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上-浮力 教案
2024年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讲浮力教案浙教版
2024年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讲浮力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讲内容选自2024年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讲“浮力”,涉及浙教版教材第二章第3节。
详细内容包括:1. 浮力概念及其产生原因2. 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3. 浮沉条件的判断4. 物体浮沉的应用实例二、教学目标1. 了解浮力的概念,理解浮力产生的原理。
2. 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3. 学会判断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沉条件的判断。
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及其应用,浮沉条件的实际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仪、浮沉物体(如木块、铁块等)、弹簧测力计、容器(装水用)。
2. 学具:浮力实验器材(每组一套)、记录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轮船、木筏等浮力应用实例,引出本讲主题。
2. 浮力概念及产生原因:(1)教师演示浮力实验,让学生观察浮力现象。
(2)引导学生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
3. 阿基米德原理:(1)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结合实验进行验证。
(2)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4. 浮沉条件的判断:(2)进行随堂练习,让学生判断给定物体的浮沉情况。
5. 物体浮沉的应用实例:(1)介绍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轮船、热气球等。
(2)讨论浮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浮力概念及产生原因2. 阿基米德原理3. 浮沉条件的判断4. 物体浮沉的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浮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2)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
(3)判断给定物体的浮沉情况。
2. 答案:(1)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其产生原因是液体或气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的重力。
(3)根据浮沉条件判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讲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浮力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较为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巩固。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3节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范例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3节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3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以及浮力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浮力的概念,了解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浮沉条件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学会运用浮力知识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
难点:浮力的计算,以及浮力与物体密度、液体密度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器,浮力计算模型,实验器材(如物体、液体、测量工具等)。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浮力演示器展示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力产生的原因。
2. 知识讲解:(1)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3)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上浮、悬浮、下沉。
3. 例题讲解:运用浮力知识解答实际问题,如物体浮在液体表面的原因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如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等。
5.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计算物体的密度。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2. 阿基米德原理3.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4. 浮力的计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为什么铁块在水中会下沉,而在盐水中会上浮。
(2)计算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已知物体的体积和水的密度。
2. 答案:(1)铁块在水中下沉是因为铁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而在盐水中上浮是因为盐水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
(2)浮力=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密度×重力加速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掌握情况,对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效果进行反思。
浙教版科学八上浮力教案
浙教版科学八上浮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主要围绕“浮力”这一主题展开。
具体章节为第三章第三节“浮力与阿基米德原理”。
内容包括:浮力的定义、浮力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浮力的概念,理解浮力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2. 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定义、浮力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装置、实验器材(如物体、液体、测量工具等)。
学具:学习资料、实验报告单、笔、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如木块在水中浮起来),引发学生对浮力的思考,提出问题:“为什么物体在液体中会浮起来?”2. 新课:讲解浮力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3. 例题讲解:通过阿基米德原理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原理的内涵,并能够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浮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并分析浮力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浮力概念及公式2. 阿基米德原理3. 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4. 例题及解题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并分析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答案:根据浮力公式,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分析物体密度、液体密度、物体体积等因素对浮力的影响。
