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一万年,文明新标准
新文明文化史观
新文明文化史观新文明文化史观2012-09-05互动百科词条“新文明文化史观”是对近代以来“西方中心论”主导下的文明文化史观进行反思、结合中华并人类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再进行综合研究得出:“中华文明上万年”、“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源头”、“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海纳百川,引领人类上万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动力”、“中华文明突显人类真善美、是人类社会美好和谐的圭臬”等重大新史观的概括。
这一史观和理论的横空出世,是近代以来人类文明文化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是对近代以来由“西方中心论”主导下形成的中外主流意识形态下的文明文化历史观的彻底拨乱反正,是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来陷入内忧外患困境、民族意识步入“崇洋媚外”、“弱智糊涂”窘境重新走向文化复兴的标志,是人类重新走向天下大同、走向和谐文明、重建中华大九洲康庄大道的隆隆礼炮……中华文明的现代发展就是人类文明的未来走向。
这一史观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梁启超(已故)、李约琴(英国,已故)、李学勤、罗伯特·坦普尔(英国)、宫玉海、林河(已故)、王大友、董立章(已故)、史式、流波等,其中中青年学者流波(刘博)是这一观点、理论的集成创建者和最给力者。
《源——人类文明中华源流考》一书是这一史观和理论的最强奠基作。
二十世纪初,爱国学者梁启超已经深刻认识到中华文明在人类文明史中的应有地位被严重“矮化”,开始为中华文明鸣不平,但当时应者寥寥。
英国人李约琴博士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用详细材料论证人类近代以前的四千年中国的科技发明一直遥遥领先,近代西方文明的突飞猛进正是在中国古代文明基础上的飞跃。
随着中国远古遗址的不断发现,中国极少数真知灼见者开始对“西方中心论”下的人类文明文化史观进行反思。
经过几十年反复的结合考古的综合研究、考证发现,原来中华文明并不是传统史学观认为的五千年而是上万年,全世界上中古史具有共同的特点和共同的来源,这个源头不是苏美尔人创造的文明或古埃及文明或古西亚文明等,而是中华文明,中华文明才是人类文明的不二源头。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一万年 证据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一万年证据自有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来,中华文明便历经漫长而辉煌的发展。
通过对中华文明的探源工程,可以发现大量支持这一主张的证据。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证据,来证明中华文明的存在和持续发展已有至少一万年的历史。
1.考古遗址证据:考古学家们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发现了许多古代遗址,这些遗址中保存着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包括陶器、祭祀品、农具等。
其中,黄河流域的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安阳殷墟文化等文化遗址的出土文物被广泛认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见证。
2.书籍和古籍记载:中国拥有世界上最早的连续文字记载——甲骨文、篆书、隶书等,并有着丰富多样的古籍文献,如《诗经》、《尚书》、《易经》、《史记》等。
这些文献提供了中华文明渊源和发展的珍贵资料。
3.语言文字演变:中国汉字文字的历史可追溯到上古时代,中国历代文字的演变和变革是对中国文明不断发展的有力证明。
汉字的词义丰富,文字之间的关联性强,也反映了在历史进程中出现的文化变迁和发展。
4.文化习俗传承:中华文明中许多传统文化习俗具有悠久的历史,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习俗在中国各地传承至今。
同时,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在中国社会中根深蒂固地存在,并对民众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产生持久影响。
5.科技和发明创造:中国古代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社会的地区之一,农业、纺织、铁器制造、造纸、火药等科技发明对全球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在世界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6.建筑和艺术:中国拥有世界上最早的古代宫殿、陵墓、庙宇等建筑,如故宫、长城、秦始皇兵马俑等,这些建筑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民族的工程技术和建筑风格,也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
这些证据表明中华文明的存在已有至少一万年的历史。
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对全球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开展,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明的价值和意义,进一步推动人类文明的多样发展。
中华文明的历史不是5000年,而是上下5000年,一万年以上
中华文明的历史不是5000年,而是上下5000年,一万年以上首先,我们从文字的历史,来推断中华文明的历史。
从考古的年表看,八千多年前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9000—7800年),出土了一批刻符,号称贾湖刻符。
七千多年前的蚌埠双墩遗址,发现630多刻划符号,丰富多样,就同期国内外文化遗存来说,都十分罕见,惊人。
符号种类之多、内容之丰富是同时期其他遗址所无法比拟的。
双墩刻符的功能可以分为表意、戳记、计数三大类。
距今6000年前的属于仰韶文化的半坡遗址的陶钵口沿上刻的二三十种刻划符号,即半坡陶符。
大约是在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
'表意符号'抽象成比较定型的'甲骨文'。
可能大部分人或专家,把甲骨文的时间当成中华文字的时间起点,本人从不这样认为,中华文字的产生应该更早,最到可以推演到旧石器时代后期或新石器时代初期。
因为记录工具等原因,文字难以存留下来。
文字的起源,不是凭空想象的,它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社会生活。
中华文字是一部活的历史,反映着当时的社会场景,记录着当时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文字来源就是图画,文字是不断抽象的过程,即使是现汉字,本身也是一幅幅图画。
当然,有人会说,刻符不是文字,这是国内考古学界不够自信,为什么承认埃及、巴比伦、希腊等地刻符,出土刻符考古资料很少,他们还读不懂,就可以当成文字呢,中国的刻符却不能当成早期的文字,是不是笑话!其次,从考古实物的出土时间,也可以轻松把中华文明推到万年以上。
河南博物馆珍藏的贾湖骨笛是我国(也是世界)目前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如此精美的骨笛,可见当时新石器时代打磨技术之高超、精细。
打磨工具的应用也是炉火纯青,这难道不是活生生的中华文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浙江浦江上山遗址等考古发现了一万年前的人工栽培稻遗存。
特别说明下,2004年11月19日,在道县进行水稻起源考古研究的中美联合考古队,在玉蟾岩遗址又发现了5粒已经炭化了的古稻谷。
中国认定进入文明时代的新标准
