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册语文教案分解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穷人》教学案例及分析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穷人》教学案例及分析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穷人》教学案例及分析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穷人》教学案例及分析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著名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

”果真是这样吗?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课文“穷人”,看看他们的精神世界也是否如他们的物质世界一样“穷”。

(板书:20穷人)(二)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本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我们在以前曾经学过他写的《跳水》一课。

他是伟大的俄国作家,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

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

这篇文章写的是沙俄时期穷人的故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了几个穷人?写了穷人的什么事?你感觉这些穷人怎样?你还读懂了什么?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2.检查自学情况(1)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板书:桑娜渔夫(2)学生谈谈对课文中穷人的印象。

(很善良)板书:善良学生谈谈还读懂了什么?(教师随机板书)(3)本文写作顺序?(板书:等待丈夫→抱回孩子→催促桑娜)(三)学习第一段1.自读“等待丈夫”一部分内容。

读完这部分内容,你有什么感受?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①感受到桑娜家境贫困、生活艰难。

从“补”、“破帆”、“勉强填饱肚子”、“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等看出桑娜家生活艰难。

②感受到桑娜勤劳能干。

引导学生说出“温暖与舒适”指的是什么?“温暖”指炉火未熄,与室外的寒风呼啸相比而言:“舒适”指地面干净、食具发亮,孩子们安静地睡着,这是与丈夫在狂风大浪中打鱼的处境相比而言。

从这里可以看出桑娜勤劳能干。

③体会到桑娜内心很善良,从“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等处可以看出。

)2.朗读这部分内容,读出感情,体会桑娜的家庭贫困、勤劳能干、心地善良。

六年级第十一册语文备课教案

六年级第十一册语文备课教案

六年级第十一册语文教案六年级第十一册语文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

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1、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2、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3、加强导学功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口语交际·习作”的编排,加强指导,明确要求5、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6、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三、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学中既要注意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明确六年级上学期在第三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教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另外,教学每一个专题时,要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无论教学进行到哪一部分都要与单元学习重点联系起来,做到“瞻前顾后”──前面学过的适时总结、复习、应用,后面要用到的,要适时做好铺垫。

2、识字、写字教学3、阅读教学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

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习作的能力。

(1)、首先理清专题的脉络,弄清楚课文在专题中的地位、作用,注意结合专题学习重点来组织教学内容。

(2)、教学时注意结合课后思考练习题,防止人为拔高或离题万里地发挥。

人教版第十一册语文全册教案

人教版第十一册语文全册教案

1山中访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俯身凝望、津津有味、别有深意”等词2.有感情地朗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感情。

4.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学习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充满诗意的画面。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早晨,好清爽!(1)自由地读读这句话,感受话中所包蕴着的情意、创设悬念,揭示课题1、同学们平时都有哪些朋友?会去探访你的好朋友吗?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跟朋友有关的特殊的文章,文中的作者要探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3、出示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

4、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探访他的好朋友。

二、读通课文,掌握字词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并多读几遍。

读通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2、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

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精致奥秘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3、谁来简单地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三、学习“出门”,感受心情1、作者轻装上路,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当时的心情。

(心情好;高兴)2、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很好?出了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与心情。

(2)理解“与微风撞了个满怀”的写法及所包含的韵味。

(3)带着轻松愉悦激动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1)读读这句话,从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的好心情?“满怀”是什么意思?与上一句的“满怀”意思一样吗?平时还可以说什么东西是满怀的?用“满怀______”练习说话。

(2)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朗读这句话。

四、再读课文捕获感知1、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出门访友。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案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案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词,正确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会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2)学会抓住课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认识与书写。

(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课文修辞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1)课文情感的表达。

(2)课文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学过很多关于大自然的美文,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大家猜一猜,这篇课文会讲述什么内容呢?(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节奏,感受课文情感。

(2)边读边圈出生字词,查找字典,理解字词意思。

3.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分享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2)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举例说明。

