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省远程研修小学语文《那个星期天》观课报告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教案与反思第【1】篇〗设计说明《那个星期天》这篇课文以一段铭刻心头的记忆缅怀去世的母亲,诠释母爱的至纯至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基于此,本课的教学,在引导学生在把课文读流利、读通顺的基础上,采取“读读——画画——想想——议议”的方法,引导学生读懂情节,抓住人物动作、心理的描写,去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引领学生置身故事中,走进主人公的情感世界。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PPT、字卡、词卡,准备歌曲视频《那个星期天》。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质疑引趣1.播放歌曲《那个星期天》,引导学生思考:从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导入:一个男孩儿,在一个星期天,他的心情经历了几次起伏?这个男孩儿究竟经历了什么?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那个星期天》。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4.引导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预设:主人公是谁?发生了什么事?作者想表达什么情感?设计意图:听歌曲,讲内容,通过谈话的方式,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进行自由猜想,设置疑问,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尝试着找一找答案。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把生字用笔圈一圈。
(2)与小组同学合作,分自然段接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
2.学习字词。
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快来念一念。
媚砖蚁叨绊绞耽揉绽搓惶吻偎(1)学生自由认读。
(2)指名认读生字,教师在课件上圈出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字,学生交流讨论。
(3)小组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大家准确而又快速地记住这些字?(4)汇报交流,分类指导:重点在字义和字形方面指导。
①形声字理解识记:“媚”从女,眉声。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教学设计及反思1.《那个星期天》教学设计之一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媚、蚁、叨”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蚁穴、念叨、原谅、惊惶、依偎”等词语。
2.默读课文,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
3.抓住关键词句,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4.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重点: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媚、蚁、叨”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蚁穴、念叨、原谅、惊惶、依偎”等词语。
2.默读课文,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回顾所学,质疑导入1.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关于“盼望”的文章,哪位同学可以来带领我们回顾一下那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盼》写了一个小女孩盼望穿上的新雨衣的故事,文中生动地描绘了小女孩的心路历程。
2.今天,我们要再来学习一篇与“盼望”有关的文章,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
(板书课题:那个星期天)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针对课题《那个星期天》,你有哪些疑问?4.“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
5.简介作者。
史铁生(1951—2010年),中国作家、散文家。
初中毕业后于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
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
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著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等。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1982年、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二、朗读课文,解决字词1.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查工具书的形式弄懂意思,不懂之处及时请教他人。
《那个星期天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那个星期天》导学案导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说《那个星期天》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 探讨小说中所蕴含的道德与人性的思考。
导学内容:1. 小说《那个星期天》的主要情节概述2.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3. 小说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请同砚们回想一下自己曾经有过的欲望,有没有一次因为实现了欲望而感到后悔的经历?这种经历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迪?小说《那个星期天》中的主人公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呢?第二步:阅读理解请同砚们阅读小说《那个星期天》,并回答以下问题:1. 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什么?2. 主人公的欲望是什么?他是如何实现这个欲望的?3. 主人公在实现欲望后的感受是怎样的?4. 故事的结尾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思考和启迪?第三步:人物形象分析请同砚们选择一个你认为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分析他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以及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你觉得这个人物在整个故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第四步:主题与思想探讨小说《那个星期天》中所蕴含的主题和思想是什么?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要表达怎样的道德观念和人性思考?请同砚们就此展开讨论。
第五步:教室分享请同砚们就自己的阅读理解、人物分析以及主题探讨进行分享和讨论,交流彼此的想法和见解。
作业:1. 思考并总结小说《那个星期天》中的主题和思想,写一篇读后感。
