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5《七律·长征》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说课稿第1篇】《七律.长征》说课设计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组第一篇课文《七律.长征》。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教学目标根据课标中提出的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考虑课文的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逶迤”、“磅礴”等词语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和品评、借助长征故事,缩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感受红军战士的伟大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字里行间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弄懂诗意,从中领会全诗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慨。
教学难点理解二、三句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长征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为使学生走近文本,对诗歌描绘的情境与所表达的情感有更深刻的感悟,我运用情境教学法、感情朗读法、直观演示法,充分发挥学生性,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让学生在书生朗朗的语文世界里,情感得到提升,素养得到提高。
学法根据新课程目标、文本特点、学生的的认知规律,采取了搜集资料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三、说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走入诗文。
2、初读全诗粗知诗意。
3、细读全诗理解诗句。
4、欣赏歌曲升华情感。
5、拓展延伸接受洗礼。
(一)情境导入入诗文。
我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由于红军长征对当前小学生来说很遥远,是无法让未经风雨的学生体会出长征的艰辛的。
上课伊始,我播放电视剧《长征》的录像片段,引出长征,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长征,出示红军长征的线路图,配以气势磅礴的音乐简介长征,给学生带来了视觉、听觉上的强烈震撼,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迅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5.七律·长征》优秀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5.七律·长征》第2、 4 、6、 8句最后一个字需押韵。
3.关于长征,大家课前都做了预习,谁来说说。
(生交流)若让大家用一个字形容长征历程,你们会用什么?(难)(板书:难)长征途中红军历经了许多磨难,这是一条漫漫长征路。
现在再来读一读课题,你会怎么读?(深情):七律·长征(缓慢):七律·长征新课教学()分钟二、朗读感知,了解诗歌内容1.指名读古诗三遍,纠正字音。
正音: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当中的3个生字,看看读得是不是正确。
2.谁来给他一些建议。
请你举个例子读给他听听,好吗?你能再综合同学们的建议,更好地把这首诗再读一遍吗?3.齐读: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读出来。
【课件4】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自主探究,明确诗歌大意1.默读,静思大意。
联系书上的注释、插图及查阅到的各种资料,再次默读《长征》。
想一想这首诗大概的意思。
思考完后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说说读懂的,提出感到困惑的并尝试解决。
(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从有目的地自读三遍,再指名读、指导再读、齐读,让全体学生都能把诗读通读顺;从诗题的味道,再到学生读诗的味道,教师范读的味道,学生再齐读的味道,让全体学生都在初读全诗的基础上得到了充分读诗的机会。
充分利用多种途径来明确诗意,锻炼学备课素材【教材分析】《七律·长征》是部编教材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重温革命岁月”。
教材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有二,一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二是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05 七律·长征-优质教案
第二单元本单元以“重温革命岁月”为主题。
包含《七律·》《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以及“口语交际:演讲”“习作:多彩的活动”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本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都给人以极大的精神振奋。
要以读为主,通过抓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想象,把握好感情基调。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精神得到熏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进而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并努力学习,建设祖国。
“口语交际”的主题是“演讲”,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并能大胆地在众人面前展示出来。
演讲时做到观点明确,有感染力和号召力。
本单元习作的主题是“多彩的活动”,教学可引导学生围绕中心,有条理、有重点地记叙一次集体活动,学习运用勾画整体和刻画局部的手法描写活动的场面。
“语文园地”通过交流,学习场面描写中点面结合的方法,理解语言文字中运用反复的好处,体会汉字语言的奇妙。
通过欣赏、书写等形式,做到书写美观。
通过朗诵、背诵的形式,积累爱国名言警句。
内容课时内容简说教学要点七律·2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会写32个生字,会写4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3.感受革命志士的崇高品质,体会中国人民为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5.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狼牙山五壮士2记叙了战争时期,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敌,舍身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位壮士热爱祖国和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
开国大典 2 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灯光 1 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第【1】篇〗七律·长征教学目标:1.认识“逶”、“迤”等6个生字,会写“崖”、“渡”2个生字。
会理解“逶迤、磅礴、泥丸”等词语的意思。
本课只有两个生字,写稿请参考最新人教六上二样稿。
2.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朗读课文中读出磅礴的气势,并背诵课文。
3. 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2难点:(1)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并读出磅礴的气势。
(2)了解文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教学准备:1. 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
2.播放《长征组歌》。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播放歌曲《长征组歌》,将学生带入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
板书:5.七律长征2.解题。
(1)七律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2)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
