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8.2.3《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合集下载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授课内容:《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授课教师:授课类型:新授课说教材教材分析《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为作者绝笔,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全词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李煜词在内容上可以亡国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风格绮丽柔靡,虽不脱花间派习气,但在人物、场景的描写上较花间词人有较大的艺术概括力量,在部分词里也流露出了沉重的哀愁;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哀婉凄凉,意境深远,极富艺术感染力。

学生情况学生对李煜的词作并不陌生,如《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教师讲解这首词时要以点拨为主,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说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词的有关知识以及李煜的相关常识。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会分析词作的意象和意境,感悟作者思想感情。

3、体味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离愁别绪,感受词人亡国之痛,培养学生积极的家国情怀。

说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分析并掌握词作的意象和意境。

教学难点:感悟词人抒发的亡国之痛,培养积极的家国情怀。

说教学方法教授本课主要采用讲授法、朗读法、圈点勾画法、讨论法。

说教学过程(略)【教学目标】掌握词的有关知识以及李煜的相关常识。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我见过你的如画江山——走进虞美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文选自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

《虞美人》是词中的代表作品,是李煜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一首词作,极具艺术魅力,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和积淀学生的人文素养意义非凡。

这首词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得凄凉悲婉,深刻地表达了李煜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是进行诗歌诵读教学很好的例子,而且这首词篇幅短小,有古诗新唱,易于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为学生很好地诵读其他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总体来说,所教班级的学生基础良好,学习意识在逐步提高,但是系统的学习方法尚未形成,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深入浅出,不断创造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他们才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知人论世,了解其人其词。

诵读词作,提高诵读能力。

思维发展和提升:能够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本词中的语言现象和李煜的人物形象审美鉴赏和创造:品味语言艺术而体验丰富情感,领悟人生哲理。

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积极面对人生遗憾,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四、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对诗词语言品析的过程中把握其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五、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深刻地体会李煜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的悲愁之情。

六、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文学评论家对于词人身世以及作品的评价,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介绍他们眼中的词人,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二)分层定标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真正做到学有目标,成有方向。

(三)问题导学任务一:为什么李煜会选择《虞美人》为词牌?在四面楚歌时,虞姬在垓下拔剑自刎。

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

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死别、悲歌。

任务二:诵读诗歌,体会全词的情感基调。

感情基调:悲凉感伤节奏语速:低沉缓慢教师范读,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感情。

任务三:分析李煜为何而愁,又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愁思的?通过游戏的形式,分析诗歌意象,通过意象分析体会全词意境。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优质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优质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优质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优质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1《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优质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典诗词的特点和韵律。

2.通过诗歌鉴赏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意义及其与当代社会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本节课程将围绕《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进行讲解。

首先是对古典诗歌的介绍,包括其特点、韵律等方面的讲解。

其次是讲解《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背景、情节和意义,这其中包括课文中表现的美和悲,还有描写的是一段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故事。

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充分发扬自身的想象力,感受到文学的美好之处。

最后则是展开学生的创作,引导学生写一首自己的诗歌。

教学方法: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基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包括讲解、讨论、思考、创作等,全方位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课堂中,教师应注重多媒体教学和互动性讲解,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可玩性。

三、教学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介绍古典诗歌的特点和韵律教师介绍古典诗歌的基本韵律和特点,打好学生的基础。

第二课时:对《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进行剖析教师向学生介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背景、情节和意义,让学生深入探究。

第三课时:情感传递与创作在课堂上进行学生创作,引导学生根据自身体验和感受,写作一首自己的诗歌。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讲解古典诗歌的特点和韵律,让学生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

2.通过《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诗歌的意义,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美好之处。

教学难点:1.让学生对古典诗歌产生兴趣,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

2.让学生深入探究诗歌的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

五、教学评价方法教学评价主要分为两部分:1.单元小结作文,让学生在课程完成后进行文学写作,通过作品让学生更好理解诗歌的意义和内涵。

【新教材】8.2.3《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新教材】8.2.3《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语文必修上第八单元古诗诵读中的第三篇诗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李煜被俘入宋后第二年写的一首怀念故国的词。