2. 选择一个你觉得最有意义的人物,写一篇人物分析文章。
3. 阅读其他同砚的作业,并给予建设性的意见和反馈。
通过本次导学活动,置信同砚们对小说《那个星期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希望能够在探讨中发现更多的启迪和感悟。
愿我们都能从阅读中获得智慧和力量,成为更好的自己。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媚、蚁、叨”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蚁穴、念叨、原谅、惊惶、依偎”等词语。
2.默读课文,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
3.抓住关键词句,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4.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重点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媚、蚁、叨”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蚁穴、念叨、原谅、惊惶、依偎”等词语。
2.默读课文,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回顾所学,质疑导入1.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关于“盼望”的文章,哪位同学可以来带领我们回顾一下那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盼》写了一个小女孩盼望穿上的.新雨衣的故事,文中生动地描绘了小女孩的心路历程。
2.今天,我们要再来学习一篇与“盼望”有关的文章,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
(板书课题:那个星期天)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针对课题《那个星期天》,你有哪些疑问?4.“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
5.简介作者。
史铁生(1951—2010年),*作家、散文家。
初中毕业后于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
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
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著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等。
《我的遥远的清*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1982年、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教学设计含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教学设计含反思教材简析:《那个星期天》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课文写了“我”第一次殷切地盼望母亲带“我”出去玩的经历,通过动作、环境等,描写了“我”等候时的情景,表现了“我”从满怀希望到失望透顶,直至彻底绝望的心理变化过程,展示了“我”细腻、敏感、丰富的情感世界。
教学目标:1、会写“媚、砖”等13个生字,会写“明媚、拨弄”等18个词语。
2、默读课文,体会“我”这一天的心情变化。
3、学习作者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时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我”这一天心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时流露出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质疑1、直接点明课题,师生共同书写课题。
2、生齐读课题,并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
3、介绍作者—史铁生。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字词(1)第一组:明媚拨弄翻箱倒柜,耽搁空空落落急遽①指名认读这些词语。
②强调“耽搁、急遽”的读音。
③理解“急遽”的意思,引导学生学习在句子中理解词语的方法。
(2)第二组:咔嚓依偎惊惶惆怅缥缈揉搓①观察这组词语,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②借助偏旁理解词语的意思。
(3)指导书写“偎”字①强调写:左展右宽、最后一笔捺要写的舒展,但不能太长。
②师范写,生自主书写。
三、再读课文,体会心情1、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勾画出关键语句。
2、交流讨论:四、聚焦第4自然段感悟写法1、自读第4自然段思考本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2、在这段时光里,我做了什么?画出描写我举动的句子。
3、小结:作者就是通过这些具体的事例来写出了“我这段时间不好挨”。
4、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些具体的事例来表达情感的呢?再读第四自然段,看看你们有什么发现?预设:(1)表示动作的词语(2)句子的表达上:两次出现:“等母亲回来”,四次出现“想象她们......”5、引导学生观看插图,将四个事例和四个场景一一对应,体会事例中“我”的心情。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反思第【1】篇〗当我读完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我也被嘎嗦有灵性、重感情的特点所吸引,更被它英武、忠诚、善良的精神所打动,它早已不是一头战象,它俨然成为了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
我想这是每一位阅读了这篇课文之后的读者都会共鸣的想法。
那么如何让学生也能够体会到这些呢毕竟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还不足以能够凭借一次阅读感觉到。
如何让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这成为了我备课时的一个难点和重点。
我想只有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等等,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才能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于是在教学“披挂象鞍”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们抓住了“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这些词句,体会嘎羧内心对曾经辉煌地留恋和回忆。
同时,也把抓事件——品细节——悟感情这一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反思第【2】篇〗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侧重引领学生关注细节的描写,学习效果很好。
一是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来揣摩分析人物心理,走进“我”的内心世界,与“我”一同经历兴奋、焦急、落寞、伤心这一系列的心情变化。
二是关注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语句映衬着“我”心情变化的轨迹。
这些看似平常的抱怨却是史铁生对母亲的怀念,对童年的回忆。
时光如梭,光阴似箭,无法挽回,也无法倒退,只有无穷无尽的回忆,母亲永远在“我”的心里。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反思第【3】篇〗《那个星期天》以一段铭刻心头的记忆缅怀逝去的母亲,诠释母爱的至纯至真。
主人公好像是“我”,其实是母亲。
