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概论
《普通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

《普通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一、绪论1、心理学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1、从动态性维度划分:心理过程(注意伴随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需要与动机、态度价值观)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稳定的))2、从意识性维度划分:意识和无意识意识(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客体意识(对外界事物的觉知)自我意识(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无意识(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活动)3、辨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1、心理是脑的机能2、脑是心理的器官(沟回)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4、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艾宾浩斯(1885)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5、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构造主义: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观点: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直接经验。
(即意识。
意识分为感觉、意向、感情三个要素)2、机能主义: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观点:心理活动或心理机能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而不像构造主义那样强调意识的结构。
3、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观点: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而应该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
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刺激与反应(S--R)之间的关系,直接的观察和测量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而内省发是不科学的。
4、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威特海墨、考夫卡、苛勒)观点:主要研究有关人的知觉过程,认为人的知觉过程就是构建“完型”的过程。
5、精神分析:代表人物(弗洛伊德)主要研究: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意识理论:意识、前意识(可控)、无意识(不可控)无意识分为(被压抑的无意识,潜伏的无意识)人格结构理论:1、“本我”:本能冲动,追求快乐原则2、“自我”:现实原则,规则意识3、“超我”:道德化的自我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性感器):1、口唇期(0-18个月)孩子刺激口唇(最大的快乐)唇舌是动情区,依赖性和攻击性,产生贪婪和产生依赖2、肛门区(18个月-3岁)肛门排放性性格肛门便秘性性格3、性器区(3岁-6岁)生殖器(性感区)出现性格角色分化(恋母情结、恋父情结)4、潜伏期(6岁-12岁)玩伴为同性5、生殖期(青春期-成长)两性期6、人本主义: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观点:认为心理学应研究正常人,认为人有无限的潜能。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大全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大全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现象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
2.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
心理学就是要研究和揭示这些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和研究领域第三节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1.心理学发展中的主要流派:(1)行为主义学派(2)精神分析学派(3)人本主义心理学学派(4)认知心理学学派第五节科学的心理观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1)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心理是一种反映,而人的心理是物质世界中最高级的反映形式。
2)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产生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第一节心理的神经解剖学基础:神经元和神经系统1)神经元: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脑内的神经元数目大约有1011~1012个,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有大量的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元数量的10倍,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中枢与外周神经系统内,起支持,营养,形成髓鞘,绝缘,修复等多种功能,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构筑,信息传递功能的发挥以及内环境的稳定和可塑性有重要影响,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有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
神经回路:神经元通过化学突触和电学突触相互连接在一起,组成了极端复杂的信息传递与加工的神经元回路或神经通路。
神经回路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它们的活动是机体行为的基础。
周围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控制内脏,包括身体各种腺体的活动,例如心跳,呼吸,消化,排泄,体温调节和性活动等。
脑干:脑干的下界与脊髓相连,上界以视束与间脑毗邻,自下而上有延脑,中脑和桥脑三部分组成。
大脑皮层各叶与不同的心理活动有关,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顶叶为躯体感觉的高级中枢,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
前额叶皮层和颞,顶,枕皮层之间的联络区则与复杂知觉,注意和思维过程有关。
普通心理学课堂笔记及重点内容整理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心理学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及行为、意识及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3.心理及行为、意识及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心理及行为(1)心理及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及无意识: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的意识表现为人能够预先计划自己的行动,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能坚持预定的方向,分析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行为的结果及目的进行对照,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障碍。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
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普通心理学知识要点

心理咨询师课程知识要点普通心理学第一节绪论第一单元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教程第1-2页)知识点:心理学概述要点:1.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识记)2.把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运用于解决人类实践活动中的问题,便构成了心理学众多的应用分支。
(领会)3.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最基础的学科。
(识记)知识点:普通心理学的内容要点:1.普通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识记)2.上述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
