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贤《外国教育史》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近代教育的历史基础-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兴)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9世纪欧美国家教育的发展)【圣才出品】
第10章19世纪欧美国家教育的发展1.工业革命出现的哪些变化预示着教育变革时代的来临?答:工业革命于18世纪60年代起源于英国,以英国人瓦特改进蒸汽机为标志。
由农业、手工业经济向城市里由机器驱动制造业为主导的经济转变的革命性进展。
工业革命时期发生了以下变化:(1)政治的民主化政治的民主化趋势对教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选举权的扩大和普及增强了个体的受教育意识,因为只有提升文化水平,才能参与政治生活、提高社会地位。
其次,各国自由主义政党在谋求国家世俗化和教育世俗化的努力中取得了重要成就。
再次,通过议会制,各种教育法律得以颁布和实施,从而推动了初等义务教育的发展。
至19世纪末,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建立了以普及初等教育为主的义务教育制度。
(2)工具理性的兴起首先,科技进步使得科学的世界观最终取代了宗教的世界观,人们的理性观念得以提升。
其次,科技进步促进了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促进了工具理性精神的成熟和完善,人类已经进入了希冀借助科学、理性的途径达到自我认识、自我控制的目的。
再次,工具理性强调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注重技术上的精确性和可计算性,它以客观结果为衡量依据的科学精神由自然科学领域渗透到社会各领域。
这一思维使得教育研究和发展具有了坚实的基础,为人类对近代教育的改造和变革、为近代教育科学化和心理学化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3)哲学思潮的繁荣哲学思想是教育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
19世纪出现的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证主义哲学、唯意志主义哲学、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等哲学思潮先后出现,从而为教育思想的产生提供了直接和间接的理论来源,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各国教育改革与教育科学体系的建立。
(4)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发展为教育思想的丰富和深化奠定了基础,加速了教育科学化进程,这一时期出现的心理学理论主要包括联想主义心理学、理性主义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等。
总体而言,工业革命使欧美国家在物质生产和生活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加速增长的态势,文化科技领域呈现繁荣景象,政治也日渐开明。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三编 现代教育的变迁 【圣才出品】
第三编现代教育的变迁第11章现代教育的起源一、单项选择题1.“新教育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在()的教育运动。
A.美国B.欧洲C.全世界D.亚洲【答案】B【解析】19世纪末,适应帝国主义经济发展对新型统治人才的需要,在欧洲出现了一种为社会培养新型上层人物的学校,称为“新学校”。
这种学校产生以后,很快在当时欧洲的资本主义较发达的国家广泛发展起来。
许多主持创始“新学校”的教育家纷纷提出并论述了“新学校”所反映的“新教育”思想,一时间形成了“新学校运动”,也称“新教育运动”。
2.“新教育之父”是英国教育家()。
A.雷迪B.利茨C.德克乐利D.蒙台梭利【答案】A【解析】“新教育运动”,又称“新学校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教育改革运动,初期以建立不同于传统学校的新学校作为新教育的“实验室”为其特征。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在教育实践不断推广的基础上,新教育理论进一步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教育运动逐步走向衰落。
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创办了阿博茨霍姆乡村寄宿学校,这标志着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兴起,雷迪被称为“新教育之父”。
3.新教育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A.英国人雷迪创办了阿博茨霍姆乡村寄宿学校B.法国人德莫林创办了罗歇斯学校C.德国人利茨创办了乡村寄宿学校D.1912年国际新教育联盟在瑞士成立【答案】A【解析】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在英格兰德比郡创办的阿博茨霍姆乡村寄宿学校,标志着新教育运动的开始。
而德国人利茨创办的“乡村寄宿学校”,形成了“乡村之家运动”。
法国人德莫林创办的罗歇斯学校有“运动学校”之称。
4.新教育运动推行的教育目标是()。
A.儿童中心B.活动中心C.家庭中心D.社会中心【答案】A【解析】新教育运动提出“20世纪将成为儿童的世纪”,强调教育者要了解儿童,保护儿童,建立以儿童为中心的学校。
5.1921年,法国“新教育联谊会”出版了宣传新教育理论的()。
A.《新教育》B.《新青年》C.《新时期的教育》D.《新世纪》【答案】C【解析】各国新学校的国际交流首先建立了“国际新学校局”,1921年在法国加来成立“新教育联谊会”,并出版杂志《新时期的教育》。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模拟试题】(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一、单项选择题1.在古巴比伦,发明苏美尔文字的是()。
A.祭司B.书吏C.老者D.普通人【答案】A【解析】苏美尔文字最早是由祭司发明,并由祭司首先使用的。
由于管理寺庙财产的需要,故寺庙中有关人员(一般称作“书吏”的人)需要学习文字和符号,这样就产生了训练书吏的学校。
由于苏美尔人学校用的教材是泥板书,学生做练习或作业也是用泥板,泥板成为学校的主要学习工具,故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
2.古巴比伦的学校称为()。
A.书舍B.书吏学校C.古儒学校D.泥板书舍【答案】D【解析】由于苏美尔人学校用的教材是泥板书,学生做练习或作业也是用泥板,泥板成为学校的主要学习工具,故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
在泥板书舍中,负责人称为“校父”,教师称为“专家”,助手称为“大兄长”,学生称为“校子”。
当时图书馆收藏的也是泥板书,大图书馆收藏的泥板书达数万块之多。
