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化学(第三版劳动版)课件:第五章 食品中其他成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第五章
第一节 酶
五、酶在烹饪中的作用
4. 脂肪酶的作用
➢ 脂肪酶也称脂肪水解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能把脂 肪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
➢ 脂肪酶作用于脂肪产生游离脂肪酸,促进脂肪氧合酶的作用,从 而使食品具有不良的风味
➢ 因脂肪酶作用而产生的不良风味常被称为水解酸败
12
第五章
第一节 酶
五、酶在烹饪中的作用
➢ (4)加醋可保护食物中所含的维生素C,如“醋熘白 菜”;而维生素A、叶酸等却不宜与醋和含有机酸高 的食物烹制。对碱敏感的维生素K、维生素B1、维生 素C、维生素B2、维生素B6等在加碱时会受到破坏
第五章 食品中其他成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酶 无机盐 维生素
1
第五章
新课引入
第四章
食品中除了水、蛋 白质、糖类和脂类 外,还含有哪些化
学成分呢?
2
第一节 酶
一、酶的概念
➢ 酶是一类由生物体活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内、 外均能起催化作用的功能蛋白质
➢ 酶的化学本质就是蛋白质
3
第五章
第一节 酶
二、酶的分类
5. 氧化酶的作用
➢ 常见的氧化酶有葡萄糖氧化酶、抗坏血酸酶、酚氧化酶、脂氧合 酶等
➢ 酚氧化酶引起食品的褐变 ➢ 葡萄糖氧化酶是一种理想的抗氧化剂,可用于防止虾肉变色或防
止哈喇味的产生 ➢ 脂肪氧合酶会影响食品的质量
13
第五章
第一节 酶
五、酶在烹饪中的作用
6. 纤维素酶的作用 ➢ 纤维素酶用于处理大豆,可促进脱皮,增加从 大豆或豆饼中提取优质水溶性蛋白质
21
第二节 无机盐
三、食品中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及种类
2.磷
➢ 磷和钙共同构成骨骼、牙齿,参与机体组织代谢, 正常人体磷含量的80%存在于骨骼中,另有20%存 在于肌肉和大脑中,磷对人的智力、体力和遗传方 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一般动植物食物中含磷均很丰富,人体不易缺乏。 谷、豆等食品中的磷以植酸形式存在,利用率低, 可采取发酵或热水浸泡的方法,促进植酸酶水解以 提高磷的吸收率
铁锅
不锈钢锅
28
铝锅
第三节 维生素
一、维生素的概念及特点
➢ 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所必 需从食物中获得供给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的总称
➢ 维生素不提供人体热能,也不构成人体组织, 它们大都存在于天然食物中。人体不能合成或 合成量很少,主要由食物提供。没有一种天然 食物能够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维生素
➢ 在酸性环境中可促进铁的利用,因此,维生素C有利于提高铁的利 用率
23
第五章
第二节 无机盐
三、食品中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及种类
4.碘 ➢ 碘是人体正常代谢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 ➢ 人缺碘会患甲状腺肿大,甚至呆小病,是常见的地方性疾病,通
过食用加碘食盐和含碘丰富的海产品能进行有效的防治 ➢ 摄入碘超出人体需求量则引起高碘甲状腺肿大 ➢ 碘易挥发和随水流失,所以在食用和烹制加工过程中要注意采取
Δ
Δ
Δ
Δ
Δ
Δ
Δ
Δ
Δ
Δ
Δ
Δ
Δ
备注
普通烹饪稳定 普通烹饪稳定
较不稳定 不稳定 极不稳定,金属和酶 可催化氧化 不稳定,硫胺素酶可
分解 不稳定
较稳定
较稳定 稳定
不稳定
烹调加工最 大损失率(%)
0~40 0~40 0~55 0~65
0~100
0~80
0~75
0~10
0~40 0~45 0~100
31
第三节 维生素
灰分碱度
7.80 8.20 8.32 8.40 8.40 8.89 9.28 9.40 12.00 14.60
第五章
第二节 无机盐
三、食品中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及种类
1. 钙
