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20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实验班)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高一(实验班)3月月考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高一(实验班)3月月考语文试卷选择题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黄公望的风格竟是因为他不___形成风格,仿佛在绘画之外,对山水、对人世,他有那么多的爱与追求,有那么多的宽容大度,因而笔墨的自在、布局的___,在他的杰作《富春山居图》中都到了令人___的地步。
A.故意空灵叹为观止B.刻意灵活叹为观止C.故意灵活高山仰止D.刻意空灵高山仰止2. 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夜则以兵围所寓舍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B.予自度不得脱物换星移几度秋C.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微斯人,吾谁与归D.竟使遇哨,无不死有志者事竟成文言文阅读下列文言句式分组正确的一项是()①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②籍何以至此?③请罪于母,母不许④且立石于其墓之门⑤死生,昼夜事也⑥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⑦骑数千过其门⑧夫晋,何厌之有A.①⑥/②/③④⑧/⑤/⑦B.①⑤/②⑧/③④/⑥/⑦C.①③/②⑧/④⑤/⑥⑦D.①⑥/②⑧/③④/⑤/⑦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黄琼字世英,江夏安陆人。
琼初以父任为太子舍人,辞病不就。
遭父忧,服阕,五府俱辟,连年不应。
永建中,公卿多荐琼者,于是与会稽贺纯、广汉杨厚俱公车征。
琼至纶氏,称疾不进。
___。
先是,征聘处士多不称望,李固素慕于琼,乃以书逆遗之曰:“闻已度伊、洛,近在万岁亭,将顺王命乎?盖君子谓伯夷隘,柳下惠不恭,故传曰‘不夷不惠,可否之间’。
盖圣贤居身之所珍也。
诚遂欲枕山栖谷,拟亦巢、由,斯则可矣;若当辅政济民,今其时也。
自生民以来,善政少而乱俗多,必待尧舜之君,此为志士终无时矣。
自顷征聘之士,其功业皆无所采,是故俗论皆言处士纯盗虚声。
愿先生弘此远谟,令众人叹服,一雪此言耳。
”琼至,即拜议郎,稍迁尚书仆射。
初,琼随父在台阁,习见故事。
及后居职,达练官曹,争议朝堂,莫能抗夺。
时连有灾异,琼上疏顺帝曰:“陛下宜开石室,案《河》、《洛》,外命史官,悉条上永建以前至汉初灾异,与永建以后讫于今日,孰为多少。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实验班)
修远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高一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他在大学期间最早确立的诗歌感觉,是靠轻逸、收放有度的语言韵律感、呼吸感,________的转喻和带着沉思特征的抒情。
这使他的作品获得了一种魅力,感性与智性缠绕在________的语言的肌理中,形成微妙的共振和声音的高纯度。
这种写作方式,非常仰赖洞察力的精进及其与感受力的合拍,如________,黑暗中很可能踩空。
从他的一批近作中,可以感受到________的分寸感。
A。
浮光掠影侃侃而谈牛刀小试少年老成B。
蜻蜓点水式娓娓道来投石问路日臻成熟C. 浮光掠影娓娓道来牛刀小试日臻成熟D. 蜻蜓点水式侃侃而谈投石问路少年老成2。
下列各项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 山很高,山顶没有树,只有青灰色冰冷的岩石和一根巨大的木杆,从山下遥望犹如一枚羽箭。
B。
登上土坛,只见两棵二百年的槐树,正是枝叶葱茏.远望四围一片苍翠,仿佛是绿色屏障。
C。
我的心沉重得很,也轻松得很.我像在两小时里经历了一世纪。
感谢上帝降福于我不幸的母亲!D。
两个人在一起,人家就要造谣言,正如两根树枝相接近,蜘蛛就要挂网.3.对下面一段文字信息的提取,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一个人的性格,应诚有与之相匹配的脸。
灵魂是意识,面貌是物质,意识对物质具有强大的反作用,一个人的灵魂,最终会呈现在一个人的脸上。
人,是一个小宇宙,由两部分构成的,一个是人的灵魂;一个是人的肉体面貌。
在小宇宙总能量恒定的情况下,灵魂和肉体,便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肉体恣肆庞大,灵魂便遭到挤压紧缩,变得微小渺茫,一张脸的骨骼轮廓清晰,说明是灵魂和精神在那里支撑着。
这是我厌恶完全坍塌,松弛的面孔和身体的原因--—---不是老掉了,而是灵魂抽离了.A。
性格与人脸相互匹配,观察人脸就能洞悉灵魂。
B. 灵魂对面貌有反作用,灵魂呈现于人的面貌。
2020.3沭阳县修远中学高三语文检测试题
沭阳县修远中学高三检测语文试题2020.3.14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古城区发展到一定阶段,适度地“提升改造”是必要的,搞文旅开发也室 ,但尺度必须适当。
其实,提升改造与对老建筑、文物的保护本来可以▲,恰当的,不但可以让历史建筑重新焕发活力,起到保护作用,也能够提升城区的整体质量,兼顾“提升改造”的目的。