(领会)第一单元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教程第1-2页)知识点:心理学概述要点:1.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识记)2.把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运用于解决人类实践活动中的问题,便构成了心理学众多的应用分支。
(领会)3.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最基础的学科。
(识记)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教程第2-3页)知识点:人的心理的本质要点1. 心理是脑的功能。
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领会)2.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领会)3. 心理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
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领会)4. 心理学是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学科或叫边缘学科。
(领会)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的简单历史(教程第4-5页)知识点:科学心理学的建立要点: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识记)知识点:学派的纷争(识记)要点:1.构造心理学派代表人:冯特、铁钦纳2.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华生3.格式塔心理学派代表人:魏特海墨等4.机能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詹姆士5.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弗洛伊德知识点: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领会)第四单元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教程第6-8页)知识点:研究心理学的原则(应用)要点1.客观性原则2.辨证发展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知识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用)1.观察法2.调查法3.个案法4.实验法第 2 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第一单元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教程第8-12页)知识点:神经元及其功能(识记)要点: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功能单位和营养单位。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概论

一般心理学学问点1、心理学是争论心理现象的科学。
他以自己特有的争论对象与其他学科区分开来。
心理学既争论动物的心理,也争论人的心理,而一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争论对象。
2、个体心理可以分为认知、动机和心情、力量和人格三方面。
3、人获得学问和应用学问的过程开头于感觉和知觉。
4、人类的认知和行为是在动机的支配下进展的。
所谓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动机的根底是人类的各种需要,即个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不平衡状态。
5、心理特征包括力量和人格两个方面。
6、行为总是在肯定的刺激情景下产生的。
7、人的心理不同于低等动物的心理,它具有意识的特点。
8、与意识有亲热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是留意。
留意是意识对事物和活动的指向和集中。
9、探究心理现象发生、进展和变化的规律是心理学的根本任务。
10、客观世界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11、心理学的争论方法主要有观看法、测验法、试验法和个案争论法等。
12、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13、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重要心理学派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
14、格式塔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15、20 世纪50 年月末、60 年月初,心理学界涌现出一股争论认知过程的潮流。
16、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根本构造单位和功能单位。
17、神经元始通过接收和传递神经经冲动来进展交往的。
18、反射弧一般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系统的中枢部位、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根本局部组成。
19、神经系统分为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两局部。
20、外周神经系统通常由三个局部组成:脊神经、脑神经、植物性神经。
2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
22、边缘系统特别是海马在记忆功能中有重要作用。
23、人类生疏世界是从感觉开头的。
24、感觉也可以说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生疏。
25、刺激物只有到达肯定强度才能引起人的感觉。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一、注意的种类有哪些。
1.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2.有意注意(随意注意)3.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二、阐述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问卷法和晤谈法)4.测验法三、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基本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2.心理需要(尊重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3.自我实现的需要(满足一个人独特潜能的需要)或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4.尊重需要5.认知需要6.审美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或1.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需要)2.成长性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四、简述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
区别:1.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知识是能力基本结构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技能是指人们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
3.知识并不等于能力,知识和技能是能力的基础,但只有能够广泛应用和迁移知识和技能,才能转化为能力。
联系:1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与知识和技能的获得。
2.能力的高低又会影响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
从一个人掌握知识,技能的速度与质量上,可以看出其能力的大小。
3.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又是掌握知识,技能的结果。
两者是互相转化,互相促进的,正确理解能力和知识,培养技能,发展能力,这对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有重要意义。
五、简述思维的定义及其特征。
定义:思维是大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它是借助言语实现的、能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及内部规律的高级认知过程(人的思维是以感觉和知觉为基础的一种更高级更复杂的认知过程)。
特征:间接性、概括性(思维的间接性是以人对事物概括性的认识为前提的)。
六、人的注意品质有哪些特性?1.注意的广度(范围):指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的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2.注意的稳定性: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到对象的数量。
3.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复习资料重点

