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日本海啸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日本海啸灾害的历史回顾与教训总结

日本海啸灾害的历史回顾与教训总结

日本海啸灾害的历史回顾与教训总结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和海啸活动频繁。

多年来,这个地震带给日本带来了多次海啸灾害,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伤亡。

本文将回顾日本历史上的海啸灾害,并总结这些灾难带给日本的教训。

一、历史回顾1. 安政东海地震(1854年)1854年11月,日本遭受了一次强烈的地震,该地震引发了高达25米的巨大海啸。

海啸造成了东海岸多个城市的毁灭性破坏,造成约1.0-1.5万人死亡,成为日本历史上最严重的海啸之一。

2. 明治三陸地震(1896年)1896年6月15日,一次地震引发了强烈的海啸,影响日本东北地区的三陸沿岸。

这次海啸破坏性极大,造成约2.7万人死亡,另有大量建筑物和农田被毁。

3. 大正三陸地震(1933年)1933年3月2日,一次强烈的地震引发了海啸,重创了日本三陸地区的沿岸城市。

这次海啸导致了约3万人死亡,尤其是宮城县、岩手县和福岛县的损失最为惨重。

4. 昭和三陸地震(1960年)1960年5月22日,智利发生了9.5级地震,引发了太平洋海啸。

这次海啸给日本北部沿岸带来了严重的破坏,死亡人数超过200人。

此次海啸是日本历史上首次应对国际性海啸威胁的实践。

5. 平成三陸地震(2011年)2011年3月11日,一场9.0级的大地震袭击了东北日本,并引发了高达40.5米的海啸。

这次海啸导致约1.5万人死亡,数十万人失去家园。

福岛核电站事故也是这次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的后果之一,产生了严重的放射性污染,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和经济损失。

二、教训总结1. 加强地震预警体系日本正处于地震带,地震预警体系的建设非常重要。

通过现代化的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可以提前几秒到几十秒预测到地震的发生,为人们争取到宝贵的逃生时间,减少人员伤亡。

2. 加强防潮堤和避难设施建设日本需要进一步加强沿岸地区的防潮堤和避难设施建设,以抵御海啸的冲击。

防潮堤的建设应考虑不同地理条件和历史灾情,以确保其足够强大和稳固。

日本海啸灾害的历史文献整理与分析

日本海啸灾害的历史文献整理与分析

日本海啸灾害的历史文献整理与分析自古以来,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和海啸成为日本常见的自然灾害。

本文将对日本历史上发生的海啸灾害进行文献整理与分析,以便深入了解这些灾害的影响以及应对方法。

一、日本古代海啸灾害的记录在日本古代,由于科学技术的不发达,人们无法准确地预测地震和海啸的发生。

然而,许多古代文献中都记载了当时发生的海啸灾害。

例如,日本最古老的历史书籍《日本书纪》中记载了公元684年发生的齐鲁海啸,该灾害导致众多村庄被毁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此外,其他古代文献如《万叶集》、《古事记》和《绘本纪》等也都有所记载。

通过整理这些古代文献,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日本人对于海啸的描述,以及对海啸灾害的影响。

二、日本现代海啸灾害的实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日本能够更准确地观测和预测地震和海啸的发生。

因此,对于现代海啸灾害的记录更为详细和准确。

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海啸灾害发生在2011年3月11日,被称为东日本大地震和福岛核事故。

这次地震引发了一系列强烈的海啸,造成沿东北海岸的许多城市和村庄被毁,并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福岛核电站事故。

通过当时的新闻报道、地震研究机构的报告以及幸存者的经历,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这次灾难的规模和影响。

三、日本海啸灾害的影响和教训历史上的海啸灾害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但同时也让日本人认识到海啸的威力和教训。

在古代,人们尝试通过修建堤坝、建造高台等方式来防止海啸灾害的发生。

近代,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建筑技术和防灾措施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建设高耐震度的建筑物、海岸防护设施的建设以及加强人员疏散和预警系统等。

例如,日本建设了特殊的防潮墙,以抵御可能发生的海啸灾害,并通过地震和海啸预警系统来迅速通知人们。

这些经验教训无疑可以为其他国家在面对海啸灾害时提供参考。

四、文献分析的问题与展望通过整理和分析海啸灾害的历史文献,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日本古代和现代的海啸灾害。

然而,由于历史文献的限制以及古代观测方法的不准确性,部分文献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日本历史上的大规模海啸事件回顾

日本历史上的大规模海啸事件回顾

日本历史上的大规模海啸事件回顾日本是一个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带的岛国,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其经常受到来自海洋的自然灾害的影响,其中最为致命的便是海啸。

在日本历史上,多次发生了大规模的海啸事件,给这个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本文将回顾几次日本历史上的重大海啸事件。

1. 安政南海地震和海啸(1854年)1854年,日本遭遇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地震,该地震造成的海啸波及九州岛、本州岛以及琉球群岛等地区。

根据历史记录,这场地震引发的海啸高度超过25米,在小说《日本的大海啸》中有详细的描写。

此次海啸导致了约1.8万人死亡,无数村庄和农田被毁,给日本的农业和经济造成了严重打击。

2. 明治三陸地震和海啸(1896年)1896年,发生在日本三陸沿岸的一次大地震将沿岸城镇和居民夷为平地,但更加可怕的是引发的大规模海啸。

这场地震和海啸导致了约2.7万人死亡,其中绝大部分是被巨大的海浪卷走的。

在这次事件中,海啸袭击了青森县、岩手县和宮城县等地区,他们的海岸线因此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

3. 昭和三陸地震和海啸(1933年)1933年,一个高达8.1级的大地震袭击了日本的三陸沿岸地区,这次强震同样引发了一场可怕的海啸。

据报道,这次海啸的高度达到了28.7米,超过了之前任何一次海啸事件。

此次海啸造成了约2.6万人死亡,松岛、福岛和宫城等城市沦为废墟。

这次事件成为了日本历史上最严重的海啸之一。

4. 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和海啸(2011年)2011年,日本东北地区发生了规模为9.0级的东日本大地震,这次地震引发了一次灾难性的海啸。