4.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X》,谁能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2.精讲课文(1)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情感。

(2)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让学生模仿运用。

3.课堂练习(1)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描写一个自然景观。

(2)交流分享,互相评价。

4.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X》,谁能谈谈对课文的理解?(2)检查课后练习题完成情况。

2.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对自己的启示。

(2)讨论如何将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写作实践(1)请同学们以《美丽的校园》为题,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第十一册语文教学计划

第十一册语文教学计划

第十一册语文教学计划第十一册语文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2. 加深学生对文化传承的理解,掌握相关的文化知识;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4. 强化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口头交流的能力;5.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感受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艺术形式的美。

二、教学内容本册语文教材共分十个单元,主要内容如下:1. 李清照2. 小说《荷花淀》3. 苏轼4. 科普阅读5. 诗歌鉴赏6. 小说《雾都孤儿》7. 鲁迅8. 七年级语文必修课文9. 诗歌鉴赏10. 小说《时间旅行者的妻子》三、教学方法1. 阅读教学法;2. 讲解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法;3. 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并重的教学法;4. 任务型教学法;5. 合作学习教学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1. 李清照的诗歌鉴赏和古代文学知识的传承;2.小说《荷花淀》的现实主义思想;3. 苏轼的文化价值和古代文化传承;4. 诗歌鉴赏和创意写作;5. 鲁迅的思想体系和文学成就;6. 七年级语文必修课文的鉴赏和交流;7. 小说《时间旅行者的妻子》的文学价值和科幻文学探索。

五、教学评价1. 设计一些阅读与写作作业,以检测学生的各项能力;2. 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并评估他们对文学鉴赏、写作和口语表达的掌握程度;3. 评估学生的思维、创新和合作能力是否有所提升。

以上是第十一册语文教学计划。

该计划综合了课程中所有单元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评价。

通过执行该计划,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学素养,同时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传承的理解。

六年级语文十一册《穷人》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十一册《穷人》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十一册《穷人》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人物形象,感悟文章主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课文内容。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人物形象,感悟文章主题。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

(2)分析人物形象,感悟文章主题。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论“穷人”这个话题,引发学生对“穷人”的好奇心。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穷人”的印象。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学生勾画出生字词,查找字典,理解词义。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享生字词的学习成果。

2.教师针对重点词语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

四、分析课文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对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分析。

二、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难点句子。

2.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文章主题。

三、拓展活动1.学生模拟课文中的情景,进行角色扮演。

2.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情境,分享感悟。

2.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的作文。

第三课时一、课堂检测1.学生默写生字词。

2.学生回答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

二、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文章主题。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三、拓展阅读1.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关爱他人的文章。

2.学生分享阅读感悟。

2.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我心中的穷人”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拓展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感悟文章主题。

小学语文十一册《洗脸》教案

小学语文十一册《洗脸》教案

小学语文十一册《洗脸》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洗脸》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提高学生的朗读、默读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课文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课文主题思想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

2.学生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洗脸的经历。

2.提问:你们觉得洗脸有什么意义呢?二、课文朗读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三、生字词学习1.教师逐个解释生字词,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词义。

2.学生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四、课文解析1.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思想。

2.体会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活细节。

二、课文朗读1.学生自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表情朗读,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课文解析1.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四、写作训练1.以“我的洗脸故事”为主题,进行写作训练。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活细节。

二、课文朗读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表情朗读,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课文解析1.分析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四、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关于洗脸的公益广告。

2.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互相评价。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几节课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活细节。

二、课文朗读1.学生自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中学语文第11册教案内容详解

中学语文第11册教案内容详解

中学语文第11册教案内容详解册教案内容详解中学语文第11册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它包含了多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高考和日常生活中的语文应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中学语文第11册的教学内容。

第一节: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如写作技巧、阅读理解、批判性思维等。

在中学语文第11册中,现代文阅读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文本分析、语言表达和思维拓展。

