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我国科学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分析
中国自主创新的提出原因及其制约因素
中国自主创新的提出原因及其制约因素摘要: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多次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推进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要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的路子。
温家宝总理也指出,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努力将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国家。
本文首先回顾了创新理论的发展历程,然后论述了中国目前为什么需要自主创新和中国自主创新的制约因素,最后为中国自主创新提出几条政策建议。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提高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在2005年10月份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再一次强调,实现长期持续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
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一、创新理论的回顾早期重商主义经济学家,像英国的威廉·配弟、约翰·洛克和法国的科尔伯特,曾经严肃地考虑经济增长是如何发生的这一问题,但是限于当时的经济发展条件,他们认为,货币即贵金属是国家财富的唯一来源,因此,主张通过鼓励出口,减少进口等措施来积累货币,以促进经济增长,没有考虑到经济增长中的技术创新因素。
英国人亚当·斯密向重商主义提出了挑战,在他的经典著作《国富论》中,提出劳动分工的重要性。
他认为,劳动分工一方面会促进技术进步,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又会反过来促进劳动分工,因此,技术进步对于国家财富的增长有着重要意义。
亚当·斯密之后的马尔萨斯认为,如果有足够的食物,人口将以几何级数增长,而资源只能以线性速度增长,但他忽略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从而得出了错误的结论——人类将会有一天不能养活自身。
加快推进我国科技创新发展论文
加快推进我国科技创新发展论文加快推进我国科技创新发展论文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近些年,我国坚持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以科技创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取得较大进展,但科技发展的水平无论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距现代化建设要求都相对滞后。
因此,要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努力使科技创新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内生动力。
一、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现状1.培育壮大了一批科技创新主体近几年,我国不断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企业研发中心的建设,不断提高企业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重点围绕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对接企业技术需求,全力突破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加快培育创新型骨干企业,促进骨干企业在科技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功能。
提高中小企业的协作创新能力,积极以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等形式,加强中小企业与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协作创新,提高龙头企业的生产配套率。
积极开展科技招商,根据产业链条缺失之处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引进国际大企业、大集团研发中心,带动我国相关科技创新主体的发展壮大。
2.加强了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科技人员是宝贵的智力财富,也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
近年来,我国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面向关键领域,依托重大项目,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技领军人物。
在科技人才培养、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扶持等方面实现重大的政策性突破。
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引才与引智结合,加快推动高层次人才向我国聚集,在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聚集一批高端人才,初步形成了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人才队伍,为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1.强化了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各地加强了科技产业园区建设,以高新区为龙头,引导和协调特色产业园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创新体制,构建平台,完善功能,落实政策,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力争在新信息、新能源、新村料、新医药和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我国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
1 1 4・
机 的影响增 长放缓 , 但 自2 0 1 0 年 以来 , 随着 国家创
新 驱动 战 略 的 深 入 实 施 , 企业 研发投入持续 增长。 近 年来 , 企 业研 发投 入 在 全 国研 发 投 入 中的 占比一 直 超过 7 0 %, 2 0 1 3年 企 业 研 发 经 费 投 入 9 0 7 5 . 8亿
表1 近年 来我 国科技 投入情 况
年份 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 出( 亿元 ) 2 0 1 3 2 0 l 2 2 0 1 l 2 0 1 0 6 1 8 4 . 9 5 6 o 0 . 1 4 9 0 2 . 6 4 1 1 4 4
.