南宋灭亡,李煜失去皇帝宝座,结束了他纵情声色、侈陈游宴的苟且偷安的生活,由一国之主巨变为倍受屈辱的阶下囚。

面对严酷的现实生活,李煜沉浸在故国之思的沉痛之中,从而写下了这首词。

相传在后主生日(七月七日)的晚上,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虞美人》。

声闻于外,宋太宗听到后,十分生气,名人赐予牵机药,将李煜毒死、这首词成了后主的绝命词。

学习本词要让学生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愁情别绪,了解词人亡国后的深哀巨痛,领会词作感动人心乃至传颂至今的深刻原因。

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家国情怀。

一、教学目标:1、掌握有关词的知识点以及李煜的有关文学常识。

2、了解李煜借江水表达愁情的手法。

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有关词的知识点以及李煜的有关文学常识。

对李煜其人及其词有一定的了解。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李煜借江水表达愁情的手法。

感受李煜的愁情之源。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

学会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愁情别绪,了解词人亡国后的深哀巨痛,领会词作感动人心乃至传颂至今的深刻原因。

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家国情怀。

1、学会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2、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

学生通过小学、初中的系统学习和本册古诗部分的集中学习,有了一定的古诗鉴赏能力,这首诗歌在内容上难度不大,可以做多角度解读。

并在课前查找相关背景资料,加深词的内容理解。

《虞美人》一、导入新课:歌曲《虞美人》班上有些同学会唱,大家知不知道这首歌曲的作词是谁?李煜你熟悉吗?谁能介绍介绍他?二、词人简介:李煜(937-978),字重光,南唐中主李璟之子,公元96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在位十五年。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词牌特点,掌握词的格律和韵律。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词句,培养学生解读古典诗词的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1.2 教学内容1.2.1 文本解读:讲解词的背景,分析词的结构、意象、情感等。

1.2.2 词牌特点:介绍虞美人词牌的起源、特点及其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的运用。

1.2.3 诗词鉴赏:学习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欣赏词的美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词牌特点:《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词牌特点及其在词中的运用。

2.1.2 文本解读:分析词的结构、意象、情感等,理解作者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

2.2 教学难点2.2.1 词的意象:解释词中的抽象意象,如“春花秋月”、“悲欢离合”等。

2.2.2 修辞手法:分析词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李煜的生平背景,引发学生对《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兴趣。

3.2 文本解读分析词的结构、意象、情感等,讲解词的背景,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

3.3 词牌特点讲解介绍虞美人词牌的起源、特点及其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的运用。

3.4 诗词鉴赏学习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欣赏词的美感。

3.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词牌特点和文本解读的重要性。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抄写《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并背诵。

4.2 分析《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写一篇短文。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课堂效果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理解程度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教学效果。

【高中语文】《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

《虞美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李煜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理解、把握作品中蕴含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

教学重难点: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2、理解、把握作品中蕴含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法国作家缪塞尔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煜的《虞美人》,这是一首真正的血泪之词、绝望之词,也是生命之词。

(二)了解作者: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

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

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

他生于七夕,后因于七夕写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太宗毒死,又死于七夕。

李煜是政治上失败者,却是词坛上的征服者,被称为“千古词帝”。

李煜词前期:宫廷逸乐生活,风格绮丽,轻靡婉转。

代表作《浣溪沙》《玉楼春》《更漏子》《菩萨蛮》等。

李煜词后期:追忆往事,伤怀故国,词风沉郁苍凉。

(三)文体背景:“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词”是隋唐时兴起、宋代广为流行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一的诗体。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三种。

“虞美人”词牌的来历:楚汉相争,西楚霸王项羽兵败乌江,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

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时,便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以诉衷肠。

“虞美人”因此逐渐演变为词牌名。

虞美人,词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一般是双调,五十六字(小令),上下片各四句。

(四)检查预习:1、齐读全词,师范读全词。

2、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全词的内容。

明确:春花年年开放,秋月年年明亮,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在过去的岁月里,有太多令人伤心难过的往事。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2. 理解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诗人的情感。

3. 分析诗中的抒情手法,体会诗人的抒情情感。

4. 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诗的主旨。

二、教学重点:1. 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2. 诗的朗读和背诵。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抒情手法的理解和分析。

2. 诗的主旨的概括。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李煜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对《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兴趣。

