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文言文寓言故事原文注释及意思黄龙步曲到庞里

文言文寓言故事原文注释及意思黄龙步曲到庞里

文言文寓言故事原文注释及意思黄龙步曲到庞里
原文
南省,方济于江,黄龙负舟,舟中之人五色无主,禹乃熙笑而称曰:“我受命于天,竭力而劳万民。

生,寄也;死,归也。

何足以滑和!”视龙犹蝘蜓,颜色不变,龙乃弭耳掉尾而逃。

禹之视物亦细矣。

注释省:视察、巡视。

济:渡。

五色无主:指人的面部神色大变。

熙笑:悠然、恬然地笑。

称:说。

滑:扰乱。

和:平和的心境。

蝘蜓:蜥蜴。

弭:止,耷拉下来。

译文
大禹到南方巡视,正在渡江的时候,一条黄龙游出水面托起了众人乘坐的舟船,上面的人吓得脸色大变,六神无主,大禹很镇定地笑着说:”我得天命所托,竭尽全力来服务所有的百姓。

活下来,我的生命寄在服务人民的路上;因此而死,归于黄泉。

没有什么能扰乱我的'心神!”把黄龙看成一条蜥蜴,脸色不变,黄龙才耷拉着耳朵塌着尾巴逃走了。

(以后)大禹看什么都觉得细小了。

寓言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

寓言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

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1、刻舟求剑原文: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2、自相矛盾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于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

”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东西穿不透的。

”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

本来,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并存的。

3、郑人买履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在家里量了自己的脚,把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

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自己忘了带尺寸了)就说:“我忘记带尺码了。

”返回家去取尺寸。

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4、买椟还珠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羽。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鬻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文言文翻译寓言故事

