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语文是最重要的社交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一致,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着重基本技术的训练和思想发展,增强语文实践,培育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持续学习确立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涵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弘扬民族优异文化和汲取人类进步文化,为培育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二、课程教课目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修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指导学生学习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平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社交能力,拥有初步的文学作品赏识能力和简易文言文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优异习惯。
指引学生重视语言的累积和感悟,接受优异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道德涵养和审美情味,形成优异的个性、健全的人品,促使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教课内容与要求基础模块1.阅读与赏识正确认读并书写 3 500 个常用汉字。
能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查阅字音、字形、字义,正确划分常用的同音字、形近字。
能用一般话朗诵课文。
着重对文章整体感知和领悟,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能归纳文章的内容重点、中情意思和写作特点。
能辨别常有的修辞手法,领会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阅读各样优异作品,领会其丰富内涵 , 加深和拓宽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虑和认识。
能认识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的特点。
着重阅读中的感情体验,感觉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魅力,学会初步赏识文学作品。
就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谈论,说出自己的理解、体验或感悟。
能利用图书室、网络等收集、挑选和提取实用的信息。
朗读教材中的古代诗文,大概理解内容,背诵或默写此中的名句、名段、名篇。
2024版中职语文教材大纲
2024版中职语文教材大纲2024版中职语文教材大纲是为了指导中职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而制定的教学纲领。
以下是对2024版中职语文教材大纲的详细介绍: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写作、口语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语言知识:包括汉语拼音、汉字、词汇、语法等基本语言知识。
2. 文学作品:包括古代诗歌、散文、现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
3. 实用文:包括应用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实用文体的阅读和写作。
4. 文化常识:包括中国古代文化、现当代文化、外国文化等方面的常识。
5. 听说训练:通过听力练习、口语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2.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4. 电教手段: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参与度、合作程度等。
2. 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学业水平考试等方式,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性评价。
3.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反馈,指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采用2024版中职语文教材,内容包括语言知识、文学作品、实用文、文化常识等。
2. 辅助教材:选用与教材相配套的辅导书、练习册等辅助教材,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室、网络资源等现代教育技术设备。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表1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语文》是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本科)“3+4”分段培养中职段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其作用在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思想道德修养,为学生顺利进行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语言文化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在遵循语文课程固有特点,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础上,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专业特点以及培养目标,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理解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等应用能力。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着重对学生进行人文滋养和情感渗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最终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幸福打好精神的底子。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帮助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和文字功底,掌握一定数量的字词;(2)背诵一定量的名言警句和诗词名篇;(3)掌握必要的文学常识,了解一定程度的传统文化知识;(4)较好地掌握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一般应用文的写作技能。
2.能力目标(1)提升学生工作和生活所需要的语言能力,如有逻辑地、得体地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等,能掌握讲演和辩论的技能要求,能进行简短的即席发言和有准备的口头发言;(2)能基本读懂各类常见文章并分辨文章的优劣,并能准确把握其要旨,在搜集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评论,掌握一定的文学欣赏规律,分析评价文章的思想性、艺术性,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并能做到中心突出、联想丰富、文句通畅、表达清楚、结构完整;(3)能用文字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掌握基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写作方法,熟练掌握常用应用文的写作。
3.素质目标(1)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强烈感情;(2)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和人格品质,能够胜任并愉快地从事社会各项工作并能适应进一步升学的需要;(3)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是研究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是学校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育文化自信的主渠道,对学生专业研究、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学生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研究,进一步掌握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掌握基本的语文研究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惯;能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在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创新等语文核心素养方面获得持续发展。
语言理解与运用是指在读写听说的言语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研究,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通过语文研究,获得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等能力的发展,以及有关思维品质的提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研究,能够运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丰富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创造性。
审美发现与鉴赏是指通过语文研究,获得的发现美、体验美、欣赏美和评价美的能力及品质。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可以通过阅读优秀作品、运用想象和XXX、品味语言艺术,获得审美发现,进行审美体验与审美鉴赏,并努力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现美和创造美。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是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是学校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育文化自信的主渠道,对学生专业学习、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和语文综合实践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提高人文素养,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课程目标与核心素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学生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能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在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创新等语文核心素养方面获得持续发展。
