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12.1学习要求

z 掌握IS-LM-BP 模型和分析框架;

z 熟悉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均衡与失衡;

z 掌握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

12.2内容简述

12.2.1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

1、IS-LM-BP 模型的建立

(1)IS-LM 模型

IS-LM 模型是由英国现代著名的经济学家约翰·理查德·希克斯和美国凯恩斯学派的创始人汉森,在凯恩斯经济理论基础上概括出的一个经济分析模式,即“希克斯——汉森模型”。该理论认为社会储蓄(S)和投资(L)的愿望决定资本市场的均衡,而储蓄和投资又必须同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相一致。因此,在纵轴表示利率、横轴表示收入的坐标平面上,可作出一条IS 曲线,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储蓄等于投资,并且同既定的利率和收入水平相适应。流动性偏好(L)和货币数量(M)决定着货币市场的均衡,人们持有的货币数量既决定于利率(r),又决定于收入(y)的水平。由此,在以纵轴表示利率、横轴表示收入的坐标平面上,可以作出一条LM 曲线,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持有现金的愿望和货币数量相等,即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相一致,并且同既定的利率和收入水平相一致。

(2)BP 曲线

国际收支平衡的含义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借贷双方总额相等,或经常项目差额和资本项目差额相等,或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差额之和等于零。经常项目差额表现为净出口,资本项目差额表现为净资本流出。因此,将净出口和净资本流出的差额,即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差额成为国际收支差额,并用BP 表示。

BP=NX-F,当BP=0时,NX=F

(3)IS-LM-BP 模型

z 产品市场均衡条件:T S NX G r I +=++)(

z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21r L y L P

M += z 劳动市场均衡条件:W W P

W N f =•=)( z 国际收支均衡条件:)(r F

NX =以上四个条件共同决定y、r 和e 的水平。

0r

在以纵坐标表示利率、横坐标表示国民收入的坐标系中,IS-LM-BP 模型可以用三条曲线——IS 曲线、LM 曲线和BP 曲线来表示。开放经济的均衡要求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国际收支同时达到均衡,而当IS 曲线、LM 曲线和BP 曲线恰好交于一点时,便会有唯一的一组利率、实际国民收入和汇率,使得产品市场均衡、货币市场均衡和国际收支市场均衡同时实现。即IS 曲线、LM 曲线和BP 曲线相交于E 点,表示经济同时达到了内外均衡。IS 曲线与LM 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状态为国内均衡或内部均衡,BP 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是外部均衡点或国际收支平衡点,BP 曲线在E 点穿过IS 曲线与LM 曲线的交点,表示国内均衡和国外均衡同时得以实现。

0r 0y 0e 2、资本不流动的IS-LM-BP 模型

1)充分就业的内外均衡状态

当三条曲线相交于E 点,不但实现了内外同时均衡,而且BP 线所处的国民收入水平正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这是一种完全理想的状态。

2)非充分就业的内外均衡状态

当IS、LM、BP 线相交于E 点,但BP 线所处的位置小于充分就业量y,因此是非充分就业的均衡。政府为达到充分就业目标,一方面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使IS、LM 曲线移动到充分就业水平,同时还要运用汇率政策工具使BP 曲线移动到充分就业水平。

3)国际收支不均衡状态

BP 曲线位于内部均衡点的右边,表明存在着国际收支逆差,因此是一个有国际收支逆差的均衡。由于资本不能流动,利率政策对改善国际收支没有直接影响,此时只有采取本币贬值政策限制进口、刺激出口,才能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3、资本完全流动的IS-LM-BP 模型

1)固定汇率制下资本完全流动的均衡模型

在固定汇率制和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一国无法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也不可能偏离世界经济市场通行的利率水平。任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企图都将引起资本的大量流入或流出,并迫使货币当局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从而使利率回到世界市场通行的水平,经济重新恢复到原来的均衡状态。

2)浮动汇率制下资本完全流动的均衡模型

在汇率完全自由浮动的情况下,一国的货币当局不干预外汇市场,汇率自发进行调整以使外汇市场供求平衡。

12.2.3内外均衡冲突与政策搭配

1、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外均衡与失衡

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根本目标是促进本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一般概括为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内部均衡要求促进国内经济良性增长、物价水平稳定、充分就业;外部均衡要求保证国际收支平衡、维持本币稳定、为本国经济发展创造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因此,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政策目标是多元化的,这些目标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冲突。

1)相互协调。至少存在两种经济状态使得政府在实现内外不均衡时所采取的政策行为是协调的。例如,当一国同时存在国际收支顺差和失业时,政府在采取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扩大总需求、实现国内充分就业的同时,可能会增加进口,减小国际收支顺差,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

2)相互冲突。至少存在两种经济状态使得政府在追求内外经济同时均衡时会遇到两难。例如,当一国存在国际收支顺差和通货膨胀时,政府采取紧缩型财政货币政策,紧锁国内总需求以抑制通货膨胀,在国内总需求降低的同时,国际收支会进一步扩大。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在实现经济内外均衡目标时存在行动上的冲突。

2、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开放经济条件下存在着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而且二者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经济外部一旦出现失衡,会通过经济系统本身的自动调节机制,对内部平衡产生影响,然后再反过来影响外部,使之趋向平衡;反之亦然。因此需要政策搭配进行调控。

1)米德冲突

开放经济条件下内外平衡的矛盾经常出现,其中内部平衡是指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外不均衡是指国际收支平衡,要解决内外矛盾平衡,必须运用政策搭配的方法。在米德的分析中,内外均衡的冲突一般是指在固定汇率制下,在失业增加、经常账户逆差或通货膨胀、经常账户盈余这两种特定的内外经济状况组合下,用一种政策工具同时解决两个目标,会使政策者面临两难的处境。

2)丁脖伯根法则

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提出关于国家经济调节政策和经济调节目标之间关系的法则,即丁伯根法则。基本内容是:为达到一个经济目标,政府至少要运用一种有效的政策;为达到及格经济目标,政府至少要运用及格独立、有效的经济政策。这一结论对于经济政策理论具有深远意义。丁伯根法则对目标的实现过程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假定各种政策工具可以供决策当局集中控制,从而通过各种工具的紧密配合实现政策目标;二是没有明确指出每种工具有无必要在调控中侧重于某一目标的实现。这两个特点是不尽与实际情况符合的或者不能满足实际调控的需要。

3)斯旺模型

1955年澳大利亚经济学家斯旺通过图形简洁地概括了米德的思想,建立了“斯旺模型”。对于模型中的任何一个不均衡点,要想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双重目标,必须同时使用支出调整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

4)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经典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分析了国际资本流动对稳定政策的影响,证明了汇率制度的重要性: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只有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才能实现对外均衡,而财政政策则可以有效解决内部问题,实现充分就业;而在浮动汇率制下,两个政策的效果恰好相反,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

5)克鲁格曼“三元悖论”

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基础上,克鲁格曼进一步提出了“三元悖论”,也称为“蒙代尔不肯能三角”。在这个三角形中,三个顶点各代表一个目标,每一条边代表一种由两个目标构成的目标组合,每个经济体可选择其中的一条边。一国的经济目标有三种:一是各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