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古诗鉴赏

合集下载

六年级课外的古诗词及诗意解析

六年级课外的古诗词及诗意解析

六年级课外的古诗词及诗意解析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课外的古诗词及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魏城逢故人》唐代:罗隐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此诗是诗人游览锦江后,感慨吟诗,寄给故友。

因此诗人遇见的是故地,却不是故人,最后借诗抒发对友人的思念。

重游故地,总是能勾起往日的时光;往日的美好,才能诱发今日的思念。

就如现在的我们,看见以前年代的玩物,就想起孩时的时光,无忧无虑,概因今日长大的烦恼。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唐代:刘长卿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乾。

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

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

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

此诗是一首五律诗,诗人遇见北归渔阳的行客,知道了当时唐朝的现状。

自安史之乱以后,那是山河破碎、百姓凋敝,虽然安史之乱被平定,但是昔日的风景一去不复返了。

诗人发出”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之语,青山依旧在,却是满目疮痍。

此时的相逢,流露的是忧国之语,痛心江山,痛心百姓。

《清平调》唐代: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此诗是赞誉杨贵妃的花容月貌,让人遐思万千。

看见云,就想起她华贵的衣服;看见花,就想起她的花容月貌;春风吹过,花容更甚。

如此美人,如此的不可方物,绝不是在群玉山头可见,也不是乱花丛中可见,只有在那瑶台里见过。

有一种相逢,是”会向瑶台月下逢“的想象。

心中的美好,是不可俗物相提比较的,只愿在最美好的年华,看见最美的你。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唐代:权德舆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或许知音好友,或许泛泛之交,但都是岁月之友。

十年之前,君向潇湘我向秦;今日又是,久别重逢再离别。

优美古诗词鉴赏20首六年级

优美古诗词鉴赏20首六年级

优美古诗词鉴赏20首六年级《优美古诗词鉴赏20首六年级》这是优秀的古诗词合集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清平乐·美人娇小(宋代-李从周)美人娇小。