文言文翻译寓言故事

白兔见黑子,微微笑曰:“黑子君,汝之智慧,吾闻之久矣。

今日得见,真乃三生有幸。

吾有一事相求,愿闻其详。

”黑子拱手答曰:“白兔兄,但有所命,敢不遵从?”白兔曰:“吾闻山中有一宝树,树上有果,食之可使人寿与天齐。

然此树非同小可,须得百兽之助,方能采得。

敢问黑子兄,可否助吾一臂之力?”黑子闻言,心中一动,遂答:“白兔兄,此乃善举,吾岂能坐视不顾?然吾虽识百兽,却不知其能否胜任此重任。

吾当遍访山中之兽,以探其意。

”于是,黑子遍走山间,询问诸兽。

有曰:“吾等皆愿助白兔兄,然宝树所在,山高路险,非吾等所能及。

”又有曰:“吾辈虽不能至,然可助黑子兄一臂之力,以为后盾。

”黑子一一记之,心中感激不尽。

终日奔波,不辞劳苦。

数日后,黑子集众兽于山巅,与白兔共议采果之策。

众兽齐声曰:“黑子兄,汝之辛劳,吾等心知肚明。

今吾等齐力,定能采得宝果,不负白兔兄所托。

”于是,众兽各展所长,黑子率领,攀爬陡峭的山壁,穿行于荆棘丛中。

历经千辛万苦,终至宝树之下。

宝树高耸,果实累累,香气四溢。

黑子与众兽齐心协力,攀爬宝树,采摘果实。

果熟落地,众兽争相拾取,欢声笑语,弥漫山谷。

白兔见状,感激涕零,对黑子等兽曰:“今日得果,乃众志成城之故。

吾心甚慰,愿与诸君共分此果,共享长生之福。

”黑子与众兽皆喜,曰:“白兔兄之德,吾等铭记在心。

长生之福,吾等虽不敢奢望,然愿与兄共勉,不负众望。

”自此,黑子与白兔结为好友,众兽亦亲如一家。

山中和睦,百兽共荣,各得其所,各安其分。

而那宝果之香,亦成为了山中永恒的传说。

译:古时,有一犬名黑子,居于深山之野。

黑子聪明异常,能识百草,辨百兽,乃群犬之杰也。

一日,黑子游于山涧,遇一白兔,兔眼如星,毛如雪,甚是可爱。

白兔见黑子,微微笑曰:“黑子君,汝之智慧,吾闻之久矣。

今日得见,真乃三生有幸。

吾有一事相求,愿闻其详。

”黑子拱手答曰:“白兔兄,但有所命,敢不遵从?”白兔曰:“吾闻山中有一宝树,树上有果,食之可使人寿与天齐。

寓言文言文故事加翻译

寓言文言文故事加翻译

昔有白猿,居深山之巅,聪慧异常,能通人性。

一日,白猿下山,偶遇一书童,衣衫褴褛,背负破书,行色匆匆。

白猿心中怜悯,遂化成人形,与书童交谈。

书童曰:“吾乃山野村夫之子,不幸家道中落,父母双亡,孤身一人,流落他乡。

幸得一书,内有奇术,愿求高人指点,以图生计。

”白猿闻言,心生怜悯,答曰:“吾虽非高人,然亦知书中有宝。

汝可随吾上山,吾助汝习得书中奇术,以图未来。

”书童闻言大喜,遂随白猿入山。

白猿将书童安置于洞府之中,每日授以读书写字之法,并教授书童山间草木之性,鸟兽之声。

书童聪慧过人,学习迅速,不数月,已能通书达理,识得山间万物。

一日,白猿问书童:“汝欲何为?吾已尽吾所能,汝当自决。

”书童沉思片刻,答曰:“吾虽得书中学问,然心系故土,欲回乡寻亲访友,以报父母养育之恩。

”白猿点头,曰:“善。

然山间险阻,汝宜谨慎。

吾赠汝一物,可助汝平安返乡。

”言罢,白猿从怀中取出一物,形如玉佩,光彩照人。

白猿曰:“此物名为‘灵石’,能驱邪避凶,护汝周全。

汝持此物,必能平安。

”书童感激涕零,接过灵石,辞别白猿,踏上返乡之路。

途中,书童遭遇种种险阻,然每遇困境,灵石之光便映照前方,指引其前行。

数月后,书童终于回到故乡。

乡人见其归来,无不惊讶。

书童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众人听后,皆叹服白猿之德。

书童从此过上幸福生活,然心中始终不忘白猿之恩。

一日,书童再次上山,欲报答白猿之德。

白猿已不在洞府,书童四处寻找,终于在山巅找到了白猿。

白猿对书童说:“吾非白猿,乃山神也。

昔日因汝孝心感动,故化身为猿,助汝成事。

今汝已成人,吾亦当回归本位。

汝可持吾所赠灵石,代为守护山川,福泽乡里。

”书童感激涕零,拜谢山神。

自此,书童成为山神之使者,守护山川,造福乡里。

翻译: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white monkey that lived on the top of a deep mountain, extremely intelligent and able to understand human nature.One day, the white monkey went down the mountain and met a bookkeeper, dressed in tattered clothes, carrying a broken book, walking in a hurry. The white monkey felt pity for him and transformed into a human form to talk to the bookkeeper.The bookkeeper said, "I am the son of a villager in the mountains, and unfortunately, my family fell into ruins. My parents passed away, and I am alone, wandering in a foreign land. I am lucky to have a book, which contains magical techniques. I wish to seek the guidance of a wise person to make a living."The white monkey, upon hearing this, felt pity for him and replied, "Although I am not a wise person, I also know that the book contains treasures. You can follow me up the mountain。

寓言小故事文言文与翻译

寓言小故事文言文与翻译

中国寓言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1、刻舟求剑原文: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2、自相矛盾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于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

”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东西穿不透的。

”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

本来,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并存的。

3、郑人买履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在家里量了自己的脚,把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

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自己忘了带尺寸了)就说:“我忘记带尺码了。

”返回家去取尺寸。

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4、买椟还珠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羽。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文言文《滥竽充数》全文及翻译