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11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
部编六年级七律长征说课稿
部编六年级七律长征说课稿长征,作为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一次战略大转移,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体现。
在部编六年级的语文教材中,七律《长征》是一首描绘这一历史事件的诗歌,它以凝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和伟大胜利。
在进行《长征》的说课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长征精神,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背景介绍,让学生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
1934年,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长达两年的长征。
在长征途中,红军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如雪山、草地、大渡河等,但最终在毛泽东等正确领导的指引下,成功到达陕北,实现了战略转移。
接下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长征》这首诗采用了七律的形式,每句七个字,共四句,每两句一韵。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押韵和对仗,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通过对比“暖”与“寒”,“云崖”与“铁索”,让学生体会到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刻意境。
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
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中的“五岭”指的是红军长征途中所经过的五座大山,而“细浪”则象征着红军面对困难时的勇敢和坚韧。
通过这些意象,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长征的艰辛和红军的英勇。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长征精神在当代的意义。
长征精神包含了坚定信念、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百折不挠等丰富内涵。
在当今社会,这些精神依然是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重要精神支柱。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思考如何将长征精神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从而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最后,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长征精神的短文,或者绘制一幅表现长征场景的画。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巩固对《长征》诗歌的理解,还能够将长征精神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
总之,在说课《长征》这首诗时,教师需要从历史背景、诗歌内容、意象分析、精神探讨等多个角度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学习诗歌的同时,也能够深刻领会长征精神,并将其作为自己成长道路上的指引。
优质课比赛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5.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部编版小语六上第5课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会正确书写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联系时代背景,感受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1.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全诗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2.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
3. 透过诗句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了解长征1.揭示课题,学习“律”字。
2.了解长征(1)对于长征,你有哪些了解?(2)教师出示长征路线图,简介长征。
3.了解七律,读好课题(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和求知欲望,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一读整首诗,读准字音。
二读整首诗,读好停顿。
三读整首诗,读出节奏。
(设计意图:力求循序渐进,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三、品读诗歌,感悟诗情1、默读全诗,感受“万水千山”,圈出诗中提到的“山”与“水”。
山: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理解“逶迤”“磅礴”,感受艰难。
(2)读“五岭逶迤”“乌蒙磅礴”,想象画面,读出画面,读出味道,板画辅助理解。
(3)思“腾细浪”“走泥丸”的意思,读出夸张,体会红军藐视困难的精神。
(4)感受环境难不怕难,源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明白意思,读出红军的乐观无畏。
水: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了解两个经典故事,紧抓“暖”与“寒”,感受红军智勇双全,英勇无畏,读出变化。
(1)巧渡金沙江看图片,听故事,感受喜悦,读出“暖”。
(2)飞夺泸定桥看视频,感受悲壮,读出“寒”。
(3)“暖”“寒”对比,进而理解情感,读出喜悦激动,读出冷峻严酷。
(4)感受环境险不怕险,源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再读,读出无畏,读出气概。
2.体会“尽开颜”,抒发情感。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05《七律长征》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05《七律长征》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七律长征》是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五课,这首诗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10月所作,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壮丽场景。
本诗以豪迈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红军长征途中惊心动魄的场景,表现了红军战士英勇顽强、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
本诗的意境高远,语言精炼,富有韵律感,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优秀篇目。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对古诗文的语言、节奏、韵律有一定的感知。
但《七律长征》的意境深远,内涵丰富,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体会毛泽东同志的革命豪情。
此外,学生需要通过朗读、感悟、背诵等方式,内化诗文语言,提升语文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七律长征》,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和感悟古诗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体会毛泽东同志的革命豪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七律长征》,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的意境。
2.教学难点:理解诗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感悟诗文的深远意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文所描绘的场景,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2.朗读感悟法:通过多次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诗文的韵律美,提高学生的语感。