2. 作业题目: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生活中的浮力现象。
答案:结合阿基米德原理,解释如船只浮在水面上、游泳圈等生活中的浮力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程度,实验操作中的问题,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设计、救生设备等,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
浙教版初中科学浮力教案
浙教版初中科学浮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第八章《力与机械》第三节《浮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计算方法以及物体浮沉条件的探究。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浮力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浮力计算方法的应用,物体浮沉条件的理解。
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的探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器、浮力计算器、实验器材(烧杯、水、物体等)。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浮力演示器,让学生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引发学生思考。
2. 新课导入:(1)讲解浮力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浮力的方向。
(2)介绍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明白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讲解浮力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3. 实践探究:(1)分组进行实验,探究物体浮沉的条件。
4. 随堂练习:(1)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讲解答案,分析解题思路。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方向2. 阿基米德原理3. 浮力计算方法4. 物体浮沉条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求一个体积为0.5立方米的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
(2)实验题: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物体浮沉的条件。
2. 答案:(1)浮力大小:4.9牛(2)实验步骤:①准备实验器材;②将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其浮沉情况;③改变物体重量,重复实验,观察浮沉情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了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以及物体浮沉条件。
但在浮力计算方法的讲解上,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1)研究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2024年八年级科学上册13《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
2024年八年级科学上册 13《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水的浮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以及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学会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认识到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浮力的计算方法,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器,浮沉子,弹簧测力计,物体(如石块、木块等)。
2. 学具:每组一个浮力演示器,一个弹簧测力计,不同材质的物体。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如小船在水中漂浮)引入浮力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浮力的定义,引导学生学习阿基米德原理。
3. 实践探究:a.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浮力。
b. 引导学生发现浮力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即阿基米德原理。
4. 例题讲解:讲解浮力的计算方法,物体的浮沉条件。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解答有关浮力的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知识应用:介绍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2. 阿基米德原理3. 浮力的计算方法4. 物体的浮沉条件5. 浮力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计算一个物体的浮力。
b. 解释为什么有些物体在水中浮起来,而有些物体沉下去。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情况,以及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程度。
2. 拓展延伸:a. 研究浮力在船舶设计中的应用。
b. 探讨浮力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如水上运动器材、水下等。
2024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13水的浮力教案设计
2024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13 水的浮力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13章,主题为“水的浮力”。
具体内容包括:1. 浮力概念及其产生原因;2. 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3. 浮力与物体密度、液体密度的关系;4. 浮沉条件的判断;5. 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2. 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3. 能够运用浮沉条件判断物体的浮沉状态;4.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实践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浮力与物体密度、液体密度的关系,浮沉条件的判断;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器、物体浮沉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学具:物体浮沉实验包、直尺、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轮船、木筏等浮力应用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浮力是什么,产生的原因;2. 教学新课:(1)讲解浮力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2)演示阿基米德原理,引导学生掌握浮力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3)通过实验,让学生探究浮力与物体密度、液体密度的关系;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浮力应用题,让学生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物体浮沉判断题,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2. 阿基米德原理;3. 浮力与物体密度、液体密度的关系;4. 浮沉条件;5. 浮力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已知物体的体积和密度;答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水的体积乘以水的密度。