2. 朗读和背诵(10分钟)学生跟读课文,教师指导发音和朗读节奏。

学生自主背诵,教师巡回指导。

3. 解释词语和意象(10分钟)教师解释诗中的生僻词语和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思。

4. 分析抒情手法(10分钟)学生小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抒情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分享讨论结果。

5. 概括诗的主旨(10分钟)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诗的主旨,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的朗读和背诵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完成作业,包括朗读和背诵诗,以及写一篇关于诗的主旨的短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诗句的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诗的抒情手法。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七、教学方法:1. 朗读和背诵:通过朗读和背诵,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律和情感,增强对诗的理解和记忆。

2. 讲解和讨论:教师对诗中的重点词语和意象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3. 写作和分享:学生写一篇关于诗的主旨的短文,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新教材】8.2.3《虞美人_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新教材】8.2.3《虞美人_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语文必修上第八单元古诗诵读中的第三篇诗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李煜被俘入宋后第二年写的一首怀念故国的词。

南宋灭亡,李煜失去皇帝宝座,结束了他纵情声色、侈陈游宴的苟且偷安的生活,由一国之主巨变为倍受屈辱的阶下囚。

面对严酷的现实生活,李煜沉浸在故国之思的沉痛之中,从而写下了这首词。

相传在后主生日(七月七日)的晚上,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虞美人》。

声闻于外,宋太宗听到后,十分生气,名人赐予牵机药,将李煜毒死、这首词成了后主的绝命词。

学习本词要让学生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愁情别绪,了解词人亡国后的深哀巨痛,领会词作感动人心乃至传颂至今的深刻原因。

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家国情怀。

一、教学目标:1、掌握有关词的知识点以及李煜的有关文学常识。

2、了解李煜借江水表达愁情的手法。

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有关词的知识点以及李煜的有关文学常识。

对李煜其人及其词有一定的了解。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李煜借江水表达愁情的手法。

感受李煜的愁情之源。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

学会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愁情别绪,了解词人亡国后的深哀巨痛,领会词作感动人心乃至传颂至今的深刻原因。

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家国情怀。

1、学会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2、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

学生通过小学、初中的系统学习和本册古诗部分的集中学习,有了一定的古诗鉴赏能力,这首诗歌在内容上难度不大,可以做多角度解读。

并在课前查找相关背景资料,加深词的内容理解。

《虞美人》一、导入新课:歌曲《虞美人》班上有些同学会唱,大家知不知道这首歌曲的作词是谁?李煜你熟悉吗?谁能介绍介绍他?二、词人简介:李煜(937-978),字重光,南唐中主李璟之子,公元96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在位十五年。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理解《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背景和意义。

1.1.2 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1.1.3 领会诗人对爱情、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1.1.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1.2.1 诗歌的背景介绍。

1.2.2 诗歌的形象分析。

1.2.3 诗歌的语言特点。

1.2.4 诗歌的表达技巧。

1.2.5 诗人的思想内涵。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2.1.1 导入:介绍李煜的背景和词的发展历程。

2.1.2 朗读: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其音韵美。

2.1.3 讲解: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1.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诗人的思想内涵。

2.2 教学方法2.2.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2.2 问答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讨论。

2.2.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词句,让学生深入理解。

2.2.4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工具3.1 教学资源3.1.1 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1.2 参考书:有关李煜和这首词的介绍和分析。

3.1.3 网络资源:有关李煜和这首词的音频、视频和文章。

3.2 教学工具3.2.1 投影仪:展示诗歌和相关资料。

3.2.2 笔记本电脑:查找和展示网络资源。

3.2.3 扩音器:保证学生清晰听到讲解。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4.1.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

4.1.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作业质量和思考深度。

4.1.3 课堂测试:测试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2 教学反馈4.2.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意见和建议。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5.1.1 第一课时:介绍诗歌背景,朗读诗歌。

5.1.2 第二课时:分析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案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案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词的基本含义,掌握词中运用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品味,感受词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词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理解词作中的愁绪与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1.理解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感受词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词人的愁绪与家国情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帝王文学的背景和特点。

2.介绍李煜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引出《虞美人》的创作背景。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1.学生自主朗读词作,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词人的情感氛围和艺术风格。