镜里容颜好。

秀色侵人春帐晓。

郎去几时重到。

叮咛记取儿家。

碧云隐映红霞。

直下小桥流水,门前一树桃花。

2、宝鼎现(代邑士送韩君美经历)(宋代-陈著)望京门外,怕见催发,东风行马。

清到底、冰壶满了,欲借留来无计也。

祖劝酒、看依依情恋,都在眉尖眼下。

任万户、诗旗曲帐,有笔应难描写。

是则龟组随瓜卸。

好规模、分付来者。

才泛绿、依红小暇,移讲芹宫时促驾。

又指点、秀宁城来脉,疏瀹春流似画。

更巧为、溪山著句,留作千年佳话。

最念一邑酸寒,风雨暗、真几成假。

向纛牙交处,还得儒珍旧价。

便父母、又如何做,但结心香社。

愿阔步、直上云霄,犹□回头奉化。

3、奉和袭美送李明府之任南海(唐代-陆龟蒙)春尽之官直到秋,岭云深处凭泷楼。

居人爱近沈珠浦,候吏多来拾翠洲。

賨税尽应输紫贝,蛮童多学佩金钩。

之君不恋南枝久,抛却经冬白罽裘。

4、十二绝句送敬美弟闽中学政其一(明代-王世贞)一傲除书两挂冠,归云欲出洞门寒。

凝空易作千原雨,承日还高五色翰。

5、奉和袭美吴中书事寄汉南裴尚书(唐代-陆龟蒙)风清地古带前朝,遗事纷纷未寂寥。

三泖凉波鱼蕝动,五茸春草雉媒娇。

云藏野寺分金刹,月在江楼倚玉箫。

不用怀归忘此景,吴王看即奉弓招。

6、过虎丘寻君实尔常夜归忆前月同伯美于此送客(明代-程嘉燧)吴洲四月尚春衣,日暮停舟转翠微。

又喜清辉山顶见,不妨疏雨树头飞。

黄鹂入寺浑相识,白月当门恰送归。

灌木阴阴萍沼绿,重游心念故人违。

7、立秋夜明卿元美来集二首其一(明代-宗臣)尘心不自好,岁序莽相催。

风起千门乱,秋随二客来。

絺衣云共白,纨扇月同开。

且莫悲摇落,吾惭作赋才。

8、美人折花(元代-卢琦)晓绾香云出户来,凌波微步下瑶阶。

潜身折处香凝指,正面看时影在怀。

莺蹋露珠沾翠袖,蝶随春色上金钗。

石阑干外莓苔滑,归院应须换绣鞋。

六年级古诗赏析

六年级古诗赏析

六年级古诗赏析
六年级的古诗,那可真是丰富多彩,就像一个装满宝藏的大箱子,
每打开一首,都能发现惊喜!
比如说,陆游在生命的尽头还心心念念着国家的统一,“王师北定
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得是多么深沉的爱国之情啊!这难道不
令人动容吗?想想咱们,要是对一件事有这么执着的念想,那得有多
大的决心!
再看,“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描绘的乡村夏夜,多有生活气息呀!这不就像我们在夏天的夜晚,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
玩耍,闻着花香,听着虫鸣一样惬意吗?
还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笔下的竹子,那
坚韧的劲儿,不就像咱们遇到困难时,坚决不退缩的样子吗?
六年级的这些古诗,就像是一个个智慧的长者,给咱们讲述着人生
的道理,描绘着美好的景象。

它们难道不是咱们学习道路上的好伙伴吗?
我的观点是,六年级的古诗是我们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我们要好好
欣赏,用心体会,从中学到知识,感受到美。

六年级语文古诗课外积累

六年级语文古诗课外积累
此诗表面讽喻夏云千形万状、孤芳自赏,却始终不化雨。诗中的“云”既有自然界夏云的特征,又概括了社会生活中某类人物的特征:他们往往故作姿态,而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这种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可资借鉴。
2、逢入京使
(唐岑参cén shēn)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释]①故园:指长安。龙钟:即泷冻,湿漉漉的样子。
译文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远远近近那长满青草的池塘里,传出蛙声阵阵。 已约请好的客人说来却还没有来,时间一晃就过了午夜。我手拿棋子轻轻地敲击着桌面,等着客人,只看到灯花隔一会儿就落下一朵……
8、初夏游张园
(宋戴复古)
乳鸭池塘水浅深,
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
摘尽枇杷一树金。
注释1、题原作“初夏”,2、乳鸭:刚孵出不久的小鸭。3、枇杷:植物名,果实球形,成熟时呈金黄色。味甜,可食。
[译文]黄莺在开满红花的树上乱啼叫,
水平如镜的湖边长着青青的小草,白鹭在湖面上翻飞。
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游人心情舒畅。
几只画船吹着箫,打着鼓踏上了归途。
5、落花
(宋朱淑真)
连理枝头花正开,
妒花风雨便相催。
愿教青帝常为主,
莫遣纷纷点翠苔。
[注释](1)连理枝:不同根的草木,其枝干连生在一起。(2)青帝:掌管春天的神。(3)谴:让,使。
②凭:托。
{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赏析]这首诗是岑参调任安西途中所作。诗中前两句,写东望故园,泪流不止,抒思乡之情。后两句写诗人路上巧遇熟人去往长安,手边没带纸笔,只能相托捎个口信回家报平安。这只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但作者抓住了这个细节,以自然质朴的话语,说出了令人叫绝的特定的真实情感,所以能打动人。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通用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通用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通用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古诗鉴赏。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提。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中的“几处”谁家”能否换成“处处”和“家家”?请谈谈你的着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内阅读。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诗中描写了____的______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的______之情。

[2]诗中的“绿”字寄托了诗人哪些情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怎样理解诗中的“一水间”三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哪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全诗寓情于景,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的愉悦心情,也让我们知道了他的思乡情。