文本分析是现代文阅读的核心内容之一。

教师通过讲解和分析现代文作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和思想内涵,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学习文本分析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识别各种修辞手法、研究文本的结构和组织方式、掌握文本的主题和思想等。

语言表达是现代文阅读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学会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转化为文字表达,以便更好地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在语言表达方面,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避免语法错误和歧义,同时也需要讲述文学语言的特点和用途,帮助学生运用适当的文学语言。

思维拓展是现代文阅读的又一个关键内容。

学生需要通过现代文阅读练习,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本中蕴含的意义和思想,同时也需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和方法,如主题思考、情感理解、隐喻运用等。

第二节:文学欣赏文学欣赏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中学语文第11册的文学欣赏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现代诗歌散文阅读三个方面。

古诗文阅读是文学欣赏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古诗文,了解中国文学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同时也需要研究古诗文中蕴含的思想和理念。

在古诗文阅读方面,教师需要讲解和解读古诗文中的意象和美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文化和文明。

语文十一册教案

语文十一册教案

语文十一册教案教案标题:《语文十一册教案》- 课堂陶冶情操、全面提升语文素养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本册的教材内容和参与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和阅读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其语文表达和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语文课程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并提升其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对文本细节和隐含意义的理解。

2.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特别是写作表达的准确性和条理性。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借助文本感悟美的内涵和文化意义。

教学资源:1. 语文教材:《语文十一册》。

2.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堂黑板或白板、纸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秋》1. 导入:通过呈现秋天的图片、音乐或视频,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感知和情感。

2. 导读:教师解读《秋》一课的文本内容,引导学生留意重要的意象、表达手法等。

3. 阅读理解:分配小组阅读课文,提问相关问题,促进同学们对《秋》的理解和感悟。

4. 丰富阅读:和学生一起阅读其他描写秋天的文学作品,比如诗歌、小说片段等。

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点。

第二课:《明天,你好》1. 导入:以“未来”为主题,展示一些未来科技、城市或生活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引发学生思考未来的可能性。

2. 导读:解释标题和特殊词汇,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背景和主要人物。

3. 阅读理解:学生独立阅读《明天,你好》一课,并回答相关问题,探讨故事的主题和意义。

4. 写作活动:要求学生展望未来,写一篇类似故事的短文,表达个人对未来生活的设想和希望。

第三课:《朱培德的日记》1. 导入:通过播放二战相关的历史片段、图片等,帮助学生了解二战的背景和相关历史人物。

2. 导读:简要介绍朱培德及其日记的背景,引导学生对日记内容的期待。

3. 阅读理解:学生独立阅读《朱培德的日记》一课,并根据问题进行理解和解答。

4. 讨论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朱培德的军人精神和爱国情怀等思想品质,分享个人观点和感受。

十一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十一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三、品读句子,理解思想情感:四、布置作业c. 文章中几次直接描写老太太?分别是从那几个方面写的?各表现了老太太怎样的心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以快乐的心情的反衬结局的悲惨,以乐写痛,则痛甚)a. 给课文分段:1、介绍稻草人的外貌,看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普通,善良,坚守职责的好人)2、用一句话话概括1---2自然段的主要人区类容。

3、稻草人为主人做了那些努力?有效吗?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种情况(心有余而力不足)表现了作者的什么?(同情劳动人民却又无力改变现状的悲哀)4.点名读第四—五自然段: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本自然段中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两层?如何分?(回顾主人的悲惨经历,为主人即将得到的丰收感到由衷的高兴。

这一处伏笔的作用是什么?)1.学生谈一谈读了本段的感受;2.齐读本段;3.找出本段的比喻句,体会情感;(她的脸上满是皱纹,倒像个风干的橘子,那里会露出笑容来呢!)(这一句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以往的生活悲惨,将来又会雪上加霜,更令人同情)1.文中的动作描写实际上是什么造成的?把他写成稻草人的自觉行为有什么好处?2.找出本段中的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作上记号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人物内心塑造人物形象。

