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预算法介绍

合集下载

新预算法资料

新预算法资料

新预算法近年来,新预算法在财政管理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一新兴的方法为政府部门提供了更加有效和精确的预算制定和执行手段。

本文将探讨新预算法的概念、特点以及实施对财政管理体系的影响。

一、新预算法的概念新预算法是指一种基于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的预算编制方法。

其主要特点包括数据驱动、实时性和精准性。

通过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新预算法能够更好地预测财政收支情况,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二、新预算法的特点1. 数据驱动新预算法以数据为核心,借助大数据和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历史财政数据和相关指标,构建模型预测未来趋势。

数据驱动使预算编制更加客观和科学。

2. 实时性与传统的静态预算相比,新预算法具有更强的实时性。

通过实时监控和动态调整,政府部门可以及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调整,提高预算执行的效率和灵活性。

3. 精准性新预算法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更加注重精准性。

通过精细化的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新预算法能够更准确地预测财政收支情况,为政府部门提供更可靠的决策依据。

三、新预算法对财政管理的影响1. 提高财政决策的科学性新预算法能够为政府部门提供更加科学和客观的预算制定和执行方案,降低决策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 提高预算执行的效率实时监控和动态调整使新预算法能够更加及时地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调整,提高了预算执行的效率和灵活性,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

3. 优化资源配置新预算法能够更准确地预测未来收支情况,帮助政府部门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分配预算,确保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效益。

结语新预算法的出现为财政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政府部门应积极借鉴新预算法的理念和方法,不断探索和创新,在提高财政管理效率和效果的同时,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

新预算法的亮点

新预算法的亮点

新预算法的亮点新预算法的亮点(1)参与百名经济学者修订《预算法》预算法又称为“准宪法”“小宪法”,在宪法之下,万法之上,关系到13亿人的“钱袋子”,与公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预算法修订酝酿十年,跨越三届人大,历经四审,可以说是“马拉松式”的修订,在一波三折之后,2014年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修改预算法的决定,于2015年1月1日实施。

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解读新预算法的修订:一、新预算法的亮点(重点)1. 新预算法在立法宗旨上有了新突破原预算法在立法宗旨中强调“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健全国家对预算的管理”,带有鲜明的计划经济特色。

新预算法的突破体现在由政府管理预算转变为通过预算制约政府收支行为,政府不再是管理的主体,而作为被约束、被监督的对象。

2. 明确了预算公开的时间和程度原预算法只提预算要及时向社会公开,没有提公开到什么程度。

新预算法不仅规定了预算公开的时间(预算批准后20日内),还规定了预算公开的程度(按功能分类到项,按经济性质分类到款)。

而且增加了部门预算中机关运行经费安排和使用情况进行说明。

3. 适度放开地方政府举债的权限原预算法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规定地方政府不能发债。

新预算法为地方政府发债打开闸门,明确了地方有发债的权限,并规定了举债主体、用途、规模、偿还和法律责任。

——地方发债要“开前门、堵后门,同时筑起多重防火墙”。

一是限制主体,经国务院批准的省级政府可以举借债务;二是限制用途,举借债务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三是限制规模,举借债务的规模,由国务院报全国人大或者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四是限制方式,举借债务只能采取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方式,不得为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债务以任何方式提供担保;五是控制风险,举借债务应有稳定的偿债来源,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4. 建立全口径预算新预算法删除了有关预算外资金的内容,并明确规定: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