你还知道哪首诗与《泊船瓜洲》的手法一样,写在下面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读下面词的片段,完成练习。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七八个”说明了_______,“两三点”说明了______,这与上阕的清幽夜色以及有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

[2]“忽见”的意思是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积累与研究(注释、译文)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积累与研究(注释、译文)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积累
与研究(注释、译文)
1. 古诗积累
- 《登鹳雀楼》
- 作者:王之涣
- 注释:登上鹳雀楼,欣赏美景。

- 译文:我登上鹳雀楼,眺望远方美景。

- 《静夜思》
- 作者:李白
- 注释:在宁静的夜晚,思考万物。

- 译文:我在宁静的夜晚,思考万物。

2. 古诗研究
- 古诗的背景和意境
- 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情感。

- 古诗通过艺术的语言表达,创造出独特的意境,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感悟。

- 古诗的修辞手法
- 古诗常使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艺术感染力。

-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等,使诗句更富有表现力。

- 古诗的阅读技巧
- 阅读古诗时,可以结合注释和译文来理解古诗的含义。

- 注意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 多读多背古诗,培养对古诗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以上是《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积累与研究》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六年级语文古诗词赏析

六年级语文古诗词赏析

六年级语文古诗词赏析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既是古代文人的心灵表达,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在六年级的语文学习中,同学们有幸接触到了一些经典的古诗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和赏析其中的几首。

1.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是王之涣的名篇,写景清新而独特。

首两句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表达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进步和接触更广阔世界的向往之情。

整首诗以其简练的语言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2.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之一。

短短四句,却表现出了李白富于诗意的感受。

通过描绘一幅夜景,诗人表达了思乡之情。

他站在床前,看到明亮的月光,疑似地上的霜,激发起了他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这首诗清新简短,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内涵。

3. 《赠汪伦》——杜牧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飞曲线愿自西。

这首诗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赠汪伦》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汪伦的送别之情。

开头两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杨花凋零,小鸟鸣叫,暗示了离别的时刻。

接下来的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出走的决心,以及对友人的寄托和祝愿。

4. 《悯农》——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是唐代文学家李绅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首农人的呼声。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动和困苦生活的同情和思考。

诗中默默无闻的农人是整个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诗人在诗中唤起对他们命运的关注和呼唤社会的改变。

以上是四首六年级语文课本中的经典古诗词,它们既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也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欣赏这些古诗词,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感受到诗人们的心灵与智慧。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赏析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赏析

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新雷清张维屏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张维屏(1780—1859) 清广东番禹人,字子树,一字南山,号松心子。

道光进士。

署湖北黄梅知县,后为江西南康知州。

道光十六年(1836)退隐。

工诗文,精书法。

鸦片战争期间,愤英军淫掠,支持广州人民抗英,赋《三元里》长诗,歌颂抗英志士,斥责奕山、余保纯媚敌、乞和行径。

又作《三将军歌》,颂扬陈连升、葛云飞、陈化成壮烈殉国的事迹。

著有《松心草堂集》,另辑有《国朝诗人征略》。

诗人赞美大自然虽然默默无言,但却有情,寒尽而带来春天,悄悄地安排好万紫千红的百花含苞待放。

在这寂静之中,正蕴蓄着巨大的爆发力量,就等那一声震撼人心的春雷。

春雷炸响,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将是一个春花盛开的新的世界!流露出诗人迎接新世界来临的喜悦心情月夜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作者简介】刘方平(生卒年不详),河南洛阳人。

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未考取,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

与皇甫冉为诗友,为薪颖士赏识。

工诗,善画山水。

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

其《月夜》、《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作。

【注释】1.更深:古时计算时间,一夜分成五更。

更深,夜深了。

月色半人家:月光照到人家庭院的一半。

2.北斗、南斗:星宿名。

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3.偏:偏偏,表示出乎意料。

4.新透:第一次透过。

【译文】夜深了,月儿向西落下,院子里只有一半还映照在月光中;横斜的北斗星和倾斜的南斗星挂在天际,快要隐落了。

就在这更深人静、夜寒袭人的时候,忽然感到了春天温暖的气息;你听,冬眠后小虫的叫声,第一次透过绿色纱窗传进了屋里。

这首诗写的是月夜中透露出的春意,构思新颖别致。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古诗鉴赏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古诗鉴赏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古诗鉴赏古诗,需要熟读,也需要鉴赏,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古诗鉴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赏析(一)石灰吟明代: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作:千锤万击出深山/ 千鎚万击出深山)(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 粉身碎骨浑不怕/ 粉身碎骨全不怕)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赏析(二)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清代: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赏析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完整版)小学六年级古诗赏析全