三、讲解词意,深入理解1.逐句讲解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基本含义。

2.分析词人如何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四、品味情感,体会愁绪1.引导学生讨论词人的愁绪来源和表达方式。

2.分析词人如何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深化对愁的认识。

五、总结归纳,拓展延伸1.总结词人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色。

2.引导学生思考词作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作业布置1.背诵《虞美人》词作。

2.撰写一篇关于《虞美人》的读后感或赏析文章。

Teaching Objectives1.Knowledge and Skills: Comprehend the basic meaning of the poem and graspthe imagery and rhetorical devices used in it.2.Process and Method: Feel the poet's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artistic stylethrough reading, discussion, and appreciation.3.Emotional Attitude and Values: Appreciate the poet's nostalgia for hishomeland and understand the melancholy and patriotism expressed in the poem.Teaching Focus1.Understanding the imagery and rhetorical devices in the poem.2.Feeling the poet's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artistic style.Teaching Difficulties1.Deeply understanding the poet's melancholy and patriotism.Teaching ProcessI.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Lesson1.Guide students to review the backgroun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Chinese imperial literature.2.Introduce Li Yu's life and literary achievements, leading to the creationbackground of "Yu Meiren".II. Initial Reading and Overall Perception1.Students read the poem independently, paying attention to pronunciation,intonation, and rhythm.2.Guide students to feel the poet's emotional atmosphere and artistic stylethrough reading.III. Explaining the Meaning and Deep Understanding1.Explain the imagery and rhetorical devices in the poem sentence by sentence,helping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basic meaning of the poem.2.Analyze how the poet expresses his nostalgia for his homeland through thedescription of natural scenery.IV. Appreciating Emotions and Experiencing Melancholy1.Guide students to discuss the source and expression of the poet's melancholy.2.Analyze how the poet uses metaphor, contrast, and other techniques to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melancholy.V. Summarizing and Extending1.Summarize the poet's artistic style and creative characteristics.2.Guide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the historical value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the poem.Homework Assignment1.Recite the poem "Yu Meiren".2.Write a reading review or appreciation article about "Yu Meiren".。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虞美人》教案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把握词人李煜及其作品创作风格。

能力目标: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让学生在对诗词语言品析的过程中把握其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借李煜词作了解其怀抱“赤子之心”作“天真之词”的特色,深刻地体其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2、教学难点: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法国诗人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首诗歌,不仅是用作者的眼泪铸成的,更是用作者的鲜血铸成的。

因为作者在完成这首词后不久,就招来了杀身之祸,而这首词也成了他的“绝命词”。

这首词,就是《虞美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虞美人》。

二、知识积累作者简介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

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

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

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

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

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的确,作为一位“好声色,不恤政事”的亡国之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是作为一代词人,他无疑是位成功的词人,他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李煜词前期:宫廷逸乐生活,风格绮丽,轻靡婉转。

代表作有《浣溪沙》、《玉楼春》、《更漏子》、《菩萨蛮》等。

后期:追忆往事,伤怀故国,沉郁苍凉。

词牌的由来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取名于项羽宠姬虞美人。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背景和意义。

1.1.2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1.1.3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朗读和背诵,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1.2.2 运用文本细读和小组讨论,深入解读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1.2.3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培养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体验作者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和思考。

1.3.2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1.3.3 提高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2.1 诗歌的背景和意义。

2.2 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2.3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第三章:教学难点3.1 诗歌中的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3.2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情感表达。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诗歌的文本和相关资料。

4.2 学生准备诗歌的文本和相关注释。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5.1.1 教师通过引入李煜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5.1.2 学生分享对诗歌的初步理解和感受。

5.2 新课导入5.2.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5.2.2 学生通过文本细读,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5.3 文本解读5.3.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深入解读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5.3.2 学生分享对诗歌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5.4 应用拓展5.4.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创作或表演,表达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5.4.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或表演成果。

5.5.2 学生分享对诗歌的感悟和思考。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知识与技能6.1.1 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评估学生对诗歌背景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6.1.2 通过诗歌分析和创作,评估学生对诗歌结构和韵律的把握能力。

6.1.3 通过小组讨论和口头报告,评估学生对诗歌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解读能力。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理解《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这首诗的背景和意义。

