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导论第三版课后题答案

合集下载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完全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完全

第一编什么是社会工作第一章社会工作的内涵与工作领域1.试述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背景。

答: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背景如下:(1)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是一种以科学的方法助人的专业活动,它首先发端于西方社会。

作为尊重人、关心人并致力于人的发展的社会工作与西方的文化传统及社会思想有关。

西方文化有崇尚个人价值的传统。

以文艺复兴为先导的资产阶级思想革命主张恢复古代世俗的思想文化,主张以人为中心。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一步张扬了人道主义,把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写到自己的旗帜上。

资产阶级思想家强调天赋人权,认为所有的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都有追求幸福和自我发展的权利。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与宗教伦理一起为后来兴起的现代慈善活动和社会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2)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① 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

接着在19世纪内,西欧主要国家法国、德国也相继完成了产业革命。

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促进了重大的社会转型,即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工业革命一方面促进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对这些国家的社会结构带来了巨大冲击。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资产阶级在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② 资本主义也剧烈地改变着城乡结构、阶级结构,制造着严重的社会对立,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变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贫穷、饥饿、失业、堕落充斥着社会。

这种现象不符合人们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和社会人士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以使社会摆脱病态,使人们免于痛苦。

社会工作就是众多尝试中的一种。

2.试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工作的发展。

答: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工作的发展情况如下:(1)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解决历史上积累的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形成的各种问题,其中包括各种民生问题。

华中师大《社会工作导论》练习题及答案

华中师大《社会工作导论》练习题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社会工作导论》练习题及答案(加粗红色字体为2013下新增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任务中心模式关注解决问题的()A.效果和效率B.时间和地点C.模式和方法D.个体和环境2、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应遵循的是(),即社会工作伦理。

A.法理B.医理C.道理D.情理3、在助人过程中,履行保密原则是以遵守()为前提的。

A.法律法规B.案主的隐私权C.伦理原则D.价值观念4、()既是社会工作的宗旨,也是其显著特点。

A.建立助人关系B.同理心与尊重C.助人自助D.关注人与环境的互动5、小组社会工作者在小组形成期的主要任务是()A.评估小组B.招募组员C.使成员彼此熟悉D.建设性地处理冲突和沉默6、在小组成熟期,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A.建设性地处理冲突B.回顾小组经历C.评估小组D.推进小组目标的实现7、()这一伦理原则告诉社会工作者,要以非歧视的态度对待人的独特性。

A.平等B.接纳C.不批评D.助人自助8、()在社会工作中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其主要服务对象是社会中的困难群体。

A.平等B.不批评态度C.专业责任感D.接纳9、案主自决在社会工作中,更多的是针对()而言的。

A.案主B.社会工作者C.机构D.专业10、()强调人和环境是一个互动的体系,注重剖析人的深层心理结构与行为机制。

A.行为治疗模式B.任务中心模式C.社会心理模式D.问题解决模式11、()不仅是小组社会工作结束的标志,同时也是小组工作过程的一部分。

A.完成计划B.总结经验C.评估D.结案12、行为治疗模式强调通过()来改变行为。

A.认知过程B.学习过程C.冲突过程D.积累过程13、在治疗性小组工作中,理想的小组规模是()人。

A.4-8B.8-12C.15-20D.20-3014、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目的是()A.维持学校秩序B.教导学生知识C.帮助学生健康成长D.传承社会文化15、()是矫治社会工作者工作的重点。

A.对监狱关押犯的服务B.对少管所少年犯的服务C.对假释人员的观护D.对刑满释放人员的服务16、()为社区工作方法奠定了基础。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青少年社会工作)【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青少年社会工作)【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青少年社会工作1.试述青少年概念的涵义。

答:青少年概念的涵义包括:(1)青少年是一个生理急剧发展的时期生理的快速发展是青少年最明显的特征。

个体的身高、体重、骨骼、内脏都有十分显著的发展,性征的发展尤为突出。

青少年生理的发展既是量的增长,也是质的飞跃。

生理的急剧发展是青少年不同于其他人生阶段,或其他人群的最重要的特征。

(2)青少年是一个转折期青少年是儿童向成人的过渡。

生理上是由萌芽发育为成人的过渡;心理上是从不成熟的自我向成熟的自我的过渡;社会方面是从生理人向社会人的过渡。

在这一时期,人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特征都有巨大的变化。

如果人生发展是一条直线,青少年期就是一种蜕变、一种跃迁、一种质变。

因此,这一时期发生种种成长问题的几率大大高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

(3)青少年是一个关键期正因为青少年是人生发展的重要转折期,因而这一时期的发展对人的一生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青少年期对人的影响是全面的,不仅会影响到个体的生理心理,而且会全面影响其一生,影响婚姻、家庭甚至下代。

青少年期发生的各种障碍,将直接导致各种心理的、社会的危机。

(4)青少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代群,因为生长发育的特殊性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位置,青少年现象逐渐成为现代社会文化现象的一种。

青少年在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时会表现出区别于其他代群的价值标准、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和人格倾向,形成了独特的“青少年文化”概念,这是根植于时代文化基础上的亚文化,是一种极具特征,既有积极意义又包含不安定因素的文化,其明显的“反叛性”常常令成人社会产生烦恼和不安。

2.试述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涵义及功能。

答:(1)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涵义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指以青少年为对象的社会工作。