3.人类有史可稽最古老的学校是()。
A.僧侣学校B.宫廷学校C.骑士学校D.文士学校【答案】B【解析】据古代埃及文献记载,在古王国时期已出现了宫廷学校。
苏联教育史学家米定斯基认为,建于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宫廷学校是人类有史可稽的最古老的学校。
宫廷学校是国王法老在宫廷中设立的学校,以教育皇子皇孙和朝臣的子弟为宗旨,学生学习完毕,接受适当的业务锻炼后,即分别被委任为官吏。
4.古埃及作为学术中心的学校是()。
A.僧侣学校B.宫廷学校C.骑士学校D.文士学校【答案】A【解析】僧侣学校(或称寺庙学校),是中王国以后出现的一种附设在寺庙中的学校,着重科学技术教育,亦为学术中心。
5.雅典教育分成五阶段不包括()。
A.家庭教育B.文法和琴弦学校C.军事训练D.音乐教育【答案】D【解析】雅典教育的五个阶段包括:①七岁前,由父母在家中养育;②进入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又称琴弦学校),文法学校教给儿童文学及简单知识,琴弦学校教儿童弹唱;③十二岁至十三岁的少年,一方面继续在音乐学校或者文法学校学习,同时又开始入体操学校进行学习;④十五至十六岁时,大多数青年不再继续上学,要从事其他职业;⑤十八岁至二十岁的青年,属于预备公民阶段,可以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受军事训练。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20世纪60~80年代欧美国家教育的演变)【圣才
第13章20世纪60~80年代欧美国家教育的演变1.冷战使教育面临怎样的挑战?答:(1)国家实力对教育的挑战①冷战时期,美苏双方在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展开了全方位的较量,政府不断宣扬国家利益受到挑战,使教育的危机意识不断增强。
②冷战中的激烈竞争使各国深刻认识到精英人才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于是进一步强化了精英教育的倾向。
(2)意识形态对教育的挑战①美国在麦卡锡主义盛行时,强迫许多教师进行“忠诚宣誓”,授权学校可以解雇那些涉嫌有“共产主义”倾向的教师,一些州还对教科书的内容严加审查,凡对美国政治制度不满的内容一律删除。
②苏联十分重视在学校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
“苏联社会的下一代是社会关系的代表者,是全面发展的、具有共产主义建设者和保卫者所必备的高度的道德和文化的人。
”(3)社会理想与社会问题对教育的挑战①美国20世纪50~60年代,贫困问题、种族问题、民权问题等诸多社会问题严重困扰着美国社会。
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着手实行改革。
肯尼迪提出了“新边疆”的口号,试图解决美国社会所面临的问题;而约翰逊则提出了“伟大社会”的施政纲领。
教育被看作是实现这些社会理想的重要武器。
②苏联苏联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改造与培养人才有分不开的关系。
在社会改革中对教育提出:a.人的思想教育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建设共产主义社会。
b.发展人的智慧才能,以适应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需要。
c.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培养更多的职业技术人才,以满足技术进步对劳动者专业技能的要求。
(4)新科技革命对教育的挑战①冷战时期科学技术的竞争异常激烈,新科技革命给教育带来了挑战,它势必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要有相应的改革。
②新科技革命呈现出科技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的趋势,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不断涌现,人们把它称之为“知识爆炸”的时代。
③各学科领域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出现了很多新兴的边缘学科。
这就要求学校教学内容要能够及时反映这些新知识、新信息,并且不断开发新课程。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现代教育的起源)【圣才出品】
第三编现代教育的变迁第11章现代教育的起源1.分析现代教育起源的背景及其特性。
答:(1)背景①近代教育发展的基础近代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国民义务教育制度、教育民主和平等观念、整齐划一和高效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化和心理学化的方法、程序化的教学过程等重要内容,知识中心、学科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等成为其主要特征。
这促进了近代社会的发展,快速普遍地提高了人类的文明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解放了人。
②近代教育的弊端近代教育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
如,在工业化社会基础上诞生的教育的制度化特性,则可能使人在教育中丧失个性、自主和自由,阻碍个人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与生活、社会和儿童相脱离的现象;教育不能适应后期工业化社会和民主社会提出的新的人才培养要求等。
为了解决上述弊端、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以改革和探索教育新形式为宗旨的现代教育起源了。
(2)特征与以往的教育相比,现代教育具有科学、开放、多元、平等、强调个性和合作的思想特征。
从而形成了与以往教育不同的,以经验为中心、活动为中心、学生为中心、能力为中心、作业为中心作为其主要特点的西方现代教育,从根本上影响了欧美国家乃至世界的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
①强调将教育建立在现代生物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基础上;②强调教育的科学化,重视儿童的主体地位,从整体有机的角度来看待儿童;强调儿童的自主、自由和自我发展能力,重视经验和活动;③强调社会合作和劳动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重视儿童研究和教育调查。
2.论述新教育运动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观点。
答:(1)发展历程①兴起时期(1889~1914)a.乡村寄宿学校阿博茨霍尔姆学校,英国教育家雷迪于1889年创办,是欧洲教育界公认的第一所新学校。
这被认为是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发端,该学校也被誉为欧洲新学校的典范。
