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原因分析标准范本

合集下载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原因分析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原因分析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原因分析有限空间内可能残存有毒、窒息、易燃、易爆物质,在检修中易发生着火、爆炸、中毒和窒息事故。

此外,有些设备内有各种传动装置和电气照明系统,若检修前没有彻底分离和切断电源,或者由于电气系统的误动作,会发生机械伤害、触电等事故。

因此,必须对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实行事故原因分析,采取控制措施,以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1)生产过程中的事故原因分析生产过程中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发生率较低,此类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人的不确定性产生的。

主要原因在于生产过程中,人们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生产进程中,考虑较多的是如何尽快将设备维修后投入使用,确保生产的正常运行。

对生产设备的检修往往采取抢修,而忽略生产过程中手续的简化,生产系统物料或生产用气等原因,造成互串引发作业期间的伤害,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主要表现在:①设备单独隔离时相对安全措施不到位,没有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检维修方案;②盲板加堵的位置和方式不正确;③作业负责人和作业监护人的职责不明确;④针对设备可能产生的危害辨识不彻底、不充分;⑤系统氧含量、可燃物和有毒物分析不合格;⑥安全意识淡薄,抱有一定的侥幸心理。

(2)检维修过程中的事故原因分析检维修过程是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多发时期。

在检修过程中,只要装置或设备合格交出,各级人员从思想上就有所放松,认为已合格交出不会有问题,造成重检修轻细节,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往往就是造成事故的魁首。

具体原因有:①不置换、分析,盲目进入。

化工生产装置或设备,在装置停车检修时,系统中的各种物料和易燃、易爆、有毒物品按要求要全部退出系统,根据工艺制定的停车方案,对有毒、可燃、腐蚀性物质的设备、容器、管道进行彻底的吹扫、置换、隔离、通风,使其内部达到安全技术要求。

但部分人员在管理上存在侥幸心理,认为生产装置已经停车倒空结束,不会有什么危害,盲目进行作业,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②检修设备隔离不力。

设备停车检修,加堵盲板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从停车前方案的形成到停车后盲板的确认,每一个环节均要专人进行管理。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风险分析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风险分析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风险分析一、有限空间的概念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比如下水道、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暗沟、地坑、阀门井、管道井、污水池(井)、化粪池、隧道、涵洞、阀门间、污水处理设施、料仓、煤气管道、蓄水塔(池)、储藏室及其它长期不用的设施或通风不畅的场所等。

根据管廊密闭空间的施工特点,现场存在的主要危险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有:二、事故类型中毒、窒息、物体打击等。

三、事故风险严重程度分析有限空间或受限空间往往存在着多种危险有害因素,除共性的危险有害因素外,有限空间作业所特有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有三面:1、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有毒有害介质。

2、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可燃性气体。

3、有限空间可能属于缺氧环境。

显然,如果对其中的任何一类危险有害因素不加以控制和防范,都有可能引发严重的伤亡事故。

面对与有限空间作业相关的安全事故,人们常常感到茫然,是那么的出乎意料,因为灾难就发生在瞬间,受害者无法自救、在场者难以施救。

其实,这类瞬间灾难与有限空间通风不良、进出受限密切相关。

有限空间很可能属于缺氧环境,而缺氧则会对作业人员造成致命的伤害:当含氧量低于12%时,人会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失去知觉,其速度之快,以至于受害者根本无法自救;当含氧量处于12%至14%时,就会出现呼吸急促、抽搐症状,同时动作协调性、感知能力和判断力明显变差;当含氧量处于15%至19%时,除影响动作协调性外,还会诱发早期的冠状动脉、循环系统及肺部问题。

如果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存在可燃性气体,则会有火灾爆炸危险,如存在有毒有害气体,则会有中毒危险,其现实危险性不言自明。

四、事故发生的原因1、作业人员和监护人不了解现场情况或未辨识出潜在的风险。

2、易燃易爆的有限空间作业未采取有效的安全隔绝、清洗或置换、通风、监测、消除点火源等防火防爆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火灾事故反思