只不过,母亲是借助“我”走进了读者心里而已。
为了生计,母亲不停地忙碌,最后还认为自己疏忽了“我”的“正当要求”惊惶连声地对“我”说“对不起”……辩证思考,理解主旨。
“辩证理解文中母亲的形象,加深对责任与爱的理解。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说课稿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说课稿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说课稿第【1】篇〗教学目标1.会写“媚、蚁”等15个字,正确读写“蚁穴、翻箱倒柜、念叨”等15个词语。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体会“我”这一天的心情变化。
3.学习作者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时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的写作方法。
4.感受文中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把握文章以孩童的视角观察、感受生活的叙事方式。
教学重难点1.默读课文,感受“我”这一天的心情变化。
2.学习作者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时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策略1.生词教学通过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
如:“惆怅”可以结合课文情景和“我”当时的心境来理解;“惊惶”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来理解,家务繁忙的母亲面对“我”突如其来的哭泣只是惊惶,而并没有责怪,充分体现出母亲对“我”的疼爱。
2.阅读理解主要采用朗读、默读、概括、圈画、想象等学习方法,从人物的言行、事物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细腻的心理变化和流露出的真情实感,从而体会“我”兴奋、期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等的心情变化。
3.习作运用学习作者在描写“我”等待母亲带“我”出去玩时是如何消磨时间的侧面描写,又或是借助周围环境描写来烘托自己的心情,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时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的写作方法。
写的时候,注意要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清楚,把情感真实而自然地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8226;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课时目标1.会写“媚、蚁”等15个字,正确读写“蚁穴、翻箱倒柜、念叨”等15个词语。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理清文章脉络,体会“我”这一天的心情变化。
教学过程板块一读题目,提疑问1.质疑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呢?预设:那个星期天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要用这样的题目呢?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会写“媚、蚁”等15个字,会写“蚁穴、翻箱倒柜”等15个词语。
2.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我”在一天里心情的变化。
3.品味文中重点语句,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的心理。
4.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异同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新课。
童年生活是美好的、纯真的,童年的乐趣往往深深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
童年时,我们的心里总藏着自己的一点点渴盼:渴盼着穿上漂亮的衣服,渴盼着好玩的玩具,渴盼着和妈妈外出游玩XXXXXXXXXX作家史铁生小时候又有怎样的渴盼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那个星期天》。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10),中国作家。
1969年赴延安插队,1972年双腿瘫痪。
他的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意蕴深沉,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等奖项。
代表作有小说《务虚笔记》《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急遽(jXXXXX) 惆怅(chXXXXXu chXXXXXng)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惆、怅、偎、逝”,并且在黑板上方格中示范。
(“惆、怅、偎”书写时要左窄右宽;“逝”字注意“辶”的捺要舒展,托住上面的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母亲答应那个星期天带“我”出去,但是因为家务繁忙,结果一次次爽约。
)2.思考以下问题:(1)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时间顺序)(2)根据时间顺序,梳理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总写“我”的第一次盼望。
第二部分(2—6):写母亲一次次爽约,“我”心情逐渐落空。
【七彩课堂】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那个星期天》教案教学反思备课素材
【七彩课堂】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那个星期天》教案教学反思备课素材9 那个星期天【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感受汉语文字的魅力。
语言运用:学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思维能力:感受作者将感情融入细致描写的表达方法。
审美创造:学会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课前解析】整篇课文以表达情感为主,通过具体的事例、内心独白、融情入景来表现心情的变化过程。
学生在阅读文本中,体会到了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的语文要素。
课后练习也紧扣单元要素,重在引导学生关注情感变化;抓重点语句,归纳总结表达情感的方法;再通过比较发现不同文章表达情感的异同,学习表达。
关注作者:史铁生(1951一2010),中国作家、散文家。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散文、随笔集《病隙碎笔》《我与地坛》,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等。
课文选自半自传体小说《务虚笔记》,知道课文背景,对于学生理解文本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注主人公心理变化过程:《那个星期天》选自史铁生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
课文写了一个小男孩在一个星期天里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
一开始他既兴奋又满怀期待,后来因为母亲一拖再拖而焦急万分,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失望、委屈乃至“绝望”。
关注课文表达情感的方法:课文真实感人地写出了“我”一天中的心情变化。