2. 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3. 能够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4. 培养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诗的背景介绍:介绍诗人李煜的生活背景和创作这首诗的时期。

2. 诗的逐句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3. 诗的背诵和默写:引导学生背诵和默写这首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2. 难点:背诵和默写这首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春天的意境。

2. 诗的背景介绍:简述诗人李煜的生活背景和创作这首诗的时期。

3. 诗的逐句解析: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4. 讨论与思考: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5. 背诵和默写:引导学生进行背诵和默写练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背诵和默写:检查学生对这首诗的背诵和默写情况。

3. 作业与测试:布置相关的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学资源:教材、图片、音乐等。

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2. 情景教学:利用图片、音乐等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春天的意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的内容。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自主地理解诗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七、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相关内容。

2. 教具:准备投影仪、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

3.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预习这首诗,了解诗的背景和意义。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春天的意境。

2. 回顾与总结: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对诗的背景和意象进行简要总结。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这首诗。

(2)了解唐代诗人李煜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

(3)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人生、爱情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2. 诗中意象、情感和哲理的分析。

3. 诗歌表达技巧的欣赏。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含蓄意境的理解。

2.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文、注释、背景资料等。

2. 准备相关的文学鉴赏资料和参考文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李煜的生平背景图片,引发学生对李煜及其诗歌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文背景:李煜的生平、创作背景等。

(2)分析诗文内容:意象、情感、哲理等。

(3)解析诗歌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方式等。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互相交流。

5. 课堂练习学生回答与诗文相关的问题,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7.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

2. 知识掌握情况:评估学生对诗文内容、背景知识和诗歌鉴赏方法的掌握程度。

3. 能力提升:评估学生在分析、解读和欣赏诗歌方面的能力提升情况。

七、课后作业1. 背诵并默写《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2. 写一篇关于李煜诗歌特点的短文。

3. 选择一首李煜的其他诗作,进行深入分析和鉴赏。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虞美人》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虞美人》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虞美人》教案【学习目标】1.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他生于七夕,亦亡于七夕。

他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尤以词为甚。

他身为一国之君,没有成就一生霸业,成为一代明主,反而沦为阶下之囚,为人所害,却因词曲方面的巨大成就,被人尊为“百代词宗”、“千古词帝”。

有人说他“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在一个弦月盈盈的夜晚,他没能踏碎一地清辉,却要饮下一杯名为“牵机”的毒酒。

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二.知人论世1.作者简介: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又称李后主。

后主前期耽溺于享乐,故前期的词多写奢华的宫廷生活,男女恋情,离愁别绪,不脱“花间”习气。

南唐为宋所灭,后主被赵匡胤囚禁于宋国都东京,成为亡国之君。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始工”,故后期词作,多写亡国之恨,思乡之情,凄凉悲壮,意境深远。

2.写作背景公元974年的冬天,宋军的铁骑踏破了美丽的南唐国都金陵,李煜肉袒负荆,出城跪降。

随后,在宋兵的辱骂声中,一路呜咽,北上东京。

最后被囚禁在汴京。

他过完41岁生日的那个七夕之夜,面对一弯残月,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他那无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

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遏止三年囚徒生涯所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虞美人》,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唱出的又该是怎样的悲声呢,首先我们通过诵读来品味诗人穿越千年的生命绝唱。

3.解题虞美人的传说: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被汉军围于垓下。

项羽知道难以突出重围,便将自己的爱马送给虞姬,希望虞姬可以活下去,但是,虞姬含泪唱完《和垓下歌》之后,从项羽腰间拔出佩剑,自刎而死。

在虞姬鲜血落下的地方,长出了一种花,茎软叶长,无风自动,好像是一个美人在翩翩起舞,娇媚可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教学设计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语文必修上第八单元古诗诵读中的第三篇诗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
了》是李煜被俘入宋后第二年写的一首怀念故国的词。

