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植物病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植物病理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 *1、植物病害 **2、病状 *3、病症 **4、病害三角 *5、侵染性病害**6、非侵染性病害二、填空*1、引起病害的病原种类很多,依据性质不同分为()()两大类。
**2、根据病原生物的类别侵染性病害分为()()()()()等。
*3、植物病害的病状分为()()()()()五大类型。
*4、植物病害的病征分为()()()()()五种类型。
*5、()()()构成病害发生的三要素。
**6、植物侵染性病害由()侵染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由()引起。
*7、植物病害症状包括()和()。
**8、1945年,爱尔兰由于()病大流行,而使欧洲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地区饿死100万人,200万人逃亡海外,这称为爱尔兰饥荒。
*9、按照传播方式,植物病害可以可以分为()()()()等。
三、选择*1、植物细菌病害的病症是()。
a.脓状物b.霉状物c. 粉状物d. 颗粒状物**2、属于非侵染性病害的是()。
a. 霜霉病b. 晚疫病c. 猝倒病d. 缺素症*3、引起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因素有()。
a. 缺素症b. 高温c. 病原菌d. 遗传因素*4、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因素有()。
a. 缺素症b. 真菌c. 线虫d. 原核生物**5、植物生病后表现下列病症,()是真菌性病害的病症。
a. 霉状物b. 粉状物c. 脓状物d. 颗粒状物**6、()是植物病害的病状。
a. 霉状物b. 坏死c. 脓状物d. 腐烂**7、、属于侵染性病害的是()。
a. 霜霉病b. 晚疫病c. 猝倒病d. 缺素症**8、()是植物病害的病症。
a. 霉状物b. 坏死c. 脓状物d. 腐烂四、判断对错*1、病害的三角关系指病原、植物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
()**2、植物病害引起的萎蔫可以恢复。
()*3、植物病毒病没有病症。
()*4、非侵染性病害无病症,侵染性病害都有病症。
()**5、环境条件不仅本身可以引起非侵染性病害,同时又是传染性病害的重要诱因。
植物病理学考试复习题
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害(Plant diseases)症状(symptom)症状是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染后,植物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病征(competition)菌物(Military affairs.):具有真正细胞核的异养生物,典型的营养体为丝状体,细胞壁主要成分为几丁质或纤维素,不含光合色素。
特征:1 真正的细胞核为真核生物。
2繁殖时产生各种类型的孢子。
3 营养体简单。
坏死:染病植物局部或大片细胞和组织死亡。
萎蔫:植物根茎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而发生的缺水,凋萎现象,而根茎的皮层组织完好。
菌丝体:组成菌物菌体的全部菌丝称为菌丝体。
菌核(sclerotium):菌核由拟薄壁组织和疏丝组织交织而上的一种休眠体。
其形状大小颜色和菌丝纠集的紧密程度,在各种菌物中是不同的。
子座:由拟薄壁组织和疏丝组织子实体的垫状结构。
有的只做世军组织和寄主植物组织集合而成的,称为假子座。
菌索:菌索是由菌组织形成的绳索状结构,外形与高等植物的根有些相似。
子实体:植物的孢子产生在具一定分化的产孢结构上,菌物产生孢子的结构,无论是无性繁殖,还是有性繁殖的结构,简单的还是结构复杂的,都统称为子实体。
有性孢子:菌物有性生殖产生的有性孢子,可归为5种类型。
休眠孢子囊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和担孢子。
无性孢子:菌物无性繁殖产生的无性孢子,包括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
生活史(Life cycle)概念:菌物孢子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完整生活过程。
主要包括无性阶段和有性阶段。
多型现象:许多菌物在整个生活中可以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孢子。
(无性型,单倍体型,单倍体双核体型,单倍体二倍体型,二倍体型)专主寄生现象:不同阶段必须在两种关系不同的基础上才能完成生活史♠卵菌门菌物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
营养体发达,菌丝没有隔膜,细胞壁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双鞭毛。
子囊壳:近球形有固定孔心的子囊果。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
一、1常生长发育状态而表现病变的因素。
2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生物。
3物侵染植物引起的病害。
4、环境条件引起的植物病害。
5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6生物生活在其他活的生物上,以获得它赖以生存的主要营养物质。
7、专性寄生和组织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生物。
8、致病性主并引起病害的特性。
9、寄主接触、侵入到寄主发病的连续过程。
10、病害循到后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11植物在新的生长季节中受到从越冬(越夏)场所来的病原物的侵染。
12、再次侵上产生的病原物传播扩散后侵染同一生长季内的寄主植物。
13些寄主植物可能是其生育期与病原物的侵染期不相开了病害。
14寄主植物对病原生物具有组织结构或生化抗性的性染。
15成功侵染所需的最低数量。
16入寄主后暂时不表现症状也就是保持在潜育阶段一症状才开始表现。
17、死体死亡的细胞中吸收养分。
18活的细胞建立密切的营养吸收营养物质而并不很快丝在寄主细胞间发育和蔓活细胞内吸收营养。
19、分布感染。
20的则从侵入点向各个部位感染。
21物的种内形态特征上有差病力不同的类群。
22、专化属植物的致病力不同的类群。
23原物诱发病害的相对的能力。
24病原物诱发植物群体病害的相对的能力。
25 二、填空题1、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很多,即生物因素、不适宜的环境因素和环境与生物相互配合的因素。