2. 作业题目:判断一个物体在海水中的浮沉状态,已知物体的密度和体积;答案:比较物体密度与海水密度,根据浮沉条件判断物体浮沉状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例题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浮力的相关知识。
八年级科学上册13《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 13《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3课《水的浮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以及浮力计算。
具体章节为第三章《物质与力量》第三节《浮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了解物体浮沉条件,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勇于探索、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
难点:浮力的计算及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装置、浮沉子、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细线、剪刀等。
2. 学具:每组一套浮力实验器材,包括浮沉子、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细线、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展示轮船、木筏等浮力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力是什么,为什么物体会浮在水面上。
2. 实践探索:(1)学生分组进行浮力实验,观察物体浮沉现象。
3. 知识讲解:(1)讲解浮力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有关。
(2)讲解阿基米德原理,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
(3)讲解物体浮沉条件,分析实验结果。
4. 例题讲解:通过典型例题,讲解浮力的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2. 阿基米德原理3. 物体浮沉条件4. 浮力计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浮力是什么,为什么物体会浮在水面上。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一个物体受到的浮力。
(3)分析一个物体在水中浮沉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浮力知识掌握程度,实验操作是否规范,课堂氛围是否活跃等。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潜艇、热气球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浙教版科学八上13水的浮力第一课时教案
浙教版科学八上13 水的浮力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水的浮力》的第一课时。
详细内容包括:1. 浮力的定义及其产生原因;2.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关系;3. 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浮力的概念,了解浮力产生的原理,理解阿基米德原理;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关系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关系的理解;2. 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装置,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水;2. 学具:每组一个浮力演示装置,浮力计,物体,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一个木块在水中浮起来的现象,提问:为什么木块会浮在水面上?2. 新课内容:讲解浮力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浮力产生的原理;3. 实践探究: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记录数据,分析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关系;4. 例题讲解:讲解阿基米德原理,并通过例题进行巩固;5. 随堂练习:让学生计算不同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2. 浮力产生的原理;3. 阿基米德原理;4. 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已知物体的质量、体积和水的密度;答案:浮力 = 物体的质量× 重力加速度 = 物体的体积× 水的密度× 重力加速度。
2. 课后实践:让学生在家中找一个物体,测量其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并与计算结果进行对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浮力概念的理解,对实验操作是否准确;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热气球等,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浙教版科学八上浮力 精品教案
浙教版科学八上浮力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浮力”一节。
详细内容包括: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浮力计算,以及浮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学会计算浮力,并能解释生活中的浮力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实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浮力的计算。
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装置,浮力计,实验器材等。
2. 学具:每组一个浮力计,实验器材,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轮船、木筏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现象,提出问题:“什么是浮力?为什么物体会浮在液体表面?”5. 浮力计算:讲解浮力计算方法,结合例题进行讲解,学生随堂练习。
6. 浮力应用:介绍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轮船、救生圈等。
六、板书设计1. 浮力概念2. 阿基米德原理3. 物体浮沉条件4. 浮力计算5. 浮力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下列物体的浮力,并判断其浮沉状态。
(1)一个质量为200g的物体放入水中,物体体积为200cm³。
(2)一个质量为500g的物体放入水中,物体体积为500cm³。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浮力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浮力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设计、水上交通工具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重点和难点解析1. 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2. 浮力的计算方法。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4.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难度和答案解析。