体现作者的同情与焦急,稻草人就是作者的代言人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教学的成败得失:2、学生的信息反馈:3、今后的教学建议:三、学习课文第九自然段四、总结全文五、语段仿写教师提出要求:a“咬嚼”一词还可以用哪些词代替?用本词的好处在哪里?(表现肉虫的贪婪,令人厌恶,闻者的不忍与心痛)b稻草人为什么低下头?作者想表达什么情感?在事实上,稻草人低下头是什么原因?小结:稻草人的焦急的心理活动,表象了他对主人的关爱,他同情主人悲惨的遭遇。

同学们,如果你也是这个故事中的一个角色,你希望自己是什么?你想怎样帮助老妇人?a.第一自然段外貌描写b.第三自然段环境与心理活动描写学生默读第九自然段想象一下老太太见到田里的情况会怎样,然后写一百五十字左右的语段,表现老太太那时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桂林山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桂林山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桂林山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图文结合,自主赏析,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桂林山水的美,培养自学能力。

2、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认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等方面的资料,用一两个词语表达它们的特点。

2、今天,我们来欣赏桂林山水,出示挂图,思考桂林山水与上面四处景观有什么不同之处?3、导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提问:“甲天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意图:通过四处景物与桂林山水风光的比较,凸同桂林山水的特点,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读交流,感情语言,自学字词1、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读完后,同座交流,谈各自感受。

(意图:自我审美,语言表达训练)2、结合学生的感受,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问: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2)指名读,教师相对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

(3)齐读,问:漓江的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意图:自主发现,自主赏析)3、同样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问: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点呢?图文对照,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险。

齐读感悟。

(意图: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理解。

)4、齐读第四自然段,引导读出陶醉之感。

(意图:美的享受)三、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在自主赏析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意图:进一步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体会“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真名不虚传。

)四、课堂练习1、朗读并听写词语。

漓江、翡翠、竹筏、峰峦、波澜2、仿照第二、三段的写法,把句子写具体。

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 …3、填空:漓江的水有_____、______、_____、三大特点,桂林的山也有_____、______、______、三大特点。

(意图:巩固)五、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语句抄在本上。

人教版第十一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第十一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第十一册语文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古代文学之《论语》教学目标:1. 了解《论语》的作者、成书背景和主要内容。

2. 理解《论语》中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

3. 学会运用《论语》中的经典语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论语》的作者、成书背景和主要内容。

2. 《论语》中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

教学难点:1. 学会运用《论语》中的经典语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人教版第十一册语文教材《论语》相关课文。

2. 多媒体设备。

3. 学生练习册和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论语》的封面和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对《论语》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论语》是什么吗?它的作者是谁?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论语》的作者孔子及其成书背景。

2. 分析《论语》的主要内容,包括言论、对话和故事等。

三、核心思想解读(20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论语》中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并列举相关的经典语句。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解释其中的意义。

四、语言运用(15分钟)1. 分析经典语句:选择几个经典语句,让学生分析其含义和表达方式。

2. 创作实践: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一段对话或故事,运用《论语》中的经典语句。

五、阅读理解(20分钟)1. 小组阅读:将《论语》中的一段对话或故事分发给学生,要求他们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2. 全班讨论:学生分享他们的理解和答案,进行全班讨论。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段《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论语》其他篇章,扩展他们的阅读广度。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辩论,探讨《论语》中的某一观点或思想。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只有一个地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球的特点和人类对地球的依赖。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学会课文中的重点句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享等形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增强学生对地球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地球、珍惜资源的意识。

增强学生的环保观念,树立保护地球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环保意识。

2.教学难点:理解地球的独特性和人类对地球的依赖。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实践环保行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地球的美丽景象,引发学生对地球的关注。

提问:你们知道地球有什么特别之处吗?为什么我们说只有一个地球?2.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阅读感受,讨论地球的特点和人类对地球的依赖。