文言文《滥竽充数》全文及翻译

文言文《滥竽充数》全文及翻译文言文《滥竽充数》全文及翻译《滥竽充数》是小学教材里一篇重要的文言文,是否还在为学习文言文而烦恼,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滥竽充数》全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滥竽充数》原文: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滥竽充数》译文: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

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

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田地)继承了王位。

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

《滥竽充数》注释:(1)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这则寓言讽刺了无德无才、招摇撞骗的混子,提醒人们只要严格把关,混子就难混。

告诉人们要有真才实学。

滥:失实的。

竽:一种古代乐器,即大笙。

“滥竽”即不会吹竽。

充数:凑数。

(2)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

姓田,名辟疆。

(3)使:派,让,指使。

(4)南郭:郭指外城墙,南郭指南城。

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

(5)这里是戏称。

请:请求。

(6)说:通“悦”,喜欢。

(7)廪食(lǐn sì)以数百人:官府供食。

廪:粮仓。

食:给东西吃。

以:同“与”。

(8)以:给。

(9)湣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在宣王死后继位。

姓田,名地。

(10)好∶喜欢,爱好。

(11)逃:逃跑。

(12)立:继承王位。

《滥竽充数》寓言故事: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

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

文言文小故事

文言文小故事

文言40则寓言故事1、傅马栈最难桓公观于厩①,问厩吏曰:"厩何事最难?"厩吏未对,管仲对曰:"夷吾②尝为圉人③矣,傅马栈最难:先傅曲木,曲木又求曲木;曲木已傅,直木无所施矣。

先傅直木,直木又求直木;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

"(《管子·小问篇》)注释:①厩:马房。

②夷吾:管仲的表字。

③圉人:养马的人。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桓公观于厩()②傅马栈最难()③曲木又求曲木()(2)翻译下面句子。

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

2、烛邹亡鸟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王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1)解释下面加点词: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②召吏欲杀之()③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2)翻译下面句子。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②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3、东野稷败马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

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

颜阖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

"公密而不应。

少焉,果败而反。

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庄子·达生》)(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使之钩百而反( ) ②稷之马将败( ) ③公密而不应()(2)翻译下面句子。

①东野稷以御见庄公。

②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4、济阴贾人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文言文寓言故事及寓意

文言文寓言故事及寓意

文言文寓言故事及寓意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下面是为你带来的文言文寓言故事及寓意,欢迎阅读。

1、自相矛盾[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与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穿透。

”有人问:“用您的矛戳您的盾,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2、郑人买履[原文]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郑国有个想买鞋的人,先自己量了自己的脚,然后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往集市上去,却忘了带尺码。

已经拿到了鞋,就说:“我忘了拿尺码。

”便返回家中取尺码。

再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于是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脚试试鞋呢?”他回答说:“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拔苗助长[原文]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有个宋国人嫌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就将禾苗一棵棵拔高。

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长高啦!”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已枯萎了。

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非常少的。

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4、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中国寓言文言文及翻译

中国寓言文言文及翻译

昔者,有鹬有蚌,皆居于海滨。

鹬性好啄蚌,蚌欲避之,乃紧闭其壳。

鹬久不得啄,怒曰:“吾欲啄汝,汝反闭壳,岂非以吾为鱼肉乎?”蚌答曰:“吾固知汝欲啄吾,故闭壳以防害。

然吾虽闭壳,汝终不能得啄吾也。

汝若开壳,吾即闭壳,汝岂能常啄吾哉?”鹬闻言,默然良久,思所以解蚌壳之计。

蚌亦料鹬无他法,故不急于开壳。

适有渔翁经过,见鹬蚌相持,遂上前曰:“吾闻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汝等何不罢斗,听吾一言?”鹬蚌相顾,俱有罢斗之意。