有限空间作业火灾事故反思

有限空间作业火灾事故反思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有限空间作业火灾事故频频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有限空间作业环境狭小,空气闭塞,负压等特点,加之作业人员对安全意识的不足和安全知识的不全面,使得有限空间作业如同潜在的火灾隐患,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对于有限空间作业火灾事故的反思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有限空间作业火灾事故进行深入反思,并提出相关的防范措施。

一、有限空间作业火灾事故的原因分析1. 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足:在有限空间作业环境中,作业人员往往对于火灾的危险程度和防范意识不足,对于紧急撤离等安全知识缺乏了解,导致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逃生和自救。

2. 火灾隐患存在:有限空间作业环境中,易燃易爆的物质可能会导致火灾隐患存在,加上空间狭小,空气闭塞等条件,一旦火灾发生很容易造成蔓延和危害。

3. 设备维护不善:有限空间作业环境中的设备设施通常都是狭小的,但往往因为长期没有得到维护保养,导致其安全隐患增多,成为火灾发生的隐患点。

4. 管理不善:对于有限空间作业环境中的安全管理不善,例如未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未进行安全培训等,都可能成为火灾事故发生的导火索。

二、有限空间作业火灾事故的防范措施1. 加强安全意识培训:在有限空间作业环境中的作业人员必须加强对于火灾的防范意识培训,包括火灾的危害性、紧急逃生的方法等,提高其火灾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有限空间作业环境中的设备设施必须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其安全运转,减少火灾的发生风险。

3. 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对于有限空间作业环境中的作业流程必须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包括火灾应急预案、安全撤离程序等,确保作业人员能够在火灾发生时做出正确的应对。

4. 加强管理监督:有限空间作业环境中必须加强对于安全管理的监督,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于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火灾隐患的消除。

有限空间事故自我检讨书

有限空间事故自我检讨书

尊敬的领导:我深刻认识到,近期我国有限空间事故频发,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作为一名参与有限空间作业的工作人员,我深感自责和愧疚。

在此,我向公司、领导和同事们诚恳地进行自我检讨,以表达我对事故的反思和对未来改进的决心。

一、事故原因分析1. 安全意识淡薄我承认,在日常工作中,我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意识不够强烈,对潜在的危险认识不足。

在事故发生前,我没有充分了解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规程,对相关安全知识掌握不全面,导致在作业过程中忽视了对安全的重视。

2. 安全培训不足我意识到,公司对我及同事们的安全培训力度不够,未能使我充分掌握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在事故发生前,我未能充分认识到安全培训的重要性,未能积极参加培训,导致在作业过程中缺乏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3. 违规操作在事故发生过程中,我未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存在以下违规行为:(1)未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2)未佩戴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如防毒面具、手套等;(3)未进行通风和气体检测,直接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4. 应急处置不当在事故发生时,我未能迅速、正确地采取应急措施,导致事故扩大。

我意识到,在有限空间作业中,应急处置能力至关重要,而我在这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二、自我检讨1. 深刻反省我深刻反省自己在事故中的责任,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公司、领导和同事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我深感愧疚,决定从自身做起,认真反思,积极改进。

2. 加强安全意识我将时刻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到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性,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3. 积极参加培训我将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安全培训,努力学习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应急处置能力。

4.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我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违规操作,确保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

5. 提高应急处理能力我将认真学习应急处置知识,提高自己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正确地采取行动。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原因分析(新编版)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原因分析(新编版)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原因分析(新编版)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AQ-SN-0177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原因分析(新编版)有限空间内可能残存有毒、窒息、易燃、易爆物质,在检修中易发生着火、爆炸、中毒和窒息事故。

此外,有些设备内有各种传动装置和电气照明系统,若检修前没有彻底分离和切断电源,或者由于电气系统的误动作,会发生机械伤害、触电等事故。

因此,必须对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实行事故原因分析,采取控制措施,以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1)生产过程中的事故原因分析生产过程中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发生率较低,此类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人的不确定性产生的。