2、植物生物病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类菌原体、类立克次氏体、类螺质体、类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
3、化也很大。
归纳起来有5种变色、坏死、萎蔫、腐烂和畸形。
4、植物腐烂可以分干腐、湿腐和软腐。
5、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可分为接触、侵入、潜育和发病四个时期。
6、植物病害循环分为病害发生前阶段、个体发病阶段、群体发病阶段和病害延续阶段四个阶段。
7、在病害的发生发展抗接触、抗侵入、抗扩展、抗损害等几种类型。
8、病原物有各种越夏或越冬的方式。
植物病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孢囊孢子:接合菌的内生型无性孢子。
以原生质割裂方式产生在孢子囊内,不具鞭毛,有细胞壁。
大型的孢子囊内可形成数量众多的孢囊孢子;小型孢子囊内只有一至几个孢子。
着生孢子囊的特殊分化的菌丝称为孢囊梗。
孢子:是真菌的繁殖单位的一种统称。
其功能如植物的种子,但与种子不同之处在于孢子不含先期形成的胚胎,分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两大类。
孢子囊:低等真菌产生内生无性孢子的器官统称为孢子囊。
闭囊壳:包被是完全封闭、无固定的孔口的子囊果称作闭囊壳。
并发症:当两种或多种病害同时在一株植物上发生时,可以出现多种不同类型的症状,称为并发症。
病毒(Virus):包被在蛋白或脂蛋白保护性衣壳中,只能在适合的寄主细胞内完成自身复制的一个或多个基因组的核酸分子,又称分子寄生物。
病害三角(disease triangle):需要有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互相配合才能引起侵染性病害的关系,又称为“病害三要素”。
藏卵器(oogonitun):是鞭毛菌的雌配子囊,通常含有一至多个卵球。
层出现象(proliferation):是指新孢子囊从释放过游动孢子的空孢子囊里面长出来(内层出)或从成熟孢子囊基部的孢囊梗(或菌丝)侧面长出(外层出)。
初生菌丝体(primary myceliun):由担孢子萌发产生的菌丝体,称为初生菌丝体。
菌丝初期无隔多核,以后很快形成隔膜,每个细胞内有一个单倍体的细胞核。
次生菌丝体(secondary mycelium):是一种双核菌丝体。
由两根初生菌丝间发生细胞融合形成单倍双核细胞,质配产生的双核细胞内的细胞核不立即核配,而是不断发生双核并裂,形成双核菌丝体。
担孢子(basidiospore):担子菌的有性孢子,着生在一种称作担子的结构上。
每个担子上通常着生4个担孢子,是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单细胞、单核、单倍体的孢子。
锈菌的担孢子一般称作小孢子。
担子(basidium):担子菌进行核配和减数分裂并产生担孢子的场所。
植物病理学复习题【范本模板】
植物病理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由于遭受其它生物的侵害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使植物正常的生理机能受到破坏,组织形态发生改变,甚至导致死亡,并对农业生产造成经济损失的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2、植物病理学:研究植物病害的发病原因、病害发生发展规律,植物与有害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病害预测及防治的学科。
3、非侵染性病害:由于生长环境条件不合适或物理化学因素造成的不能侵染的,不能传染,这种病害叫非侵染性病害。
4、侵染性病害:由于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有侵染性的,能传染,这种病害叫非传染性病害。
生物因素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
5、症状:植物受病原影响生病后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的状态称为植物病害的症状.包括病症(病原物)和病状(植物)。
(1)病状:是指发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反常现象。
【变色、坏死(斑点)、腐烂、萎靡、畸形】(2)病症:是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病原体特征。
【霉状物、点粒状物、粉状物、菌核、脓状物(细菌特有)】6、寄生:一种植物与另一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从中吸取食物的现象。
(1)专性寄生:在自然界只能从寄生的活组织中获取营养,如锈菌、黑粉菌、白粉菌等。
(2)非专性寄生:一种是侵害活的组织,组织死亡后,仍能继续发育和繁殖,另一种是在侵入寄主之前先杀死寄主组织,然后在其内进行腐生。
(3)单主寄生:多数植物病原真菌在一种寄主植物上就能完成生活史。
(4)转主寄生:锈菌特有的,寄生阶段必须在两种亲缘关系不同的寄主植物上生活才能完成生活史,这种现象叫转主寄生。
7、致病性:是指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和引起病变的能力。
但并非是单纯的对营养和水分的依赖关系.8、真菌的生活史:是指真菌孢子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产生同一种孢子的整个生活过程。
【典型的生活史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9、.稀释限点:病毒在病株粗汁液中,经过若干倍数的稀释后仍能保持病毒侵染力的最大稀释倍数。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范本模板】
普通植物病理学一、名词解释1、植物病理学:研究植物病害的原因、病害发生发展规律、植物与有害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病害预测及其防治的学科。
2、植物病害:指植物在其生命过程中受寄生物侵害或不良环境条件的持续干扰,其干扰强度超过了能够忍耐的程度,使植物在生理细胞和组织上发生一系列异常变化,外部呈现不正常现象,引起产量降低或品质变劣的现象.3、病原:引起植物偏离正常生长发育状态而表现病变的因素。
4、病原生物:除植物自身以外的另一种生物因素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进而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生物。
5、病害三角:需要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相互配合才能引起病害的观点,就称为“病害三角”。
6、病状:是指发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反常现象。
7、病征: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只在侵染性病害中出现。