新预算法解读

新预算法解读

整理课件
19
• 如何解决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是改革的 关键。
• 修订预算法实际上就是把过于集权行政 运作的体制分散在一部预算中,让其妥 善处理各级政府间、政府与部门、政府 与人大间的权力配置关系,同时允许更 多的公民参与到预算决策和预算监督的 过程中。
• 这实际上是分权的过程,关进笼子的过
程,是法治化的过整程理课。件
• 现象——
• 很多地方政府在年初提交人代会审议 的预算草案,和次年提交人大常委会 审议的决算草案存在很大偏差,有的 地方预算占决算的比重不到50%。
整理课件
23
• (二)怎么样来设置预算权力?
• 预算权力是分权制和分享的关系。
• 人大、政府和公民分享预算权。预 算审批是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预 算的执行是政府的权力,对预算进 行监督,然后看绩效究竟如何,这 是民众的权利,不能少了任何一方。
• 是对国家政治体制的血液循环系统的改革, 关系到政治体制改革的走向。
整理课件
16
• 为什么《预算法》的修订如此之难?
• 因为预算制度是对财政支出的节制,是 对政府权力的限制,使其不能随意挥动手 中的权杖。它更涉及对现行公共资源的重 新配置,是各级政府间、政府和部门间、 政府和人大间利益权利关系的重构。
• 代表的组成、来源都需要进行改革。
• 期待:人大开会,不是听报告,不是鼓掌,
而是专门审预算。 整理课件
30
• (四)央地权力调整问题
• 现行《预算法》规定,国家实行一级政府 一级预算,共设立中央、省、市、县、乡 等五级预算。
• 该法同时规定,中央和地方实行分方财权和事权分配上的不
• 2004年 全国人大正式启动修订工作, 每年召开大型会议,多次进行讨论。

新预算法1

新预算法1

新预算法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预算对于个人、家庭以及企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预算帮助我们规划支出,控制开支,确保资金得以合理运用。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的预算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

为了更好地适应这种新环境,人们开始尝试探索新的预算法。

1. 背景传统的预算法通常是基于历史数据和固定的假设进行编制的。

然而,这种方法在面对不确定性和快速变化的环境时显得力不从心。

因此,人们开始思考如何借助新技术和新思维来重新定义预算的概念。

2. 新预算法的特点2.1 数据驱动新预算法更加注重数据的分析和利用。

通过对大量实时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和风险变化,从而更精准地制定预算计划。

2.2 弹性预算新预算法强调灵活性和快速响应能力。

预算计划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2.3 预测能力新预算法借助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和算法,能够更准确地预测未来趋势和变化,有助于提前做好预算调整。

3. 新预算法的应用3.1 个人预算对于个人而言,新预算法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日常开支,合理规划未来财务目标。

通过数据分析,个人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消费习惯和资金流动情况,做出更明智的理财决策。

3.2 企业预算对于企业来说,新预算法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竞争挑战。

通过灵活调整预算计划,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提高效率,从而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

4. 结语在信息时代的浪潮下,新预算法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和机遇。

通过数据驱动、弹性预算和预测能力,新预算法使预算更加智能化和适应性更强。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新预算法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个人和企业带来更多机遇和挑战。

新《预算法》解读

新《预算法》解读

新《预算法》解读第一章规定了预算的范围和编制。

根据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预算分为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中央预算根据国务院的决定进行编制,地方预算则由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上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进行编制。

编制预算需要进行综合预测,考虑经济发展趋势、财政收入和支出情况等因素。

预算编制需要经过科学论证和政府决策的程序,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第二章详细规定了预算的审定程序。

根据法律规定,预算经过多个环节的审查、研究和讨论,经过国务院、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才能生效。

预算的审定程序包括初步审核、初步决策、初步公布、体现人民代表大会的决策、参与预算会议等环节。

预算的审定过程需要充分考虑社会公众利益,确保各项政策的科学性和经济效益。

第三章规定了预算的执行和监督。

预算的执行需要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不能擅自调整和违法改变。

同时,各级财政部门需要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正确性。

对于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违法行为,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和追责,保证预算执行的规范和效果。

第四章规定了预算审计和评价。

预算审计是对预算执行结果的终审,需要对预算的财务状况、经济业绩、社会效益等进行全面评估。

预算审计的结果应当反映真实情况,发现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预算评价是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和评价,需要对预算的落实情况、政策效果、资源利用效率等进行评估,为预算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五章规定了预算的公开和信息化管理。

预算信息的公开是提高政府透明度和民众参与度的重要举措。

预算信息应当公开发布,方便社会公众和利益相关方了解和监督政府财务状况。

同时,预算信息的管理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总结来说,《预算法》是我国财政管理的基本法律,对预算的编制、审定、执行、监督、审计和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规定,是保障预算合法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法规。