主要原因在于生产过程中,人们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生产进程中,考虑较多的是如何尽快将设备维修后投入使用,确保生产的正常运行。

对生产设备的检修往往采取抢修,而忽略生产过程中手续的简化,生产系统物料或生产用气等原因,造成互串引发作业期间的伤害,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主要表现在:①设备单独隔离时相对安全措施不到位,没有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检维修方案;②盲板加堵的位置和方式不正确;③作业负责人和作业监护人的职责不明确;④针对设备可能产生的危害辨识不彻底、不充分;⑤系统氧含量、可燃物和有毒物分析不合格;⑥安全意识淡薄,抱有一定的侥幸心理。

(2)检维修过程中的事故原因分析检维修过程是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多发时期。

在检修过程中,只要装置或设备合格交出,各级人员从思想上就有所放松,认为已合格交出不会有问题,造成重检修轻细节,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往往就是造成事故的魁首。

有限空间相关事故案例分析

有限空间相关事故案例分析

有限空间相关事故案例分析
针对存在的危险源,收集、整理相关事故案例,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为企业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提供参考。

有限空间事故案例:
1、事故经过
2015年8月28日上午11时左右,某某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在高温季节停产恢复生产准备过程中,1名工人在清理浆纸池内废料时中毒晕倒在池中,企业老板和其他7名工友见状相继进入池内施救而中毒,最终导致7人死亡、2人重伤。

2、事故原因分析
(1)张某安全意识淡薄,没有监测有限空间内气体成分及含量,并且不听劝阻,就入池工作,严重违反操作规程,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2)老板和其他员工发现张某中毒晕倒后,没有做防护措施直接下池救人,且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3、事故预防措施
(1)采取有力措施,严格执行企业的规章制度,加强对现场工作人员执行规章制度的监督、落实,杜绝违章行为的发生。

(2)加强职工的有限空间知识培训,提高职工的素质和安全意识,让职工切实从思想上认识作业性违章的危害性,加强业务技能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3)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人员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加强员工自主保护意识。

(4)在有限空间附近要放置应急物资和防护物资。

通过对上述事故原因及典型事故案例的分析,可以归纳总结出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供参考、借鉴,以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

本企业以后在生产过程中一定会定期对装置以及相关设备进行检查,消除事故隐患;严格设备质量检查和规范岗位操作规程,强化安全管理,加强全员的责任心,杜绝“三违”,是预防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原因分析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原因分析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原因分析
有限空间内可能残存有毒、窒息、易燃、易爆物质,在检修中易发生着火、爆炸、中毒和窒息事故。

此外,有些设备内有各种传动装置和电气照明系统,若检修前没有彻底分离和切断电源,或者由于电气系统的误动作,会发生机械伤害、触电等事故。

因此,必须对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实行事故原因分析,采取控制措施,以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1)生产过程中的事故原因分析
生产过程中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发生率较低,此类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人的不确定性产生的。

主要原因在于生产过程中,人们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生产进程中,考虑较多的是如何尽快将设备维修后投入使用,确保生产的正常运行。

对生产设备的检修往往采取抢修,而忽略生产过程中手续的简化,生产系统物料或生产用气等原因,造成互串引发作业期间的伤害,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主要表现在:①设备单独隔离时相对安全措施不到位,没有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检维修方案;②盲板加堵的位置和方式不正确;③作业负责人和作业监护人的职责不明确;④针对设备可能产生的危害辨识不彻底、不充分;⑤系统氧含量、可燃物和有毒物分析不合格;⑥安全意识淡薄,抱有一定的侥幸心理。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受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分析及作业要求

受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分析及作业要求

受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分析及作业要求一、受限空间作业案例分析某床垫面料整理厂业主周某要求厂房承建人倪某对污水池(该池分隔成4格,总长8m,宽1.8m,深3m,一侧面开有一个0.25m2左右的口子供作业人员进出)进行清污作业。