从过程角度去认识,可以将青少年社会工作定义为: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兴趣倾向、特长嗜好、家庭背景以及智力等实际情况,予以个别的或集体的辅导,使其获得正常的发展与进步,并启发其个别的才能与志趣,使其达致最大发展,以贡献于社会的活动。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配套题库 课后习题(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配套题库 课后习题(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六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1.什么是人类行为?什么是社会环境?两者的关系是什么?答:(1)人类行为的定义人类行为也称人的行为,它是对人的一切行动的泛指,意为有机体的作为及其行动,包括内在隐秘的和外在可观察到的行为。

社会工作将人类行为被界定为:个体为适应环境与满足需要所表现出的活动或反应,它是遗传、生理、心理、社会过程等内外因素综合性相互作用的结果。

(2)社会环境的定义在社会工作者的视野中,环境一般指个人或群体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与个体或群体的生存和发展相关的、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要素的总和,它包括人造环境、社会关系系统、社会氛围和文化等。

(3)两者的关系个体、群体与社会环境的依赖和相互作用,决定了人的行为受到社会环境的直接影响。

①社会环境为人的行为提供了活动空间社会环境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具体的空间。

在这个空间中,人们出于满足自己需要的动机,在现实社会条件及社会规范的约束下行动,获取自己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发展自己的潜能,实现个人与社会的期望。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②社会环境为人的行为提供参照标准参照群体不是社会成员生活于其中的群体,而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

在社会生活中,参照群体是人们进行比较和评价的标准,从而影响着人们的行为。

③社会环境影响人的社会功能的发挥在复杂的现代社会中,人在成长的生命周期中及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中,任何一个方面、一个阶段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其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

社会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增强人及社会环境的功能。

④改善社会环境,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环境对人谋求生存和发展的行为的影响说明,要积极促进人的发展,必须从改善社会环境入手。

其中包括强化社会支持网络,增强对人的支持能力,改善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调整资源分配格局,改造不相适应的社会文化等等。

2.人类需要有哪些类型?如何帮助服务对象分析他们的需要?答:(1)人类需要的类型需要是人的需求未能满足的状态,它表现为人们对目标的追求。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配套题库 课后习题(微观社会工作)【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配套题库 课后习题(微观社会工作)【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八章微观社会工作1.社会工作方法有哪些类别?答:整合的社会工作方法采用不同的干预技巧在不同的机构设施中,协助不同的服务对象群体处理个人与社会问题。

与这套整合方法的要求相适应,形成了直接与间接工作方法,微观与宏观工作方法的分类。

(1)直接与间接工作方法①直接工作方法微观和中观层面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涵盖了个人、家庭和以小组为单位的社会群体。

由于微观和中观层面的社会工作大多是通过面对面的方式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因此被称为直接工作方法。

a.微观层面:微观社会工作实务是以一对一的方法为个人提供服务的,中观社会工作实务主要针对家庭和其他小组的需要与问题。

b.中观层面:中观层面的社会工作服务于“远比家人的互动关系疏远,却比组织或机构中的人际关系亲近的关系,这个层面的服务对象包括自助团体的成员、学校的学生、公司的同事或邻居间的关系”。

②间接工作方法宏观层面的社会工作由面对面的福利服务输送方式延伸而来,包括社会计划和社区组织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的过程,协助社区行动团体、组织、和机构处理所遭遇的社会问题,工作对象包括居民、团体以及组织和社区。

宏观层面社会工作的方法包括社区组织和社区发展、服务方案制定和发展、方案实施与管理及评估以及政策分析和研究。

这种方法是以社区和组织、机构管理、社会政策分析与倡导以及相关研究为主,相对于面对面的直接服务,属于间接服务,故此宏观工作方法也被称为间接工作方法。

(2)微观与宏观工作方法目前学界的共识是,将社会工作方法分为微观实践(个人、家庭、小组及个案管理)和宏观实践(组织、社区和政策)两大类。

①微观社会工作方法微观社会工作方法是专指为协助个人、家庭和群体面对和消除其生活困境或压力,并促使其整合于社会组织的专业服务方法。

其使用的方法包括社会个案工作与小组工作方法。

②宏观社会工作方法宏观社会工作方法是指,针对社会大众共同需求和问题所提供的,各项促进社会团体组织功能及社区组织功能协调的专业服务。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1-3)编【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1-3)编【圣才出品】

郑杭⽣《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1-3)编【圣才出品】第⼆部分课后习题第⼀编社会运⾏概述第⼀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的?答:社会学产⽣于19世纪三、四⼗年代,决定性的因素是时代的实践要求。

⼀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形成起来的。

(1)两⼤⾰命是社会学产⽣的历史时代根据①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两⼤⾰命使社会从⽣产⼒到⽣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政治制度都发⽣了变化。

作为上述变化突出表现的⼯业化和都市化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问题的产⽣,对社会学的产⽣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学从⼀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②资本主义制度的确⽴,并没有带来普遍的“⾃由、平等、博爱”,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如经济危机、贫富差距、劳资⽭盾等。

这些社会运⾏和发展中的障碍和不协调,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和协调发展的问题。

作为时代的实践要求的社会运⾏和发展的问题,特别是社会良性运⾏和协调发展的问题,就是这样提出的。

(2)思想材料在形成社会学过程中的重要作⽤①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如孔德不仅受到柏拉图、亚⾥⼠多德、霍布斯等⼈的影响,⽽且还直接从孟德斯鸠关于历史和社会现象的决定论和孔多塞关于⼈类理性进步的必要阶段论中,引出他关于⼈类知识、关于政治形式,以及关于社会类型的各个三阶段论。