科 技创 新来 引领 和促进 经济 社会 发展 。世 界各 国经
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国家财政44l445449458支出的比重同比增长104167192276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18466102984868770626一我国科技创新现状分析亿元同比增长1518523217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科技创新的日益重视我国208198184176度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步伐日益加快创新要素总量已按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工作335317301277量计算的人均经费支出万元经接近于世界前列与发达国家的水平差距正逐步同比增长力兀181623来源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的强大 内生动力。 关键词 : 科技创新 ; 人才培育 ; 创新机制 ; 政策扶持
中图分类号 : G 3 2 2 .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8— 7 6 0 5 ( 2 0 1 5 ) 0 1一 O 1 1 4— 0 5
科 技创新 是 提高社 会生 产力 和综合 国力 的战略
影响和制约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社会因素分析
影响和制约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社会因素分析摘要分析制约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分析影响和制约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社会因素。
结果显示:科技体制的弊端、教育改革体制滞后、市场经济发育不全、新文化尚不完备是科技创新新绩效的核心要素。
关键词:社会因素;科技创新;第一章绪论1.1 研究的背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科技实力不断增强,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有力地推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方面还存在着明显差距,科技创新上的竞争力还不是很强。
事实上,近些年来我国科技竞争力在世界上的排名还有下滑迹象。
这一点,我们只要从瑞士洛桑各年度《国际竞争力报告》中就可见一斑。
由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发表的<国际竞争力报告》具有很强的权威性。
洛桑《国际竞争力报告》显示,1998年度我国的科技竞争力在世界的排名为第十三位,1999年度年则下滑到第二十五位,而2000年又滑至第二十八位。
而从由美国研究机构“信息科技暨创新基金会”于2009年2月25日公布的最新全球创新及竞争力评估报告的结果看,情况更是不容乐观。
该报告从创投基金投资情况、科学研究、研发经费及教育发展等方面,对全球四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创新及竞争力进行了评估。
评估结果显示,在四十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排在第三十三位,排名更加靠后。
科技竞争力实质上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科技产出的能力,它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整体竞争力。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果说我们近几十年的发展更多地是依靠技术转移和技术模仿的话,那么,在世界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已经到了必须依靠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能力的提升来增强后劲的时候了。
2006年1月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国家提出了要用15年左右的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
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提出,为我国社会的持续平稳发展指明了道路,同时,也对加快我国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国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之原因学习资料
我国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之原因要鼓励科研的“冒险”精神,积极支持不违背基本科学原理的“奇思妙想”和“异想天开”的“非共识”研究项目。
世界尖端科学技术是金钱买不到的,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也是单纯靠投入换不来的。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持续增长我国的综合实力,赢得发展的主动权,要靠科学技术,关键是自主创新能力要大幅度提高,这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为何总不如我们期望的呢?巨额投入≠能力提升对于我国科技工作的现状,政协委员十分担忧。
今年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收到的聚焦科技创新的提案有107件。
梳理他们共同关注的问题令人深思——全国自然科学一等奖已经连续多年无人问津。
取得像胰岛素那样为世界所认同、并对全人类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成果长期没有。
在汽车工业领域,我国自主研发、比较成熟的高端车型几乎没有,绝大多数车型来自于仿造,发动机等核心动力部件依赖进口。
在大型民航客机制造等高端领域,我们仅限于总装、组装,核心尖端部件都源于进口。
在医疗领域,所用最新的西药95%来自西方发达国家。
所有尖端最新医疗设备95%以上来自西方国家,我们自主创新研发几乎为零。
以CT为例,进口品牌最高已发展到640层CT、双源CT、能谱CT,而国产品牌64层CT还没能推出来,国产16层CT仍没有心脏扫描功能,差距越拉越大。
据预测中国将会在2013年,成为世界研究与发展投资领域里新的领头羊。
科技界的政协委员担心的是,虽然投入直线上升,却很难产生与之相适应的高水平、高质量的尖端自主创新科研成果。
北京糖尿病医院院长、英国皇家医学会院士王执礼委员感叹地说“只有经济总量而没有抢占科学技术制高点,我们永远要受制于人。
”我国科技事业总体发展水平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经济发展的技术含量不高,先导性战略高技术领域科技力量薄弱,使得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出速度较进口品牌落后很多,重要产业对外技术依赖程度仍然较高。
这种情况与我们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极不相符,与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科技发展上不断增加的投入极不相符。
我国技术创新的困难及其对策分析