据日本政府统计,这次海啸造成了约1.5万人死亡,众多城镇被冲毁,核电站发生事故,导致辐射泄漏,并对日本经济和能源政策带来了巨大影响。

以上仅是日本历史上几次重大海啸事件的回顾,然而海啸并不仅仅是日本的问题,它是全球范围内的自然灾害。

对于日本来说,由于其地理位置和地震活动频繁的特点,更需要做好预防和减灾工作。

日本事件风险案例分析终稿

日本事件风险案例分析终稿

一、可以以各国财政预算缴纳一定比例的形式,建立永久性的全球 巨灾基金,使受害国在发生灾害后更好地提供迅速可靠的援助。 二、创立全球巨灾商业保险联合体,这样可以整合各国商业保险的 资源和资金实力。 三、加大巨灾风险信贷、债券、期权等多钟金融工具的使用。比如 巨灾债券就是一种场外交易的债权衍生物,是保险公司或者再保 险公司通过直接发行公司债券,利用债券市场来分散风险的风险 证券化形式,以实现保值增值。因此,巨灾融资渠道的拓宽不仅 使投资主体从政府援助、保险市场扩展到了资本市场,也有效实 现了风险的转移与分散。 四、建立巨灾保险的再保险体系,成立巨灾保险风险准备金等形式, 保证巨灾风险基金的后续资金投入。风险储备金可包括各参与国 的保费,多方捐赠信托基金用于运营支出之外的部分,储备金的 利息收入,储备金通过国际资本市场获得的资本利得等等。
谢谢观看!
三、事件风险损失的原因分析
• 关于地震:专家解释说,日本这次强震是由太平 洋板块在日本海沟俯冲入日本下方,并向西侵入 欧亚板块造成 ,即为大自然灾害。 • 关于海啸:专家认为,海啸规模如此之大原因有 二,一是地震本身规模大且震源浅,二是震源所 在海域海岸地形特殊,放大了海啸能量。 • 关于核电站:由于如此强的地震、海啸,整个核 电站的管道、设备、阀门、电器盘柜都受到了不 同程度的损伤,使得几乎所有的机组的冷却功能 都受到了损坏,甚至完全失效 。堆芯失去了冷却 功能,堆芯热量载不出来就造成严重的事故。

四、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与核试验 的风险比较什么是核试验?
什么是核试验?
为了军事研究和科学研 究目的在预定条件下进行 的核爆炸装置或核武器爆 炸试验。
按试验时的环境条件不同,核试验的方式有: 大气层核试验、高空核试验、地下核试验和水下 核试验。核试验方式的选择与试验目的有关。 核试验其主要目的是:鉴定核装置的威力及其 他性能,验证理论计算和结构设计是否合理,为 改进核武器设计或定型生产提供依据;在核爆炸 环境下研究核爆炸现象学和各种杀伤破坏因素的 变化规律,研究核爆炸的和平利用等。它是一项 规模很大、需要多学科、多部门协同配合和耗费 大量人力、物力的科学试验 。

日本发生特大地震 海啸吞噬陆地PPT课件

日本发生特大地震 海啸吞噬陆地PPT课件
日本发生特大地震 海啸吞噬陆地
时间: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 震中: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公里处 震级:8.8级; 震源深度:24千米
• 据台湾《联合报》12日报道,11日日本东北外海发生里氏规模 8.8级的强烈地震,中国台湾地区气象局估计,这次地震释放的 能量约是台湾九二一地震及1995年阪神地震的256倍,大约是超 过1.1万颗广岛原子弹的破坏能力。
当地时间2011年3月11日,日本宫城县名取市,大量房屋 被海啸淹没,部分地区还发生火灾。
当地时间2011年3月11日,日本宫城,仙台机场遭海啸袭击后一 片狼藉,飞机、汽车与各种瓦砾、碎片混杂在一起。
2011年3月11日,日本 仙台,机场里的飞机和 汽车被地震引发的海啸 冲在一起。
当地时间3月11日,日本宫城县名取市,海啸掀起的大浪 冲向大陆。
板被震落。
3月11日,英国爱丁堡的地震监测机构向媒体展示 监测到的日本大地震的地震波。
3月11日,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发布的日本地 震引发海啸的示意图。
地震引发的海啸强度分布图。
3月11日,日本磐城市,部分房屋倒塌发生火灾。
2011年3月11日,日本,横滨:被困的乘客裹着毯子在寒 冷的室外避难。
3月11日,日本,琦玉:地震后被撕裂变形的路面。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京:火车站工作人员疏导民众 撤离。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京:地铁等公共交通停开,被 困的旅客滞留在地铁站。
2011年3月11日,日本,气仙沼:海啸潮汐冲走汽车和大 量物品。
2011年3月11日, 日本,气仙沼: 海啸发生后,民 众被转移至屋顶
当地时间2011年3月11日,日本日立,汽车被海啸的海浪 冲走。
2011年3月11日,日本的Iwanuபைடு நூலகம்a,海啸冲向陆地。

日本海啸灾害的地理分布与频率分析

日本海啸灾害的地理分布与频率分析

日本海啸灾害的地理分布与频率分析日本是一个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岛国,地处板块构造交汇带附近,因此常常遭受到地震和海啸的威胁。

海啸作为自然灾害中的一种,对日本的沿海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本文将对日本海啸灾害的地理分布和频率进行分析。

一、海啸灾害的地理分布日本海啸灾害的地理分布主要集中在该国的太平洋沿岸地区,沿岸地区即位于太平洋沿岸的东北地区、东京湾区以及南部九州沿岸地区。

这些地区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活动频繁,构成了海啸发生的基础。

1. 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包括宫城、岩手和福岛等地,地处于太平洋沿岸带,这里是日本海啸频发地区之一。