3.讨论展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诗文内容,通过展示分享,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文内容、图片、音乐等。
2.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
3.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以便在课堂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红军长征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长征的艰苦卓绝。
同时,播放《七律长征》的配乐朗诵,让学生在音乐和图片的辅助下,进入诗文的学习。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说课稿(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说课稿(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说课稿第1篇】一、活动流程1:创设情境,蓄积感情:播放《长征组歌》音频片段,学生欣赏,分组诵读《长征》,感受长征的伟大精神。
2:网络阅读,主动探究:学生根据自身需求,确定探究任务,自主选择探究目标,可以在“诗文解读”栏目进一步学习《长征》一诗;可以在“长征百战”栏目有重点地阅读,了解长征经历的生死攸关的战斗;可以在“长征图展”栏目欣赏颂扬长征的美术作品,观看红*长征中使用的物品。
推荐一两个介绍给同学。
3:欣赏片段,铭记精神:学生自由选择一两个片段观看,谈谈自己的感受。
4:诵读诗文,拓展学习:学生自由诵读“长征诗文”栏目的诗文。
要能够读流利、读出感情,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试着背诵。
5:在线测试,适时检测:学生在“在线测试”栏目人机交互回答问题。
6:畅所欲言,真情表露:学生利用“留言板”发表内心独特的感受。
7:回归中心,总结提炼:播放《长征》组歌视频片段,熏陶感染,结束活动。
二、设计特1、提供资源,自主学习运用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理念,本着学习是以学生为为中心的,学习是个*化的,能满足个体需求的思想,为学生提供《长征》网络学习资源,搭建学习平台,创设学习的氛围。
毛主席的《七律·长征》以高度概括的语言介绍长征历程,歌颂红*战士*英雄主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学习《七律·长征》学生绝不会满足这个“高度概括”,必将产生对长征历程进一步了解的欲望。
教师搭建的网络环境学习的平台,“长征百战”提供红*长征经历的典型战役,学生在阅读中了解长征的艰难历程,感受红*战士无畏的*精神,资料详实,感受真实;“长征图展”展示大量的珍贵资料,有后人的艺术创作,有长征途中红*吃、穿、用实物照片,学生在欣赏之后必有感受,这种情感来得真实;“长征诗文”则补充其他*先烈赞颂长征的诗文,学生在自由诵读中情感得到熏陶感染,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学科教学目标,使课程整合的理念得到充分体现;“在线测试”让学生实时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的研究方法;“留言板”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网络环境平台,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文字表达思想,形成信息化的知识结构。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说课教学电子课件说课
乌蒙山,峰高谷深,如刀切斧削,最高峰4000多米。
2
1936年2月27日,天寒地冻,红二、红六军团西进乌蒙 山区。红军一万多人在一座座大山中转来转去,弹尽粮
绝。这时,国民党军派出10个师又1个旅,一面尾追,
一面从南面侧击,妄图将红军困死乌蒙山内。
岷山全长约500公里,有“千里岷山”之称,主峰雪宝顶 海拔5588米。由于海拔高,气压低,空气稀薄,战士们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水流拍击着 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大 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 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结合“飞夺泸定 桥”视频片段,说说 你对“寒”的理解。
大渡桥横铁索寒
配乐诵读,读出豪迈、豁达的感觉。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①跟地面平行的,跟“竖”、“直”相对。 ②地理上指东西向的,跟“纵”相对。 ③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的,跟“竖”、“直”“纵”相对。 ④跟物体的长的一边垂直的。 ⑤使物体成横向。 ⑥纵横杂乱。 ⑦蛮横,不合情理的。
横 ⑧汉字平着由左向右写的一种笔形。
这个人把车横( )放
①凶暴,不讲理。 在马路中间,还蛮横( )
结构图示
七律· 长征
总起——不怕难 只等闲
分述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金沙江——暖 大渡河——寒 岷山——千里雪
大无畏的 万水 英雄气概 千山 革命乐观
主义精神
总起——三军过后 尽开颜
当堂测试
根据拼音写词语。
ní wán
泥丸 山崖
渡河
课后习题
这Hale Waihona Puke 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赞颂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豪迈的 英雄气概。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5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
《七律·长征》【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会4个生字;理解“只等闲、逶迤、磅礴、万水千山”的意思;体会理解这些词语在诗句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的意思并体会红军的所向无敌的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
3.了解长征这段历史以及本课的写作背景。
4.简单了解律诗的特点,了解本诗的风格。
5.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6.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情感教育:1.理解诗句内容,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的气质。
3.培养学生坚韧顽强的的意志品质。
教学过程:一、揭题,感知诗歌内容1.谈话揭题,读通读懂古诗同学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我们就会想到:新中国的建立,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然而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那么同学们你们了解长征吗?现在让我们一起领略这首气魄宏伟的七律诗《长征》。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这首诗,把这首诗读通、读准。
(让学生自由地读2分钟)2.介绍“七律”,这是一首七言诗。
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言八句。
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
就是七律。
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3.出示中央红军的长征路线图。
毛泽东主席是亲自率领红军长征的一代伟人,他回顾所经历的千山万水,心潮澎湃,写下了气势磅礴的诗篇——《七律·长征》。
(板书课题)4.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请同学们根据投影以及书中的相关资料,再次初步感知诗歌内容,说说诗歌中的哪个字哪个词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感受?按照下面的格式说一说:(投影)当我读到时,我仿佛看到(感受到)。
5.同学间交流读诗心得,谈感受。
6.现在让我们一起感受红军在长征路上所经历的苦难与红军战士们的壮志豪情。
2023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牛牛范文为您精心收集了8篇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五年级语文教案《七律长征》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2、理解诗意,充分感觉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1、教学多媒体及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