我国技术创新的困难及其对策分析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低端位置,那么当前制约我国技术创新的问题到底在什么地方呢?为了寻找克服当前这个问题对策,本文首先从造成我国技术创新困难的各种因素中选择主要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然后借鉴国外技术创新的举措,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克服我国技术创新困难的相应对策。
关键字:科技研发科技效率人才激励机制目前,全世界86%的研发投入、90%以上的发明专利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虽然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中国仍主要靠廉价劳动力、资源消耗、土地占用和优惠政策赢得竞争优势,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仍处于低端位置。
如果我们仍然固守原来的技术引进道路,那么我国必然被长期固化在低技术、低附加值的层次,最多成为制造大国,而成不了制造强国,最终沦为拥有先进技术国家的打工仔。
那么当前制约我国技术创新的问题到底在什么地方呢?为了寻找克服当前这个问题对策,本文首先从造成我国技术创新困难的各种因素中选择主要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然后借鉴国外技术创新的举措,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寻找克服我国技术创新困难的对策。
1我国技术创新的困难分析目前我国技术创新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技术创新主体缺位、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动力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不够、技术创新投入结构不合理、企业技术创新缺乏社会合作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法规不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产出水平较低、地区差异较大、资金障碍十分突出、企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
但就现实因素而言,现阶段我国技术创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投入相对不足、人才缺乏和效率低下三个方面。
1.技术创新投入相对不足。
主要表现为:(1)科技研发(R&D)投入不足。
首先我国研发(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偏低,由表一可知,1995年以来,随着我国R&D经费的持续高速增长,R&D经费占GDP的比重也不断上升,1996年为0.60%,2003年己达1. 31%,连续八年保持增长,我国R&D经费占GDP的比重已高于印度、巴西的发展水平,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但仍低于1. 6%的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2. 2%的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十分明显的差距。
科技发展软环境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浅议
维普资讯
!l j 2 D l_ D 7年第 2期 __
改 革 与探 索/ 利 信 息 三 专
推进政 府科 技 管理机 制创 新 ,把政 府职 能转 变
到宏 观调 控 、 会管 理和 公共 服务 上来 , 体 制上对 社 从 过度 的行 政权 力实行 约束 和监 督 。 具体做 法包 括 : 促
2 科 技 发 展 软 环境 建 设对 策
改 善 科技 软 环境 的根本 措 施 是深 化 科 技改 革 , 实施 科 技 创 新 工 程 ,消 除 软 环境 对 科 技 发 展 的制
约。
21 创 新科技 管理 体制 与运 行机 制 .
注 : 者 系天水 市民营科技 实业 家协 会秘 书 长 作
资金 和政 策引导 ,促 使企业 逐 渐成 为科技 创新 的主
技发 展软 环境 制约 因素 主要可 概括 为 四点 :管 理体 制 与运行 机制 因素 、 人力 资源 因素 、 治 建设 因素 和 法 配套 服务 因素 。 11 管理体 制与 运行 机制 因素 . 从计 划经 济 向市场 经济 体制转 变过 程 中 ,体 制 的变动是 多方 面 的 ,任 何层 次上 的转 变都表 现为传 统 计划方 式 的废弃 和市 场机 制 的确立 。 从 目前看 , 但 旧的计 划经 济体 制没有 得到 彻底 改革 ,尤其 是政 府 职 能没 有发 生根 本转 变 ,严 重影 响 了市场 经济 的进
会进 步发展 提供 强力 支撑 。
人才的重视程度不高,缺乏一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 的用人机制、 激励机制和管理体制。对现有中青年专业技
术人才的培养与使用 , 以及外部人才的引进等工作 , 因循
守旧, 缺乏创新。 这些影响了科技 人才的储备与稳定 , 挫伤 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制约了科技发展 。
制约我国科学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分析
制约我国科学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分析我国科学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可以分析为以下几个方面:1.人才不足:科学技术创新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包括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等。
然而,我国人才培养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基础教育水平不高、高等教育体制僵化等。
此外,吸引高水平的海外人才回国发展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2.研发投入不足:科学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研发资金支持。
然而,我国的研发投入相对较低,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此外,我国的研发经费分配机制也存在问题,往往更多地注重短期经济效益,忽视了长期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3.创新体制不够灵活:我国科技创新的体制存在一些僵化的问题。
创新需要鼓励试错和突破传统,然而,我国的政策环境、学术评价体系以及科研管理体制等存在一定的限制,使得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在探索创新时面临一些困难。
4.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
然而,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保护手段不够完善、侵权行为难以打击等,这使得创新者缺乏足够的动力去积极创新。
5.企业创新意识不足:我国的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仍然较低。
很多企业更注重生产经营,对创新研发投入有限,缺乏创新的主动性和意识。