中国认定进入文明时代的新标准文明的概念和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文明,这一词汇涵盖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从物质到精神,从文化到艺术,从社会关系到哲学思考。
它代表了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积累的知识、经验和文化。
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则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些标志不仅包括物质文明,如建筑和工具,也包括非物质文明,如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首先,我们来看物质文明。
物质文明的发展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基础。
其中,建筑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标志。
从原始的洞穴到复杂的城市规划,建筑技术的进步使得人类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创造安全的生活空间。
此外,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也是物质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石器时代的简单工具到工业革命的机器,工具的进步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产力,使人类社会得以发展。
除了物质文明,社会制度的出现也是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社会制度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石,它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建立了社会秩序,保障了社会的稳定。
国家的出现是社会制度的一个重要体现,它代表了人类社会的最高组织形式,使得权力得以集中,法律得以制定和执行。
再来看非物质文明。
意识形态的出现和发展是非物质文明的核心。
意识形态为人类社会提供了道德、价值观和信仰,使人类的生活有了意义和方向。
从原始的图腾崇拜到复杂的宗教信仰,以及现代的科学观念,意识形态的发展反映了人类对世界的理解和探索。
最后,我们不能忽视的是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学技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通过发明和创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从最早的火的使用到现代的互联网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社会得以不断进步。
总的来说,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多元的,它不仅包括物质文明的发展,如建筑和工具的使用,也包括非物质文明的出现,如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建立。
这些标志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使人类的生活得以丰富和提升。
除了上述提到的物质文明、社会制度、非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标志也可以用来衡量一个社会是否进入文明时代。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一万年证据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一万年证据一、引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下,人们对中华文明的探索也越发深入,各种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证据。
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作为一个全面挖掘中华文明渊源的学术研究项目,更是吸引了众多学者和历史爱好者的关注。
本文将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一万年证据进行全面评估和深入探讨,以期更好地理解中华文明的渊源。
二、考古发现与历史文献自上世纪以来,我国的考古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大量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考古发现得以展现在世人面前。
从一些早期遗址中发掘出的陶器、石器、古代织物等物品,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早期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在历史文献中,也有大量关于中华文明渊源的记载,如《尚书》、《史记》等经典著作,为我们解开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三、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所揭示的一万年证据1. 考古发现中的一万年证据通过对一些早期遗址的发现和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证据表明中华文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万年前。
比如在我国北方的遗址中发现了一些早期史前人类的遗骸和生活工具,这些发现为我们揭示了早期居民的生存状况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早期社会的文化特征和技术水平。
2. 历史文献中的一万年证据在一些古代经典著作中,也有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记载。
比如《尚书》中就有对于夏、商、周三代历史的描述,这些记载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古代社会形态、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宝贵信息。
在《史记》中也有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记载,这些历史文献的研究为我们理解中华文明的渊源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所揭示的一万年证据,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从早期的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古代社会的繁荣与发展,也可以了解到古代文化的丰富多彩。
这些证据不仅展现了我国古代社会的辉煌,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传承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
五、总结与回顾通过本文的深入分析,我们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所揭示的一万年证据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万年中华文明史与数千年一带一路 歌诀完整版
万年中华文明史与数千年一带一路(歌诀华夏文明通俗读本)一华夏文明一万年,青藏高原是摇篮。
自从盘古开天地,天地玄黄乾坤转。
天皇地皇和人皇,分野九州划井田。
钻木取火燧人氏,共工撞倒不周山,始母华胥孕伏羲,伏羲女娲齐补天。
万里长征大迁徙*,栖居长江大河畔,田园牧歌吊脚楼,游牧农耕沧桑变。
炎帝神农尝百草*,轩辕黄帝宏图展。
三皇五帝*到于今,尧舜禅让美名传。
大禹治水遍神州,江河湖海任召唤。
偏安一隅古巴蜀,华夏古国后花园。
炎黄尧舜夏商周,五王时代三千年*:炎帝鸿恩沐蚕丛,黄帝尧舜有柏灌,鱼凫飞自大三峡,夏商巴蜀更璀璨,杜宇西周从天降,东周鳖灵治水患。