A.无可厚非并行不悖修缮B.无可非议并行不悖修浚C.无可非议相提并论修缮D.无可厚非相提并论修浚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其实,艺术和美没有那么多规则。
我们应该反过来,▲ , ▲ , ▲。
▲ , ▲,因此,从二十世纪中期开始,在欧洲,心理美学已经取代概念美学。
①例如,不必抽象地争论喜剧的理论定位、滑稽的美学本质②不再从上而下,而是从下而上③先从根子上探测观众接受时的心理反应④而应该细细考察观众“发笑”的各种心理机制⑤并在这种心理反应中建立新的美学A.⑤①④②③B.②③①④⑤C.⑤②③①④D.②③⑤①④3.下列诗句中应填入横线的劳动行为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谁家▲一村香。
隔篱娇语络丝娘。
②昼出耘田夜▲,村庄儿女各当家。
③▲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④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趁霜晴A.打稻绩麻刺绣煮茧B.煮茧绩麻刺绣打稻C.打稻刺绣绩麻煮茧D.煮茧刺绣绩麻打稻4.下列选项中,对“时间相关组合复杂性示意图”的解说不乎噸的一项是(3分A.随着时间推移,系统出现复杂性的组合数目持续增加。
B.t1时刻的功能实现概率高于t2时刻,t2时刻的功能实现概率高于t3时刻。
C.随着时间推移,系统的功能实现概率越来越小,最终趋近于零。
D.随着时间推移,t3时刻系统的功能实现概率又恢复到t1时刻的初始状态。
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与丘长孺书袁宏道去岁一秦贾至,曾寄丘郎书,书中言小修①被盗事甚悉,长几丈余。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20学年高一英语3月月考试题(普通班)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20学年高一英语3月月考试题(普通班)第I卷选择题(三部分, 共110分)第一部分:听力第一节(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en was the woman’s speech?A. Today.B. Yesterday.C.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2. What does the man want to listen to?A. Some rock’n’roll CDs.B. His parents’ classical records.C. Some hip-hop songs.3. How much money does the woman want at first?A. $20.B. $50.C. $60.4. What can we learn about the accident?A. The truck driver was killed.B. The two passengers survived.C. The car was not seriously damaged.5. When does the man want the woman to wake him up?A. At 9:00.B. At 7:00.C. At 6:50.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江苏省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宋代理学家们提倡的“节孝”观念,其实并不是他们的首创。
至少从汉代以来,国家政府都曾经对社会上的节孝行为进行过表彰和奖励。
到了宋代,一方面,政府基本上持续了历代政府对旌表节孝的重视;另一方面,理学家们为强调士大夫应注重气节的道德标准,对“节孝”观也作出了更明确的表述。
然而直至宋元时期,国家政府对于旌表节孝的行为,更多的是停留在倡导个案“典型”的层面上。
有学者把明以前到明代的旌表贞节行为的演变过程,形象地描述为“由典范到规范”。
典范是由倡导所致,而成为规范则必须要有一整套严格的制度化设计来加以保障和推行。
明代在固定的审核标准下,对来自全国各地大量的旌表案件,予以定期、集体和分类处理,从而形成了明代旌表节孝的制度化、规律化和等级化,乃至演变至激烈化的特质。
与之相伴相行的是以朱熹为核心的理学成为明代政府所认可推行的政治意识形态范本,这就促使明朝的许多士大夫从理学的角度来诠释和欣赏政府的旌表节孝制度。
这样,明政府所推行的节孝行为,就不仅仅是一种制度政策,同时也成为一种社会道德的教化行为。
在制度与教化的双重作用下,明清时期的节孝行为,越来越出现违反人性的激烈化特质。
《儒林外史》中所描述的父亲眼看着女儿自尽殉夫并大赞“死得好”的故事,在明清两代的文献中并不罕见。
在朱熹悟道、传道的福建地区,清代竟有胁迫寡妇殉节的风气。
“孝道”本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但是经过明清时期的制度化推进之后,也在不同程度上走上了泛政治化的极端道路。
在上层统治者眼里,孝道的体现就是臣下的“死忠”:所谓“以孝治天下”,实际上就是天下服从一尊。
就一般士庶之家而言,争取“孝行”的褒奖可以获取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实际利益。
正因如此,为博得孝名而导致明清时期惨无人道的“割股疗亲”行为盛行,显然也是政府对于“节孝”制度化与教化灌输的后果。
江苏沭阳县中学高一年级三月份调研测试
江苏沭阳县中学高一年级三月份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命题人:分值:时间: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题。