此外,企业之间的竞争环境也不够激烈,缺乏有效的市场机制来促进科学技术创新。
为了克服这些制约因素,我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并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回国发展。
2.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政府和企业的科研经费投入,建立更加完善的研发资金分配机制。
3.推动创新体制,鼓励试错和突破传统,减少行政干预,提高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4.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打击侵权行为的力度,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
5.加强企业创新意识和投入,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市场竞争力,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我国科学技术创新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因素,但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增加研发投入、推动创新体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鼓励企业创新意识,可以有效地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我国自主创新的现状问题及其成因
编者按:我国已经进入可以更多地依靠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但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总体上讲,整体创新能力不高,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缺乏创新的动力和机制。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背景,也有政策导向的问题;既有客观条件的限制,也有认识和理念上的误区,但主要是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和政策环境。
一、基本情况与判断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表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居于发展中国家前列,但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当前,我国已经具备自主创新的基础和条件,到了可以更多地依靠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主要表现是:首先,建国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大为增强。
2005年,我国GDP居世界第四位,财政收入突破3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万多亿元,有能力增加技术开发投入。
其次,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体系,生物、纳米、航天等重要领域的研究开发能力已跻身世界先进水平,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实力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
我国拥有充足的科技人力资源。
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达3850万人,研发人员总数达109万人,分别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研发投入总额已跃居世界第六位。
第三,经过多年的自主研究开发和引进国外技术装备,产业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国内企业集成国内外技术资源的能力在提高,为以我为主组合技术资源进行技术创新和开发新产品打下了一定基础,为消化吸收创新提供了必要条件。
第四,巨大的国内市场资源为自主创新成果提供了宽广的应用舞台。
对一个技术水平落后的发展中大国来说,自主创新成果必须找到自己的应用者才能生存和发展,而其主要应用者是本国市场。
13亿人口大国的市场既具规模性,幅员辽阔、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市场又颇具差异性,这为我国的各类型、各层次自主创新活动提供了最宝贵的市场需求动力。
当前我国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主要进展情况面临的形势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主要进展情况,面临的形势、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当前我国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主要进展情况,面临的形势、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我们最大的命门。
国际经验表明,制造业要迈向中高端,根本上靠的是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
20 世纪以来,美国、德国、日本等国之所以长期保持制造强国的地位,根本原因就是在装备、材料、信息、生物等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上始终保持领先。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国已成为全球制造大国, 2019年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占比接近 30%,但离制造强国仍有较大距离,症结就在于核心技术积累不足,严重制约了制造业转型升级。
一、主要进展情况一是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
我国高新技术是从 1956年制定的《19561967 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开始起步的,从核能、火箭、电子计算机、半导体、自动化和精密机械六大高新技术突破,奠定了初步的基础;改革开放后,随着“科技攻关”、“863”、“火炬” 等系列计划的实施,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统计数据表明,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由“十二五” 初的 52.2%提高到57.5%,高技术制造业年均增长达到 11.7%。
大飞机、量子通信、载人航天、深海探测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5G 通信、轨道交通装备、语音识别、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重要技术应用引领世界潮流。
二是科研经费投入实现新突破。