3.生字词学习教师展示生字词,让学生跟读并书写。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4.课文理解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

5.重点句型学习教师展示重点句型,让学生模仿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学生练习运用重点句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6.小组讨论地球为什么只有一个?人类应该如何保护地球?每个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7.环保行动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实践环保行动,如节约用水、用电,减少垃圾产生等。

学生分享自己的环保行动,互相鼓励。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四、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并解释其意思。

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设计互动环节,如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地球与人类的关系,以加深对地球独特性和依赖性的理解。

结合课文中的描述,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地球的重要性和人类应该如何行动,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归纳能力。

2.教学难点补充: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地球资源消耗的动画图表,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

人教版语文十一册教案

人教版语文十一册教案

人教版语文十一册教案教案标题:《人教版语文十一册教案——探索中国古代文学之美》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 掌握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人物、事件和主题;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4.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运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元素进行创作。

教材内容:本教案针对人教版语文十一册中的古代文学作品进行教学,包括但不限于《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教学重点:1. 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作者;2. 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3. 探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和意义;4. 运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元素进行创作。

教学步骤:第一课:《红楼梦》的魅力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红楼梦》的封面和相关场景,引发学生兴趣。

2. 了解背景:简要介绍《红楼梦》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

3. 分析人物:选择几个重要的人物,让学生分组讨论其形象特点和作用。

4. 探讨主题:指导学生分析《红楼梦》中的主题,如爱情、权力等,并进行讨论。

5. 创作活动:要求学生以《红楼梦》为灵感,创作一个短篇小说或诗歌。

第二课:《西游记》的奇幻世界1. 导入:播放《西游记》的动画片段或相关片段,引起学生对故事的好奇。

2. 了解背景:简要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文学特点。

3. 分析情节:选择几个重要的情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其发展过程和意义。

4. 探讨主题:指导学生分析《西游记》中的主题,如友情、信仰等,并进行讨论。

5. 创作活动:要求学生以《西游记》为素材,创作一首诗歌或绘制一幅插图。

第三课:《水浒传》的英雄传说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水浒传》中的英雄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了解背景:简要介绍《水浒传》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

3. 分析人物:选择几个英雄人物,让学生分组讨论其形象特点和作用。

4. 探讨主题:指导学生分析《水浒传》中的主题,如正义、忠诚等,并进行讨论。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穷人》教学案例及分析(精选13篇)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穷人》教学案例及分析(精选13篇)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穷人》教学案例及分析(精选13篇)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穷人》及分析篇1《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求以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

下面就结合语文课《穷人》的教学片断,谈谈在教学中学生朗读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

一、教学片断师:请同学们自由读“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描写桑娜心里的这一部分内容,想一想,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全体学生自由朗读后讨论)生1:我觉得读出桑娜这时心神不安,很紧张、害怕,因为桑娜这时抱回两个孩子后,心里一直害怕有丈夫回来后会责怪自己,会骂自己。

(指名该生朗读)生2:我觉得要读出桑娜担心、后悔的语气,因为桑娜这时心里想丈夫会埋怨她自己都五个孩子了,生活够苦得了,再加上两个,今后的生活怎么过呢?(指名该生朗读)师:大家对这两位同学的朗读有什么感受和评价吗?生3:我觉得前一位同学读得好,能让人感觉到桑娜心里的紧张、害怕,但读时的表情表现的不够好。

生4:我觉得这两位同学都读得很好,都能读出桑娜此时既紧张又害怕,既担心又后悔的心情,让我感觉到仿佛她就是桑娜。

师:刚才同学们都能站在桑娜的角度上来理解,读出了自己的感受,说出了自己的意见,感情十分丰富,下面就请大家用自己的感受来朗读这几句话。

(学生自由练读后,指名生5朗读)师:你们觉得他读得怎样?生6:我觉得他在读“……是他来啦?……不,还没来!”时能注意到省略号的停顿读出桑娜的担心、害怕,但读得太快了一点,应该慢一点,让人感觉到她在反复思考。