通过预算法的实施,可以提高政府财政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加强对财政资源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增强社会公众对财政活动的信任和参与度。

新预算法解读范文

新预算法解读范文

新预算法解读范文新预算法是指国家对财政预算的编制、审核、执行等进行规范和监督的法律和法规。

新预算法的出台,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财政管理体系,提高财政预算的科学性、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有力推动了财政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以下将对新预算法进行详细解读。

一、修订背景和意义新预算法在我国财政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我国财政预算规模日益庞大,存在着预算执行不规范、公款滥用等问题,迫切需要建立现代化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另一方面,新预算法的出台也是顺应全球财政趋势,加强国家治理能力,提高财政预算的科学性和公开透明度。

二、主要内容和亮点1.财政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新预算法明确了财政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要求,要求编制预算需要充分论证和依据相关政策、规划和数据,确保预算科学合理。

2.财政预算的公开透明度新预算法进一步加强了财政预算的公开透明度,要求将财政预算的主要内容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并且规定了相关财政信息的披露和公示制度,提高了财政预算的公开度和公众参与度。

3.财政预算的程序和规范新预算法对财政预算的审核程序和财政绩效管理进行了规范,明确了各级政府和部门在预算编制、审核、执行过程中的职责和权限,改善了预算管理的程序和规范性。

4.财政预算的执行和监督新预算法进一步强化了财政预算的执行和监督,要求预算执行要坚持严格控制总量和提高质量效益相结合,建立健全财政预算监督制度,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和结果的监督。

5.争议和解决机制新预算法为财政预算的争议和纠纷提供了解决机制,规定了相关申诉和法律救济的程序和途径,保障了各方的合法权益。

三、对我国财政管理的影响新预算法的出台将对我国财政管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1.提高财政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新预算法的科学性要求和规范编制流程,将有助于提高财政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公款滥用和资源浪费。

2.增强财政预算的公开透明度新预算法要求公开财政预算信息,接受公众监督,有利于提高财政预算的公开透明度,增强政府的公信力,提升民众的知情权和参与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解读

新《预算法》修订的认识关于《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是指由国家权力机关经过法定程序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预算关系的法律。

现行《预算法》于1994年3月2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并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该法是我国第一部财政基本法律,是我国国家预算管理工作的根本性大法。

此后,历经四次审议,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在2014年8月31日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预算法〉的决定》,并决议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关键词:新《预算法》、修订背景、修订过程、改进突破一、对《预算法》修订背景的认识财税改革是中国当前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社会体制等各方面改革的基础和引领。

其中,预算制度是财税体制改革的核心与关键。

现行《预算法》自1995 年施行以来,对于规范财政预算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公共财政制度的建立,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现行体制的制度优势正在削弱,《预算法》已难以满足新形势发展的基本要求。

”其预算编制、预算体系、预算内容、预算调整等处理往往被学界认为不科学,也不合理,遑论透明。

也正因此,无论理念还是条文,这一法律长期被指斥为更类似政府内部条例,而不是面向社会公众的现代法律。

从财税体制改革本身来看,《预算法》也大大滞后于各项财政管理上的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现行《预算法》已经实施17年,而中国财政近些年连连增收,已经迈向10万亿大关,法规与现实之间脱节再也难以回避。

也正因此,《预算法》的修订迫在眉睫。

二、新《预算法》的修订进程及启示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预算法的决定》。

预算法修订启动于2004年,其间两度成立起草小组,历经三届人大,启动四次审议,在中国立法史上并不多见。

翌日新华社发布的决定全文显示,新预算法对现行预算法的修改多达82处,在全口径预算、预算公开、转移支付、预算审查制度、地方债等方面有诸多亮点,但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新预算法对现行法“央行国库”的保留和对财政专户的限制,颠覆了之前二审稿、三审稿中新提出的表述。

新预算法解读

新预算法解读

新《预算法》有哪些亮点?答:1、立法宗旨得到突破。

新《预算法》提出“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宗旨,对比原预算法“健全国家对预算的管理”的立法宗旨,突显了预算法从管理法向控权法的转变。

