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测产操作规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理论测产操作规程

水稻理论测产是指在水稻成熟以后快要收割前,按一定规则,选取一定面积的区块计量有效穗数,选择一定数量有代表性的稻穗进行取样并计量实粒数和结实率,测得干谷粒的千粒重,进而计算出每亩产量。因收割损耗等原因,水稻的理论产量与实际产量不一定完全重合,一般地,实际产量为理论产量的80%—100%。根据栽培方式及田块形状大小等不同因素,理论测产取样的方式也不同,取样时应遵循代表性和适量性原则。

一、需准备的器材和资料

1、相关表格

主要包括水稻理论测产数据记载表和水稻理论测产数据统计表。表格的电子文档为EXCEL表格,其中记载表能根据录入的原始数据自动计算出各关键指标数据,包括最后得出理论产量,分为抛秧和插秧两种模式。

2、测圈(测规)

测圈一般为金属材质正圆形圈,面积1㎡或1.111㎡(即半径为0.564m或0.595m,周长为3544.9mm或3736.7mm);测规为可拆卸金属材质量规,半径为0.564m或0.595m(即测量一圈所得面积为1㎡或1.111㎡)。测圈一般用于理论测产,测规一般用于实际测产。

3、卷尺

用于测量蔸距、行距和株高、穗长。

4、塑料包装袋

用于盛装取样的稻穗。

5、记号笔

用于在塑料包装袋上作取样标识,该标识应与理论测产数据记载表上的标识一致。

6、中性笔

用于数据记载、书写、演算等。

7、计算器

用于数据计算和统计。

8、空白纸

9、拖鞋、套鞋

二、人员组织

室外工作一般3—5个人为一组,1—2人负责下田取样,1人负责株高、穗长测量,1人负责数据记录,1人负责拍照、搬运等工作。

室内工作人员不限,一般1人负责数据记录和计算,多人负责测量和计数。

三、测产步骤

1、取样

根据田块形状和大小,选取有代表性的区块,进行5点或3点取样。用测圈垂直向下套取禾苗,当场计数测圈内的总穗数;如果田块为严格按一定距离栽插的插秧田,则可不用测圈或测规,测量蔸距、行距和10蔸穗数即可。每个取样点拔取1—3蔸作为样品。

2、测量

可在田边测量株高、穗长等指标。株高为稻株的地上部分高度,即株底到穗顶的长度,不包括根部高度;穗长为稻穗最下部第一个枝梗分叉处到穗顶的长度。实粒数不少于5粒的稻穗为有效穗,其相应株为有效株,只测量有效株的株高和穗长。

3、装袋

测量过株高和穗长以后,将稻穗用手掐断装入塑料包装袋中,一丘田块一个袋(同一丘田块多次取样的稻穗装入同一个袋中),并在袋上用记号笔作好标识,该标识应与数据记载表上的标识一致。每袋注意系好袋口,多袋又可混装入一个袋中以方便携带。

4、计数

计量所有有效穗的总粒数、实粒数、空粒数,计量过的稻穗继续装入原包装袋中以便测量千粒重。由电子文档表格自动计算或人工计算出亩有效穗数、平均实粒数、结实率等指标。相关公式如下:亩有效穗数=取样穗数之和/取样面积之和*666.6667

亩有效穗数=6666667/(平均蔸距*平均行距)*蔸平穗数

平均实粒数=样品实粒数之和/样品穗数之和

结实率=样品实粒数之和/样品总粒数之和*100%

单位:取样面积㎡,蔸距cm,行距cm。

5、测量千粒重

将稻穗脱粒,用水浮去空秕谷,然后选取全部或部分(一般不少于1000粒)晒干或烘干,用天平称取重量,计算得出千粒重。其公式

为:

千粒重=样品重量/样品粒数*1000

单位:千粒重g,样品重量g。

6、计算理论产量

公式为:

理论产量(kg/mu)=亩有效穗数*平均实粒数*千粒重*1000000。

7、实际测产

用测规画出一个圈,收割圈中水稻,晒干或烘干稻谷再进行称重,然后计算出实际产量。其公式为:

实际产量(kg/mu)=取样稻谷重量/取样面积*666.6667

单位:取样稻谷重量kg,取样面积㎡。

为增加测产准确度,也可用皮尺量取较大面积田块收割进行测产,公式同上;或者整田收割称重得出实际产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