人教版语文第十一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语文第十一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语文第十一册教案计划一、教材分析:1、基本结构:本册教材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

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 和“ 阅读材料” 两大部分。

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8 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14 篇。

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

课例包括4 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

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

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

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两次。

“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

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 各安排了两次,“ 展示台” 安排了一次。

本套教材学习到五年级下册,学生累计认字3000 个,提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前三学段识字量。

故从本册教材开始不再安排识字任务。

本册要求会写120 个字。

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

教材后附生字表。

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

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

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五年级保持一致。

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同一篇课文中同一个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

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不再注音。

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

为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教师在教案中要给予一定的提示。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案-桂林山水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案-桂林山水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案-桂林山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的方法。

2.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

四、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2.桂林山水图片3.教学录音机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桂林吗?知道桂林有什么特点吗?2.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感受一下桂林的美丽风光。

二、朗读课文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情感。

三、感知课文内容1.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同学们能找出文中描述桂林山水的词语吗?请用波浪线画出来。

3.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桂林山水的特点。

四、品味语言1.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2.指导学生理解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含义,感受其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桂林山水》,大家觉得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的呢?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桂林山水》的主要内容。

2.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桂林山水的特点。

二、深入理解课文1.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述桂林山水美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2.指导学生理解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

三、拓展延伸1.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你站在桂林的山顶上,你会看到怎样的景色?2.请同学们用一段话描绘一下你心中的桂林山水。

1.这节课我们深入学习了《桂林山水》,感受到了桂林山水的美丽和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2.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1.抄写课文,注意书写规范。

2.课下收集关于桂林山水的资料,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桂林山水》,让学生感受到了我国山水之美,培养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惧怕:害怕。

宽恕:宽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1、理解“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2)谁向谁请罪?(3)为什么要请罪?此题不作过高要求。

(3)结果怎样?2、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两幕剧讲了什么?四、指导书写五、作业1、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2、收集廉颇、蔺相如的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2、廉颇是怎样向蔺相如请罪的呢?我们来看剧本第二幕。

二、精读剧本第二幕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

海洋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读懂的及不懂的。

3、指导归纳出不懂的几个主要问题,再次默读课文,思考:(1)为什么说蔺相如“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2)廉颇是怎样的人?(知错就改。

从语言、动作可以看出。

)4、讨论:出示:“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1)理解“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2)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表现在哪里?(3)读下面一组句子,比较一下哪种说法好?你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你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5、第二幕剧本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点,对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也有一定的揭。

斜面我们来看文中插图,想像一下他们当时的神情、心理活动。

6、分角色朗读课文。

(1)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

(2)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第三课时一、复习1、分角色朗读第二幕剧本。

过渡:在第二幕剧本中,我们认识了勇于改过的廉颇,对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临行如也有一定的了解,要想进一步了解蔺相如,还得认真地读读剧本第一幕。

二、精读剧本第一幕1、轻声读这一幕,想一想;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体现在什么地方?2、分组讨论。

4、指名说。

(行动:在路上有意避让廉颇的车子;好几天不上朝,避免与廉颇见面。

语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国,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要是我跟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样?”)5、深入体会蔺相如的语言。

(1)指名说;蔺相如避让廉颇为的是什么?(2)讨论:假如他们俩闹翻了,将会出现什么结果?(3)指导朗读这几句话。

6、分角色朗读这几句话。

三、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排演话剧1、分组练习。

2、学生表演。

五、总结课文学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三、作业将剧本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板书设计:5、负荆请罪廉颇蔺相如对不住你过去的事别提了是……宽恕我背荆条扔在一边让跪下扶起(勇于改过)(顾全大局)为了赵国的利益履行:实践(自己答应做的或应该做的事)。