蚕丛开国岷山间,教化栽桑又养蚕,江河蜿蜒大草原,游牧渔猎歌舞欢,松茂古道通南北,蚕陵故城*石头建,千碉之国美人谷*,男挑水来女浇园,风情万种多惊艳,烟云叠溪海底现*……黄帝入蜀娶嫘祖*,情窦初开岷江畔,宝墩故城*内外筑,王都崛起南河湾,五谷丰登风雨顺,轩辕问道峨眉山*,得授真经安天下,镇守蜀国派柏灌*;挥师北上黄河边,炎黄*黄蚩*战鼓喧!鱼凫定都三星堆*,巴蜀图语*如谜团,鸭子河畔筑王城,红陶白玉祭神仙,礼仪重器多辉煌,青铜帝国太震撼……丝绸之路*通亚欧,跨国贸易史无前,文化交流更繁荣,城市文明曙光现!濮人杜宇立郫都*,马街东筑三道堰*,水旱兼作播五谷,农神*丰功岂等闲,布谷千里江南岸,望帝春心托杜鹃*,绿满山原白满川,子规啼鸣雨如烟*,春种水稻秋种麦,油菜花海说丰年!丛帝鳖灵号开明,郫都故城继先贤,治水岷江降洪魔,拓宽版图大征战,开明五世建成都,金沙圣城蔚奇观!长江文明大融汇,上中下游如珠串。
古蜀文化更昌明,太阳神鸟闪光环!秦惠文王灭巴蜀*,蜀道难于上青天*,金牛古道*天上来,五丁开山*人未还,长安成都有通途,石牛粪金*成笑谈!张仪重建成都城,故城格局定内环*。
太城少城*锦官城,府河南河*锦江湾……李冰兴修都江堰,低作堰而深淘滩*,水旱从人天下足*,富甲一方舞蹁跹;李冰开拓南丝路,崇山峻岭通滇缅,马帮扬鞭西夷道,亚欧商贸更丰繁,财宝珠玉滚滚来,丝绸茶马如云山!秦国成长七百年*,五霸*七雄*皆争先,穆公春秋谋崛起,秦惠文王谱新篇,励精图治昭襄王,统辖巴蜀功勋鉴,巴山蜀水聚宝盆,兵源粮草做后援,韬光养晦九五载,始皇立国统中原*。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一万年 证据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一万年证据》一、引言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话题。
人们对于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和演变有着诸多猜想和探索。
而近年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相关研究开始逐渐浮出水面,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一万年的证据出发,深入探讨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演变。
二、一万年的证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所涉及的一万年证据,主要是指我国境内发现的各种史前遗迹和文物。
这些史前遗迹和文物的发现,为我们揭示了我国古代人类社会的原貌,为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1. 龙人头骨化石我国科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我国南方地区已有的史前人类头骨化石已有一万多年的历史。
这些头骨的特征与后来的中华文明创始者的颅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从中可以看出中华文明的渊源。
2. 新石器时代遗址在我国境内发现了大量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这些遗址中的遗物包括陶器、石器、骨器等,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一万年前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
三、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演变从一万年的证据出发,我们可以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演变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一万年前的我国,已经有了发展相对成熟的史前人类社会,这为后来中华文明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先民的智慧和劳动一万年前的我国先民,已经开始使用陶器、石器等工具,开展农业生产和畜牧业,这显示出了他们丰富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
2. 文化的渐进融合一万年前的我国,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文化体系,这体现在陶器、铜器、玉器等各种文物中。
不同地区的文化在长期的渐进互动中逐渐融合,形成了文化多样性和统一性并存的文明格局。
四、个人观点和总结通过对一万年证据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演变。
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其起源和演变的过程是一部缤纷多彩的历史长卷。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将不断揭示中华文明的神秘面纱,期待着更多的发现和探索。
让我们一起珍惜这份珍贵的文明遗产,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共同努力!以上是我撰写的关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讨论]中国凭什么称为四大文明古国
西方文化的根源是游牧民族的文化,其基本精神与农耕民族的文化大异其趣。按照他们的标准来衡量进入「文明」的时间,对于源于农耕民族文化的中国、印度古文明来说,必然大吃其亏。在四大古文明排次序的时候,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老是排在后面,原因在此。看来,要想争取公平的待遇,我们应该有发言权,世界上很多民族也应该有发言权,不能老是被动地接受别人的裁定。
五千年说探源
近百年来,我们一提到自己的历史,就会说「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五千年」。如果要问五千年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我们可肯定地回答:是传统的说法,是沿用司马迁在《史记》中以黄帝为古史开端的旧说,此外别无来源。因为在一百年前,中国的考古工作还未启步,用碳十四测定古物年代的方法尚未发明,西方学者对于中国古史的一些说法尚未传入中国。
五千年还是一万年──中华文明史新探
中华文明史究竟有多长?传统的说法是上下五千年。但从70年代起,考古工作不断有新的发现,说明南北各地一些文明源头都在五千年以上。1997年8月,「海峡两岸史学家合撰中华民族史第四次学术研讨会」曾经提出「中华文明史可追溯到万年前」的论点。会后,由笔者和台湾著名史学家黄大受教授共同起草的《重写中华古史建议书》,主张中华古史应从一万年前写起。此建议书已获海内外百余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民俗学家签名赞同,公开发表。现将我们探讨这一问题的经过摘要发表,以就教于海内外各位专家与广大读者。
三、 到20世纪晚期,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感谢数十年来我国考古工作者默默无闻地埋头苦干,大量的考古发现终于逼迫西方学者一再改变他们对中华文明的看法。要问中华文明史究竟有多长?对于这个问题,他们只能表示:暂不发言。
初中历史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备课拓展知识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备课拓展1.为什么说我国有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和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国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这一结论是基于多方面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得出的。
首先,从人类史的角度来看,我国境内发现了众多早期人类活动的遗迹和化石,如云南元谋人(距今 170 万年)等,这些考古发现为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提供了有力证据。
具体来说,从1929年周口店遗址发现北京人第一个头骨化石起,至今我国境内已有70多处遗址发现了史前人类化石,包括元谋人、蓝田人、郧县人等,这些发现共同构成了人类演化发展的直接证据。