一、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1. 演示实验:使用浮力演示装置,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讲浮力教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讲浮力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讲内容选自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讲,主题为“浮力”。
详细内容包括:1. 浮力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3. 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4. 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2. 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3. 学会判断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应用于实际情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浮力的计算及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2. 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器、物体浮沉实验器材、计算器;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浮力演示器,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物体可以浮在液体表面,而有的物体却沉入液体底部?”2. 讲解浮力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浮力的计算公式;3.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 分析物体浮沉条件,引导学生学会判断物体的浮沉状态;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强调浮力计算的注意事项;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答;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及计算公式;2. 阿基米德原理;3. 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4. 浮力计算的注意事项;5. 典型例题及解题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计算下列物体的浮力,并判断其浮沉状态。
物体A:质量为200g的物体在水中;物体B:质量为500g的物体在酒精中。
(2)分析题:分析生活中浮力应用的实例,并说明其原理。
2. 答案:(1)物体A的浮力为2N,浮沉状态为漂浮;物体B的浮力为4.9N,浮沉状态为沉底。
(2)示例:热气球升空原理是利用热空气的密度小于冷空气,产生向上的浮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讲内容涉及理论知识较多,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浮力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如船舶设计、水下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3节水的浮力优质教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3节水浮力优质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3节《水浮力》。
教材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浮力概念、基米德原理以及浮力计算等方面展开。
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深入解浮力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浮力概念,掌握基米德原理,能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好奇心,增强对科学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概念、基米德原理、浮力计算。
难点:基米德原理理解及浮力计算公式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装置、浮力计算公式卡片、例题解析PPT等。
2. 学具:实验器材(如物体、弹簧测力计、水等)、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演示浮力实验(如木块、铝块在水中浮沉),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2. 知识讲解:(1)讲解浮力概念,让学生理解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托力。
(2)阐述基米德原理,引导学生掌握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关系。
(3)介绍浮力计算公式,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浮力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4.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浮力,并计算其大小。
六、板书设计1. 浮力概念2. 基米德原理3. 浮力计算公式4. 例题解析5. 实验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浮力概念,并举例说明。
(2)简述基米德原理,并解释其意义。
①一个质量为200g物体在水中浮力;②一个体积为500cm³木块在水中浮力。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学生对浮力有更深入认识。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基米德原理理解不够透彻,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讨浮力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增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新浙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科学 第3节 水的浮力 教案(教学设计)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第3节科学观察一、知识与技能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2.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二、过程与方法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教具:乒乓球、水槽、泡沫、砝码;学具:测力计、砝码、水槽、带有刻度的下沉物体。
提问: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是什么?那么,在科学课上我们应该怎样进行观察和实验呢?观察是不就是平时所说的看?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拿一个乒乓球竖直扔进水槽中,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是什么力使乒乓球掉进水槽中,那你们知道是谁让乒乓球浮在水面上吗?那水有一种托着它的力使它浮在水面上对吗?(得到同学的一致认可后,教师交代“浮力”,那我们本节课就来研究“水的浮力”,教师板书课题)(学生汇报,教师板书:重力向下)2.看老师手里的泡沫板,它被放在水面上会怎么样呢?请同学们用手向下按泡沫板,再轻轻抬起手,你有什么感觉?3.学生动手体验浮力的感觉,汇报交流。
4.教师用手把乒乓球按在水底,问:它还受到水的浮力吗?5.松开手,看到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汇报进行板书:浮力向上6.教师讲授:大家说的很好,那同学们看,老师手里的砝码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呢?教师演示,提问:砝码受到重力了吗?受到浮力了吗?(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教师结合学生的预测进行引导。