时隔2日后,受雇于倪某的泥工卢某与蒋某两人开始清理该污水池,上午清理完毕污水池中间2格的污泥,下午蒋某进入污水池清理最里面的一格污泥时晕倒在池内,卢某赶紧到厂里叫人进行施救。

卢某、田某、张某、李某、倪某等5人先后钻入池内施救,均被赌气熏到。

事后检测池内二氧化硫有毒气体浓度超标,此次事故共造成蒋某、卢某、田某3人死亡,3人受伤。

事故直接原因:作业人员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违章贸然进入污水池作业;现场有关人员缺乏安全常识,且施救方法不当,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事故间接原因:周某组织污水池清污作业中,未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作业交底,也未配发必须的劳动防护用品;作业现场安全监管不到位,事故发生后缺乏有效的应急救援措施。

二、受限空间危险源辨识1、空气缺氧:空气中一般含21%氧气,在下列情况下氧气可能减少,威胁生命:耗氧化学反应:氧气因气化而消耗,例如焊接、气焊切割、锈蚀、明火工序、发酵、发霉。

取代:氧气被惰性气体所排挤,例如氮气、氨气、二氧化碳。

表面吸收:氧气被多孔表面所吸附,例如活性碳。

2、易燃性空间:受限空间有易燃气体可引起爆炸及火灾,易燃性空间是由空气中的氧气与易燃性的气体、蒸气或粉尘混合而成。

这些气体和蒸气可能由含有易燃物质的残渣,或使用的易燃物质,或化学作用,如沼气的产生而形成。

可燃性粉尘充斥空间或经扰动而飞扬,也会形成易燃物空间。

粉尘可以来自农作物如面粉、化学品、塑胶粒、药物、或金属粉末。

3、危害物质:接触危害物质的主要途径是经呼吸、皮肤吸收及进食。

接触危害物质对身体影响可以是慢性或急性,取决于接触时间、接触浓度及该物质对健康的影响,例如腐蚀性、有毒或有害等。

三、受限空间八个必须1、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技术措施,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无批准措施组织作业。

有限空间事故剖析材料

有限空间事故剖析材料

有限空间事故剖析材料引言:有限空间事故是指在封闭或限制的空间中发生的意外事件,往往涉及狭小的工作区域和困难的通风条件。

这些事故可能导致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因此对于有限空间事故进行剖析和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以有限空间事故剖析材料为题,对有限空间事故的原因、预防措施和应急响应进行详细阐述。

一、有限空间事故的原因1. 狭小的工作空间:有限空间通常具有狭窄的出入口和限制的工作区域,这使得工作人员的活动受到限制,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2. 不适宜的通风条件:有限空间往往缺乏良好的通风条件,这可能导致氧气不足、有害气体积聚等问题,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 高温、高湿度等恶劣环境条件:有限空间中常常存在高温、高湿度等不良环境条件,这可能导致工作人员体力透支、中暑等问题,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4. 缺乏适当的培训和知识:对于进入有限空间工作的人员,缺乏必要的培训和知识,不了解操作规程和应急措施,这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二、有限空间事故的预防措施1. 事前评估:在进入有限空间之前,应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2. 安全设备的使用:在有限空间工作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3. 通风系统的改善:应加强对有限空间通风系统的维护和改善,确保空气流通,减少有害气体的积聚。

4. 培训和教育:有限空间工作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了解操作规程、应急措施和安全意识,提高事故应对能力。

三、有限空间事故的应急响应1. 事故现场的隔离:如果发生有限空间事故,应立即将事故现场隔离,防止事故扩大和危害其他人员安全。

2. 救援人员的装备和培训:救援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并接受相关培训,确保安全救援。

3. 伤员的处理:对于受伤的人员,应及时进行急救和转移,并确保得到适当的医疗救治。

结论:有限空间事故的剖析和分析对于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分析汇编【最新版】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分析汇编【最新版】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分析汇编案例一:北京市“7·3”污水井硫化氢中毒事故一、事故经过2009年7月3日,北京市通州区某物业公司,在对小区内西侧污水井内的污水提升泵进行维修作业时,3名工人因硫化氢中毒晕倒,先后又有7人下井实施救援,共造成10人发生中毒。