这些考古发现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
在文化史方面,约一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在进入新石器时代阶段之际,农业起源也随之产生。
文化人类学的观点和相关研究,对中华文明起源研究有重要参照价值,也从侧面印证了我国一万年的文化史。
而对于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以及众多的考古发现,如文字的传承(已知最早的成熟汉字是距今至少 3600 年的甲骨文)等,都实证了我国悠久的文明历程。
此外,几代考古工作者的严谨探索和研究,不断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也为这一结论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总之,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是经过长期的考古发掘、研究和阐释所证实的,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有力证明。
2.周口店遗址中发现的北京人头骨化石具体是什么年代,与其他史前人类化石相比有何特殊意义?周口店遗址中发现的北京人头骨化石属于旧石器时代,其年代约为 70 万至 20 万年前。
北京人被归入直立人。
这一发现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它不仅揭示了人类早期的演化过程,还为研究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证据。
周口店遗址的发掘和研究,使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成为世界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这些化石的发现,对于理解人类早期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研究人类与环境的互动提供了线索。
中华文明一万年
中华文明一万年考古学家苏秉琦教授把中国古史的框架、脉络高度概括为“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糸,上万年的文明启步,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两千年的中华一统实体”,是比较恰当的。
近来,科学家们通过对中国山西垣曲“世纪曙猿”的考证,充分说明了人类远祖源于中国,推翻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论断,把地球类人猿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中国三峡“巫山人”的出现,把中国人的进化史向前推进到了200万年前,且更直接向“人类非洲起源论”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并为在我国境内寻找更为古老(400—2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文化遗存和揭开人类起源之谜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从此,在中华历史的长河和广袤的土地上,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和县人艰难成长;马贝人、长阳人、丁村人、金牛山人、大荔人、银山人、桐梓人与猿“揖别”;柳江人、资阳人、河套人、山顶洞人、穿洞人“燧火化臊”奔向文明……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人类早期生活的历史画卷。
我国是世界上农耕文明发源最早的国家,其年代远远超出其它文明。
就人类几大文明发祥地来说,西亚农耕文明发源较早的地方局限于所谓的“新月形沃土”地带,时间约在西元前1-0.7万年;相比起来,两河流域、印度就晚了许多。
而在我国,北京山顶洞人就进入了农耕文明,其年代约在西元前2.5万年前后;湖南道县玉蟾岩农业文化遗址,其年代在西元前2.05—1.65万年之间;我国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洞等史前遗址,通过植硅石和孢粉分析等科学测验,发现了距今1.2万年前的野生稻石标本和距今1—0.9万年前的栽培稻植硅石标本,这是目前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水稻标本;湖南澧县彭头山古文化遗址中出现了距今0.9万年前的人工栽培水稻,并出土了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稻作遗存。
我国陶器制作时代最早,工艺最精。
江西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的距今2—1.5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未期及距今1.4—0.9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连续文化堆积中,后者还发现了目前世界上最原始的陶片,距今1.2—1.1年前的广西柳州大龙潭和广东英德青塘圩遗址中出土的陶片上已饰有绳纹,而此时人类的另外几大文明还基本处于蒙昧阶段;中国北方距今0.8—0.7万年前的陶器,无论从其制作工艺还是造型、纹饰、彩绘,都远远超出同时代其它有陶文明;而日本、美洲古代陶器的出现其形态特征往往与中国一些时代的陶器极为相似,恰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中国远古先民极早就来到了这些地方,繁衍生息,开拓文明。
中华文明认定标准与发展道路的考古学阐释
感。
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互动关系将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和
03
进步。
THANK YOU.
相互交流、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明体系。
02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文明的道德建设和哲学
思考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03
科学技术
中华文明在科学技术方面有着独特的贡献,如中医、中药、天文、历
法等方面的成就,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02
中华文明发展道路
原始社会文明
总结词
生产力低下,生活原始,社会结构简单,系,包括文字、语言、艺术、哲学等方面,这些文化传统 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经济发展
考古发现表明,中国早期经济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区域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为中华文明的 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中华文明的特点与贡献
01
多元一体
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
史前时期的文明起源
旧石器时代文明
考古学家通过对中国各地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的研究 ,揭示出中国史前时期的人类文明。这些遗址包括北京 周口店、陕西蓝田、河北阳原等,其中出土了大量的石 器工具、动物化石和人类遗骸,证明了中国大地上早期 人类的存在和活动。
新石器时代文明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社会进入新石器时代。在中国, 新石器时代文明的主要代表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 汶口文化等。这些文化时期的代表遗址分别位于河南仰 韶村、山东龙山镇和山东大汶口等地,出土了大量的磨 制石器、陶器和玉器等文物,反映了当时人类生产力的 提高和社会复杂性的增加。
城市化进程
在考古遗址中,发现了许多早期城市和城市化 进程的痕迹,这些城市成为了文明起源的重要 标志。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堂探究——早期国家如何形成?