在中国,严复把社会学翻译成为“群学”,就是受到荀⼦关于“⼈⽣不能⽆群”等思想的启⽰。

②从康德到⿊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以亚当·斯密和⼤卫·李嘉图为代表的英国古典经济学,以傅⽴叶特别是圣西门为代表的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也是其社会学的思想来源;西⽅社会学中的反实证主义思潮也受到德国古典哲学传统以及社会科学历史学派的影响;韦伯的社会学既受德国⼈⽂科学观点的影响,⼜受英法实证主义的影响。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全册练习试题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全册练习试题

第一编什么是社会工作第一章社会工作的内涵与工作领域一、名词解释1.社会工作答:社会工作是指秉持利他主义价值观,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专业方法,帮助有需要的困难团体,解决其生活困境,协助个人及其社会环境更好地相互适应的职业活动。

这一定义指出,社会工作本质上是一种职业化的助人活动,其特征向有需要的人特别是困难群体提供科学有效的服务。

社会工作以受助人的需要为中心,并以科学的助人技巧为手段,以达到助人的有效性。

社会工作要做的是改变,包括改变受助者不适行为,改变他的不利境遇,改善当事人与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环境的良性适应,以及促进人的发展。

2.社会工作者(武大2010年研)答:社会工作者是指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他们是有一定专业知识并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

在有些国家,社会工作者的身份比较容易确定。

这些人一般受过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并获得社会工作的硕士或学士学位,他们在社会福利机构或设施中专门从事社会服务,并被社会工作专业组织所认可,被雇主认为是社会工作者。

3.案主(西南大学2010年研)答:案主又称受助者,是指遇有困难,自己不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的人。

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并采取行动与社会工作者互动。

受助者是服务的接受者,没有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必要性。

社会工作者要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案主的利益高于社会工作者的利益,社会工作者应为实现案主的利益、满足案主的需要而开展工作。

绝不允许社会工作者因自身的利益或需要而损害案主的利益。

这和一般人际关系强调互惠明显不同。

4.助人自助(中山大学2012年研;西南大学2010年研)答:助人自助是指社会工作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在帮助他人的活动过程中贯穿的一种核心价值理念。

在这个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作为行动者,依自己的助人价值观去设计和实施助人活动,并积极吸引受助者主动参与这一行动过程,通过相互配合与协调,从而达到助人目的。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笔记+课后习题+考研真题及详解】(1-5章)【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笔记+课后习题+考研真题及详解】(1-5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性质与任务1.1复习笔记一、什么是社会工作1.社会工作是科学作为应用社会学或应用社会科学的社会工作的科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客观性。

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的活动,是社会工作者为求助者提供资源以帮助他走出困境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虽抱有助人的价值观与目标,但他审视问题的立场及态度却是客观的,即不是从感情出发,而是基于自己的知识基础、专业操守客观地对待问题,寻求有效而合理地解决问题的办法。

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之间是工作关系,它要求社会工作者应有客观的态度。

(2)工作方法的科学性。

社会工作十分注重工作方法,并把科学的工作方法当作社会工作成功的基本要件。

这些方法以其固有的内在联系、技术和原则而成为规范的工作准则。

(3)工作过程的逻辑性。

社会工作者根据助人活动的发展规律将工作过程化为前后紧密连接的一些阶段,从而使其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2.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1)社会工作过程是对社会工作方法和技术的灵活运用;(2)社会工作需要细致地分析、巧妙地应对问题;(3)社会工作面对的任务常常是新的、独特的、特殊的。

3.社会工作是一种制度(1)什么是制度制度也称社会制度,它是人类在长期的共同活动中经过积累、选择而形成的指导人们活动的规范体系。

(2)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制度①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的专业活动,也是一种社会制度。

这表现为它既具备社会制度的特征,也成为现代社会解决社会问题的制度化手段。

社会工作已具备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a.社会工作有一套明确的理论作指导;b.社会工作有严密而科学的行为规则,不仅对于任何常规性的助人活动,社会工作都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模式,从而保证了工作过程的科学性,而且从事这项活动的社会工作者内部也有严格的“行业守则”,这种行业伦理守则对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行为进行约束,从而保证了职业行为的规范性;c.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机构成为进行此类专业助人活动的执行者,这些人受过专门训练,能够保证助人活动科学、有效地进行。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课后习题详解)【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课后习题详解)【圣才出品】

2.2 课后习题详解1.为什么把《伊丽莎白济贫法》看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历史发展源头?答:为应对贫困与其他社会问题,英国政府在工业革命的历程中出台了相应的济贫政策来救助贫民,开创了由政府以社会政策的形式来规范社会救济事业之先河。

其中1601年颁布的《济贫法》因其完备性而最为著名,被誉为开创性的济贫法案。

这部法案的意义在于,在西方历史上第一次正式承认政府有对社会中无助的人进行救济的责任,并建立了初步的救济行政制度与救济工作方法。

把《伊丽莎白济贫法》看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历史发展源头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1)法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①规定每一教区每周应向地主征收济贫税,明确了政府在救济贫民问题上的责任。