其中6人死亡,另外4人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

在救援过程中另有1名公安消防队员牺牲。

二、事故原因分析(一)直接原因:1、作业人员缺乏基本安全知识,没有根据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程要求,在进入危险环境施工作业前没有测定氧气或有害气体浓度并通风。

2、救援人员未佩戴防护用品,贸然施救。

(二)间接原因:1、施工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工作不到位,没有安排专门的监护人员在井上监视作业情况。

2、物业公司没有对施工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淡漠,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三、防范措施1、政府加强对从业单位的监管由于有限空间作业属于高风险作业,并且具有隐蔽性,易发生急性中毒、缺氧窒息事故,政府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建议采取的措施如下:(1)严格市场准入。

对欲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先取得相应作业资质,委托安全评价机构,对其安全生产条件进行评估,审查作业人员是否经过培训上岗,单位是否配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备设施,是否建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体系,满足安全生产条件方可从事有限空间作业。

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正规化、规范化、使其成为正规军。

这样就可以取缔临时用工作业及某些作业单位的随意性。

(2)发生事故严肃处理。

一旦发生有限空间事故要对单位进行严肃处理,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撤销作业许可,对于违反法律法规要求的企业,除进行经济处罚外,还应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3)不定期进行执法检查,对从事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检查从业人员上岗证,作业审批手续,作业安全防护装备等,对存在隐患的作业场所,限期整改。

2、企业落实主体责任(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窒息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有限空间作业窒息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有限空间作业窒息中毒事故案例分析事件经过:
2013年8月12日7时50分,XXX对XXX餐厅部分消防供水管道检修维护过程中,工人XXX在未通风、未检查的情况下违章下井作业,一下去很快就呼吸困难,失去知觉。

井边上的两名工友见状,以为老张高血压病范毫不犹豫的下去救人。

没多时,他们也在井下动弹不得。

此刻井上其他人才感到问题的严重,急忙拨打119、120报警。

消防人员佩戴防护设备进入井内将三人拖拽至井口。

经现场医生抢救发现三人已经全部没有生命体征。

原因分析:
经事故调查认定,这是一起典型的有限空间作业因缺氧导致窒息死亡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造成此类事故的原因有:
1、企业管理者对中毒窒息危害认识不足,防范意识差,作业前未队作业现场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没有为作业人员配备呼吸器、防毒面具等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

2、从业人员自身安全意识淡薄,对中毒窒息事故的危险危害认识不足,容易抱着侥幸心理冒险违章作业,导致事故发生。

3、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事故应急救援知识和技能,不能正确的处置突发事故,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

防范措施:
1、要严格执行作业审批制度,制定详细的安全作业和应急防护方案。

2、必需严格执行“先通风、先检测、后功课”的原则,未经通风和检测,严禁功课人员进入有限空间。

3、功课现场必需有负责人员、监护人员。

4、在功课现场配置符合国家尺度要求的通风设施,功课人员佩戴呼吸器、防毒面具用以出现意外施救的绳子、梯子等防护用品和用具。

5、加强功课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知悉功课场所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防控措施,掌握防护用品正确使用。

有限空间安全事故检讨书

有限空间安全事故检讨书

尊敬的领导:近期,我单位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安全事故,给公司、家庭以及社会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和损失。

作为事故的直接责任人,我深感愧疚和自责。

在此,我向领导和同事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就此次事故进行深刻的检讨。

一、事故经过2023年某月某日,我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一处地下管道进行检修。

由于管道内空间狭小,属于有限空间作业范畴。

在未充分了解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和未采取必要安全措施的情况下,我擅自组织人员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导致一名作业人员中毒窒息,造成严重后果。

二、事故原因分析1. 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认识不足。

在此次事故中,我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风险认识不足,未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执行,导致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措施不到位。

2. 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执行不力。

在此次事故中,我未按照公司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进行审批,未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未制定专项安全措施,导致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3.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