第一章普通心理学知识点第一节绪论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一、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2、、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1、心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情感、意志2、心理特征:①需要和动机一心理活动的动力,②能力、气质、性格--人格特征第二单元人的心理本质1、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这两个科学命题是我们认识心理现象的指导思想一、心理是脑的机能1、心理是脑的机能这一论断的证明材料:①人们的生活经验、②临床的事实、③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④脑解剖和生理过程的科学研究。
2、心理现象是在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过程中,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的,又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由初级发展到高级的。
3、①变形虫是单细胞动物,有趋利避害的能力,这种只能叫感受性,不能叫心理现象;②蚯蚓是环节动物,有神经系统,开始有了“感觉”的心理现象,这种感觉非常简单,只有一个感觉器官;③脊椎动物如:猫、鸽子、草蛇等有了脊髓和脑,即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④灵长类动物如猩猩、猴子,心理发展到思维的萌芽状态;⑤只有人类才有了思维,这是人和动物的木质区别,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4、心理现象的产生是和神经系统的出现相联系的,心理由初级向高级发展,又是和神经系统的不断完善相联系的,人的大脑是神经系统发展的最高产物,心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说明:心理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大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1、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2、心理的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3、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因为心理是一种主观映像,这种主观映像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还可以是体验,它是主观的,而不是物质的。
4、心理是在人的大脑中产生的客观事物的映像,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普通心理学 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第一节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一、心理学概念1.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及动物行为的科学。
2.心理学是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
3.心理学是既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也研究动物心理现象,既研究个体心理现象,也研究群体心理现象的科学。
4.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既研究动物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个体心理认识过程:感知、表象、思维、记忆等心理过程情感过程:对事物的体验过程(情绪\情感)意志过程:意志行动过程(克服障碍\达成目标)心理心理状态个性心理倾向: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等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认识过程④:感知表象、思维、想象、记忆等心理过程①情感过程⑤: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意志过程⑥: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注意、灵感、激情、犹豫等。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等个性心理③个性心理特点:能力、气质、性格①心理过程: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它们经常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
②个性心理: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点。
③情感过程: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所产生的各种态度体验如:常满意或不满意,喜爱或厌恶等。
④认识过程:指个体对客观刺激(信息)接受、编码、存储、提取的心理过程。
⑤意志过程:人不仅能认识客观事物,对它产生一定的态度体验,还能自觉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调节自身行动,力求加以实现,这一心理过程称为意志过程。
(二)个体心理现象和行为·行为(behavior):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心理学通过行为研究人的心理。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conciousness)—现时正被人觉知到的心理现象。
2.无意识(unconsciousness)—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完整版)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知识点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第一章心理学概论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三.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四.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五.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六.研究心理学的意义?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知识点考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知识点考点整理●一、心理学研究对象●1.个体心理●认知●认知:指人获得知识或者应用知识的过程,或者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最基本的心里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动机和情绪●动机: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其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既个体在生理上或心理上的某种不平衡状态。
●情绪: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属性、特性和关系,还会形成对事物的态度,产生满意、不满意等主观体验。
●意志:人不仅能认识世界,对事物产生肯定或否定的情绪,还能在自己的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的改造世界。
这种自觉的能动性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
这种自觉的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意志●能力和人格●稳定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叫个性心理特性或者个性。
心理特性包括能力和人格两方面,使得个体和个体之间区分开来●2.个体心理现象和行为●行为: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刺激: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下产生,引起行为的内外因素叫刺激,引起行为的刺激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起作用。
●基本法则:从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法则●3.个体意识与无意识●意识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构成,是人们能动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能够预先计划达到目的的方法和手段。
●无意识是指在正常情况下觉查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4.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人是社会属性,生活在社会中,与他人形成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
●有社会关系,就会产生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
