们要保护动物
1 不干扰野生动物的自由生活; 2 不恫吓、投喂动物园的动物; 3 不吃青蛙,保蛙护农; 4 提倡观鸟,反对关鸟; 5 不参与残害动物的活动。
二、我们要保护动物
动物是我们 的好朋友,我们 应该保护它们!
再见
一、动物,我们的朋友
骆驼是“沙漠之舟”
鸽子是“和平信使”
一、动物,我们的朋友
猫头鹰是“农田卫士”
啄木鸟是“森林医生”
一、动物,我们的朋友
青蛙是“田园卫士”
珍珠贝能制造珍珠
一、动物,我们的朋友
此图片为视频缩略图,如需使用此资源,请插入视频:【知识解析】动植物与人类生活。
二、我们要保护动物
动物是我们的 好朋友,我们应该 怎样保护它们?
教科版一年级下半学期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下半学期科学全册教案第一课:动物和植物
教学目标:
- 了解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 研究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和植物,并能正确命名它们
教学内容:
1. 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 动物是有生命的生物,具有呼吸、运动、繁殖等特征
- 动物可以根据它们的外形和生活性进行分类,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
2. 植物的特征和分类
- 植物是有生命的生物,具有光合作用、吸收水分和养分等特征
- 植物可以根据它们的外形和生长方式进行分类,如树木、草本植物、水生植物等
3. 常见动物和植物的认识
- 动物:狗、猫、鸟、鱼
- 植物:树木、花朵、草、蔬菜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观察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讨论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2. 探究:让学生分组观察并描述不同的动物和植物,然后归纳它们的共同特征和分类方法。
3. 讲解:通过简单的语言和图片,向学生介绍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4. 操练:设计图片配对或命名游戏,让学生通过选择正确的动物或植物名称来巩固所学内容。
5. 拓展:组织学生参观学校周围的动物园或植物园,进一步认识和观察不同的动物和植物。
6. 总结:复所学内容,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巩固对动物和植物的认识。
教学评价:
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 学生完成配对或命名游戏的准确率和速度。
3. 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参考资料:
- 《小学科学教材》一年级下册
- 图片和实物:动物和植物的图片、动物园或植物园的实地观察材料。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课时 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课时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一年级下册的科学课,主题为动物。
通过教授本课,旨在培养学生对动物的认知和理解能力,让学生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并能够说出动物的一些共同特征。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动物的特征、观察和描述动物等。
【教学目标】1. 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
2. 能说出动物的一些共同特征。
【教学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一种动物,初步用语言和图示描述其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能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及玩具熊不是动物的理由。
【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周围的事物和动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动物的分类和特征还不太清楚。
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较为有限,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幅描绘不同动物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可以选择一些生动多样的动物图片,如狗、猫、鸟、鱼等。
2. 教师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动物吗?动物有什么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可以指导学生思考动物的生命特征、外貌特点等。
例子:教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一只狗、一只猫和一只鸟。
教师可以问学生:“这些是什么?”学生回答:“是动物。
”教师进一步问:“动物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可以回答:“动物会动,有生命。
”二、呈现1. 教师出示一张大海报,上面有不同的动物图片。
海报上可以包括狗、猫、鸟、鱼、兔子等多种动物。
2. 教师指着其中的一种动物,询问学生:“这是什么动物?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3. 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外形、皮毛、眼睛、嘴巴等特征,并进行简单的描述。
例子:教师指着海报上的一只狗,问学生:“这是什么动物?”学生回答:“是狗。
”教师继续问:“你们能发现狗有什么特点吗?”学生观察后回答:“狗有四条腿,有长长的尾巴,有两只耳朵,有两只眼睛。