b.其他类型学校在乡村寄宿学校运动蓬勃发展之际,欧洲还出现了另一种不同于乡村寄宿学校的实验性新学校。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古代文明与教育-现代教育发展中的“逆流)
第12章现代教育发展中的“逆流”
一、单项选择题
1.德国在魏玛共和国时期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这些改革未曾涉及的方面是()。
A.中等教育
B.高等教育
C.师范教育
D.职业教育
【答案】D
【解析】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国议会颁布了《关于基础学校和撤销预备学校的法令》,其主要内容包括决定设立国民学校和撤销现有的公立预备学校和预备学校班;此后又召开了全国教育会议,对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师范教育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其中并没有涉及到职业教育。
2.近代是欧洲各国教育大发展的时期,然而曾出现重大的倒退的是()。
A.法国
B.德国
C.日本
D.苏联
【答案】B
【解析】德国是西欧各国中教育与宗教联系最为紧密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实施强迫义务教育的国家之一,信仰主义和国家主义是德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
19世纪末,统一的德国加快了经济发展的步伐,“为国家服务”的民族主义精神,成为德国教育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
一战以后,德国开始改革学校教育制度,但德国社会和教育中长期存在的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逐步演变为法西斯专制主义。
在纳粹统治时期,德国教育成为法西斯专制统治的重要工具。
这一时期是德国教育严重倒退的时期。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配套题库【章节题库】(近代教育的历史基础-国民教育的滥觞)
第7章国民教育的滥觞一、单项选择题1.近代史上最早提出义务教育的教育家是()。
A.柏拉图B.路德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答案】B【解析】宗教改革运动始于德国,发起者是马丁·路德。
按照路德派教义,个人的信仰源于个体对《圣经》的独立的理解。
人人都应读《圣经》。
这种平等的观念反映到教育上则意味着受教育权利的平等。
他认为应使每一个儿童,不分男女贫富都受到教育,教育应在所有等级的儿童中普及。
与普及教育的主张相联系,路德进而提出义务教育的主张。
他认为,对父母而言,使子女受教育是一种对于国家和社会应尽的义务;对行政当局而言,使儿童受教育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国家应强迫父母把子女送入学校受教育。
对不承担义务的父母,国家应予以惩罚。
2.罗耀拉领导的(),是一种反宗教改革运动的先锋。
A.教区学校B.主教学校C.修道院学校D.耶稣会学校【答案】D【解析】耶稣会是反宗教改革运动的先锋和中坚,其首创者是西班牙人罗耀拉。
出于培养精英以控制未来的统治阶层的考虑,耶稣会集中全力于中等和高等教育方面,而不重视初等教育。
耶稣会设立的学校统称为学院,其中初级部5~6年,相当于中等教育和大学预科,学习内容以文学科为主,耶稣会学校富有成效主要取决于完备的组织管理、高水平的师资和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3.有关耶稣会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具有完备的组织管理B.高水平的师资C.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D.顺应宗教改革潮流【答案】D【解析】耶稣会学校的教育富有成效,主要取决于:完备的组织管理、高水平的师资和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耶稣会教育有其致命的弱点,即服从于一个目的——企图重建教皇和天主教会对欧洲的统治。
这一目的是逆历史潮流的,是与民族国家的兴起相对立的。
必然因之而遭到各民族国家的拒斥,富有成效的手段服务于一个背时的目的,只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结果必然为历史所淘汰。
4.下列选项中的学校与其他类型不同的是()。
A.免费学校B.贫儿学校C.流动学校D.文法学校【答案】D【解析】D项,文法学校是西方一种历史悠久的普通学校类型,英国近现代主要中等教育机构,收取学费,招收对象多为贵族阶层子弟。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19世纪欧美国家教育的发展)【圣才出品】
第10章19世纪欧美国家教育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1751年,在美国创办了第一所文实中学的教育家是()。
A.杰斐逊B.富兰克林C.林肯D.贺拉斯·曼【答案】B【解析】文实中学是由美国科学家、政治家富兰克林于1751年在费城首先创办,这是18世纪中期美国中等教育界的新生事物,文实中学大多是私立收费的,有的还是寄宿学校,既开设古典文科课程又开设实际应用学科。
他被称为“美国文实中学之父”。
2.关于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建立一种明确和规范化的教学模式B.有一定积极意义,推动教育的发展C.完全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D.带有一定的机械化倾向【答案】C【解析】C项,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有双重理论基础,即伦理学和心理学。
在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中,伦理学主要起着价值规范的作用,即为教育目的和基本方向的确立提供依据,而心理学则为实现教育目的确定方法、手段;A项,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理论的突出贡献,是在严格按照心理过程规律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因素和活动进行高度的抽象,以建立一种明确的和规范化的教学模式;B项,赫尔巴特及其学派教学理论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在世界近代教育的发展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D项,根据教育性教学思想,他把教学完全从属于教育,把教育和教学完全等同起来,具有机械论的倾向。
3.创立“恩物”这一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的教育家是()。
A.裴斯泰洛齐B.福禄培尔C.陈鹤琴D.杜威【答案】B【解析】恩物是福禄培尔创制的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他认为,恩物的教育价值在于它是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的重要工具。
恩物作为自然的象征,能帮助儿童由易到难,由简及繁,循序渐进地认识自然。