●社会心理和个性心理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二、心理学的任务●1.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技能形成过程●心理结构●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心理的脑机制●心理与脑的关系●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心理现象的种系发展和个体发展以及它们和脑发育的关系●心理与环境的关系●心理现象和人的外部环境之间的规律性联系●2.研究心理学的意义●理论意义●正确描述和解释人的心理现象的实质和起源●实践意义●根据社会需要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3.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基础领域●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心理生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应用领域●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工业心理学,法律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广告心理学,军事心理学●4.心理学在科学大家庭中的地位●交叉学科●2.根据实际采用的方法划分●质性●观察法→看●使用场景:●1)对所研究的对象无法加以控制●2)控制条件下会影响某种行为的出现●3)由于社会道德要求不能对某种现象进行控制●缺点●1)难以重复观察●2)结果难以精确地进行分析●3)观察时有可能要研究的对象没有出现●4)观察容易“各取所需”●个案法→查●使用场景●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详尽的观察与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其过去和现在的资料,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的原因●缺陷●不够客观,不够严谨●调查法→问●使用场景●就某一问题,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像被调查者提问,通过对他的回答进行分析,来了解他的心理活动●1.访谈法 2.问卷法●缺陷●取样需要有代表性,避免抽样误差●欺骗和社会赞许性●不够严谨●量化●测验法→测●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优缺点●优点:经济省事,适合多人作答,信度和效度保证●缺点:欺骗,社会赞许性●实验法→做●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目的在于寻找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①实验室实验②自然实验●优缺点●优点●1)可揭示因果关系●2)可重复,可检验●3)数量化指标明确●缺点●1)产生主试效应和被试效应●2)外部效度低●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心理学的研究目标●•描述:开发测量工具,准确描述行为●解释:事件发生背后的原因●预测:能够准确预测行为●控制:根据预测结果,改变影响行为的条件●2.心理学研究的步骤●形成可检验的假设●选择研究方法和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报告结果●3.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4.心理学研究的类型●描述研究:现状或特点•●因果研究:揭示心理现象的因果关系(实验法)●相关研究:发现两种人格特征、两种行为或两个事件之间的相关程度●如父母体罚与儿童攻击的关系(无法确定因果关系)●个案研究:从个别案例中发现有价值的结果,如临床研究失语症病人●生物学研究:研究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其他部分●5.心理学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普通心理学知识要点概论

心理咨询师课程知识要点普通心理学第一节绪论第一单元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教程第1-2 页)知识点:心理学概述要点:1. 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识记)2. 把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运用于解决人类实践活动中的问题,便构成了心理学众多的应用分支。
(领会)3. 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最基础的学科。
(识记)知识点:普通心理学的内容要点:1. 普通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识记)2. 上述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
(领会)第一单元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教程第1-2 页)知识点:心理学概述要点:1. 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识记)2. 把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运用于解决人类实践活动中的问题,便构成了心理学众多的应用分支。
(领会)3. 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最基础的学科。
(识记)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教程第2-3 页)知识点:人的心理的本质1. 构造心理学派2. 行为主义学派3. 格式塔心理学派4. 机能主义心理学派5. 精神分析学派 要点1.心理是脑的功能。
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
(领会)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
(领会) 3.心理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
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
(领 会) 4. 心理学是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学科或叫边缘学科。
(领会) 第三单元 心理学发展的简单历史(教程第 4-5 页) 知识点:科学心理学的建立要点:德国心理学家 冯特于 1879 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看 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识记) 知识点: 学派的纷争 (识记) 要点:代表人:冯特、铁钦纳 代表人:华生 代表人:魏特海墨等 代表人:詹姆士 代表人:弗洛伊德 知识点: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领会)第四单元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教程第 6-8 页) 知识点:研究心理学的原则(应用)要点1. 客观性原则2. 辨证发展原则3.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知识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用)1.观察法 2.调查法 3.个案法 4. 实验法第 2 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第一单元 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教程第8-12 页)知识点: 神经元及其功能 (识记) 要点: 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功能单位和营养单位。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心理现象的一般性质:多种多样,非常复杂;十分奇妙;不具形体性,他人无法直接观察一、个体心理个体:动物和人类的一个个有生命的整体。
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
个体心理: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
人有许多心理现象个性心理:人的心理的整体性、稳定性和差异性(一)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1、心理过程人的心理现象是一种活动或过程。
心理过程与心理活动一般通用。
人的心理现象以不同的形式能动地反映着客观世界的事物及其关系。
心理过程: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
任何心理过程都有一定的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心理过程的动态性:心理操作是一步一步进行的心理过程分类:知:认识(认知)过程,情:情绪活动,意:意志活动1.1 认识过程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
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
认识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感觉:获取事物个别属性的信息。
知觉:解释感觉信息,反映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与关系。
注意:心理活动的集中性和指向性。
记忆:贮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想象:想出从未感知过的新形象。
思维:获取间接的概括的知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言语:用语言与他人交流,接受他人的经验。
1.2 情绪活动情绪和情感:人对待所认识的事物、所做的事情以及对他人和自己的态度体验。
表现:满意或不满意;愉快或不愉快;喜、怒、哀、惧;美感、理智感、自豪感、自卑感分类:积极的情感与消极的情感1.3 意志活动意志过程:自觉地确定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