在此次事故中,我未对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进行严格监管,未落实作业人员防护措施,未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导致事故发生。

4. 个人责任心不强。

在此次事故中,我未能充分履行职责,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估计不足,对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导致事故发生。

三、整改措施1. 提高安全意识。

我将深刻反思此次事故,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提高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的认识,增强安全意识。

2. 严格执行审批制度。

我将严格按照公司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执行,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审批,确保作业人员具备相应的安全技能和意识。

3. 加强现场安全管理。

我将加强对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落实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确保作业人员安全。

4.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我将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确保作业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受限空间事故反思模板

受限空间事故反思模板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受限空间作业事故频发,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些事故的发生,不仅暴露出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上的不足,也反映出部分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操作技能缺失等问题。

为深刻汲取事故教训,筑牢安全防线,本文对受限空间事故进行反思。

二、事故原因分析1. 安全意识不强。

部分企业对受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忽视了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导致员工安全意识淡薄,对潜在风险辨识能力差。

2. 安全技能缺失。

部分从业人员缺乏受限空间作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操作不规范,冒险作业,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3. 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部分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操作规程执行不到位,导致事故隐患得不到及时发现和整改。

4. 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

受限空间作业环境复杂,部分企业未按规定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导致事故发生时无法有效防护。

5. 应急处置能力不足。

部分企业应急预案不完善,应急处置能力不足,导致事故发生后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

三、反思与建议1. 强化安全意识教育。

企业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员工充分认识到受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性,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2. 提升安全技能水平。

企业要定期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操作技能,确保从业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受限空间作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3.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企业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的安全职责,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事故隐患得到及时发现和整改。

4. 加强安全防护措施。

企业要按照规定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服、防毒面具等,确保从业人员在受限空间作业中能够得到有效防护。

5.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企业要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事故发生后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援。

6. 加强监督检查。

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受限空间作业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安全生产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化粪池检修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分析

化粪池检修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分析

化粪池检修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分析一、事故概况2020年6月12日14时40分,县应急局接到大遐畜牧场王××报告,大遐畜牧场殊字分场××农牧食品有限公司第二种猪场在维修化粪池中转站设备过程中发生一起中毒和窒息事故,造成2人死亡,1人受伤。

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约230万元。

二、事故经过和救援情况(一)事故经过2020年6月12日11时30分左右,维修工周××和孙士东到无害化处理站化粪池中转站维修电闸,大约12时至13时修好,然后将池中水抽出,发现水泵边缘漏水,周××找绳子捆梯子放到池子中间,在没戴防护面具及绑安全绳的前提下下去踩着梯子作业,刚到梯子第三个櫈感觉不对喊孙士东拽他上去,孙士东抓住了周××左手,一分钟左右周××坚持不住掉入池中,孙士东用对讲机喊来厂长周××及工人王××、韩福军等四五个人来参与营救,周××戴着口罩绑上腰绳下去营救,王××没做任何防护顺着管子爬下去,地面人员发现王××不对劲,立即将绳子扔下去,王××已经无力抓住绳子,只能靠嘴咬住绳子,往上拽的过程中没坚持住掉下去了,这时发现周××也昏迷了,因捆绑腰绳,直接被拽上来,做简单人工呼吸后送县医院救治(因县医院没有高压氧仓,后被转到吉林油田总院)。

13时46分刘宪国接到姜琳报告后,由刘宪国向消防队和“120”报警,继续救援王××和周××,尝试用铲车撞池子无果后,用高压枪管做个套,套到王××脖子上把他拽上来,后用相同办法将周××也拽上来。

(二)事故报告和救援处置情况2020年6月12日14时40分,××县大遐畜牧场王××向××县应急局报告,大遐畜牧场殊字分厂××农牧食品有限公司第二种猪场在维修化粪池中转站设备过程中发生一起中毒和窒息事故,造成2人死亡,1人受伤。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原因论文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原因论文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原因论文摘要:有限空间作业本身带有一定的危险性,为确保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就需要加大对作业现场的监管力度、在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施救工作,并对气体置换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