肇祸:闯祸。

深渊:很深的水。

井然有序:形容严谨而有条理,一点都不紊乱。

(4)指导书写生字:(5)学生质疑。

3、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教师相机板书:遇险——救援——殉职)(2)学生讨论、交流分段结果。

(3)概括段落大意。

二、学习课文“遇险”部分1、诺曼底号遇上了一场可怕的灾难。

是怎样的可怕灾难呢?自由轻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画出有关语句加以体会。

2、交流。

(1)那是正在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巨轮,它直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来,只听一声巨响,诺曼底号的船身一下被剖开了一个大口子。

朗读“剖”(pou),理解它的意思,想象玛丽号的船头就像一把刀一样,一下子就把诺曼底号撞开了一个大口子。

(2)船发生了可怕的震荡,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男人,女人,孩子,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

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

a、理解“涌进船舱”:为什么不是“流进船舱”呀?(这个字让我们感受到水流的速度——快;水量非常的——大。

)b、“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男人,女人,孩子,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你能想象出是什么样子吗?c、播放电影《泰坦尼克》片断,感受灾难的可怕与人们在大难临头时的恐惧。

(3)、练习朗读,读出灾难的可怕以及它突然降临时人们的惊慌与恐惧。

3、面对如此糟糕的情况,人们的生命安全还有保证吗?请同学们课后阅读课文的3—30自然段。

三、作业:描红、临写生字,并抄写词语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过渡:在可怕的灾难降临到“诺曼底”号上时,人们都惊慌失措。

这时,船长哈尔威履行起了自己的职责——迅速组织大家自救。

结果如何呢?二、学习课文“救援”部分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好后思考,哈尔威船长在组织自救的过程中,一共下了几次命令?每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出的?可以划划注注。

2、交流讨论:好,大家读得都很认真,我想一定也思考得很深入,哈尔威船长在组织自救的过程中,一共下了几次命令?(4次)3、投影出示四次命令:(1)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

妇女先走,其它乘客跟上船员断后。

必须把60人全部救出去!”(2)“让每个人都到小艇上去。

奥克勒大副,你的手枪在吗?”“在,船长。

”“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3)“快救克莱芒!”(4)“动作再快点!”4、在这四次命令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命令是什么?(1)放大投影第二次命令:“让每个人都到小艇上去。

奥克勒大副,你的手枪在吗?”“在,船长。

”“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问:为什么这个命令给你的印象最深?(他在救人时居然下令开枪杀人!)问:哈尔威船长为什么下这样的命令?(比较两次下令后的不同情景。

)* 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

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险些儿把小艇弄翻了。

奥克勒大副和三名二副拼命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简直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 大家沉默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斗殴。

追问:“大家沉默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就是因为“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的威慑作用吗?出示黑暗中哈尔威与洛克机械师和奥克勒大副简短有力的对话,让学生进行朗读交流:a、船长问道:“还能坚持多少分钟?”“20分钟。

” “够了。

”这实际上稳定了大家的情绪:大家享有了知情权,就不会为逃生而拼命拥挤,只要有序撤离,大家的生命都有保障。

b、“让每个人都到小艇上去。

”这让大家内心得到了安慰。

尽管前面他也说“必须把60人全部救出去!”但谁会相信呢?现在不一样了,有了20分钟作保证,大家不须一窝蜂拥了上去,简直像疯了似的。

c、“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这似乎有些不近人情,但大家都可以接受:前提条件是有了20分钟作保证,作为男人,有责任,有义务,为保护妇女与儿童这个弱势群体作出一定的牺牲!更何况,这妇女与儿童中也有他们的妻子儿女!不少男人拼命拥挤正是为了自己的妻子儿女!独身的男人呢,也受到了纪律的约束(敢走在女人前面,就会被开枪打死),他们不敢拥挤了。