根据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2019 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数据显示, 2019 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为 22143.6 亿元,比上年增长12.5%,连续 4 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R&D 经费投入强度(与GDP 之比)为 2.23%,再创历史新高。
2013 年以来我国 R&D 经费投入总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二,与美国差距逐步缩小, R&D 经费投入强度逐步提升,已经接近欧盟15 国平均水平。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绩效评估与影响因素分析
对
策
VbI29N O. . 07 A pr201 . 2
S in e T c no o y P o r s n o iy ce c & e h l g r g e s dP l a c
我 国 科 技 创 新 能 力 的 绩 效 评 估 与 影 响 因素 分 析
家 创 新 体 系 和 区域 创 新 体 系 的 逐 步 建 立 , 国 的 科 技 我
额”“ 、 R&D 内 部 支 出 ” 及 “ 以 国家 财 政 科 技 拨 款 ” 为 作 科 技 财 力 投 入 指 标 ; 择 “ 技 活 动 人 员 数 ” “ 学 家 选 科 、科 和工程师人数” 以及 “ R&D 人 员 全 时 当 量 ” 为 科 技 人 作 力 投 人 指 标 。选 择 “ 外 主 要 检 索 工 具 收 录 的 论 文 数 国 ( ) 、 国 内 专 利 申请 受 理 量 ( ) 篇 ”“ 件 ”以及 “ 术 市 场 合 技 同成 交 金 额 ( 元 ) 作 为 科 技 产 出 指 标 , 以 各 项 科 技 亿 ” 并 财 力 和 科 技 人 力 投 入 指 标 作 为 分 母 , 别 除 以 各 项 科 分
投 入 指 标 和 产 出指 标 , 立 多 元 回 归 模 型 ( ) 对 我 建 OI , S 国 科 技 创 新 能 力 的 投 入 产 出 进 行 了 实 证 分 析 , 考 察 以
各投入指标 与产 出指标 之 间 的相关 性 及影 响权 重 , 进 而 探 讨 优 化 和 改 进 我 国 科 技 资 源 投 入 的 重 点 领 域 和 主
技 产 出 值 进 行 比较 , 察 1 9 — 2 0 观 91 0 9年 我 国科 技 经 费 投 入 、 技 人 力 投 入 与 科 技 产 出 比的 情 况 。 科 ( ) 科 技 产 出 指标 的 时滞 说 明 。按 照科 学 技 术 发 2对
浅析我国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DOI:10.16660/ki.1674-098X.2019.13.199浅析我国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郑光军(山东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 山东济南 250101)摘 要: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能够从其科技创新能力入手,科技创新能力也是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有力方式,是我国高技术领域及基础研究中的基础。
同时,科技创新水平也是我国科技成果转换、实现技术转移、解决国内重大经济科技问题的前提。
为此,本文从我国目前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我国科技创新水平的对策展开探究。
关键词:科技创新 问题 对策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5(a)-0199-02目前,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还是科技水平的竞争,而在科技水平的发展中,科技创新能力是最为关键的内容。
我国虽然经过了40年的改革开放,但是依旧没有较强的科技创新水平,本文通过深入探究我国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在增强我国科技创新水平上得到符合我国国情的解决策略,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并加快我国传统技术的更新、升级,使我国在逐步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中抢得先机[1]。
1 我国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1.1 科技计划管理体制僵化目前,我国的科技计划管理体制还具有强烈的官本位制情况。
在官本位的影响下,科技发展的核心内容一般都是由官僚们自行决定,不能有效联系现实的社会需求与科技发展方向。
科技项目的监督、执行、立项等内容大多都为全权包干,所有内容的决定权都是由对应的领导掌握。
官本位制让合理的学术批评无法得到关注,同时让学术界宽松地研究氛围以及自律意识慢慢消失,并间接使得学术界逐步向政治权利屈服。
除此之外,官本位的权利与物质诱惑,还会使得专家学者把宝贵的精力与科研时间浪费在毫无意义地非科研活动中,使得学术之风不正甚至导致学术腐败,让科技界腐败之风蔓延,从而致使相关科学技术研究事倍功半。
1.2 科技创新成果和市场脱节由于生产者与研究者在技术转换中缺乏充分的交流,从而使得技术资源无法有效的流动。
探讨我国创新前行的中制约因素
主要 包括 :智力 、知识 、人格 、动机 、环 境 以及 生 物学 因素等 ,且这些 因素对 创新 的重要性 已经得 到
完全 的证 实 。 11智 力 、知识 以及生 物学 因素均 不是制 约我 . 国创新 的关键 因素
11 .. 1智力 因素不是 制约我 国创新 的关键 因素 越来 越 多 的研 究表 明 ,人 的 智 力差 异 是 很 小 的 ,不存 在 区域 、种族 、性别等 之 间的差 异 。在 所 有人类 中,智商特高的人仅占 1 %,智商特低的人 也仅 占 3 %,中等智商及 中等偏上的人 占了绝大部 分 ,这意 味着绝 大多数人 的智力差 别不大 。美 国著 名 的心 理学 家原 世 界天 才 协 会 主席 韦克 斯 勒 曾考
当前有 这样一 种现象 ,高 昂的专利许 可费严 重 制 约了我 国相 关搞基 础产业 的发展 ,缺少 核心技 术 使许 多企业仅 有 的一 点利润化 为乌有 ,但相 应 的我
国大多数科研项 目 几乎无一失败, 成果鉴定 中几乎 都有 国际先进 、国际领先 等标志 ;近 几年 国内各种 学术期 刊层 出不 清 ,论文数 目惊人 ,但 在世 界知名
大学在 ( a r》 Si c 》 N t e 《 c ne 这两家全球顶尖的学术 u e 刊物 上共论 文 3 4篇 ,而哈佛 、剑 桥 、东 京大学 分 别发 表 了 45篇 、19篇 、10篇 ;旨在 奖励科 学 1 5 2
领域 的最先发 现者 、发 明者 以及重 大理论 突破者 的
诺贝尔 奖 ,所体现 的核心 即创新 ,至今我 国仍无缘 问鼎 ,而长期 以来美 国几乎造 就 了一半 的诺 贝尔奖
得主 ,日本 也屡次 获得 。原 因何在 ?显而 易见 ,看
似成果累累,但“ 创新” 含量太低。那么,是什么原
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作者:丁苑春程玉珍金缀桥来源:《价值工程》2013年第18期摘要:本文研究了长三角技术创新成果和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了一些相关的结论。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ical innovative product in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gets some relevant conclusions.关键词:长三角;新产品产值;技术创新影响因素Key words: yangtze river delta;new products output;influencing factors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8-0012-031 引言和文献综述技术创新对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长三角区域作为中国最具创新活力的经济区域,该地区的技术创新经验对全国具有参考意义,因此对长三角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有助于从理论上总结该地区的技术创新经验,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本文首先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一番梳理。