这种细腻的变化既通过动作描写,也通过对内心的刻画,融情于具体的人、事和景物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
【教学目标】1.会写“媚、砖”等13个生字,会写“明媚、拨弄”等19个词语。
2.能了解“我”心情变化的过程,体会课文对人物内心、动作、周围环境的细致描写,感受作者将感情融入细致描写的表达方法。
3.比较本课与《匆匆》在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异同。
【教学重点】体会课文对人物内心、动作、周围环境的细致描写,感受作者将感情融入细致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比较本课与《匆匆》在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异同。
《那个星期天》教学反思
《那个星期天》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
课文讲述了一个孩子在期待中和星期天以及母亲之间的故事,体现了孩子童真的心理和母爱的深沉。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感受母爱的伟大。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能够通过课文学习,理解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表达方法,进行语言实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难点:理解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星期天的生活场景引入,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星期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3. 集体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阅读课文的心得,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 讲解分析:教师针对课文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母爱的伟大。
5. 实践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表达方法,进行语言实践。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那个星期天期待星期天母亲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都比较深刻,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语言实践环节,学生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表达方法进行练习。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母爱的伟大的理解,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母爱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关注在《那个星期天》的教学中,重点关注的内容有:1. 课文情节的理解:学生需要理解课文中的情节,包括孩子对星期天的期待、星期天的活动以及母亲的角色。
《那个星期天》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那个星期天》公开课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3课《那个星期天》。
课文讲述了一个小孩子期待一个 promised 的星期天,但最终失望的故事,反映了孩子纯真的内心世界和对诚信的渴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期望、迫不及待、失望”等词语造句。
3. 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变化,体会诚信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变化,学会用词语描述情感。
2.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体会孩子的内心世界,掌握生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课文朗读录音3. 生字词卡片4. 作业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一个孩子期待周末的活动为情景,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期待的事情,引出本课课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跟读并学会运用。
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和对诚信的渴望。
4. 情景体验:分组朗读课文,体会孩子的情感变化,讨论诚信的重要性。
5. 课堂练习:用“期望、迫不及待、失望”等词语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那个星期天》2. 生字词:期望、迫不及待、失望3. 情感变化:期待失望4. 诚信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诚信的小短文。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验较好,但在朗读方面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关于诚信的主题班会,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变化,学会用词语描述情感。
分析:课文《那个星期天》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孩子从期待到失望的情感变化。
学生需要深入理解课文,学会如何用准确的词语描述不同的情感。
补充和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期待”、“迫不及待”、“失望”等,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这些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教学反思本次语文教学的主题是《那个星期天》,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我在本次教学中充分利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朗读,讨论,思维导图等来协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但通过调整教学方式和策略,最终得到了满意的效果。
课前,我先让学生先预习了一下课文,并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了课文的大意和重点。
考虑到学生们对生词的掌握能力有限,我在教学中对生词的解释和应用和其他事物的相似点进行了比较。
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词的含义。
学生们听课时如出一辙地参与了讨论,而且还能够自己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这让我感到很满意,因为这表明学生们对课文热情高涨,而我也成功地鼓舞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面对学生的问题,我尽可能地采取了一些互动式的教学策略,如发现小问题、互动讨论等,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疑问。
我们一起研究、解决问题,这使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课文中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性格。