有了这三点,大家才沉默了,才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2)齐读第22自然段,思考:人们为什么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在理解了上面的问题之后,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船长临危不乱,富有谋略,沉着镇定,指挥有方,能够救大家于突如其来的灾难之中,所以大家都从心底里升腾起崇敬之情,他就成了出现在大家上空的“伟大的灵魂”了。

)5、过渡:从这第二次命令中,我们读出了哈尔威船长临危不乱,富有谋略,沉着镇定,指挥有方,那么另三次命令中我们又能读出什么呢?(1)第一次:a 理解为什么“吼”?读出“吼”的味道。

b “妇女先走,其它乘客跟上,船员断后。

”(关心妇女,关心乘客,并且要求船员尽力尽职,做到先人后己。

)c “必须把60人全部救出去!”(“他把自己给忘了”,可能吗?哈尔威船长一生之中不知碰到了多少险情,对于“生死”已经不知想过多少次了,怎么会忘了自己呢?是他不顾自己的安危,发自肺腑的要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这是他的职责,也是他的做人之道!)(2)第二次:为什么要“快救克莱芒”?理解他关心孩子的品质。

联系上文“妇女先走”,可以看出他爱护、关心弱小的为人之道。

(3)第三次:“动作再快点!”他关心每一个人,在与死神抢时间争速度。

习作2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通过认真观察插图,读书中的儿童诗,能从诗歌中感受到小作者对雪人的眷念之情。

2、在生活真诚地与人交往,并学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根据要求完成习作,注意叙事清晰,结构完整,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神情变化反映人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用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向父母表达真挚的谢意的行动中,懂得报答,学会感恩。

教学难点:1、在生活真诚地与人交往,并学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根据要求完成习作,注意叙事清晰,结构完整,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神情变化反映人物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让世界充满爱》,为学生创设一个温馨的氛围。

1、爱是love, 爱是 Amour,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

人们用音乐来表达,用画面来表达,用语言来表达。

相信心中有爱的你能从这样的音乐、画面、语言中读懂其中深意。

2、观察图画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雪后放晴,太阳出来,小女孩依依不舍地与雪人告别。

)3、读懂小诗、感受情感。

(1)自由读,读通、读顺。

(2)结合上图,再读小诗。

思考: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上半部分的惋惜、难过、无奈,下半部分的真情告白)(3)感情朗读,表达情感。

4、其实爱并不遥远,爱就在我们的身边。

补充:《妈妈的爱》刘丙钧《父爱无言》5、爸爸或者妈妈做的一件什么事情让你特别感动。

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正如〈〈念亲恩〉〉中唱到的那样:父母亲爱心柔善像碧月,常在心里问何日报。

虽然我们报答不了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但是我们至少可以通过语言表达自己内心深深的感激和谢意。

将自己对父母真心想说的话写在纸上。

相互交流,完善自己想表达的意思。

7、要求:回家后直接或间接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

注意观察父母的神态和动作。

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

第二课时一、明确习作要求1、记叙父母关爱自己最受感动一件事。

2、由衷而又自然地直接或者间接表露对父母的敬意或爱意。

3、注意观察父母的反应,尤其是语言、神态以及动作。

4、将事情的经过记叙完整。

二、写法指导。

如何使场面描写生动感人。

1、环境描写进行铺垫〈爱之链〉〉第一自然段、〈〈爱如茉莉〉〉2、关注细节,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

a)引用〈〈爱之链〉〉中的第四自然段。

作者抓住乔伊的修车动作与神态,把乔伊认真负责的助人态度刻画得淋漓尽致。

如:脚腕被蹭破了没穿袜子摘下破手套喘着粗气清水鼻涕也流下来了两只手上沾满了油污。

(2)如〈〈爱如茉莉〉〉第七自然段:母亲在住院前的嘱咐(语言描写)父亲赶往医院那急匆匆的脚步。

(动作描写)清晨病房中感人的画面(环境描写)三、学生习作板书设计:歌词:念亲恩长夜空虚使我怀旧事,明月朗相对念母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