特别是2011年3月11日的大地震引发了福岛核电站事故,导致巨大的海啸袭击,给该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和人员伤亡。

2. 东京湾区东京湾区是日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重要的港口城市。

该地区地震频繁,海啸风险高。

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海啸袭击,尤其是1923年的大关东地震引发了巨大的海啸,给东京湾区造成了巨大打击。

3. 九州沿岸地区九州沿岸地区位于日本的南部,地处太平洋沿岸,同样面临着来自地震和海啸的威胁。

九州地区地震活跃,2016年的熊本地震就导致了海啸发生,给当地造成了严重破坏。

二、海啸灾害的频率分析日本作为地震频发的国家,面临着海啸的威胁。

根据历史数据和科学研究,我们可以对海啸的频率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日本海啸灾害的发生情况。

1. 历史记录日本有着悠久的历史,对海啸的灾害有着详细的记载。

根据历史记录,海啸常常伴随强烈地震发生。

特别是日本近海的深海海沟构成了海啸的产生和传播的重要条件之一。

因此,历史上日本海啸的频率较高,尤其是在地震活跃期。

2. 现代监测现代科技的进步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对海啸进行监测和预测。

日本建立了完善的海啸监测系统,包括海洋测站、地震监测站和水位观测站等。

通过这些监测设施,日本能够实时监测海啸的生成和传播情况,及时发布预警,减轻灾害损失。

日本海啸灾害的社会经济影响分析

日本海啸灾害的社会经济影响分析

日本海啸灾害的社会经济影响分析自古以来,海啸一直是沿海地区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

而在日本这个坐落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国家,海啸灾害更是常见且具有巨大的破坏力。

本文将对日本海啸灾害的社会经济影响进行分析。

一、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社会破坏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经常受到地震和海啸的威胁。

特别是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和海啸,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据统计,这场海啸导致1.8万人失踪或死亡,数百万人受到影响。

大量房屋建筑被毁,交通运输系统瘫痪,整个社会秩序出现短暂混乱。

二、灾后重建所需财力投入海啸灾害往往导致大量房屋建筑、基础设施、农田和渔业设施的破坏,重建工作需要大量财力投入。

根据日本政府的统计数据,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和海啸导致的灾害损失高达25万亿日元,使得日本陷入了严重的财政困境。

三、海啸对渔业和农业的影响日本是一个以渔业和农业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国家,而海啸带来的洪水和淡水污染往往对这两个行业造成巨大影响。

海啸将水产养殖设施冲垮,引起海产物种大量死亡,给渔业带来重大损失。

同时,因为淡水源受到海水倒灌的影响,整个农作物种植区域也遭受严重破坏,导致农业产量下降。

四、旅游业受到冲击日本的旅游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海啸灾害对旅游业造成了严重冲击。

海岸线上的景点和度假地成为海啸的主要破坏目标,游客的到来大幅减少,旅游业收入锐减。

除此之外,海啸灾害也破坏了旅游相关的基础设施,例如酒店、机场、交通网络等,恢复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时间和财力。

五、对基础设施的破坏和影响海啸以其巨大的能量和冲击力,常常摧毁沿海地区的基础设施。

例如,东日本大地震和海啸导致了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被严重破坏,影响了商品的流通和运输效率。

同时,大量房屋倒塌,给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了重大困扰。

六、对环境的影响海啸不仅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威胁,还对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海啸携带大量的泥沙、淡水、化工废料等物质进入海洋,导致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

海啸相关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海啸相关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海啸相关案例分析报告范文海啸是一种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海底滑坡等自然现象引发的海洋灾害,它具有极大的破坏力,能够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损害。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著名的海啸案例,探讨海啸的成因、影响以及预防和应对措施。

# 海啸案例分析报告1. 2004年印度洋海啸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海啸之一,这次海啸由苏门答腊岛西北海岸的一次9.1-9.3级大地震引发。

海啸波及了印度洋沿岸的14个国家,造成了约23万人死亡,数百万人受灾。

成因分析:- 地震:这次海啸的直接原因是印度板块与缅甸板块的碰撞,导致地壳断裂,引发了大规模的地震。

- 地形:苏门答腊岛附近的海底地形复杂,地震引发的海底滑坡进一步增强了海啸的能量。

影响分析:- 人员伤亡:海啸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许多沿海村庄和城镇被彻底摧毁。

- 经济损失:海啸对当地经济造成了长期影响,渔业、旅游业和基础设施遭受重创。

应对措施:- 预警系统:建立和完善海啸预警系统,提高对地震和海啸的监测能力。

- 教育宣传:加强对公众的海啸知识教育,提高人们的自救互救能力。

2. 2011年日本东北大地震海啸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了9.0级大地震,随后引发了高达40米的海啸。

这次海啸对日本东北部地区造成了毁灭性打击,特别是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事故,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长期影响。

成因分析:- 地震:太平洋板块向西北方向的俯冲引发了这次大地震。

- 地形:日本东北部沿海地区的地形特点,使得海啸波在接近海岸时能量集中。

影响分析:- 人员伤亡:海啸造成了约1.8万人死亡或失踪。

- 核事故:福岛核电站的事故导致了大规模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对环境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应对措施:- 核电站安全:加强核电站的抗震设计和安全管理,确保在极端情况下的安全。

- 灾害恢复:制定长期的灾害恢复计划,帮助受灾地区重建。

3. 2005年克什米尔地震海啸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地区发生了7.6级地震,引发了山体滑坡和次生海啸。