”三、讨论与总结1.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观察到的动物特征,引导学生总结出动物的一些共同特征,如有眼睛、有嘴巴、有四条腿等。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树立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认识自然第1课:春天的秘密第2课:春天的植物第3课:春天的动物2.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第4课:水和冰第5课:磁铁的神奇第6课:太阳和影子3.第三单元:探索宇宙第7课:夜晚的星空第8课:太阳和月亮第9课:地球和宇宙4.第四单元:我们的家园第10课:天气和季节第11课:动物的家第12课:保护我们的环境三、教学过程第一单元:认识自然第1课:春天的秘密1.导入:带领学生观察春天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春天的好奇心。
2.新课:讲解春天的特点,如气候、植物、动物等。
3.实践:组织学生到户外观察春天的植物和动物,记录观察结果。
第2课:春天的植物1.导入:展示春天的植物图片,引发学生对春天植物的喜爱。
2.新课:讲解春天植物的生长特点,如种子发芽、植物开花等。
3.实践:组织学生种植植物,观察植物生长过程。
第3课:春天的动物1.导入:展示春天动物图片,引发学生对春天动物的喜爱。
2.新课:讲解春天动物的生活习性,如迁徙、繁殖等。
3.实践:组织学生观察春天动物,记录观察结果。
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第4课:水和冰1.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水和冰的关系。
2.新课:讲解水和冰的性质,如状态、溶解等。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水和冰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第5课:磁铁的神奇1.导入:展示磁铁的神奇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新课:讲解磁铁的性质,如吸铁、同性相斥等。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磁铁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第6课:太阳和影子1.导入:带领学生观察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新课:讲解太阳和影子的原理,如光的传播、影子的形成等。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太阳和影子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第三单元:探索宇宙第7课:夜晚的星空1.导入:带领学生观察夜晚的星空,引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
科学全册教案:一年级下册,教科版
科学全册教案:一年级下册,教科版简介本教案适用于一年级下册的科学课程,使用教科版教材。
以下将介绍教案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 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和植物。
2. 掌握一些基本的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3. 学习观察、比较和分类动植物。
教学内容单元一:动物课时一:认识动物- 教学目标:学习认识不同种类的动物。
- 教学重点:鸟类、昆虫、哺乳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图片展示、小组合作。
-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动物图片。
2. 讲解鸟类、昆虫、哺乳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3. 学生小组合作,观察并分类一些动物图片。
4. 结束课堂,布置课后作业。
课时二:动物的食物和栖息地- 教学目标:学习不同动物的食物和栖息地。
- 教学重点:食肉动物、食草动物、水生动物的食物和栖息地。
-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图片展示、小组合作。
-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动物的食物和栖息地。
2. 讲解食肉动物、食草动物、水生动物的食物和栖息地。
3. 学生小组合作,观察并分类一些动物的食物和栖息地。
4. 结束课堂,布置课后作业。
单元二:植物课时一:认识植物- 教学目标:学习认识不同种类的植物。
- 教学重点:树木、花草的特征和生长环境。
-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图片展示、小组合作。
-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图片。
2. 讲解树木、花草的特征和生长环境。
3. 学生小组合作,观察并分类一些植物图片。
4. 结束课堂,布置课后作业。
课时二: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目标: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繁殖方式。
- 教学重点:种子的发芽、植物的生长阶段、植物的繁殖方式。
-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图片展示、小组合作。
-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图片。
2. 讲解种子的发芽、植物的生长阶段和繁殖方式。
3. 学生小组合作,观察并分类一些植物的生长过程。
4. 结束课堂,布置课后作业。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教案《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3.观察一种动物
一、选择题
1.下图是小明同学画的蚂蚁,画得比较准确的是()。
A. B. C.D.
2.蜗牛身体的特点是()。
A.长着触角、腹足和较硬的壳 B.长着两个小耳朵 C.有许多腿 D.可以离开壳生活
3.观察完小动物后,我们应该()。
A.自己养着玩 B.把它放回大自然 C.随处丢弃 D.放入垃圾筒
4.()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
A.鲨鱼 B.狮子 C.蜗牛 D.狗
5.蜗牛能牢牢地抓住小棒爬行,是因为()。
A.身体柔软,有黏液 B.身体轻 C.有爪子 D.背上有壳
6.蜗牛的()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A.腹足 B.眼睛 C.触角 D.壳
7.下列动物中,()是靠腹足运动的。
A.B.C.
D.