渔翁曰:“鹬虽欲啄蚌,然蚌壳坚不可破。

蚌虽欲闭壳,然鹬口亦难以啄入。

不如各退一步,鹬得啄蚌之乐,蚌得避啄之安。

渔翁亦可得其所愿,岂不两全其美?”鹬蚌闻言,俱以为然。

于是,鹬释蚌,蚌开壳,各得其所。

渔翁见鹬蚌和好,遂携之而去,得其所利。

后之君子闻之,皆以鹬蚌为鉴,知利不可争,争则两伤。

故当知进退之机,避争斗之害,以求共存之道。

译文:从前,有一只鹬和一只蚌,它们都生活在海边。

鹬喜欢啄食蚌,而蚌为了躲避鹬的啄食,就紧紧地关闭自己的壳。

鹬长时间不能啄食到蚌,愤怒地说:“我想要啄食你,你却紧紧地关闭壳,难道不是把我当作鱼肉吗?”蚌回答说:“我当然知道你想啄食我,所以我才关闭壳来防备你的伤害。

但是,我虽然关闭了壳,你终究也不能啄食到我。

如果你打开壳,我就再关闭,你难道能一直啄食到我吗?”鹬听后,沉默了很长时间,思考着如何解开蚌壳的计策。

蚌也料定鹬没有其他办法,所以不急于打开壳。

恰巧有一个渔翁经过,看到鹬和蚌在争斗,便上前说:“我听说鹬和蚌争斗,渔翁得到好处。

你们为什么不停止争斗,听我一言?”鹬和蚌相互看了看,都有停止争斗的意愿。

渔翁说:“鹬虽然想啄食蚌,但是蚌的壳坚硬无法破坏。

蚌虽然想关闭壳,但是鹬的嘴也难以啄入。

不如各退一步,鹬可以得到啄食蚌的快乐,蚌可以得到避免被啄食的安全。

渔翁也可以得到他所希望的好处,这不就是两全其美吗?”鹬和蚌听后,都认为很有道理。

于是,鹬放开了蚌,蚌打开了壳,各自得到了满足。

渔翁看到鹬和蚌和解了,就带着它们离开了,得到了他所希望的利益。

寓言故事文言文及翻译短

寓言故事文言文及翻译短

昔有一羊,居于山林之间,与狼为邻。

狼常欲食羊,然羊狡猾,每能脱险。

一日,狼欲食羊,羊遂逃入深山,狼追之不舍。

羊走至一悬崖,回首望狼,见狼距己甚远,心生喜悦,遂停足休息。

未料狼已攀援而上,将至羊前。

羊见状,惊慌失措,曰:“狼兄,吾知汝善猎,然吾有理也。

请听吾言。

”狼曰:“汝有何理,能胜于吾?”羊曰:“吾有四德,汝无之。

一者,吾能忍饥耐寒,二者,吾能隐忍负重,三者,吾能谦逊待人,四者,吾能知错即改。

此四德,非汝所能及也。

”狼闻言,怒曰:“羊兄,汝不过一弱小之辈,何德之有?吾有二技,汝无之。

一者,吾能奔跑如风,二者,吾能捕猎如神。

此二技,非汝所能及也。

”羊曰:“狼兄,汝之技虽高,然非德之比。

吾虽不能如汝之疾驰,然吾能以德服人。

汝虽能捕猎,然无德之狼,终为众兽所弃。

”狼闻言,沉思片刻,曰:“羊兄之言,诚有理也。

吾素以力压人,未尝以德服众。

自今而后,吾当以德服人,不以力压人。

”羊见狼有悔改之意,遂与狼结为兄弟,共同生活。

自此,狼不再捕食羊,而是以羊为友,共同度日。

译文:从前有一只羊,居住在山林之中,与狼为邻。

狼常常想吃掉羊,然而羊非常狡猾,每次都能逃脱狼的追捕。

一天,狼想要吃掉羊,羊就逃进了深山,狼紧追不舍。

羊跑到一个悬崖边,回头一看狼,发现狼离自己很远,于是心中感到高兴,便停下来休息。

不料狼已经攀爬了上来,快要到羊的面前了。

羊看到这个情况,惊慌失措,说:“狼兄,我知道你擅长狩猎,但是我也有我的道理。

请听我说。

”狼说:“你有什么道理,能胜过我?”羊说:“我有四个优点,你没有。

第一个优点是我能忍受饥饿和寒冷,第二个优点是我能忍受负担,第三个优点是我能谦逊待人,第四个优点是我能知错就改。

这四个优点,是你所不能比的。

”狼听了羊的话,愤怒地说:“羊兄,你不过是一只弱小的动物,有什么优点?我有两个技能,你没有。

第一个技能是我能奔跑如风,第二个技能是我能捕猎如神。

这两个技能,是你所不能比的。

”羊说:“狼兄,你的技能虽然高,但不如优点重要。

文言文寓言小故事

文言文寓言小故事

1. 郑人买履﹝lǚ﹞寓意:讽刺了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1.欲:将要,想要。

2.者:......的人。

(定语后置)3.先:首先。

4.度(duó):测量。

5.而:连词,表示承接。

