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我国科学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约我国科学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分析
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也步入了一个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重要时期。发轫于上个世纪中叶的新科技革命及其带来的科学技术的重大发现发明和广泛应用,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也引起全球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
一、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1.深刻认识世界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进入21世纪,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信息科技将进一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知识传播应用进程的重要引擎,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将进一步对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发挥关键作用,能源科技将进一步为化解世界性能源和环境问题开辟途径,纳M科技将进一步带来深刻的技术变革,空间科技将进一步促进人类对太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将进一步为人类认知客观规律、推动技术和经济发展展现新的前景。
目前,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是:关键技术自给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科技水平还比较低,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还不高,产业技术的一些关键领域存在着较大的对外技术依赖,不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主要依赖进口;科学研究实力不强,优秀拔尖人才比较匮乏;科技投入不足,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总之,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状况,与完成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的迫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迫切要求还不相适应。我们必须下更大的气力、做更大的努力,进一步深化科技改革,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带动生产力质的飞跃,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使命。
2.科技创新———时代的召唤
在面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能源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加快产业优化升级, 促进人口健康和保障公共安全, 维护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等重大课题面前, 中华民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
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胡锦涛在新世纪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的“国民财富的增长和人类生活的改善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 科技竞争日益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等重要论断和大会所确立的今后15 年科技创新的总体目标, 表明我国科技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 同时它更意味着广大科技工作者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中国能否在这一轮的世界科技竞技中胜出, 将直接决定中华民族的命运和未来, “谁能够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 谁就能够在当今时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二、制约我国科学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
1.“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适应”是最根本的制约因素
高效顺畅的创新机制和管理体制是保证创新活动顺利进行、保证创新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提高国家或组织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然而, 在现实层面上, 决策保守和行政等级制度在较大范围内存在, 不合理的成果产权制度、组织和决策惯性以及高成本的创新成果转换机制在很大度上抑制了研究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适应”是制约创新首要体制性因素,创建新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已成为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当务之急。
2.“国家对创新的资金支持力度不够”是首要的政策影响因素
政策环境决定了组织及创新者的具体行为步骤及程序。与制度环境相比, 政策环境对创新活动的最大影响主要涉及利益分配政策和产业技术政策, 间接影响到财政、金融政策和就业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创新政策和科研管理体制对创新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第一、对创新和科研的投入支持力度。长期以来, 由于我国的科研和创新资金投入制度还不够完善, 相关资金投入力度尚待提高,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科技开发及其成果转化的能力。第二、系统配套的相关管理制度。目前我国的管理体制中, 制度空白、制度不完善、执行过程缺乏监督机制、制度规定形同虚设, 缺乏调控功能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3.最主要的组织影响因素: 缺乏创新战略和规划
创新过程是一个系统, 不仅会受到个体创新特征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环境的制约, 更会受到组织内群体创新特征和组织创新特征的影响。组织发展战略、组织的创新能力、研发成果的商业化能力、创新管理能力、与外部的信息交流能力、把握创新机会的能力以及组织内的创新氛围等, 都会影响到组织内创新者或创新团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水平。组织创新活动的内容创新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它往往从组织, 比如从企业的技术与产品开发入手, 逐步向生产、销售系统、人
力资源、组织结构发展, 进而进入战略与文化创新系统, 对组织核心竞争能力的建设起着持续打造的作用。作为创新活动的组织平台, 营造优秀的创新氛围意义重大。
4.论资排辈, 影响创新的首要文化因素
创新是一种环境, 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动力。在这种精神驱使下, 人们不断地进行着自觉自愿的价值创造。创新要有成果, 出成果要有人才, 出人才要有适合创新人才成长的土壤和环境, 后者即为创新的文化环境, 它是潜在的、深层次、至关重要的因素。
5.亟须建立的国家创新体系
国家创新体系是由政府和社会各部门组成的一个组织和制度网络, 它们的活动目的旨在推动技术创新。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以及致力于技术和知识转移的中介机构是创新体系的主要构成, 其中企业是创新体系的核心。一个国家创新体系的效率取决于以下两个方面: 创新体系内各要素构成在创新中的功能定位是否恰当, 以及创新体系内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否广泛与密切。这两个问题都与我国的经济、科技体制改革相关。在职能定位上, 创新体系内部资源的配置是关键。在创新要素间的联系上, 关键是加强: ①企业与企业间的创新合作联系, 企业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创新合作联系。②中介机构在各创新主体间的重要桥梁作用。③政府在创新中的产业发展战略与政策引导作用, 以及政府各部门在工作职能上的协调一致和集成。国家的创新体系是一项基础性的系统工程。随着科技创新对国家长远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创新体系为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等的配套改革的指导性、统领性作用也愈显突出。尽管我国从1997 年开始进行创新体系的建设, 但是到目前为止, 科学、系统的国家创新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国家创新体系的缺失, 构成了影响科技创新的又一宏观环境因素。以上种种影响因素的综合, 在经历了漫长几百年岁月的沉淀, 最终造成了目前我国相对封闭的创新环境和总体上较为落后的创新水平。
三、结论和对策建议
从以上分析看, 这些问题集中且存在普遍, 说明我国的科技创新面临着政策性、体制性、组织性和文化性等深刻而多方位的制约因素, 面临着从全民创新意识到创新资源的配置、使用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等各环节的障碍。调查结果昭示我们, 建设创新型国家, 需要首先以创建科技创新政策、改革目前创新管理体制和缔造文化氛围作为最大、最根本和最迫切的切入点。要以历史主人翁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