这些研究既有从企业微观层面的研究也有从国家或区域等宏观层面的研究:从企业微观层面的研究包括:1.1 技术创新与知识资本关系的研究 Hashi I,Stoj■i■ N(2013)[1]对欧洲90000家企业的研究表明,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之间有正面推动效应,技术创新的主要推动力量来自于知识资本的积累,他的研究结果还表明,大公司更愿意投入力量进行技术创新,即技术创新与公司规模有正向关系。
Fitjar R D, Rodríguez-Pose A.(2013)[2]对挪威的企业进行研究发现,那些自主进行科技创新的企业比那些采用技术模仿跟随战略的企业更具有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约我国科学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分析
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也步入了一个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重要时期。
发轫于上个世纪中叶的新科技革命及其带来的科学技术的重大发现发明和广泛应用,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也引起全球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
一、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1.深刻认识世界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进入21世纪,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
信息科技将进一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知识传播应用进程的重要引擎,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将进一步对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发挥关键作用,能源科技将进一步为化解世界性能源和环境问题开辟途径,纳M科技将进一步带来深刻的技术变革,空间科技将进一步促进人类对太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将进一步为人类认知客观规律、推动技术和经济发展展现新的前景。
目前,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是:关键技术自给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科技水平还比较低,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还不高,产业技术的一些关键领域存在着较大的对外技术依赖,不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主要依赖进口;科学研究实力不强,优秀拔尖人才比较匮乏;科技投入不足,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
总之,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状况,与完成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的迫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迫切要求还不相适应。
我们必须下更大的气力、做更大的努力,进一步深化科技改革,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带动生产力质的飞跃,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使命。
2.科技创新———时代的召唤
在面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能源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加快产业优化升级, 促进人口健康和保障公共安全, 维护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等重大课题面前, 中华民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
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
胡锦涛在新世纪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的“国民财富的增长和人类生活的改善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 科技竞争日益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等重要论断和大会所确立的今后15 年科技创新的总体目标, 表明我国科技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 同时它更意味着广大科技工作者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中国能否在这一轮的世界科技竞技中胜出, 将直接决定中华民族的命运和未来, “谁能够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 谁就能够在当今时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
二、制约我国科学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
1.“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适应”是最根本的制约因素
高效顺畅的创新机制和管理体制是保证创新活动顺利进行、保证创新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提高国家或组织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然而, 在现实层面上, 决策保守和行政等级制度在较大范围内存在, 不合理的成果产权制度、组织和决策惯性以及高成本的创新成果转换机制在很大度上抑制了研究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适应”是制约创新首要体制性因素,创建新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已成为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当务之急。
2.“国家对创新的资金支持力度不够”是首要的政策影响因素
政策环境决定了组织及创新者的具体行为步骤及程序。