(完整版)小学六年级古诗赏析全

八•古话词鉴赏*诗歌赏析答题基本方略:1. 把握标题,翻译内容,明确类别、中心。

2. 捕捉意象,形成画面,初步理解形象特点。

3. 审读题十,明确要求。

(一)手法:(1)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2)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问、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3)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乂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

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内容方面设题方向: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余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画面、景物、思想、情怀)答题过程:描摹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把握景物特点(有景、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一一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三)综合设问1. 就某个词、某个句子进行鉴赏;某个词的作用或为什么用这个词;某个句子好在哪里。

答题方向:内容一一这个词或者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或者所抒发的情感、阐述的道理);表达效果一一往往是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如果运用了特定的表现技巧,如比兴、拟人化、衬托等,要写出所用的方法。

即: 用了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2. 诗眼(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或字);诗骨(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帅作用的句子)逐句分析每句诗的内容,分析其怎样围绕“诗眼”、“诗骨”展开。

*知识积累: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古典诗词的形象,是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表现出来的主观的情感形象, 我们姑且称之为“意象”。

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 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卜列对诗词句子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天净沙•秋思一一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赏析

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赏析

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赏析
1. 《咏鹅》 - 骆宾王
千古传世之作,流传至今,骆宾王的《咏鹅》以简洁而生动的
文字描绘了一只小鹅的形象。

这首古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富有
童真。

在阅读这首诗时,读者可以感受到骆宾王对大自然的热爱和
对生命的赞美。

2. 《静夜思》 - 李白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李白的《静夜思》以简练而富有意
境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人独自在月光下的思绪。

这首诗的意境清新,节奏流畅,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阅读这首诗时,读者可以想
象自己站在一个宁静的夜晚,倾听着寂静的声音,感受内心的宁静
与平和。

3.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以豪迈的气势和丰富的想象力刻画了雄伟壮丽的景象。

通过读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眼前的雄鹰高飞,展翅欲飞之态,以及高楼耸立的壮观景象。

4. 《夜泊牛渚怀古》 - 杨万里
杨万里的《夜泊牛渚怀古》以古老的牛渚古镇为背景,表达了对古人和古迹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描写真实而细腻,给人以历史的沉思和思考。

阅读这首诗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古镇风貌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5. 《春晓》 - 孟浩然
孟浩然的《春晓》以其清新自然的笔调和优美的语言,展现出春天的美好景象。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的自然景色,给人以美丽和希望的感觉。

阅读这首诗时,读者可以感受到孟浩然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命的热爱。

以上是我对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的赏析,这些古诗各有不同的
主题和艺术特点,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些古诗作品。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课文解析及练习(解析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五四制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课文解析及练习(解析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五四制

六年级上【常识】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

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与苏舜钦齐名,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

他的诗歌主张写实,反对当时的西昆体,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

【背景】鲁山是位于河南省鲁山县的一座山,也叫露山。

作者曾经到山中旅行,看到山中景物,写下了这首诗。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适是恰好的意思。

与是和的意思。

野情指的是喜爱山野之情,惬的意思是满足、快意。

这句诗的意思是:正好和我喜爱山野之情的心思相合,鲁山连绵起伏,忽高忽低,(很是壮观。

)诗人一开始用“惬”字,给诗歌定下了轻松愉快的基调。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这句诗的意思是走在山里,美丽的山峰随时随地都在改变,一个人走在幽静的小路上竟然迷了路。