IAEA专家组对福岛核事故的调查报告

IAEA专家组对福岛核事故的调查报告

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事实调查专家组针对日本东部大地震和海啸引发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核事故调查报告目录总结................................................................................................................1、介绍 .........................................................................................................2、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事故序列.........................................3、主要成果、结论和经验教训....................................................基本安全原则3:核安全的领导和管理..................................................基本原则8:事故预防...........................................................................................................................................................................................................................................................................................基本原则9:应急准备和响应 ................................................................................................................................................................................................................................................................................恢复路线图 ..........................................................................................外部危机................................................................................................场外应急响应.........................................................................................严重事故情况下的大规模辐射防护组织..................................................后续IRRS审查 ......................................................................................4、致谢 ......................................................................................................... 总结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部发生9级大地震,地震引发一系列巨大海啸,袭击了日本东部沿海。

日本大地震

日本大地震

汶川地震
2008年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 12日14时28分04秒 四川汶川 汶川、 北川, 强震猝然袭来 大地颤抖, 猝然袭来, 北川,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 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西南处 西南处, 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西南处, 国有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 国有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 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 地震。 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此次地震重创 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 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 约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为表达全国各 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 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 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 哀悼,国务院决定 2008年 决定, 19日至 日至21 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 日为全国哀悼日 全国哀悼日。 2009年起 每年5 年起, 日为全国哀悼日。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 全国防灾减灾日。 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唐山大地震
唐山地震 1976年 1976年7月28日,在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7.8级强 28日 在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7.8级强 烈地震,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 烈地震,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北京 和天津市受到严重波及,地震破坏范围超过3 和天津市受到严重波及,地震破坏范围超过3万平方公里, 有感范围广达14个省、市、自治区,相当于全国面积的三 有感范围广达14个省、市、自治区,相当于全国面积的三 分之一,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唐山市区。即北纬39.6度, 分之一,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唐山市区。即北纬39.6度, 东经 118.2度,震中烈度为XI度,震源深度为11公里。极 118.2度,震中烈度为XI度,震源深度为11公里。极 震区内几乎所有建筑物均荡然无存,在震区及周围地区, 出现大量的裂缝带,喷水冒沙、井喷、重力崩塌,滚石、 边坡崩塌,地基沉陷,岩溶洞陷落以及采空区坍塌等。唐 山地震造成24.2万人死亡,16.4万人受重伤,仅唐山市区 山地震造成24.2万人死亡,16.4万人受重伤,仅唐山市区 终身残废者达1700多人,倒塌民房530万间。唐山地区总 终身残废者达1700多人,倒塌民房530万间。唐山地区总 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亿元,公共设施遭受严重破坏,灾情 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亿元,公共设施遭受严重破坏,灾情 之大举世罕见。

2011年一造案例解析

2011年一造案例解析

2011年一造案例解析一、美国佛罗里达州特拉维斯·亚历山大案件2011年,特拉维斯·亚历山大在佛罗里达州的一次冲突中被乔治·齐默曼射杀。

该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涉及到了种族歧视、自卫权以及法律的公正性等问题。

这起案件成为了美国司法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判例,引发了对种族关系和枪支管制等问题的深入讨论。

二、日本福岛核事故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了严重的核事故。

由于日本东北部发生了一场强烈的地震和海啸,导致核电站的冷却系统失效,核反应堆出现了严重的熔毁。

这起事故不仅对日本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还引发了全球对核能安全的关注,并对未来的核能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英国电话窃听案2011年,英国的一家报纸被曝出长期进行电话窃听的丑闻。

这起案件涉及到了许多名人、政界人士和普通公民的隐私被侵犯,引发了对新闻业道德和监管机制的质疑。

该案件揭示了媒体行业中的不当行为,对新闻自由和公众利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埃及革命2011年,埃及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和抗议活动,最终导致了总统穆巴拉克的下台。

这场革命改变了埃及的政治格局,也影响了整个中东地区的局势。

该案件揭示了民众对独裁统治的不满和对民主自由的渴望,对全球的民主运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五、挪威奥斯陆爆炸案和奥托·布雷维克枪击案2011年7月,挪威首都奥斯陆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爆炸案,造成了8人死亡和数十人受伤。

接着,同一天,奥托·布雷维克在乌托亚岛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枪击,造成了69人死亡。

这两起案件震惊了整个国际社会,引发了对极右翼恐怖主义的关注,并对挪威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中国高铁事故2011年7月,中国发生了两起严重的高铁事故。

一起发生在浙江温州的动车追尾事故导致了40多人死亡,另一起发生在湖北武汉附近的高铁脱轨事故造成了至少35人死亡。

这两起事故引发了对中国高铁安全和监管的质疑,对中国交通运输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福岛核电站事故

福岛核电站事故

福岛核电站事故引言福岛核电站事故是指2011年日本福岛发生的一系列核能灾难事件。

这场事故不仅给日本国内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也引发了全球对核能安全的关注和讨论。

福岛核电站事故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二严重的核事故,仅次于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本文将从事故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事故背景福岛核电站位于日本本州东北部福岛县大熊町,由日本电力公司运营。

该核电站于1971年开始运行,共有六个核反应堆,总装机容量为4.7吉瓦。

然而,在2011年3月11日,福岛发生了9.0级地震引发的海啸,主要影响了福岛核电站。

二、事故过程1. 地震和海啸引发的事故2011年3月11日下午2点46分,一场9.0级的强烈地震袭击了福岛地区,震中位于距离福岛核电站130公里的日本海海底。

这场地震引发的海啸高达约15米,直接影响了福岛核电站。

2. 核反应堆的失控和核燃料棒的过热海啸来袭后,福岛核电站的一号和二号反应堆的冷却系统遭到破坏,导致核反应堆的温度不断升高。

在事故发生后的几个小时内,这两个反应堆的绝对压力也开始增加。

由于冷却系统的失效,核燃料棒开始过热,并最终导致燃料棒的套管破裂。

这引发了一系列的爆炸和放射性物质的泄漏。

3. 放射性污染的扩散福岛核电站事故导致大量的放射性物质被释放到环境中。

首先,爆炸产生的氢气引发了反应堆周围的爆炸,并将放射性物质散落到周围的土地和水源中。

其次,反应堆的过热导致核燃料棒的套管破裂,进而释放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质。

这些放射性物质通过空气和海水的扩散,影响了福岛县及其周边地区。

三、事故原因福岛核电站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该核电站的设计并未充分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地震和海啸。