(20分)中国西部朱增泉中国西部通常是指黄河与秦岭相连一线以西。
《史记》中说战国时代“河山以东强国六”,这里的“河”即黄河,“山”即秦岭。
中国的东部与西部,自古以此为界。
中国的东部与西部,究竟哪边比哪边更重要?古人似乎也一直考虑这个问题。
殷商的统治中心在东部,西周将统治中心移到西部……宋以后,虽然全国的统治中心一直在东部游移,再没有返回西部,但在东部建都的每一个朝代都在密切关注着西部。
例如,西安、西宁,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两个后起的地名,是统治中心东移后才有的。
不过,这两个地名的确取得很有深意。
西部有白雪皑皑的青藏高原,有山高水急的云贵高原,有布满冰川的祁连山脉。
百川东流,江河入海,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灌溉和滋润华夏大地的水源都来自西部。
西部是长江、黄河的源头,人类进化的脚步是顺着水边走的。
华夏祖先最早是喝着西部的乳汁长大的。
长江、黄河这两条伟大河流哺育了华夏文明,西部是华夏文明的源头。
长江上游出土过元谋人牙齿化石,距今170万年;黄河中游出土过蓝田人头盖骨,距今170万年。
这两处古人类化石都比北京猿人资格更老。
从古至今,长江、黄河拖儿带女,养育着中华民族人丁兴旺的一大家子,任劳任怨,万古长流,实在太不容易了。
亘古以来,为了这片华夏大地,这两条伟大的母亲河泪也流了,汗也流了,血也流了,乳汁似乎被孩子们吸吮得超量了。
正当今日中国要向现代化进发的时候,长江、黄河却显得疲劳了、衰老了。
华夏子孙不能不密切关注两条母亲河的健康,人们不能不把目光移向西部。
西部人的生存状态,西部的雪原,西部的森林.,西部的草原,西部的沙漠,西部的矿山,这一切都给长江、黄河带来了什么影响?很显然,事情已经到了需要认真关注一下西部的时候了。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永远需要母亲河为之灌溉和滋润,永远需要母亲河的日夜涛声与之相伴相随。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某某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试卷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如果我们把中华文明比喻成一棵生生不息的大树,孔子儒学是这棵大树的主干,这棵大树的底部是孔孟老庄在内的春秋战国先哲,孔孟老庄这些先哲的思想深深扎根于我们上古时期文明的土壤。
当我们理性冷静地回望过去,我们会发现中国在上古时期,从尧舜以来,在夏商周时期,中华文明已有一个漫长的发展期。
看待中国儒学,我们不能说因为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所以我们就只从孔子开始讲起。
在很大程度上,孔子是在中华五千年的中间位置。
孔子学术的特点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述就是传述,就是继承,就是发扬光大,孔子尊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述而不作。
我们说孔子好学,好学得先有所可学,就是学习先贤。
学习先贤思考人与人相处的根本原则,“养生送死”,无非是人生活于这个世界上,每个人何以生活得更好,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还需要养生、送死。
孔子还思考由民生而人生的问题,抓住根本,治理一个小小区域,进而治理整个鲁国、整个天下,这是空间的放大。
除此而外,孔子还说时代发生了变化,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原则、管理的方式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但这种变化就是损和益,损就是把那些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去掉一些,益则是根据新的时代要求增加一些,但深层的东西不会变,“虽百世,可知也”。
在这里,孔子想表达的其实是一种时间的绵延连续。
孔子说的三代、十世、百世则是时间的绵延。
不管是时间的绵延还是空间的放大,孔子最为关注的还是能够超越暂时与区域性的深层次的根本问题。
作为一个自然人,我们有自己的自然追求;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有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社会性。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从根本上接合与调和,孔子思考的深刻恰恰就在于此。
儒家的“儒”字,很像一个人在洗澡,以水冲洗沐浴濡身。
其实这个儒,在商周时期就是相礼的人,也就是古代举行礼仪活动时,别人不懂的礼仪他懂,他的身份就是儒,是一种职业。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试卷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之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这是从中国小说发展史的视角进行高度概括的,然而传统的思想和写法究竟是怎么打破的?遗憾的是鲁迅先生并没有细说下去。
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对这个问题苦苦地探寻。
我们知道,小说故事的元素是人物、情节、线索等,但如何组合,也就是结构方式,这才是创造,才能显示作家的天才。