8.蚂蚁依靠()来传递信息。
A.眼睛 B.触角 C.鼻子 D.足
9.观察完蜗牛的活动后,我们要()。
A.把蜗牛埋掉 B.送蜗牛回家 C.放在实验室不管 D.扔掉蜗牛到垃圾筒中10.通过观察,我们知道蜗牛有()对触角。
A.4 B.3 C.2 D.1
11.下面有鳃的动物是()。
A.B.C.D.
一、教材分析。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春天来了1.1 春天的变化1.2 春天的植物1.3 春天的动物2. 第2章:我们周围的物体2.1 物体的特征2.2 物体的分类2.3 物体的用途3. 第3章:空气和水3.1 空气3.2 水4. 第4章:声音和光4.1 声音4.2 光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天自然界的变化,认识春天常见的植物和动物。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类物体的能力,了解物体的特征和用途。
3. 使学生认识到空气和水的重要性,了解声音和光的基本特性。
4.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科学探究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体的特征和分类声音和光的基本特性2. 教学重点:春天的变化和特点物体的用途和分类方法空气、水、声音和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和动物标本物体分类卡片实验器材(如烧杯、漏斗、蜡烛等)2. 学具:彩色笔、画纸观察记录表分类盒五、教学过程1. 引入:利用春天的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春天的变化。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春天植物的生长、动物的活动。
2. 新课导入:介绍物体特征、分类和用途,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
讲解空气、水、声音和光的基本特性,联系日常生活实例。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实例,讲解物体分类方法和应用。
结合实验,讲解声音和光的传播、反射等现象。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春天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变化图。
进行物体分类、空气和水实验等活动。
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强调重点和难点。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高他们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变化、植物和动物2. 物体的特征、分类和用途3. 空气、水、声音和光的基本特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最喜欢的春天植物或动物,并描述其特点。
列举生活中的物体,按照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讲述一个与空气、水、声音或光相关的现象,并解释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动物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材简析】本课作为《动物》单元起始课,除了引出单元学习对象外,同时还担负着了解学生前概念的任务。
通过让学生列举知道的、喜欢的动物,呈现他们已经知道的动物,在相互交流中使学生感受地球上生存着多种多样的动物,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本课指向的学科核心概念是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有助于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系统与模型等跨学科概念。
教材设置的三个板块分别是:聚焦部分“说说我们知道和喜欢的动物”,这部分交流为整个单元服务,通过学生集体交流自己知道和喜欢的动物,充分展示学生对动物的原有认知。
探索部分“分小组观察一种动物,说说这种动物有什么特点,把它画下来”,这部分通过任务形式引导学生用语言来描述动物的特点,用画图的方法来描述和记录动物,了解动物的一些特征。
研讨部分“动物有哪些相同的特点?玩具熊是动物吗?”,学生通过交流研讨,对观察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一起归纳出动物共同的基本特征,同时学生运用对动物的基本特征的认识,来判断玩具熊是否是动物,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对有生命的动物都很感兴趣,在平时的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观察过一些动物,但都是无意识的、零碎的认识。
虽然学生在上学期植物单元的学习中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形成了观察、记录、描述等初步能力,为动物单元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但这个阶段的学生仍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由于受形象思维的影响,学生多以拟人的方式描述和解释事物,在动物领域这一特征更加明显。