②规定贫民救济应由地方分区主办,每一教区设立监察员若干人,中央政府设立监督人员。

③以工代赈。

规定凡有工作能力的贫民,必须参加工作,以工作换取救济。

a.教区设有贫民习艺所,供男女儿童习艺;b.教区也义务地代为介绍工作,或配给原料与工具,强迫有劳动能力者从事生产。

④禁止无家可归者及无业游民行乞游荡,设济贫院收容救济,强迫其在济贫院工作。

有家者给予家庭补助,使其仍在家居住。

⑤规定家庭有救济其贫穷家人或亲属的义务,教区仅在贫民不能从其家人或亲戚处获得扶养时才予以救助。

而且救助的对象限于在该区出生的人或最近在该区住满3年的人。

⑥把贫民分为三类:a.为体力健全的贫民。

这种人在接受救济时必须进入“感化所”或“习艺所”工作。

b.不能工作的贫民,包括患病者、老年人、残疾者、精神病患者及需抚育幼小子女的母亲们。

对这种人救助的方式分为进入“济贫院”,即进行“院内救济”和“院外救济”两种。

c.失依儿童,包括孤儿、弃婴等。

对这种人救助的主要救济措施是进行领养或寄养。

(2)《伊丽莎白济贫法》奠定了政府主持公共救济事业的基础和方式,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①分区救助,这为后来政府公共救助行政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人的成长与社会环境)【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人的成长与社会环境)【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五章人的成长与社会环境5.1复习笔记一、人的成长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的专业,其目的是增加人们的福利,使人得到全面发展,具体说来就是促进人的健康成长。

人的成长与人的发展是相同的概念,其涵义是使人能顺利地通过人生的各个阶段充分发挥他的能力,扮演好社会角色,为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人的成长表现为对个人需求及社会期望的满足,而个人需要与社会期望是与人的本质属性相关的。

1.人的属性社会工作把人当作一个具体的、现实的人来看待,认为人的本质属性包括生物性和社会性两个方面。

(1)人的生物性①人是一个高级生物体a.人的生物性首先表现为他是一个具体的生物,他由复杂的肉体器官组成,成为一个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协调、联合供职的有机体,其目标是个体的生存与发展。

人的生物体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是一个整体,它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对个体生存及发展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

b.人的生物体是不断发展、不断成长的。

一个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经历漫长的历程,婴儿→幼儿→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这是一个正常人一生中所要经历的必然阶段。

这是一些以人的生物性成长为基础划分的前后相互联系的阶段,被称为人的生命周期。

在这个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上,个体的生物机体的状态不同,对外界的需求不同,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也不同。

②人的本能人的生物性还表现为它有先天而有的本能,虽然这些本能并非完全与生俱来,但随着生物机体的发展,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并表露出来。

一个人的能力是在他的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但这必须以人的先天潜能为基础。

人的潜能与人的本能并不等同,人的潜能是人所具有的所有但尚未发挥出来的能力,它包括本能和后天学得的才能两部分,它是体现人的价值的各种潜在能力的总和。

(2)人的社会性①人的社会性及其发展a.人的社会性是个体参与群体或社会生活的倾向及特征。

第一,人的社会性表现为个体积极参加群体生活的倾向,以及他与其他个体共处于群体之中,经营群体生活的能力与活动。

北京科技大学社会工作导论考试题-思考题-部分答案(第一、四、七、八、九章)

北京科技大学社会工作导论考试题-思考题-部分答案(第一、四、七、八、九章)

怎样理解社会工作是一种科学?1社会工作式科学的社会服务2社会工作是科学的助人方法:社会工作价值观和方法成为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

个案小组社区工作方法和社会行政逐渐成为社会工作者解决问题之长器。

正是因为工作方法在社会服务中所处的基础和中心位置,所以说社会工作是一套科学的工作方法。

怎样理解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专业的基本特征是1理论体系2社会认可3专业权威4伦理守则5专业文化。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社会工作已经形成里有外借理论、实践理论构成的理论体系,指导者从业者的助人行为。

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已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从事社会服务的行业,服务机构要有专业资格从事服务的人要经过专业培训,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体系已经建立,社会上已有一批社会工作专业人员,业内有独特的专业规范。

社会工作是一个一系统的专业教育为基础、以专业方法为依托、从事社会服务的职业领域。

试述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直接服务:照顾者劝告者治疗者支持者,间接服务:研究者行政者咨询者,合并服务:教育者协调者调解者倡导者经济人增进能力者。

试述社会工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的地位?社会工作专业存在于社会福利系统内部,作为一门助人专业,它通过有组织的和专业化的方式为社会中有需要的群体提供更多服务。

社会工作在社会福利制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1社会福利服务的组织和推行,依赖于专业的社会工作来完成,而且只有通过这样一门成熟的专业,社会服务的诚信和效果才能得以保证2社会工作专业是社会福利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知识基础,他的完善与发展对促进社会福利的进步至关重要3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制度具体化的一个过程,他通过社会福利服务的策划推行和评估等一系列专业活动保障整个福利制度功能的正常发挥同时也有助于改善社会服务的管理。