我时刻保持耐心,关心每个学生,并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并进一步完全掌握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强调了阅读技巧,让学生们理解课文中的隐喻、比喻等修辞手法。
同时,我也对文章中的每个情节进行详细地讲解,帮助学生认领比较容易出现错误的字、词语和句子,在巩固基础上,帮助学生提高自己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到,写作是语文教育中重要的一环。
知识掌握需要与实用结合,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直接影响着语文学习的最终效果。
所以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着重让学生谈论事情的发生原因和后果,同时采取学生积极发言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感受。
这有助于他们写作和口语表达的能力发展。
最后,我对本次教学所采用的方式和效果进行了总结。
通过这次教学,我学到了很多关于语文教育方面的经验。
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一直努力带给学生更好的教育体验,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那个星期天》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那个星期天》公开课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那个星期天》,详细内容为第一至第四章节。
通过讲述作者童年时期一个星期天的经历,展示了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及对母亲的深深怀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感受童年的快乐和母爱的伟大。
2.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学习生字新词。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学习卡片、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组童年生活的照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童年趣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标注生字新词,提出不懂的问题。
3. 讲解课文: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讲解生字新词,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4.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课文中的母亲形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学习卡片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口语交际: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童年时期的美好回忆,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1. 《那个星期天》2. 主要内容:童年回忆、母爱伟大3. 生字新词: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忆一个你最难忘的童年时光,写一篇作文,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童年趣事,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课文内容,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部分学生对母爱的体会不够深入,需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童年生活的作品,如《城南旧事》,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那个星期》读后感
读《那个星期天》有感
《那个星期天》这篇课文让我深有感触。
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描绘了一个星期天等待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
从兴奋的期待到失望的绝望,课文细腻地展现了孩子的心情变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纯真而又敏感的心灵。
课文中的孩子,他的心情变化仿佛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童年写照。
我们都曾有过那种等待的心情,那种对未知的期待和好奇,以及当期待落空时的失望和沮丧。
课文中的孩子,他的心情变化虽然微妙,但却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心弦。
同时,课文也展现了一个孩子眼中的世界。
他对周围景物的观察,对母亲的思念,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多么的丰富和细腻。
这也让我回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琐事,却成为了我现在最珍贵的回忆。
另外,这篇课文也提醒我们,要珍惜我们的童年时光。
时间是无情的,它不会因为我们的挽留而停下脚步。
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天,珍惜与亲人、朋友的相处时光。
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
总的来说,《那个星期天》这篇课文给了我很多启示。
它让我看到了童年的美好,让我明白了时间的珍贵,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像那个孩子一样,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好奇,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珍惜每一个当下。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那个星期天》精品教案与教学反思
9那个星期天[教学目标]1.会写13个生字,会写18个词语。
2.了解“我”心情变化的过程,体会课文对人物内心、动作、周围环境的细致描写,体会作者将情感融入细致描写中的表达方法。
【语文要素】3.比较本课与《匆匆》在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异同。
【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体会对人物内心、动作,周围环境的细致描写,体会作者将情感融入细致描写中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13个生字,会写18个词语。
2.通过绘制时间轴的方式梳理事件。
一、课前师生交流,引出课题1.(课件先后出示大笑与大哭的夸张表情图)跟学生交流:你在什么情况下,也露出过这种表情?有没有哪件事,让你先后露出了这两种表情呢?引导学生回忆往事的同时,说出自己的心情以及心情的变化。
2.小结:其实每个表情背后,都有我们很多的回忆。
也许多年后,关于事的记忆会逐渐淡去,但那时的心情,却会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二、学习本课生字词过渡:那个星期天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
1.交流本课重点词语。
课件出示:蚁穴、依偎、急遽、耽搁、惆怅、缥缈、空空落落2.结合句子,理解、积累描写环境的词语。
把“空空落落”这个词放到句子中,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1)顺势引出学生整理的描写环境的好词:明媚、空空落落、缥缈、荒凉。