真正的恩物应满足三个条件:①能使儿童理解周围世界,又能表达他对于这个客观世界的认识;②每种恩物应包含一切前面的恩物,并应预示后继的恩物;③每种恩物本身应表现为完整的有秩序的统一观念——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可形成有秩序的整体。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近代教育的历史基础-启蒙时代教育的演进)
资格证,在取得教师资格证之前,不得就职。
⑦学校方面
《通则》规定,学校必须详细登记学生的一切学习情况,并且这些登记表每年都必须接
受视学员的检查。
(4)美国公共教育制度的探索
《进一步普及知识的法案》及影响
①内容
1779 年,杰斐逊向立法机关递交了一份详细的关于完善州学校体制的计划——《进一
3/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动”的影响,在英国国内也出现了将泛爱主义和原有的慈善教育相结合的运动。 b.“导生制学校”是由兰卡斯特和贝尔创办的。在这类学校中,实行“导生制”教学,
即由教师先对学生中年龄较大、成绩好的学生施教,然后再由他们转教给其他学生,代替教 师的职责。这类学校主要的教学内容是阅读、教义问答、书写和计算等初步知识。而且这类 学校节省师资、花费少、能够满足当时对儿童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因此在英国迅速发展起 来。
4/8
圣才电子书
④学费方面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通则》详细规定了不同年级各学期的资费标准。
⑤学时方面
在冬季,儿童每周必须上课六天;在夏季,每日上午上课,下午放假。上学期间,学生
不得无故缺勤。
⑥教师方面
《通则》规定,贵族、士绅拥有选拔教师的权力,但是凡担任教师的人都必须领取教师
c.“幼儿学校”基本上是由工业资本家之中的慈善人士开办的,不受教会的控制,其 中以欧文创办的“幼儿学校”最为著名。幼儿学校为儿童学习创设了理想的环境,取得了良 好的效果,赢得了社会的赞誉,一时间在英国掀起了“幼儿学校运动”。
(3)德国公立初等教育的发展 《初等学校及教师通则》的颁布及影响 1763 年,由腓特烈二世颁布的《初等学校及教师通则》是当时普鲁士强迫义务教育法 案的典型代表,它为德国公立初等教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①教育目的 学校教育是要培养出有智慧、有德行的臣民,教育要为国家富强和各阶层人民的真正福 利作贡献。 ②教育对象 凡 5~13 岁的男女儿童都应上学,适龄儿童的家长要保障儿童能入学,否则将被处罚。 ③教学内容 宗教教育是主要的教学内容,同时兼有读写算的训练。《圣经》、《柏林拼读课本》等为 主要的教材。学校必须保证每个学生有相同的教材,教材由教堂和社区出资解决,是学校的 财产,学生不得私自带回家。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近代教育的历史基础-国民教育的滥觞)
第7章国民教育的滥觞1.宗教改革时期出现的国民教育思想为什么要用宗教的语言来表述?答:(1)宗教改革的背景长期以来,天主教会一直是欧洲封建制度的政治中心与精神支柱,而罗马教廷则是凌驾于各封建王国之上的绝对统治力量,控制着欧洲社会的经济、政治与意识形态活动。
中世纪后期,罗马教廷和天主教会日益腐化,早期基督教所宣扬的纯朴、贞洁、服从、安贫等美德渐渐沦丧,教皇与教士对手中权力和财富的关心远远超过对信仰和来世的追求,于是,腐败、贪婪、保守的教会蜕化成欧洲社会各阶层共同的敌人。
与此同时,在欧洲封建经济缓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初步萌芽的过程中,受文艺复兴运动的鼓舞,一种独立精神、一种标榜民族生活方式独特性的思想情感正在意大利以外的欧洲各民族中滋生。
而各地的封建君主也正积极摆脱罗马教廷的干预,扩大各自在本国或本地区范围内的影响,并力图将教会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
在这样的背景下,改革教会成为了普遍的社会要求。
(2)宗教改革时期的国民教育思想用宗教语言表达的原因①基督教的强大影响。
漫长的中世纪在西欧一直持续了一个世纪之久,在此期间,基督教作为统治各国的国教,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还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国民教育思想作为刚刚萌芽的新思想,其力量还不足以与统治阶级的思想观念相抗衡,因此,用宗教的语言来伪装自己,才能够使国民教育思想长久存在和发展;②有利于广大群众接受。
中世纪的民众经过基督教长时间的统治,思想比较僵化、文化水平比较低,并且当时大多数人都是基督教徒。
用宗教语言来表达能够更有利于普通民众接受新的教育思想。
2.宗教改革中,各新教派别是如何推动当时普通民众教育发展的?答:(1)路德派的措施①组织开展了广泛的民众识字运动,目的是进行宗教教育和用德语教授读书写字;②奉命改组德意志北部的各教会;③拟定了改革教会与学校的计划书,以推动德意志北部新教教育改革。
(2)加尔文派的措施①注重国民教育,对儿童实行初等义务教育;②对教学设备、教育体制以及师资进行改革。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配套题库【章节题库】(近代教育的历史基础-启蒙时代教育的演进)
第9章启蒙时代教育的演进一、单项选择题1.主张教育万能论的教育家是()。
A.马克思B.爱尔维修C.狄德罗D.涂尔干【答案】B【解析】爱尔维修是法国启蒙运动中的唯物主义者的重要成员之一。
他把人的成长归因于教育与环境。
但他在这个问题上走入极端,提出“教育万能”的口号,否定了遗传因素的影响,并把改变旧的社会环境的希望寄托于教育,寄托于少数天才人物,从而在社会历史观上陷入了唯心主义。
2.属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改革方案有()。
A.塔列蓝计划、康多塞计划、雷佩尔提方案B.基佐法案、费里法案、阿斯蒂埃法C.费舍教育法、巴尔福法、卢法案D.巴尔福法、法卢法、案富尔法案【答案】A【解析】塔列蓝计划、康多塞计划、雷佩尔提方案都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案,其他的是不同时期的教育方案。
3.与洛克不相关的观点或主张是()。
A.经验主义B.白板说C.绅士教育D.《论教育学》【答案】D【解析】洛克是英国著名的实科教育和绅士教育的倡导者,关于教育的专门著作是《教育漫话》,其次还有《工作学校计划》《理解能力指导散论》《人类理解论》,他认为人出生后心灵如同一块白板,“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上的,而且最后是导源于经验的”。
“白板论”表明了他是主张经验主义的认识论的。
D项,《论教育学》是康德的教育著作。
4.不属于裴斯泰洛齐要素教育的要素是()。
A.关节活动B.数形词C.对母亲的爱D.视觉听觉【答案】D【解析】在裴斯泰洛齐看来,儿童对母亲的爱,是道德教育最基本的要素。
这种爱的情感发自亲子之间的自然关系。
他把数目、形状和语言确定为教学的基本要素,儿童正是通过计算来掌握数目,通过测量来认识形状,通过言语(说话)来掌握语言。
同时,他认为各种关节的活动应是体育最简单的要素。
儿童的体育训练就是要从这些基本动作的训练开始,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进行较复杂的动作训练。