教师讲述:想知道下沉的砝码是否受到水的浮力,我们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小组交流一下,给自己一个答案。
(1)如果沉在水底的砝码受到水的浮力,那砝码在水中受到的重力会有什么变化?那我们得先测什么呢?用什么方法测出砝码的重量呢?(利用测力计测量)再做什么呢?(如果把砝码放在水中不同位置行吗)(2)那浮力是多少啊?(数据的变化值)(3)介绍记录表。
2024年八年级科学上册13《水的浮力》精彩教案浙教版
2024年八年级科学上册 13《水的浮力》精彩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2024年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3章《水的浮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13章第1节至第3节,重点解析浮力的产生原因、计算方法以及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浮沉条件设计简单浮力应用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沉条件的应用。
难点:浮力的计算、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器、浮沉物体(如木块、石块等)、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尺子等。
学具:每组一套浮力演示器、浮沉物体、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浮力现象,如木块漂浮、石块沉底等,激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浮力产生的原因。
2. 浮力概念及产生原因(15分钟)3. 阿基米德原理(15分钟)通过教材第13章第2节,讲解阿基米德原理,进行实验验证,让学生理解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4. 浮沉条件及应用(10分钟)结合教材第13章第3节,讲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举例说明浮沉条件在生活中的应用。
5.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道典型例题,讲解浮力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6.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两道随堂练习题,巩固浮力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浮力概念、产生原因2. 阿基米德原理3. 浮沉条件及应用4. 浮力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已知物体体积为500cm³,水的密度为1g/cm³。
(2)解释为什么铁块在水中会沉底,而木块会漂浮?答案:(1)物体受到的浮力为5N。
2024年八年级科学上册13《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
2024年八年级科学上册 13《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2024年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3课《水的浮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的条件及其应用。
具体章节内容为第三章《物质与力量》的第三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及其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仪,物体浮沉实验器材,挂图。
2. 学具:每组一套物体浮沉实验器材,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演示浮力演示仪,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浮力对物体的影响。
2. 知识讲解:(1)讲解浮力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浮力的方向和大小。
(2)介绍阿基米德原理,解释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3)讲解物体浮沉的条件,举例说明。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物体浮沉实验,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
七、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2. 阿基米德原理3. 物体浮沉的条件4. 应用举例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浮力的概念及其方向。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
(3)分析物体浮沉的条件,判断给定物体的浮沉情况。
2. 答案:(1)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方向垂直于物体所在液面或气面。
(2)浮力 = 液体或气体的密度× 重力加速度× 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的体积。
(3)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物体的浮沉情况。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估,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八年级科学上册13《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 13《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3章,主题为“水的浮力”。
具体内容包括:浮力的定义、浮力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沉浮的条件及影响因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浮力的定义,了解浮力的计算方法,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物体的沉浮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浮力的计算、物体沉浮条件的理解。
教学重点: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器、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测力计、容器、水、盐、针筒等。
学具:笔记本、铅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浮力演示器展示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而有的物体却沉入水底?2. 知识讲解(1)浮力的定义: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浮力的计算:利用测力计测量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和在液体中的视重,二者之差即为浮力。
(3)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4)物体沉浮条件: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等于重力时,物体浮在液体表面;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沉入液体。
3. 例题讲解(1)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2)分析物体沉浮的原因。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浮力,并分析其沉浮条件。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浮力定义2. 浮力计算3. 阿基米德原理4. 物体沉浮条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求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2)分析题:分析物体沉浮的原因。