表现:有目标,有计划,努力排除障碍,力图达到目标2、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相对稳定状态-不像心理过程那样动态、变化;不像心理特征那样持久、稳定;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心理状态是人在一定时间内各种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
《普通心理学》知识要点概要

《普通心理学》知识要点概要普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科学,探索人类思维、情绪、行为等方面的规律。
本文将概括性地介绍普通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和要点,以帮助读者了解这一领域的基本知识。
一、心理学的定义和历史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其前身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时期,但正式成为独立学科是在19世纪末。
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结构主义、功能主义、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等不同的学派和理论。
现代心理学涵盖了广泛的研究领域,包括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
二、神经系统和感知神经系统是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基础。
大脑和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感知是我们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信息的过程,其中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是最常见的感知方式。
在感知中,感知阈值和知觉过程是重要的概念,人们的注意力和意识也会对感知产生影响。
三、学习和记忆学习是人类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包括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作用等形式。
记忆是将学习到的信息存储并在需要时进行检索的能力。
记忆可以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而遗忘是记忆的逆过程。
学习与记忆研究的重要概念有条件刺激、记忆编码和记忆检索等。
四、意识与无意识意识是人类主观体验的核心,包括觉醒状态和意识内容。
无意识则指那些我们没有意识到但仍然影响我们行为和情绪的心理过程。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潜意识和无意识来了解人类的心理活动。
五、情绪与动机情绪是人类情感体验的一种表现形式,包括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绪状态。
情绪的生理反应和情绪表达是研究的重点。
动机是指驱使人类行为的激励因素,可以分为生理动机和心理动机。
人类行为的动机研究是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六、个体差异与发展心理学个体差异指个人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差异。
遗传、环境和文化等因素对个体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从婴幼儿到老年人的发展过程,包括认知发展、社会发展和情绪发展等方面。
七、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在集体中的行为、思维和情感。
《普通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普通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心理学知识点归纳一、绪论1、心理学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1、从动态性维度划分:心理过程(注意伴随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需要与动机、态度价值观)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稳定的))2、从意识性维度划分:意识和无意识意识(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客体意识(对外界事物的觉知)自我意识(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无意识(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活动)3、辨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1、心理是脑的机能2、脑是心理的器官(沟回)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4、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艾宾浩斯(1885)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5、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构造主义: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观点: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直接经验。
(即意识。
意识分为感觉、意向、感情三个要素)2、机能主义: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观点:心理活动或心理机能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而不像构造主义那样强调意识的结构。
3、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观点: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而应该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
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刺激与反应(S--R)之间的关系,直接的观察和测量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而内省发是不科学的。
4、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威特海墨、考夫卡、苛勒)观点:主要研究有关人的知觉过程,认为人的知觉过程就是构建“完型”的过程。
5、精神分析:代表人物(弗洛伊德)主要研究: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意识理论:意识、前意识(可控)、无意识(不可控)无意识分为(被压抑的无意识,潜伏的无意识)人格结构理论:1、“本我”:本能冲动,追求快乐原则2、“自我”:现实原则,规则意识3、“超我”:道德化的自我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性感器):1、口唇期(0-18个月)孩子刺激口唇(最大的快乐)唇舌是动情区,依赖性和攻击性,产生贪婪和产生依赖2、肛门区(18个月-3岁)肛门排放性性格肛门便秘性性格3、性器区(3岁-6岁)生殖器(性感区)出现性格角色分化(恋母情结、恋父情结)4、潜伏期(6岁-12岁)玩伴为同性5、生殖期(青春期-成长)两性期6、人本主义: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观点:认为心理学应研究正常人,认为人有无限的潜能。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个性特征: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3、心理学的任务:陈述人的心理现象,解释人的心理现象,预测人的心理现象,调控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
4、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5、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问卷法,晤谈法),测验法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1、神经元结构主要由胞体和突起(树突和轴突)两部分组成。
2、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
3、神经回路: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主要有两种,辐射式,聚合式。
4、周围神经系统:脊神经,脑神经,植物神经。
5、中枢神经系统:脊髓,脑(脑干,间脑,小脑)。
6、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7、抑制过程分为:无条件性抑制(外抑制和超限抑制),条件性抑制(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8、动力定型:指由一系列刺激引起的一系列反应,经训练巩固后,刺激系列的第一个刺激一出现,反应系列就依次出现。
9、第一信号体系:用具体事物作为前提刺激而建立的前提反射体系。
10、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11、内分泌系统:是一种整合性的调节机制,通过分泌特殊的化学物质来实现对有机体的控制与调节。
12、人有两种腺体:导管腺体(外分泌腺),无导管腺体(内分泌腺----激素)。
13、人体主要内分泌腺:脑垂体、甲状腺、胰腺、肾上腺和性腺。