南宋灭亡,李煜失去皇帝宝座,结束了他纵情声色、
侈陈游宴的苟且偷安的生活,由一国之主巨变为倍受屈辱的阶下囚。

面对严酷的现实生活,李煜沉浸在故
国之思的沉痛之中,从而写下了这首词。

相传在后主生日(七月七日)的晚上,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虞
美人》。

声闻于外,宋太宗听到后,十分生气,名人赐予牵机药,将李煜毒死、这首词成了后主的绝命词。

学习本词要让学生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愁情别绪,了解词人亡国后的深哀巨痛,领会词作感动
人心乃至传颂至今的深刻原因。

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家国情怀。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有关词的知识点以及李煜的有关文学常识。

2、了解李煜借江水表达愁情的手法。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有关词的知识点以及李煜的有关文学常识。

对李煜其人及其词有一定的了解。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李煜借江水表达愁情的手法。

感受李煜的愁情之源。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

学会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愁情别绪,了解词人亡国后的深哀巨痛,领会词作感动人心乃至传颂至今的深刻原因。

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家国情怀。

1、学会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2、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

学生通过小学、初中的系统学习和本册古诗部分的集中学习,有了一定的古诗鉴赏能力,这首诗歌在
内容上难度不大,可以做多角度解读。

并在课前查找相关背景资料,加深词的内容理解。

《虞美人》
一、导入新课:
歌曲《虞美人》班上有些同学会唱,大家知不知道这首歌曲的作词是谁?李煜你熟悉吗?谁能介绍介绍他?
二、词人简介:
李煜(937-978),字重光,南唐中主李璟之子,公元96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在位十五年。

作为文人的李煜善诗文、能书画、通音律,尤以词闻名。

正如前人吊之诗:“作个才子真绝代”。

但作为国君的李煜纵情享乐,政事不修,公元975年宋兵破金陵,出降,封为“违命侯”最后被毒死。

也印证了前人吊之诗:“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煜的前半生,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相对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基调欢乐;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基调伤感,成就很高。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词包含了一个凄惨的故事:公元975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封为“违命侯”,行动受人监视,失去自由。

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宋太宗知道后,大怒,赐酒将他毒死,所以这首词可说是他的绝命词。

四、词文学习:
1、学生自读词文,弄清词意:
2、教师讲解学生不懂的词句:
五、诵读:
1、指定学生诵读,其他学生思考文中哪个词概括了全文的感情?
2、教师评点并作诵读技法指导:
感情基调:低沉、凄凉。

把握节奏:
重读词语: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一江。

(这些词特别
能表现诗人的内心痛苦的世界,所以要重读。

)
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押韵特点:两句一换韵,两平两仄。

六、李煜为什么而愁,又是怎样抒发愁情?我们具体研习诗句: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李煜降宋后虽然被封为违命侯,但实际上过着囚徒般的生活。

“春花秋
月”的美景容易让作者睹物思人,想起过去美好的岁月,令人伤感,所以作者盼望它快点结束。

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
“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

具体来说可能是过去后宫佳丽的簇拥,锦衣玉食的生活,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等。

可是以往的一切都没有了,都已经消逝了。

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

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4、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寄愁心与明月”: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

5、“雕栏玉砌应犹在”一句中,为何只提到“雕栏玉砌”而不是其他事物?
皇权的象征
6、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只是朱颜改”中,仅仅只有容颜在改吗?
“只是朱颜改”的“改”字
改变的还有生活(锦衣玉食的生活变为囚徒的生活),地位(由国之君沦
为阶下囚),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社稷。

7、本词中,“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隔句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往
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是隔句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8、“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用法?运用比喻将无形的愁思赋在有形的流水上。

显示出愁思多得像那江水奔
腾流淌,一泻千里;又像那江水昼夜不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的绵长。


胆抒发了亡国之恨。

9、我们讲解了全文之后,请同学们想一想,李煜到底有哪些愁思?
有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家之苦。

七、这无限的忧愁,虽然真实存在,但毕竟过于抽象,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
又能真切地感受到。

那么,作者是怎样来写“愁情”的呢?
A、比喻:
B、对比:春花秋月的无休无尽与往事短暂无常的对比;小楼东风的永恒与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的对比;雕栏玉砌的常在与朱颜改的对比。

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载不动许多愁”。

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
C、发问:问天-问人-问自己,一唱三叹。

问天天不应,问人人不知,问己泪满面。

凄楚中,造成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

D、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实写:物是(自然永恒)虚写:人非(人生无常).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