6.之:代词,代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7.其:他的。

8.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9..之:到……去,往10.操:携带。

11.乃:于是,这才。

12.持:拿。

13..度(dù):量好的尺码。

14.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15.遂:于是。

16.以:用17.宁(nìng):宁可。

18.自信:相信自己。

译文: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欲食半饼喻寓意:讽刺了那种钻牛角尖,遇事不分析前因后果,徒生苦恼的糊涂虫(愚蠢的人),也讽刺了不注重过程的人。

原文: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

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其人恚悔(嗔恙),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

然前六饼,唐自捐弃,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

注释1.恚悔(嗔恙【chēn yàng】):恚,忿怒而懊悔;责怪自己有病2.唐:空,徒然。

3.故:原因4.已:停止,完毕5.嗔恙:责怪自己有病6.设:假如,如果7.譬:假如8.足:吃饱9.便:就10.是:这(是)11.今:现在12.已:停止13.捐弃:浪费14.设:假如译文:比如说有一个人,因为他肚子饿的缘故,买了七块饼吃。

文言文《两小儿辩日》原文和翻译

文言文《两小儿辩日》原文和翻译

【两小儿辩日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翻译】孔子到东方游历,路遇两个小孩儿在争论。

便问他们争论的缘故。

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太阳运行到中午时就离人远了。

”另一个小孩儿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太阳远行到中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象车的伞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的就觉得凉吗?”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儿笑着说:“谁说你知识丰富呢?”赏析:从太阳中心点到地球表面上的一个固定点来说,肯定是早上距离长、中午距离短。

只不过这点距离的变化并不足以导致中午热早上凉,中午热早上凉是太阳入射角度引起的,不是“两小儿辩日”中讲的那个道理。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

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能为力。

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故事可分三部分理解。

先写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斗,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

两小儿对于太阳在不同时间距离地球远近这一问题摆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接着写两小儿凭借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体会的直觉(视觉、触觉)阐明所持观点,以反驳对方观点。