作者先是远观,看到美丽的山峰好像在不停地变化,但美丽的山峰其实是不会改变的,改变的是诗人自己的脚步自己的位置。

幽径就是山间幽静的小路,这种小路最适合独行,最适合发现野趣,最接近野情。

一个人走在风景优美而有幽静的山间,看着美景,没有世事的烦扰,那种“惬意”一定洋溢在诗人的心里,这时的诗人,能不轻松愉快,闲适自得吗?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这时候,太阳升起了,霜雪融落,一只熊正慢慢地爬到树上。

树林里空空荡荡,小鹿在溪水边悠闲地喝水。

“霜”点出了诗人山行的季节——秋天。

如果说上一联写的是静景,那这一联写的就是动景了。

熊、鹿在林间的自在生活,更说明这里人烟稀少,对应了首联中的野情,动物的怡然自得,其实正是诗人的怡然自得。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看到这里,作者心中似乎产生了一个疑问:在这美丽的地方,会不会有人家呢?何许在这里是何处,哪里的意思。

云外形容非常遥远。

人家在哪里呢?这时候,从云雾之外(遥远的地方)传来了一声鸡叫。

哦,原来在这山的深处还是有人家的啊。

诗人在这里自问自答,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以“一声鸡”表明白云生处有人家;回应作者“山行”见闻。

含蓄蕴藉,令人余味无穷。

移步换景,一幅原生态的画面映入眼帘,表达出诗人超脱,淡泊的闲适恬静心态。

六年级课外古诗词诵读积累(50首)

六年级课外古诗词诵读积累(50首)

1.三衢道中宋代: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文】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注释】①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②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③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④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的意思。

2.采薇(节选) 先秦:佚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悲伤,莫知我哀!【译文】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

【注释】①思:语气助词。

②矣:语气助词。

③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④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⑤昔:从前。

3.七步诗两汉: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译文】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注释】⑴持:用来。

⑵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⑶漉:过滤。

⑷菽(豉):豆。

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⑸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⑹釜:锅。

⑺燃:燃烧⑻泣:小声哭⑼本:原本,本来。

⑽煎:煎熬,这里指迫害。

⑾何:何必。

赏析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

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第10课古诗三首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第10课古诗三首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10 古诗三首马诗【唐】李贺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注释】①房星:星名,二十八宿之一,《瑞应图》说:“马为房星之精。

”古人迷信,认为地下非凡的人或物与天上的星宿相应,称马对应的星宿为房星。

②瘦骨:清瘦的骨头。

③铜声:铜器发出的声音,这里形容马骨的坚劲。

薛综注张衡《东京赋》“天马半汉”中“天马,即铜马。

”1.本诗的作者李贺与()一起被称为“小李杜”。

A.杜甫B.杜牧C.杜荀鹤2.下面的朗读停顿最恰当的是()A.此/马非/凡马B.此马/非凡/马C.此马/非/凡马3.根据注释,把“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改写成现代汉语。

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诗中的“瘦骨”写形,表现马的处境;“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素质。

()(2)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马,写自己,是一种“借题发挥”。

()(3)这首诗委婉地表达出诗人郁积心中的怀才不遇怨愤之情。

()【参考答案】1.B2.C3.示例:它看上去瘦骨磷峋,可你如果上前去敲一敲它的瘦骨,好像还能听见铮铮的铜声。

4.(1)√(2)X (3)√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墨竹图题诗【清】郑燮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释】①衙斋: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

②些小:很小,这里指官职卑微。

③一枝一叶:用竹子枝叶来比喻百姓们的各种小事。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A.署:衙门。

B.萧萧:形容草木凋零。

C.吾曹:我们。

D.关情:牵动情怀。

2.给诗句中的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疑是民间疾苦..声()①指(人民生活中的)困难和痛苦。