2. 答案(1)浮力计算题答案。
(2)物体沉浮原因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浮力的定义、计算方法、阿基米德原理等内容掌握较好,但在实验操作中,部分学生操作不规范,需要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1)研究不同液体中的浮力大小。
2024年八年级科学上册13水的浮力教案5新版浙教版
2024年八年级科学上册 13 水的浮力教案5新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3章“水的浮力”,新版浙教版。
详细内容包括: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浮力计算及应用。
重点章节为13.3和13.4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浮力的定义,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理解物体浮沉条件。
2. 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计算,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计算公式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器、物体浮沉实验器材、计算器。
2. 学具:学习笔记、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浮力演示器,引发学生对浮力的好奇心,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却沉入水底?”2. 知识讲解:(1)浮力的定义: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3)物体浮沉条件:物体浮在水面上,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其重力时;物体沉入水底,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其重力时。
3. 例题讲解:讲解浮力计算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进行计算。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浮力计算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5.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物体浮沉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水的浮力2. 内容:(1)浮力定义(2)阿基米德原理(3)物体浮沉条件(4)浮力计算公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计算一个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已知物体重量和排开水的体积。
(2)实验题: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物体浮沉条件。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浮力 = 排开水的体积× 水的密度× 重力加速度。
(2)实验题答案:根据物体浮沉条件,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实验验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浮力的定义、计算和物体浮沉条件掌握情况,以及实验操作过程中的问题。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讲浮力精品教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讲浮力精品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讲主要依据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讲“浮力”进行设计。
详细内容包括:浮力定义、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浮力计算以及浮力应用。
涉及教材章节为第3章第2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浮力概念,理解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判断物体浮沉条件。
3.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概念、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
难点:浮力计算、浮力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仪、物体浮沉实验器材、计算器。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测量工具、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浮力演示仪,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浮沉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讲解浮力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关系。
(2)介绍基米德原理,通过实例解释原理应用。
(3)分析物体浮沉条件,引导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问题。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物体浮沉现象,验证基米德原理。
(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浮力大小,并与实际观察结果进行比较。
4. 知识拓展:介绍浮力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六、板书设计1. 浮力定义2. 基米德原理3. 物体浮沉条件4. 浮力计算5. 浮力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浮力定义及其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关系。
(2)请解释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
①一块冰块放入水中;②一个铁球投入水中;③一个塑料瓶放入水中。
①一个体积为0.5立方米木块;②一个质量为2千克铁块。
2. 答案:(1)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向上力,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体积有关。
(2)基米德原理指出,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重力。
(3)①冰块漂浮;②铁球下沉;③塑料瓶漂浮。
(4)①浮力约为5牛;②浮力约为2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讲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浮力知识,但部分学生对浮力计算仍存在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浙教版科学八上浮力教案
浙教版科学八上浮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浮力》的第一课时。
详细内容包括:浮力的定义、浮力的方向、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浮沉条件的探讨以及物体的浮沉情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方向和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方向、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物体浮沉条件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器、物体浮沉实验器材。
学具:每组一套物体浮沉实验器材,包括木块、石头、橡皮泥、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物体在水中浮沉的现象,引发学生对浮力的思考。