5.关于公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B.收费高C.教学质量高D.不如一些文法学校【答案】D【解析】17、18世纪的英国,中等教育主要是富家子弟的升学预备教育,有文法学校和公学两种学校,文法学校是沿用传统的名称,“公学”则是相对于私人延聘家庭教师的教学而言,强调这种学校是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其教学目的是培养一般公职人员,其学生是在公开场所接受教育。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配套题库【章节题库】(近代教育的历史基础-科学教育的源流)
第8章科学教育的源流一、单项选择题1.贯穿夸美纽斯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指导性原则是()。
A.直观性B.巩固性C.量力性D.教育适应自然性【答案】D【解析】D项,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贯穿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的指导性原则。
他认为,在宇宙万物和人的活动中存在着一种“秩序”,即普遍规律,这种“秩序”保证了宇宙万物和谐发展。
人的各种活动包括教育活动都应该遵循这些自然的、普遍的“秩序”或规律。
其中心思想是教育应当服从“普遍的秩序”,即客观规律。
包含两层意思:①指明教育工作应该是有规律,教育工作者应当遵循这些规律;②既然教育工作是有规律的,那么。
就应当努力探明、发现这些规律。
ABC三项是夸美纽斯提出的重要的教学原则。
2.夸美纽斯认为学校组织形式分为()四个阶段,分别相当于春、夏、秋、冬。
A.母育学校、国语学校、拉丁语学校、大学B.国语学校、拉丁语学校、大学、母育学校C.国语学校、拉丁语学校、大学、母育学校D.拉丁语学校、大学、母育学校、国语学校【答案】A【解析】夸美纽斯认为,在宇宙万物和人的活动中存在着一种“秩序”,人的各种活动包括教育活动都应该遵循这些自然的、普遍的“秩序”或规律。
他以鸟儿选择在春天繁殖,园丁选择在春天种植为例,认为适应自然的教育也应该从人类的春天——儿童时期开始;在一天之中,应该在早晨读书。
由于自然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学校组织便分为四个阶段:母育学校相当于春季,国语学校相当于夏季,拉丁语学校相当于秋季,大学相当于冬季。
3.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教育家是()。
A.培根B.洛克C.夸美纽斯D.斯宾塞【答案】A【解析】培根提出了研究百科全书式知识的理想,认为“知识就是力量”,他尤其强调自然科学知识的价值,将自然科学视为知识的最主要内容。
4.英国近代最早提出科学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A.洛克B.斯宾塞C.怀特海D.罗素【答案】B【解析】斯宾塞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兴)【圣才出品】
第14章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兴1.试述终身教育思想所引发的教育变革有哪些。
答:终身教育理论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兴起后,便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终身教育”已成为建立学习化社会的象征。
(1)终身教育的含义朗格朗认为终身教育是指人从出生到死亡整个一生的教育:①教育并不限于青少年阶段,而应贯穿于人的一生,并且人一生的教育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②教育并不限于在学校中进行,应该使学校以外的社会机构也承担教育的功能,把教育扩展到社会整体中,并寻求各种教育形式的综合统一。
(2)终身教育的目标①培养新人终身教育不仅能够使人适应各种变化,特别是经济和职业方面的变化,而且能够培养人的丰富个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能充实、幸福地生活。
②实现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的核心是教育机会均等,朗格朗主张学校教育的“重点一定要放在为民主而教育人这一点上”,终身教育是“实现真正平等教育的手段”。
(3)终身教育的原则①要保证教育的连续性,以防止知识过时;②使教育计划和方法适应每个社会的具体要求;③在各个阶段都要努力培养新人,使之能适应充满进步、变化和改革的生活;④大规模地调动和利用各种训练手段和信息,这种训练和信息超出了对教育的传统定义和组织形式上的限制;⑤在各种形式的行动(技术的、政治的、工业的、商业的行动等)和教育的目标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
(4)引发的教育变革①终身教育的发展预示着社会结构将朝着有利于个性发展的方向变化,终身教育模式的确立有助于冲破传统学校的僵化体制,学校将成为整个社会服务的教育和文化中心,而不再是与现实生活隔绝、只供一部分人使用的封闭区域。
②按照“终身教育”的设想,从学校毕业将不再被看作是教育的终结,而是新教育的开始,终身教育将有助于社会为每一个人的受教育权利提供终身保障。
③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终身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重点。
④尽管对于如何按照终身教育理论对教育进行总体规划仍需进一步探讨,但是以“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为宗旨的终身教育理论和模式必将会改变世界教育的面貌。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近代教育的历史基础-人文教育的兴起)
第6章人文主义教育的兴起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提出的“全人”有何特征?答:(1)反对禁欲主义,肯定人的自然本性和现实生活近代早期的人文主义者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便是猛烈地批判基督教神学的禁欲主义观点,肯定人的现实生活和人的自然本性。
他们认为,人天生具有追求个人现世幸福的权利。
从人的现实生活出发,关怀人的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追求人的幸福,成为人文主义区别于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重要特点。
文艺复兴时期,大多数人文主义者都主张在现实的人生中要采取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要关心社会、国家、家庭,要积极进取,在尘世生活中建功立业。
(2)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实现个人理想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个人主义。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强烈地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对个人的压制和束缚,由此而产生的个人主义的特征主要是强调个性解放、突出个人性格、挖掘个人潜能、依靠个人奋斗、实现个人理想、体现个人价值。