在地震和海啸之后,核电站的冷却系统受到破坏,无法正常运行,导致核反应堆的过热。

其次,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响应并不及时和有效,没有足够的措施来控制事故的进展,并减少对人民的伤害。

同时,政府和相关机构在事故后的信息传递方面也存在不足。

论日本大地震的核辐射污染与生态环境的问题

论日本大地震的核辐射污染与生态环境的问题

论日本大地震的核辐射污染与生态环境的问题摘要]日本311大地震的官方术语叫做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是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当地时间)发生于日本东北地方外海三陆冲区域的一次矩震级规模9.0级大型逆冲区地震。

震中位于宫城县首府仙台市以马东的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测得数据为24.4千米(15.2英里),并引发最高10米的海啸。

此次地震是日本有观测纪录以来规模最大的地震,引起的海啸也是最为严重的,加上其引发的火灾和核泄漏事故,导致全国性的地方机能瘫痪和经济活动停止,东北地方部份城市更遭受毁灭性破坏。

本文从对日本大地震的核辐射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角度进行了分析,以期下一步会采取怎样的对应措施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大地震;核辐射污染;生态环境地震发生在2011年3月11日(星期五)世界标准时05时46分23秒,即日本标准时间14时46分23秒,震中位于仙台市以东的太平洋外海约130千米处,距日本首都东京约373千米。

按日本气象厅震度阶级计算方法计算,此次地震震级为矩震级规模8.8级。

地震发生之初,美国地质调查局发布此次地震的规模为矩震级规模7.9级,后数次将震级修正为8.1级、8.8级,最后修正为8.9级,再于3月13日上午修正为9级,然而在十时而修正为9.1级。

除了东北地方之外,东京所在的关东地方在地震发生时的有感晃动时间长达5分钟,并有建筑物着火。

这次地震使本州岛被移动,地球的地轴也因此发生偏移。

日本首相菅直人13日称,此次地震及引发的海啸是日本在二战后65年间他所见过的最严重的灾难。

据日本警察厅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6月2日,此次日本大地震并引发海啸共造成1万5327人死亡,8343人向各级警察机构提出了失踪报告。

两者合计遇难者超过2万3000人。

根据5月份日本国会通过的震灾特例法规定,大地震后3个月以上仍处于失踪状态可认定为死亡。

另外,约9万9千人至今仍分散在全国18个地区的2500余处避难所中。

日本地震海啸资料

日本地震海啸资料

3·11日本本州岛海域地震百科名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2011年3月11日,日本气象厅表示,日本于当地时间11日14时46分发生里氏8.9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公里。

东京有强烈震感。

美国地质勘探局将日本当天发生的地震震级从里氏8.9级修正为里氏8.8级。

北京小部分区域有震感,对中国大陆不会有明显影响。

不过,此次地震可能引发的海啸将影响太平洋大部分地区。

北京时间3月13日,日本气象厅再次将震级修改为9.0级。

目录灾情简介震级修正人员伤亡3月12日3月13日3月14日3月15日3月16日3月17日海啸警报救灾活动二次灾害具体影响日本美国全球经济冲击日本地震影响全球产业链背景资料震区景象地震引发海面上出现大漩涡燃气泄漏火灾频现日史上最大级别地震多处停电,炼铁厂发生爆炸东京塔塔顶出现歪斜通信网络中断救援情况自卫队军舰和战机参与搜救中国表示愿派救援队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泄漏余震信息日本天皇呼吁灾情简介震级修正人员伤亡3月12日3月13日3月14日3月15日3月16日3月17日海啸警报救灾活动二次灾害具体影响日本美国全球经济冲击日本地震影响全球产业链背景资料震区景象地震引发海面上出现大漩涡燃气泄漏火灾频现日史上最大级别地震多处停电,炼铁厂发生爆炸东京塔塔顶出现歪斜通信网络中断救援情况自卫队军舰和战机参与搜救中国表示愿派救援队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泄漏余震信息日本天皇呼吁展开编辑本段灾情简介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北京时间13时46分)发生在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的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8.1度,东经142.6度,震源深度约20公里。

日本气象厅随即发布了海啸警报,称地震将引发约6米高海啸,后修正为10米。

北京小部分区域有震感,但对中国大陆不会有明显影响。

不过,此次地震可能引发的海啸将影响太平洋大部分地区,但对中国大陆不会有明显影响。

据权威人士表示,由于此次地震发生在日本东北部,距离中国大陆比较远,且中国大陆架性质决定了在这段距离中有一片相对较浅的海域,所以对大陆不会有明显影响。

福岛核事故的调查报告

福岛核事故的调查报告

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角色与责任追究
机构评估与建议
国际原子能机构对福岛核事故进行了全面评估,并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建议,包 括加强核安全监管、提高应急响应能力等。
对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追责
国际原子能机构在事故调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有批评指出其在事故初期 的反应不够迅速和果断。对于这一批评,国际原子能机构表示将加强自身应急 响应机制建设,提高对成员国核事故的援助能力。
相关法律程序与审判结果
民事赔偿诉讼
福岛核事故导致了大量居民被迫撤离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许多居民提起了民 事赔偿诉讼。经过一系列审判,法院认定涉事核电站运营商和相关机构需承担赔 偿责任,并判定了相应的赔偿金额。
对公职人员的审判
对于涉事公职人员,一些被判刑或处于缓刑,还有一些被免于起诉或无罪释放。 对于隐瞒事故真相或延迟应对的相关责任人,也进行了相应的刑事追究。
福岛第一核电站
事故的规模与影响
01
02
03
事故规模
7级核事故,属于国际最 高级别核事故之一。
影响范围
放射性物质泄漏至大气中 ,影响到周边地区,包括 日本其他县市,甚至影响 到邻国。
影响时间
持续数月,对周边地区的 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长 期影响。
事故前的预警与准备
预警系统
福岛核电站设有预警系统,但预 警系统在事故发生时没有正常工
总结经验教训与改进建议
强化安全意识
日本政府和核能行业应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 识和风险意识,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改进技术设备
对于福岛核事故中暴露出的问题,应积极改进核反应堆的设计和安 全系统,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加强监管
日本政府应加强对核能行业的监管力度,确保核设施的安全运行和环 境保护。同时,应建立健全的应急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日本福岛核反应堆事故的科研伦理分析