3. 浮力的方向:通过浮力演示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浮力的方向。
4.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通过实验,让学生探究物体体积、形状、密度对浮力的影响。
6.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浮力的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理解浮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解答几道有关浮力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方向、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2. 物体的浮沉条件。
3. 例题解析。
4. 课堂小结。
七、作业设计(1)为什么木块能浮在水面上,而石头会沉入水底?(2)一个物体的浮沉情况与它的体积、形状、密度有什么关系?2. 答案:(1)木块密度小于水,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所以能浮在水面上;石头密度大于水,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所以会沉入水底。
(2)物体的浮沉情况与它的体积、形状、密度有关。
当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浮在液体表面;当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悬浮在液体中;当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沉入液体底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浮力的相关知识。
浙教版初中科学浮力教案
浙教版初中科学浮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第八章第三节《浮力》。
内容包括: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浮力的计算以及浮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理解物体浮沉条件。
2. 学会计算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并能运用浮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
难点:浮力的计算、浮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仪、物体浮沉实验器材、计算器。
学具:每组一个浮力演示仪、实验报告单、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轮船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浮力的兴趣。
2. 新课:(1)介绍浮力的概念。
(2)讲解阿基米德原理。
(3)引导学生探讨物体浮沉条件。
(4)讲解浮力的计算方法。
3. 实践:(1)分组进行物体浮沉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2)运用浮力的计算方法,计算实验中物体所受的浮力。
4. 例题讲解:解答一道关于浮力计算的例题。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梳理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2. 阿基米德原理3. 物体浮沉条件4. 浮力的计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浮力的概念。
(2)解释阿基米德原理。
(3)判断下列物体在水中是浮还是沉:① 木块② 铅球③ 橡皮泥(4)计算题:一个质量为200g的物体在水中漂浮,求它所受的浮力。
2. 答案:(1)浮力是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力。
(2)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所受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或气体的重力。
(3)① 浮② 沉③ 可浮可沉(4)物体所受浮力为2N。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实践操作、例题讲解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浮力的相关知识。
课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浮力专题一、浮力的概念导入:1、当人在游泳时从浅水区走向深水区时脚底有什么感觉?为什么?2、如图所示,躺在水面上的人为什么可以躺在水面上而不下沉?(1)定义: 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托的力叫浮力.(2)方向: 总是竖直向上(3)大小:二.计算浮力的四种方法(1) 利用实验称量法求浮力, 即F浮=G-F例1有一个物体在空气中挂在弹簧秤下示数为4.9N,当把它放在液体里时发现弹簧秤的示数减少了2.5N,则:(1)此时弹簧秤的示数是多少?(2)该物体在液体里受到的浮力是多少N?(3)该物体的密度是多少?例2、质量为890克的铜方块挂弹簧上时示数为8.7N,物体所受的浮力是多大?(2) 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 即F浮=F向上-F向下.例1一个正方体物块,漂浮在水面上时,下底面受到的压力为2N;在水下某深度时,上底面受到15N 压力,下底面受到20N压力,则此时物块受到浮力是________N;当物块下沉到某位置时,上底受到压力增大至20N时,下底受到压力是_______N.例2把一木桩从水面插入池塘的淤泥的过程中,木桩受到的浮力。
三、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例。
将一只鸡蛋放入装水的烧杯中,鸡蛋会沉底,若再往水中加盐,会看到什么现象?原因是,通过这个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四.阿基米德原理(1)阿基米德原理: 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例1..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这一问题时,班级的“物理小博土”为同学们做了如图13-77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你从中选出一些图,针对某一个因素进行探究,并通过分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明你的探究结果.由①②③实验可得由④⑤可得 .探究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型一)图13-77(2)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 即F浮=G排液=ρ液gV排例1 弹簧测力计下吊着一重为14.7N的正方体金属块,当它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9.8N,则金属块排开水的重力为_______N。
若金属块上表面受水的压力为19.6N,则金属块小表面所受水的压力为_______N.例2简答:把金属箔做成空心筒,它可以浮在水面上,为什么卷成一团放入水中却沉入水底?例3 有一木块,放入水中静止后,有1/4的体积露在水面上,若将它放入另一种液体中时,有1/5的体积浸入液体中,求液体的密度.例4质量是8.9千克的铜球,当铜球有一半体积浸没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79N。
该球是空心还是实心?若把铜球浸没水中静止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大?()例5.(05年北京西城)(4分)如图16所示,某同学利用浮力知识测量物体A的密度。
他把物体A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当把A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6F。
此时物体A排开水的重力为_______;物体A的密度为___________kg/m3。
(3)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求浮力, 即F浮=G物(悬浮或漂浮)3.物体的浮沉条件(1)物体的浮沉取决于它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2)当F浮>G物上浮ρ物<ρ液当F浮<G物下沉ρ物>ρ液当F浮=G物悬浮ρ物=ρ液(3)应用: 潜水艇、飞艇、气球等是物体浮沉条件及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际应用.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鱼、气球和飞艇通过改变体积来改变自身浮力来实现沉浮。