良渚文化 剩余产品
私有制出现
贫富分化 阶级社会 手工业专业化
神权
区域性国家
王权 都邑性城市
组织力动员力 公共权力
红山文化
公共空间和公共权力
墓制等级高
社会分化加大 进入阶级社会
仰身直肢
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祭坛、积石冢
有玉器陪葬
龙山文化
王权的出现
旧石器时代
①使用打制石器 ②过着群居生活 ③采集和渔猎 ④会使用火
新石器时代
①使用磨制石器 ②原始农业、家畜饲 养、养蚕缫丝 ③大量使用陶器(火 的应用) ④使用玉器 ⑤城墙、祭坛和神庙
何以文 明——文 明起源的
标准?
何以文明——文明起源的标准
中国标准
• 社会分工(玉器、高等级陶器、青铜器制作) • 阶级分化,出现王权、神权。 • 都邑性城市。 • 国家(公共权力)。
课程标准:
• 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 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 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 征。
一、文明的起源——原始社会时期 二、文明的曙光——早期国家的诞生
一、文明的起源——原始社会时期
生活状态
①使用磨制石器
②原始农业(刀耕火种)
③饲养家畜
④定居生活
④养蚕缫丝
⑤大量使用陶器
2、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5000~2000年)
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
⑥城墙、祭坛和神庙
良渚文化玉琮
良渚文化陪葬品
⑦使用玉器
良渚古城——早期区域性国家
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十四五”考古工作专项规划》的通知
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十四五”考古工作专项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2022.04.13•【文号】文物考发〔2022〕10号•【施行日期】2022.04.1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十四五”考古工作专项规划》的通知文物考发〔2022〕1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和旅游厅/局),各考古发掘资质单位: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考古工作的系列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明确新时代中国考古工作发展的目标任务,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我局组织编制了《“十四五”考古工作专项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十四五”考古工作专项规划国家文物局2022年04月13日附件“十四五”考古工作专项规划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考古工作的系列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明确新时代中国考古学和考古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根据《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
中国考古学历经百年发展,取得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为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三五”时期,考古工作成果显著。
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不断取得新发现,更加清晰的勾勒出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
新技术新装备广泛应用,多学科合作研究日益常态化,课题意识和科研能力显著提高。
基本建设考古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雄安新区、北京冬奥会、北京城市副中心等国家重大建设工程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有序实施。
中华文明的五大特征解释
中华文明的五大特征解释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之一。
它具有悠久性、持续性、包容性、统一性和创新性等五大特征。
下面将对这五大特征进行详细的解释。
一、悠久性中华文明的悠久性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从历史记载的角度来看,中华文明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远早于其他许多文明。
在这个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经历了许多朝代和时期,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遗产。
二、持续性中华文明的持续性是其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
与其他文明相比,中华文明从未中断过其历史和文化传承。
即使在战争、自然灾害和其他危机的情况下,中华文明也能够持续发展和演变,保持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三、包容性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是其最独特的特征之一。
在历史上,中华文明经历了多次外来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但它从未被这些外来文化所取代或消灭。
相反,中华文明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成果。
四、统一性中华文明的统一性是其最显著的特性之一。
从秦朝开始,中国就实现了政治上的统一,这种统一一直持续到现代。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虽然有过分裂和动荡时期,但最终都实现了再次统一。
这种统一性不仅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和繁荣,也对其周边的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创新性中华文明的第五大特征是创新性。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创新成就。
例如,在科技方面,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对世界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在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中华文明也取得了重要的创新成就,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中华文明具有悠久性、持续性、包容性、统一性和创新性等五大特征。