日本福岛核反应堆事故的科研伦理分析

日本福岛核反应堆事故的职业伦理分析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安全研1班张晓 2015211323【摘要】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严重的放射性物质泄露事故,是核电发展史上继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以后第二次事故等级为七级的核事故。

在福岛核事故中,有天灾的原因,9级地震和地震后引发的海啸都是日本历史上罕见的,福岛核电站缺乏相应的应对方案无可厚非,但在海啸过后,核电站在全场断电事故下,东京电力公司所采取的犹豫应对的态度,在核岛发生熔堆事故后放射性废水向海水中排放,在事故后期报告中故意隐瞒,多次篡改记录的行为却极大的违背了职业伦理。

本文尝试从职业伦理的角度,对日本福岛核事故中采取的不当行为进行分析,期望能对从事核电发展的从业人员有所启示。

【关键词】福岛核事故职业伦理伦理分析1.日本福岛核事故背景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东海岸发生9.0级大地震,地震随后引发海啸。

致使距离震中178公里的日本电力公司的福岛第一核电站中的1,2,3号核电机组发生融堆事故,第一号机组发生爆炸。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共有6台机组,事故发生时1,2,3号机组正在运行,4,5,6号机组正处于停堆检修阶段。

地震发生开始,核电站立刻进入应急状态。

控制棒立即插入堆芯,完成停堆。

但地震导致电力干线受损,整个核电厂失去外部电源。

随后地震引发海啸,整个福岛地区进入海啸应急阶段。

福岛核电站的工作人员开始撤离,留下一个50人的救援小组来控制核电站,这50人最终全部在事故中丧生,被誉为“福岛50勇士”。

因为核电站之前所涉及的防浪堤并没有考虑到如此重大灾害的发生,所以防浪堤的高度不够。

海水进入核电站厂区。

整个厂区的电力供应完全中断。

主控室失去电力,无法检测堆芯温度和压力。

因为是能动堆芯冷却系统,所以在全厂断电的情况下,堆芯失去冷源,余热无法被排出。

福岛核电站的储电池和柴油发电机全部位于地下室,在海水进入厂区以后被完全淹没,无法使用。

而地震和海啸造成道路交通受损,厂外的活动式发电机无法及时调运到核电厂内。

2011年日本海啸调查报告

2011年日本海啸调查报告

2011年日本海啸调查报告2011 年3月11日14时46分(北京时间13时46分)发生在西太平洋国际海域的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8.1度,东经142.6度,震源深度约20公里。

日本气象厅随即发布了海啸警报,称地震将引发约6米高海啸,后修正为10米。

根据后续研究表明,海啸最高达到23米。

据统计,自有记录以来,此次的9.0级地震是全世界第五高。

日本官方已确认地震海啸已造成8133人死亡(2011年03月20日),失踪12272人。

此次日本东北地区宫城县北部发生的里氏9.0级地震,为日本有地震记录以来发生的最强烈地震。

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

而由于地处地壳板块交界处,日本一直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历史上造成重大伤亡的地震也不计其数。

发生里氏8.8级的巨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几乎袭击了日本列岛太平洋沿岸的所有地区。

调查资料之后,我们认为,海啸规模如此之大原因有二,一是地震本身规模大且震源浅,二是震源所在海域海岸地形特殊,放大了海啸能量。

此次地震是日本有地震观测史以来震级最高的一次,其能量相当於里氏7.3级的阪神大地震的178倍。

地震后,仙台新港等太平洋沿岸各地出现了10米高的大海啸。

据日本气象厅最新修正,本次地震震源深度约24公里。

地震后仅30分钟,就有3米高的海啸到达了陆地。

港湾空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高桥重雄说:“海啸高度和受灾区域之广都是国内迄今最大的,属百年一遇规模。

”海啸袭击了日本列岛的广阔范围,但是以岩手县为中心的三陆海域是裏亚斯型海岸(属沉降海岸),导致灾害更为严重。

是裏亚斯型海岸的特殊地形使海啸的巨大能量进一步被放大。

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教授间濑肇指出:“据推测,冲上陆地的海水量可以与(2004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地震时相匹敌。