4.物体的漂浮条件图3 甲 丙 乙(1)物体漂浮在液面的条件: 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即F 浮=G 物(2)应用: 轮船. 其中轮船的排水量指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5.悬浮和漂浮的异同点(1)相同之处: 物体受到的浮力都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即F 浮=G 物(2)不同之处: ① 排液体积不同:悬浮时,对实心物体而言,V 排=V 物;漂浮时,V 排<V 物.② 密度不同:对实心物体而言悬浮时, ρ物=ρ液; 漂浮时ρ物<ρ液例1 体积相同的三个铜球在水中静止,如图所示其中它们所受浮力关系是A.F 甲>F 乙=F 丙B.F 甲<F 乙=F 丙C.F 甲>F 乙>F 丙D.F 甲<F 乙<F 丙 拓展:三球中一定是空心的是 ,无法确定的是 ,如把三个球都放到水银中受浮力最大的是 。
例2 若把同一个球分别放在三个盛有不同液体的容器中分别出于以下三种状态(漂浮悬浮和沉底),则三中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是7.求解浮力问题,需要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可归纳以下几个解题步骤:①弄清题意,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统一单位)②确定研究对象——认准哪个物体是浮体,一般选择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作为浮体;③分析浮体受力情况,画出浮体受力示意图;④列出浮体受力平衡的方程式;例3 有一空心球体,空心部分体积为整个球体的一半,静止浮在水面时,有一半露出,若将空心部分灌满水,此球( )A. 漂浮B. 悬浮C. 下沉D. 无法判断例4 水槽中放一个小铁盒,铁盒中放少许细线和一个铝块,铁盒漂浮在水面。
现用细线把铝块拴在铁盒下面,铁盒仍漂浮在水面。
讨论此时水槽中的水位以及铁盒浸入水中的体积,说法正确的是( )A. 水槽中水位不变,铁盒浸入水中的体积变大B. 水槽中水位下降,铁盒浸入水中的体积不变C. 水槽中水位不变,铁盒浸入水中的体积变小D. 水槽中水位上升,铁盒浸入水中的体积不变例5用同一只密度计测量三种液体的密度如图3所示,请比较三种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五、例题讲解一、排开液体对浮力的影响例1完全浸没在水中的乒乓球,放手后从运动到静止的过程中,其浮力大小变化情况是().A.浮力不断变大,但小于重力.B.浮力不变,但浮力大于重力C.浮力先大于重力,后小于重力.D.浮力先不变,后变小,且始终大于重力直至静止时,浮力才等于重力例2如图所示,在盛水容器中,有4个体积完全相同的物体:A是一浮于水面的正方体木块;B是用线吊着浸没在水中的长方体铁块;C是悬浮在水中的空心钢球;D是圆台形石蜡块,它沉于容器底面并与容器底无缝隙紧密结合,试比较分析A、B、C、D所受浮力的情况.10.某海滨浴场,水底布满石头,在海水中游泳的人由深水走向浅水的过程中.以下体验和分析合理的是( )A.脚越来越疼,是因为水底对人的支持力越来越大B.脚越来越疼.是因为人受到的重力越来越大C.脚不疼,是因为人越来越轻.D.脚不疼,是因为水底对人的支持力越来越大二、阿基米德原理公式解题的基本思路ρ液gV排=ρ物gV物例1 质量是5.4千克的铝球,当铝球有一半的体积浸没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30N。
该球是空心还是实心?若把铝球浸没水中静止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大?()例2 有一木块,放入水中静止后,有1/4的体积露在水面上,若将它放入另一种液体中时,有3/5的体积浸入液体中,求液体的密度.例3 如图,现有一正方体的物体悬浮于密度为的液体中,其边长为L,上表面距液面的深度为h,那么下表面距液面的深度即为.请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推导阿基米德原理.例4在水中漂浮的一蜡块,已知蜡的密度为0.9×103kg/m3,蜡块的体积为100cm3,它受到的浮力是()A. 0.98N B. 0.882N C. 0.098N D. 无法判断例5 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当把铁块A放在木块上时,木块刚好全部浸没在水中,若把与A体积相等的合金块B悬挂在木块下方,木块也刚好全部浸入水中,合金的密度是() 铁=7.8×103kg/m3A. 6.8×103kg/m3B. 7.8×103kg/m3C. 8.8×103kg/m3D. 9.8×103kg/m3三、液面变化例1 一块浮在水面上冰化了以后液面将,若把冰浸没在盐水或果汁里,冰化后液面将,若冰中包有石块呢?若冰中包有木块呢?例2 漂浮在水池中的一个木盆,里面有一块石头和木块,如果将石头从木盆中取出扔到水池里,则池内水面高度().如果将木头从木盆中取出扔到水池里,则池内水面高度().A.上升 B.下降 C.不变D.无法确定例3 如图所示,体积不同,重力不同的A、B两个物体浸没在水中.用绳系住A物,拉力为F时A物体静止.用力F压B物体时,B物体也静止,若将A、B两物固定在一起放入水中,它们将().A.上浮,液面将下降 B.下沉,液面将上升C.悬浮,液面将不变 D.无法判定例4如图所示,在一个较大的容器内的水面上放一个木块,木块上面放一个体积是1,重19.6N 的物体,此时木块漂浮.如果将物体从木块上拿下并放入水中,当木块和物体都静止时,容器里的水面将()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无法判定例5.如图所示装置,实心铝块(ρ铅=2.7克/厘米3)B、C的体积均为10厘米3。
当B浸没在水中时,木块A恰能在水平桌面上向左匀速运动。
若用铝块D替换C,使A在桌面上向右匀速运动,则D的质量应为(铝块B始终在水中,水与B之间的摩擦以及滑轮处的摩擦均忽略不计)A.7克B.10克C.17克D.27克四、综合计算1有一根粗细均匀的蜡烛,底部插入一根铁钉,竖直地漂浮在水中,蜡烛长20cm,密度,上端露出水面1cm.现将蜡烛点燃,求这根蜡烛燃烧到剩余多长时,蜡烛的火焰会被水熄灭?(铁钉体积不计)2一座冰山漂浮在水面上,露出水面部分的体积,这座冰山重有多少?(已知)3 用密度的体积为的圆木7根,扎成一个木筏,问这只木筏最多能载几个质量是50kg的人过河?4.在轻质杠杆两端A、B各挂有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铝块(ρ铜>ρ铝),支点O在如图7所示的位置时,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在下列情况下,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的是(A)在铜块和铝块上各加一块质量相等的物体(B)将铜块和铝块同时浸没在水中(C)将铜块和铝块各切去体积相同的一小部分(D)将铜块和铝块同时向支点移动一小段相同的距离图75.育红学校科技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一个自动冲刷厕所的水箱模型,这种水箱模型能把自来水管供给的较小流量的水储存到一定量后,自动开启放水阀门,冲刷便池中的污物。
图21是这种水箱模型的主要部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水箱A是一个边长为50cm的正方体;浮筒B是一个质量为0.2kg的空心圆柱体,其底面积S A为80cm2,高为35cm;放水阀门C是一个质量可忽略的圆柱体,其底面积S c为55cm2,厚度d为1.5cm;放水阀门C能将排水管口恰好盖严,阀门上固定一根轻绳与浮筒相连,绳的长度l为10cm。
请你计算出水箱中的水深H至少为多少时,浮筒B刚好能将放水阀门C打开?6.据报道,某市图书馆白天停水,由于管理人员的疏忽,水龙头处于打开状态,排水口被塞子堵住,夜里水通了,水池里的水很快溢出,漫延至图书馆各处,造成很大的损失.小明同学是学校图书馆的义务管理员,看了这则报道后,动手自制“自动拔塞器”.该装置能够在类似情况下,自动拨开塞子排水.小明首先在水池某处做记号,作为警戒线;然后将塞子堵住排水口,打开水龙头放水至警戒线,用弹簧测力计向上拉塞子,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时,塞子被拔出;接着把水池中的水放掉,选择合适的空心密闭塑料瓶,调节塑料瓶与塞子间绳子的长度,向水池中重新放水,使得当水涨至警戒线时,塑料瓶就能把塞子拔出,如图所示.已知塑料瓶的质量为30g,总体积为750mL,g取10N/kg,问塑料瓶排开水的体积为多大时就能将塞子拔出?7.小亮想为村里的养牛场设计一个牲畜自动饮水器,他先画出如图所示的原理图,又根据养牛场的水塔高度估算出活塞 A处水的压强约为6×104Pa,设计出水口的横截面积为 2×10-4m2,支点O到浮球球心的距离为O到B点距离的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