8、坏死:染病植物局部或大片细胞和组织的死亡,因受害部位不同而表现各种变化.9、萎蔫:指植物的整株或局部因脱水而枝叶萎垂的现象.10、腐烂:植物组织较大面积的分解和破坏.腐烂可以分干腐、湿腐和软腐;根据腐烂部位分为根腐、基腐、茎腐、果腐及花腐等.11、畸形:指植物受害部位的细胞分裂和生长发生促进或抑制性的病变,植物整体或局部的形态异常。
畸形可分为增大、增生(肿瘤或癌肿)、减生(矮化)和变态四种.12、矮化:枝叶等器官的生长发育均受阻,各器官受害程度和减少比例相仿。
13、隐症现象:;一种病害的症状出现后,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或者使用农药治疗以后,原有症状逐渐减退直至消失。
14、接触期:指病原物的接种体在侵入寄主之前与寄主植物的可侵染部位初次直接接触或达到能够受到寄主外渗物质影响的根围和叶围后,开始向侵入的部位生长或运动,并形成侵入结构的一段时间。
15、滞育期:病原物从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到开始发现明显症状的时期。
16、病害循环:指一种病害从寄主的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后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17、死体营养型:病原物可以直接从死亡的细胞中吸收养分或者是先杀死寄主细胞,然后再从死亡的细胞中吸收养分的寄主物。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三章1.何谓原核生物?植物病原原核生物主要有哪些?原核生物是指含有原核结构的单细胞生物;主要有真细菌和菌原体两大类群,分属于薄壁菌门、厚壁菌门和软壁菌门,统称为真细菌。
2.植物病原细菌如何繁殖?裂殖;杆状细菌的分裂过程:菌体伸长→细胞膜自菌体中部向内延伸→形成新的细胞壁→母细胞从中间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3.植物细菌病害的症状、侵染和传播特点?病状:坏死(斑点,溃疡,穿孔等);畸形(癌肿,发根等);萎蔫(青枯);腐烂;病征:脓状物,菌膜,菌胶,细菌溢;植物病原细菌不能直接侵入植物,只能通过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
侵染途径及特点:(1)自然孔口:气孔、水孔、皮孔、蜜腺。
(2)各种伤口:自然伤口(风雨、冰雹、冻害、昆虫),人为伤口(耕作、施肥、嫁接、收获、运输)(3)能从伤口侵入的细菌不一定能从自然孔口侵入,从自然孔口侵入的细菌一般能从伤口侵入。
(4)寄生性弱的细菌一般都是从伤口侵入;寄生性强的细菌则从伤口和自然孔口都能侵入。
(5)假单胞杆菌属和黄单胞杆菌属的细菌引致叶斑病, 一般是从自然孔口侵入。
(6)棒形杆菌属、欧氏杆菌属和土壤杆菌属的细菌引致萎蔫、腐烂和瘤肿, 多半是从伤口侵入。
传播特点:(1)雨水: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风雨易造成伤口,雨露和水滴飞溅有利于细菌菌脓或菌痂的扩散。
(2)昆虫介体:也可传播细菌。
如种蝇的幼虫和菜青虫传播白菜软腐病。
(3)工具传播:切刀可以传播马铃薯环腐病菌。
4.植物病原细菌重要的属有哪些?引起那些病害(举例)?土壤杆菌属、欧氏杆菌属、假单胞杆菌属、黄单胞杆菌属、棒形杆菌属。
土壤杆菌属:根癌土壤杆菌:葡萄根癌,苹果根癌等。
欧氏杆菌属:胡萝卜欧氏菌俗称大白菜软腐病菌:引起肉汁或多汁的组织软腐病。
假单胞杆菌属:丁香疫病假单胞菌:可侵害多种木本、草本植物的枝、叶、花、果实,引起叶斑、坏死斑、茎杆溃疡等症状。
黄单胞杆菌属:(1)野油菜黄单胞菌(X.campestris),俗称甘兰黑腐病菌,侵染十字花科植物,尤以甘兰受害最重,引起黑腐病。
植物病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孢囊孢子:接合菌的内生型无性孢子。
以原生质割裂方式产生在孢子囊内,不具鞭毛,有细胞壁。
大型的孢子囊内可形成数量众多的孢囊孢子;小型孢子囊内只有一至几个孢子。
着生孢子囊的特殊分化的菌丝称为孢囊梗。
孢子:是真菌的繁殖单位的一种统称。
其功能如植物的种子,但与种子不同之处在于孢子不含先期形成的胚胎,分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两大类。
孢子囊:低等真菌产生内生无性孢子的器官统称为孢子囊。
被动抗病性(passive resistance):是植物与病原物接触前即已具有的性状所决定的抗病性。
闭囊壳:包被是完全封闭、无固定的孔口的子囊果称作闭囊壳。
避病性:植物因不能接触病原物或接触的机会减少而不发病或发病减少的现象。
植物可能因时间错开或空间隔离而躲避或减少了与病原物的接触,前者称为“时间避病”,后者称为“空间避病”。
并发症:当两种或多种病害同时在一株植物上发生时,可以出现多种不同类型的症状,称为并发症。
病毒(Virus):包被在蛋白或脂蛋白保护性衣壳中,只能在适合的寄主细胞内完成自身复制的一个或多个基因组的核酸分子,又称分子寄生物。
病害三角(disease triangle):需要有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互相配合才能引起侵染性病害的关系,又称为“病害三要素”。
病害循环(disease cycle):指一种病害从寄主的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后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病情指数(disease index):是全面考虑发病率与严重度两者的综合指标。
若以叶片(植株)为单位,当严重度用分级代表值表示时,病情指数计算公式为:藏卵器(oogonitun):是鞭毛菌的雌配子囊,通常含有一至多个卵球。
层出现象(proliferation):是指新孢子囊从释放过游动孢子的空孢子囊里面长出来(内层出)或从成熟孢子囊基部的孢囊梗(或菌丝)侧面长出(外层出)。
初次侵染(Primary infection):植物在新的生长季节中受到从越冬(越夏)场所来的病原物的侵染称作初次侵染。
植物病理学考试要点及试卷
各章节习题第一章第一章绪论一、思考题1. 植物病害的定义是什么?2. 植物病害的症状分哪些类型?3. 植物病害的病原有那些?4. 如何理解寄生性、致病性、抗病性的概念?5. 植物病害的类型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6. 植物病理学是如何诞生的?7. 爱尔兰饥谨、孟加拉灾荒的原因及后果如何?二、思考题解1. 植物病害的定义是什么?植物在自然界里的生长与发育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与威胁。
任何影响植物健康地生长发育的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它的产量与质量,从而影响人类对它的利用价值。
不适宜的土壤结构、养分状况、水分供应、微生物区系等,不良的大气物理环境和化学环境,各种有害生物的侵袭与破坏等等,都可能导致植物不能正常的生长与发育,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植物因受到不良条件或有害生物的影响超过它的忍耐限度而不能保持平衡时,植物的局部或整体的生理活动或生长发育就出现异常状态,这种表现异常的植物我们称之为植物病害。