(指名读)(2)引导学生在学文的过程中,用多种方法理解词义并进行归类积累。
3.写字。
让学生当小老师讲解他(她)认为易写错的生字。
重点提示:“吻”的右边是“勿”不是“匆”,“偎”的右下部分不要写成“衣”。
三、绘制时间轴,梳理事件1.概括主要内容。
学生交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概括,边点拨边抓住时间的顺序,绘制时间轴。
板书:盼望早晨——上午——下午——黄昏2.梳理事件。
引导学生梳理出本文的主要事件:妈妈正准备出门时——“我”藏起来;妈妈出去买菜时——“我”跳房子……;妈妈翻箱倒柜忙开了时——“我”追着念叨;妈妈洗衣服时——“我”蹲在一旁。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反思第【1】篇〗《那个星期天》节选自史铁生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文章主要写了在那个星期天里“我”经历了由盼望、兴奋、期待、到焦急无奈再到失望、委屈等心情变化的过程。
文章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来体现“我”的心情历程。
为了让学生掌握本单元语文要素,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展开:1.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期盼”经历。
通过品读文中描写“我”心情变化的句子,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体会作者这一天的心情变化,体会第一次盼望对于孩子来说多么重要。
这种体会是感同身受的,也是最长久、最深刻的。
2.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让真情自然流露。
作者从语言、环境、动作、心理、细节等方面的描写,细腻真实地向我们表达了在那一天漫长的等待过程中的心情变化,融情于景、事物当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
特别是通过写光线的变化来烘托人物心情的写法,值得学生借鉴。
因此,在课堂的结尾,我引导学生由本课延伸到作者的其他作品,并积累好词好句,将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落到实处。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反思第【2】篇〗《那个星期天》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是史铁生写的回忆性的散文。
课文记叙了母亲答应带孩子出去玩,但由于家务繁忙而一次次爽约的事。
文章从孩子的角度,刻画了母亲的形象,让我们感受到母亲对孩子的爱。
课文大量运用心理活动的写法,很好地刻画了孩子的内心的变化,是学生学习心理活动描写方法的好教材。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聚焦插图,体会人物内心。
插图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语文书上的插图非常丰富,是课文重要段落或者难理解段落的一个形象解释。
教学中借助插图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语言、想象等诸多能力,使课堂活力四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一课书中两幅插图聚焦课文第四段和第六段即无聊的活动、以景衬情。
教学中我让学生仔细看图,图文对照,第一幅插图上为什么有四个“我”?用笔在图中标出“我”分别在干什么?课文段落中,为什么一连写了五个“我”?能省略吗?学生明白“我”跳房子、看着天、拨弄蚁穴、翻看画报是我焦急、无聊的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省远程研修小学语文观课报告
——观看《那个星期天》有感
在今年的远程研修中,我观看了《那个星期天》一课。
《那个星期天》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史铁生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
文章按时间顺序讲述了“我”在一个星期天等候母亲带我出去玩的经历,表现了“我”从盼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也表现了母亲从早到晚操劳家务的辛苦。
文中对人物的心理刻画非常细腻,借助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并运用了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情感。
同时用一个孩童的视角观察事物,使文章更加生动写实。
通过这节课,我的收获颇多。
一、巧妙激趣,导入新课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学生的阅读兴趣的高低,决定了他注意力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他思维能力发展的快慢。
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自发地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学伊始,以“征集稿件”的形式引入新课,美妙的童声,有趣的挑战,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使学生更快地融入了新课的学习。
解读文本要结合作家生平、时代背景及作品风格。
本课选自史铁生的《务虚笔记》,而《务虚笔记》是史铁生带有个人自传体色彩的小说。
教学时通过
师生对史铁生的介绍,让学生对身残志坚的史铁生自然而然产生了敬佩之情,也更快地想去品读他的作品。
二、整体感知理顺序,细心梳理解心情
在活动二中,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到文章结构安排上是以时间顺序为主线,然后让学生借助学习任务单来理一理“我”的心情变化,使学生了解了课文紧扣人物的心情变化,自然流畅、脉络清晰的特点,从而整体把握了文章的结构,充分感受到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的巧妙。
三、多种方式来阅读,表达妙招收囊中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读,如速读、默读、指名读、合作读等,让学生在读书中发现问题。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让他们抓住重点语段,结合上下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的形式体会“我”的情感,使他们明白了写人记事类文章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以及周围的环境来表达情感。
四、迁移运用来抒情,随堂练笔展风采
写,是阅读教学过程中不该淡出的重要环节。
于永正老师说过:“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的部分”。
如果我们把文本作为写作的突破口,及时把写作训练穿插于阅读教学,就可以进一步发挥文本的“典型”优势。
这篇课文作者通过对环境的描写,烘托出“我”在早上起床时到期盼落空时不
同的心情。
结合这一写作特点,教学中我依据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及语文园地中的训练要点,在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表达情感的方法后,及时抓住时机指导学生从“走在小巷里”和“奔跑在田野上”两个情境中选择一个,就心情“好”或“不好”写几句话。
学生们都较好地运用了融情于景的方法来进行描写,并能进行适当的点评。
课堂教学是缺憾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反思。
比如由于时间关系,有的环节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还有点少,导致学生不能全面地去理解课文内容。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扬长避短,以学生为中心,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