与制度环境相比, 政策环境对创新活动的最大影响主要涉及利益分配政策和产业技术政策, 间接影响到财政、金融政策和就业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
创新政策和科研管理体制对创新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第一、对创新和科研的投入支持力度。
长期以来, 由于我国的科研和创新资金投入制度还不够完善, 相关资金投入力度尚待提高,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科技开发及其成果转化的能力。
第二、系统配套的相关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的管理体制中, 制度空白、制度不完善、执行过程缺乏监督机制、制度规定形同虚设, 缺乏调控功能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3.最主要的组织影响因素: 缺乏创新战略和规划
创新过程是一个系统, 不仅会受到个体创新特征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环境的制约, 更会受到组织内群体创新特征和组织创新特征的影响。
组织发展战略、组织的创新能力、研发成果的商业化能力、创新管理能力、与外部的信息交流能力、把握创新机会的能力以及组织内的创新氛围等, 都会影响到组织内创新者或创新团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水平。
组织创新活动的内容创新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它往往从组织, 比如从企业的技术与产品开发入手, 逐步向生产、销售系统、人
力资源、组织结构发展, 进而进入战略与文化创新系统, 对组织核心竞争能力的建设起着持续打造的作用。
作为创新活动的组织平台, 营造优秀的创新氛围意义重大。
4.论资排辈, 影响创新的首要文化因素
创新是一种环境, 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动力。
在这种精神驱使下, 人们不断地进行着自觉自愿的价值创造。
创新要有成果, 出成果要有人才, 出人才要有适合创新人才成长的土壤和环境, 后者即为创新的文化环境, 它是潜在的、深层次、至关重要的因素。
5.亟须建立的国家创新体系
国家创新体系是由政府和社会各部门组成的一个组织和制度网络, 它们的活动目的旨在推动技术创新。
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以及致力于技术和知识转移的中介机构是创新体系的主要构成, 其中企业是创新体系的核心。
一个国家创新体系的效率取决于以下两个方面: 创新体系内各要素构成在创新中的功能定位是否恰当, 以及创新体系内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否广泛与密切。
这两个问题都与我国的经济、科技体制改革相关。
在职能定位上, 创新体系内部资源的配置是关键。
在创新要素间的联系上, 关键是加强: ①企业与企业间的创新合作联系, 企业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创新合作联系。
②中介机构在各创新主体间的重要桥梁作用。
③政府在创新中的产业发展战略与政策引导作用, 以及政府各部门在工作职能上的协调一致和集成。
国家的创新体系是一项基础性的系统工程。
随着科技创新对国家长远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创新体系为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等的配套改革的指导性、统领性作用也愈显突出。
尽管我国从1997 年开始进行创新体系的建设, 但是到目前为止, 科学、系统的国家创新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国家创新体系的缺失, 构成了影响科技创新的又一宏观环境因素。
以上种种影响因素的综合, 在经历了漫长几百年岁月的沉淀, 最终造成了目前我国相对封闭的创新环境和总体上较为落后的创新水平。
三、结论和对策建议
从以上分析看, 这些问题集中且存在普遍, 说明我国的科技创新面临着政策性、体制性、组织性和文化性等深刻而多方位的制约因素, 面临着从全民创新意识到创新资源的配置、使用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等各环节的障碍。
调查结果昭示我们, 建设创新型国家, 需要首先以创建科技创新政策、改革目前创新管理体制和缔造文化氛围作为最大、最根本和最迫切的切入点。
要以历史主人翁的眼光、
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从深层次挖掘近代以来中国科技之所以落后的原因, 以史为鉴, 只争朝夕。
要在15 年左右的时间内建成创新型国家, 任重道远, 但我们必须走出这关键的第一步, 因为这一步将决定中华民族生存能力的大小、决定中华民族的生存水准。
根据调查结果反映出来的问题, 笔者建议首先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应对国际竞争的迫切要求, 坚持自主创新是我国科技进步的战略基点。
要从时代使命和历史责任的高度出发, 倡导全民树立创新意识, 倡导创新和民族自强自尊精神。
第二, 建立完善的国家创新体系。
要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放在战略发展的首要位置上, 分清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之间的轻重缓急关系。
要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要积极建立包括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研发机构、科学普及和技术推广机构等在内的覆盖全社会的科技创新的网络组织, 从战略眼光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第三, 要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调整和优化投入结构, 增强政府投入对社会科技资源的调配能力, 合理配置科技资源。
第四, 各组织、各单位要认真制定和执行科技创新及其配套制度, 形成促进创新的组织政策环境, 推动科技评价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完善奖励制度及其评审体系, 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组织平台。
同时力争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 培养和造就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
第五, 培育积极健康的创新文化, 提倡敢为人先、敢冒风险、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精神, 营造全社会崇尚科技创新的文化氛围。
“用15 年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是一项极其繁重而艰巨的任务, 也是一项极其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为此, 必须从国家层次上整合创新资源, 进行组织与制度的创新, 加快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 营造积极健康的创新文化,树立全社会创新意识,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整体推进、全方位建设创新型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