起植物发生病害的这些因素,统称为病原。
2.植物病害的症状分哪些类型?症状是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常见的病害症状有很多种,变化很多归纳起来只有5类,即变色、坏死、萎蔫、腐烂和畸形。
1)变色(discoluration) 病植物的色泽发生改变。
大多出现在病害症状的初期,尤其是病毒病中最为常见。
整个叶片或者叶片的一部分均匀地变色,主要表现为褪绿和黄化(yellowing)。
褪绿是由于叶绿素的减少而使叶片表现为浅绿色。
当叶绿素的量减少到一定程度就表现为黄化。
另一种形式是叶片不是均匀地变色,如常见的花叶(mosaic)是由于形状不规则的深绿、浅绿、黄绿或黄色部分相间而形成不规则的杂色,不同变色部分的轮廓是很清楚的。
有时变色部分的轮廓不很清楚,这种症状就称作斑驳(mottle)。
斑驳症状在果实上也是常见的。
此外,田间还偶尔发现叶片不形成叶绿素的白化苗,这多半是遗传性的。
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
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疾病的科学,它涉及到疾病的形成、病原体的识别、传播和控制等方面。
以下是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
1. 植物病原体植物病原体主要是由细菌、真菌、病毒和真核生物等不同的生物体引起的。
其中,细菌主要引起软腐病、黄萎病等;真菌引起的疾病较多,如晚疫病、黑斑病等;病毒主要引起花叶病毒、花叶轮斑病等;真核生物主要引起的是根结线虫病。
2. 植物病理学基本原理植物病理学研究的基本原理涉及到植物与病原体之间的互动关系。
植物病原体的病理过程包括入侵、寄生和扩散等,其中,植物与病原体的互动是非常复杂的,这包括植物的防御反应、病原体的侵染策略、病原体的适应性和变异性等。
通过对这些互动关系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病害的形成和传播机制,为病害的防治提供依据。
3. 植物病理学分类植物病理学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1) 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理论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理论包括病原体的识别、病害的形成与发展、植物的抗病防御机制、病原体的传播、病害的监测与评价等方面。
(2) 植物病害的防治植物病害的防治主要包括防治措施的选择、药剂的使用、防治技术的改进和病害监测等方面。
4. 植物病害的控制策略在植物病害的防治中,我们可以采用综合措施来控制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其中,化学防治是目前较常用的一种方法,但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和危害。
因此,我们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遗传防治等方法来替代或辅助化学防治。
在实际的病害管理中,我们可以采用病害防治概念来对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和决策,以获得最佳的防治效果。
以上是植物病理学的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植物病理学的知识。
植物病理学复习题与问题详解
植物病理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 *1、植物病害 **2、病状 *3、病症 **4、病害三角 *5、侵染性病害**6、非侵染性病害二、填空*1、引起病害的病原种类很多,依据性质不同分为()()两大类。
**2、根据病原生物的类别侵染性病害分为()()()()()等。
*3、植物病害的病状分为()()()()()五大类型。
*4、植物病害的病征分为()()()()()五种类型。
*5、()()()构成病害发生的三要素。
**6、植物侵染性病害由()侵染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由()引起。
*7、植物病害症状包括()和()。
**8、1945年,爱尔兰由于()病大流行,而使欧洲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地区饿死100万人,200万人逃亡海外,这称为爱尔兰饥荒。
*9、按照传播方式,植物病害可以可以分为()()()()等。
三、选择*1、植物细菌病害的病症是()。
a.脓状物b.霉状物c. 粉状物d. 颗粒状物**2、属于非侵染性病害的是()。
a. 霜霉病b. 晚疫病c. 猝倒病d. 缺素症*3、引起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因素有()。
a. 缺素症b. 高温c. 病原菌d. 遗传因素*4、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因素有()。
a. 缺素症b. 真菌c. 线虫d. 原核生物**5、植物生病后表现下列病症,()是真菌性病害的病症。
a. 霉状物b. 粉状物c. 脓状物d. 颗粒状物**6、()是植物病害的病状。
a. 霉状物b. 坏死c. 脓状物d. 腐烂**7、、属于侵染性病害的是()。
a. 霜霉病b. 晚疫病c. 猝倒病d. 缺素症**8、()是植物病害的病症。
a. 霉状物b. 坏死c. 脓状物d. 腐烂四、判断对错*1、病害的三角关系指病原、植物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
()**2、植物病害引起的萎蔫可以恢复。
()*3、植物病毒病没有病症。
()*4、非侵染性病害无病症,侵染性病害都有病症。
()**5、环境条件不仅本身可以引起非侵染性病害,同时又是传染性病害的重要诱因。
植物病理学复习试题与答案解析
植物病理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 *1、植物病害 **2、病状 *3、病症 **4、病害三角 *5、侵染性病害**6、非侵染性病害二、填空*1、引起病害的病原种类很多,依据性质不同分为()()两大类。
**2、根据病原生物的类别侵染性病害分为()()()()()等。
*3、植物病害的病状分为()()()()()五大类型。
*4、植物病害的病征分为()()()()()五种类型。
*5、()()()构成病害发生的三要素。
**6、植物侵染性病害由()侵染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由()引起。
*7、植物病害症状包括()和()。
**8、1945年,爱尔兰由于()病大流行,而使欧洲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地区饿死100万人,200万人逃亡海外,这称为爱尔兰饥荒。
*9、按照传播方式,植物病害可以可以分为()()()()等。
三、选择*1、植物细菌病害的病症是()。
a.脓状物b.霉状物c. 粉状物d. 颗粒状物**2、属于非侵染性病害的是()。