最后写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无法裁决而引起两小儿的“笑”。

全文仅一百来字,却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

寓言文言文故事带翻译

寓言文言文故事带翻译

昔有一翁,年逾古稀,性恬淡,喜读《易经》。

一日,翁于山林间漫步,忽见一鹤立松枝,姿态优雅。

翁心悦,遂以竹简记之。

归家后,翁将此事告于其子。

子不以为然,曰:“父老矣,何所好生鹤乎?”翁笑而不答,遂不复言。

翌日,翁于庭前植松,松长而鹤来。

翁见鹤,喜不自胜,遂以鹤为友。

鹤亦善待翁,常于翁读书时,立于案头,翁与之论《易经》之理。

翁谓鹤:“子知《易经》何者最难?”鹤答曰:“易知难行也。

”翁曰:“然。

《易经》有云:‘易则易知,难则难行。

’此言至理。

吾尝观鹤之舞,其步轻盈,其翼舒展,似易行也。

然鹤之所以能舞,全在于其筋骨之强,气韵之长。

若筋骨不强,气韵不长,虽欲舞,亦不能矣。

人亦如此,欲行善事,必先修身养性,方能持之以恒。

”鹤曰:“翁之言极是。

然吾观翁之读书,虽年事已高,犹能勤学不辍,此亦修身养性之体现也。

翁之德,吾当效之。

”翁闻鹤言,心中大悦,曰:“善哉,鹤也!吾与子共勉之,以修吾身,以养吾性,以行吾道。

”【翻译】从前有一位老翁,年纪已经超过七十岁,性格恬静淡泊,喜欢阅读《易经》。

一天,老翁在山林间散步,忽然看到一只鹤站在松树上,姿态十分优雅。

老翁心中高兴,就用竹简记录下这一幕。

回到家后,老翁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儿子。

儿子并不以为然,说:“父亲年纪已经很大了,怎么会对一只鹤产生兴趣呢?”老翁笑着没有回答,于是也不再提起。

第二天,老翁在庭院前种下一棵松树,松树长起来后,鹤就飞来了。

老翁看到鹤,非常高兴,于是把鹤当作朋友。

鹤也善待老翁,常常在老翁读书时,站在书桌上,和老翁一起讨论《易经》的哲理。

老翁对鹤说:“你知道《易经》中什么最难吗?”鹤回答说:“容易的是容易知道的,难的是难以实践的。

”老翁说:“是的。

《易经》中有这样的话:‘容易的是容易知道的,难的是难以实践的。

’这是至理名言。

我曾经观察鹤的舞蹈,它的步伐轻盈,翅膀舒展,看起来似乎很容易。

然而鹤之所以能够跳舞,全在于它的筋骨坚强,气韵悠长。

如果筋骨不坚强,气韵不悠长,即使想要跳舞,也是不可能的。

文言文寓言故事简短及译文和道理

文言文寓言故事简短及译文和道理

文言文寓言故事一、《老翁与小儿》在古代我国的文言文文化中,寓言故事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文学形式。

它们常常以动物或其他生物为角色,通过它们的行为和对话来传达道德、智慧和人生哲学。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共享一则颇具含义的文言文寓言故事——《老翁与小儿》,并附上相应的译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索。

接下来,请随我一起进入这个古老而又充满智慧的文学世界。

文言文原文【老翁与小儿】:「老马识途,老翁识人。

」有一天,老翁领着小儿上山去割草。

忽见路旁一块金石,又大又圆,老翁孰察孰问,以拾至家。

日暮未归,其妻笑曰:“汝何独来,不及与小儿乎?”老翁曰:“由香而举之,且甘与人。

”夫妻相视而笑。

老马不能谓,小儿不能达,老翁观之可也。

【译文】:拙马虽老却能认路,老翁却能认人。

有一天,老翁带着小儿上山去割草。

忽然路旁一块金石映入眼帘,金光闪闪,老翁仔细观察,又询问过之后,将其拾回家中。

日暮时分,回家的老翁的妻子笑着说:“你怎么能独自来,不带上小儿一起吗?”老翁笑答道:“这是我发现的馈赠之物,甘愿与人共享。

”夫妻俩对视着相互笑了起来。

老马无法言说,小儿也不能领悟,老翁看得明白。

分析与理解众所周知,故事中老翁与小儿的对话实际上是一种象征。

老翁看到了那块金石并带回家,表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爱惜和慷慨,而他对妻子说的“由香而举之,且甘与人”更是表达了他的无私和慷慨之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修养和气度,并不仅仅表现在他的言谈举止上,更多的是体现在细微处。