语言理解与运用是指在读写听说的言语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通过语文学习,获得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等能力的发展,以及有关思维品质的提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运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丰富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创造性。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中职语文课程标准是指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总体要求和具体规定。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中职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职语文课程标准应当紧密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突出实用性和职业性。
中职学生主要面向社会职业岗位,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能够进行基本的表达和交流,能够理解和运用相关的职业知识。
因此,中职语文课程标准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其次,中职语文课程标准应当突出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特色。
中职语文课程应当注重与相关职业知识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相关的职业案例、职业文本等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职业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另外,中职语文课程标准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中职语文课程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进行创新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后,中职语文课程标准应当注重学科整合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语文教学应当与其他学科相互配合,促进学科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中职语文课程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总之,中职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素养、职业素养和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中职语文教学应当注重实用性、职业性和创新性,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080813南京)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主要文化基础课程。
它是学生发展思维、形成能力、提高素质的基础,对学生的职业生涯、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起奠基作用。
二、课程理念(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开发学生的语文潜能,让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以适应生存、生活和生命发展的需要。
(二)以职业应用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应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从劳动就业的实际需要出发,创设与职业活动相关的模拟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语言文字应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使学生具备从事职业生涯“必需、够用”的语文能力。
(三)遵循共同基础和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和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精选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的优秀作品作为各专业学生共同的学习内容,使全体学生获得必需的语文素养;同时,应增进课程内容与生活及未来职业的联系,根据学生的个体发展以及不同职业类别对语文的需求,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开发和利用多方面的课程资源,构建灵活、开放而有活力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体系。
三、课程设计思路(一)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既要与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相衔接,同时也要充分体现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对语文课程的要求,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结构。
(二)课程目标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职语文课程标准是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基本依据,它是规范中职语文课程教学活动的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接下来将从课程标准的理解、阐释和实践三个方面,详细解析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一、课程标准的理解中职语文课程标准是按照新课改要求,结合中职学生实际情况,对高职院校语文课程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的规范性文本,是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指南,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语文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份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与现代化素质教育的要求相一致,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其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迅速发展。
二、课程标准的阐释1. 目标课程标准要求中职教育要从培养职业素质出发,加强对于各职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指导,强调对学生品德和个性的塑造,朝着先进开放的教育发展方向努力。
这样有利于学生个人全面发展,为学生的职业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2. 内容中职语文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专业文化、文艺鉴赏、古代文化和文学、现代文学、交际技能等。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掌握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基础上,增加专业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文艺鉴赏能力,增强与人沟通交流技巧。
3. 方法中职语文教学的方法主要包括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及灵活的教学方式,其中探究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的应用尤为重要。
使用学生感兴趣的教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评价该课程标准要求中职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主要是让学生经历各种类型的考试形式并将其与教学的目标联系起来。
学生的评价不仅注重学生的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素质评价,尤其是与学生的计划和发展相匹配。
三、实践实践是检验教学成果的关键,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真正的贯彻标准,在实践中体现标准。
教师首先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思路和教学设计进行调整和创新,做到理论结合实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版)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一一个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二普教职教,两端衔接既有高中阶段教育的共同基础,又体现职业教育特点;既衔接九年义务教育,又沟通高职教育。