为提高人体对食品中钙的吸收率,在烹饪加工过程中应尽量采取以下措施: (1)摄取足量的维生素D可提高钙的吸收率。 (2)充足的高蛋白食物有利于形成可溶性钙盐,促进钙的吸收。 (3)使用糖和醋,如炖骨头汤、炸酥鱼、糖醋排骨等有利于提高钙的吸收率。 (4)含草酸较多的蔬菜焯水后烹制。 (5)多采用发酵食品,使植物性食物中的植酸水解,促进钙、磷的吸收。 (6)多采用荤素搭配、粮豆混合的膳食,保证钙、磷的合理比例,一般为1∶1和1∶2左右。
14
第五章
第二节 无机盐
一、无机盐的概念及其生理功能
➢ 除碳、氢、氧和氮等主要以有机化合物形式存在外, 其余各种元素统称为无机盐元素
➢ 动物或植物经过完全燃烧后,所存留下来的灰烬部分 为无机物的残渣,因此无机盐又称为灰分
15
第五章
第二节 无机盐
一、无机盐的概念及其生理功能
➢ 除碳、氢、氧和氮等主要以有机化合物形式存在外, 其余各种元素统称为无机盐元素
第三节 维生素
五、烹饪过程中减少维生素损失的措施
➢ (1)烹制富含水溶性维生素的原料时,特别是富含 维生素C的蔬菜类,应先洗后切、沸水短时焯料、避 免挤汁、短时高温加热、成熟后加盐等方法,以减少 维生素C的损失。对冷冻食品最好采用速冻和自然解 冻的方法,以减少肉汁的流失,从而减少B族维生素 的损失
减少损失的措施
24
第五章
第二节 无机盐
三、食品中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及种类
5.钾、钠、氯 ➢ 钾、钠、氯多以离子形式存在于人体和食品中,对人体的生理功
能十分重要,主要是调节体液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渗透压 ➢ 人体对钠的摄入主要由食盐提供,如果摄入过多的食盐易引起高
血压及心血管疾病
25
第五章
第二节 无机盐
19
第五章
第二节 无机盐
二、无机盐的分类
3. 按其在人体内生成的氧化物分类 成酸性食物()
名称
灰分酸度
芦笙
0.20
干紫菜 0.60
面包
0.80

1.80
大麦
2.50
花生
3.00
干鱿鱼 4.80
啤酒
4.80
牛肉
5.00
猪肉
5.60
鲤鱼
6.40
20
常见食品的成酸性成碱性
名称
面粉 鳗鱼 鸡肉 牡蛎 糙米 精米 蛋黄
组织上和生理上的异常,当补充后又可恢复正常或可 防止这种异常发生的元素,但过量摄入会带来危害, 如铁、锌、铜、碘、钴、镍等元素 ➢ 非必需元素:非必需元素不是机体所必需的,缺乏时 不会造成组织或生理功能异常的元素,如锰、硅、硼 等元素 ➢ 有毒元素:能使人致病的元素,如铅、镉、汞、砷等 元素
17
第五章
3. 其他因素 ➢ 酶还可以在酒精、重金属和射线的照射等情况
下发生变性或分解,使其失去活性 ➢ 在无水条件下,酶也不能发挥作用
8
第五章
第一节 酶
五、酶在烹饪中的作用
1. 淀粉酶的作用
9
第五章
第五章
第一节 酶
五、酶在烹饪中的作用
2. 蛋白酶的作用
植物蛋白酶
• 木瓜蛋白酶 • 菠萝蛋白酶 • 无花果蛋白酶
22
第五章
第二节 无机盐
三、食品中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及种类
3.铁
➢ 人体内含铁约4~5克,是含量最多的必需微量元素,其中60%~ 70%以血红素形式存在于红血球中,在深色肌肉中也含有血红素
➢ 植物性食物中的铁是高价铁(Fe3+),人体消化吸收率非常低, 而动物性食物如血液、红色肌肉、肝脏等中铁的含量丰富,且是 二价铁,比植物性食物的利用率高
➢ 动物或植物经过完全燃烧后,所存留下来的灰烬部分 为无机物的残渣,因此无机盐又称为灰分
➢ 无机盐的生理功能主要有构成机体组织、维持体液的 渗透压与机体的酸碱平衡、维持神经及肌肉组织的兴 奋性、参与体内生物化学反应等
16
第五章
第二节 无机盐
二、无机盐的分类
1. 营养角度分类 ➢ 必需元素:含量比较固定,一旦缺乏,机体就会发生
34
第五章
第三节 维生素
五、烹饪过程中减少维生素损失的措施
➢ (2)脂溶性维生素相对比较稳定,主要是要注意防 止富含脂溶性维生素的食品,如油脂、肉类等受氧和 紫外线的影响发生氧化酸败,而引起如维生素A、维 生素E及维生素D的氧化破坏;在烹制过程中,还要注 意采用荤素搭配的方式来促进维生素的吸收与利用, 如胡萝卜与动物性食品一起烹调,可提高维生素A的 利用率
29
第五章
第三节 维生素
二、维生素的分类
➢ 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 维生素K
➢ 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族和C族,B族维生素是 共同存在且不容易在提取时分离的一大类维生素,有 维生素B1、维生素B2、泛酸、尼克酸、维生素B6、 生物素、叶酸、维生素B12等;C族有维生素C、维生 素P(类黄酮)等
四、储存、烹饪加工过程对维生素的影响 1. 储存过程对维生素的影响