这些特征使得中华文明成为世界上最独特、最引人注目的文明之一,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华文明探源 文明标准
中华文明探源文明标准中华文明是指中国上古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与成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有连贯性的文明之一。
中华文明的探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远古时代,通过对其历史、文化和价值观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根源和特点。
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大约从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之间。
在这个时期,中原地区的部落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地区性的国家,逐渐形成了农耕文明。
农耕社会的出现使人们在经济上变得相对富裕,出现了城镇的发展,人口也逐渐增加。
此时,人们开始有了时间去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社会规范和伦理道德等问题,这为后来的文明发展奠定了基础。
而在中国古代时期,中华文明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首先是夏朝的建立,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从部落冶进入国家形态,夏王代表着人与自然力量和谐相处的理念,奠定了中国政治制度和国家观念的基础。
其次是商朝的兴起,商王朝的首都在黄河流域,继承了夏朝的文化传统,并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商朝时期,中国的农业生产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也蓬勃发展,人们开始有更多的时间去追求文化和艺术。
然后是周朝的崛起,周朝的勃兴标志着封建制度的确立,封建社会的形成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更加稳固的基础。
周朝的统治者通过建立封建制度,对各个部落进行整合和统一,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秩序。
与此同时,儒家思想的兴起也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儒家思想强调了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提出了君臣、父子和夫妻等各个关系的道德准则,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另外,中华文明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也与其他文明有着显著的区别。
中国的文化传统强调默默无闻、勤俭节约、克制欲望等价值观,而不强调个人英雄主义和攀比心理。
这种价值观的形成与中国长期的农耕经济和封建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
农耕经济注重勤劳和劳动,封建制度侧重稳定和秩序,这些价值观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并延续至今。
中华文明探源 文明标准
中华文明探源文明标准
探源工程是指对人类起源、文明发展以及文化传承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的一项综合性工程。
在探源工程中,文明标准的探讨是重要的一环。
对于文明标准的理解,一般认为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文明起源的标准:探讨文明是如何起源的,需要从历史记录、考古发现、人类学等多方面进行研究。
例如,对于中国文明的起源,学者们通过考古发现和历史记载,提出了多元一体的观点,认为中国文明是在多个地域、多个民族、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形成的。
2.文明发展的标准:分析文明是如何发展和变化的,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
例如,对于中国文明的发展,学者们通过对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的研究,提出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理论,认为中国文明是在不断吸收各种文化因素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3.文明传承的标准:探讨文明是如何传承的,需要从历史传承、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
例如,对于中国文明的传承,学者们通过对历史文献和民间传说的研究,提出了中华文明传承不绝的观点,认为中国文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传承能力。
在探源工程中,文明标准的探讨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变化,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人类自身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同时,通过对文明标准的深入研究,我们还可以为未来的文化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高中历史精品论文: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摘要:中华文明就是中华民族所拥有的高度发达、长期延续的物质、精神和制度创造的综合实体。
距今8000多年有了文化上早期中国的萌芽,进入中华文明起源的第一阶段。
距今约6000年正式形成文化上的早期中国,进入中华文明起源的第二阶段。
距今约5100年中华文明形成,进入“古国文明”阶段。
距今约4100年进入夏代和“王国文明”阶段。
中华文明具有“一元”宇宙观和“多支一体”格局,是一种独特的“天下文明”模式。
“天下文明”模式,连同敬天法祖、诚信仁爱、和合大同等文化基因,是中华文明连续发展至今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中华文明文化上的早期中国中华民族天下文明一元多支一体中华文明以其伟大、古老和延续至今而著名于世。
她起源、形成于何时何地,有何特征特质和长存之道?是值得永远追问的重大问题。
一、文明、文明社会、中华文明“濬哲文明”(《尚书·舜典》),“其德刚健而文明”(《周易·大有·彖》),“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易·乾·文言》),周代文献中的“文明”,指“人类以修养文德而彰明,而社会则得有制度的建设和礼仪的完善而彰明”。