三课程结构,三大模块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扩展模块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文化传承与参与、审美发现与鉴赏、语言理解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五语文课程,八大目标1.语言认知与积累2.语言表达与交流3.发展思维能力4.提升思维品质5.审美发现与体验6.审美鉴赏与评价7.传承中华优异文化8.关注、参与当代文化六课程实施,五个要点1教学要求2学业水平评价3教材编写要求4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5对地方与学校实施本课程的要求七课程的特色与亮点1立足祖国语言特点,突出语用学习语文课程是学习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2以专题组织课程内容,同时兼顾字词句篇三大模块课程内容,分为十五个专题,同时兼顾字、词、句、段、篇3弘扬“三大”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继承和弘扬中华优异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优异文化,以文化人4坚持“五育”并举,加强劳动精神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课程评价,增设学业质量标准水平1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学习后应该达到的合格要求,是毕业合格性考试的命题依据水平2参加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的学生应该达到的要求,是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的命题依据6提高信息素养,努力实现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优化语文学习环境,不断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下的语文教学新模式7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彰显职教特色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的联系,突出语文实践;注重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通与配合,形成协同育人合力;自然融入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教育、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版)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一一个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二普教职教,两端衔接既有高中阶段教育的共同基础,又体现职业教育特点;既衔接九年义务教育,又沟通高职教育。
三课程结构,三大模块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扩展模块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文化传承与参与、审美发现与鉴赏、语言理解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五语文课程,八大目标1.语言认知与积累2.语言表达与交流3.发展思维能力4.提升思维品质5.审美发现与体验6.审美鉴赏与评价7.传承中华优秀文化8.关注、参与当代文化六课程实施,五个要点1教学要求2学业水平评价3教材编写要求4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5对地方与学校实施本课程的要求七课程的特色与亮点1立足祖国语言特点,突出语用学习语文课程是学习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2以专题组织课程内容,同时兼顾字词句篇三大模块课程内容,分为十五个专题,同时兼顾字、词、句、段、篇3弘扬“三大”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文化人4坚持“五育”并举,加强劳动精神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课程评价,增设学业质量标准水平1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学习后应该达到的合格要求,是毕业合格性考试的命题依据水平2参加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的学生应该达到的要求,是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的命题依据6提高信息素养,努力实现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优化语文学习环境,不断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下的语文教学新模式7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彰显职教特色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的联系,突出语文实践;注重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通与配合,形成协同育人合力;自然融入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教育、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解读及实施建议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解读及实施建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是在分层次教学指导思想指引下,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由教育部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编制的。
主要面向中等职业学校中普通话、诗词、演讲、百家文化、写作、阅读等语文课程,旨在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打下语文学习的坚实基础,为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培养基本文化修养、改进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
新的中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将语文课程涵盖面更宽泛。
一方面,语文课程设置面向更加实际,更加紧密地结合学生需求,贴近实际,将具有实用价值的内容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另一方面,将传统文化和中国文学与其他国文化进行深度对比,使得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一是调整课程设置。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十二学科组合,结合当前社会实践,丰富课程内容,让学生学到实用有用的知识。
二是优化课堂教学。
鼓励教师和学生共同分享学习体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要改进教师上课组织形式,摈弃传统教学手段,利用影像技术、互联网技术等、有效教学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是尊重学生的学习。
运用丰富的语文文本,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文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习惯,挖掘学生的语文潜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多支持。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的出台,标志着中等职业学校新课程的开启,为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将为更多高职学生打开新的世界。
我们期待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让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质量走向新的高度。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中职语文课程标准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语文课程的目标、内容、结构和评价方式等。
以下是中职语文课程标准的几个重要方面:课程性质与任务: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
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培养语文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课程目标:中职语文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理解与运用: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语言文字和表达方式,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日常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语文实践活动,发展思维能力,增强思辨能力,提高思维品质。
(3)审美发现与鉴赏:学生能够发现和鉴赏文学、文化作品中的美,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
(4)文化传承与参与:学生能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参与意识。
3. 课程内容与结构:中职语文课程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部分构成。
(1)基础模块:为基础性内容,注重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
(2)职业模块:为限定选修内容,注重与职业相关的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包括职场应用写作、商务文书处理等。
(3)拓展模块:为自主选修内容,注重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和语文综合能力,包括文学鉴赏、文化交流等。
4. 课程评价:中职语文课程评价应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评价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
评价方式可以采用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多种形式。
教学建议:中职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职业需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
教材编写建议:中职语文教材编写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二、参考课时68课时三、课程目标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内外实践,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学生语文应用的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提高学生沟通表达能力,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进行恰当的表达和交流。
学生能根据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
四、设计思路(一)着重提高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
(二)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三)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五、内容纲要六、实施建议(一)教材编写建议教材编写要以本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