建立规范和制衡政府收支行为的法治型预算制度,表明新预算法更强调约束政府预算行为的手段,其功能就在于控制、约束政府的预算权,监督政府如何“花钱”,“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实现国家分配公共资源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而完成“帮政府管钱袋子”到“管好政府钱袋子”的转变。

2、细化预算编制。

一方面,预算编制的依据更全面,包括: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国家宏观调控总体要求、跨年度预算平衡的需要、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有关支出绩效评价结果、本年度收支预测。

另一方面,政府收支科目更细化,收入分为类、款、项、目;支出按其功能分类分为类、款、项,按其经济性质分类分为类、款。

3、有限“开闸”地方举债。

新预算法虽然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除本法另有规定外,不列赤字”,但同时又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预算中必需的建设投资的部分资金,可以在国务院确定的限额内,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举借债务的方式筹措”。

这一规定为地方政府平衡预算提供了法律依据,一方面可使地方政府通过举债解决建设资金来源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降低地方政府利用各类融资平台举债所形成的债务风险。

4、确立全口径预算体系、健全透明预算制度。

新预算法第五条规定,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这符合现代预算完整性原则的要求,实际上属于全口径的预算体系。

当然,其中的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不全是财政收入,主要是社会保险缴费和一般公共预算中转移进来的收入。

新预算法第十四条明确要求,经人大批准或政府财政部门批复的部门预算、决算及报表,应当在批准(复)后二十日内向社会公开。

这既是现代预算管理的要求,也是对纳税人和社会大众关切的回应,更是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之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预算制度精神的落实。

新《预算法》解读

新《预算法》解读

举借 债 务 的情 况等 重 要事 项 作 出说 明 ; 公 开 部 门 预算、 决算时 , 应 当对 部 f - 3 预算、 决 算 中机 关运 行 经 费 的安排 、 使 用 情 况 作 出说 明 ” ; “ 各部 门预 算 、 决 算及 报表 , 应 当 在 各 级 政 府 财 政 部 门 批 复 后 二 十 日向社会 公开 ; 部 门预 算 、 决 算及 报表 , 由 各 部 门负责 公开 ” 。将 预 决 算 公 开 首 次 写 入 法 律 , 从公
的 预 算 、 决 算 及 报表 , 各 级 政 府 、 各 部 门 、 各 单 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亮 点 之 一 :首 次 明 确 政 府 全 部 收 支 纳 入 预
算。 完 善 全 口径 预 决 算 体 系
实 行 全 口径 预 算 管 理 ,是 建 立 现 代 财 政 制 度
的 基 本 前 提 。原 《 预 算法》 实施 以来 , 预 算 管 理 制 度
度 预 算 平 衡 机 制
原《 预算法》 规定预算审查的重点是收支s t z 衡 ,同B - . I 要 求预 算 收 入征 收 部 门完成 上交任 务 。 这在 客 观上 带来 预 算执 行 “ 顺周期” 问题 , 容 易 导 致 收入征 收部 门“ 寅吃 卯粮 ” 或“ 藏 富于 民 ” 。为 改
7 9条 增 加 到 1 O1条 。 从 过 去 强 调 预 算 的 分 配 和 管理 , 变 为 了强 调 预 算 的 规 范和 约 束 ; 把 预 算 作
为政 府 宏 观调 控 、 管 理 经 济 的 2 1 2 具 , 上 升 到 了 国
跨 年度 预 算平 衡 机制 ; 各级 一般 公 共预 算 年度 执

新预算法_精品文档

新预算法_精品文档

新预算法引言预算是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有助于规划和控制企业的资金使用,从而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业务环境的变化,传统的预算方法逐渐显现出一些不足之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不断有新的预算方法被提出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种新的预算方法。

新预算法的背景传统的预算方法往往以历史数据为基础,并且以静态的方式编制预算。

这样的预算方法在面对不稳定的业务环境时可能不够灵活,无法及时适应变化。

此外,传统预算方法还存在预算制定周期长、且预算数据精确性不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新预算法应运而生。

新预算法的特点新预算法采用了一种基于数据分析和动态调整的方式,以实现更加精确和灵活的预算制定。

新预算法的特点如下:数据分析驱动新预算法依赖于大数据分析和先进的预测模型,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深入分析和对外部环境的准确预测,为预算制定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