曹雪芹正是在《红楼梦》叙事结构的组合方式这一点,打破了传统。
传统叙事的经典作品《三国演义》和《水浒》,其时空表现形态虽各自不同,但都遵循着一个共同的叙事原则: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是一致的,文本形成的以主要的人物和主要的事件为枢纽来挽结和创建整体的时空结构,就是故事的时空结构。
所以人们习惯分析叙事的结构方式时常常集中在时间链条上,提炼出叙事的主线和副线,形成传统线性的单一的结构方式和思维方式。
《红楼梦》追求时间艺术的空间化,打破了传统线性单一的结构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历史、现实和梦幻混合、交织、重组,小说人物任意穿行在时间的隧道,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维构成的立体时间体系中来来往往。
“现在”不是折射过去的记忆,便是投影未来的图像,有时分不清哪些是现实,哪些是幻想,并在物理时间、心理时间、梦幻时间和神话时间里进进出出。
“传统”在被打破,也体现出现代小说的叙事特征,即故事时间和叙述时间的分离,创造了小说时间艺术的多维空间形式。
这是我们过去认识不到的层面,也正是《红楼梦》叙事“新变”的内涵。
(摘编自郑铁生《<红楼梦>的故事是怎样讲的》材料二:《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
“石头”在全书第一章中答复空空道人说:“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实验班)
修远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高一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27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接地气的草根戏班,的地方唱腔,着实令戏迷们为之。
台上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台下是男女老少芸芸众生,演戏人精益求精,演得;看戏人津津有味,笑得前仰后合。
台上演员声泪俱下,台下观众也跟着哭鼻子抹眼泪:人们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融进了戏剧的氛围之中。
A.字正腔圆迷倒惟妙惟肖 B.原汁原味倾倒惟妙惟肖C.原汁原味迷倒栩栩如生 D.字正腔圆倾倒栩栩如生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宋代以后许多擅长治印的画家,往往又是诗人、书法家,他们将画印诗书融为一体,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为中国画基本特点的形成奠定了基础.B.从传统文化角度看,良好的家教不仅是中华文明中一种至为重要的精神财富,更是构建和谐家庭,搞好邻里关系的必备要素。
C.近年来,鉴于数字图书的发展及互联网在线教育的持续火爆,使得智能教育泡沫进一步扩大,引起了教育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D.我们曾经推崇鲁迅怀疑、批判和抗争的精神,然而在当下,不但这种精神没有被很好地继承,而且被很多人遗忘。
3.下列诗句中,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D.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4. 某同学在搜索网站上查询“韩愈的名句”的内容,用于微专题学习。
下列诗句不会..在查询结果中出现的一项是(3分)( )A.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B.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C。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D。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
,,,,,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了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给这雨后阴沉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普通班) -- 苏教版高一下册
⑥雨下起来了。芦苇荡里白茫茫一片铺天盖地的雨雾,腾起排山倒海般雨打苇叶的啸声,一波一波撞击人的胸膛。走到芦苇荡里一处开阔地时,看到一幅奇景,好大的一个水塘里,竟然有几十个人在戏水。这个时月里的渭北高原,又下着大雨,气温不过十度,那些人只穿泳衣在水塘里戏闹着,似乎不可思议。这是一个温泉,大约从文王向民间淑女求爱之前就涌流到今天了。温泉蒸腾着白色的水汽,像一只沸滚的大锅,一团一团温热湿润的水汽向四周的芦苇丛里弥漫,幻如仙境。洽川人得了这一塘好水,各夏都可以尽情洗浴了。温泉自地下冒涌出来,冲起沙粒,对浴者的皮肤冲击搓磨,比现代浴室超豪华设施美妙得远了。在洽川,这样的泉有多起,细如蚁穴,大如车轮。《水经注》等多种典籍都有生动具体的描绘。现在成了各地旅客观尝或享受沙浪浴的好去处了。
里儿既多訾謷山人,而山人亦不乐居里中,则跳而客游。居南中,为李本宁先生上客,之梁溪,则邹彦吉先生客之。来吴中,而与王伯谷雅登谈诗一昼夜也。居无何,山人念客游久,郁郁不得志,间一归通州。而属有世変,里门且荡析久,则转徙于皋之委巷中,而是时山人亦已老矣。山人既无妇,老又无子,仅觅一里媪给鋪食。室中止庋数十卷书,门无牡,户无扊扅。或瞰之,则绳缚其枢耳。县令常馈以金,一夕为小偷胠箧,去立尽,山人怅且恨,与客语,辄诟骂不绝云。