而现在中文使用的“文明”一词,多指对西文词汇“Civilization”等的意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或将其理解为一整套长久传承下来的伟大文化传统,或理解为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一般将其解释为与“野蛮”相对的高级社会阶段或国家阶段。
也有综合性的理解,认为文明是“在国家管理下创造出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总和。
”有必要对“文明”“文明社会”“国家”几个概念加以区分。
恩格斯说“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是将“国家”基本对等于“文明社会”而非“文明”。
中华文明、两河文明、埃及文明,都是延续3000年以上的原生文明,而非三个狭义的“国家”或者“文明社会”。
严文明指出:“中国古代文明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等诸多方面。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专家提出的标准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专家提出的标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专家提出的标准引言:自古以来,中华文明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无论是我们祖先的智慧,还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都在世界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在探索中华文明的源头时,专家们开始制定一套标准来辨识什么是中华文明的真正起源。
这些标准旨在提供一个衡量和评估中华文明起源的参考框架,让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我们的文化根源。
首要标准:历史文献的证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专家们认为,历史文献的证据是判定中华文明起源的首要标准。
这些历史文献包括典籍、史书、经义等,记录了古代历史、哲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文献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对古代思想、价值观、道德体系等的反映。
通过仔细研读并分析这些文献,我们可以追溯到中华文明的根源,并理解我们的文化传承和演变。
次要标准一:考古发现除了历史文献,考古发现也是确定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准。
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过去文化和文明发展的学科,通过对古代墓葬、遗址、器物等的发掘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结构、技术水平等方面的信息。
考古发现提供了实物证据,用于支持历史文献中所描述的事件和情况。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专家们将考古发现作为第二个标准。
次要标准二: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字是一个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参考标准之一。
中华文明的语言和文字系统独特而复杂,值得专家们深入研究。
通过对中华文明初期的古代文字和语言的分析,我们可以推测当时社会的组织形式、文化传承和人类思维方式等。
语言和文字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窗口,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文明起源的文化背景。
次要标准三:传统习俗和艺术形式古代的传统习俗和艺术形式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探索文明起源的重要参考点。
中国传统习俗如农历春节、清明节等,以及传统艺术形式如京剧、书法、绘画等,都承载了中华文明的精髓和特色。
专家们通过研究这些传统习俗和艺术形式,可以窥探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审美观念和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文明一万年,文明新标准都说上下五千年,中华历史视乎就只有五千年,而西方文明标准更是把我们缩水到了3600年。
就算今年的考古挖掘、大量史前城市的发现也顶多只能到炎黄时代。
而上下五千年真实的含义是上面五千年,下面五千年。
上下一共一万年的中华文明史。
而就目前主流推断和流行的说法,黄帝生活在公元前2697年——公元前2799年。
更有学者直接把黄帝时代定格在了公元前2300年左右。
个人看过各种炎帝年代考的文章史料不下有几十种,最为可靠的还是根据史料记载的黄帝时代的重大的事件的黄历记载,以天文历法的记载来推断。
黄帝迎日推策等天文历法推断,黄帝年代都在公元前2700年-公元前4600年之间。
排除法得到的结果,黄帝出生于公元前4428年,14岁继位于公元前4414年。
距今6400多年,对应的也是仰韶文化的中期,也是旧石器时代中晚期。
第一代黄帝距离大禹治水以有2000余年。
史记等史料是压缩性记录。
由于6400年前-4000年前,由于文字系统,文字工具,保存方法等的不完善不成熟。
这短历史只能缩减,精简。
这一时期的历史人物只能将口口相传,流传最为悠久广泛的,贡献最为突出的人物记录再案。
几十代首领不可能代代高智商,代代杰出优秀,代代都有重大发明贡献。
而口口相传只能传优秀者杰出者,泛泛之辈只能淹没于漫长的历史长河。
炎黄炎黄,离开了炎帝也不是炎黄了。
炎帝是个职务尊号,其始祖必须是神农氏。
神农氏是个部落,也可以说是神农氏首领。
外族称神农氏首领为炎帝。
我们知道的神农偿百草,发明农耕等说明神农年代距今相当久远,农耕的考古发现的年代有多久,神农的年代就几乎有多久;农耕的年代有多久,农历也晚不了多久;农耕的年代有多久,中医的年代就有多久。
综合农耕、农历、中医、考古、史料记载,可以确定神农氏的年代下限不晚于距今8000年前。
至于和黄帝大战之炎帝,其实已经是末代炎帝,也可能已经不是第一代神农氏的部族了。
我们说的炎黄不是和黄帝大战并立的炎帝,准确说就是神农氏及黄帝。
炎在前黄中后,炎黄是传承关系和时间顺序。
中华文明的历史绝不仅仅才4300年。
从伏羲到今天至少有9000年以上;从神农和农耕、中医算至少8000年,从轩辕黄帝算,距今6500年;以西方文明标准算,大禹制九鼎的青铜时代至今也有4000余年亦!上五千年从公元前8000年左右——公元前3000年左右三皇时代(伏羲-神农-女娲-轩辕黄帝-末代炎帝蚩尤),下五千年从公元前3000年左右至今(包括五帝-末代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
一般讲的上下五千年就是五帝至今。
我们把历史分为几个大时代,这样可以更简单更清楚的加以区别:太古时期、远古时期、上古时期、古代时期、近代时期、现代时期。
太古时期:太,极也,最的意思。
人类没有进入文明时期,没有天文历法,农业,医学,文字。
人类处于极度的野蛮状态,仅仅能用火,能制造简单粗糙的石器。