我们应当学习老翁的行为,懂得珍惜并共享,这样才能让美好事物更加美好。

总结与回顾通过这篇《老翁与小儿》,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文言文寓言故事的深刻内涵。

这则故事对人性、道德以及人生的羁绊有着独到的见解,让我们受益匪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老翁一样,学会懂得共享和包容,这样才能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希望我们都能从中领悟到些许人生的道理,从而在成长的路上更加深刻地理解自己和世界。

个人观点文言文寓言故事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智慧。

(完整版)中国寓言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

(完整版)中国寓言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

中国寓言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1、刻舟求剑原文: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 ùq 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2、自相矛盾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 或曰:“以子之矛陷于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

”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东西穿不透的。

”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

本来,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并存的。

3、郑人买履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在家里量了自己的脚,把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

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自己忘了带尺寸了)就说:“我忘记带尺码了。

”返回家去取尺寸。

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4、买椟还珠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羽。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中国寓言故事精选文言文

中国寓言故事精选文言文

中国寓言故事精选文言文中国寓言故事精选文言文篇一:刻舟求剑原文: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中国寓言故事精选文言文篇二:揠苗助长译文: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中国寓言故事精选文言文篇三:掩耳盗铃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译文: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

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

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

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

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中国寓言故事精选文言文篇四:狐假虎威原文: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守株待兔文言文及翻译优秀6篇

守株待兔文言文及翻译优秀6篇

守株待兔文言文及翻译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守株待兔文言文及翻译优秀6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文言文《滥竽充数》全文及翻译

文言文《滥竽充数》全文及翻译

文言文《滥竽充数》全文及翻译《滥竽充数》是小学教材里一篇重要的文言文,是否还在为学习文言文而烦恼,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滥竽充数》全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滥竽充数》原文: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滥竽充数》译文: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

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

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田地)继承了王位。

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

《滥竽充数》注释:(1)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这则寓言讽刺了无德无才、招摇撞骗的混子,提醒人们只要严格把关,混子就难混。

告诉人们要有真才实学。

滥:失实的。

竽:一种古代乐器,即大笙。

“滥竽”即不会吹竽。

充数:凑数。

(2)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

姓田,名辟疆。

(3)使:派,让,指使。

(4)南郭:郭指外城墙,南郭指南城。

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

(5)这里是戏称。

请:请求。

(6)说:通“悦”,喜欢。

(7)廪食(lǐn sì)以数百人:官府供食。

廪:粮仓。

食:给东西吃。

以:同“与”。

(8)以:给。

(9)湣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在宣王死后继位。

姓田,名地。

(10)好∶喜欢,爱好。

(11)逃:逃跑。

(12)立:继承王位。

《滥竽充数》寓言故事: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

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

小学六年级常考古文言文寓言故事及寓意

小学六年级常考古文言文寓言故事及寓意

一、叶公好龙1、原文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选自【汉】刘向《新序·杂事五》)2、翻译文字:叶公子高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

他这样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延伸到了厅堂里。

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魂飞魄散,一脸惊惶。

由此看来,这个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罢了。

3、寓意: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二、掩耳盗铃1、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

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2、译文: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

只是钟太大,没法背。

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

3、寓意: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

三、刻舟求剑1、【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2、【译文】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

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

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3、寓意: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自护其短: (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初中语文文言文《杞人忧天》原文与翻译