社会工作是促成社会稳定与和谐的不可缺少的条件,社会福利制度的简历和进步更需要社会工作专业来完成具体的使命和任务。

如何理解社会福利的不同分类及其功能?二分法:补缺型/剩余型福利、制度型福利,三分法:补缺型/剩余型福利、财政福利、职业福利,单一分类:综合性的社会福利功能:1通过社会救助和公共援助等作为安全网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为困难人群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促进社会发展2提供社会和公共服务,促进困难群体参与经济活动,增强他们的自立,提升社会参与水平3提供教育医疗等促进公民生活水平提高,解决不平等问题4提供发展和提供社会福利服务促进社会预警机的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的社会关系。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课后习题(7-11章)【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课后习题(7-11章)【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七章社会工作过程1.为什么说社会工作是一个过程?答:社会工作是一个过程的原因是:(1)社会工作致力于改变社会工作的专业特性集中地表现在它既助人,又超越助人,通过预防和解决社会生活能力缺乏或丧失以及社会功能失调等方面的社会问题,达到“改变”社会和个人的目的,“改变”是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

①社会工作是一种有计划的社会变迁“有计划的社会变迁”实质上就是对社会运行过程进行干预,对社会系统施加定向影响。

从最基本的意义上讲,社会变迁是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他们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大规模的变化。

社会工作就是针对社会变迁过程中产生的或者可能产生的社会问题所从事的促进有计划社会变迁的活动。

②有计划的社会变迁是一个社会过程社会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和运行的,为了达到有计划的社会变迁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人的改造,一是制度的改造,此即社会工作的宏观干预和微观干预。

这样一个变迁过程需要从环境和人两方面入手,换句话说,社会变迁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统筹兼顾、多管齐下,以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实现社会的进步。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③个人和群体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社会问题的解决有计划变迁的社会工作之所以是一个社会过程,其道理还在于,个人和群体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社会问题的解决,而社会问题的解决则是一个社会过程,这是由个人或系统的问题与整个社会问题之问的关系所决定的。

④个人与系统的改变是一个过程社会工作帮助社会系统与个人提升社会功能,解决或预防问题,需要经过结构化的操作,以有计划、有步骤地达到改变的目的,这也说明社会工作是一个过程。

a.助人关系的建立是一个过程。

通过助人关系社会工作者才能与服务对象讨论如何处理困难和解决问题、改变态度和行为,才能在过程中逐渐产生改变的作用,达到助人的目标。

b.改变是一个过程。

社会工作中的改变不是突变,而是量变的积累过程,是服务对象逐步形成自我改变意识的过程。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圣才出品】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1.为什么把《伊丽莎白济贫法》看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历史发展源头?答:为应对贫困与其他社会问题,英国政府在工业革命的历程中出台了相应的济贫政策来救助贫民,开创了由政府以社会政策的形式来规范社会救济事业之先河。

其中1601年颁布的《济贫法》因其完备性而最为著名,被誉为开创性的济贫法案。

这部法案的意义在于,在西方历史上第一次正式承认政府有对社会中无助的人进行救济的责任,并建立了初步的救济行政制度与救济工作方法。

把《伊丽莎白济贫法》看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历史发展源头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1)法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①规定每一教区每周应向地主征收济贫税,明确了政府在救济贫民问题上的责任。

②规定贫民救济应由地方分区主办,每一教区设立监察员若干人,中央政府设立监督人员。

③以工代赈。

规定凡有工作能力的贫民,必须参加工作,以工作换取救济。

a.教区设有贫民习艺所,供男女儿童习艺;b.教区也义务地代为介绍工作,或配给原料与工具,强迫有劳动能力者从事生产。

④禁止无家可归者及无业游民行乞游荡,设济贫院收容救济,强迫其在济贫院工作。

有家者给予家庭补助,使其仍在家居住。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⑤规定家庭有救济其贫穷家人或亲属的义务,教区仅在贫民不能从其家人或亲戚处获得扶养时才予以救助。

而且救助的对象限于在该区出生的人或最近在该区住满3年的人。

⑥把贫民分为三类:a.为体力健全的贫民.这种人在接受救济时必须进入“感化所”或“习艺所”工作。

b.不能工作的贫民,包括患病者、老年人、残疾者、精神病患者及需抚育幼小子女的母亲们。

对这种人救助的方式分为进入“济贫院”,即进行“院内救济”和“院外救济”两种。

c.失依儿童,包括孤儿、弃婴等。

对这种人救助的主要救济措施是进行领养或寄养。

(2)《伊丽莎白济贫法》奠定了政府主持公共救济事业的基础和方式,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配套题库课后习题(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配套题库课后习题(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配套题库课后习题(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圣才出品】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六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1.什么是人类行为?什么是社会环境?两者的关系是什么?答:(1)人类行为的定义人类行为也称人的行为,它是对人的一切行动的泛指,意为有机体的作为及其行动,包括内在隐秘的和外在可观察到的行为。

社会工作将人类行为被界定为:个体为适应环境与满足需要所表现出的活动或反应,它是遗传、生理、心理、社会过程等内外因素综合性相互作用的结果。

(2)社会环境的定义在社会工作者的视野中,环境一般指个人或群体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与个体或群体的生存和发展相关的、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要素的总和,它包括人造环境、社会关系系统、社会氛围和文化等。

(3)两者的关系个体、群体与社会环境的依赖和相互作用,决定了人的行为受到社会环境的直接影响。

①社会环境为人的行为提供了活动空间社会环境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具体的空间。

在这个空间中,人们出于满足自己需要的动机,在现实社会条件及社会规范的约束下行动,获取自己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发展自己的潜能,实现个人与社会的期望。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②社会环境为人的行为提供参照标准参照群体不是社会成员生活于其中的群体,而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