[课前预习]: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上课时讲述你所了解的长征。
2.借助工具书及注释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走近长征。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七律诗——《七律·长征》.师:长征是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光辉历史,齐读课题——师:长征是国人引以为豪的一段历史。
齐读课题——师:七律长征的作者是一代伟人毛泽东。
让我们一起怀着崇敬的心情呼唤他的名字——师:你对长征又了解多少呢谁来说说(指名说)师小结: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
1935年10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带着你的理解,我们一起走进《长征》.二、初读诗歌,感知大意,质疑问难(一)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歌师:请同学们翻书80页,朗读诗歌,把诗读通顺,生字读准确。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说课稿第【1】篇〗七律·长征一、说教材:《七律·长征》是部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是毛泽东主席在1935年10月,长征即将胜利之时,回想起红军所走过的千山万水,所经历的艰难坎坷,心情激动地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生动地概述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标对高年级诗歌阅读提出明确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多媒体课件等资源,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自主探究,互动交流,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诗句品读感悟,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本诗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红军长征线路图三、说教法与学法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是红军长征时期,离学生的生活年代比较远,学生要把握诗中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课文特点,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朗读体会法”,即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读出诗的韵味,在读中理解诗意,在读中感受毛主席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另外,利用创设情境法,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让学生合作学习、小组交流,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
四、说教学过程本课设计总体上分五个环节:了解背景,走进长征——放手阅读,感知长征——细读鉴赏,深入长征——回归全文,升华长征——拓展延伸,学习长征。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语文5《七律 长征》优质公开课教案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以“革命岁月”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
《七律·长征》生动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五名八路军战士保家卫国的壮举;《开国大典》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庆典的宏大壮阔场面;《灯光》回忆了解放战争时期以郝副营长为代表的战士为革命胜利英勇献身的一段往事。
整个单元既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又丰富而不单调。
虽然反映的是不同革命斗争阶段的事情,但其表现的精神主旨是统一的,旨在引导学生感受革命者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 七律·长征【教材分析】《七律·长征》是部编教材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重温革命岁月”。
教材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有二,一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二是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课标中对五、六年级古诗阅读提出明确要求“阅读古诗,大体把握诗意,想象古诗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教学目标】1.会写“律、崖”等4个字。
2.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
背诵课文。
3.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
背诵课文。
2.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查找红军长征的相关资料;了解作者毛泽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律、崖”等4个字。
2.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
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板块一激情导入,理解诗题1.激情导入。
引导交流:八十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创造了一个伟大的奇迹——二万五千里长征。
(板书:长征)你对长征有哪些了解?(指名交流)2.补充资料:课件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及长征相关背景知识,简要介绍长征。
(精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5.《七律·长征》优质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5.《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主力胜利到达陕北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格调高昂,笔力雄健。
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
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当。
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对中国革命史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学习本文奠定了基础。
教师可巧妙地将学生引入到陌生的时代背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教学建议为了突破难点,可采取“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入诗境”的教学流程;也可采用“以诵读、研讨为主”,配合点拨、想象为辅的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快乐乐的品读中获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
2.理解诗句意思,联系时代背景,感受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重点难点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与高昂气概。
教学准备1.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红军长征和毛泽东的相关资料。
2.准备红军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等的影像。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逶迤、磅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句的意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5七律 长征》【市级优质课一等奖说课稿】
此时,学生对课文已经有了一定的感知,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把学生置亍主动、自动、亏动的平台之上,以读代讲,让学生自读自悟,领略本诗的意境。