植物性食品
• 适宜的采后处理 • 合适的储藏条件
动物性食品
• 适宜的预处理 • 合理的贮藏手段 • 适量的食品添加剂
32
第五章
第三节 维生素
四、储存、烹饪过程对维生素的影响 2. 烹饪加工过程对维生素的影响
粮食加工过程对维生素的影响
谷麦类中的维生素主要分布在皮 层、糊粉层和胚芽中,所以加工 碾磨的精细程度会影响维生素的 保存率,加工越精细就越容易将 富含B族维生素及其他营养素的 糊粉层和胚芽、胚轴碾磨而损失
33
第五章
烹饪过程中对维生素的影响
调菜肴过程中,加热的温度、时 间、原料的切块大小、选用不同 的热介质、不同的烹调方法和调 味料等都会对维生素产生不同的 影响
35
第五章
第三节 维生素
五、烹饪过程中减少维生素损失的措施
➢ (3)对热敏感的含维生素原料,应避免高温长时间 烹饪,采用做凉菜或挂糊上浆、勾芡及缩短加热时间 等方式可减少维生素的损失。如富含维生素A、维生 素C、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的食物
36
第五章
第三节 维生素
五、烹饪过程中减少维生素损失的措施
三、食品中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及种类
5.其他 ➢ 硫:维生素B1 ➢ 镁 : 叶绿素 ➢ 锌:免疫功能
26
第五章
第二节 无机盐
四、烹饪加工过程对食品无机盐的影响
1.烹饪加工方法对食品无机盐的影响
27
第五章
第二节 无机盐
四、烹饪加工过程对食品无机盐的影响
2.烹饪器皿对食品无机盐的影响
搪瓷锅
第五章 铜锅
大多数酶,最适宜的pH值接近中性,一般为6.5~8.0 ➢ 在强酸和强碱条件下酶也要失去活性
6
第五章
第一节 酶
四、影响酶活力的主要因素
2. pH值 ➢ 一般酶最适宜的pH值为4~8 ➢ 一般pH值发生改变,酶的活力下降,催化速度变慢 ➢ 在强酸和强碱条件下酶也要失去活性
7
第五章
第一节 酶
四、影响酶活力的主要因素
二、无机盐的分类
3. 按其在人体内生成的氧化物分类 ➢ (1)酸性无机盐元素:指灰分的pH值小于7,即金属元素的含量小于非金属 的含量,包括非金属元素如磷、氯、硫、碘等。 ➢ (2)碱性无机盐元素:指灰分的pH值大于7,即金属元素的含量大于非金属 的含量,包括金属元素如钙、镁、钾、钠、铜、锌、铁等。 ➢ (3)酸性食品 ➢ (4)碱性食品
30
第五章
第五章
第三节 维生素
三、影响维生素稳定性的因素
影响因素
酸中 碱
氧气/
光/
维生素 性 性 性
空气 辐射
维生素A
Δ
维生素D
维生素E
维生素K
Δ
Δ
Δ
Δ
Δ
Δ
Δ
Δ
Δ
维生素C
Δ
Δ
Δ
Δ
硫胺素(B1)
Δ
Δ
核黄素(B2)
钴胺素(B12)
吡哆醇(B6) 烟酸(B5) 叶酸(B11) Δ
Δ
Δ
Δ
Δ
Δ
wenku.baidu.com
Δ
Δ
Δ
Δ
Δ
加热 110℃ >150℃
灰分酸度
6.50 6.60 7.60 10.40 10.60 11.67 18.80
成碱性食物(+)
名称 灰分碱度
牛乳 0.32
大豆 2.20
豆腐 2.20
洋葱 2.40

3.40
黄瓜 4.60
四季豆 5.20
土豆 5.20
南瓜 5.80
柿子 6.20
莴苣 6.33
名称
草莓 苹果 胡萝卜 梨 香蕉 茶叶 萝卜 西瓜 菠菜 海带
动物组织蛋白 酶
• 组织蛋白酶
组织嫩化
肉的后熟
消化道中的蛋 白酶
• 胃蛋白酶 • 胰蛋白酶 • 胰糜蛋白酶
消化分解
微生物蛋白酶
• 细菌、酵母菌、 霉菌等微生物 中都含有多种 蛋白酶
替代植物蛋 白酶
10
第一节 酶
五、酶在烹饪中的作用
3. 果胶酶的作用 ➢ 果胶酶是指分解果胶物质的多种酶的总称 ➢ 果胶酶存在于高等植物和微生物中,在动物界中,但除了蜗牛以 外没有发现果胶酶的存在 ➢ 果胶酶可应用于澄清果汁、橘子脱襄衣等食品加工中
第五章
第二节 无机盐
二、无机盐的分类
2. 按其含量和生物学作用分类
分类 常量元素 微量元素
定义
主要种类
含量大于人体体重的0.01%的元素, 又称宏量元素
钙、磷、钾、镁、钠、硫和氯等
含量小于人体体重0.01%的元素,又 铁、碘、锌、硒、铜、钼、铬、钴、
称痕量元素
锰、硅、硼、矾、镍等
18
第五章
第二节 无机盐

内源酶 外源酶
4
第五章
微生物产 生的外源酶
酶制剂
第一节 酶
三、酶的催化作用特点
酶的催化作用特点
第五章 高效性 高度的专一性 在常温下进行反应 强酸、强碱、高温等条件下,酶失去催化活力
5
第一节 酶
四、影响酶活力的主要因素
1. 温度 ➢ 适宜的温度:酶的活力受温度的影响最为明显,酶的活力要在适
宜的温度下才能表现出来 ➢ 一般酶最适宜的pH值为4~8 ➢ 植物和微生物体内的酶,最适宜的pH值多在4.5~6.5;动物体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