这使得预算能更好地反映实际业务情况,提高预算制定的准确性。

动态调整新预算法允许预算在执行过程中进行动态调整,以适应变化的业务环境和新的需求。

预算制定后,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确保预算的有效执行。

预算透明度新预算法注重预算的透明度,使整个预算制定过程更加可视化和可理解。

管理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预算的制定过程和依据,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贯彻执行预算。

协同合作新预算法提倡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将预算制定过程变成一个集体决策和协商的过程。

各部门的经验和意见得以充分考虑,提高了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新预算法的应用案例以下是一家电子产品制造公司应用新预算法的案例:该公司在过去一年的销售数据和市场趋势分析的基础上,使用新预算法制定了新的年度预算。

在新预算中,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对产品定价进行了调整,并且增加了市场推广预算,以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该公司监控了销售数据和市场反馈,发现某些产品的销售情况不如预期。

于是,公司决定调整营销策略,并增加相关产品的生产和推广投入,以提高销售额。

新预算法资料

新预算法资料
• 2015年1月1日,新预算法正式实施,取代了原有的预算法
新预算法的重要性和意义
01
完善预算法制度,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 新预算法对原有预算法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完善了预
算法制度
• 有助于提高政府预算管理水平,增强预算透明度,实现
预算可持续发展
02
促进财政体制改革,优化财政资源配置
• 新预算法有利于推动财政体制改革,实现财政资源的优
如何进一步完善新预算法制度与实践
加强预算法制建设
• 进一步完善预算法配套法规,提高预算法的法律地位和执行力
• 加强对预算法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预算法的认识和遵守程

完善预算管理体制
• 厘清中央与地方的预算管理权限,优化政府间财政关系
• 加强预算管理的组织协调,提高预算管理的整体效能
提高预算编制和执行水平
02
成本执行监控
• 企业应加强成本执行监控,确保成本预算的严格执行,
提高成本控制效果
• 有助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03
成本绩效评估
• 企业应对成本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评估,总结经验教
训,提高成本控制水平
• 有助于提高企业成本控制效果,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新预算法在企业财务决策中的应用
财务绩效评估
新预算法在企业中的应用实践
新预算法在企业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全过程预算管理
预算公开透明
预算绩效导向
• 企业应加强预算编制、执行、调整
• 企业应建立健全预算信息公开制度,
• 企业应将预算绩效纳入预算编制、
和监督等环节的管理,实现全过程预
将预算信息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
执行和监督等环节,强调预算绩效导

新预算法解读

新预算法解读
▪ -公共财政理念:职能(满足公共需求)程序(公共选择) -功能:授权与控制约束
▪ 预算法体现的原则 ▪ --预算完整 ▪ --预算透明 ▪ --预算绩效 ▪ --预算民主 ▪ --预算法定
(二)建立全口径预算制度 提高预算的完整性
体现中央要求(全口径),确立完整性原则
1.核心内容和形式
核心内容:政府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 (第四条),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 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第十三条)
▪ 中央一般公共预算出现超收,用于冲减赤字、补充预算
稳定调节基金;出现短收,通过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削 减支出或增列赤字并在国债余额限额内发债平衡。
▪ 地方出现超收,用于化解政府债务或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
金;出现短收,通过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或其他预算资金 、削减支出实现平衡。如仍不能实现平衡,省级政府报本级 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后增列赤字,并报财政部备案,在下一 年度预算中予以弥补;市、县级政府通过申请上级政府临时 救助实现平衡,并在下一年度预算中归还。政府性基金预算 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如出现超收,结转下年安排;如出现短 收,通过削减支出实现平衡。
▪ 四是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并报常委会备案 (第97条)
5.发挥人大代表和社会公众在预算审 查监督中的作用
▪ 一是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各级人大专门委 员会初步审查、工作机构研究提出意见时, 应当邀请本级人大代表参加(第22条);
▪ 二是县、乡两级人大审查预算草案前,应组 织人大代表听取选民和社会各界的意见(第 45条);
新预算法解读
内容提要
▪ 一、引 言 ▪ 二、预算法修改的重大意义 ▪ 三、新预算法的主要内容 ▪ 四、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 五、结束语