只有全方位的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问题进行控制,才能保证有限空间作业的顺利完成。

在冶金炼钢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有限空间作业,如电炉渣坑的清卫、连铸旋流池内清淤等。

如果对有限空间作业的管理不当,就会引起中毒、窒息等安全事故。

为确保也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进行,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预防。

一、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原因(一)检修信息的沟通不顺畅比如,在2012年某冶金炼钢企业在对煤气脱硫废热锅炉进行检修时,先由车间负责安全的人员对锅炉内的含氧量进行检测,并同时对可燃性气体进行检测,然后由维修人员进入管道腐蚀引起塌陷的锅炉中进行检修。

此时,车间安全管理人员离开现场,在对塌陷部分进行切割后,维修人员从废热锅炉中出来,其发现在切割部位存在残留的硫磺并开始燃烧。

随后,维修人员向锅炉中通入氨气企图消灭余火,在其关闭氨气的阀门后就离开检修现场。

而在车间安全管理员回到检修现场后,由于对检修人员的行为不知情,便独自进入锅炉中对切割情况进行检查,结果车间安全员窒息而亡。

这一事故就是因为车间安全管理人员与检修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不顺畅导致的,车间安全员在没有采取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就进入有限空间,检修人员没有意识到关闭氨气阀门后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没有对检修现场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二)氩气窒息施救不当某炼钢厂的电渣炉车间进行抽水作业,作业对象的地坑为20平方米,深度为1.85米的电渣炉电极升降室。

在抽水过程中,炼钢厂安排专业的电工对潜水泵进行维修,结果发现电工倒在地坑中。

施救人员以为电工是触电倒地的,所以立即将电源切断,但有8名施救人员却因此而失去生命。

在此事故中,主要是因为电工和施救人员在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时,没有对其中的含氧量进行检测,盲目进入缺氧的有限空间导致8人死亡。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分析汇编【最新版】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分析汇编【最新版】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分析汇编案例一:北京市“7·3”污水井硫化氢中毒事故一、事故经过2009年7月3日,北京市通州区某物业公司,在对小区内西侧污水井内的污水提升泵进行维修作业时,3名工人因硫化氢中毒晕倒,先后又有7人下井实施救援,共造成10人发生中毒。

其中6人死亡,另外4人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

在救援过程中另有1名公安消防队员牺牲。

二、事故原因分析(一)直接原因:1、作业人员缺乏基本安全知识,没有根据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程要求,在进入危险环境施工作业前没有测定氧气或有害气体浓度并通风。

2、救援人员未佩戴防护用品,贸然施救。

(二)间接原因:1、施工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工作不到位,没有安排专门的监护人员在井上监视作业情况。

2、物业公司没有对施工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淡漠,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三、防范措施1、政府加强对从业单位的监管由于有限空间作业属于高风险作业,并且具有隐蔽性,易发生急性中毒、缺氧窒息事故,政府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建议采取的措施如下:(1)严格市场准入。

对欲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先取得相应作业资质,委托安全评价机构,对其安全生产条件进行评估,审查作业人员是否经过培训上岗,单位是否配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备设施,是否建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体系,满足安全生产条件方可从事有限空间作业。

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正规化、规范化、使其成为正规军。

这样就可以取缔临时用工作业及某些作业单位的随意性。

(2)发生事故严肃处理。

一旦发生有限空间事故要对单位进行严肃处理,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撤销作业许可,对于违反法律法规要求的企业,除进行经济处罚外,还应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3)不定期进行执法检查,对从事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检查从业人员上岗证,作业审批手续,作业安全防护装备等,对存在隐患的作业场所,限期整改。

2、企业落实主体责任(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方案编号:LX-FS-A30341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原因分析标准范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原因分析标准范

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有限空间内可能残存有毒、窒息、易燃、易爆物质,在检修中易发生着火、爆炸、中毒和窒息事故。