1.小组研究,亏动感悟。新课标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长征资料,对照诗文研读,在学习小组中进行合作、交流,尝试亏相解答对诗文的质疑。教师热情鼓励,参不评议,然后小组汇报、集体交流。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设计总体上分亐个环节:了解背景,走进长征——放手阅读,感知长征——绅读鉴赏,深入长征——回弻全文,升华长征——拓展延伸,学习长征。
(一)了解背景,走进长征
教学伊始,我借助长征路线图,概括红军长征的艰难及《七律·长征》的创作背景。紧接着,欣赏课文范读。通过铺垫历叱背景和激情范读,将学生引入情境。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5七律•长征》【市级优质课一等奖说课稿】
《5七律•长征》
一、说教材内容
《七律·长征》是部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课是毛泽东主席在1935年10月,长征即将胜利之时,回想起红军所走过的千山万水,所经历的艰难坎坷,心情激动地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生动地概述了红军两万亐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四)回顾全文,升华长征
《长征》这首诗不仅语言美、韵味美,节奏更美,在本课的最后,我和学生一起欣赏歌曲《长征》。让学生汇报学习这首诗后的收获,帮助学生升华对课文的理解、对长征精神的体会以及表达对一代伟人的崇敬之情。
(五)拓展延伸,学习长征
最后,教师谈话让学生在讨论中懂得在今天的和平年代里,新的世纪有着新的挑戓,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仍然需要长征精神。
2023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9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内容是壶知道为您带来的9篇《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壶知道最大的乐趣哦。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篇一设计意图学生都会有自己不喜欢阅读的文章。
作为一篇优秀诗作的《七律长征》可能会因为与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相差甚远而不被学生所喜欢。
如何引导学生喜欢它并能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获得新的体验与发现教师必须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疏导学习情绪,找准体验的切入点,结合学生生活阅历设计体验环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阅读一旦有了体验目标,学生就会因诗中的喜悲而变色,因诗中的山水而心动,会因诗中的寒热而共鸣,如身临其境,人文合一,百感交集,诗的艺术感染力才真正体现出来。
而学生也不再是仅仅学会了一首诗,有了自己对诗的独特理解和体会。
教学目标(总)1. 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2. 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
3.充分感受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 一)课时教学目标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
读通诗歌,理解诗意。
教学重点读通诗歌,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读出节奏。
课前准备教学流程一。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谈话:毛泽东是我国第一代领导人核心,是我国著名的诗人,革命家,外交家,今天我们就学习他写的一首诗《七律长征》.板书课题。
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第5课《七律·长征》(部编版)
此外,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展示了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较为内向,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这些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发言,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七律·长征》这一课。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团结协作、克服困难的经验?”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长征精神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七律·长征》这首诗的基本背景和意义。这首诗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长征胜利而作,它体现了长征精神,即坚定的意志和不畏艰难的品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解读诗句,了解长征精神在实际历史事件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鼓舞人们战胜困难。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的意象运用和长征精神的内涵。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诗词的基本理解与鉴赏:《七律·长征》中的生僻字词、诗句的内涵及其所表达的情感,是教学的核心内容。例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两句,需要学生理解其中所运用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以及诗句背后的历史情境。
(2)长征精神的把握:通过课文学习,理解长征精神的实质,即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为民族解放事业不怕牺牲的决心。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四制)六上05《七律长征》名师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四制)六上05《七律长征》名师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七律长征》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的一首诗歌。
这首诗歌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壮丽场景,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坚定的信念和英勇的斗争精神。
本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韵律感,是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首描写长征的诗歌。
通过学习本诗,学生可以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感受红军的英勇精神,同时也能体会到诗歌的美感和韵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诗之前,已经学习了一定的诗歌知识,对于诗歌的节奏、韵律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
同时,学生对于长征的历史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于长征的深入理解还不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感受长征的精神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红军长征的英勇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对于诗歌的鉴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
2.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韵律,感受长征的精神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2.情感教学法:通过讲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感受红军的英勇精神。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歌全文、图片、音乐等。
2.教材:准备《七律长征》的文本,供学生朗读和背诵。