初中语文文言文《杞人忧天》原文与翻译

初中语文文言文《杞人忧天》原文与翻译《杞人忧天》是古代文学家刘向创作的寓言故事。

以下是故事的原文以及对其的翻译:原文:有人住在杞国的一座村落里,他经常忧心忡忡地坐在屋子里。

别人问他:“你为什么忧心?”他回答说:“我担心天会塌下来,压死我们。

”别人笑他荒唐,可他仍然一直担心。

有一次,他忍不住对国君说:“陛下,请您给我的土地加固一下,免得天塌下来。

”国君笑他无知,便说:“你有什么办法?”那人回答:“请您修一座大墙,把我们的村落困在里面。

这样,即使天塌下来,我们也能够幸免于难。

”国君听后,觉得他的想法有些道理,便答应了他的要求。

翻译:There was a man who lived in a village in the state of Qi. He often sat in his house, full of worries. When asked why he was worried, he replied, "I am afraid that the sky will fall and crush us."Others laughed at his absurdity, but he continued to worry. One day, he couldn't help but speak to the king, "Your Majesty, please reinforce my land so that the sky won't fall."The king laughed at his ignorance and asked, "What can you do?"The man replied, "Please build a great wall around our village. Even if the sky falls, we will be safe inside."Upon hearing this, the king found his proposal somewhat reasonable and agreed to his request.该寓言故事以夸张的形象揭示了人们偏离实际,过度担忧问题的弊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寓言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1、刻舟求剑原文: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2、自相矛盾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于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

”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东西穿不透的。

”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

本来,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并存的。

3、郑人买履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在家里量了自己的脚,把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

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自己忘了带尺寸了)就说:“我忘记带尺码了。

”返回家去取尺寸。

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4、买椟还珠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羽。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鬻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译文:有一个楚国人卖他的珠子给郑国人,用木兰做了一个匣子,用桂椒熏染它,用珠玉装饰它,再用火齐珠镶嵌它,最后用翠鸟的羽毛点缀它。

但那个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却退还了他的珍珠。

这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了,不能说是善于卖珍珠。

5、狐假虎威原文: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译文: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

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

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

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6、掩耳盗铃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译文: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

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

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

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

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7、揠苗助长原文: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8守株待兔原文: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韩非子》译文: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

一天,一只跑地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

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

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9 画蛇添足原文: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译文:楚国有个祭祀的人,祭过祖宗以后,便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

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会有剩余。

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

他端起酒壶正要喝,于是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

那人把那酒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能给它添上脚呢?”于是,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酒。

10 智子疑邻原文: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译文:宋国有一个富人,因天下大雨,他的墙坍塌下来。

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

”邻居的老人也这么说。

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

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

这家人认为儿子是聪明的,却怀疑偷盗的是邻居的老人。

11滥竽充数原文: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mǐ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选自《子·内储说上七术》译文: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

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

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田地)继承了王位。

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

12 截竿入城原文: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

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译文: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想要进城门,但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

不久,有个年长的男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经历了很多的事情,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再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13 鹬蚌相争原文: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

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

”乃止。

(《战国策》)译文:赵国将要出战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

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

’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

’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

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

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

”赵惠文王说:“好吧。

”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14 塞翁失马原文: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翻译:靠近边境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一个老人,他们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

邻居们都为此来慰问他。

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

邻居们都前来祝贺他们一家。

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坏事呢”他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得大腿骨折。

人们都前来安慰他们一家。

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境一带,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战。

靠近边境一带的人,绝大部分都死了。

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所以福变成祸,祸变成福,变化得没法子研究到底,深得没法子测量啊。

15 农夫耕田原文: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

行者见而哂之,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

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

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田之难也。

”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谬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

”行者服而退。

译文:有个农民在田里耕种,他喘几口气才挥一下锄头。

有个过路人看见了说:“你真是太懒了!你喘几口气才挥一下锄头,这样一个月也干不完。

”农夫说:“我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耕地,你可以向我示范耕地的方法吗”过路人脱下衣服走到田里,喘一口气连挥几下锄头,每锄一下都用尽全身的力气。

还没过多少时间,他的力气用完了,汗如雨下,气喘吁吁的样子,连声音都发不出了,将要倒在田里,他对农夫说:“我到今天才知道耕地的困难。

”农夫说:“困难的不是耕田,是你的方法错了!人处理事情也是这样,刻意追求速度反而达不到目的。

” 过路人心服口服地走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