此外,有些设备内有各种传动装置和电气照明系统,若检修前没有彻底分离和切断电源,或者由于电气系统的误动作,会发生机械伤害、触电等事故。

因此,必须对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实行事故原因分析,采取控制措施,以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1)生产过程中的事故原因分析
生产过程中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发生率较低,此类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人的不确定性产生的。


要原因在于生产过程中,人们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生产进程中,考虑较多的是如何尽快将设备维修后投入使用,确保生产的正常运行。

对生产设备的检修往往采取抢修,而忽略生产过程中手续的简化,生产系统物料或生产用气等原因,造成互串引发作业期间的伤害,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主要表现在:①设备单独隔离时相对安全措施不到位,没有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检维修方案;②盲板加堵的位置和方式不正确;③作业负责人和作业监护人的职责不明确;④针对设备可能产生的危害辨识不彻底、不充分;⑤系统氧含量、可燃物和有毒物分析不合格;⑥安全意识淡薄,抱有一定的侥幸心理。

(2)检维修过程中的事故原因分析
检维修过程是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多发时期。

在检修过程中,只要装置或设备合格交出,各级人员从思
想上就有所放松,认为已合格交出不会有问题,造成重检修轻细节,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往往就是造成事故的魁首。

具体原因有:①不置换、分析,盲目进入。

化工生产装置或设备,在装置停车检修时,系统中的各种物料和易燃、易爆、有毒物品按要求要全部退出系统,根据工艺制定的停车方案,对有毒、可燃、腐蚀性物质的设备、容器、管道进行彻底的吹扫、置换、隔离、通风,使其内部达到安全技术要求。

但部分人员在管理上存在侥幸心理,认为生产装置已经停车倒空结束,不会有什么危害,盲目进行作业,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②检修设备隔离不力。

设备停车检修,加堵盲板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从停车前方案的形成到停车后盲板的确认,每一个环节均要专人进行管理。

盲板加堵的位置、路线均要符合工艺和检修的要求,同时,盲板的尺寸也要符合管线的
要求。

严格遵守“三方确认制”,即装置、工艺、安全进行确认并进行挂牌登记,目的是保障设备与系统或外界的连通完全进行隔离。

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加堵了盲板即万事大吉,就可高枕无忧了。

③有限空间内充氧或含氧量过高。

在有限空间作业含氧量一般控制在19%~23.5%之间最为安全有效。

④电气设备、工器具不符合安全要求。

一般情况下,进入到系统内的电器设备如防爆照明灯,必须使用36V以下的安全电压,在潮湿环境或密闭较好的金属容器内不大于12V,电器设备线路必须完好无破损,灯罩必须密闭无漏点。

另外,在清理作业时,所使用的工器具必须是有色金属或木制工具,因为在易燃、易爆设备内进行作业,如果上述两种器具达不到要求,一旦有可燃气体散发出来,它们的点火能量都非常小,细小的火星足以将可燃气体引燃发生闪爆,对作业人员
造成伤害。

⑤不明情况,冒然进入。

⑥无人监护,不采取任何措施,擅自进入。

⑦劳保用品穿戴不符合要求。

(3)其他事故原因分析
有限空间事故除了生产环节和检修环节可能产生以外,其中有部分事故是因为周边的其他原因造成的。

①周边作业环境造成的事故。

有限空间作业,作业负责人必须对作业监护人进行作业环境交底,对有限空间周围可能产生的不利因素要进行安全评价和制定安全措施。

因为化工生产装置在生产或检修期间,部分个别隔离设备(有机料)因其他原因造成泄漏或引起火灾的,波及到有限空间,如果周围监护不利,延误了脱离时间,就会造成严重后果。

另一个方面,有限空间四周作业,管理或监护不到位,造成一些杂物落入其中造成人员伤害。

②违章指挥造成的事故。

有一些有限空间作业,在没有安全保证但又必须进行作业的,按要求应有作业单位与有限空间所在单位共同制定作业方案,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并在作业前进行模拟演练,生产单位和施工单位各派监护人,确认可靠,经上级领导批准方可作业。

请在该处输入组织/单位名称
Please Enter The Name Of Organization / Organization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