第三章心理的发生和发展1、心理是物质运动发展到初级阶段的属性,是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感应性:是指生物有机体能够对与其生命活动具有直接关系的刺激作出反应,表现为趋利避害的生物特性。
3、动物心理的发展阶段:感觉阶段,知觉阶段,思维萌芽阶段。
4、意识: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已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
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5、人类意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1、意识有对客观环境的意识和自我意识,人类能够把自己同自然界相互区别开来,使人作为主体而与客观天下对立。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概论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概论1.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发展过程。
它关注婴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人期的各个发展阶段,并研究个体在不同阶段的身体、认知、社交和情感发展。
2.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思维和知觉过程。
它关注个体在感知、注意、记忆、思考和解决问题时的心理机制。
认知心理学还研究人类如何理解和使用语言、图像和符号等符号系统。
3.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它关注群体行为、社会互动和群体动力学。
社会心理学还研究人类的态度、信念和价值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模式。
4.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体的独特性和稳定性的心理特征。
它关注人格类型、特质和人格形成的心理机制。
人格心理学还研究人格与行为、情感和认知之间的关系。
5.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研究人类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它关注人们如何应对压力、应对疾病和促进健康行为。
健康心理学还研究人们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和提高幸福感。
6.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人的学习和教育过程。
它关注个体在学习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特点,以及教育策略和课堂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还研究教育经验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7.心理疾病与治疗:心理疾病与治疗研究人类的心理障碍和相关的治疗方法。
它关注不同心理疾病的症状、原因和治疗方法。
心理疾病与治疗还研究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幸福感的提升方法。
8.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过程,采用科学实验方法进行研究。
它关注个体的反应时间、记忆能力和注意力,并探索个体之间和群体之间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他以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与其他学科区别开来。
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一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2、个体心理可以分为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三方面。
3、人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开始于感觉和知觉。
4、人类的认知和行为是在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
所谓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即个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不平衡状态。
5、心理特征包括能力和人格两个方面。
6、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情景下产生的。
7、人的心理不同于低等动物的心理,它具有意识的特点。
8、与意识有密切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注意。
注意是意识对事物和活动的指向和集中。
9、探索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是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10、客观世界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11、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测验法、实验法和个案研究法等。
12、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13、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重要心理学派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
14、格式塔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15、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心理学界涌现出一股研究认知过程的潮流。
16、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17、神经元始通过接收和传递神经经冲动来进行交往的。
18、反射弧一般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系统的中枢部位、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基本部分组成。
19、神经系统分为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两部分。
20、外周神经系统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脊神经、脑神经、植物性神经。
2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
22、边缘系统特别是海马在记忆功能中有重要作用。
23、人类认识世界是从感觉开始的。
24、感觉也可以说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25、刺激物只有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人的感觉。
这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叫绝对感觉阈限;而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觉性。
26、绝对感觉性可以用绝对感觉阈限来衡量。
绝对感觉阈限越大,即能够引起感觉所需要的刺激量越大,感觉性就越小。
相反,绝对感觉阈限越小,即能够引起感觉所需要的刺激量越小,则感受性越大。
27、适应是我们熟悉的一种感觉现象。
它是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
在视觉范围内,可区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
28、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29、知觉作为一种活动、过程,包含了互相联系的几种作用:觉察、分辨和确认。
觉察是指发现事物的存在。
30、知觉恒常性的种类: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或视亮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
31、当视觉输入发生变化时,我们的视觉系统能够适应这种变化,使之恢复到变化前的状态,叫知觉适应。
32、单眼线索是指用一只眼睛就能感觉的深度线条。
这些线索包括以下几种:对象重叠(遮挡)、线条透视、空气透视、相对高度、纹理梯度(结构极差)、运动视差与愚弄透视。
33、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感觉通道的性质、一定时间内时间发生的数量和性质、人的兴趣和情绪。
34、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35、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物(光点、直线、图形或画片)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距离相继呈现时,我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这就是动景运动。
36、动景运动有时也叫最佳运动或Phi运动。
37、诱发运动: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叫诱发运动。
38、什么是无意识?无意识又称潜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不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