学生对于动物的观察和描述的难度要比植物大,这就需要教师更深入、细致地进行观察指导,从而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开展观察活动。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动物,知道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点,认识到动物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知道它们是有生命的。
[科学思维]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观察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出动物共同的基本特征。
[探究实践]用语言、图示方式描述观察到的动物特征;通过动物与玩具熊的比较,学会用证据来支持自己的看法。
[态度责任]愿意倾听、乐于表达和分享有关动物的信息,具有认识和研究动物的兴趣,以及珍爱生命、爱护身边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动物,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能说出动物具有某些共同特征。
[难点]能说出动物具有某些共同特征。
【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动物的特点”班级记录表[学生]1.每人提供学习单;2.六种不同种类动物(例如哺乳类、鸟类、鱼类、昆虫等)的图片或标本;3.玩具熊【教学过程】一、设计情境,聚焦问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课件1.出示情境:小朋友们春游到野生动物园研学,见到了很多动物。
课件出示动物图片,如长颈鹿、斑马、熊猫……提问:你认识这些动物吗?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2.提问:除了这些动物,说说你还知道和喜欢的动物?引导: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这种动物的信息吗?可以说说它生活在哪里?这种动物是怎么样的?学生自由发言。
3.讲述:在自然界的不同地方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揭示课题:我们知道的动物(板书)。
[设计意图]创设“动物园”情境,激发学生探索动物的兴趣,了解学生关于动物的前概念,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动物的认识,从名称到特点再到生存环境,充分展示他们对动物的原有认知。
二、任务驱动,观察特征(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六种不同种类动物(例如哺乳类、鸟类、鱼类、昆虫等)的图片或标本、学习单1.任务驱动:给小动物画画像说明:动物园的工作人员会给每种小动物们制作一张动物简介牌,上面有小动物们的照片、名称、特点等基本信息,方便游客浏览。
出示任务:在学习单上给你观察到的动物画一个画像。
2.教师指导,观察要求:(1)看一看:动物的身体分哪几部分?各部分有什么?(2)画一画:画出动物的主要特点。
(3)说一说:向小组成员介绍动物的主要特点。
教师以小蚂蚁为例引导介绍:先整体观察,描述动物的轮廓,再局部看一看,观察动物的特点,并画图记录。
3.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学生选择一种动物观察,边观察边记录。
同时教师巡视指导,主要关注以下几点:(1)抓住主要特点画动物,看看有无凭空想象的成分画上去。
(2)图画上适当加文字(或拼音)标注。
(3)指导观察顺序,描述动物身体分哪几部分,观察每个部分的特点。
(4)讨论:和其他动物比较有哪些相同的特点?[设计意图]以任务驱动学生观察动物,并用图示描述发现的特征,在观察活动开始前,以“小蚂蚁”为例,指导学生交流观察方法、记录方法及注意事项。
安排充足时间让学生作画,培养学生记录能力、记录习惯和观察能力。
三、任务评价,研讨小结(预设13分钟)材料准备:玩具熊、“动物的特点”班级记录表1.任务评价:猜一猜我画的是什么动物?投影展示学生的学习单,请其他组的学生猜一猜画的是什么动物?并汇报说说这样猜测的理由。
若画的特征不明显,作画者可以汇报说说自己画的动物有什么主要特点,再请其他学生猜,以此评价学生的记录是否抓住动物特点,是否画得真实。
2.教师板书记录各小组的汇报内容关键词,引导其他学生对照动物图片倾听同伴介绍,适时引导、点拨、纠错。
3.研讨:动物有哪些相同的特点?(预设动物具有的共同特征: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需要空气、会生长发育、会排泄、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繁殖后代、都有嘴、都要吃东西……)教师板书汇总于“动物的特点”班级记录表。
4.研讨:玩具熊是动物吗?说说理由。
引导学生参考句式回答:“我认为玩具熊是/不是动物,因为玩具熊不会……,而真的熊会……”重点说说理由,引导学生用证据支持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在观察活动后,用“猜一猜”的方式对学生画作进行评价,增加评价方式的多样和趣味,同时表述汇报的过程也是对观察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的过程。
研讨环节允许学生有多种不同的表述和看法,在现有水平上能表达多少就是多少,学生可能无法概括全面,设计班级记录表将学生的认知保留并在后续的学习中及时补充,便于学生交流和研讨。
四、拓展活动(预设2分钟)材料准备:橡皮泥动物模型、彩色超轻黏土1.教师出示用超轻黏土做的动物模型,请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说说判断的理由。