在社会生活中,参照群体是人们进行比较和评价的标准,从而影响着人们的行为。

③社会环境影响人的社会功能的发挥在复杂的现代社会中,人在成长的生命周期中及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中,任何一个方面、一个阶段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其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

社会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增强人及社会环境的功能。

④改善社会环境,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环境对人谋求生存和发展的行为的影响说明,要积极促进人的发展,必须从改善社会环境入手。

其中包括强化社会支持网络,增强对人的支持能力,改善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调整资源分配格局,改造不相适应的社会文化等等。

2.人类需要有哪些类型?如何帮助服务对象分析他们的需要?答:(1)人类需要的类型需要是人的需求未能满足的状态,它表现为人们对目标的追求。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课后习题(1-6章)【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课后习题(1-6章)【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一章社会工作的涵义与功能1.怎样理解社会工作是一种科学?答: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社会工作是一种科学:(1)社会工作是科学的社会服务社会工作是科学的社会服务,社会服务是社会工作最本质的特征。

①社会工作是以助人为目的的活动,这种利他的活动不是服务提供者获取私利的手段或工具,而是目标本身。

社会工作所说的服务是直接或间接向困境人士、弱势群体提供的物质的、精神的或生活上的帮助。

②社会工作具有实务特征。

实务也称实践,它是人类有意识地改变外部世界的活动,是人的能动性的表现。

它强调具体地去做,即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取行动、实施服务。

(2)社会工作是科学的助人方法在现代社会中,困境人士、弱势群体所遇到的问题十分复杂,要有效地帮助他们就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社会工作就是运用科学方法从事的社会服务。

随着社会工作实践的发展,个案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方法、社区工作方法和社会行政逐渐成为社会工作者解决问题、提供服务之长器。

①个案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方法和社区工作方法是向服务对象提供直接服务的方法,它们被称为直接社会工作方法。

②社会行政通过实施政策或运作社会服务机构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属于间接社会工作方法。

依靠这些方法和它们的结合,社会工作者提供着独特而有效的服务。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从实际服务的角度来看,社会工作实践就是对这些工作方法的灵活运用,正是因为工作方法在社会服务中所处的基础和中心位置,所以说社会工作是一套科学的工作方法。

(3)社会工作具有科学性社会工作要科学地助人,科学性是其重要特点。

①社会工作是建立在对问题的科学分析之上的助人活动。

社会工作主要不是以帮助解决人们日常的、简单的困难为己任,而是主要面对那些复杂的难题。

对于扶老携幼,可能任何人都可以做。

但是对城市失业者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成长等问题的解决则不是一般人都能做好的。

社会工作常常介入这些复杂的社会问题,就要对问题进行科学分析。

自学考试《社会工作导论》试题及答案

自学考试《社会工作导论》试题及答案

自学考试《社会工作导论》试题及答案自学考试《社会工作导论》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社会工作是一门以____为基础的专业,其目的是促进社会福利和社会公正。

2、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应遵循案主自决的原则,这一原则的前提是相信案主有____的能力。

3、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而现代社会工作则起源于____。

4、社会工作的基本范畴包括____、和。

5、社会工作的实践领域主要包括____、____、和。

二、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社会工作的特点?() A. 以案主为中心的服务模式 B. 以改善案主生活质量为目标 C. 强调实践性和科学性 D.以案主自决为原则2、下列哪一项不是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A. 直接服务提供者 B. 资源协调者 C. 政策制定者 D. 行政管理者3、关于社会个案工作的描述,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 它是一种以个人或家庭为服务对象的方法 B. 其目的是帮助案主借助社会力量解决问题 C. 它是一种以治疗为主的疗法 D. 它是一种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专业4、下列哪一项不是社区工作的目标?() A. 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 B. 改善社区环境 C. 培养社区居民的自助能力 D. 消除社区中的不良现象5、关于社会工作理论,下列哪一项表述不正确?() A. 个体发展理论认为,人的发展是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 B. 标签理论认为,社会问题是由于社会结构的不合理造成的 C. 社会系统理论强调,个人的行为受到其所处环境的制约 D. 增权理论认为,个人的无力感是由于社会压迫所致三、简答题1、简述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

2、请列举三种常用的社会工作方法。

3、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4、请简述社会工作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四、论述题请结合实际案例,论述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如何运用增权理论。

电子商务自学考试试题与答案电子商务自学考试试题与答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热门领域。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配套题库 课后习题(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与价值体系)【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配套题库 课后习题(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与价值体系)【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三章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与价值体系1.试述社会工作关于人的价值。

答:西方社会工作关于人的价值论述主要有社会工作实务操作定义所代表的价值体系、比斯台克所发展的价值体系以及泰彻所发展的价值体系三个学派。

(1)社会工作操作定义所表达的价值体系高登认为,美国社会工作操作定义包括六条价值叙述:①个人是社会首先要关心的对象;②在社会和个人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③他们具有相互的社会责任;④尽管对每个人来说,他们都具有共同的人类需要,但是每一个人从本质上来说是唯一的,与其他人是不同的;⑤民主社会的一个基本属性就是个人通过积极地参与社会,实现每一个人的全部潜能和社会责任;⑥社会有责任提供各种方式,克服或阻止在个人和环境之间存在的自我实现的障碍。

社会工作实务所体现的价值观念与新教伦理中的价值观念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它完成了从个人责任向社会责任的过渡。

这种价值理念是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得以建立的哲学基础。

(2)比斯台克的价值体系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比斯台克在其1967年发表的《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一文中,提出了他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