教材的内容应体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教学目标,落实各个模块的教学内容与要求。
各个模块的教学时数要与本课程标准的教学时数安排相匹配,符合规定要求。
教材应该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反映培养目标及专业学习的要求。
(二)教学建议教学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1.加强学习和研究,努力促进专业发展。
2.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掌握学习方法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3.积极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加强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
4.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充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有益自学的教学环境。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2022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2022
随着全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中职语文课程标准2022作为高校和中职院校实施本科教育改革中职业升学教育的重要文件,日益受到重视。
这一标准有助于构建健全的普惠中职学习环境,使更多的中职生有机会接受高质量的语文教育,助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促进文(学)化从应、将应转化为能。
要做到中职语文课程标准2022的尽心尽力实施,必须坚持素质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强调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中心,落实实用型语文教学,突出应用思维,关注学生的感受,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语文技能,加强教学设计与实施,把尊重学生基础情况、贴合课程目标和主讲者素质作为语文教育的着力点,坚持灵活的调适,教师要丰富“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正确理解并实践好素质教育的核心价值。
还要重视跨学科的技能培养,发挥桥梁的作用,将语文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融合起来,形成有机的综合学科体系优化语言环境,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丰富学习峰体验,让学生学会跨越语言鸿沟,扩展学习视野,拓展学习空间,积极探索语文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使学生拥有强烈的文化意识、良好的社会意识和职业意识。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2022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高中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助力发展未来生活和职业技术能力,更能加强对于价值观的培养与传承,帮助学生在价值观上有更立体的认识,为自身发展打下稳固基础。
只有中职语文课程标准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得到准确传授,才能保证基础教育得到优质有效的培养,为教师和学生的未来创造良好的条件,实现共同的梦想。
2020版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2020版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2020版中职语文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综合素养和创新
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2.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
文化意识和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思考。
3.课程内容:包括语言文字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口语表达能力、文学赏析和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内容。
4.教学原则: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
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注重思维导向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注重动手实践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5.评价方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包括课堂表现评价、作
业评价、考试评价等,注重综合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6.教材选择: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合中职学生的
语文教材,使其既符合学科要求,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以上的课程标准,旨在培养中职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文化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为他们的就业和未来发展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2020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2020年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课程性质与任务: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应用拓展、审美鉴赏、探究创新等方面达到一定的目标。
3. 课程内容与要求:包括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
每个模块都有具体的内容与要求,包括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内容。
4. 课程实施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等。
5. 附录:包括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书目和推荐书目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标准是一个指导性的文件,具体的实施还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基础模块1. 阅读与欣赏正确认读并书写3 500个常用汉字。
能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查阅字音、字形、字义,正确区分常用的同音字、形近字。
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
注重对文章整体感知和领会,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能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中心意思和写作特点。
能辨识常见的修辞手法,体会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阅读各种优秀作品,体会其丰富内涵,加深和拓宽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能了解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的特点。
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感受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学会初步欣赏文学作品。
就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理解、体验或感悟。
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筛选和提取有用的信息。
诵读教材中的古代诗文,大体理解内容,背诵或默写其中的名句、名段、名篇。
激发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掌握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式。
掌握加圈点、列提纲、制卡片、编文摘等阅读方法。
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总量一般不少于200万字。
2. 表达与交流1 口语交际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普通话水平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相应等级的要求。
听话时做到耐心专注,能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观点和意图;说话时有礼貌,表达清楚、连贯、得体。
学会介绍、交谈、复述、演讲、即席发言、应聘等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能。
能够根据学习、生活和职业工作的目的和情景进行恰当的表达和交流。
2 写作语段写作,能围绕中心,条理清楚,正确地遣词造句。
篇章写作,做到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思想健康;选材得当,结构完整,语句通顺;书写规范,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写记叙文,能恰当地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能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学习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写说明文,能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恰当运用常见的说明方法。
写议论文,做到有观点、有材料,材料与观点保持一致。
掌握便条、单据、书信、启事、通知、计划等常用应用文的写法,做到格式规范、文字简洁。
能够根据学习、生活、职业工作的需要恰当运用。
初步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
45分钟能写五六百字的文章。
写作活动不少于10次。