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距今两万—一万年前。
远古时期,新石器时代早期——新石器晚期及青铜时代初期。
包括三皇时期。
上古时期,青铜时代初期——夏末商初(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600年)。
古代时期,青铜时代的中期到铁器晚期,火器初期,商初——宋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1279年)。
近代时期(元明清)。
现代时期(民国至今)。
我们远古时期的文字是天书,是掌握在少数部落联盟大首领、大祭司手中,文字的用途不是谈情说爱的,而是记录重大计划,重大事件,重大宗教活动。
怎么可能天机泄露呢?事后肯定要焚毁。
后来在西周初年才出现了史官这一职业,文字记载才伴随史官流传了下来。
后来史官也按政治目的和政治原则来记录了。
上古远古时期,平民普通人不能懂天书,要杀头的,天书就是部落的秘密武器。
西方文明标准是在谁的拳头大,谁的票子多谁说了算的背景下产生的。
我的标准是天文历法,医学,农耕这三大标准。
一个连历法、医学、农耕都没有的文明叫文明呼?中华文明不应该沉默寡言,是时候向全世界两百多个国家地区宣布最新文明标准的时候了: 发达的系统的天文历法发达的系统的医学系统发达的成熟的农业系统是时候向全世界宣布: 中华文明上下一万年,我们的天文历法、医学系统、农业系统、文字系统均有一万年的历史。
古埃及、古印度、哈拉帕、两河……都有些什么?金字塔?呵呵!古代水泥?石头中间有头发,密度比泥巴大不了多少?埃及文物?看起来像上周末工厂出炉的。
一万年前的竹篮还没有腐烂,哦!对了,还有那个该死的水晶头颅,法老的诅咒,亚里士多德的几千万文字的著作——美学、数学、物理、哲学、文学、建筑学、解剖学、神学、法学……麦糕德!古代深蓝、百科全书!不!是古代超级银河计算机般的大脑啊!我们可怜的太史公一部史记写完就瘫了,才几百万字啊!写了几乎一辈子啊!亚里士多德确越写越年轻,据说70多岁还参加了地中海长跑比赛!太牛了!西亚挖掘出土的青铜,12345!幼儿园小朋友都数得清楚,而我们一个青铜学习者却数也数不清,挖也挖不完……评论吕布蹬三轮:为什么非要原创?当敌人虎视眈眈时,我们买得枪炮照样能保家卫国,而不是非要先自己制造武器,用自己制造的武器。
民族的崛起是一个过程,不但需要刻苦创新,还需要耳聪目秀的借鉴!大街上没有?那么月球上有,火星上有。
以后别人没有的我们有,别人电影里看到的。
我们现实中有。
自然科学可以依据西方的标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不能依据西方的标准进行判断。
中国古代的传说,都有历史的影子,可以视为信史。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什么大禹是条虫。
不能到数典忘祖的地步、不能当不肖子孙!现在否认历史的,多数是一辈子皓首穷经、但是一事无成的所谓狗屁专家,做耸人听闻语,引起社会的重视,想出名!许多国人的爱国情结就来之于三国演义、说岳全传,有人就否定岳飞,须知,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岳飞那时候就是民族英雄!不能用现在民族融合了的观点看历史,要站在当时的角度、当时的环境!西方的“文明标准”的确是“双重标准”--是“没吃到葡萄就说葡萄酸”。
我“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的概念亦非“上5000年、下5000年”。
黄帝时代,虽已出现了“国家”但尚属始创阶段。
直到尧时代,依然是“睦九族,和万邦”的糊涂账。
到了舜时代,有虞重华才伙同同学北人无择、石户之农经两次“合国改革”打造出了“禋六宗,举八元、八凯,赐土、姓”的“首代中国”。
组建起“九主十二牧”行政团队;制定出“五刑、五罚法治”和“五教、五伦德治”;---实现了其“八大氏族共和”的“重华文明”。
所以,“上下5000年”是包括了“前800年先华文化加后4200年重华文明”的“5000年”。
仰韶、龙山、嘉湖---文化再先进、高级也只能属“遗址文化”。
“文明”的核心标准只能是“政治清明”--历法、医学、农经---均不过是其“从属内涵”。
您说哩?文明的反义词是野蛮,原始、未开化。
文明不需要掺杂政治,文明有硬件和软件标准。
文明也分等级,让人类脱离愚昧野蛮状态的文明是一等文明,有文字城市是二等文明,能完全控制本星球的能源是四等文明,能控制恒星的能源是五等文明,能控制整个星系的能源是六等文明,地球现在都不能完全控制本星球的能源评论英豪瘦身:看看《尚书》对“明”字概念的诠释--显然是指的“政治清明”。
豪哥也说“文明是相对于野蛮、郁闷”而言的。
那么先进的科技被用来杀人,是“文明”还是“野蛮”?评论鲜虞郭峰:西方文明标准并不是文明的最终目标,也不是最初目标,只是临时目标!华夏人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自催自擂为华夏文明,殊不知考古材料就是不支持你的吹牛逼行为!而考古学也不给历史学面子!历史学说华夏有文明,考古学就找出红山良渚凌家滩三星堆遗址来刺激历史学者!@鲜虞郭峰 2021-08-02 10:21:31 西方的“文明标准”的确是“双重标准”--是“没吃到葡萄就说葡萄酸”。
我“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的概念亦非“上5000年、下5000年”。
黄帝时代,虽已出现了“国家”但尚属始创阶段。
直到尧时代,依然是“睦九族,和万邦”的糊涂账。
到了舜时代,有虞重华才伙同同学北人无择、石户之农经两次“合国改革”打造出了“禋六宗,举八元、八凯,赐土、姓”的“首代中国”。
组建起“九主十二牧”行政团队;制定出“五刑、五罚法治”和...... ----------------------------- 历史长没什么用,比如中国大街上,军队机关长里,中国人原创的东西几乎没有@鲜虞郭峰 2021-08-02 10:21:31 西方的“文明标准”的确是“双重标准”--是“没吃到葡萄就说葡萄酸”。
我“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的概念亦非“上5000年、下5000年”。
黄帝时代,虽已出现了“国家”但尚属始创阶段。
直到尧时代,依然是“睦九族,和万邦”的糊涂账。
到了舜时代,有虞重华才伙同同学北人无择、石户之农经两次“合国改革”打造出了“禋六宗,举八元、八凯,赐土、姓”的“首代中国”。
组建起“九主十二牧”行政团队;制定出“五刑、五罚法治”和...... ----------------------------- 厂里按照欧洲人自己写的历史,亚里士多德的生卒年月是公元前384~前322,你去算算他活了多少岁。
你说他70多岁还参加了地中海长跑比赛?是以亡灵状态参加的吗?@土民心实 2021-08-04 20:25:56 什么是“中华文明”,其核心架构是什么样的,源自什么具体事物? ----------------------------- 是该反思自问,“中华文明一词”能不能得到考古学材料的支持?评论土民心实:如果周秦汉时期学者不换祖先,我们不该叫做中华文明!周秦汉时期学者成功换了祖先以后,才有了如今的中华文明一词!也许,许多学者还在梦里!但不影响考古学突出了东方文明的特征历法,是天文学;医学,是生命的科学;农业,是族群繁衍的基础。
三者中任一种,均为人类智慧升华的结晶。
若三者均有,人类自然就进入了文明时代。
@大壑晨曦 2021-08-18 18:25:29 历法,是天文学;医学,是生命的科学;农业,是族群繁衍的基础。
三者中任一种,均为人类智慧升华的结晶。
若三者均有,人类自然就进入了文明时代。
----------------------------- 教育、医学、司法、农牧业、手工制造业、天时历法在红山文化时期都有出现,并有文献记载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