新预算法解读

新预算法解读

新预算法解读
、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 基本原则 统筹当前长远。 坚持问题导向。 实施滚动调整。 强化约束机制。
新预算法解读
、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 涵盖范围: 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
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主要内容: 现行财政收支政策及测算。 现行政策问题分析。 财政收支政策改革方案。
新预算法解读
(七)规范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
新预算法解读
规范预算编制方面: 、取消挂钩支出。、按经济分类编制预算。 严格预算执行方面: 、强化部门预算执行主体责任。、开展绩效评价。 、严格限定支出用途。、超收收入不再安排使用。 完善人大监督方面: 、第条新增项人大审查预算的重点内容。 、第条新增了项决算草案审查的重点内容。 、强化了初审制度。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机制
新预算法解读
预算法修改的主要内容 完善政府预算体系 全面推进预算公开 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 制 严格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新预算法解读
(一)完善政府预算体系
新预算法解读
、基本情况 财政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初步形成了由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 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组成的政府预算体系。
新预算法解读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年月三审。 年月日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 四审并通过了关于修改预算法的决定。
新预算法解读
第四部分 预算法修改的主要内容
新预算法解读
章节结构没有变化。原预算法共章条,新修改的 预算法共章条。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预算管理职 权,第三章预算收支范围,第四章预算编制,第 五章预算审查和批准,第六章预算执行,第七章 预算调整,第八章决算,第九章监督,第十章法 律责任,第十一章附则。

预算法新旧对照表

预算法新旧对照表

预算法新旧对照表
一、预算法概述
新预算法突出强调了预算的法定性、真实性、统一性、公开性和科学性,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及其部门在预算编制、执行中的职责和权限,加强了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和问责。

同时,新预算法还增加了对预算违法行为处罚的规定,强化了对公众知情权的保障。

二、预算编制与执行的变化
1. 预算编制更加精细化,包括更加细致的支出科目和更加严格的预算编制程序。

2. 预算执行方面,新预算法强调了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对于未按照预算执行的情形将予以处罚。

3. 增加了对政府债务的规范和管理,明确了政府债务的规模和用途,加强了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三、预算公开透明度的提高
新预算法要求各级政府和部门应当及时公开预算、决算信息,接受公众监督。

同时,还要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应当加强对预算的审查和监督,确保预算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四、结语
总体来看,新预算法在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防范财政风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
预算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各级政府和部门继续
努力,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以上为预算法新旧对照表的概述部分,具体内容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填写。

修订后的预算法

修订后的预算法

修订后的预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是为了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保障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

修订后的预算法内容如下:
- 第一章总则:规定了预算、决算的编制、审查、批准、监督,以及预算的执行和调整应依照本法规定执行。

- 第三章预算收支范围:规定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 第六章至第十一章:分别对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收支范围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 第十二章预算的编制和审查批准:规定各级预算应当遵循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

- 第十三章预算的执行:规定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

- 第十四章公开透明:规定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预算、预算调整、决算、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及报表,应当在批准后二十日内由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向社会公开。

预算法的修订,对于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和监督具有重要意义。

浅析新预算法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

浅析新预算法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

浅析新预算法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和财会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我国出台了新的预算法,对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新预算法的浅析,探讨其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

一、新预算法的意义和内容新预算法的出台,是为了推动政府预算管理改革,加强预算的法制化和规范化,提高预算的透明度和公开度,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增强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新预算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强化预算管理的法制化。

新预算法强调了国家的预算合法性和合规性,明确了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的法律规定,规范了预算管理程序和流程。

2.注重预算管理的透明度和公开度。

新预算法规定了各级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开预算信息,接受社会监督,提高了财政管理的透明度和公开度。

3.强调绩效管理。

新预算法提出了绩效预算的概念和要求,鼓励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根据绩效目标编制预算,加强绩效评价和结果运用,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