a. 霜霉病b. 晚疫病c. 猝倒病d. 缺素症*3、引起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因素有()。
a. 缺素症b. 高温c. 病原菌d. 遗传因素*4、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因素有()。
a. 缺素症b. 真菌c. 线虫d. 原核生物**5、植物生病后表现下列病症,()是真菌性病害的病症。
a. 霉状物b. 粉状物c. 脓状物d. 颗粒状物**6、()是植物病害的病状。
a. 霉状物b. 坏死c. 脓状物d. 腐烂**7、、属于侵染性病害的是()。
a. 霜霉病b. 晚疫病c. 猝倒病d. 缺素症**8、()是植物病害的病症。
a. 霉状物b. 坏死c. 脓状物d. 腐烂四、判断对错*1、病害的三角关系指病原、植物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
()**2、植物病害引起的萎蔫可以恢复。
()*3、植物病毒病没有病症。
()*4、非侵染性病害无病症,侵染性病害都有病症。
()**5、环境条件不仅本身可以引起非侵染性病害,同时又是传染性病害的重要诱因。
植物保护学之植物病理学的复习重点
植物保护学之植物病理学的复习重点1、植物病理学:研究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病害的表现和为害、发生流行规律以及如何控制病害的生物学科。
2、植物病害:植物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的连续侵扰,生理活性受到干扰而表现的异常状态。
3、病因:引起植物偏离正常生长发育状态而表现病变的因素4、什么是侵染性病害?什么是非侵染性病害?如何对他们进行判断?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因素侵染造成的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无病原物参与,只是由于植物自身的原因或由于外界环境条件的恶化所引起的病害.侵染性病害:1)在特定的品种或环境条件下,病害轻重不一;在病株的表面或内部可以发现其病原体存在(病征)。
2)大多数的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线虫病害以及所有的寄生植物可以在病部表面看到病原物,少数要在组织内部才能看到,多数线虫病害侵害根部,要挖取根系。
3)有些真菌和细菌病害,所有的病毒病害和原生动物的病害,在植物表面没有病征,但症状特点仍然是明显的。
非侵染性病害:1)病害突然大面积同时发生,发病时间短,只有几天,大多是由于大气污染、三废污染或气候因素如冻害、干热风、日灼所致。
2)病害只限于某一品种发生,多为生长不宜或有系统性的症状致的表现,多为遗传性障碍所致。
3)有明显的枯斑、灼伤,且多集中在某一部位的叶或芽上,无既往病史,大多是由于使用农药或化肥不当所致。
4)明显的缺素症状,多见于老叶或顶部新叶。
5、植物病害的外部症状的定义?什么是病征?什么病状?外部症状:病植物外表所显示的种种病变,肉眼即可识别。
病征:病部上出现的病原物的个体。
病状:病部所看到的状态。
6、掌握和理解病原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一节中的所有概念寄生性:寄生物从寄主体内夺取养分和水分等生活物质以维持生存和繁殖的特性。
寄生物:一种生物生活在其他活的生物上,以获得它赖以生存的营养物质。
腐生物:只能从死有机体上获得营养。
寄主(host):供给寄生物以必要生活条件的生物。
致病性: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并引起病害的特性。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
一、植物病理学的概念
1、植物病理学是什么?
植物病理学是一门涉及植物结构、功能、发育及其健康状态的科学,
是生物学和农业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病原菌、真菌、病毒及其他有害生
物对植物所造成的病害及其病理的发生机制、防治和控制。
2、植物病理学的历史、发展和结构
植物病理学起源于美国,1880年,美国农业部组建了植物病理学实
验室,研究植物害虫致病机理。
20世纪初,美国著名植物病理学家Alexander W.Bristol和Harvey W. Wiley整理了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理论,他们的著作成为植物病理学发展的引路人,成为第一本全面的植物病理学
专著,并改良了病菌分类体系。
随着现代植物学、病毒学、微生物学及其
它生物学科的发展,植物病理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植物病理学的结构主要有:
1)植物病害发生机制:它研究病原菌、真菌、病毒及其他有害生物
扰乱植物生长发育并导致植物病害的发生机理。
2)植物病原学:它是研究病原菌、真菌、病毒及其他有害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发育及其在植物体内外病原关系等方面的科学。
3)植物病理:它是研究病原菌、真菌、病毒及其他有害生物所引起
的植物病理病变的科学。
《植物病理学》题集
第一大题:选择题(每题10分,共100分)1.植物病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植物的生长过程B. 植物的病理变化及其原因C. 植物的遗传特性D. 植物的分布规律2.下列哪种病害是由真菌引起的?A. 稻瘟病B. 烟草花叶病C. 小麦条锈病D. 玉米细菌性枯萎病3.植物病毒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是?A. 昆虫B. 雨水C. 土壤D. 种子4.下列哪种病害主要通过气流传播?A. 苹果腐烂病B. 松树疱锈病C. 棉花枯萎病D. 番茄晚疫病5.植物病理学中的“病征”是指什么?A. 病原物在植物体外的表现B. 植物体内的生理变化C. 植物受病后的外部症状D. 病原物的形态特征6.下列哪种方法是植物病害诊断的常用方法?A. 观察症状B. 分离培养C. 显微镜检查D. 以上都是7.植物抗病性的遗传基础主要是什么?A. 基因B. 染色体C. 细胞壁D. 细胞膜8.下列哪种病害属于生理性病害?A. 黄瓜霜霉病B. 苹果苦痘病C. 烟草黑胫病D. 水稻白叶枯病9.植物检疫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传播蔓延C. 提高植物产量D. 保护植物多样性10.下列哪种病害属于检疫性病害?A. 小麦赤霉病B. 柑橘黄龙病C. 玉米大斑病D. 马铃薯晚疫病第二大题:填空题(每题10分,共50分)1.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主要包括变色、坏死、腐烂、萎蔫和______。
2.植物病原物的侵染过程一般包括侵入前期、侵入期、潜育期和______。
3.植物病害的流行受到病原物、寄主植物和______三大因素的影响。
4.植物病毒粒体主要有球状、杆状和______三种形态。
5.植物线虫病害的主要症状包括根部形成根结、根腐和______。
第三大题:判断题(每题10分,共50分)1.植物病害的发生与环境条件无关。