可见,荣誉感是激励人文主义者实现自己价值的一种重要动力。
(3)主张人生而平等,批判等级制度在中世纪有着十分严格的等级观念,认为人有贵贱。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虽然没有从根本上冲破中世纪神学世界观框架的束缚,但许多人文主义思想家却在不断地修正着这个框架并改变了它的重心。
人文主义者越来越多地歌颂人的现实生活,赞美人在现实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生机和力量,赞美人的理性和意志的自由。
2.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和北欧人文主义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有何异同?答:(1)不同之处①教育性质不同。
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教育家更加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世俗性。
北欧人文主义教育家注重社会道德的全面进步,具有较强的宗教性。
②教育内容不同。
意大利的教育注重文学和美学,北欧的教育注重宗教和道德教育。
③培养目标不同。
意大利强调培养城市公民,北欧强调培养君主和朝臣。
(2)相同之处①都注重对古典科目的学习与研究;②都强调教育与社会的联系;③都反对经院哲学,强调个性解放;④都注重古典语言;⑤两地后期均出现了形式主义。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4章 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兴【圣
第14章 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兴14.1 复习笔记一、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一)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兴起1.背景(1)在教育领域,20世纪20、30年代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主义教育受到抨击和冷落,代之而起的是复归于“教师为中心”的要素主义教育等新传统教育。
(2)20世纪50年代,新传统教育价值又由于沉重的学习负担和对学生情感和个性的压制而遭到抨击。
(3)现代人文主义者对教育现状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并系统地阐明了他们的教育观点,从而形成了一股新的教育思潮。
2.产生的基础(1)哲学基础①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是以人性论、认识论为主要内容,吸收了存在主义哲学的一些基本思想。
②现代人文主义者把存在主义者追求人的存在这一观念作为核心内容,认为教育和培养儿童的目标就是促使人的潜能的实现。
③现代人文主义者把丰富人的情感生活看作是发展整体的人不可或缺的因素,并认为情感发展主要始于良好的人际关系。
④在方法论上,它经由存在主义接受了现象学的方法,认为理解人的最好方法是不抱任何先入之见,把一切先入之见搁到一边,进入他的世界观,以他的观点来看他的周围世界。
(2)心理学基础①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心理学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注重人类的意识经验,认为人具有一个完整的人格,所以不仅应从知觉角度去把握整体性,要致力于在教育中恢复整体的人的观念。
②人文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虽然我们不可避免地受制于遗传、体质以及各种存在本身的条件,但我们在反映及运用这些存在的条件时,仍有自由。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自我实现。
③人文主义心理学还接受了精神分析学派潜意识这一概念,但指出人的内在本质是善良的,至于各种本能需要的满足只会有利于生长;在教育上,应该让儿童体验到兴奋与喜悦,教育者只能引导而不能压制儿童的成长。
(二)现代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1.教育目标自我实现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面对现代社会的挑战,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促使“完美人性的形成”和“人的潜能的充分发展”,即人的“自我实现”。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课后习题答案
1.2 课后习题详解1.关于教育起源的观点主要有哪些?答:目前,关于教育起源问题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
(1)教育的本能起源说教育的本能起源说是从生物学角度提出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
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提出证据证明,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范围以外、在人出现之前产生的。
他根据对动物生活的观察得出结论,认为动物界早就已经存在教育活动。
生存竞争的本能就是教育的基础。
(2)教育的模仿起源说教育的模仿起源说是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教育史学家孟禄。
孟禄在1905年出版的《教育史教科书》中,认为史前社会的教育是从无意识的模仿开始的,当模仿的过程变成了有意识的过程时,教育就真正出现了。
(3)教育的劳动起源说①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是从哲学和社会学角度提出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苏联的教育学者。
他们以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等著作中所阐述的观点为基础,批判了前两种主张,提出了教育起源于劳动的观点。
②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的支持者认为,只有当人认为在自己和自然界之间需要劳动工具和劳动手段时,只有当人学会使用它们时,只有当人面临着制作劳动工具和选择劳动手段的任务时,才会在人类社会中产生老一辈向晚一辈传授劳动经验、知识和技巧的需要。
2.史前教育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第一种形态。
在原始社会里,教育活动一般是与生产活动、家庭生活、宗教仪式,以及禁忌活动等融合在一起的。
从总体情况来看,这一时期的教育活动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它是与原始社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是与人的生存密切联系的。