而在三陆海域的那种裏亚斯型海岸,有很多外侧宽广而内侧狭窄的‘三角形海湾’,越向海湾内侧,海浪就越容易升高。

”他预想,在海湾深处等地点,海啸也许达到了30米高。

日本发生的9级地震造成的环境问题分析

日本发生的9级地震造成的环境问题分析

福岛第一核电站爆炸机组
一岁小孩接收核辐射检测
火灾
地震后,出现燃气泄漏和火灾等情况。 地震后,出现燃气泄漏和火灾等情况。炼油厂发生火 引发连环爆炸,制铁所发生火灾, 灾,引发连环爆炸,制铁所发生火灾,大楼也相继失 由于日本很多都是木质结构住房,一旦发生火情, 火。由于日本很多都是木质结构住房,一旦发生火情, 很难及时灭火。 很难及时灭火。 震后,宫城县仙台市发生大规模停电。市内多处发生燃 震后 宫城县仙台市发生大规模停电。 宫城县仙台市发生大规模停电 气泄漏。仙台机场全部航班停止起降。千叶县JFE钢 气泄漏。仙台机场全部航班停止起降。千叶县 钢 铁东日本炼铁厂因燃气管道破损发生爆炸,火焰冲上数 铁东日本炼铁厂因燃气管道破损发生爆炸 火焰冲上数 十米高,生产被迫中断 据统计,震后日本由于燃气泄 生产被迫中断。 十米高 生产被迫中断。据统计 震后日本由于燃气泄 漏等原因,共有 处地点发生火灾。 共有84处地点发生火灾 漏等原因 共有 处地点发生火灾。宫城县地方消防 部门则称,利府町购物中心的天花板坍塌 利府町购物中心的天花板坍塌,有多人被掩 部门则称 利府町购物中心的天花板坍塌 有多人被掩 电视台报道说,目击者称有 埋。NHK电视台报道说 目击者称有“数人受伤”。 电视台报道说 目击者称有“数人受伤”
危害:放射性对生物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放射性损伤有急性 放射性对生物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
损伤和慢性损伤。如果人在短时间内受到大剂量的X射线、 损伤和慢性损伤。如果人在短时间内受到大剂量的X射线、γ射 线和中子的全身照射,就会产生急性损伤。轻者有脱毛、 线和中子的全身照射,就会产生急性损伤。轻者有脱毛、感染等 症状。当剂量更大时,出现腹泻、呕吐等肠胃损伤。在极高的剂 症状。当剂量更大时,出现腹泻、呕吐等肠胃损伤。 量照射下,发生中枢神经损伤至直死亡。 量照射下,发生中枢神经损伤至直死亡。

日本藤沼大坝失事专家组报告

日本藤沼大坝失事专家组报告

日本藤沼大坝失事专家组报告
唐湘茜
【期刊名称】《水利水电快报》
【年(卷),期】2012(33)12
【摘要】2011年3月,日本东北部发生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包括大坝在内的基础设施也受到不同程度地损坏.震后,日本福岛县迅速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震后失事坝体进行追踪分析,评估福岛县内水坝和小水库的抗震稳定性,并总结了专家组对藤沼大坝失事原因的调查结果.
【总页数】2页(P24,35)
【作者】唐湘茜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68.237
【相关文献】
1.杂交日本沼虾太湖1号各世代与普通日本沼虾生长特征的比较
2.大坝失事和大坝老化
3.洪水导致的大坝失事:70座大坝失事分析
4.国际大坝委员会特设委员会关于大坝失事调查的初步结果大坝失事统计表
5.美国密歇根州五大湖区、环境和能源部门向州长提交《密歇根大坝失事报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日本海啸调查报告
2011 年3月11日14时46分(北京时间13时46分)发生在西太平洋国际海域的里氏9.0级地震,日本官方已确认地震海啸已造成8133人死亡(2011年03月20日),失踪12272人。

由于日本地处地壳板块交界处,一直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历史上造成重大伤亡的地震也不计其数。

此外,海啸对日本核电站也造成了巨大破坏,福岛第一核电站受影响最为严重,6个机组中的4个受到影响。

1号机组:12日,确认反应堆堆芯燃料开始熔化,工作人员采取释放反应堆容器内蒸汽并灌入海水的方法以减压降温,当日下午发生氢气爆炸,但安置反应堆的容器本身并未在爆炸中损坏,当晚,燃料棒熔毁初步得到遏制。

2号机组:12日,工作人员开始释放反应堆容器内的蒸汽;14日,反应堆失去冷却能力,工作人员开始向堆内灌入海水降压,但燃料棒仍在一段时间内完全露出水面,周边
放射线剂量上升,堆芯可能已经出现部分熔毁;15日上午传出爆炸声,分析认为核反应堆中的控制压力容器可能出现损坏。

3号机组:13日,反应堆冷却系统失灵,开始排气注水;14日发生与1号机组情况类似的氢气爆炸,反应堆所在建筑遭到损坏,反应堆堆芯燃料部分熔毁,但放置反应堆的容器损坏的可能性很小;15日,反应堆建筑上方出现白色蒸汽,机组附近辐射量最高达每小时400毫西弗。

4号机组:12日,丧失冷却功能。

海啸规模如此之大原因有二,一是地震本身规模大且震源浅,二是震源所在海域海岸地形特殊,放大了海啸能量。

地震后,仙台新港等太平洋沿岸各地出现了10米高的大海啸。

海啸数值模拟是开展海啸减灾工作的关键环节,相关人员于地震发生后数小时内对此次海啸进行了数值模拟,本文介绍了数值模拟结果,分析此次海啸造成巨大破坏的原因,并针对我国海啸
防灾减灾工作给出建议。

1、海啸数值模拟
在进行地震海啸的数值模拟过程中,通常假设初始海啸波由断层的突然竖向错动引起,不考虑断层破裂过程,假设海水表面的向上运动和海底位移一致,可由各向同性的弹性半空间中的断层位错公式确定。

根据日本气象厅的经验公式,快速估计断层长度L=400 km、宽度W=150 km;震源机制解参考USGS于震后快速发布的Wphase矩张量解,包括断层倾角、走向、滑动角、以及地震矩;海底面距此次断层面顶部高度H假设为10 km;断层平均滑移量D通过经验公式M。

=uDLW确定。

各断层参数值见表1,按照这些参数计算得到了断层位错分布。

其中,图(a)给出了此次海啸源的位置及海底地形情况;图(b)给出了地震引起的地壳抬升及沉降等值线,实线表示抬升,虚线表示沉降,间隔分别为1 m和0.5 m;图(c)分别表示A—A~断面和B—B~断面
的位错分布,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8 .71 m和-3.64m。

图贴上表一和图a b c
将上述初始海底位锵作为海啸波初始值输入越洋海啸数值传播引箅模型,计算区域取:S80~N80,E90~W65,空间步长取5~.时间步长取10s.栅格数量总计为 2161×1921,计算总持时约2个小时(CPU:P4 3.2GHz.512M内存)。