( )2.病原物的致病性是绝对的,不会受到任何因素的影响。
( )3.植物病害的田间诊断主要依据病害的症状。
( )4.植物检疫措施对于防止危险性病害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植物病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植物病理学考试复习资料植物病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病害:植物活体在生长或储藏过程中由于所处的环境条件恶劣。
寄生物:寄生于其他生物的生物。
寄主:被寄生的生物。
病原物:任何诱发病害的因素无论是生物还是非生物的统称为病原物。
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生病后所表现的病态。
共生现象: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现象。
寄生现象: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并从中吸取食物的现象。
致病性:异养生物能诱发病害的能力。
活体营养食物:在自然间,只能从活的植物细胞或组织中获得营养的寄生物。
在实验室里不能培养。
死体营养食物:除寄生于或的植物组织上外,还可以在死的植物组织上生活或者以死的有机质作为营养物质的寄生物。
腐生物:只能从死的有机物上获得营养物质的异养生物。
半寄生种子植物:有叶绿素能够自制养分,但必须从寄主植物上吸取水分和无机盐的寄生性种子植物。
全寄生种子植物:没有根或叶,或者茎叶具有很少的叶绿素,不能活仅能极有限地用无机物制造养分,因而必须从寄主植物体内吸收全部或大部分养分和水分的寄生性种子植物。
相继病原学:先入的病原物先侵染寄主,后入的病原物随之进入寄主,最终可以形成复合病害的综合症。
相伴病原学:两种或更多的病原物同时侵染寄主,引起的病害比单独的病原物引起的症状更重。
生理小种:在病原物的种内,在形态上相同,但在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病理、致病力或其他特征上有差异的生物型或生物型群。
致病性:是病原物诱发病害的能力的总称,一般是用来描述对不同种寄主的致病力。
毒性:是指病原物诱发病害的相对能力,用来衡量和表示致病力的差异。
侵袭力: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粘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免疫: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完全不发病的称为免疫。
抗病: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发病轻的称为抗病。
感病: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发病重的称为感病。
高度抗病: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发病很轻的称为高度抗病。
耐病:发病情况类似高度感病品种,但受害的影响比感病品种的小。
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
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疾病的科学,它涉及植物与病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疾病的诊断、防治等方面。
对于学习植物病理学的同学来说,复习资料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植物病理学的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植物病原体的分类和特征植物病原体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微生物,它们通过分泌毒素或侵入植物细胞来引发疾病。
真菌是一类多细胞的生物,它们通过产生孢子或侵入植物组织来引起病害。
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的微生物,它们通过感染植物细胞来复制自己的遗传物质,并破坏植物的正常功能。
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它们通过侵入植物细胞来引发疾病。
二、植物病害的症状和诊断植物病害的症状可以表现为叶片变黄、枯萎、腐烂等。
通过观察病害的症状,可以初步判断病害的类型。
但是,为了准确诊断病害,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和检测。
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病原体分离培养、病原体鉴定和病原体检测等。
三、植物病害的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植物病害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空气传播、土壤传播、种子传播和昆虫传播等。
为了防止病害的传播,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合理选择植物品种、加强田间管理、使用生物防治剂等。
此外,及时发现病害的早期症状,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植物病理学的研究方法植物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田间调查、实验室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田间调查是通过对病害发生地点进行实地观察和采样,了解病害发生的规律和原因。
实验室分析包括病原体分离培养、病原体鉴定和病原体检测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准确诊断病害。
分子生物学技术是一种高效的研究方法,它可以通过分析病原体的遗传物质,了解病害的发生机制和传播途径。
五、植物病理学的应用植物病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植物保护和农业生产中。
通过研究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和传播途径,可以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此外,植物病理学还可以应用于育种工作中,通过选育抗病品种,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植物病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侵填体:与导管相邻的薄壁细胞通过纹孔膜在导管腔内形成的膨大球状体。
附着胞:植物病原真菌孢子萌发形成芽管,芽管顶端膨大形成附着胞。
土壤习居菌:对土壤的适应性强,在土壤中可以长期存活,并能够在土壤有机质上繁殖的真菌和细菌。
土壤寄居菌:在土壤中病株残体上的存活期较长,但不能单独在土壤中存活的真菌和细菌。