诉衷情
晏殊(宋)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卷选择题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黄公望的风格竟是因为他不___形成风格,仿佛在绘画之外,对山水、对人世,他有那么多的爱与追求,有那么多的宽容大度,因而笔墨的自在、布局的___,在他的杰作《富春山居图》中都到了令人___的地步。
A.故意空灵叹为观止B.刻意灵活叹为观止C.故意灵活高山仰止D.刻意空灵高山仰止2.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A.敛赀财以送其行或师焉,或不焉B.暴秦之欲无厌谁为哀者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四海之大,有几人欤D.独五人之皦皦卒与尸合3. 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夜则以兵围所寓舍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B.予自度不得脱物换星移几度秋C.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微斯人,吾谁与归D.竟使遇哨,无不死有志者事竟成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黎六郎赴阳翟少府韦应物试吏向嵩阳,春山踯躅芳。
腰垂新绶色,衣满旧芸香。
乔树别时绿,客程关外长。
只应传善政,日夕慰高堂。
(注)①踯躅:杜鹃花的别名,又名映红。
②芸香:书香。
芸草香味能杀死书虫,读书人就把其夹在书中,时间久了书也有了这种味道。
(1)请简析首联的作用。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人病贾平凹我突然患了肝病。
有一位爱请客的熟人,隔天半月就要请一次有地位的人,每一次还要拉我去作陪,说是“寒舍生辉”。
这丈夫就又要了我去,夫人当然热情,但我看出她眉宇间的忧愁,我也知道她的为难了,说,多给我一个碟一双筷子吧。
我用一双筷子把大盆的菜夹到我的小碟里,再用另一双筷子从小碟夹到我口里。
吃罢了,我叮咛妇人要将我的碗筷蒸煮消毒,妇人说:“哪里,哪里。
”我才出门,却听见一阵瓷的破碎声,接着是撵猫的声。
我明白我用过的碗筷全摔破在垃圾筐,那猫在贪吃我的剩饭,为了那猫的安全,猫挨了一脚。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本题共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①“知音”一词源于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
子期因为能听出琴音寓意,被伯牙引为“知音”;后来子期辞世,伯牙毁琴以示痛悼。
由此可知,理论上“知音”的内涵至少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接受者能准确把握作品的主旨,从而经由作品、接受者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二是以作品理解为基础,创作者与接受者形成相互依赖、相互需要乃至相互尊重的关系。
在高雅艺术的欣赏中,接受者以能成“知音”为荣,创作者以能有“知音”为幸。
而现实生活中,“知音”往往被默认为高雅文艺的欣赏者。
②“粉丝”这一名称则有些不伦不类,它是大众对“fans”一词自发的、戏仿式的音译。
在基本内涵上,“粉”或“粉丝”就是某些事物的“爱好者”。
如果仅在“爱好者”的意义上来使用的话,那么说“我是莎士比亚的粉丝”也是没有问题的。
但由于社会成见和媒体引导,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粉丝”一度被贴上了狂热、非理性、病态等标签,被当作对某些大众文化产品不加辨别的、缺乏抵抗力的消费者而受到非议。
尽管现在人们能以一种理解的眼光来看待“粉丝”,但其往往特指大众文化的欣赏者。
③在文本辨识力方面,知音精于深度耕犁文学作品,其文本辨识力自不待言。
那粉丝有没有文本辨识力呢?通过深入粉丝的文化实践,研究者发现,粉丝对于特定文本是存在敏锐的辨识力的。
20世纪80年代,有人用“全庸”之名仿作金庸小说,以图鱼目混珠。
结果读者去伪存真,终使各式“全庸”尽数淘汰。
由此可知,粉丝像知音一样,都具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
但粉丝文本辨识力的有趣一面在于,他们会因为极度关注某些文本的细节,而选择性地忽略其他细节。
这种“专攻一点、不计其余”的辨别方式,主观随意性不言自明,与知音式文学批评的理性、客观旨趣相去甚远。
④在参与方式上,粉丝欣赏文学作品,要求突破“距离”,使欣赏化为广场式的狂欢。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实验班)(解析版) -- 苏教版高一下册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以书逆遗之曰逆:迎接
B.愿先生弘此远谟愿:希望
C.争议朝堂,莫能抗夺夺:争夺
D.如有不移,示以好恶移:改悔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固写信给黄琼,批评巢父、许由那样的隐士,认为有志之士应当积极参政,救助百姓,施展自己的才智。
C.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太美了!”