4.加强财政监督和审计。

新预算法规定了财政监督和审计的权限和程序,加强了对预算执行和预算资金使用的监督和审计,保障了财政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1. 提高了财会工作的规范性和透明度新预算法要求事业单位应当制定和执行预算,明确预算的编制程序和管理规定,加强对预算的执行和监督。

这就要求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必须更加规范和透明,确保预算资金的合理使用和公开公正的财务报告。

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不能再是“黑箱操作”,而是要接受社会监督,提高透明度和公开度。

2. 强化了绩效管理的要求新预算法鼓励事业单位根据绩效目标编制预算,加强绩效评价和结果运用。

这就要求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必须更加注重绩效管理,加强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和结果评价。

财会工作不再是简单的资金支出和收入核算,而是要与实际业务和绩效目标相结合,促进财务活动和管理决策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新预算法开启财税改革

新预算法开启财税改革

新预算法开启财税改革新预算法开启财税改革2022年1月1日,新修订的预算法正式实施。

此举也意味着我国的财税改革又有了新的突破,给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新的希望。

这篇文章将介绍新预算法的核心内容、改革目标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新预算法的核心内容1、明晰预算责任和法律地位新预算法明确了政府预算的责任和法律地位,特别是强化了政府收支的公开透明。

政府制定预算需要充分了解群众需求和民生问题,并在公开透明的基础上制定和执行预算,为国家和民众服务。

2、提高政府预算管理效率新预算法重视政府预算管理效率,通过标准化预算流程、规范化与审查预算内容等步骤,提高了预算制度的透明度与效率,使得各级政府部门能够更加规范、合理、有序地使用公共财务。

3、强化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和评估新预算法还增强了预算监督和评估的能力,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防止预算浪费和挥霍行为的发生,为社会提供保障。

二、新预算法的改革目标1、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新预算法推动政府与市场关系合理化运作,加强财政预算的可持续管理,提高政府与市场的协同作用。

在此基础上,以基本公共服务、尤其是教育、医疗、文化的保障为主线,保障民生。

2、强化政府自身监管新预算法要求政府部门加强对自身的监管与改进。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须通过征税、征费、基金等多种渠道,切实加强对干部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3、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新预算法的实施,将进一步完善基层的公共财政体系,推动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现代化、智能化。

支持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将促进财政体制的改革,减轻中央政府财政压力。

三、新预算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新的预算法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影响。

1、加强国家与市场管理能力新预算法通过规范政府预算和财政管理,加强了国家与市场之间的沟通桥梁,使两者上升到更高层次的合作关系,提高了国家与市场的横向与纵向合作能力,从而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和稳定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一、预算法修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此外,近年来在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 收支两条线、政府收支分类和预算公开等改革方面积 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也需要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 强调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提出要完善 立法、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
-
预算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一部重要法律,是财政领 域的基本法律制度。新预算法的出台是国家法律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 更是财政制度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加快建立全面 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
新法对原法的修改多达 82处,法律条文从原来 的79条增加到101条, 新增22条,其中没有修 改的只有25条,合并4 条(第十七、十八条, 第二十四、三十五条) 变为2条,保留原有内 容并补充新内容5条, 删除了4条。
2011年11月,国务院第181次常务会议讨 论通过了预算法修正案草案,并于12月提 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了初审。
2012年6月,预算法修正案草案在十一届 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上二审。随后, 草案通过全国人大网向社会征求意见,吸 引了1.9万人参与,征集到33万条意见。
2014年4月,新预算法修正案草案三审。 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通过了“新预算法”,2015年1月1日,新 的预算法正式实施。
量力而行
讲究绩效
新修改的预算法首次增加“统筹兼顾”“讲
收支平衡 求绩效”原则,并将“厉行节约”“勤俭建
国”统一为“勤俭节约”原则,同时赋予
“量力而行”“收支平衡”原则以新的内涵,
使这些原则成为贯穿新法始终的红线和灵魂。
-
亮点二:厘清预决算原则
1、统筹兼顾
新修改的预算法第37条规定,各级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编制,应当统筹兼 顾,在保证基本公共服务合理需要的前 提下,优先安排国家确定的重点支出。
-
亮点二:厘清预决算原则
2、勤俭节约
新修改的预算法删除原法“厉行节约”“勤俭 建国”规定,统一为“勤俭节约”原则。
在预算编制环节,第35 条增加规定,各级预算 支出的编制,应当贯彻勤俭节约的原则,严格控制 各部门、各单位的机关运行经费和楼堂馆所等基本 建设支出。
在预算执行环节,第57 条增加规定,各级政府、 各部门、各单位“不得虚假列支”。
-
二、预算法的修改历程
1994年,旧预算法于 1994年在第八届全国人 大二次会议上通过。
1995年1月1日,旧预算 法正式实施。
2004年,启动预算法修 订,起草小组成员包括 财政部、国家发改委、 审计署等部门。
-
二、预算法的修改历程
2009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预工委、财 政部、审计署等部门成立预算法修订领导 小组。
预算执 行有监