计算结果包括海啸传播走时图,各时刻的波高分布、能量分布圈盟沿海波高分布,限于篇幅原因,这里仅给出传播走势图。

模拟结果显示,震后3.5小时海啸波传播至我国台湾;约6.5小时至福建、浙江沿海.最大波峰约70 cm:约10小时后至我国上海,最大波峰约50 cm。

此次海啸未对我国沿海造成显著影响.主要原因足海啸渡通过绕射向我国海域传播.并受
日本本岛及琉球群岛的阻隔及我国宽阔大陆架的摩擦耗能作用。

图2011年日本东北海啸传播
2、海啸造成巨大破坏的原因
日本自1933年地震海啸造成3000多人死亡后逐步开展海啸防灾减灾研究,至1999年完成了基于数值预报技术的新一代海啸预警系统。

能在大震后3分钟之内发出可靠的预警信息。

对于此次海啸预警,日本气象厅(JMA)于地震发生后3分钟,对岩手县、宫城县、福岛县发布大海啸警报(>3 m).并不断更新警报信息.于震后45 分.扩大至10个区域发布大海啸警报。

可以说口本在海啸研究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另外政府花费大量人力、财力修筑了绵延数千公里的海堤和防波堤.为何对于这个已从事了近80年海啸防灾减灾研究工作的国
家,还未能避免此次巨大的海啸灾难,值得深思与借鉴,为此我们分析为以下几点原因:
(1)地震释放能量巨大。

此次地震震级
最后修订为9.0级,是有记录以来世界第五大地震.形成海底约500 km×200 km 区域的破裂带。

主震产生的海啸渡还没消退.余震的海啸波接踵而至.相互叠加.一浪胜过一浪.持续数小时。

(2)地形放大效应。

里亚斯型海岸的特殊地形有利于海啸波汇聚与爬坡。

具有一定的放大效应。

本次海啸受灾较为严重的岩手县和宫城县恰恰具有典型的里亚斯型海岸。

岩手县和宫城县多处海啸渡高在10 m以上.尤以太船渡市24 m最高。

海啸波侵入海湾,经过汇聚与反射叠加,涌浪高度显著增加。

(3)边缘波效应。

在流体动力学中,当
表面重力波沿刚壁边界传播时.受其反射作用,边界处以正弦波方式传播.幅
值显著增加。

该效应将会使海啸能量盘踞在沿岸或岛屿周围。

若周围的海底地形是属于平坦的斜坡,那么边缘渡效应将可被完美的发挥出来。

(4)民众防范意识麻痹。

实际上.JMA
在震后3分钟即发布了海啸警报,而第一波海啸波在l5分钟后才登陆海岸,公众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逃生与开展防护措施。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最典型的例子是仙台机场,约震后1小时才遭受高达1 2 m的海啸波袭击.由于未采取应急措施而造成严重的破坏。

自1 960年智利Mw9.5级地震在日本产生6~8m的海啸波以来.至今未有如此高的海啸波侵袭日本沿岸;另外对于修筑在沿海的海堤与防波堤过于信任与依赖。

大部分民众对于海啸灾害未有清醒的意识,在警报响起后并没有选择逃生。

(5)政府低估了海啸强度。

首先.对于地震震级的低估.从最初的7.9级经过多次修止才确定为9.0级.直接导致对于海啸
波高的低估;其次.在沿海经济规划与重大工程海啸评估过程中.低估了对于未来可能遭受到的最大海啸波高.以福岛核电站为例.海啸风险评估的最大高度为5 m.而实际却达到了12m.造成了意想不到的备用发电设备浸水而无法正常工作.引起了核危机
3、我国海啸防灾减灾工作的启示
2004年印度尼西亚海啸之后.海啸防灾减灾成为一项研究的热点,2010年智利地震也引发了较大海啸.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尽管日本沿海筑有绵延的海堤和防波堤.但此次海啸仍对这个有着丰富海啸防灾减灾研究工作的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针对此次地震.结合我国现有海啸研究工作,获得以下几点启示:
3.1完善我国海啸防灾体系。

从国家法律政策层面看,我国防灾减灾体系仍旧不完善.多是以单一灾种
的管理模式呈现。

日前地震防震减灾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构成的三大体系建设已十分完善,但与其它灾种的衔接和关系尚不明朗。

这需要中国地震局与海洋局共同携手.成立“复合型灾变”部门,各负其责,加快建设多部门联动的灾害应急协调机制。

3.2开展沿海海啸危险性评估
地震海啸危险性分析需要建立在对我国沿海地区地震活动规律认识的基础之上,需要对地震活动特点和地震发生的地质条件有充分的认识。

我国的地震危险性分析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科学的评价方法,充分借鉴地震危险性的分析方法和思路,会使地震海啸评价结果更合理可靠。

3.3沿海工程海啸防御
近来我国沿海地区经济飞速发展,但在沿海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布局、围
填海、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缺乏海洋工程防御内容。

必须全面研究具体工程的预防海啸的措施,制定海啸防御建造和基本设施的相关标准,确保沿海工程具有初步防御海啸袭击的能力。

3.4 已有沿海核设施地震与海啸灾害应重新评估
必须启动对我国沿海已有核设施地震、海啸灾害防御安全性重新评估工作。

在我国《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中仅涉及到“对可能遭受海啸与湖涌影响的场地,收集历史海啸与湖涌对场地及附近地区的影响”,从本次日本海啸的经验来看,这远远不能满足核设施的安全要求。

3.5完善海啸监测、警报服务系统
我国在1983年加入国际海啸警报系统中心,国家海洋局目前负责我国的海啸预警报业务。

我国“十二五”期间正在规划建设地震预警系统,应该加强地
震预警系统和海啸预警系统技术的统一管理,结合地震科学技术,实现我国沿海重要区域的监视观测。

日本大地震发生后3分钟,日本气象厅随即发布了海啸警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损失,值得借鉴。

3.6加强民众海啸知识宣传
必须大力普及海啸防灾减灾知识,提高民众的海啸防灾避灾意识和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