39、常见的无意识现象:无意识行为、对刺激的无意识、盲视。
40、意识不是被动的反映世界,人可以有限度地超越外部的信息内容,在其范围之外建构他们的意识内容。
41、注意的功能:注意的基本功能是对信息进行选择。
42、分配性注意是个体在同一时间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
43、什么是记忆: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用信息加工的术语来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人感知过的事情,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或从事过的活动,都会再头脑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其中一些印象成为经验能够保留相当长的时间,在一定条件下还能恢复,这就是记忆。
44、记忆的分类: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45、语义记忆是指人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
46、短时记忆的容量7加减2,是以单元来计算的。
47、复述——复述分为两种:一种是机械复述或保持性复述,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不断的简单重复;另一种是精细复述,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分析,使之与已有的经验建立起联系。
48、信息存储的条件和方法:①组织有效的复习②利用外部记忆手段③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
49、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再认和回忆。
50、再认:再认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
51、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①遗忘的一般概念记忆保持的最大变化是遗忘。
遗忘和保持是矛盾的两个方面。
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就是遗忘,如识记过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发生错误。
遗忘有各种情况:能再认不能回忆叫不完全遗忘;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叫完全遗忘;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叫临时性遗忘;永久不能再认或回忆叫永久性遗忘。
②遗忘的进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研究了遗忘的发展进程,他受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纲要》的启发,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对记忆进行了实验研究。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52、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①加工深度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不同②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保持时间不同③记忆负荷量的变化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产生的影响不同④呈现方式的改变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不同⑤干扰因素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不同53、思维的概念: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54、思维的特征:概括性、间接性、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55、辐合思维:辐合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
也就是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合乎逻辑的结论,它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方式。
56、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
57、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①知识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②无关信息的影响③问题表征的方式④定势⑤功能固着⑥动机和情绪⑦人际关系。
58、创造性:创造性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
59、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
60、有意想象:有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
61、语言是在大脑皮层特定区域加工的,同时又是广大脑区的功能,其中布洛卡区、威尔尼克区、角回等是语言加工的重要区域,损伤这些区域会导致各种不同形式的失语症。
62、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一种行为。
63、语言具有下列特征:创造性、结构性、意义性、指代性、社会性与个体性。
64、内部语言是一种自问自答或不出声的语言活动。
65、布洛卡区病变引起的失语症通常称为运动性失语症或表达性失语症。
66、威尔尼克区损伤引起接收性失语症,这是一种语言失语症。
67、角回:切除角回将使单词的视觉意象与听觉意象失去联系,并引起阅读障碍。
切除角回还将引起听——视失语症。
68、影响言语理解的各种因素:①语音类似性②语音强度③噪音掩蔽④语境⑤语法、语义的作用⑥韵律特征。
69、动机的含义:动机概括了所有引起、支配和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内部过程。
70、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是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指向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动机具有维持功能,表现为行为的坚持性。
71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72、需要是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73、需要是由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的。
74、需要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行为动力的重要源泉。
75、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关于低级需要与高级需要的关系,马斯洛认为,需要的层次越低,力量越强,潜力越大。
个体发展过程中,高级需要出现得较晚。
76、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的关系,而是倒U 形曲线关系。
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耶克斯—道德森定律)77、生理性动机:也称为基本动机,是为了维持生命所必需满足的动机,以有机体自身生物学需要为基础,如饥、渴、缺氧、疼痛、母性、性欲、睡眠、排泄等。
78、社会性动机:是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的。
79、社会性动机包括哪些?兴趣、成就动机、权利动机、交往动机、学习动机80、当兴趣不是指向认识的对象,而是指向某种活动时,这种动机叫爱好。
81、成就动机:人们希望从事对他有重要意义的、有一定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能取得完满的优异结果和成绩,并能超过他人的动机。
82、交往动机:在交往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动机。
83、本能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麦独孤提出,所有的行为都是以本能为基础的。
84、驱力理论:20世纪20年代伍德沃斯提出了行为因果机制的驱力概念,以代替本能概念。
85、韦纳系统地提出了动机的归因理论,证明了成功和失败的因果归因是成就活动过程的中心要素。
86、工作动机与组织行为(全部)P39987、情绪是由什么构成的?情绪是一种混合的心理现象。
它是由独立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种成分组成的。
88、测谎仪是根据情绪状态下,个人不能控制其生理变化的原理设计的,主要测量呼吸、汗腺、心跳。
89、在前言语阶段,婴儿与成人相互交流的唯一手段就是情绪。
90、消极情绪有害吗?适度的消极情绪是有益的,在适度的焦虑情绪下,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张力增加,思考能力亢进,反应速度加快,因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果。
过于强烈和持久的消极情绪则对人的健康和社会适应有害,会抑制大脑皮层的高级心智活动,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行为的意义和后果,自制力降低,使工作和学习效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