其基本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史前人类的教育是与社会生活分不开的,模仿成为教育的主要学习方式;(2)教育的内容日益多样和复杂;(3)儿童作为社会的成员逐步受到重视,儿童公有公育成为这一时期教育的主要特点;(4)与性别有关的男女儿童的教育,特别是男孩的教育成为教育者关注的问题。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古代文明与教育-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兴)
第15章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兴一、单项选择题1.不属于永恒主义教育的观点的是()。
A.教育的性质永恒不变B.教育的目的是要引出我们人类天性中共同的要素,对人施以人性的教育,达到人性的自我实现、人的进步和完善C.学校课程应当以实用学科为中心D.提倡通过教学进行学习【答案】C【解析】永恒主义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哈钦斯、阿德勒、英国的利文斯通和法国的阿兰。
永恒主义教育理论包括:①教育的性质永恒不变;②教育的目的“是要引出我们人类天性中共同的要素”;③永恒的古典学科应该在学校课程中占有中心地位;④提倡通过教学进行学习。
2.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中,提倡宗教教育的是()。
A.新托马斯主义B.永恒主义C.存在主义D.分析教育哲学【答案】A【解析】在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中,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是提倡宗教教育的一种教育理论,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意大利、法国等西欧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曾在美国流行。
它的主要教育理论包括:①教育应以宗教为基础;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基督教徒和有用的公民;③实施宗教教育是学校课程的核心;④教育应该属于教会。
3.不属于新托马斯主义的观点的是()。
A.教育应以宗教为基础B.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基督徒和有用的公民C.实施宗教教育是学校课程的核心D.教育权应由国家掌控【答案】D【解析】新托马斯主义的主要教育理论包括:①教育应以宗教为基础;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基督教徒和有用的公民;③实施宗教教育是学校课程的核心;④教育应该属于教会。
4.存在主义者要求学生与教师在教学中的关系应是()。
A.我与您B.我与你C.我与他D.我与你们【答案】B【解析】存在主义教育主张个别教育的方法,强调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信任的关系,其代表人物布贝尔曾写过《我和你》等著作。
5.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开辟了道路的一种教育思潮是()。
A.结构主义B.存在主义C.要素主义D.新行为主义【答案】D【解析】新行为主义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观点出发,提出了程序教学理论,设计了教学机器,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开辟了道路。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近代教育的历史基础-工业时代教育的发展)
第10章工业时代教育的发展1.工业革命出现的哪些变化预示着教育变革时代的来临?答:工业革命出现的以下变化预示着教育变革时代的来临:(1)政治的民主化政治的民主化趋势对教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选举权的扩大和普及增强了个体的受教育意识,因为只有提升文化水平,才能参与政治生活、提高社会地位。
其次,各国自由主义政党在谋求国家世俗化和教育世俗化的努力中取得了重要成就。
再次,通过议会制,各种教育法律得以颁布和实施,从而推动了初等义务教育的发展。
至19世纪末,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建立了以普及初等教育为主的义务教育制度。
(2)工具理性的兴起首先,科技进步使得科学的世界观最终取代了宗教的世界观,人们的理性观念得以提升。
其次,科技进步促进了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促进了工具理性精神的成熟和完善,人类已经进入了希冀借助科学、理性的途径达到自我认识、自我控制的目的。
再次,工具理性强调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注重技术上的精确性和可计算性,它以客观结果为衡量依据的科学精神由自然科学领域渗透到社会各领域。
这一思维使得教育研究和发展具有了坚实的基础,为人类对近代教育的改造和变革、为近代教育科学化和心理学化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3)哲学思潮的繁荣哲学思想是教育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
19世纪出现的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证主义哲学、唯意志主义哲学、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等哲学思潮先后出现,从而为教育思想的产生提供了直接和间接的理论来源,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各国教育改革与教育科学体系的建立。
(4)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发展为教育思想的丰富和深化奠定了基础,加速了教育科学化进程,这一时期出现的心理学理论主要包括联想主义心理学、理性主义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等。
总体而言,工业革命使欧美国家在物质生产和生活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加速增长的态势,文化科技领域呈现繁荣景象,政治也日渐开明。
在此基础上,教育成为政治家、思想家关注和研究的对象,各种教育思潮涌现,这一切都预示着教育变革时代的到来。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近代教育的历史基础-科学教育的源流)
第8章科学教育的源流1.近代科学革命的兴起对欧洲教育产生了哪些影响?答:近代科学革命丰富了人类的科学知识,开拓了人类的认识视野,提升了人类的认识能力。
近代科学革命的兴起,对教育产生的影响有:(1)自然科学知识获得空前增长近代科学革命兴起所产生的最直接结果是,人类社会的自然科学知识获得空前的增长。
随着科学逐渐地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人类的注意力也开始从天上转移到人间,从探索超自然的事物转向研究自然事物,并通过自己的创造带来了自然科学知识的繁荣。