D.李明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这是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考生应关注诗句涉及的景象、情境、季节等,然后与所给的情境进行比对。A项,“宦游人”指“为求做官而到处奔走的人”,用在送同学到外地上学的离别情景不恰当。B项,“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指的是诗人结交的都是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表现诗人的清高,不是表现读书乐趣。C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岑参形容雪的名句,意思是“像一夜春风吹来,千万树的梨花都开了”,而句中说的是“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用在这里显然不恰当。故选D。
6.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予自度不得脱物换星移几度秋
B.夜则以兵围所寓舍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C.竟使遇哨,无不死有志者事竟成
D.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微斯人,吾谁与归
【答案】D
【解析】
D项,微:无、没有。A项,度:估计/量词,表次数。B项,以:率领/凭借……身份。C项,竟:假使/终于,终究。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黄公望的风格竟是因为他不形成风格,仿佛在绘画之外,对山水、对人世,他有那么多的爱与追求,有那么多的宽容大度,因而笔墨的自在、布局的,在他的杰作《富春山居图》中都到了令人的地步。
A. 刻意灵活叹为观止B. 故意空灵叹为观止C. 刻意空灵高山仰止D. 故意灵活高山仰止【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辨析近义词要从所给词语的词义、词性、轻重程度、适用对象、范围大小、感情色彩等角度考虑,一定要切合语境。
此题用排除法。
刻意:用尽心思;故意:存心,有意识地。
很显然此处用“刻意”。
排除BD两项。
灵活:不呆板,不拘泥于固有模式;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往往指人或思想。
这里应用“灵活”。
故选A。
再者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高山仰止:指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根据语境,应选“叹为观止”。
2.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
在下面几种情境讲话时,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A. 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大学,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B. 同学刘欣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C. 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太美了!”D. 李明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这是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性。
考生应关注诗句涉及的景象、情境、季节等,然后与所给的情境进行比对。
A项,“宦游人”指“为求做官而到处奔走的人”,用在送同学到外地上学的离别情景不恰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20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实验班)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黄公望的风格竟是因为他不形成风格,仿佛在绘画之外,对山水、对人世,他有那么多的爱与追求,有那么多的宽容大度,因而笔墨的自在、布局的,在他的杰作《富春山居图》中都到了令人的地步。
A. 刻意灵活叹为观止B. 故意空灵叹为观止C. 刻意空灵高山仰止D. 故意灵活高山仰止2.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
在下面几种情境讲话时,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大学,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B.同学刘欣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C.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太美了!”D.李明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3.下列各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指南录后序》是南宋末年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为他的诗集《指南录》写的序,“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就出自他的名篇《渡扬子江》。