3.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根据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
通过搜集资料、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总结评价等步骤,围绕活动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运用有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
四、教学实施(一)必学内容和要求1、现代文阅读 50学时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自读的习惯,提高阅读现代文的能力熟练认读3500个常用汉字;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每分钟默读一般现代文500-600字;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理清写作思路,概括要点,评价内容和形式特点,正确领会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初步掌握精读、泛读方法,提高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使用常用工具书,能利用多种媒体对信息资料进行检索、筛选、摘要和分类;培养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和记诵名句、名篇的习惯。
2、写作 20学时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
正确遣词造句、联句成段,写一段话能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语句简明、连贯、得体;写文章要中心明确,思路清楚,选材得当,结构完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书写规范,有一定速度;养成多观察、多思考、多体验、多写多改的习惯;学会写作常用的与专业有关的应用文;作文练习不少于20次,加上课外习作,文字总量不少于2万字。
3、口语交际 20学时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
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毕业时普通话水平应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的相应等级;说话条理清楚、流利,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听话专注,能领会、复述说话认的主要意思;初步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语言文明,表达得体。
4、文学作品欣赏 20学时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初步掌握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养成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习惯,阅读总量不少于300万字。
5、文言文阅读 28学时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培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熟练背诵一定数量的名句、名篇,扩大积累,增进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了解主要文言句式,初步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基础模块二教学改革思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探索富有实效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1. 教师要加强学习和研究,努力促进专业发展教师应了解职业教育语文课程的特点,研究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规律,不断学习,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理论素养。
要结合教学实践,加强教学反思,提高课程实施的水平和效率。
2. 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应了解学生学习水平与心理特点,关注他们的学习困难,重视他们的学习需求,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以及专业课程的联系,创设与职业工作相近的情境,帮助他们认识语文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
激发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与热情,使他们在参与中掌握学习方法,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实施分类指导和分层教学。
3. 重视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功能。
要尊重学生的感受与情感体验,同时要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4. 积极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加强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中等职业学校各类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学生创设了接触社会、了解职业的环境,也为学生提供了语文学习的资源。
教师要高度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通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加强书本学习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
5. 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
要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合理应用多种媒体组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有益自学的教学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提倡恰当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
三教材编写建议教材编写要以本教学大纲为基本依据。
教材的内容应体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教学目标,落实各个模块的教学内容与要求。
各个模块的教学时数要与本教学大纲的教学时数安排相匹配,符合规定要求。
教材应该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反映培养目标及专业学习的要求。
教材选文要注重内容的价值取向,反映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趋势。
选文应该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文质兼美,风格多样,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文化品位、品德修养和职业素养。
教材体例和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避免模式化。
要适应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体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
充分考虑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要注意为学生设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同时,为师生提供满足教学需要的多介质、多媒体数字化教学资源。
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
要考虑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的需要,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的余地,也为学生留有选择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五、考核与评价一目的和功能语文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更重要的是及时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
语文教学评价应体现检查、诊断、反馈、激励、导向和发展的功能,尤其要注重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
二原则语文教学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1. 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原则。
坚持他人评价、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
2. 评价内容全面性的原则。
在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进行评价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进行评价。
3. 评价方法多样性的原则。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逐步建立学生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4. 评价过程发展性的原则。
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增长了什么知识,具备了什么样的能力,获得了哪些进步。
三方法要根据不同情况和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发挥评价的多种功能,提高评价的效率。
1.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加强形成性评价应加强形成性评价。
要通过形成性评价客观反映学生在平时取得的进步,帮助他们逐步树立学习信心,获得成就感。
2.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重视定性评价语文教学评价要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并应更重视定性评价的作用。
要本着促进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提高的目的,根据不同的要求,有选择地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
如可以通过书面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认知水平进行评价;也可采用陈述性的语言、激励性的评语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表现、取得的成绩等情况进行定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