植物病害流行:植物群体发病的现象。
即病害在较短时间内、大面积严重发生,从而造成重大损失的现象。
侵染过程(infection process):从病原物与寄主植物的可侵染部位接触、侵入,并在寄主体内定殖、扩展、进而危害直至寄主表现症状的过程,可分为接触、侵入、潜育和发病四个时期。
接触期(contact period):病原物的接种体在侵入寄主之前与寄主植物的可侵染部位初次直接接触,或达到能够受到寄主外渗物影响的根围或叶围后,开始向侵入的部位生长或运动,并形成侵入结构的一段时间。
侵入期(penetration period):从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到建立起寄生关系的时期。
潜育期(incubation period):从寄生关系的建立到症状的开始出现的时期,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繁殖和蔓延的时期。
发病期(symptom appearance):从出现症状直到寄主生长期结束、甚至植物死亡为止的有症状的时期。
活体营养(biotrophe):寄生物只能从活的植物细胞和组织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专性寄生物,其营养方式为活体营养型。
死体营养(necrotroph):有的寄生物除寄生生活外,还可在死的植物组织上生活,或者以死的有机质作为生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非专性寄生物,这种以死亡的有机体作为营养来源的称为死体营养型。
局部侵染:病原物局限在侵入点附近,形成局部的或点发性的感染,也称作局部侵染;系统侵染:病原物从侵入点向各个部位蔓延,甚至引起全株性的感染,也称作系统侵染。
病害循环(disease cycle):指一种病害从寄主的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后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病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病害:植物活体在生长或储藏过程中由于所处的环境条件恶劣。
寄生物:寄生于其他生物的生物。
寄主:被寄生的生物。
病原物:任何诱发病害的因素无论是生物还是非生物的统称为病原物。
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生病后所表现的病态。
共生现象: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现象。
寄生现象: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并从中吸取食物的现象。
致病性:异养生物能诱发病害的能力。
活体营养食物:在自然间,只能从活的植物细胞或组织中获得营养的寄生物。
在实验室里不能培养。
死体营养食物:除寄生于或的植物组织上外,还可以在死的植物组织上生活或者以死的有机质作为营养物质的寄生物。
腐生物:只能从死的有机物上获得营养物质的异养生物。
半寄生种子植物:有叶绿素能够自制养分,但必须从寄主植物上吸取水分和无机盐的寄生性种子植物。
全寄生种子植物:没有根或叶,或者茎叶具有很少的叶绿素,不能活仅能极有限地用无机物制造养分,因而必须从寄主植物体内吸收全部或大部分养分和水分的寄生性种子植物。
相继病原学:先入的病原物先侵染寄主,后入的病原物随之进入寄主,最终可以形成复合病害的综合症。
相伴病原学:两种或更多的病原物同时侵染寄主,引起的病害比单独的病原物引起的症状更重。
生理小种:在病原物的种内,在形态上相同,但在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病理、致病力或其他特征上有差异的生物型或生物型群。
致病性:是病原物诱发病害的能力的总称,一般是用来描述对不同种寄主的致病力。
毒性:是指病原物诱发病害的相对能力,用来衡量和表示致病力的差异。
侵袭力: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粘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免疫: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完全不发病的称为免疫。
抗病: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发病轻的称为抗病。
感病: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发病重的称为感病。
高度抗病: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发病很轻的称为高度抗病。
耐病:发病情况类似高度感病品种,但受害的影响比感病品种的小。
垂直抗性:寄主和病原物之间有特异的相互作用,即某品种对病原物的某些生理小种能抵抗,但对另一些则不能抵抗,即抗性是小种专化的。
在遗传上,抗性是由个别主效其因控制的。
在生产上,这种抗性虽表现为高度抗病或免疫,但很容易因小种发生变化而表现为感病,因而抗病性是不稳定和不能持久的。
水平抗性:寄主和病原物之间没有特异的相互作用,一个品种对所有小种的反应是一致的,即非小种化的。
在遗传上,抗性是由多个微基因控制的,也由单个基因控制的。
这种抗性表现为中度抗病,是稳定和持久的。
基因对基因假说:在进化过程中,在寄主群体中有一控制抗病性的基因,在病原物群体中就相应的有一控制致病性的基因。
基因的相互作用是相对应的,也是专化的。
稳定化选择:指通过寄主群体的抗病性对病原物的选择作用而使病原物的群体组成趋向稳定。
病害循环:是指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生,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开始发生的整个过程。
初侵染:病原物越冬、越夏后第一次侵染寄主。
再侵染:初侵染发病后产生新的繁殖体进行再次侵染。
单循环病害: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的病害。
少循环病害:有再侵染的病害,再侵染次数的多少因病害种类和环境条件而异。
植物检疫: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的一项重要措施。
其目的是杜绝危险性病原物的输入和输出。
重寄生现象:有些微生物可以寄生于病原物的,这种现象称为重寄生现象。
植物病害的症状的分类:1、变色:植物受害后局部或全株失去正常的绿色。
2、斑点: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受到破坏而死亡,形成各种各样的病斑。
3、腐烂:植物的组织细胞受病原物的破坏和分解可发生腐烂。
4、萎焉:植物的茎或根部的维管束受病原物侵害,大量菌体堵塞导管或产生毒素,影响水分运输,就引起叶片枯黄、凋萎,造成黄萎、枯萎,以致植株死亡。
5、畸形真菌所致的病害特点:常在寄主被寄生部位的表面长出霉状物、粉状物等,是真菌性病害的重要标志。
真菌性病害作诊断:在寄主被寄生部位的表面长出各种霉状物、粉状物等。
如用湿润的解剖刀不她们刮下来,或撕下病部表皮,在显微镜子下观察,就可以清楚的看到真菌的各种形态。