B.古代传说,狐狸在洞外死去时,一定会把头朝着它洞穴所在的土丘,表示对自己巢穴的依恋。
后多用“正丘首”表示死于故乡或故国。
C.《左传》是记录春秋历史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为孔子修订的《诗经》所作的传,记载了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的史事。
D.“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冏卿、太史是官职名,因之、文起、孟长分别是吴公、文公、姚公的字,这是古人的习惯。
4.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
,。
,。
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
①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炼②咬文嚼字,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③文学藉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④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⑤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A.②③①⑤④ B.④③①②⑤ C.②⑤④③① D.④②⑤③①5.下列文言句式分组正确的一项是()①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②籍何以至此?③请罪于母,母不许④且立石于其墓之门⑤死生,昼夜事也⑥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⑦骑数千过其门⑧夫晋,何厌之有A.①⑤/②⑧/③④/⑥/⑦B.①⑥/②/③④⑧/⑤/⑦C.①⑥/②⑧/③④/⑤/⑦D.①③/②⑧/④⑤/⑥⑦6.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予自度.不得脱物换星移几度.秋B.夜则以.兵围所寓舍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C.竟.使遇哨,无不死有志者事竟.成D.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微.斯人,吾谁与归二、文言文阅读(13分)黄琼字世英,江夏安陆人。
琼初以父任为太子舍人,辞病不就。
遭父忧,服阕,五府俱辟,连年不应。
永建中,公卿多荐琼者,于是与会稽贺纯、广汉杨厚俱公车征。
琼至纶氏,称疾不进。
有司劾不敬,诏下县以礼慰遣,遂不得已。
先是,征聘处士多不称望,李固素慕于琼,乃以书逆.遗之曰:“闻已度伊、洛,近在万岁亭,将顺王命乎?盖君子谓伯夷隘,柳下惠不恭,故传曰‘不夷不惠,可否之间’。
盖圣贤居身之所珍也。
诚遂欲枕山栖谷,拟亦巢、由,斯则可矣;若当辅政济民,今其时也。
自生民以来,善政少而乱俗多,必待尧舜之君,此为志士终无时矣。
自顷征聘之士,其功业皆无所采,是故俗论皆言处士纯盗虚声。
愿.先生弘此远谟,令众人叹服,一雪此言耳。
”琼至,即拜议郎,稍迁尚书仆射。
初,琼随父在台阁,习见故事。
及后居职,达练官曹,争议朝堂,莫能抗夺.。
时连有灾异,琼上疏顺帝曰:“陛下宜开石室,案《河》、《洛》,外命史官,悉条上永建以前至汉初灾异,与永建以后讫于今日,孰为多少。
又使近臣儒者参考政事,数见公卿,察问得失。
诸无功德者,宜皆斥黜。
伏见处士巴郡黄错、汉阳任棠,年皆耆耋,有作者七人之志①。
宜更见引致,助崇大化。
”于是有诏公车征错等。
三年,大旱。
琼复上疏曰:“昔鲁僖遇旱,以六事自让,躬节俭,闭女谒,放谗佞者十三人,诛税民受货者九人,退舍南郊,天立大雨。
今亦宜顾省政事,有所损阙,务存质俭,以易民听。
尚方御府,息除烦费。
明敕近臣,使遵法度,如有不移.,示以好恶。
数见公卿,引纳儒士,访以政化,使陈得失。
若改敝从善,择用嘉谋,则灾消福至矣。
”书奏,引见德阳殿,使中常侍以琼奏书属主者施行。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注】①作者七人:语出《论语》,指七位避世的隐者。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以书逆.遗之曰逆:迎接B.愿.先生弘此远谟愿:希望C.争议朝堂,莫能抗夺.夺:争夺D.如有不移.,示以好恶移:改悔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固写信给黄琼,批评巢父、许由那样的隐士,认为有志之士应当积极参政,救助百姓,施展自己的才智。
B.李固认为,从近来国家召请的人士看,他们的功业都没有什么可称道的,所以一般人就认为所谓处士纯粹是一帮欺世盗名之徒。
C.黄琼跟随父亲在官府时,了解官府办公的准则与惯例,一上任便对官府运作驾轻就熟,议政时无人能够驳倒他。
D.永建三年大旱,黄琼上书条陈政见,用鲁僖公的事例,劝皇上检查政事得失,改正不足之处,好让世人耳目一新。