除天文学、力学、医学生理学之外,数学、化学、冶金学、博物学以及电磁学等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2)科学研究方法取得突破性改进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不仅使研究的领域得以拓宽,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而且也使研究方法得到了突破性的改进。
建立在经验和正确感知基础上的新科学方法的应用,打破了少数精英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垄断,“任何具有足够才智的人都能够很容易地理解,而且能用来掌握新的实验和观察原则、了解从资料中得出恰当结论的途径。
”从而使知识的等级色彩开始消退,而民主性的特征不断增强,这都为随后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推广提供了可能。
(3)科学理性精神得到树立,人们的世界观发生了改变代科学革命不仅产生了新的知识以及获得新知识的方法,更为重要的是,科学革命的伟大成就破除了人们长期迷信的并带有宗教灵光的权威观点,树立起了科学的理性精神,使得人们的世界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根本变化。
2.近代初期的科学教育呈现出哪些特征?答:近代初期的科学教育呈现出的特征有:(1)注重科学知识的实用性16~17世纪,自然科学领域发生的革命性巨变使得自然科学逐渐摆脱了神学束缚,并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人们开始认识到科学技术在征服和控制自然过程中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科学家最早敏锐地洞察到科学的实用价值及其教育意义,并积极倡导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推广,所以在科学教育中,强调是讲授具有实用价值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章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兴
1.试述终身教育思想所引发的教育变革有哪些。
答:终身教育理论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兴起后,便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终身教育”已成为建立学习化社会的象征。
终身教育的发展预示着社会结构将朝着有利于个性发展的方向变化,终身教育模式的确立有助于冲破传统学校的僵化体制,学校将成为整个社会服务的教育和文化中心,而不再是与现实生活隔绝、只供一部分人使用的封闭区域。
总之,按照“终身教育”的没想,从学校毕业将不再被看作是教育的终结,而是新教育的开始,终身教育将有助于社会为每一个人的受教育权利提供终身保障。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终身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重点。
尽管对于如何按照终身教育理论对教育进行总体规划仍需进一步探讨,但是以“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为宗旨的终身教育理论和模式必将会改变世界教育的面貌。
2.分析环境教育思潮兴起的原因,并述评它所引起的国际行动和教育改革。
答:环境教育思潮兴起有着思想基础和实践准备两方面的原因。
(1)环境教育思潮兴起的思想基础
①环境教育的产生与演化有着深厚的思想基础,早在1767年,卢梭在《爱弥儿》中就提出了用乡村环境作为教育方法的主张,此后,“乡村学习”得到不断的发展。
②环境教育也深受进步主义教育观念的影响,将儿童的需要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以儿
童为中心,将教育看作是帮助儿童自己去“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主张用积极的方式去帮助儿童摆脱消极的角色,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人。
③1976年美国环境史学家罗德里克·纳什对“环境教育”的起源进行考察后认为,自然研究、户外教育和保护教育都是环境教育的前身与基础。
④到了20世纪30年代,工业化带来的环境问题使“保护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产生和发展起来。
“保护教育”的基本目的是提醒民众环境问题的存在,告诫人们对各种自然资源进行保护是必要和重要的。
(2)环境教育思潮引起了第一次环境保护运动,并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会议和贝尔格莱德会议,这次大会标志着环境教育在全球范围的兴起。
第二次环境保护运动,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著名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
报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标志着第二次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
伴随着两次环境保护运动的开展,现代环境教育经历了从萌芽、发展到成熟的过程,并形成了被国际组织、各国(地区)政府、团体和公众广泛接受的发展轨迹,在世界范嗣内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
作为一种教育思潮,环境科学、教育科学等都从不同的视角对环境教育进行了研究,如环境教育的定义、目的、目标、性质、内容、方法、评价等,从而使环境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
3.阐述激进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观点。
答:激进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内容
(1)激进主义教育思潮的倡导者和推行者提出的教育改革设想和方案也是颇为“激进”的。
一般来说,激进主义教育思潮向传统的学校教育提出了三种主要的改革选择:“开放课堂”、“自由学校”和“废除学校。
(2)激进主义教育思潮的倡导者都对旧的学校教育模式持强烈的批评态度,并不同程
度地主张“非学校化”。
(3)他们建议在“开放课堂”里,学生可以个别地或分组地选择他们愿意学习的东西。
(4)激进主义教育思想的倡导者和推行者们,或者要求重新确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传统意义,或者赞成修改学校的作用并缩减其活动范围,或者主张逐渐增加其他社区机构的教育职能,或者建议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或者建议干脆取消学校而代之以“教育网络”。
(5)激进主义教育思潮为在教育理论上开拓新的研究提出了新的问题,做出了新的尝试,引发和推动了开放教育运动、自由学校运动和贬抑学校运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