如病部还没有长出真菌的繁殖体,可用湿纱布或保湿器保湿24小时,霉状物等就可以长出来再作检查和鉴定。
植物细菌病害的发生特点和防治要点。
发生特点:1、初侵染的菌源主要来自带菌的种子、种苗等繁殖材料、病残体、田边杂草或其他寄主、带菌土壤和昆虫等。
2、细菌接触感病植物后通过伤口或植物表面的自然孔口侵入。
侵入寄主后通常先将细胞或组织致死,然后从死亡的细胞或组织中吸取养分,在寄主薄壁细胞或组织内扩展的可引起叶斑、腐烂等症状。
3、植物细菌病害常在病部表现水渍或油渍状,在空气潮湿时有的在病斑上产生胶粘状物称为菌脓。
4、在田间的传播主要通过雨水、灌溉流水、风夹雨、介体昆虫、线虫等,还可以通过人的农事操作在田间传播。
5、高温、多雨(尤以暴风雨)、湿度大、氮肥过多等因素均有利于细菌病害的流行。
防治要点:1、采用无病种子、种苗或进行种子消毒;2、搞好田间卫生、清除病残体,尽量减少初侵染源;3、加强栽培管理、实行轮作、选育抗病品种;4、对某些种传的细菌病害要加强检疫工作,防止病区继续扩大。
对某些流行性的细菌病害还应搞好测报工作,适当进行化学防治。
柯赫氏法则的步骤:A、致病的生物必须与症状有联系;B、必须分离得病原生物和进行纯培养;C、将纯培养的病原生物对相同种的健康的植物接种,必须产生与原来相同的症状;D、必须重新分离得到这种病原生物。
病原物的致病性变异:1、有性重组2、无性重组3、突变(病原物在遗传性状上出现原因不明的突然变化)4、病原物的适应性(指生物改变它自己使能在某种环境中更好地生存的能力)一个作物品种在某种条件下表现为抗病,而在另一种条件下表现为感病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1、寄主作物不同的发育阶段,抗病性可以表现不同。
2、病原物病原物的群体中出现毒力不同的生理小种。
3、环境条件(1)、温度的影响(2)、水肥的影响病原物的越冬、越夏的场所:种子和无限繁殖材料、病株残体、田间的病株、土壤、粪肥、昆虫、温室内或贮藏窖内。
病原物的越冬、越夏的:休眠、腐生、寄生。
影响病原物的越冬、越夏的因素: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雨水、积雪等。
越冬、越夏后病原物的传播:(1)人为的传播(2)气流传播(3)昆虫传播(4)雨水和流水各类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的途径和特点。
1、真菌: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从自然孔口如气孔、水孔、皮孔等侵入;从伤口侵入。
2、细菌:从自然孔口如气孔、水孔、皮孔等侵入;从伤口侵入。
3、病毒:只能从微伤口侵入,伤口附近组织不能坏死。
4、线虫: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
对真菌、细菌来说,影响侵入的条件是水分和温、湿度。
影响病害流行的因素。
1、寄主植物(1)种植感病的品种,是病害流行的先决条件。
(2)种植感病品种面积的大小和分布与植物病害流行范围的大小和为害程度有关。
感病寄主植物群体越大,分布越广,病害流行范围也越大,为害也越重。
2、病原物是病害流行的一基本条件。
没有大量的病原物存在,病害是不能流行的。
(1)病原物的毒性病原物通过变异产生毒力不同的生理小种,导致作物品种由抗病表现为不抗病以至病害流行,是生存中存在的一大问题。
(2)病原物的数量(3)病原物的传播3、环境条件4、栽培管理植物检疫的任务;1、禁止危险性病、虫、杂草随农作物及其产品的由国外输入或由国内输出;2、将在国内局部地区已发生的危险性病、虫、杂草,封锁在一定范围内,不让它们传播到还没有发生的地区;3、当危险性病、虫、杂草已被传人新区时,应采取紧急措施,就地彻底肃清。
植物检疫的对象:1、危险性病害;2、局部地区发生的;3、由人为传播。
利用抗病品种的方法:1、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也称基因部署。
将具有不同抗病性的品种搭配种植,使抗病基因型多样化,为病原物在面上流行设置种种障碍。
2、抗病品种轮换也称基因轮换。
3、利用多抗性品种也称基因累集4、利用病害发展速度较慢的品种5、利用耐病品种尤其是病毒引起的病害,有较多耐病的品种。
栽培管理。
1、选用无病种子、秧苗和无性繁殖材料2、耕作栽培:(1)轮作(2)播种期(3)水肥管理(4)田园卫生化学防治的方法和应注意事项。
1、种子处理是用药剂处理种子以消灭种子内外的病原物,或使种子着药以保护幼苗免受病原物的侵染。
方法有拌种、浸种、闷种等。
2、土壤施药使用有挥发性的或有熏蒸作用的药剂。
施用的方法有穴施、沟施等。
3、植株喷药(1)药剂的使用浓度(2)喷药时间和次数(3)喷药质量(4)药害问题(5)药剂混合使用问题(6)安全使用4、抗药性问题(1)用最低的用药量和最少的用药次数,来减轻农药对病原物的选择压力;(2)不要长期使用同一种药剂,要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药剂;(3)要了解每类药剂的交互抗性和负交互抗性的情况,对已产生抗药性的农药,应改用与其有负交互抗性的农药品种;(4)加强对抗药性发生的情况的鉴别,及时采取措施,制止抗药性问题的发展。
(5)内吸性杀菌剂和传统性杀菌剂混合使用,是减少抗药性产生的方法之一。
植物病害防治:1、植物检疫;2、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利用抗病品种的方法: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抗病品种轮换;利用多抗性品种;利用病害发展速度较慢的品种;利用耐病品种);3、栽培管理(选用无病种子、秧苗和无性繁殖材料;耕作栽培);4、化学防治(保护剂;治疗剂;免疫剂)5.物理防治:筛选;热处理6.生物防治:重寄生;抗生;交互保护非侵染性病害在田间的表现有何特点?(10分)要点:①非侵染性病害是非生物因素引起的;②没有传染性,田间没有发病中心;③病害的出现常常给人以突然发生的感觉,通常是大面积或全田普遍发生,成片成块的分布;④发病的植株只有病状而没有病征;⑤病害的产生与环境条件、气候变化、农事操作有密切的相关性。
检疫性病害有哪些特点?①. 危险性:一旦传入,将造成重大损失;②. 局部发生:只是在某些地区或国家发生的病害;③人为传播:通过人的活动进行传播。
植物检疫有哪些主要任务?①禁止危险性病、虫、杂草由国外输入或由国内输出;②当危险性病、虫、杂草已传入新区,应采取措施,就地彻底消灭;③将国内局部地区发生的危险性病、虫、杂草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让它们传播到非疫区。
利用轮作控制病害应注意哪些问题?①实施轮作要考虑全面,要符合生产实际;②轮作植物不是防治对象的寄主;③水旱轮作好;④轮作对土壤寄居菌和土壤习居菌是有不同防效的。
抗病品种防治植物病害应注意和解决哪些问题?(15分)答:(1)了解病害的类型和生理小种的构成;(2)品种抗性类型的选择,专化性和非专化性品种;(3)品种的多样性;(4)品种的合理布局;(5)合理的栽培措施试论述,通过农业的栽培措施控制植物病害。
①选用无病种子及其他繁殖材料,并做好种子处理;②以土壤作为初次侵染源的可实行轮作;③调节播种期,避开发病高峰;④加强肥、水管理,调节田间小气候,创造一个有利于植物而不利于病害的环境条件,增强寄生抗性;⑤搞好田园卫生,降低病原体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