2.布置课外制作活动和展评的具体要求:用超轻黏土捏制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设计意图]亲手捏制动物模型也是一种观察动物和呈现观察结果的方式,也可以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疑难解答】1.学生在观察动物时,向教师求教动物的名称,但教师也不认识,怎么办?通过手机下载“动物识别器”、“懂鸟”等动物识别软件或小程序,对动物进行拍照搜索,目前这类程序识别能力较强,可识别大部分动物。
也可以把观察到的动物特征记下来,再通过网络或书籍比对查询;另外也可以引导学生,先把不认识的动物记录(画)下来,并标上记号,再向专业人士进行问询。
2.学生在记录动物时,图画得不是很像,怎么办?画图是低年级学生记录的一种重要方式。
对于一年级学生,试着用画示意图来描述记录动物的大致样子和主要特征,绘画要求不用很高,能边观察边绘画,在抓住动物外形特征的情况下,尽量画得真实即可;与此同时,也可以指导学生写出动物名字,记录动物特点,以便后面交流汇报。
【教学后记】2.校园里的动物【教材简析】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到校园里去寻找和观察动物,第二部分是学生交流寻找到的动物和产生的新问题。
教师要带领、引导学生去校园里进行实地考察,寻找、观察和记录校园里的动物。
教科书的研讨部分是对第一部分的交流与汇报,教师应引导学生整理自己寻找到的动物的名称、特征、数量以及生活区域,并根据学生的交流研讨汇总完成教科书中的班级记录表“校园里的动物”。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像动物学家那样带上工具去寻访和观察校园里的动物,并在寻访动物的过程中用简图记录下这些动物的外部形态,从而提高学生的记录水平,养成记录的习惯,产生研究动物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有生命的,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去保护。
【学情分析】学生在《校园里的植物》一课中已经有过将校园作为探究活动场地的经历,同时对于实地考察校园里的动物,普遍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
但学生缺乏观察动物的技能和寻访方法,在寻访时容易出现兴奋有余、活动目标不明确、忘记记录等现象,使得观察活动盲目、无序。
因此需要老师积极引导观察,带领孩子借助工具,用科学的方法去寻访和观察校园里的动物,包括它们的生活环境、生存方式、身体特征和运动情况等,并指导学生用画简图的方式记录动物信息。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实地寻访校园里的动物,知道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校园里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
[科学思维]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能区别校园常见动物的不同外部特征。
[探究实践]在实地观察中,能利用简单工具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及运动特征,能用简图来描述和记录动物的形态特征,会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态度责任]在寻访校园动物的过程中,能初步感受校园动物的多样性,能保护身边的动物,建立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简单工具观察并记录动物的特征,认识到校园里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
[难点]通过对校园动物的寻访,初步了解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
【教学准备】[教师]常见校园动物卡片、班级记录表。
[学生]每组提供棉签、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1.课件出示一种校园常见动物的图片,如:蚂蚁。
提问:你认识这种小动物吗?你在校园哪里见过它?2.提问:仔细观察,蚂蚁有怎样的形态特征?3.教师用简图画出蚂蚁的形态特征。
4.讲述:除了蚂蚁外,校园中还生活着哪些小动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并观察校园里的动物。
揭示课题:校园里的动物(板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动物,激发学生观察和认识校园动物的兴趣,同时通过画蚂蚁的简图,为后续学生的记录做好示范作用。
二、实地寻访校园里的动物(预设20分钟)(一)寻访前引导1.去哪里寻访?提问:校园这么大,我们可以去哪里寻找动物呢?2.用什么工具观察?提问:找到小动物后,我们可以借助哪些工具更好地观察它们呢?3.如何记录?提问:如何把你观察到的动物记录下来呢?用什么方法记录呢?4.注意事项。
提问:走出教室,除了要认真观察动物之外,我们还要注意哪些问题?教师引导:①小组活动,不乱跑;②注意安全,防受伤;③举手示意,提问题;④保护动物,不伤害它们;⑤观察记录,要记好;⑥听到哨声,快集合。
[设计意图]在自主观察开始前,引导学生交流观察方法、记录方法和注意事项。
避免出现无目的地观察、不记录等情况,为后面学生实地寻访动物做好准备。
(二)实地寻访1.集体观察教师带领学生到操场,集体观察空中的动物,并记录下来。
2.小组活动在指定区域内进行寻访并观察小动物。
同时教师巡视指导,解决个别学生的提问,并拍摄各组观察到的动物照片,以备研讨时辅助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