②憎恶,厌恨。

③因病引起痛苦;患病的痛苦。

(2)些小..吾曹州县吏()①细小;微小。

②稍许;略微。

③少许。

3.“一枝一叶总关情”,诗人关情的是什么呢?4.这是一首题画诗,表达的是诗人怎样的感情呢?5.诗人写竹的诗很多,你还能再写出几首吗?【参考答案】1.B2.(1)①(2)①3. 诗人关情的是平民百姓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课外阅读(二)古诗和文言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课外阅读(二)古诗和文言文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孟浩然在出游时所作。诗人出游,当时 正值寒冷之季,不免想起故乡,勾起了思乡之情,抒 发了自己惆怅的乡愁。
二析: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①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②曲,遥隔楚云端③。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④,平海⑤夕漫漫。
【注释】①木落:树木的叶子落下来。②襄水:汉水流经襄阳(今属 湖北省)一段。③楚云端:长江中游一带云的尽头。④迷津欲有问:用 《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让子路向隐 者长沮、桀溺问路,遭二人讥讽,认为入世不如隐居好。迷津:迷失道路。 津:渡口。⑤平海:江水广阔似海。
文言文翻译歌诀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代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展开,对此, 墨子的观点是什么呢?
切合实际地说话才有用
好处
举例子
作比较
猜一猜,“开卷有益”的意思可能是什么呢? 打开书本阅读是有好处的。
三品: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秋天叶落,大雁南飞。北风呼啸,江上清寒。这两句诗呈现了秋季 寒冷、肃杀的景象。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引用孔子的典故,隐喻诗人自己前途渺茫的心情,以景作结,把思 归的哀情和前途茫茫的愁绪寄托于江景中。
一读:读题目,读作者,读诗句,读注释,读背景 二析:析字词句,理解大意 三品:品画面,品意境,品情感
休息一下吧……
欢迎回来……

文言文
借助注释疏文意, 提领观点明事理。
借 助 注 释 疏 文 意

六年级必背课外古诗词解析

六年级必背课外古诗词解析

六年级必背课外古诗词解析六年级学生在课外学习中,古诗词的积累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适合六年级学生必背的古诗词及其解析: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解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明月时,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通过明月的比喻,诗人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2.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早晨,诗人在睡梦中被鸟鸣声唤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同时,通过风雨声和花落的描写,表达了春天的生机和易逝。

3.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析:这首诗以鹳雀楼为背景,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诗人通过登高望远,表达了对广阔世界的向往和探索精神。

4.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解析:这首诗赞美了泰山的壮丽景色,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感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攀登高峰的决心。

5.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解析:这首诗以雪景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孤独的画面。

诗人通过孤舟和独钓的形象,表达了对人生孤独和超脱的思考。

6. 《游园不值》 - 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解析:这首诗通过游园的情境,表达了春天的生机和美丽。

诗人通过红杏出墙的描写,传达了春天的活力和生命的顽强。

7. 《望月怀远》 -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解析:这首诗以明月为媒介,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通过夜晚的描写,诗人将相思之情表达得细腻而深沉。

8. 《题西林壁》 -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译文: 清晨,连绵起伏的鲁山,千峰竞秀,忽高忽低,蔚为壮观,正
好迎合了我爱好自然景色的情趣。 一路上,奇峰峻岭在眼前不断地变换,沉醉于一人在蜿蜒幽深
的小路上游览的野趣,竟忘了走到了什么地方。 太阳高升,霜雪融落,山林显得愈加寂静空荡,笨熊正在缓慢
地爬着大树,鹿儿正在悠闲地喝着小溪的潺潺流水。 看不到房舍,也望不见炊烟,我心中不禁疑问,山里是否也有
注 释 : ① 选自《苏舜饮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苏舜饮(1008—1049),字子美,绵州盐泉(今四川绵 阳东南)人,北宋诗人。淮,指淮河。犊(dú)头,古镇 名,又名“渎头”,在淮河边。
译文: 春天的阴云垂落在旷野,田野里到处绿草青青。偶
尔看见幽香的花开放,那一株树因此明亮美丽。黄昏的 时候,我乘一叶孤舟停靠在古旧的祠堂下,在满河的烟 雨中凝望那渐生渐满的潮水。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的家人回来了。
作者背景
刘长卿(约公元709—789年), 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唐代 天宝进士。其诗气韵流畅,意境幽深, 婉而多讽,以五言擅长,称“五言长 城”。有《刘随州诗集》。词存《谪 仙怨》一首。
主旨点拨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 首五言绝句。这首诗首句写日暮山远,次句写投宿的人 家,后两句写风雪交加、犬吠人归的情景。全诗语言朴 实浅显,写景如画,叙事虽然简朴,含意十分深刻。
人家居住?就在这时,忽听得远处云雾缭绕的山间传来一声鸡鸣。
作者背景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 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 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曾参与编撰 《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 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 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 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古诗鉴赏
古诗,需要熟读,也需要鉴赏,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古诗鉴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赏析(一)
石灰吟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作:千锤万击出深山/ 千鎚万击出深山)
(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 粉身碎骨浑不怕/ 粉身碎骨全不怕)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赏析(二)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清代: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第二层,
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