9.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1)有司劾不敬,诏下县以礼慰遣,遂不得已。
(3分)(2)夫祸患常识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哉!(4分)三、古诗词鉴赏(12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小题。
送黎六郎赴阳翟少府韦应物试吏向嵩阳,春山踯躅①芳。
腰垂新绶色,衣满旧芸香②。
乔树别时绿,客程关外长。
只应传善政,日夕慰高堂。
【注】①踯躅:杜鹃花的别名,又名映山红。
②芸香:书香。
芸草香味能杀死书虫,读书人就把其夹在书中,时间久了书也有了这种味道。
10.请简析首联的作用。
(6分)1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6分)四、名篇名句默写(8分)12.(1),不知南方不肯休。
《渡扬子江》(2),僧敲月下门。
《题李凝幽居》(3)亦以明死生之大,。
《五人墓碑记》(4),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5),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烛之武退秦师》(6),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谏太宗十思疏》(7)忧劳可以兴国,,自然之理也。
《伶官传序》(8) ,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5题。
人病贾平凹我突然患了肝病。
有一位爱请客的熟人,隔天半月就要请一次有地位的人,每一次还要拉我去作陪,说是“寒舍生辉”。
这丈夫就又要了我去,夫人当然热情,但我看出她眉宇间的忧愁,我也知道她的为难了,说,多给我一个碟一双筷子吧。
我用一双筷子把大盆的菜夹到我的小碟里,再用另一双筷子从小碟夹到我口里。
吃罢了,我叮咛妇人要将我的碗筷蒸煮消毒,妇人说:“哪里,哪里。
”我才出门,却听见一阵瓷的破碎声,接着是撵猫的声。
我明白我用过的碗筷全摔破在垃圾筐,那猫在贪吃我的剩饭,为了那猫的安全,猫挨了一脚。
这样的刺激使我实在受不了,我开始不大出门,不参加任何集会,不去影院,不乘坐公共车。
从此,我倒活得极为清静。
左邻右舍再不因我的敲门声而难以午休,遇着那可见可不见的人,数米外抱拳一下就敷衍了事了,领导再不让我为未请假的事一次又一次写检讨了,那些长舌妇和长舌男也不用嘴凑在我的耳朵上是是非非了。
我遇到任何难缠的人和难缠的事,一句“我患了肝炎”,便是最好的遁词。
但是,人毕竟是群居动物,当我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不禁感到无限的孤独和寂寞。
唯有父亲和母亲、妻子和女儿亲近我,他们没有开除我的家籍。
他们越是待我亲近,我越是害怕病毒传染给他们,我与他们分餐,我有我的脸盆、毛巾、碗筷、茶几,且各有固定的存放处。
我只坐我的坐椅,我用脚开门关门……他们不忍心我这样,我说:这不是个感情问题。
我恼怒着要求妻子女儿只能向我做飞吻的动作,我要求每夜烧两盘蚊香,使叮了我血的蚊子不能再去叮我的父母,我却被蚊香熏得头疼。
我这样做的时候,我的心在悄悄滴泪,当他们用滚开的热水烫我的衣物,用高压锅蒸或熏我的餐具,我似乎觉得那烫的、蒸熏的是我的一颗灵魂。
我成了一个废人,一个可怕的魔鬼了。
我盼望我的病能很快好起来,可惜几年间吃过几篓中药、西药,全然无济于事。
我终于住进了传染病院。
病院里,我们像囚犯一样要穿病服,要限制行动于一个极小的院子里。
我们渴望自由,每天打过吊针之后,就在院子里看红红的太阳,看涌动的云,弄着嘴唇逗引栅栏外树上的小鸟。
小鸟却飞去了,落下一根或两根的羽毛,我们皆如年节的小孩抢拾炮仗一样去抢个不亦乐乎。
这行为忽被栅栏外的一个孩子瞧着,那小小的眼睛里充满了在动物园看笼中动物的神气,他竟大胆地走近了几步。
他的母亲,一个肥胖的女人就喊:“走远点,那是传染病!”这话使我潸然泪下,我只有背过身去,默默地注视着院中的一片玫瑰花,和花坛上的一群黑色的蚂蚁。
啊,美丽而善良的玫瑰不怕传染,依旧花红如血;勇敢的那蚂蚁不怕传染,依旧在为我们表演负重的远距离运动。
我们无可奈何,开始产生一个恶毒的念头,后悔我们为什么要声张自己是肝炎患者?为什么要来住传染病院?我们何不到人群广众中去,要吃大餐饭,要挤公共车,甚至对着那些歧视者偏去摸他们的手脸,对他们打哈欠,吐唾沫。
那么,他们就是我们中的一员,他们就和我们是一样的人了!在医院的西楼角,也即在厕所的旁边,是有一棵古槐的,古槐的树杈上白天常见到一只猫头鹰。
每到夜里,它就叫了,它一叫,肯定在第二天,定要抬出去一个的。
这不是迷信,一定是猫头鹰闻着了欲亡人的气息在鸣叫。
大家都走出来,默默地注视着一个裹着床单的躯体进太平间。
他永远太平无烦恼苦痛了。
他的毛巾、牙具被拿出来放在窗台,他的母亲,或者他的妻子在地上滚着哭。
从此,我们皆害怕猫头鹰,但我们没有一个人敢诅咒它,更没有人动手打它,甚至连这个念头都没有。
当一日数次去厕所经过古槐下,都不自觉地往树杈上看看,那是惊慌的一看,也是盼望的一看,我至此方明白了人人恨阎王,却还给他修庙塑像称他是阎王爷的原因。
而猫头鹰也该是称作爷的,也该是有庙和塑像的。
人怕什么,又奈何不了,人就想着法儿去讨好,去供奉,这就是世上神的产生。
猫头鹰就是一个神。
在这个监狱似的天地里,我们病人是互不歧视的。
每有一个出院,我们欢欣庆贺他的康复,也为了自己能治好而高兴。
每有一个入院,我们多半却为他传染了病而悲伤。
我们失却了社会所谓的人的意义,却获得了崭新的人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