他认为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包括:①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②人在生理、智力、情感、社会、审美和精神方面具有天赋的潜能;③人具有实现其潜能的天生的驱动力和义务;④人具有选择能力,并且由于其有自我实现的义务,所以他具有自我决定权;⑤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且他有这样被考虑的权利和需要;⑥为了自己潜能的实现,人有权要求利用合适的手段;⑦每一个人需要在其社会提供和保障的机会方面和谐发展,以满足他在身体上、心理上、经济上、美学上和精神上的基本需要;⑧人的社会活动在其自我实现的斗争中是重要的;⑨社会有义务促进个人的自我实现;⑩社会有权通过其个体成员的贡献变得健全和繁荣。

(3)泰彻的价值体系泰彻认为社会工作的价值如下:①每一个人都有其尊严和价值;②每一个人都应该受到尊敬和得到周到的照顾;③每一个人都应该参与影响他的决策;④每一个人都应该自由发展他自己的能力和天赋;⑤每一个人都应该公平地分享对物品和服务的控制;⑥对于为了理性行为所必需的信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完全和自由获得的权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工作导论第三版课后题答案社会工作导论期末考试参考重点一、名词解释1.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被看作是持守利他主义的助人理念、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用科学的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

2.助人自助:具体说就是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

助人的过程就是社工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工作过程中实现专业价值。

3.受助者:是指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活动直接的工作对象,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社会工作的直接受益者。

4.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是经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或训练的,从事社会工作专业研究、教学和实际工作的人员。

5.人在情境中:提出将服务对象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同其生活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提出人与环境是一个互动的体系。

只有将遭遇问题的人放在其特定的环境中去考察,才能真正了解人的行为,并找到对症下药的地方。

6.慈善组织会社:于1869年诞生,19C末20C初盛行于英美的一个以协调政府与民间各种慈善组织活动的组织。

7.汤恩比馆:英国牧师巴涅特为纪念汤因比的献身精神,并进一步号召更多的人到教区为贫民服务,于1884年在伦敦东区建立的一个大学社区睦邻服务中心。

8.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这些资源与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而且这些关系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

9.同理心:同理心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简言之,一个人要想真正了解别人,就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也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做法,与现代所流行的“理解万岁”、“换位思考”等差不多是同一个意思。

10.济贫法:1601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颁布的英国第一部成文的济贫立法。

是英国最完备、执行时间最长,同时也是影响最大的一部济贫立法。

11.人本治疗模式: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自我概念,认为人的行为、情绪和心理,与他人的关系和对环境的适应等都式受自我概念影响的,由自我概念决定的。

是自我概念而不是真实的应验性的自我决定着人的行为。

12.社区照顾: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就是动员并连接正式和非正式的社区资源,去协助有需要的人士,让他们能和其他人一样,居住在家里和生活在社区里,有得到适当照顾,从而社区成员之间休戚与共、相互扶持。

二、简答题1.简述社会工作对工作对象的功能。

答:(一)提供物质帮助(二)给予心理支持(三)促进能力发展(四)维护合法权益2.简述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

---P149答:①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是经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或训练的,从事社会工作专业研究、教学和实际工作的人员。

②受助者:是指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活动直接的工作对象,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社会工作的直接受益者。

③资源系统:平克斯和米纳汉将有助于人们的社会资源系统划分为三类:第一,非正式的或自然的资源系统第二,正式资源系统第三,社会性资源系统④环境:环境是指与人的活动,与人的生存和人发展有关的外在事物的总和。

3.简述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P102答:①.个人必须适应环境,处于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有能力改变自己的行为和学习社会环境所赞许的行为②.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③.个人会对社会环境有一定影响④.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量并不对等,相对而言,在许多情况下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要大得多。

4.简述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

--P18答:社会工作的领域是广泛的,有公共救助、家庭服务、儿童服务、老人服务、康复服务、学校社会工作、就业服务、矫治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医疗社会工作、乡村社区发展、军队社会工作、社会保险服务等。

5.简述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

---P23答:(一)促进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二)促进制度建设与社会进步(三)增加社会资本与促进社会协调发展6.简述专业关系的基本特点。

---P158答:目的性、以受助者为本、非平等性、受制约性、代表性、兼容性7.简述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系统。

---P155答:(一)改变媒介系统:是指社会工作者,不论他受雇于公立、志愿、非营利机构、组织或社区,他们都是促使案主发生改变的媒介,又是实施改变的主要行动者,是专业的助人者。

(二)案主系统:即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工作服务的直接受益者。

案主系统可以是个人、家庭、小组、团体,也可以是社区、组织。

(三)目标系统:是指为了达到案主系统的目的所需要改变和影响的系统。

(四)行动系统:是指那些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工作、实现改变目标的人,即社会工作的同盟军,是与社会工作者一起进行改变努力的系统。

8.简述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P166答:一、直接服务角色:是指社会工作者面对面地接触在情景中的案主,提供直接服务,以帮助案主解决困难和问题的社会工作服务的方式。

在直接服务中,工作者的角色包括:支持者、指导者、治疗者或辅导者、照顾者二、间接服务角色:是社会工作者作为案主的代表去争取资源,改进服务的输送方式或创造新的服务,以满足案主的社会需要。

社会工作者的间接服务角色包括:行政者、研究者、咨询者三、合并服务角色:是指那些无法清楚地区分为直接服务或间接服务的角色,主要有:促进者、经纪人、调解者、管理与协调者、倡导者、增权者、教育者。