3.视频:准备长征相关的视频资料,用于课堂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长征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长征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让学生了解长征的历史。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2、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1、重点: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难点: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教学时数] 一教时[教学过程 ]一、预习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逶迤(wēi yí ) 磅礴(páng bó ) 岷山(mín )2、解释词语。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二、导入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借助多媒体播放红军长征的录像,教师介绍长征的历史事实,并让学生哲学歌曲《七律长征》,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
三、听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学生朗读诗歌之后,谈谈自己最喜欢的其中的一句诗,并说说理由。
四、学习新课1、学生结合注释,说说全诗的大意。
讨论交流后,明确: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2、赏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
它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示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
“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
“远征”是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月之长;“难是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5《七律·长征》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5《七律·长征》优质课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七律·长征》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这个单元以“重温革命岁月”为主题。
这首诗歌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堪称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
尽管长征胜利已过去八十多年,但长征精神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仍然闪烁着璀璨的光芒。
学习这首诗,能让学生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二、说教学目标
1.会写“崖、渡”3个生字,理解“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毛泽东及其带领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初步了解毛泽东诗词的风格。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对于当代小学生来说,长征是一个遥远的故事,他们对红军长征中的英勇事迹缺乏切身感受。
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说教法学法
教学中我采用了课前搜集资料法、质疑问难法、合作交流法,同时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配合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学生则根据课文特点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朗读感悟等方法展开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初读诗歌。
因为学生对毛泽东和长征的了解不是很深。
因此,课前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增进对长征、对毛泽东的认识十分有必要,而且这与课标中查找运用资料的要求是相符的。
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回顾看过的国庆阅兵式,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然后顺势向学生介绍:新中国的建立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这其中就有一次伟大的壮举——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引导学生读诗,交流对毛泽东的了解、对长征的了解、对七言律诗特点的了解,同时提出读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
这一环节学生围绕课文交流收集到的资料,既分享收获的喜悦,又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起点,以便对后面的教学进行有效的调控。
(二)细读课文,了解诗意。
让学生朗读全诗,想想全诗共几句,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想一想全诗可以分为几部分,各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弄清每句诗的意思时,引导学生结合资料(如文字、图片、影视资料),深刻体会红军长征途中的“难”以及红军战士的“不怕难”,紧扣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体会。
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每一句。
在这里重点理解“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例如,在理解难点句子“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时,我利用图片等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五岭山脉的连绵起伏,乌蒙山的气势雄伟。
并体会诗句中比喻的精妙,想象的奇特,进一步体会红军长征的“难”以及红军战士“不怕难”的乐观精神。
(三)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在学生对诗句有所理解、有所感悟之后,及时引导他们将这种感受融入到朗读中去,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时,我注意采用多种读的方式,必要时,还可以通过范读适当指导。
如第一、二句中“红军不怕远征难”要读出红军“不怕难”的语气,
语气要坚决,充满信心;“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只等闲”要轻读,读出当作平常事时的平淡语气。
读三、四句时要突出五岭的绵延不绝、乌蒙的气势磅礴,而“腾细浪”“走泥丸”则要读得平淡,表现出红军的“不怕难”。
第五句要读出红军的欢快心情,第六句语气要低沉一些,读出长征过程中的艰辛。
最后两句应读出欢欣鼓舞的语气,因为红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翻过了终年积雪的岷山,“更喜”二字既是红军现时心情的写照,也是红军对革命征途的展望。
(四)拓展延伸。
在学生深入体会诗歌情感之后,引导学生课外诵读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沁园春·雪》,并选择其中一篇写写自己的读后感,将语文学习由课堂之内延伸到课堂之外。
一方面进一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毛泽东诗词斗志高昂的风格,另一方面进行诗词积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及语文素养。
(五)课堂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长征途中红军战胜的种种艰难险阻,表现了战士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赞扬了红军藐视困难、无往不胜的英雄气概。
五、说板书设计
最后谈谈板书,“板书是浓缩的教案”,在这份板书中,将诗中关键词语列出,简洁明了,同时将远征之“难”同红军战士“不怕难”形成鲜明对比,对学生理解诗歌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只等闲——万水千山
五岭逶迤
七律·长征
乌蒙磅礴
乐观的革命精神
远征难
金沙水拍
大渡桥横
尽开颜
——岷山千里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