评价结 果有反

预算完 成有评

4、讲求绩效
新修改的预算法第49条将“提高预算 绩效”列入预算草案及预算执行情况审查 结果报告的内容。第57 条补充规定,各级 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对预算支出情 况开展绩效评价。
-
新《预算法》的十大亮点
3、量力而行
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重 点支出一般不同财政收支增幅挂钩的 要求,新修改的预算法删除了预算审 查和执行中涉及法定支出的规定,同 时强调在统筹兼顾的原则下优先安排 国家确定的重点支出。
-
新《预算法》的十大亮点
反馈结果 有应用
预算编 制有目

预算绩效管 理新机制
-
一、预算法修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
原预算法自1995年施行以来,对于规范预算管理,推进依法理 财,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 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建立,原预算法已不 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主要是对预算内容的完整性、预算编制 的科学性、预算执行的规范性、预算监督的严肃性和预算活动的公开 性等重大问题缺乏明确而严格的规定。
-
亮点一:匡正立法宗旨和调整范围 2、确立现代公共财政理念
新修改的预算法删除“加强国家宏 观调控”的规定,在财政功能上明确预 算法的定位,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财政的作用不“越位”、不“缺位”。
-
亮点一:匡正立法宗旨和调整范围
3、法定预算改革目标
新修改的预算法增加“建立健 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 度”的规定,增强预算完整性财政的核心,现代预算制度是现代财政制度 的基础。预算法是财税领域的“龙头法”,这部法律的修 订,对于构建法治政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全 面落实依法治国的突破口。
因此,修改预算法,是规范预算行为,推进预算管理科学 化、民主化、法治化的迫切需要,是深化预算制度改革、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必然要求,是依法治国、提高国家治 理能力的重要保障。
-
亮点一:匡正立法宗旨和调整范围
预算、决算 的编制
预算、决算 的审查
预算、决算 的批准
预算法 调整范

-
预算、决算 的监督
预算 的执行
预算 的调整
新预算 法第二 条:预 算、决 算的编 制、审 查、批 准、监 督,以 及预算 的执行 和调整, 依本法 规定执 行。
亮点二:厘清预决算原则
统筹兼顾
勤俭节约
2014年8月31日, 与 会人大代表170人, 161票赞成、2票反对、 7票弃权。预算法修正 案草案在第十二届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 高票通过,新预算法 诞生。
-
三、新《预算法》的十大亮点
-
亮点一:匡正立法宗旨和调整范围
1、明确预算法的本质
新修改的预算法将原法“强化预算分配和监督 职能”修改为“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 束”,将“健全国家对预算的管理”修改为“加强 对预算的管理和监督”,预算法从过去的政府管理 法转变为规范政府法、管理政府法,从过去“帮助 政府管钱袋子”转变为“规范政府钱袋子”,政府 从管理监督的主体,同时也转变为被管理、被监督 的对象。这是一个重大变化。
新《预算法》介绍
长治职业技术学院 任全斌 2015 年 7月
-
预算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 体系中的一部重要法律,是财政领域 的基本法律制度,素有“经济宪法” 之称,内容涉及预算的编制、审查、 批准、执行、调整、决算和监督,以 及其他预算管理活动。由于关系着对 政府每一笔支出的分配和监督,其对 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有着“牵一发 而动全身”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