“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

“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

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

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

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

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赏析(三)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唐代: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赏析
第六首写寻花到了黄四娘家。

这首诗记叙在黄四娘家赏花时的场面和感触,描写草堂周围烂漫的春光,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和适意之怀。

春花之美、人与自然的亲切和谐,都跃然纸上。

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

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

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

“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

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

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

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

“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

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

这就是末句的意境。

“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

“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出它给作者心理上的愉快轻松的感觉。

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饶有余韵。

此诗写的是赏景,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

但像此诗这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秾丽的,则不多见。

如“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寻李九庄》),“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春宫曲》),这些景都显得“清丽”;而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就秾丽了。

这种写法,可谓前无古人。

其次,盛唐人很讲究诗
句声调的和谐。

他们的绝句往往能被诸管弦,因而很讲协律。

杜甫的绝句不为歌唱而作,纯属诵诗,因而常常出现拗句。

如此诗“千朵万朵压枝低”句,按律第二字当平而用仄。

但这种“拗”决不是对音律的任意破坏,“千朵万朵”的复叠,便具有一种口语美。

而“千朵”的“朵”与上句相同位置的“四”字,虽同属仄声,但彼此有上、去声之别,声调上仍具有变化。

诗人也并非不重视诗歌的音乐美。

这表现在三、四两句双声词、象声词与叠字的运用。

“留连”、“自在”均为双声词,如贯珠相联,音调宛转。

“时时”、“恰恰”为叠字,即使上下两句形成对仗,使语意更强,更生动,更能表达诗人迷恋在花、蝶之中,忽又被莺声唤醒的刹那间的快意。

这两句除却“舞”、“莺”二字,均为舌齿音,这一连串舌齿音的运用造成一种喁喁自语的语感,维妙维肖地状出看花人为美景陶醉、惊喜不已的感受。

声音的效用极有助于心情的表达。

在句法上,盛唐诗句多天然浑成,杜甫则与之异趣。

比如“对结”(后联骈偶)乃初唐绝句格调,盛唐绝句已少见,因为这种结尾很难做到神完气足。

杜甫却因难见巧,如此诗后联既对仗工稳,又饶有余韵,用得恰到好处:在赏心悦目之际,听到莺歌“恰恰”,增添不少感染力。

此外,这两句按习惯文法应作:戏蝶留连时时舞,娇莺自在恰恰啼。

把“留连”、“自在”提到句首,既是出于音韵上的需要,同时又在语意上强调了它们,使含义更易体味出来,句法也显得新颖多变。

最后一首:“不是爱花即欲死”。

痛快干脆,毫不藏伏。

杜甫惯于一拚到底,常用狠语,如“语不惊人死不休”,即是如此。

他又写道:“只恐花尽老相催。

”怕的是花谢人老。

下两句则是写景,写花枝之易落,花蕊的慢开,景中寓借花之深情,以对句出之,更是加倍写法,而又密不透风,情深语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