9.简述老年阶段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P118答:㈠主要问题:由于生理、心理特征的变化和角色转换,老年人会面临诸多问题和困扰:经济收入减少、情感生活弱化;各类疾病增加。

㈡对策:社会工作应该维护老人权益,促进老人功能。

社会服务人员要积极了解老人的根本需要和主要需要,协助恢复其社会关系,避免社会隔离,对不可恢复的功能,要防止其恶化要整合自愿,解决老人的问题,满足其生活需求。

社会工作人员要鼓励子女与父母共同生活,充满孝心地奉养父母,使得他们享受天伦之乐。

10.简述个案工作的模式有哪些?--P176答:(一)心理-社会学派个案工作:该学派向服务对象提供一个长期的、支持性关系,在减低服务对象外部压力的同时,又增加服务对象的自我认识。

是一种将服务对象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同其生活的环境结合起来考虑并进行工作的个案工作理论模式(二)问题解决派个案工作:问题解决派个案工作的基本假设:一是人类生活是一连串问题解决的过程,二是个人无法适当地处理问题的原因可能在于缺乏动机、能力、机会和资源。

其目标在于:引导和增强受助者寻求协助及改变的动机;发挥和演练受助者的心理、情绪和行动能量,增强自我功能,进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相关资源与机会,协助受助者解决问题。

(三)行为修正派个案工作:行为派个案工作主张由学习理论来了解可被观察的行为,其基本派别有古典制约派、操作制约派和社会学习派三种。

行为修正学派强调科观察之行为,认为行为可分为操作型行为和反映型行为两种,重视与问题有关的当前行为。

(四)理性情绪治疗个案工作模式:理性情绪治疗的实施特点是:①不重视对历史的追溯,而强调当下的的现在;②不重视对心理机制的分析,而直接从观念入手③不采用非直示式方法,而采用工作者主导的直式方式④它不重视潜意识,而强调明确的思想⑤它不重视环境的影响,而强调人的自由选择(五)人本治疗个案工作模式:①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自我概念,认为人的行为、情绪和心理,与他人的关系和对环境的适应等都式受自我概念影响的,由自我概念决定的。

是自我概念而不是真实的应验性的自我决定着人的行为。

②治疗目标:A引导案主通过自我努力而具备自我实现所必需的一些特质B提供一种治疗的气氛帮助案主重新认识自己C协助案主成长,提高案主克服当前及将来所要面对问题的能力。

(六)个案管理模式:所谓个案管理,赫波沃斯和拉森认为是个案管理人员把服务对象以及复杂的社会服务网络中有益于服务对象的资源联系起来,及时地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以达到最佳的服务效果。

三、论述题1.如何理解社会工作的本质?----P2..要点:答:社会工作的本质是助人。

是利他主义指导下的助人活动。

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综合多种科学方法的助人活动。

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本质的深层解释要点:社会工作的本质是助人。

2.论述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按阶段进行论述)。

P36-48答:专业社会工作是西方社会的产物,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工作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发端,而中国的社会工作起步较晚、水平低,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20世纪上半夜专业性质的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大学里开始讲授社会学、社会服务等课程,一些大学师生开始从事社会服务活动,同时在西方受过正规教育的一些知识分子为了救国救民,救亡图存在中国大地上发起了乡村建设运动,虽然这些活动因为战争等的原因这些实践活动并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但它在我国社会工作发展史上仍有重要意义;第二,1949年以后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模式形成阶段。

在30多年计划经济与“单位体制”实行时期,政府通过其代表者——各种社会组织和单位,并通过国家干部以行政程序与手段向人们提供生存资源和力所能及的帮助,从而形成了靠行政框架解决社会问题的行政性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模式。

第三,80年代中期以后,专业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宣传、提倡与初创阶段。

1979年国家决定恢复社会学,社会工作课程作为应用社会学也在一些大学恢复起来。

随着“政企分开”改革政策的推行和政府、群众团体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以及民政等部门对干部知识化、专业化要求的提高,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化的要求自然被提上议事日程。

1986年国家决定在北京大学等学校设立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这样专业社会工作教育在中国开始起步、恢复,与其同时民政等部门对干部进行在职培训,讲授社会工作内容,从而形成了以往的行政性社会工作与专业性社会工作相结合的发展格局。

改革开放特别是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社会结构转型的速度加快,各种“适应性”社会问题的出现只能由现存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框架内去解决,这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一种“非政府渠道”解决方式,使得社会工作能够快速发展起来,其主要推动因素有以下几方面:人们依靠亲属群体解决困难的手段日益弱化;来自政府部门的支持力量在逐渐增加;体制改革带来社会服务的职能回归社会;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对应的某些社会层面的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在中国的恢复、发展、壮大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

3.论述中国社会工作面临的挑战。

----P264答:中国的社会工作,由于其发展迟缓,又加之社会转型,所以它所遭遇的挑战是不言而喻的。

㈠社会转型带来的压力社会转型是当前中国最重要的国情,中国的社会转型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虽然这一转变早已开始,但是,当今社会的加速转变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压力是前所未有的。

中国各地经济发展程度之差别、社会状况之殊异使社会问题呈现出多样性和层次性。

这里包括从前现代状态向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问题,现代城市社会在转型中发生的问题,以及由于后现代的影响而产生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